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放缩法证明数列中的不等式(共 32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刀小试(变式练习1)
求证:1 1 1 1 5 (n N*)
证明
32 52
(2n 1)2 4
1 (2n 1)2
1 4n2 4n
1 4n(n 1)
1 4
(1 n 1
1) n
(n
2)
左边
1
1 4
(1
1) 2
(1 2
1) 3
(
1 n 1
1n )
1
1 4
(1
1 n
)
1
1 4
5 4
n 2
i 1
i 1
一. 放缩目标模型——可求和
n
(一)形如 a k (k为常数) i
i 1
例1 求证:1 1 1 1 1 (n N)
2 22 23
2n
变式1
求证:1 2
2 22
3 23
n 2n
2
(n N)
变式2
求证: 2
1
1
1 22
1
1 23
1
1 2n
1
1
(n N)
变式3 求证: 1 2 3 n 2 (n N)
1 32
1 n2
7 4
(n N)
变式3
求证:1
1 22
1 32
1 n2
5 3
(n N)
评注
放缩法的证明过程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干脆利落!
对1 n2
放缩方法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显然 5 3
7 4
2,
故后一个结论比前一个结论更强,也就是说如果证明了变式 3,
那么变式 1 和变式 2 就显然成立.
由错位相减法得
12 3
2 22 23
n 2n2 2
2n
2n
表面是证数列不等式, 实质是数列求和
变式2
求证: 2
1
1
1 22
1
1 23
1
1 2n
1
1
(n N)
分析 左边不能直接求和,须先将其通项放缩后 求和,如何放缩?
注意到 1 1 2n 1 2n
将通项放缩为 等比数列
左边 1 1 1 2 22 23
相消模型等. 实际问题中, bn 大多是等比模型或裂项相
消模型.
例2 (2013广东文19第(3)问)
求证: 1 1 1
1
1 (n N)
13 35 5 7
(2n 1)(2n 1) 2
变式1
求证:1
1 22
1 32
1 n2
2
(n N)
变式2 (2013广东理19第(3)问)
求证:1
1 22
题中一些常见的放缩类型及方法,破解其思维过程,揭开
其神秘的面纱,领略和感受放缩法的无限魅力!
常见的数列不等式大多与数列求和或求积有关,
其基本结构形式有如下 4 种:
n
n
①形如 ai k ( k 为常数);②形如 ai f (n) ;
i 1
i 1
n
n
③形如 ai f (n) ;④形如 ai k ( k 为常数).
1)
(2i
2i 1)(2i
2)
2i1
1
1
(2i
1)(2i 1
1)
2i1
1
2i
(i 1
2)
n
11
1
1
1
i 1
ai
(ai
1)
2
(
2
1
22
) 1
(
2n1
1
2n
) 1
3
2n
1
3(n
2)
当n 1时,有 2 3 也成立.
常见的裂项放缩技巧:
1.
1 n2
1 n2 1
(n
1 1)(n
1)
1 1 1 2 n 1 n 1
2 1 22 2 23 3
2n n
例1
求证:1 2
1 22
1 23
1 2n
1
(n N)
分析 不等式左边可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和.
左边
1 (1 1 ) 2 2n
1 1
1
1 2n
1
2
表面是证数列不等式,
实质是数列求和
变式1
求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2 22
3 23
n 2n
2
(n N)
分析 不等式左边可用“错位相减法”求和.
11
1 2n
(1 2 2n
1 1
)
1
1 2n
1
2
变式3
求证: 2
1
1
22
2
2
23
3
3
n 2n n
2
(n N)
分析 左边不能直接求和,须先将其通项放缩后求
和,如何放缩?
注意到 n n
2n n 2n
将通项放缩为 错 位相减模型
左边 1 2 3 n 2 n 2 2
2 22 23
用放缩法证明 数列中的不等式
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是数列中的难点内容,在近几
年的高考数列试题中都有考查.放缩法灵活多变,技巧性 要求较高,所谓“放大一点点就太大,缩小一点点又太 小”,这就让同学们找不到头绪,摸不着规律,总觉得高 不可攀!高考命题专家说:“放缩是一种能力.” 如何把 握放缩的“度”,使得放缩“恰到好处”,这正是放缩法 的精髓和关键所在!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规律,放 缩法也是“有法可依”的,本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数列问
2n
2n
【方法总结之一】
n
放缩法证明与数列求和有关的不等式,若 ai 可直 i 1
接求和,就先求和再放缩;若不能直接求和的,一般要
先将通项 an 放缩后再求和.
问题是将通项 an 放缩为可以求和且“不大不小”的 什么样的 bn 才行呢?其实,能求和的常见数列模型并不
多,主要有等差模型、等比模型、错位相减模型、裂项
1 2n 1
2 n(n 1)
2(1 n
1) n 1
(n 3)
5. 2( n 1 n)
2
1 2
2
2( n n 1)
对1 n2
的 3 种放缩方法体现了
n
三种不同“境界”,得到
1 的三个“上界”,其中 5 最接近
k2
k 1
3
1
k2
k 1
2
6
(欧拉常数).
【方法总结之二】
放缩法证明与数列求和有关的不等式的过程 中,很多时候要“留一手”, 即采用“有所保留” 的方法,保留数列的第一项或前两项,从数列的第 二项或第三项开始放缩,这样才不致使结果放得过 大或缩得过小.
当n = 1时,不等式显然也成立.
(辽宁卷)已知: an n(n 1), bn (n 1)2
1
1
15
求证:a1 b1 a2 b2 an bn 12 .
1
1
1 1 (1 1 )
an bn (n 1)(2n 1) 2n(n 1) 2 n n 1
n

1 1 1 (1 1 1 1
i1 ai bi 6 2 2 3 3 4
5 1 12 2(n 1)
1 1 ) n n 1
5 . (n 2)
12
当n 1时,有 1 5 也成立. 6 12
练习:
已知数列
{an} 中
an
2n 2n 1
n
, 求证: ai (ai 1) 3 .
i 1
ai (ai
1)
(2i
2i 1)(2i
2.
1 n2
4 4n2
4
4
4n2 1 (2n 1)(2n 1)
2 1 1 2n 1 2n 1
3.
1 1 n n1
1 n(n 1)
1 n2
1 1 1 1 n n n(n 1) n 1 n
4.
2n
1
(1 1) n
1
(Cn0
Cn1
Cn2
)
1
Cn1
Cn2
n(n 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