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14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201709261102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14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201709261102](https://img.taocdn.com/s3/m/8dea3e095727a5e9856a61d9.png)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7年中考湖北省咸宁卷】阅读《柳宗元传》节选,完成6~9题。
(15分)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如何与母偕.行(一同,一起)B.西南绝.域(阻断,与世隔绝)C.总园谓.所亲曰(告诉,对……说)D.时人义.之(正义)7.下面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C.乃.出私钱赎之乃.入见(《曹刿论战》)D.裴度亦奏其.事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8.下面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
B.柳宗元为官,能为民办实事,比如革除地方陋习。
C.“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D.本文短短两百字,却清楚的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以深刻的教益.9.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吾与刘禹锡执友,何忍捡起若是?②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答案】6.D7.C8.A9.①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②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解析】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4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4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f72b6387c24028915fc3c9.png)
专题14: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7届中考河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复儿子书①来信均悉②,兹③再汇汝④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⑤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
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
千金之资⑥,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⑦己告罄⑧?汝苟⑨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
特⑩汝不应若是耳。
况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
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
吾儿恃⑪有汝父庇荫⑫,固⑬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⑭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
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
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余前曾致⑮函⑯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⑰负⑱老人训⑲也。
(选文有改动)①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
②悉:知道。
③兹:现在。
④汝:你。
⑤业:已经。
⑥资:钱财,费用。
⑦即:就,便。
⑧告罄:财务用尽。
⑨苟:假如。
⑩特:不过。
⑪恃:倚仗,依赖。
⑫庇荫: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
⑬固:本来。
⑭稼穑:泛指农业劳动。
⑮致:给予。
⑯函:信件。
⑰毋:不要,不可。
⑱负:辜负。
⑲训:教诲、教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儿自去.国至今②求学宜.先刻苦③特汝不应若是.耳④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②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4)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①去:离开.②宜:应当.③是:这样.④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2)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3)①即使一天用掉一百金,按财力我也足以供得起你。
北京市2017年中考语文精品复习:5-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11页,含答案)
![北京市2017年中考语文精品复习:5-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11页,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7ccff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c9.png)
北京市2017年中考语文精品复习:5-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11页,含答案)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贞观初,以疾罢归。
河渚^①间有仲长子光^②者,亦隐士也,无妻子。
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
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③雁、莳^④药草自供。
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
自号“东皋^⑤子”。
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终于家。
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
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节选自《唐才子传全译·王绩》)【注】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②仲长子光:字不耀,洛阳人。
③凫:野鸭。
④莳:移植。
⑤东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有“登东皋以舒啸”句,“东皋”由此而来。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无妻子..()②日.与对酌()③君有奴婢数.人()④终.于家()(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绩爱其真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其真不知马也(《马说》)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1)①妻子儿女②每天③几,几个④终了,结束(2)C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遂相近结庐【答案】遂/相近/结庐3.翻译下列句子。
(1)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翻译:(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翻译:【答案】(1)即使有刺史来拜见他,他都不应答人家。
(2)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4.文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王绩的“性简傲”,请你概括出两点。
【答案】(1)辞官回家后就随便在仲长子光的附近盖了茅屋居住。
(2)有刺史来拜见,都不应答人家。
(二)阅读《晋文公攻原》,回答下列问题。
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2017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总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
![2017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总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cedaf6c1998fcc22bdd10d26.png)
课外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第一类人物品评[2015、2014、2010、2009、2008]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何岳得金不昧秀才何岳,号畏斋。
尝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曾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何利.此数金乎/兵革非不坚利.也C.俟.他日来取/俟.其欣悦D.因.托以寄去/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3.选文最后指出何岳是“一穷秀才”,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分)拓展试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尝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2)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5.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何岳捡到银子后,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里人会劝他把银子留下。
B.由于丢银子的人对数目和封存标识的回答全都符合,所以,何岳把银子还给了他。
C.何岳听说那官员有别的事到南方来,就把箱子交给了他。
D.何岳在官员家教书,官员去京城时,把箱子寄存在何岳处。
参考答案【参考译文】秀才何岳,号畏斋。
(他)曾经在夜间走路时,捡到二百多两银子,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人会劝他把银子留下。
第二天早晨(他)带着银子回到拾银子的地方,看见一个人回来寻找,(何岳)问那人银子的数目和封存标识,(那人)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
那个人想要分一些银子给他来表示感谢,何岳说:“我拾到银子别人也不知道,(要是想要的话)银子全都可以归我个人所有,又怎么会贪图你给我的这些好处呢?”那个人感谢了他,然后离去。
推荐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4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
![推荐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4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25b648b84ae45c3b358c5c.png)
专题14: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7届中考河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复儿子书①来信均悉②,兹③再汇汝④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⑤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
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
千金之资⑥,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⑦己告罄⑧?汝苟⑨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
特⑩汝不应若是耳。
况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
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
吾儿恃⑪有汝父庇荫⑫,固⑬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⑭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
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
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余前曾致⑮函⑯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⑰负⑱老人训⑲也。
(选文有改动)①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
②悉:知道。
③兹:现在。
④汝:你。
⑤业:已经。
⑥资:钱财,费用。
⑦即:就,便。
⑧告罄:财务用尽。
⑨苟:假如。
⑩特:不过。
⑪恃:倚仗,依赖。
⑫庇荫: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
⑬固:本来。
⑭稼穑:泛指农业劳动。
⑮致:给予。
⑯函:信件。
⑰毋:不要,不可。
⑱负:辜负。
⑲训:教诲、教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儿自去.国至今②求学宜.先刻苦③特汝不应若是.耳④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②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4)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①去:离开.②宜:应当.③是:这样.④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2)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3)①即使一天用掉一百金,按财力我也足以供得起你。
2017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7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一课外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04f55fb3a32d7375a517805f.png)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②,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 竟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③有同者矣。欧公更欲足 下少开廓④其文,勿用造语及模拟前人,请相度示及⑤。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 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有删略) 【注释】①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②区区:自称的谦辞 。③潜:藏。④开廓:开阔,扩大。⑤相(xiànɡ)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 思想就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答案】1.(1)通“途”,道路 (2)气味 (3)沿着,顺着 2.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 3.(1)(人们)喝多了(神水)就醉,十多天后才能醒。 (2)(他)回到国内以后,(仍然)思慕那个国家,(以至于)怅然若失,精神恍惚。 4.“终北国”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理想的社会环境,这里气候宜人,环境舒适 ;人人平等,和睦快乐,这里没有压迫,没有瘟疫,没有战争,没有病痛……几乎 是“大同世界”的具体描写,也是一个更为古老的“桃花源”,作者一方面表达了对现 实生活的不满,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但在当时,这种社会思想是 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一种幻想。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016·丽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其国 名曰终北。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甔甀①。顶有口,状若员环,名曰滋穴。 有水涌出,名曰神瀵②,臭过兰椒,味过醪醴③。一源分为四埒④,注于山下。经营一 国,亡不悉遍。土气和,亡札厉⑤。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 忌;长幼侪⑥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 ,不织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⑦阜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其俗好 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饥惓则饮神瀵,力志和平。过则醉,经旬乃醒。沐浴神瀵 ,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 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不进酒肉,数月 乃复。 (节选自《列子》)
2017中考课外文言文汇编
![2017中考课外文言文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6a6be273b307e87101f69685.png)
1【湖北宜昌】容美纪游(节选)①◆顾彩①二十九日,大雨。
龙江水涨,置酒泛舟,观打鱼以为欢。
其渔者刻木一段为舟,牵巨网截江,度.其中有鱼,则飞身倒跃入水,俄倾两手各持一鱼,口中复衔一鱼,分波跳浪登舟,百无一空江面望见人在水中,扁阔如金虾蟆。
虽可笑,然亦奇观。
②云际庵亦名留云院,在山顶平处,每将雨则云铺地埋人肩,仅露其帽,电光煜㷍②,走方,时发震雷撼墙壁。
大雨倏过,西风骤来,劈云为千百道,皆东走。
俄顷,屹立如奇峰,东西则霁.矣。
当云行时急闭窗则留云一片挂窗牖③间不去徐徐放之最可娱玩。
③初五日,过长乐坪,览山景,路坦如康庄④,两边皆山,烟峦万变,应接不暇,如入画图。
台为点缀耳。
坪尽为三登坡,稍上复下者三,至底十二里,石礛⑤嶙峋,下马策.杖而行,渡汉阳河,清浅可浴.,然容之地界到此尽矣。
【注释】①《容美纪游》是清初戏曲作家顾彩游历鄂西南容美土司地区的一部游记作品。
容美:地名,古有柘溪,容米,容阳诸称。
辖地甚广,今鹤峰、五峰、长阳大部,建始、石门、巴东、恩施局部均属之。
其地崇山峻岭,危关险隘,为古巴人后裔土家族聚居之地。
“纪”通“记”。
②煜口:yùlún光耀灿烂。
③牖:yǒu窗户。
④康庄:平坦而四通八达。
⑤礛:jiān磨玉的砺石。
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度()霁()策()浴()7.请将“于”“者”“但”三个虚词准确还原到原文的方框内。
(3分)(A)百无一空(B)走下方(C)少亭台为点缀耳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2分)当云行时急闭窗则留云一片挂窗牖间不去徐徐放之最可娱玩。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路坦如康庄,两边皆山,烟峦万变,应接不暇,如入画图。
10.请从每段中分别选用两个字,各组成一个最恰当的词,概括作者沿途的游历活动。
(3分)①②③11.根据示例,从文段中再找四种容美风物,并高度概括其特点。
(2分)示例:鱼多山高①②③④12.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吴均《与朱元思书》中描写流水清澈、鱼石可见的两句原文。
2017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
![2017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e34e2d1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8.png)
2017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文言文是语文考试里的重点内容,在2017年的中考备考过程中,掌握一些课外文言文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2017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以供大家学习。
2017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曹司农竹虚言曹司农竹虚言①,其族兄自歙②往扬州,途经友人家。
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
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
"曹强居之。
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
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
曹殊不畏③。
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
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
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也。
"鬼技穷,倏然④。
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又蠕蠕,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竟不入。
导读:俗话说"邪不胜正",鬼的伎俩在堂堂正正的人面前就无计可施了。
鬼是不存在的,但社会上的邪气却是有的。
只有发扬正气,邪气才无市场。
注释:①曹司农竹虚言:曹竹虚司农说。
司农,官职名。
②歙(sh):县名,在安徽省。
③殊不畏:一点儿也不害怕。
④倏(sh)然:很快地。
这里指很快地消失不见了。
2017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长安何如日远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流涕②。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③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④。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
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⑤?"答曰:"举⑥目见日,不见长安。
"导读:明帝两次的回答不一样。
自然不能都对,但他却都能说出个道理来。
这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注释:①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汇编(附答案)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汇编(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a64e9fec3a87c24028c4c0.png)
2017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汇编(附答案)2017年中考言汇编(2017黑龙江绥化)(一)阅读言《岳阳楼记》选段,回答11-14题。
(8分)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2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微斯人1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1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以物喜可以一战。
B.而或长烟一空一鼓作气。
.把酒临风执策而临之。
D.或异二者之为或以为死,或以为王。
14.杨绛先生曾说过:“人生最美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又是承载了范仲淹等古仁人怎样的豁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呢?(请用原回答)。
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有怎样的担当?(2分)(2017湖北荆州)7【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4ebb95b1964bcf84b8d57b9a.png)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广东省】(二)(9分)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
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
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
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
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
”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B.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C.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11.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
(3分)【答案】9.(3分)A【解析】A.均指“这时”之意。
B.名词用作动词,面戴/名词作状语,当面;C.一致/轻快、敏捷;D.崇尚/还,依然。
10.(3分)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使用4条以上“/”的,给0分;其他情况,对1处给1分。
)11.(3分)因为狄青①作战骁勇(频立战功);②博古通今(通究古今);③辅佐朝政。
(每对1处给1分。
)【参考译文】武襄公狄青,当初凭借侍从官的身份担任延州指使。
这时西部边境正在打仗,武襄公因智勇双全且有谋略,屡次建立战功。
(他)经常披散头发,戴着铜面具,飞奔着冲入敌阵,敌人畏惧,没有谁敢抵挡他。
武襄公见识高远,气度宏大,士大夫一致称赞他,而且特别受韩魏公和范文正公赏识,被称为国器。
范文正公把《春秋》《汉书》授给他说:“将领不了解古今,只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值得推崇。
”武襄公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久立了大功,登上辅佐大臣之位,记录在史册中,配享在宗庙里,成为宋代著名将领,天下人都称赞他贤能。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外篇目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外篇目](https://img.taocdn.com/s3/m/72ab9eed7f1922791688e8e0.png)
文言文阅读——课外篇目一、(2017上海)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12分)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①留以为.梁②乃尽.湿之(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3)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第一件:。
第二件:。
一、1.【答案】①作为、做成②全、都【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词语有:病:嫌弃;句意为: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故选C。
3.【答案】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做事情要掌握好分寸【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
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的道理是: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做事情要掌握好分寸。
【参考译文】有人送来一根木料,家僮说:“留下可以做成房梁。
”我说:“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
”家僮说:“可以做栋。
”我说:“木料太大,不适宜做栋。
新余市2017届中考语文复习专项汇编卷文言文阅读
![新余市2017届中考语文复习专项汇编卷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9595d7d787c24028915fc3fb.png)
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初中文言文阅读技巧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同步练习测试=====一、文言文阅读(一)孙期传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
少为诸生,勤习典籍。
家贫,事母至孝,牧豕①于大泽中,以奉养焉。
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里落②化其仁让.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犯孙先生舍。
郡举方正③,遣吏赍④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
司徒黄琬特辟⑤,不行,终于家。
(选自《二十六史》)【注释】①豕(shǐ):猪.②里落:村庄。
③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也指被举荐的士人。
④赍(jī):持有,携带。
⑤辟:召,征召.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皆执经垄畔以追之()②期驱豕入草不顾( )2、孙期身为儒生而不耻做粗鄙之事,文中他“牧豕于大泽”、“驱豕入草”分别有什么目的?3、孙期虽为布衣,却被记于史册,为史家所称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品评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田豫纳金鲜卑素利①等来客见,多以牛马遗豫;豫转送官。
胡以为前所与豫物显露,不如持金。
乃密怀金三十斤,谓豫曰:“愿避左右,我欲有所道。
”豫从之,胡因跪曰:“我见公贫,故前后遗公牛马,公辄送官,今密以此上公,可以为家资。
”豫张袖受之,答其厚意。
胡去之后,皆悉付外,具以状闻。
于是诏褒之曰:“昔魏绛②开怀以纳戎赂今卿举袖以受狄金朕甚嘉焉。
”乃即赐绢五百匹。
豫得赐,分其半藏小府,后胡复来,以半与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田豫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注释】①素利:当时鲜卑一部的大人。
②魏绛:春秋时晋国大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多以牛马遗.豫/以光先帝遗.德B.胡因.跪曰/余因.得遍观全书C.胡去.之后/乃记之而去.D.具.以状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昔魏绛开怀以纳戎赂今卿举袖以受狄金朕甚嘉焉。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田豫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拓展试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愿避左右,我欲有所道。
(2)豫张袖受之,答其厚意。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武后以夏官侍郎娄师德同平章事①,娄师德宽厚清慎,犯而不校。
与李昭德俱入朝,师德体肥行缓,昭德屡待之不至,怒骂曰:“田舍夫②!”师德徐笑曰:“师德不为田舍夫,谁当为之!”其弟除代州刺史将行师德谓曰:“吾备位宰相,汝复为州牧③,荣宠过盛,人所疾也,将何以自免?”弟长跪曰:“自今虽有人唾某面,某拭而已,庶不为兄忧。
”师德愀然曰:“此所以为吾忧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
夫唾,不拭自干,当笑而受之。
”【注释】①同平章事:唐宋宰相名。
娄师德为武则天时贤相。
②田舍夫:相当于现在的“乡巴佬”。
③州牧:即州刺史。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昭德屡待之不至./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自今虽.有人唾某面/故余虽.愚C.其弟除.代州刺史/攘除.奸凶D.庶不为兄忧./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其弟除代州刺史将行师德谓曰。
3.根据选段内容,用文中的四字概括娄师德的品质特征。
(2分)拓展试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与李昭德俱入朝,师德体肥行缓。
(2)此所以为吾忧也!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晔自临其狱坐囚于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注】而还之狱。
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变而惶顾。
晔曰:“杀人者汝也!”囚佯为不知所以。
晔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
今死者伤在右肋,非汝而谁?”囚无以对。
【注释】劳:安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狱.久不决/小大之狱.B.晔自临.其狱/执策而临.之C.去.其桎梏而饮食之/停数日,辞去.D.留者色变而惶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2.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晔自临其狱坐囚于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
3.试结合文章内容,对欧阳晔这一人物形象进行简要评价。
(3分)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廉范以少击众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
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①虏②人过五千,移文③旁郡。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④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
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
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
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选自《后汉书·廉范传》)【注释】①故事:按旧例。
②虏:敌人。
③移文:发文书。
④交缚:交叉缚扎。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会.匈奴大入塞/迁客骚人,多会.于此B.自率士.卒拒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C.范兵不敌./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D.待旦.将退/每至晴初霜旦.2.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
3.从文中可以看出廉范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拓展试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9分)林逋养鹤林逋①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②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
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
良久逋必棹③小船而归盖常以鹤飞为验④也。
逋高逸倨傲,多所学,唯不能棋,常谓人曰:“逋世间事皆能之,唯不能担粪与着棋。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释】①林逋:北宋诗人。
②纵:发,放。
③棹:船桨,引申为用桨划船。
④验:凭证。
这里指记号,信号。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复.入笼中/不敢出一言以复.B.游西湖诸.寺/投诸.渤海之尾C.盖常.以鹤飞为验也/常.有高猿长啸D.常谓.人曰/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常以鹤飞为验也。
3.你怎样看待林逋这个人?请简要评价。
(3分)拓展试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
5.这篇文章表达了林逋怎样的意趣?◎叙事说理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9分)画蛇添足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卮②酒。
舍人③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④酒且饮之。
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
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选自《战国策·齐策二》)【注释】①祠(cí):春祭。
②卮:古代盛酒的器具。
③舍人:古代王公贵族手下的办事人员。
④引:拿起。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数.人饮之不足/珠可历历数.也B.蛇固.无足/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C.遂.饮其酒/遂.迷,不复得路D.终亡.其酒/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3.读完选文,请说说这篇选文给你的启示。
(3分)拓展试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9分)南橘北枳①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②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注释】①枳:落叶灌木,味苦酸,球形。
也叫枸橘。
②缚:捆绑。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晏子至./色愈恭,礼愈至.B.酒酣./宴酣.之乐,非丝非竹C.齐人也,坐.盗/口技人坐.屏障中D.水土异.也/渔人甚异.之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你认同晏子“南橘北枳”的说法吗?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3分)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9分)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③,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④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选自《说苑·正谏》)【注释】①舍人:官名。
②少孺子:年轻人。
③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贴在树上。
④务欲:很想,极希望。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吴王欲伐.荆/伐.竹取道,下见小潭B.敢有谏.者死/上书谏.寡人者C.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兵戈非不坚利.也D.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2.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3.你觉得文中哪句话最关键?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讽喻劝谏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9分)熊鼎,字伯颍,临川人。
元末举于乡,长①龙溪书院。
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
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
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②军事。
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
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③。
迁起居注④,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
舍人耿忠使广信⑤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⑥之。
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
”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注释】①长:执掌。
②赞:帮助,辅佐。
③静:通“诤”,诤谏。
④起居注:官职名。
⑤广信:地名。
⑥廉:察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鼎结乡兵自守./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B.数延.见/余人各复延.至其家C.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忌不自信.2.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太祖”这一人物形象。
(3分)十、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9分)京房论政京房①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②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
”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③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京房:汉元帝的侍从官。
②幽、厉之君:周幽王和周厉王,两人都是暴虐之君。
③稽(qǐ)首:古代最恭敬的一种礼节,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京房与.汉元帝共论/父异焉,借旁近与.之B.幽、厉之君何以亡./国恒亡.C.其任人不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D.将恐今之视.古/下视.其辙2.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3.从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读书求知十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9分)万物为师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②夏居山之阴③蚁壤一寸而仞④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