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PPT课件

合集下载

97亚洲金融危机32页PPT

97亚洲金融危机32页PPT
危机的时间节点:2019年7月1日
危机爆发的时间和空间过程
• 第一阶段:2019年6月至12月

2019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
1.总体印象
1993年,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新加坡年仅38岁的新闻部 长杨荣文语惊四座:“亚洲将成为世界真正的领袖。”注意,这里并 不是说亚洲经济,而是说亚洲。这种讲话无疑是一种挑战。如果时间 倒退三十年,年轻气盛的部长说这话一定会引来一片嘘声和口哨,— —太狂妄了,真不知道天高地厚。然而,三十年来亚洲经济的腾飞确 实创造了一个划时代的经济奇迹,这一年,世界银行不惜巨资,邀请 一批批专家学者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研究亚洲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和机制,最后,专家学者们发表了那篇世界著名的《东亚奇迹》的报 告
1970年代,新加坡、南韩、香港、台湾迅速抓住国际产业结构大调 整之机,重点发展旅游、港口、机场、贸易、汽车、电子、金融等行 业,很快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并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 1980年代,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也奋起直追,经济强劲增长, 继而成为“亚洲四小虎”。
• 亚洲开创了经济增长“龙”腾“虎”跃的可喜局面 • 龙腾虎跃之后,紧接着,金三角开始起来了。越南、老挝、缅甸经济也开始
金融机构瘫痪,本币贬值,是不足为怪的。
(3)汇率政策 、长期人为高估本币 、盯住美元与美元在90年代的波动 、调整缓慢,贻误时机
1、在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幅度增大的条件下,墨西 哥和东南亚国家仍对汇率变化实行限制,对国际 金融市场波动反应之后。如泰国,长期实行泰铢 与美元联系汇率制,14年来,一直保持在25铢左 右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当美元贬值时,它对西方 主要货币的汇率也随之贬值,增强了出口竞争力。 2、美元占韩元、新加坡元、马来西亚林吉特、印 度尼西亚卢比和泰铢名义汇率定价中的权数分别 为:0.96、0.75、0.78、0.95、0.91。之所以选择 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是与贸易计价方式相关联 的,麦金农(2000年)曾经提出:“绝大多数东 亚国家的商品贸易是以美元计价的。” 3、本币升值并非这些国家的主观愿望,但是当美 元升值时,它对地方主要货币随之升值,增强了 出口竞争力。当美元升值时,泰铢随之升值,出 口竞争力下降。2019年以后,美元对日元持续升 值,泰铢随之升值,出口竞争力下降,国际收支 恶化。

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原因和教训PPT课件

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原因和教训PPT课件

东南亚金融危机 产生原因
• 最根本原因 :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内部经
济的矛盾性。
• 具体原因: • 1. 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的
优势,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市场竞争 的加剧正在下降。上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未作适时有效的 调整,致使竞争力下降,对外出口增长缓 慢、造成经常项目赤字居高不下。
3、培育金融市场
• 在改革银行体系的同时,
中国还积极培育完善的金 融市场。
效果
• 至今,中国已经逐渐形成
了一个具有交易场所多层 次、交易品种多样化和交 易机制多元化等特征的金 融市场体系。
• (1)针对股票市场长期
遗留的历史问题,大刀阔 斧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
效果
• 为全面实现资本市场的机
制转换和功能发挥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
• (2)在外汇管理体制方
面,2019年我国开始实 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制度,近年来还不断扩展 浮动空间。
效果
• 促进了国际收支的基本平
衡,也维护了宏观经济和
金融市场的稳定。
• (3)在大力推进各项改
革的同时,一系列旨在规 范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秩 序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
效果
• 大大提高了经济和金融建
履历 :1979年索罗斯在纽约建立了他的第一个基金会,开放社 会基金
1994年,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对墨西哥比索发起攻击 2019年8月 联手多家巨型国际金融机构冲击香港汇市、 股市和期市,以惨败告终。
东南亚金融危机 影响及启示
一、影响
尽管东南亚金融危机已过去10年多,但对包括 中国在内的相关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诸多政 策和制度、宏观经济的走势,都可从中找出那 场危机留下的痕迹。

《金融危机》课件

《金融危机》课件

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挑战和改革方向
挑战: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需要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 挑战
改革方向:加强国际合作, 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 革
挑战: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需要应对金融风险和危机
改革方向:加强金融监管, 提高金融稳定性和可持续 性
挑战: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需要应对全球经济不平衡 和不平等
改革方向:推动全球经济 平衡和公平发展,促进全 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Part Five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 济的影响
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不稳定
汇率波动:各国货币汇率波 动剧烈,影响国际贸易和投 资
信贷紧缩:银行信贷紧缩, 企业融资困难,影响经济发

股市暴跌:全球股市大幅下 跌,投资者信心受挫
失业率上升:企业倒闭,失 业率上升,社会不稳定因素
增加
国家经济和财政状况恶化
信贷紧缩:银行减少贷款,导致企业和 个人难以获得贷款
股市暴跌:股市价格大幅下跌,投资者 损失惨重
企业破产:企业无法偿还债务,导致破 产
失业率上升:企业破产导致失业率上升, 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经济衰退:GDP下降,经济活动减少, 社会经济陷入困境
股市暴跌和资产价格泡沫破裂
股市暴跌:股市大幅下跌,投资者信心丧失,导致股市崩盘 资产价格泡沫破裂:资产价格过高,无法维持,导致资产价格大幅下跌 信贷危机:银行信贷风险增加,导致信贷市场冻结 企业破产:企业无法偿还债务,导致企业破产数量增加 失业率上升:企业破产导致失业率上升,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国际经济合作和政策协调的挑战
各国政策差异:不同国家采取的政策不同,导致政策协调难度加大 贸易保护主义:金融危机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金融危机暴露了国际金融体系的缺陷,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进行改革 经济复苏的不平衡:不同国家经济复苏速度不同,导致政策协调难度加大

金融危机案例分析课件(PPT 39张)

金融危机案例分析课件(PPT 39张)

(一)1929—1933年大萧条爆发的原因
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2000)认为大萧 条爆发的原因是由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 耐用消费品尤其是住房的生产过剩和民 众总需求下降所致,耐用消费品尤其是住 房的过度供给和总需求的不足引起了房 产价格下跌,房价价格的下跌迅速传染到 股票市场,从而引起了资本市场价格的大 规模下降,这也成为了大萧条爆发的主要 原因。
(一)1929—1933年大萧条爆发的原因
Peter Temin(1993)认为,美联储为了维持金
本位制度,以至于产生了根本性的政策失误 。 1931年下半年以后,德国和英国都放弃了金本 位,本币开始贬值 。 在这种国际环境下,投资 者对美元贬值充满了预期,他们在美国政府对 美元进行贬值前突然抛售美元,为了维持美元 币值的稳定,美国的利率在1931年最后一个季 度里急剧上升,信贷变得更加难以获得,加剧 了通缩的程度(郑联盛,2009)。
分析表明:每次金融危爆发前真实房地产价格必然呈下降趋 势,但此次美国金融危机中,房地产价格指数的变化与先前的金 融危机相比略显滞后。
(二)金融危机爆发前真实股票价格指数比较
由图2可见,从T一4期开始,各 个国家的真实股票价格指数都 呈平稳上升趋势,但在金融危 机前1年,各个国家的真实股票 价格指数的增长趋势停止并呈 现陡然下降的趋势"相比较而 言,美国1929~1933年金融危 机、日本金融危机、印尼金融 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前1年真 实股票价格指数下降趋势更加 严重。
(三)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刘遵义(2007)认为,亚洲国家外汇储备的不足是
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他将一段时间内( 例如6个月)进口所需的外汇 、 到期的外债数量和外 商的证券投资三项之和与外汇储备的比例称为LL比 例,如果LL比例较高,则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就非 常大。如在1996年和1997年的时候,泰国短期外债还 没有加上进口的需求就已经超过外汇储备;而在1997 年,韩国的LL比例超过500%,也就是说韩国能够撤离 的外资是外汇资储备的5倍以上。

案例分析亚洲金融危机与港元保卫战PPT课件

案例分析亚洲金融危机与港元保卫战PPT课件
其后,港府主力扫高汇丰、中国电信、和黄等重要恒指 成分股与炒家硬碰;仅收市前15分钟以内,就有83亿港元 股份易手,在港府力守下,港股全日升88.57点,以7923 点收市;
8月28日,在国际市场影响下,港股低开50余点,抛售 盘蜂拥而至。
15
为使恒指维持在7800点,港府严阵以待,整个上午,指 数在7800点以上窄幅波动。下午,抛盘仍然不断,但政府 已基本控制大市,恒生指数最终以7829.74点收市。
不详
8月期指好仓 9月期指淡仓
40000张 100000张
盈亏[亿元] 1.5 0.83 0.23 0.58 0.6 0 5 14
18
2.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港府干预行动的疑点:
✓港府干预名为捍卫联系汇率,但却在股市、期市大动手 脚。实际资料显示,港府抽紧银根,汇市接盘已经达到了 打击炒家的目的,似乎没有必要在股市和期指市场冒险;
若联系汇率制度被冲破,港币有即时贬值30%或以上的 可能,炒家将手上等值400亿港币的美元换回港币可获30%, 即120亿港币的利润;
若港府捍卫联汇制,必然以外汇基金接下沽空的港币, 从而导致利率上升,结果股票市场大跌,期指也大跌。假 恒指下挫3000点,那么50000张淡仓合约可挣75亿港币, 再加上现货市场收益,可获利至少100亿港币。
✓逼短线客平仓,进行主力决战
8月14日,港府与炒家的战幕正式拉开。首先高调入市 扫入蓝筹股,逼迫短线沽空客平仓,集中精力与国际炒家 决战。当日,港股劲升564点,升幅逾8%。收市报7224.69 点。誓言恒指将跌至5500点而在6500点狂沽期指的炒家被 迫离场。
13
8月20日,港府利用日元回稳的有利条件,于上午扫货, 加上市场其他程式买盘入市搏短线反弹,刺激恒指上升 260点,直逼7900点。是日,港府主要策略包括在现货市 场集中买入汇丰、香港电讯及和黄等大蓝筹股;在期货市 场开始买入9月期指;

1997亚洲金融危机ppt课件

1997亚洲金融危机ppt课件
• 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制定的对策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 1998年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 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 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 治经济大危机。
11
对中国的影响 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影响 对世界的影响 教训和启示
12
对中国的影响
13
•房地产开发投资为例
14
•对香港经济的影响
股市:1997年10月20日,香港股市开始连续多日的下跌,恒生 指数由上周收盘的13601点一泻到23日的10426点,短短4天里 下降3175点。
15
3
发展过程
• 第一阶段
•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பைடு நூலகம்率制,引发一 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 1997年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 也受到冲击。
• 1997年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 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 的压力。
7
1.东亚模式中出口替代战略的缺陷 在东亚发展模式中,其产业定位与发展战略方面上是以劳 动密集型产业为最优发展产业,其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 战略,甚至有些国家还大量引进外部发达国家的资本。出口 替代战略曾经使得亚洲大多数国家实现了经济的繁荣与成功, 但是这一战略模式有着一定的缺陷。出口替代战略是指着重 发展出口导向工业,从而使工业品代替初级产品成为出口的 主要项目。然而,这一战略会使国家经济对于外部具有很严 重的依赖性。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处在危机漩涡中心的国家
• 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韩国 • 这些国家国内的金融系统都是由银行主导
,国内企业的融资主要通过银行信贷。 • 实行固定或盯住汇率制度,与美元挂钩。
所以当2019年4月,日元开始对美元贬值后 ,降低了上述三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5
处在危机漩涡中心的国家
• 进入90年代,随着日本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亚 洲逐渐兴起了利差交易,由于日元的贬值,利差 交易的的利润更丰厚了。息差表
8
亚洲其他国家的情况
• 马来西亚和香港的货币虽然也受到了国际投机者 的攻击,但对经济的破坏却没有上述三个国家如 此严重。
• 马来西亚的金融系统也是由银行主导;大量的短 期外国资本涌入,使资产泡沫不断膨胀;银行信 贷激进增长,大量的涌入到了股市和房地产,私 人部门的负债率在东南亚地区增长最快。
• 但是,马来西亚不断恶化的经常账户赤字,其原 因是伴随高投资率的强劲进口,并且在2019年, 政府通过减少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改善了经 常账户的不平衡。此外,马来西亚不是靠短期外 债来平衡经常账户赤字的,而是主要靠外国直接 投资这种长期资本流入和长期外债来平衡的。 9
• 马来西亚的外债总额相对较少,2019年为 387亿美元,占GDP的38.4%,其中短期外 债为100亿美元,同外汇储备的比例约为 38%。
• 在香港,由于国际私人资本大量流入,地 产部门和股票市场的资产泡沫也在不断增 加。但是香港具有强大的银行系统,资本 充足,监管到位,政策灵活;香港的官方 储备充裕(仅次于日本和中国大陆)。
2
日本与亚洲金融危机
• 日本长期的低利率环境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内 资产泡沫,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定价高得令 人难以置信。直到1991年,日本资产泡沫破灭后 ,经济发展进入了衰退期,GDP增长率从1990年 的5.2%下跌到3.4%。为了防止日本通货紧缩,日 本银行持续奉行低利率政策,使得1991到2019年 间,利差交易在亚洲兴起,活络的投资者把资本 从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推向新兴市场。资本从日 本流向其亚洲邻国,导致亚洲也产生经济泡沫。
日本与亚洲金融危机
• 日本与亚洲联系的加强。
• 在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日元和美 元的关系经历了激烈的动荡。从1971年的 360:1到2019年初的80:1,然后到2019年6 月再次走弱到大约130:1。
• 日元升值最初的冲击对日本出口商产生了 很大的压力,导致日本经济增长率下降。 日本银行的对策是1986-1987年初共五次降 低利率。
• 即使因发展需要的贷款也不会得到支持,实体经
济进一步恶化。
11
危机的国际传导
• 国际贸易因与货币汇率紧密相关而引致金融危机 影响的蔓延。这次亚洲金融危机中, 泰国率先实行 汇率浮动, 泰株急剧贬值, 明显增强了其出口产品 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而对其他国家尤其是邻近 国家产生货币贬值的压力。
• 在东南亚地区, 由于经济类型的接近,房地产和股 市过热、不良信贷过多、经常项目逆差、汇率制 度缺乏必要的灵活性、短期外债急剧增加等。泰 国金融危机爆发后, 各国的投资者也会产生当地发 生金融危机
• 为了在日元强势的情况下保住自己在全球市场的 份额,日本决定提高本国生产率,同时把生产转 移到欢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也具有廉价土地和劳 动力的国家去。
• 广场协议后,日本对亚洲的直接投资增加了近六 倍。
• 1985到2019年日元币值高企的十年给日本国内经 济招来了麻烦,但对亚洲其他国家却是一个兴旺 的时期。形成了日元越坚挺,亚洲越繁荣的模式 。
• 利差交易与日本对亚洲邻国的直接投资使巨量的 外国资本流入这些国家,促进了东亚国家经济的 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例如:通货膨胀 的压力,资产价格泡沫等等。该地区的信贷规模 急剧扩大。在泰国,银行的大部分贷款都有房地 产抵押,因此金融部门受房地产泡沫的威胁很严 重。在韩国和印尼,私人部门的负债率非常高。
6
处在危机漩涡中心的国家
• 经常账户赤字。经常项目指标 • 存在经常账户赤字并不一定会引发危机,
事实上,在危机爆发前的多年里,泰国、 印度尼西亚和韩国一直存在经常账户赤字 ,却并未引发危机,而在2019年以后,各 国的出口增长率急剧减速,并导致了经济 发展减缓甚至出现了衰退,举债经营的企 业的收入减少,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国 际投资者对该地区经济失去了信心。
10
危机的国内传导
• 以泰国为例,日元贬值导致了国内出口企业的竞 争力下降,出口现金流开始萎缩;同时,日本银 行加速回收国际贷款。流动性危机开始显现。
• 那些将现金流投入房地产或股票市场的出口商或 制造商此时进退两难,只能低价卖出股票或房地 产,资产泡沫开始破裂,那些为泡沫提供资金的 弱小金融机构和银行开始受到不断增加的贷款损 失的影响。随着不良贷款和损失的攀升,这些机 构的资本充足率开始下降,泰国银行开始了监管 行动。2019年,银行业的丑闻不断爆发,导致了 银行挤兑事件,恐慌开始蔓延。
7
处在危机漩涡中心的国家
• 泰国主要靠短期私人外债来平衡经常账户 赤字,韩国则采取对资本账户的流入和流 出交替使用放松限制和严格控制的手段, 印尼主要靠外国直接投资(尤其来自日本) 和政府外债来平衡。这都使得债务总量增 加,尤其是短期外债持续增加,甚至超过 了外汇储备。部分外汇储备和外债指标
• 所以在本币受到攻击时,外汇储备很快就 消耗殆尽。
3
日本与亚洲金融危机
• 日本银行把未实现价值的股票投资组合也列作资 本,使得金融头寸看上去很雄厚。随着日本经济 放慢,外国人在日元走弱的形势下,从日本股票 市场撤走资金,导致2019到2019年全部股价下跌 。同时房地产价格的暴跌意味着银行贷款的大部 分担保品价值缩水,为了保障资本的充足率,日 本银行只好减少在国外的外汇贷款,因此在2019 年6月到2019年6月之间,日本银行对亚洲的贷款 普遍减少27%左右。随着泰铢的突然贬值,利差 交易开始匆促回落,日本银行也加速了从亚洲的 撤退。这些都导致了亚洲发生挤兑银行的风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