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的音乐钟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也纳的音乐钟》教学反思

我国学者王一川在他的《审美体验论》中写道:“体验,就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即身体力行,亲身实践”;强调“感受不能单靠别人来传授,而必须通过个体自身去体验,或有过亲身经历才能形成。”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体验音乐”就是让学生以身‘体’音乐,以心‘验’音乐,让学生个体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最后形成学生自己独特的音乐知识和经验。

一、课堂教学反思:

第一,教师能注意到自己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小朋友,能根据这一年龄小朋友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采用唱、奏、舞、图片相结合等综合教学手段,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活动中感受、体验、表现音乐,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又始终围绕“让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了解回旋曲结构特点,体验乐曲快乐的风格特点”这一目标组织实施,将音乐教学有机地融合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并保持了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兴趣。如在欣赏主题音乐时,用玩----魔法师施魔法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运用图谱、伴奏等方式紧紧抓住音乐的内核,在一次次地“带着问题听”,“想着听”,“动着听”等多元化的“听”的形式中,有计划有目地设计了层层递进式的活动和问题,使这“一次次的反复聆听”很有趣味性和知识性,使学生变“强迫地听”为“喜欢地听”,由“听而不闻”为“听而有感”,突出了对音乐本体有效的聆听和体验,既增强了学生欣赏的趣味性,降低了欣赏难度,又为学生了解音乐结构及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这样的一种参与

方式、参与步骤完全符合音乐学习的顺序,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活动,将学生一步步带入到音乐中,让学生在玩中进入音乐审美体验。

第二,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力图改变以往居于学生之外的指挥者的形象,以学生的合作者、参与者等不同的身份参与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师生结成了平等民主的伙伴关系,这种默契的配合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活跃,使整节音乐课的课堂氛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通过教学实践,不难发现本课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1.学生对主题的学唱还不够到位,感受不够。教师可采用游戏的方法如“魔法师施魔法”,指导学生再次聆听感受主题,点到哪组,哪组就为主题伴奏,增加魔力指数。

2.对乐曲插部的学习还可再放开些,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如要学生选“你想听老兵哪次吹牛”,选择相应的插部进行欣赏。

二、后续思考:

1.深度挖掘教材,体验心中的音乐首先要找准音乐的表现特点。

虽然本节欣赏课是随堂听课,教师准备的时间很少,因此,同样的教学方法没有上次欣赏《铁匠波尔卡》那么精彩,但这恰恰也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不够深,由此造成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全身性地融入到音乐中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也大打折扣。

如何才能让音乐的风格特点在音乐课堂中鲜明地呈现,这是我们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把握的问题。我们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对自己所上课的音乐是陌生的,完全不知道音乐是怎么回事,对音乐的理解也只是参考文献上的介绍而已。如此,你怎能让音乐从你的内心自然流露出来,又怎能发现这段音乐最具表现力的地方在哪里?怎么知道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来欣赏这段音乐最有效?因此,深度挖掘教材,体验心中的音乐,教师首先要找准音乐的表现特点,只有找到音乐最富有特色的地方,找到它所谓“最柔软、最动人”之处,我们才可以相应地在学生心灵里引起足够的共鸣。

2.深度挖掘教材,体验心中的音乐要致力于精研学生学法。

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的一个核心内容,学生是否乐于在教师所设计的音乐活动中体验、表现、创造,这就关呼教师是否在设计教学时跳出“如何教”,转而对学生的学法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如何教,教师采用的方法,讲述的语言都缺少趣味性和生动性,学生的主动参与不够,同样的设计,在后来几个班的教学中,因为教师注重学生学法的设计,通过“抢魔法棒、增加魔力指数、施魔法”等活动,用游戏“魔法师”这一人物形象贯穿课堂教学,增加了欣赏的趣味性和参与性,效果就好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