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供暖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智慧温室大棚系统平台设计设计方案

智慧温室大棚系统平台设计设计方案

智慧温室大棚系统平台设计设计方案智慧温室大棚系统平台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智慧温室大棚系统应运而生。

该系统可以通过集成传感器、数据采集、监控与控制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温室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

本设计方案基于以上需求,旨在设计一套智慧温室大棚系统平台,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智能的管理和监控功能。

二、系统设计1. 总体架构设计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主要包括以下模块:- 传感器模块:包括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等传感器,负责监测温室大棚环境参数;-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并将数据传输给云端;- 云端平台模块:负责接收和存储来自数据采集模块传输的数据,并提供数据分析和智能控制功能;- 客户端模块:包括Web端和移动端,负责向用户展示温室大棚的环境参数和实时监控,并提供控制指令。

2. 温室环境监测与控制- 温室环境监测:通过部署多个传感器监测温室大棚的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等参数,并将实时采集的数据传输给数据采集模块;- 温室环境控制:根据用户设定的参数和系统自动诊断分析的结果,控制温室大棚的通风、加湿、灌溉等设备,保持温室环境在最佳状态。

3. 数据采集与传输- 数据采集:由数据采集模块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包括数据清洗、去噪和校准等工作;- 数据传输: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如LoRa或NB-IoT),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云端平台,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4. 云端平台- 数据存储:接收并存储来自数据采集模块传输的数据,采用可扩展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确保存储容量和性能的可靠性和扩展性;- 数据分析:根据存储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结合温室大棚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为用户提供准确的环境参数预测和作物生长模型;- 智能控制:根据用户设定的参数和系统分析的结果,通过控制指令,控制温室大棚的灌溉、通风、加湿等设备,实现智能化的环境控制。

日光温室设计--方案

日光温室设计--方案

日光温室设计--方案(总1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日光温室设计方案一、结构设计说明温室设计规格为东西长80m,南北宽8m,北墙高、顶高、骨架间距。

顶部选用进口无滴膜单层覆盖,单栋温室占地面积640m²。

1、墙体北墙为(240+120+240)mm厚复合砖墙。

内、外墙为240mm砖墙,中间120mm保温层(保温层可用炉灰或黄土)。

2、屋顶:单层薄膜。

3、操作间一侧北墙后砌筑楼梯,便于屋顶检修。

北墙每隔设一通风洞,每套尺寸500mm×500mm,便于夏季通风。

地面根据实际种植需要进行硬化或做其它处理。

4、温室前坡地面挖防寒沟。

5、朔州土建基础设计资料:年平均气温一般为℃~℃左右。

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一℃~一℃,极端最低气温一℃(1971年1月21日)。

从3月到5月,每个月气温平均升高8℃左右。

7月份为最热,平均气温为℃~℃,最高气温可达℃(1961年6月10日)。

秋季每个月气温平均下降7℃左右二、温室技术性能指标1、抗风载:m22、抗雪载:m23、顶部载荷:m2,需及时清雪。

4、墙基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00KN/m2且均匀。

5、电源参数:电压采用中国220/380V,50Hz标准。

三、主要系统设计1、温室骨架:温室骨架形状及材料规格均经过严格周密的计算,并最终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并制造,确保他们符合建筑标准和耐久性要求。

结构计算依据最不利的情况,甚至考虑到各种荷载同时作用下进行了测试,以确保结构的可靠性,各种型材的壁厚除考虑强度满足外还充分考虑了各种锈蚀、腐蚀的作用。

经验证,结构的稳定性及强度都达到标准。

2、覆盖材料:日光温室的覆盖材料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前坡采光面覆盖材料,另一部分为后坡保温覆盖材料。

本次设计,温室南坡采光面采用单层PEP15丝聚乙烯无滴长寿膜,为希腊进口产品,该膜为防紫外线层、抗静电层、无滴层三层共挤,使膜里有抗露滴、防紫外线、保温的作用。

温室地热系统结构设计及节能环保效益

温室地热系统结构设计及节能环保效益

琦 冯新 伟 李小 艳 。 ,
( . 宁工程 技 术 大 学 机械 工程 学 院 , 宁 阜新 1 3 0 ; . 阳农 业 大 学 高等 职 业 学院 , 1辽 辽 20 0 2 沈 辽
式 热 管 系统 的 可 靠性 和 实 际 应 用 的 价 值 , 为其 在 实 际 应 用 中提 供 可 靠 依 据 。 关 键 词 : 室 地 热 ; 离 式热 管换 热 器 ; 构 设 计 ; 能 ; 保 温 分 结 节 环
】 3 4
收 稿 日期 :O O — 7 2 n— 7 0 第 一作 者 简 介 : 郭 宁 ( 9 6) 男 , 宁 省 沈 阳 市 人 , 士 , 1 5 -, 辽 硕 教 授 , 事 流 体 机 械 及 工 程 研 究 。 E mal u q5 5@ 从 — i :sn i2
16 cr 。 2 . o n
黑 龙

义 。根据所 选 择 的工 质 氨 , 与其 相容 的材 料有 铝 、

不锈 钢 和低 碳 钢 等 , 虑 市 场 价 格 等 因 素 , 取 考 选
1 0号 钢 。
k m 一 2 一 r Ji yn r] P] 一
[ ! 一 : !
2. 8 3 × 1 × 0 01 4 55 0 . 2 × 1 2× 1 一 2 4 5 × 1 。 1 0 . 85 3 0
1 4 结 构 设 计 计 算 .
图 2。 )
的接 管汇 集进 人 总 管 内 , 热 量传 给横 掠 过 组 合 将
冷凝 段 的冷 流 体 。蒸 汽 放 热后 , 凝 为 液体 依 附 冷 于管 壁 , 凝 液体 在 重 力 的作 用 下 经 连接 管 回流 冷 到 组 合 蒸 发 段 的 下 接 管 , 样 就 形 成 了 闭 式 循 这

温室设计建造方案与负荷计算

温室设计建造方案与负荷计算

温室设计建造方案和负荷计算示例:
1.温室设计建造方案
(1)温室长度:90米
(2)温室宽度:15米
(3)温室高度:5.5米
(4)温室屋顶材料:透明阳光板
(5)温室墙面材料:双层充气膜
(6)温室门:手动平移门
(7)温室通风系统:自动通风系统,包括天窗和侧窗
(8)温室内设备:加热系统、加湿系统、降温系统、照明系统等
1.负荷计算
(1)温室设计温度:16℃
(2)温室围护结构传热系数:0.4 W/(m2·K)
(3)温室围护结构面积:90×15=1350 m2
(4)温室围护结构传热热量:Q1=K×F×ΔT=0.4×1350×(16-(-25))=20100 W=20.1 kW
(5)温室加热系统负荷:Q2=Q1÷0.7=28.7 kW
(6)温室加湿系统负荷:Q3=Q1÷0.8=25.2 kW
(7)温室降温系统负荷:Q4=Q1÷0.6=33.6 kW
(8)温室照明系统负荷:Q5=10 kW (按照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
(9)温室总负荷:Q=Q1+Q2+Q3+Q4+Q5=97.5 kW
可以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出温室的总负荷,从而确定需要安装的加热系统、加湿系统、降温系统和照明系统的功率和数量。

大棚供暖方案

大棚供暖方案

大棚供暖方案随着冬季的来临,大棚中的农作物需要合适的温度来保证它们的生长。

大棚供暖方案的选择对于成功种植和丰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高效可靠的大棚供暖方案。

1. 温室选择首先,选择合适的温室是大棚供暖方案的重要一步。

温室应具备良好的隔热性能,以减少热量的损失。

同时,温室的通风系统也要考虑到供暖的需要,以保证空气的流通和调节温度。

2. 热源选择在大棚供暖方案中,热源是关键。

常见的热源有燃煤、燃气和电力等。

根据大棚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热源。

燃煤供暖成本较低,但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燃气供暖所产生的热量较稳定,环保性较好;电力供暖无污染,但成本较高。

根据实际情况和经济考虑做出选择。

3. 散热系统设计为了将热量均匀地传递到整个大棚,散热系统的设计非常关键。

常见的散热系统包括地热、管道散热和风暖等。

地热是将热水通过地下管道散热,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管道散热通过管道将热水或蒸汽散发到大棚内,适用于小面积大棚;风暖则是通过风机将热风吹入大棚,适用于较大面积的大棚。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散热系统,以确保温室内的温度均匀稳定。

4. 温控系统为了保持稳定的温度,温控系统在大棚供暖方案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温控系统可以根据温室内外的温度变化自动控制供暖设备的启停,确保温度的稳定性。

常见的温控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

通过精确的温度监测和控制,温控系统可以保持大棚内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5. 维护与保养大棚供暖方案的维护与保养是保证其长期有效运行的关键所在。

定期检查供暖设备的运行状态,清洁灰尘和污垢,定期更换零部件,确保供暖设备的正常运转。

另外,温室内外的保温措施也需要定期检查和保养,以避免热量的损失和供暖效果的下降。

总结:大棚供暖方案的选择与设计是确保农作物在冬季获得适宜温度的关键。

在选择温室、热源、散热系统和温控系统时,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性、环保性和供暖效果等因素。

同时,保养和维护也是确保供暖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温室太阳能辅助加温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温室太阳能辅助加温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温室太阳能辅助加温系统的设计与试验于威;刘艳华;刘文合;赵荣飞;张玉清【摘要】寒冷地区,日光温室越冬生产需要补充热能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的温度环境,传统加温方式不但增加农业生产的运营成本,也污染环境.为了改善这一问题,研究设计温室太阳能辅助加温系统,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收集太阳能,用水做媒介存储热能,在温室后墙布设散热水管,根据室内外环境条件控制运行,对温室内小气候主动调节,创造温室作物生长的适宜环境条件.该研究对系统墙挂水管散热方式的加温效果、热效率、节能减排效率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加温系统,在晴天条件下,可使温室内平均气温提高5.7℃,最低气温提高3.7℃;在阴天条件下,应用加温系统使温室内平均气温提高3.5℃.最低气温提高7.1℃.但墙挂式加温系统对土壤温度的影响较小.选择沈阳地区冬季最寒冷的4个月为加温系统的运行测试和试验数据采集时段,计算得到墙挂式太阳能辅助加温系统的工作热效率为41.1%,对比传统燃煤锅加温方式,系统可节约传统能源量折合成标煤5.13t,同时可减少CO2排放量12.8 t,减少SO2排放量0.38 t.同时,根据该试验结果对前期系统优化的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二者满足吻合度要求.该设计为生态温室墙挂式太阳能辅助加温系统的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沈阳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49)004【总页数】6页(P480-485)【关键词】日光温室;太阳能;墙挂式加温系统;热效率;效益分析;模拟验证【作者】于威;刘艳华;刘文合;赵荣飞;张玉清【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沈阳 110161;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沈阳110161;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沈阳 110161;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沈阳110161;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沈阳 1101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25;TK512.4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受到世界各国倡导和青睐,被广泛研究用于替代传统能源。

基于PID控制算法的温室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

基于PID控制算法的温室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

基于PID控制算法的温室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温室温度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不同季节或气候条件下,温室内的温度往往难以保持在理想范围内,这就需要一个高效可靠的温室温度控制系统来实现温室内的温度调节。

本文将介绍基于PID控制算法的温室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PID控制算法,即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是一种经典的控制算法,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中。

它通过根据系统当前状态和期望状态之间的差异,计算出一个控制信号来调节输出,以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温室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三个部分。

传感器用于实时采集温室内的温度数据,执行器用于调节温室内的温度,而控制器则根据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和设定的目标温度,计算出执行器的控制信号。

在PID控制算法中,比例项用于根据当前温度与目标温度的差异来计算控制信号的大小,积分项用于根据温度偏差的累积误差来消除静差,微分项用于根据温度变化的速率来预测未来的温度变化趋势。

通过调节PID控制算法中的三个参数,即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可以实现对温室温度的精确控制。

在设计温室温度控制系统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执行器。

温度传感器应具有高精度和快速响应的特点,以便能够准确测量温室内的温度变化。

执行器可以选择电热器、风扇或冷却设备等,根据温室的大小和温度变化幅度来确定。

接下来是PID控制器的参数调节。

常见的方法是进行试错调整法,通过不断调整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观察温室温度的变化情况,逐步优化控制效果。

比例项的增大会使控制器对温度差异更敏感,但可能会引起震荡;积分项的增大可以消除静差,但可能会导致超调和温度震荡;微分项用于预测未来的温度变化趋势,使控制器更加稳定。

除了PID控制算法的参数调节,还可以考虑采用模糊逻辑控制、遗传算法等优化方法来进一步提高温室温度控制系统的性能。

模糊逻辑控制通过将温度误差与设定的规则进行模糊化,利用专家经验和模糊推理算法来计算控制信号。

温室地源热泵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温室地源热泵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年提 高 。
1 地源 热泵 系统 介绍
温室 内采 暖 空调系 统 ,是均 匀 分布 于温 室各 个
区域 的通 风管 道系 统 。 控 制 系统 是 我 们设 计 的核 心 ,包 括 温 度 测量 、 数 据处 理和执 行 输 出,用 于完 成温 度 测量和 数 据 处 理 ,进 而控制 整个 空调 系统 的运 行 。
f 或冷 源) 为循 环水 或 空气 ,地 热 热 泵 空调 系 统 的热
源 ( 冷 源) 般 使 用地 下 水 。地 下 水 在 3 左 右 或 一 0m 深度 基 本为恒 温 ,水温 不受太 阳辐 射 影响 ,这 一深
度 区域 称为恒 温 带 。不 同纬度 地 区 的恒温 带深 度不
温 室 地 源 热 泵 温 度 控 制 系 统 设 计
摘 要 :本 文介绍 了温 室地 源 热泵 空调 系统 .该 系统 以 可编程 逻辑控 制 器 (L 蒸 发 的 热 力 循 环 过 程 ,从 而 实 现 采 暖或 制
冷 。 压 缩机 (o rso) C mpesr:起 着 压缩 和 输送 循 环 工
的 温度 、压 力调 节水流 流 量 ,根 据 负荷侧 空调使 用
情 况调 节运行 状 态 ,以此 实现 整 个 系统 的 节能和 高
效运 行 。
蒸 发器 中吸 收 的热量 连 同压缩 机 消耗 功所 转化 的热
量 在冷 凝器 中被 冷却 介质 带走 ,达 到制 热 的 目的 ; 膨 胀 阀 (x a s nVa e或 节 流 阀( hot ) E pni l ) o v T rte:对 循 l 环 工质 起到 节流 降压 作用 ,并调 节进 入蒸 发器 的循
动 动 作 ,无 需人 为操 作 ;手 动模 式 下 , 以上所 有 均 可 独立 手 动操 作 , 以便 检修 。 为确保 系 统 运行 持续 性 ,每 个部 位 水泵 机 组 设

温室环境自动调节系统设计

温室环境自动调节系统设计

温室环境自动调节系统设计
温室环境自动调节系统是基于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组成
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时感知和调节温室内温度、湿度、二氧
化碳浓度等要素,以达到优化植物生长的目的。

系统设计步骤:
1. 传感器选择:选择适合温室环境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需能准确地检测温室
内环境参数。

2. 控制器选择:选择适合温室环境的控制器,控制器应配有合
适的输入输出模块,可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控制和处理。

3. 执行器选择:选择适合温室环境的执行器,如电动风口、电
磁阀门、温度、湿度等自动控制设备等。

4. 自动控制算法设计:根据采集的传感器数据,使用PID控制
算法、模糊控制算法等将环境参数调节至应有的数值,以满足植物
的生长需求。

5. 系统集成和优化:将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通过电路连接,生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不断调试和优化系统
参数,以使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环境参数要求。

总之,温室环境自动调节系统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物理环境、传
感器、控制器、执行器和自动控制算法等多个元素,通过系统集成
和优化来实现动态调节和控制。

蔬菜大棚供暖详细方案

蔬菜大棚供暖详细方案

蔬菜大棚供暖详细方案一、方案目标本方案旨在对蔬菜大棚供暖系统进行详细规划,以满足大棚内适宜的生长温度需求,保障蔬菜的正常生长,提高产量,并降低能耗与运行成本。

二、温室结构分析在制定供暖方案之前,需要对蔬菜大棚的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大棚的尺寸、材质、通风情况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大棚,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供暖策略。

三、热源选择热源的选择对于供暖系统的效率及运行成本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可供选择的热源包括:电热、燃气热、太阳能等。

在选择热源时,需要考虑其稳定性、效率、环保性以及运行成本等因素。

四、散热系统设计散热系统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大棚的结构和尺寸,以及热源的特点。

常见的散热方式包括:地暖、暖风、水暖等。

散热系统的设计应尽可能均匀加热大棚内部,防止局部过热或过冷的情况发生。

五、温控系统配置为了实现对大棚温度的精确控制,需要配置相应的温控系统。

温控系统应能实时监测大棚内的温度,并根据设定的温度自动调节供暖系统的输出。

此外,温控系统还应具备自动报警功能,以便在温度异常时及时采取措施。

六、湿度调节考虑除了温度,湿度也是影响蔬菜生长的重要因素。

供暖方案应考虑配备湿度调节设备,以保持大棚内的湿度在适宜的范围内。

七、安全防护措施为了确保供暖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防漏电、防过热、防火等。

此外,对于使用可燃气体的热源,还需要采取防爆措施。

八、能耗与经济效益评估在制定供暖方案时,应充分考虑系统的能耗与经济效益。

通过对比不同方案的能耗、运行成本以及投资回报期,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同时,可以通过合理利用政府补贴、提高设备效率等方式降低运行成本。

九、维护与保养计划为了确保供暖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需要制定详细的维护与保养计划。

这包括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清理散热器、更换磨损部件等。

此外,还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

总结:本方案从多个方面对蔬菜大棚供暖系统进行了详细规划,旨在提供稳定、高效的供暖服务,促进蔬菜的健康生长。

温室大棚、花卉苗圃采暖方案(空气源热泵)

温室大棚、花卉苗圃采暖方案(空气源热泵)

温室大棚空气源热泵采暖工程设计方案书山东中科蓝天科技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2)第二章技术方案 (3)第一节系统运行原理及说明 (3)第二节温室加温采暖设备分类 (4)第三节温室加温采暖热负荷概念 (4)(一)温室加温原理 (4)(二)温室的热量平衡 (5)(三)温室设计采暖热负荷 (6)第四节温室采暖热负荷计算 (8)(一)温室采暖室内外设计温度 (8)(二)通过围护结构传热计算 (9)(三)冷风渗透热损失 (11)(四)地面传热热损失 (12)(五)温室采暖热负荷 (15)第五节空气源热泵系统介绍及配置 (16)第三章温室大棚空气源采暖系统投资预算 (18)第一章工程概况(1)项目地点:本项目位于滕州花卉苗圃培养区和植物景观区。

花卉种苗区和景观植物区各有4个大棚,每个大棚约500平方,本项目设计上重点突出节能、环保的理念。

(2)供热面积:花卉种苗培养区建筑面积2000㎡,植物景观区面积2000㎡。

(3)结构形式:墙体及顶棚采用中空玻璃,大棚内部净高5米,棚内设置有活动保温被,种苗培养区在苗床下方已铺设地面翅形散热管。

(4)解决方案设想及大棚要求:a.采用空气压热泵作为制热能源,解决苗圃培养区和植物景观区的冬季采暖问题,保持大棚内的温度符合花卉培养的温度要求。

b.建筑形体简洁,建筑外墙采用隔热材料,玻璃采用中空玻璃。

应满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

c.温室大棚朝南向布置,平面布置通风良好。

d.控制系统实现全自动运行,循环泵等根据温度设定值实现自动开启、关闭,系统实现无人值守、自动运行。

第二章技术方案第一节系统运行原理及说明运行原理图:系统运行说明:当室内环境温度T2低于花卉需要的设定温度T1 5度时(即T1-T2≥5),空气源热泵机组启动进行加热,通过加热地暖盘管和散热翅片将土壤和室内温度提升,当室内环境温度T2达到设定温度,空气源热泵停止加热(即T1-T2≤0)。

第二节温室加温采暖设备分类(一)按能源供给分类可分为常规锅炉(煤锅炉、电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等);太阳能;空气源热泵。

温室大棚初步设计方案的供水系统与水资源管理

温室大棚初步设计方案的供水系统与水资源管理

温室大棚初步设计方案的供水系统与水资源管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温室大棚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地。

温室大棚的设计方案中,供水系统及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植物生长的健康和产量的提高。

本文将针对温室大棚初步设计方案中的供水系统与水资源管理进行探讨。

1. 温室大棚供水系统设计在温室大棚的供水系统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水源的选择。

通常可选择自来水、地下水或者雨水等作为供水来源。

其中,雨水可充分利用温室大棚建筑结构,通过屋顶排水系统进行收集和储存,以减轻对地方水资源的消耗。

其次,温室大棚供水系统应考虑到植物生长的需水量,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阶段合理确定灌溉水量。

可以采用滴灌、喷灌或者微喷灌等方式进行供水,以保证水分的均匀分布和植物根系的吸收。

另外,温室大棚供水系统中还应考虑到灌溉水质的问题。

为避免土壤中盐分累积和植物生长受阻,可采取适当的水处理措施,如除盐、软化等,以保证灌溉水的质量符合植物生长的需要。

2. 温室大棚水资源管理在温室大棚的水资源管理中,需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首先,应加强对雨水资源的收集和利用,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进行储存和净化后再利用于灌溉,以减少地方自来水的使用。

其次,应注重温室大棚内部的水循环利用。

可以采用循环灌溉系统,将植物排放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次利用于灌溉,或者通过蓄水池的设置,将灌溉水进行循环利用,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及时观测温室大棚内部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方案,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

综上所述,温室大棚初步设计方案中的供水系统与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正确的设计和管理能够提高植物生长的质量和产量,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大的效益。

希望各地在进行温室大棚设计时,充分考虑供水系统和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温室大棚初步设计中的空气循环系统

温室大棚初步设计中的空气循环系统

温室大棚初步设计中的空气循环系统温室大棚是一种利用温室效应来提供理想种植环境的设施。

在温室大棚的设计中,空气循环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空气循环系统不仅能够平衡温室内外温度,还可以有效地促进植物生长。

本文将介绍温室大棚初步设计中的空气循环系统。

首先,空气循环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温室大棚的结构特点。

温室大棚一般由钢架和覆盖材料构成,而这些材料通常会对空气流动产生一定的阻碍。

因此,在设计空气循环系统时,需要确保空气能够顺畅地流动到每一个角落,避免死角导致积热和湿度不均匀。

其次,空气循环系统的位置布局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空气循环系统的位置应考虑到热量的散发和循环的效率。

可以通过设置多个出风口和进风口,以实现空气的对流通风。

同时,还可以考虑利用风机或者通风扇来辅助空气的对流,确保温室内外温度差异不会过大。

此外,空气循环系统的设计还应考虑节能和环保因素。

可以通过设置智能温控系统,实现根据温室内外温度和湿度的实时变化来控制空气循环系统,从而节省能源消耗。

同时,在选择空气循环设备时,也可以考虑选用低功耗和高效率的设备,以降低运行成本。

最后,空气循环系统在温室大棚初步设计中还应考虑到冬季保温和夏季降温的需求。

可以通过设置遮阳网、防风网等辅助设施,来调节温室内外的温度差异。

同时,还可以考虑利用地埋管或者地热泵等设备,作为空气循环系统的补充,增加温室内外的传热效率。

综上所述,温室大棚初步设计中的空气循环系统设计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空气循环系统设计,可以提高温室内外温度的平衡性,促进植物生长,同时节约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未来的温室大棚设计能够更加关注空气循环系统的设计,实现更高效的种植生产。

供暖系统的节能改进与优化设计

供暖系统的节能改进与优化设计

供暖系统的节能改进与优化设计节能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课题,对于供暖系统也是如此。

随着能源消耗的增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供暖系统的节能改进与优化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就供暖系统的节能改进与优化设计进行探讨。

1. 维护和更新设备供暖系统的设备是保持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

首先,定期维护锅炉、暖气片等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高效利用燃气或其他能源。

此外,如果设备老化或效率低下,可以考虑更新设备,选择节能型的锅炉和暖气片,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热控制和调节热控制和调节是供暖系统节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智能温控器和调节阀等设备,可以实现按需供热和温度控制。

例如,通过将温控器与室内传感器相连接,系统可以根据人员活动和室内温度自动调整供暖水温和暖气片的开关状态,从而避免能源的浪费。

此外,还可以设置夜间模式和节假日模式来调节供暖系统,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3. 优化管道和绝缘供暖系统中的管道和绝缘材料对能源消耗也起着重要作用。

优化管道布局和直径选择可以降低输送热量的能耗。

此外,选择高效的绝缘材料来保护管道,避免能量的散失,也是节能的重要措施。

4. 应用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供暖系统节能改进与优化的重要方向之一。

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可以降低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可以在供暖系统中引入清洁能源,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和地热能回收系统等技术来提供热能,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目的。

5. 热回收和余热利用供暖系统中的热回收和余热利用也是节能的有效手段之一。

热回收指的是将在供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再次利用,例如利用锅炉的烟气余热进行水预热。

同时,还可以将工业生产等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利用于供暖系统,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6. 加强管网管理和防漏措施管网的管理和漏损对供暖系统的能源消耗也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加强管道的检修和维护,及时排查和修复漏损问题,可以减少供暖系统的能耗。

市中心供暖系统节能改进设计方案

市中心供暖系统节能改进设计方案

市中心供暖系统节能改进设计方案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市中心的供暖系统日益受到关注。

随着人们对环保与节能意识的提升,设计合理的供暖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的节能设计不仅能降低能源消耗,还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本文将探讨市中心供暖系统的节能改进设计方案。

供暖系统现状分析市中心的供暖系统往往采用集中供暖的方式,主要依靠锅炉房或热电联产设施提供热能。

这种模式虽然在短时间内能满足较大范围内的供暖需求,但在能效、排放和使用成本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在很多情况下,锅炉在需求不足或过剩时,不能动态调整热量输出,导致了能源的浪费。

老旧的管道和设备运行效率普遍不高,泄漏现象时有发生,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的浪费。

对于市中心的居民和企业而言,取暖费用高昂,显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采用智能控制技术现代化的供暖系统设计方案应当结合智能控制技术来优化热能的分配与使用。

通过使用安装在管道和设备上的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室内外温湿度、热量需求等信息。

结合大数据分析,供暖系统可以智能调节运行状态,确保在低需求时减少能源消耗。

例如,当室内温度达标后,系统可自动降低供热强度,减少燃料的使用。

结合天气预报的精准数据,供暖系统能够提前进行调节,避免无谓的能源浪费。

这种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供热的精准度,还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

热源选择多元化为了实现供暖系统的节能改进,可以优化热源结构,引入多元化的热源选择。

传统上,市中心供暖主要依赖于燃煤或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近年来,随着再生能源的普及,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逐渐成为可行的供热选择。

在不破坏现有供暖系统的前提下,可以考虑热泵技术的应用。

例如,地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可以利用自然能源,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

与此这类技术的初期投资虽高,但长期来看其运行成本远低于传统供热方式,最终能为用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管道与设备优化确保供暖系统高效运转,还需要对管道与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与优化。

老旧管道的改造是首要任务,其供热效率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能耗。

温室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

温室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

采 用 扫描 显示 方式 。 24 . 自诊断 自恢复电路 因 为 系统 总 是 循 环 运 行 的 , 每 一 次 的 循 环 时 间 是 固 定 的 , 当 诊 断 电 路 检 测
到 系 统 运 行 超 时 就 报 警 并 自 动 复 位 。 报 警 由程序控 制蜂 鸣器 电路 实现 。
下转 第 7 5页 ≯ 》
数 据 采 集
— — —
鲁_ _ 罐; I i

__ t
温 室 ; 温 湿 度 ; 模 糊 控 制
( 2)根据 检测 到的 各参数 与设 定值 的偏 差以 及偏 差变 化率 对 电炉 、 喷泵进
中 神酷 " 0 l _ 0 ' _ t_

&jsm n om’ stmprtr ad u ii dut et ro e e&ue n hmdt y. e& l nb e
i e d o h r f r n e v le T e y t m h s t t n t t e e e e c a u . h s s e a
电路
开差

I 基D 显 示 叫 器、 键 冉
介 绍 了一 种 以 8 c 5】单 片 机 为 核 心 的 温 湿 度 9 控 制 系统 , 实 现 了对 温 室 内 温 度 、 湿度 两项 主 要 参 数 的 自动检 测 及 显 示 , 由 键 盘 输 入 两 项 参 数 的 参 考 值 , 系 统 模 糊 逻 辑 控 制 相 应
A s g -c i o p t r 8 C i l h c m u e 9 5{ c nr l g t m e & u e ne p o to i e p r t r l n
& d h mi t y t m s se s n r d c d i h t O p i y m&

温室大棚双热源辅助增热控制系统设计

温室大棚双热源辅助增热控制系统设计

温室大棚双热源辅助增热控制系统设计
王昕;李佳雯;高杰;姜丹;张智;侯俊才
【期刊名称】《中国农机化学报》
【年(卷),期】2016(37)7
【摘要】温室大棚冬季保暖对于农产品的生长极为重要,为保证冬季温室温度在合适范围内,确保作物正常生长,设计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和加热水箱两大热源进行辅助增热的系统控制电路。

系统采用温度传感器DS18B20对温室温度、太阳能热水器温度和电加热水箱温度进行实时监测,用电极片式水位检测器监测太阳能热水器和电热水箱中的水位,单片机根据各传感器所采集的温度与水位信息控制外部设备执行相应动作,完成先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辅助增热,再利用电加热水箱增热过程,达到节能增产的目的。

【总页数】5页(P47-50)
【关键词】温室;双热源;DS18B20;水位检测;单片机
【作者】王昕;李佳雯;高杰;姜丹;张智;侯俊才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4
【相关文献】
1.太阳能-空气能双热源温室加热控制系统设计 [J], 赵梦龙;张东凤;董燕红
2.双热电偶外热式坩埚盐浴炉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J], 王华昌;张莹;屈鹏
3.太阳能辅助双热源热泵烤烟控制系统设计 [J], 邓菲;庞增拴
4.双铝箔自动填充热封包装机控制系统设计 [J], 韩服善;夏静
5.基于STM32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定日镜双轴控制实验系统设计与实现 [J], 冯涛;李擎;王常策;崔家瑞;潘月斗;库都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温室供暖系统设计●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及附加耗热量的计算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是供暖设计中最基本的数据。

它直按影响供暖系统方案的选择、管道管径和散热器等设备的确定、关系到供暖系统的使用和经济效果。

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要求室内保证—定的温度。

一个建筑物或房间可有各种得热和散失热量的途径。

当建筑物或房间的失热量大于得热量时,为了保持室内在要求温度下的热平衡,需要由供暖通风系统补进热量,以保证室内要求的温度。

供暖系统通常利用散热器向房间散热,通风系统送入高于室内要求温度的空气, —方面向房间不断地补充新鲜空气,另—方面也为房间提供热量。

冬季供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应根据建筑物或房间的得、失热量确定:失热量有:1.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Q 1;2.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Q 2,称冷风渗透耗热量;3.加热由门、孔洞及相邻房间侵入的冷空气的耗热量Q 3,称冷风侵入耗热量;4.水分蒸发的耗热量Q 4;5.加热由外部运入的冷物料和运输工具的耗热量Q 5;6.通风耗热量。

通风系统将空气从室内排到室外所带走的热量Q 6;得热量有:7.生产车间最小负荷班的工艺设备散热量Q 7;8.非供暖通风系统的其它管道和热表面的散热量Q 8,9.热物料的散热量Q 9;10.太阳辐射进入室内的热量Q 10此外,还会有通过其它途径散失或获得的热量Q 11。

对于没有由于生产工艺所带来得失热量而需设置通风系统的建筑物或房间(如一般的民用住宅建筑、办公楼等),建筑物或房间的热平衡就简单多了。

失热量Q sh 只考虑上述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而对基本耗热量进行的修正。

因此,在工程设计中,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一般可分为几部分进行计算。

3/2/1/1/Q Q Q Q Q x j +++=⋅⋅ (1-2)式中 /1j Q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1x Q ⋅——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

本章主要阐述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的计算原则和方法。

对具有供暖及通风系统的建筑(如工业厂房和公共建筑等)、供暖及通风系统的设计热负荷,需要根据生产工艺设备使用或建筑物的使用情况,通过得失热量的热平衡和通风的空气量平衡综合考虑才能确定。

这部分内容将在“通风工程”课程中详细阐述。

第二节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在工程设计中,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是按一维稳定传热过程进行计算的,即假设在计算时间内,室内、外空气温度和其它传热过程参数都不随时间变化。

实际上是一个不稳定传热过程。

但不稳定传热计算复杂,所以对空内温度容许有一定波动幅度的—般建筑物来说,采用稳定传热计算可以简化计算方法并能基本满足要求。

但对于室内温度要求严格,温度波动幅度要求很小的建筑物或房间,就需采用不稳定传热原理进行围护结构耗热量计算,详见“空气调节”工程的书籍。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可按下式计算α)(w n t t KF q -=/W (1-3)式中 K ——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 /m 2℃;F —— 围护结构的而积,m 2;t n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wt ——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α——维护结构的温差修止系数。

整个建筑物或房间的基本耗热量等于它的围护结构各部分基本耗热量的总和。

α)(///1w n j t t KF q Q -∑=∑=⋅ W (1-4)下面对上式中的各项分别讨论。

一、室内计算温度t n室内计算温度是指距地面2米以内人们活动地区的平均空气温度。

室内空气温度的选定,应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工艺的要求。

生产要求的室温,一般由工艺设计人员提出。

生活用房间的温度,主要决定于人体的生理热平衡。

它和许多因素有关,如与房间的用途、室内的潮湿状况和散热强度、劳动强度以及生活习惯、生活水平等有关。

许多国家所规定的冬季室内温度标准,大致在16—22℃范围内。

根据国内有关卫生部门的研究结果认为:当人体衣着适宜,保暖量充分且处于安静状况时,室内温度20℃比较舒适。

18℃无冷感,15℃是产生明显冷感的温度界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l9-87)(简称《暖通规范》,下同)规定:设计集中供暖时,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按下列规定采用:1.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16℃~20℃;2.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轻作业不应低于15℃,中作业不应低于12℃,重作业不应低于10℃;3.辅助建筑物及辅助用室的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值,见附录1—1。

对于高度较高的生产厂房,由于对流作用,上部空气温度必然高于工作地区温度,通过上部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增加。

因此,当层高超过4 m 的建筑物或房间,冬季室内计算温度t n ,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计算地面的耗热量时,应采用工作地点的温度,t g (℃)(2)计算屋顶和天窗耗热量时,应采用屋顶下的温度,t d (℃)(3)计算门、窗和墙的耗热量时,应采用室内平均温度t p.j =(t g +t d )/2(℃)屋顶下的空气温度t d 受诸多因素影响,难以用理论方法确定。

最好是按已有类似厂房进行实测确定;或按经验数值,用温度梯度法确定。

即t d =t g + (H —2) △t ℃ (1-5)式中 H —一屋顶距地面的高度,m△t —一温度梯度,℃/m 。

对于散热量小于23w /m 2的生产厂房,当其温度梯度值不能确定时,可用工作地点温度计算围护结构耗热量,但应按后面讲述的高度附加的方法进行修正,增大计算耗热量。

二、供暖室外计算温度/w t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如何确定,对供暖系统设计有很关键性的影响。

如采用过低的/w t 值,使供暖系统的造价增加;如采用值过高,则不能保证供暖效果。

目前国内外选定供暖室外计算温度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两种:—是根据围护结构的热惰性原理,另一种是根据不保证天数的原则来确定。

采用不保证天数方法的原则是:人为允许有几天时间可以低于规定的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值,亦即容许这几天室内温度可能稍低于室内计算温度值。

不保证天数根据各国规定而有所不同,有规定l 天、3天、5天等。

我同现行的《暖通规范》采用了不保证天数方法确定北方城市的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值。

规范规定:“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对大多数城市来说,是指1951一1980年共30年的气象统计资料里。

不得有多于150天的实际日平均温度低于所选定的室外计算温度值。

我国北方一些城市的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值,详见《暖通规范》附录。

三、温差修正系数a 值对供暖房间围护结构外侧不是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而中间隔着不供暖房间或空间的场合(如图1—1),通过该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应为q ’=KF(tn-th),式中th 是传热达到热平衡时,非供暖房间或空间的温度。

计算与大气不直接接触的外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时,为了统一计算公式,采用了系数α——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见下式。

)()(h n w n t t KF t t KF q -=-=//α W (1-6) 式中 F 一—供暖房间所计算的围护结构表面积,m 2;K ——供暖房间所计算的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 /m 2.℃ ;t h 一—不供暖房间或空间的空气温度,℃;α一—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

℃;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的大小,取决于非供暖房间或空间的保温性能和透气状况。

对于保温性能差和易于室外空气流通的情况,不供暖房间或空间的空气温度更接近于室外空气温度,则α值更接近于1。

各种不同情况的温差修正系数见附录1—2。

此外,如两个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或等于5℃时,应计算通过隔墙或楼板的传热量。

四、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 值1.匀质多层材料(平壁)的传热系数K 值。

一般建筑物的外墙和屋顶部属于匀质多层材料的平壁结构,其传热过程如图1—2所示。

传热系数K 值可用下式计算:wj n w i i n R R R R K ++=+∑+==111110αλδα W/ m 2℃ (1-8) 式中 R 。

一一围护结构的传热阻,m 2℃/w ;αn , αw ——围护结构内表面、外表面的换热系数,w /m 2℃;Rn ,Rw —围护结构内表面、外表面的传热阻,m 2℃/W ;δi ——围护结构各层的厚度,mλi ——围护结构各层材料的导热系数,W /m ℃;R j ——由单层或多层材料组成的围护结构各材料层的热阻,m 2℃/W一些常用建筑材料的导热系数λ值,可见附录1-3。

常用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 值可直接从有关手册中查的、附录1—4给出一些常用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 值。

2.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两向非匀质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值。

传统的实心砖墙传热系数值较高,从节能角度出发,采用各种形式的空心砌块,或填充保温材料的墙体等日益增多。

这种墙体用于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非匀质围护结构,属于两维传热过程,计算它的传热系数时,通常来用近似计算方法或实验数据。

3.空气间层传热系数K 值。

在严寒地区和一些高级民用建筑,围护结构内常用空气间层以减小传热量,如双层玻璃、复合墙体的空气间层等。

间层中的空气导热系数比组成围护结构的其它材料的导热系数小。

增加了围护结构传热阻。

空气间层传热同样是辐射与对流换热的综合过程。

在间层壁面涂覆辐射系数小的反射材料,如铝箔等,可以有效地增大空气间层的换热阻,对流换热强度,与间层的厚度、间层设置的方向和形状、以及密封性等因素有关。

当厚度相同时.热流朝下的空气间层热阻最大,竖壁次之,而热流朝上的空气间层热阻最小。

同时,在达到一定厚度后,反而易于对流换热,热阻的大小几乎不随厚度增加而变化了。

空气间层的热阻难以用理论公式确定。

在工程设计中,可估算。

4.地面的传热系数。

在冬季,室内热量通过靠近外墙地面传到室外的路程较短,热阻较小;而通过远离外墙地面传到室外的路径较长,热阻增大。

因此,室内地面的传热系数(热阻)随着离外墙的远近而有变化,但在离外墙约8米以远的地面,传热量基本不变。

基于上述情况,在工程上一般采用近似方法计算,把地面沿外墙平行的方向分成四个计算地带。

(1)贴土非保温地面(组成地面的各层材料导热系数λ都大于1.16W /m .℃)的传热系数及热阻见表1—5。

第一地带靠近墙角的地面面积需要计算两次。

工程计算中,也有采用对整个建筑物或房间地面以平均传热系数进行计算的简易方法,可详见《供暖通风设计手册》,(2)贴土保温地面(组成地面的各层材料中,有导热系数λ小于1.16w /m .℃的保温层)各地带的热阻值,可按下式计算∑=+=ni i i R R 100λδ‘m 2℃/w (1-11) 式中 ’0R ——贴土保温地面的换热阻,m 2℃/wR 0——非保温地而的换热阻, m 2℃/wδi ——保温层的厚度,m ;λi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W /m ℃(3)铺设在地垄墙上的保温地面各地带的换热阻值可按下式计算‘’‘0008.1R R = m 2℃/w (1-12)五、围护结构传热面积的丈量不同围护结构传热面积的丈量方法按图1—5的规定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