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影响---野三坡旅游发展的跟踪情况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研究
旅游影响——野三坡旅游发展跟踪调查
野三坡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境内,北部和北京房山接壤,距北京市中心约100千米。由于交通和历史方面的原因,这里虽然毗邻首都,长期以来却与外界隔绝。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发旅游之前,当地依然保持着山区农村的传统习俗和朴实的民风。1985年正式开发旅游之后,打破了当地与外界常年隔绝的状况,野三坡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1991年,刘振礼教授在野三坡进行了有关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的问卷调查,并采取了以旅游强度序列来代替旅游的发展阶段序列的变通方法,分别在风景区内选择了交通不便、游人尚未涉足的南禅房,距景点较远、个别农户从事旅游业的上庄,和旅游热点、80%以上农户从事旅游业的下庄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经济、文化、婚姻、家庭、审美、社交、消闲等生活的各主要方面。通过对以上几方面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了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以有利方面占主导地位,尤以经济方面最为突出和旅游影响具有阶段性等初步结论。
1991年以后,当地的旅游业持续高速发展,并由尝试、成长逐步走向成熟。在原有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基础上,先后开放了建设度假村——苗寨、风情苑、蒙古包等人造景点,并通过实施旅游扶贫工程、举办各种节庆和系列夏令营活动等措施,不断地把旅游开发引向深入。1994年,旅游客流量达50万人次。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游客的大量进入,当地的经济迅速增长。与此同时,在风俗习惯、消费观念、人际关系等方面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所以,刘振礼教授进行了一次跟踪调查,在与上次调研的结果比较的基础上,探求旅游深入发展对待接待地社会文化的影响机制和实际状况。
经过6年的跟踪调查,旅游活动对野三坡的社会、经济、文化等产生了影响,当地的居民生活发生了以下变化:
一、经济状况。旅游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的经济的全面发展,在其他资源较匮乏、经济相对落后的野三坡地区,旅游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旅游开发前的1984年,下庄村年人均收入仅70元,1991年的调研结果为800多元,1994年年人均收入上升到1200元。而这次调研,下庄的年人均收入比1994年翻了一番,达到了2400元左右。距景点较近的下庄和苟各庄已成为全县有名的富裕村。随着人们由旅游中获取收入的增加,人们对当地自然资源利用方式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变化。开发旅游前,人们只知道将其用于农林、畜牧,上次调研中,有74.5%的人希望将其用于旅游;而在此次调研中,有高达85.9%的人希望将自然资源用于旅游发展。
二、经济意识。在野三坡开发旅游的过程中,当地村民的经济意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初人们不相信当地能发展旅游,在游客来了以后也只是拿他们当亲人相待,食宿均不收报酬,“主客间仿佛事亲戚关系,彼此不计较经济得失”。后来随着经济意识的增强,人们广开脑筋寻找致富门路,或开设家庭旅馆和饭馆,或出租马匹、马车,但与此同时,当地的淳朴之风减弱,出现了不择手段追逐金钱的现象,敲诈勒索时有发生。
跟踪调查发现:一方面,由于当地旅游管理部门会同县里其他管理部门的综合治理,对损害游客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另一方面,当地村民在认识上有了新变化,他们在树立市场观念的同时,逐步认识到游客是上帝,“没有游客,就没有财路,自己也就没有了饭碗”。只有通过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让游客满意,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近年来,当地的饭馆、骑马、乘车的服务水平均有所提高,文明经商、礼貌待客已逐渐形成风气。更可贵的是,当地村民普遍树立起法制观念,即使偶尔与游客发生争执,也学会了主动找旅游管理所的执法人员进行协调处理。
三、消费倾向。在消费倾向方面,发展旅游后带来的影响也可以从上庄、下庄之间的比较中看出。在旅游发达的下庄,多数村民打算把积蓄花费在扩大生产和子女教育两个项目,与城市居民的观念较为接近。上庄村民则集中在盖房和购买大件用品上。此外,下庄人在满足生活基本需要后有5人提出愿外出旅游,而上庄仅有1人。
四、审美视觉。在旅游开发中,当地居民的审美视觉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对服饰的态度为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城市的流行服饰。从统计结果中看,虽然选择当地一般服饰的人居多数,但考虑到当地居民现今一般服饰与城市居民服饰日趋接近,人们在审美倾向上,逐步摆脱了以往的传统认识。部分年轻人的装束已与外来的城市青年难以区分。但在审美倾向都市化的同时,当地居民对当地的民间艺术依然充满自豪感,所有回答“对当地民间艺术的看法”这一问题的人,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感到自豪”这项内容。
五、人际关系。旅游的发展,特别是旅游带来的经济收益,使得人们对陌生人交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1991年相比,下庄村无大的变化,认为与血缘关系之外的人交往“绝对必要”和“有必要”的占很大比例。上庄这两项虽有较大幅度的波动,但除了由于样本选择的差别造成影响之外,依据在调查中了解的情况,主要反映出被调查者心理个性方面的特点。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接待游客积极态度。由于发展旅游后不同家庭间的竞争关系、邻里间协作关系的金钱化以及经营家庭旅馆的村民所接待的游客与不经营旅游的村民间产生的冲突,有部分村民认为发展旅游后,影响了邻里关系,但绝大多数人认为旅游的发展对家庭内部关系及子女没带来任何影响。
六、婚姻家庭。在婚姻目的方面,统计结果与1991年的调查并无大的差别,传宗接代、互相照顾生活仍构成结婚的两个主要目的,出于感情需要结婚的人数比以往有所增加。多数人对自己的婚姻状况较满意,并期望夫妻白头偕老。在1991年的报告中得出了随着旅游发展,婚姻中感情因素比重在增长的结论。但是通过此次调研结果分析可知,旅游对社会结构,特别是家庭与婚姻观念的改变尽管可能产生一些影响,但对彼此作出的判断需要在更长的时间内才能得到检验和确认。夏威夷岛开发初期那种旅游发展威胁到家庭关系、导致离婚率提高的现象,在野三坡并未发生。
七、当地居民对旅游社会影响的综合判断。在此次调查中,增设了当地居民对旅游社会影响的综合判断这项内容,选取了妇女地位、青年地位、社会治安及传统风俗等8个方面,由当地居民做出变好、变坏或不变的选择(旅游开发前后相比较)。此项研究仅局限在旅游较发达的下庄。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旅游对当地居民社会文明程度、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多属于积极方面,妇女和青年地位的提高成为明显的事实。对于旅游带来较多的就业机会及促使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方面,也几乎众口一词。对于社会治安方面的影响,人们认识上有较大差异:一部分人认为旅游开发后,当地的青年人大多有了工作,打架的人比以前少了;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受金钱万能思想的腐蚀,赌博等各种违法现象有所抬头。
分析要点:
1、旅游对野三坡居民的经济意识和消费倾向有何影响?
2、怎样看待野三坡居民的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
3、文化原真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是否矛盾?为什么?
4、你认为野三坡旅游经营者与非旅游经营者的利益应该如何分配?
5、野三坡东道主与游客的关系怎样?如何融洽双方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