第09章+神经系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三)突触传递的方式 冲动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称为突 触传递。 1、化学性突触传递;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2、电突触传递:突触前神经元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时通过局部电流
作用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结构基础为缝隙连接。
3、非突触性化学传递:以曲张体为结构基础,曲张体不与效应器细胞 形成突触联系。特点:不存在突触结构;不存在一对一支配关系;与
和控制效应;
④一些神经元除具有典型的神经细胞功能外,还能分泌激素,能将中枢 神经系统中其他部位传来的神经信息转变为激素信息。
(2)神经元各部位的膜具有不同的功能:
胞体和树突膜接受外来信息并进行整合;轴突起始段(轴丘)膜的 兴奋性最高,是产生神经冲动的部位;轴突能传导神经冲动;神经末梢 的突触小体是释放神经递质的部位。
通道,又称为肌肉型烟碱受体。箭毒可阻断N1和N2烟碱型受体,六烃季铵
主要阻断N1型烟碱受体,而十烃季铵则主要阻断N2型烟碱受体。由于N2受 体的阻断剂能阻断神经-肌肉的传递,使肌肉松弛,在临床外科手术中可用 作肌肉松弛剂。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2、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去甲肾上腺素(NE或NA)和肾上腺素(E或A)都属于儿茶酚胺,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四)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神经的功能性作用:神经末梢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改变所支
配组织的功能活动。 神经纤维的营养性作用:神经元末梢经常释放某些物质,持续地调 整所支配组织的代谢活动,对该组织的结构、生理和生化过程起到持久 性的调节作用,这一作用与神经冲动无关。 神经营养因子(NTF):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和星形胶质细胞也可持 续产生某些物质对神经元起支持和营养作用,并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发育。
为递质共存。通常多是一种经典递质与一种神经肽或多种神经肽的共存。
递质共存是一种普遍现象,可起到递质间的调节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4、递质的代谢
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降解、再摄取和再合成等步骤。 Ach和胺类递质是在有关合成酶的催化下在胞质内合成,然后被摄 入突触小泡内储存;肽类递质则在基因调控下,通过核糖体的翻译和 翻译后加工等过程而形成。递质的释放为胞吐过程。 递质作用于受体并产生效应后,很快被消除(降解)。消除的方 式主要有酶促降解和被突触前末梢重摄取或被细胞间隙液稀释后进入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第二节
一、突触
神经元间的功能联系
(一)突触的基本结构
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 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突起相接触 的部位。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 隙和突触后膜3个组成部分。
(二)突触的分类
按突触传递信息的方式分为化学 性突触和电突触;按突触的功能分为
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单突触反射弧:如膝跳反射的中枢仅在脊髓,传入与传出神经元之间
只有一个突触。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多突触反射弧:从传入到传出神经元之间插入一个或多个中间神经元 的反射弧。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元不仅数量巨大,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也 非常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联系方式:
为α型和β型肾上腺素能受体。β受体又分为β1、β2、β3三个亚型。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有些组织器官只有α受体或β受体,有些既有α受体又有β受体。去 甲肾上腺素对α受体的作用强,而对β受体的作用弱;肾上腺素对α和β 受体均有作用;异丙肾上腺素主要对β受体起作用。给动物注射NA时,
NA与α受体作用后引起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注射异丙肾上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确认为神经递质的物质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突触前神经元内存在合成该递质的前体物质和酶系;
②合成的递质储存于突触小泡内,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能 被释放进入突触间隙; ③该递质经突触间隙扩散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发挥其 生理作用; ④存在能使递质灭活的酶或摄取、回收等其他失活方式; ⑤递质应有特异性激动剂或阻断(拮抗)剂,并能分别模拟或阻断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二)神经纤维的类型及其兴奋传导
1、神经纤维的分类: 根据神经纤维分布,分为中枢和外周神经纤维;根据传导方向分为 传入、传出和联络神经纤维;根据结构分为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
生理学上根据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和动作电位的差异,将哺乳动物
的外周神经纤维分为A、B、C三类。A类依据其平均传导速度又分为α、 β、γ、δ四类。根据纤维的直径大小及来源不同可将传入神经纤维分为Ⅰ、 Ⅱ、Ⅲ、Ⅳ四类 。
(M样作用),如瞳孔缩小、出汗、肌肉痉挛等症状;阿托品是M型受
体阻断剂。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N型受体存在于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和骨骼肌终板 膜上,其与乙酰胆碱相结合后,会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导致节后神经
元或骨骼肌兴奋。因这类受体能与烟碱结合产生相似的效应,又称为烟碱
型受体。N型受体分为N1和N2亚型。N1受体分布于神经节神经元突触后膜, 称为神经元型烟碱受体;N2受体分布于骨骼肌终板膜上,属于N型Ach门控
较为重要的神经营养因子有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
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因子3(NT-3)和神经营养因子4/5(NT4/5) 等。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二、神经胶质细胞
1、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
在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主要为施万细胞(Schwann cell) 和脊神经节内的卫星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分为星形胶质细 胞、少突胶质细胞(寡突细胞)和小胶质细胞3类。 2、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区别 (1)神经胶质细胞虽有突起但是没有轴突和树突之分; (2)细胞之间不形成化学性突触,但普遍存在着缝隙连接;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目的要求:
了解神经元的功能、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和反 射活动的特征等基础内容。
掌握主要递质及其受体系统、中枢抑制。 掌握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 能特点及其中枢调节。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第一节
一、概述
1、神经元基本结构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
(一)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系统是动物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神经系统由外周 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能够感受刺激和兴奋,
效应细胞距离大;弥散时间长;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效应器细胞上有无
受体存在。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二、神经递质和受体
(一)神经递质
1、神经递质 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能
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并使突触后神
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 根据神经递质的分泌部位可将其分为外周和中枢神经递质。外周 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嘌呤类和肽类神经递质;中 枢神经递质包括乙酰胆碱、单胺类(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 胺)、氨基酸类(谷氨酸、甘氨酸和γ-氨基丁酸等)、肽类(催产素、 血管升压素、生长抑素、脑啡肽等)。
1、神经元的蛋白质合成 神经元胞体内具有高速合成蛋白质的结构,所有必需的蛋白质都是 在胞体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内合成,然后通过轴浆运输到突触小体。
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是释放递质的地方。
2、轴浆运输 轴浆能将胞体合成的蛋白质、神经肽及合成递质所需的酶类运输到 轴突末梢,这种由胞体向轴突末梢进行的转运称为顺向轴浆运输,可分 为慢速轴浆运输和快速轴浆运输两种方式。轴浆将一些经过重新活化的 突触前末梢囊泡和末梢摄取的外源性物质运输到胞体的过程称为逆向轴 浆运输。
是神经系统基本的结构与功能单位。大多数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
分组成。神经元胞体大多集中在大脑和小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灰质以 及神经节内。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2、神经元的功能特性 (1)神经元基本功能是接受、整合及传递信息,具体包括: ①感受体内外刺激,并引起兴奋或抑制; ②对不同来源的兴奋或抑制进行分析综合; ③通过其突起与其他神经元、器官和组织相联系,产生一定的生理调节
腺素,其与β受体作用后引起血管舒张,导致血压下降;注射A血压先 升高后降低,这是由于A与α和β受体均发生作用,导致血管先收缩而后 舒张的结果。 除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和骨骼肌的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属于胆碱 能纤维外,其他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均为去甲肾上腺素。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三、反射
(一)反射及反射弧
是含有邻苯二酚基本结构的胺类。 凡是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的神经纤 维称为肾上腺素能纤维;凡是能与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 素)结合的受体称为肾上腺素能受体。它们广泛存在于交感神经节后 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上(除汗腺)。能与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 节后还能与血液中的儿茶酚胺(肾上腺髓质分泌或外源的)结合。分
者统称为配体。
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具有以下3个特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 突触前受体,受体不仅存在于突触后膜,而且也存在于突触前膜,
其作用是调节神经末梢的递质释放。它们与配体结合后多半是抑制突
触前递质的进一步释放。 当受体长时间暴露于配体时,大多数受体会失去反应性,即产生 脱敏现象,分为同源脱敏和异源脱敏。
(3)其膜电位也随细胞外K+浓度而改变,但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4)在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膜上也存在着多种神经递质的受体; (5)胶质细胞终身具有分裂和增殖能力。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3、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1)支持功能; (2)修复和再生功能;
(3)物质代谢和营养性的功能;
(4)绝缘与屏障功能; (5)维持细胞外液离子浓度的稳定; (6)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
血液循环到一定场所被酶分解等。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二)受体
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种化学物质(如递质、调质、激素) 发生特异结合,并诱发生物学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能与受体发生特 异性结合,并产生生物学效应的化学物质称为激动剂;只发生特异性 结合,但不能产生生物学效应的物质则称为拮抗剂或受体阻断剂,两
上一页
下一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结束放映
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具有如下特征:
(1)生理完整性; (2)绝缘性;
(3)双向性 ;
(4)不衰减性; (5)相对不疲劳性。
3、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1)神经纤维的直径; (2)髓鞘的有无或厚薄;
(3)温度的高低。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三)神经元的蛋白合成与轴浆运输
其突触传递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2、神经调质 神经调质是指神经元产生的另一类化学物质,也作用于特定的受体, 但它们在神经元之间并不是起直接传递信息的作用,而是调节信息传递的 效率,起到增强或削弱递质效应的作用,因此被称为神经调质,调质所发
挥的作用称为调制作用。
3、递质共存 一个神经元内可含有两种以上的神经递质(包括调质),这种现象称
(1)辐散式联系
(2)聚合式联系 (3)链锁式与环状式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三)中枢兴奋的传布特征
神经冲动在中枢传播时,往往需要通过一次以上的突触传递,由 于突触的结构和化学递质等因素的影响,使中枢兴奋的传布完全不同
于神经纤维上的冲动传导。中枢兴奋传播有以下特征:
(1)单向传布 :突触传递的特征决定了单向传布。 (2)反射时和中枢延搁:兴奋在中枢部分传递时所需时间较长的现象。 (3)兴奋的总和:兴奋在中枢传布需要多个EPSP的总和,才能达到 阈电位水平,从而爆发动作电位。包括时间上或空间上的总和。 (4)兴奋节律的改变:传出神经元发放冲动的频率不但取决于传入冲 动的节律,而且还取决于中间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及它们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三)主要的递质和受体系统
1、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凡是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凡 是能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称为胆碱能受体。胆碱能受体分为M型受 体(毒蕈碱型受体)和N型受体(烟碱型受体)。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Ach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神经递质,在中枢内分布较广,主要起兴
奋性递质的作用。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绝大多数副交感神经
的节后纤维、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中的一部分以及躯体运动神经纤维末梢 释放的递质均为乙酰胆碱。 M型受体广泛存在于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细胞上,与乙 酰胆碱结合后产生一系列副交感神经兴奋的效应。可分为M1、M2、M3 三种亚型。有机磷农药和新斯的明对胆碱酯酶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可导 致乙酰胆碱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和其他部位大量积聚,引起毒蕈碱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