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合集下载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江苏省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高职教育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质量指标1.课程设置考察学校是否有与行业需求相适应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是否有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是否注重实践教学和企业合作项目的设置。

2.师资队伍考察学校是否有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包括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业界知名人士和企业人员。

3.教学方法考察学校是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教学考察学校是否注重实践教学的环节,包括实习实训、科技创新、校外实践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素质指标1.创新创业能力考察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识和理解,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等。

2.团队合作能力考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角色定位、沟通协作能力、决策协商能力等。

3.综合素质评价考察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表现,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学科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中外文素养等。

三、校企合作指标1.实习实训基地设置考察学校是否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2.企业合作项目考察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的项目,包括科技创新项目、生产实习项目、企业实践项目等。

3.企业导师考察学校是否有与企业合作的专业人士担任学生的企业导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职业生涯规划。

四、就业率指标1.就业率考察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评估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需求。

2.就业质量考察学校毕业生就业后的平均薪资和职业发展情况,评估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社会需求。

以上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一些主要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素质、校企合作和就业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为高职专业建设的提升提供参考和指导。

2024年教育部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2024年教育部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教育部学科评估是指教育部对本科专业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与监控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024年教育部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是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学科评估工作而制定的评估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主要涉及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管理四个方面,下面将对这四个方面的指标体系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育教学方面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课程建设指标:包括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完整性、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结构合理性等方面。

2.教学团队建设指标:包括教师队伍构成、专业背景、学历学位、教学能力等方面。

3.教学资源指标:包括教学科研设备、实验室条件、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

4.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包括教学效果、学科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满意度等方面。

二、科学研究方面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研水平指标:包括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影响力等方面。

2.科研团队建设指标:包括团队规模、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等方面。

3.科研经费指标:包括科研经费的充足性、使用情况等方面。

4.科研机构建设指标:包括实验室设施、科研平台等方面。

三、社会服务方面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习实训指标:包括实习实训基地的数量、质量、合作机构等方面。

2.实践教育指标:包括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

3.社会服务活动指标:包括与企业、政府、社会团体等合作项目数量、质量等方面。

4.社会影响力指标:包括学科的社会认可度、学科成果的应用等方面。

四、管理方面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管理指标:包括学科建设领导机构、人员与资源配置等方面。

2.质量管理指标:包括教师及学生的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与监控等方面。

3.资金管理指标:包括科研经费的管理与使用情况等方面。

4.信息化管理指标:包括学科建设信息化水平、数据管理等方面。

以上是2024年教育部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指标体系的制定旨在提高高等教育水平,推动学科建设,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说明:
1.上表48个主要观测点中,标有“●”的是控制观测点,共10个,标有“△” 的是重要观测点,共32个。

2.专业评估的结论设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结论标准如下:
优秀:全部观测点中,A≥31,C≤6,D=0;控制观测点均为A;重要观测点中,A≥20,C ≤3。

若有1条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降级。

良好:全部观测点中,A+B≥25,C≤14,D≤7;控制观测点为A+B≥7;重要观测点中,
A+B≥19,C≤7, D≤3。

若有1条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降级。

合格(达标):全部观测点中,A+B+C≥27,D≤14;控制观测点均为C或以上;重要观测点中,A+B+C≥19。

若有1条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降级。

不合格:不能完全满足合格条件。

滨州职业学院专业建设评估标准及内涵。

一、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一、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一、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注:一级指标8相,二级指标29项。

带水号的为重点项目18项)。

二、吉林大学本科专业建设评估等级标准及内涵
三、吉林大学本科专业建设评估结论标准
一.评估结论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其标准如下:
优秀:A$23, CW5,(英中重要项目AM14, CW3, D=0)
良好:A+B223, CW5,(其中重要项目A+BM14, CW3, D=0)
合格:D W5,(英中重要项目DW2)
二.本方案二级指标29项。

苴中重要指标18项,一般指标11项。

二级指标的评估等级为A、
B、C、D四级,评估标准给出A、C两级介于A、C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

三.针对各个项目提交文字说明材料,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要详实、可信.具体、全而。

一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一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一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本科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是用于评估和衡量本科专业建设质量和水平的一套综合性指标体系。

它是学校和教育部门进行本科专业建设评估和管理的重要依据,能够有针对性地对本科专业进行合理、全面的评估,促进本科教育的质量提升和学科发展。

一、专业定位及发展目标1.专业定位:明确本科专业的学科门类、方向、特点和特色,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

2.发展目标:确定本科专业的发展目标,包括学科发展、教学质量、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目标。

二、专业设置及师资队伍1.专业设置:考察专业设置的合理性与完整性,包括专业设置范围、专业方向、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关系等。

2.师资队伍:评估教师数量、学历、学术水平、科研成果等,关注专业师资队伍的结构和素质。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1.课程设置:评估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完善性,合理的课程设置能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

2.教学内容:考察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灵活性和时代性,对应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实践需求,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变化和工作需要。

四、教学资源与实践环节1.教学资源:评估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先进性,包括实验室、图书馆、科研设备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条件。

2.实践环节:评估实践教学环节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包括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和职业发展机会。

五、学生素质培养和评价体系1.培养目标:评估学生培养目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定学生培养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培养能力。

2.评价体系:评估学生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包括考试评价、论文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等。

六、质量管理与质量指标1.质量管理:评估本科专业建设的质量管理机制和体系,包括课程审核、教学质量监控、教学等。

2.质量指标:确定本科专业建设的质量指标体系,包括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学科建设等指标。

七、社会影响与科研成果1.社会影响:评估本科专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包括毕业生就业情况、社会认可度等。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是通过一系列的指标来衡量一个专业的发展情况和水平的体系。

一个完善的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可以帮助学校和专业管理部门了解专业发展的状况,为专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决策依据。

以下是一个较为全面的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指标:包括教师的专业水平、学历和学术背景、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教师的论文发表情况、科研项目承担情况以及教学教务相关数据来衡量。

教学质量方面的指标:包括课程设置、教材教辅、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课程教材的更新情况、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评价的结果来衡量教学质量的提高情况。

实践教学方面的指标:包括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效果、实践教学实施的团队和设备条件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成果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情况来衡量。

学生培养方面的指标:包括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就业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社会认可度和创新创业项目的成果来衡量。

学科建设方面的指标:包括学科专业的知名度、办学特色和学科底蕴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学科专业的排名情况、专业特色的建设和师资队伍的结构情况来衡量。

社会服务方面的指标:包括专业服务社会的情况、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效果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专业的社会服务项目和社会团队的参与情况来衡量。

以上是一个较为全面的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对这些指标的量化评估,可以客观地评估一个专业的发展水平。

同时,评估结果也可以为专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决策依据,进一步优化专业的办学质量和服务能力。

学校专业群建设与评估指标体系

学校专业群建设与评估指标体系

学校专业群建设与评估指标体系学校专业群建设与评估指标体系,是指为了保证学校专业群的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学校专业群的整体水平,根据一定的原则和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指标来评估和指导学校专业群的建设。

下面将会就学校专业群建设与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详细介绍。

学校专业群建设与评估指标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估框架,它由多个方面的指标构成。

这些指标包括:学科专业数量与结构、师资力量、教学科研水平、学生培养质量、教育资源与环境、社会服务与社会声誉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全面了解学校专业群的发展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评估指标需要具备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科学性指评估指标需要符合教育学和学科发展规律,能够真实反映学科专业群的水平。

客观性指评估指标需要避免主观性和随意性,要依据具体的数据和事实进行评估。

可操作性指评估指标需要具备可操作性,即能够有效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并根据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建设与评估指标体系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学科专业数量与结构是评估专业群建设的基础指标。

要考虑学科专业的数量与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求。

师资力量是评估专业群建设的关键指标。

要考虑专业师资队伍的数量、学历、学术水平、教学经验等因素,判断其能够支撑专业群的稳定发展。

教学科研水平是评估专业群质量的重要指标。

要考虑专业群的教学质量、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评估专业群的学术声誉。

学生培养质量是评估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指标。

要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竞争力和社会贡献等方面,评估专业群的培养质量。

教育资源与环境是评估专业群建设的关键指标。

要考虑学校的教育资源供给情况和教育环境优劣,评估专业群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社会服务与社会声誉是评估专业群的综合指标。

要考虑专业群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声誉,评估专业群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

在评估指标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注重与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相协调,同时兼顾量化指标和定性指标的融合。

专业建设质量指标及评价体系

专业建设质量指标及评价体系

专业建设质量指标及评价体系简介专业建设质量指标及评价体系是评估和提升高等教育专业建设质量的重要工具。

它包括一系列指标和评价方法,旨在衡量专业建设的效果,并为改进和优化提供指导。

目标专业建设质量指标及评价体系的目标是确保高等教育专业的优质水平,以满足学生、社会和国家的需求。

通过建立科学和客观的评价体系,为专业建设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决策依据。

指标专业建设质量指标是衡量专业建设质量的具体要素或衡量标准。

它们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课程设置和内容:包括课程结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 师资力量:评估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和专业背景等重要要素。

3. 教育资源:评估专业建设所需的教学设施、实验室、图书馆等教育资源的充足性和质量。

4. 培养效果:评估专业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如知识水平、技能培养和创新能力等。

5. 质量保障机制:评估专业建设的质量管理和监控机制,以保证质量的持续改进。

评价体系专业建设质量评价体系是基于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和工具,用于对专业建设质量进行评估和分析。

评价体系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数据收集和分析:通过搜集相关数据,并运用统计和分析方法,对专业建设质量进行客观评估。

2. 评估方法:根据指标体系设计评估方法,如问卷调查、专家评审等,以获取全面的信息。

3. 评估报告:将评估结果统计和分析后,形成评估报告,提供给有关部门和参与者,促进专业建设的改进。

最后专业建设质量指标及评价体系是高等教育机构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工具。

通过合理的指标设计和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推动专业建设的持续改进和提升,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教育部 本科专业审核评估指标体系

教育部 本科专业审核评估指标体系

教育部本科专业审核评估指标体系
教育部本科专业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是根据《高等教育法》、《教育部本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教育战略和发展规划,结合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确定的本科专业审核评估的基础标准和核心指标。

该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指标:专业定位和设置、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学生培养和质量保障体系。

其中,专业定位和设置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专业定位与发展方向、专业设置与调整、培养目标与要求等;教学质量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学生综合素质等;师资队伍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教师队伍结构和数量、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教师团队建设等;教学资源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实验室和实践教学设施、图书馆和信息资源、校企合作等;学生培养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学生选拔和招生工作、学生培养模式和方式、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等;质量保障体系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教学管理与评价、质量监控与反馈等。

通过本科专业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本科专业的质量和水平,为教育部门和高校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推动我国本科教育的开展与提升。

- 1 -。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有一定实施效果,专业有特色
专业办学条件与利用
2-1师资队伍
师资培养
有科学合理的师资培养计划措施得力、实施效果好
有计划并基本落实
队伍数量与结构
专业教师队伍数量够用,已形成知识、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梯队,能较好地满足教学工作需要
具有中一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
首席教师1名及其以上,结构基本合理,基本满足教学工作需要
⑶合格:D≤4(其中重要项目D≤2,新办专业“教学效果”指标只考察4-3,
其余不作考察);
⑷不合格:D>4(其中重要项目D>2,新办专业“教学效果”指标只考察4-3,其余不作考察)。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明确、合理,充分体现专业定位
目标明确,符合专业定位
培养计划
充分体现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有利于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提高,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特色明显,执行情况良好
体现了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有特色,执行情况良好
建设与改

3-2课程
课程建设规划与实施效果
规划合理、可行,实施效果显著
2-2实训实习基地
实训室面积设施
面积够用,设施完善
面积基本够用,设施基本完善
实习基地
校内实习基地满足要求,有固定的且满足教学需要的校外实习基地
校内实习基地基本满足教学需要,有1个以上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2-3教学仪器设备或图书资料
教学仪器设备或图书资料拥有量
满足教学需要
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专业建设与改革
3-1培养方
能开展教学质量的检查和总结分析,并采取措施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3-5教学成果
成果数量与
水平
有一定数量的教学成果(含教学研究论文),并有省部级

专业建设评估验收指标体系

专业建设评估验收指标体系

专业建设评估验收指标体系
1.专业目标与定位:评估专业建设的目标和定位是否明确,并且与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需求相契合。

这个指标主要评估专业的定位是否准确,是否符合社会需求和方向。

2.专业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评估专业所设课程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应性。

包括课程设置是否完整、教材的选用是否适当以及教学计划和进度是否合理。

3.教学团队建设:评估专业的教学团队的数量、结构和素质。

包括教师的资历、教学经验、科研水平、团队合作能力等。

4.实验室建设与实践教学:评估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的先进性、完备性和使用效果,以及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情况。

5.学生培养目标与效果:评估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否清晰明确,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包括学生的就业情况、综合素质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等。

6.师资培养与继续教育:评估专业教师的培养机制和继续教育情况,包括师资培养计划、培训机会、教学研究成果等。

7.专业建设投入与管理:评估专业建设的投入和管理情况,包括专业建设的经费、资源配置、管理机制、管理效能等。

以上是专业建设评估验收指标体系的一些主要内容,不同的评估主体和评估对象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对指标进行调整和修改。

评估验收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帮助高校或其他机构对专业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评估,为优化专业建设提供指导和建议。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是为了评价和提升高等教育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而设计的一种评估工具。

评估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的指标组成的,这些指标能够全面反映出一个专业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果。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的建议:1.教师队伍指标教师队伍质量是衡量一个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这个指标包括教师的学术资历、学术成果、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等。

具体指标可以包括教师的学历构成、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教学评价、教师在学生竞赛中的指导成果等。

2.教学质量指标教学质量是一个专业是否具有良好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

这个指标包括教学计划的合理性、教学手段的创新性、教学效果的评估等。

具体指标可以包括教学计划的完整性、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教学实践的满意度和实际效果等。

3.实践环节指标实践环节是一个专业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指标包括实习、实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实施情况。

具体指标可以包括实践环节的完备性、实践环节的组织管理、实践环节的实践能力培养等。

4.学生素质指标学生素质是一个专业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个人素养的重要目标。

这个指标包括学生的学术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具体指标可以包括学生的学术成绩、科研成果、创新竞赛成绩、社团和团队组织经历等。

5.专业声誉指标专业声誉是衡量一个专业受到社会认可程度的重要指标。

这个指标包括专业的知名度、招生竞争力和就业情况等。

具体指标可以包括专业的排名情况、专业的招生简章和宣传材料、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和待遇等。

以上仅是一个可能的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的建议,实际的指标体系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校和专业的特点进行具体设计。

这个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高等教育院校优化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办学水平,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专业建设水平评估指标

专业建设水平评估指标

专业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专业建设水平评估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帮助学校了解专业建设的状况,并为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而评估指标则是评估工作的核心,通过确定评估指标可以量化对专业建设的评估结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专业建设水平评估指标(制度)。

1.专业课程设置与发展:-课程目标:针对不同专业设置明确的课程目标,并能体现专业发展的趋势。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与专业发展趋势相符,具有前沿性和实践性。

-课程质量:教学大纲和教材质量高,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程更新:积极跟踪专业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

2.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数量:专业教师的数量与专业发展需要相符合,能够满足教学和实践的需求。

-教师素质:教师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实践能力。

-教学能力: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研能力:教师能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提升专业的学术研究水平。

3.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安排:为学生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能够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实践教学计划:合理设计实践教学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表现,注重学生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反思。

4.学生培养质量:-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就业情况:对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等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培养质量和专业适应性。

-毕业生评价:获取毕业生对专业和教学的评价,为专业建设提供反馈。

以上仅是一些专业建设水平评估指标(制度)的例子,不同学校和专业的评估指标可能会有所不同。

评估指标的确定应该根据专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来进行,注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以全面评估专业建设水平,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措施。

评估结果的反馈应该及时进行,促进专业建设的不断提高。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说明:合格D。

3、评估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标准如下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专业建设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231•教师数量与结构:①学生:专业教师<27:1;②行业企业的外聘教师不低于专任专业教师的20%,—般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其中高级职称占30%以上;③专任专业教师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40岁以下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及以上学位(不含在读)的比例>25%;④专任专业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30%;其中,副教授不少于2人;⑤“双师型”教师比例>60%;每名专任专业教师都有紧密合作企业,每2年要有2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

⑥专业负责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专业对口,双师素质,对专业剖析有较高深度,并有较多教学研究及技术创新与改造的成果。

2. 教师为人师表,从严治教,教学改革与创新意识、质量与服务意识强,教学水平普遍较高,学生满意度达80%以上。

教师积极参与教研及科研,并有市级以上教研和科研获奖成果。

3. 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行之有效,措施得力,并建立了有利于提高教师质量的机制与政策。

1•教师数量与结构:①学生:专业教师<30:1;②行业企业的外聘教师不低于专任专业教师的10%;③专任专业教师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40岁以下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可含在读)的比例>10%:④专任专业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20%;⑤“双师型”教师比例>50%;每名专任专业教师每2年要有2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⑥专业负责人具有高级职称,专业对口,双师素质,对专业剖析有一定见解。

2. 重视提高教师质量和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能基本胜任本专业的教学而要。

3. 有适应专业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相关政策措施。

45678。

专业建设标准及专业分类评审指标体系

专业建设标准及专业分类评审指标体系

专业建设标准及专业分类评审指标体系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教职成〔2017〕19号)及《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

结合学院“十四五”建设(2021—2023)三年指标,经过调研论证,特制定我院专业建设标准。

一、专业建设的目的及意义专业建设是技工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工作,是校企合作的平台,是工学结合的实践。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教学研究与改革、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的水平代表了学院的教育水平,反映了学院的实力,体现着学院的特色。

只有抓住专业建设这个重点工作,才能有效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专业特色,提升学院的办学实力。

二、专业建设的内容专业建设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与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

(一)人才培养方案设计1.确定培养目标按照技工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专业建设改革的依据,结合专业就业岗位(群),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具体工作有:(1)进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调研,确定专业培养方向和就业岗位(群);(2)进行就业岗位(群)工作任务调研,完成就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对从业人员知识、技能、态度要求分析;(3)根据就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对从业人员知识、技能、态度要求分析,按照“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要求,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层次,完成专业培养目标设计。

专业建设质量指标及评价体系

专业建设质量指标及评价体系

专业建设质量指标及评价体系
引言
专业建设质量指标及评价体系是为了评估和监督高等教育机构
的专业建设水平而制定的一套指标和评价标准。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
的评价体系,可以提高专业建设质量,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主要内容
1. 指标的确定
- 专业目标和任务: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任务,确保专业具
有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就业潜力。

- 教学资源:评估专业教学资源的充足程度,包括师资队伍、
实验设备、教学场所等。

- 教师队伍:评价专业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和科研业绩。

- 学生研究成果:评估学生在专业研究中的研究成果和综合能力。

- 教学过程:评估专业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

- 质量保障措施:评价专业建设中的质量保障体系和持续改进
机制。

2. 评价体系的建立
- 指标的量化和分级:将各个指标进行量化,并根据重要程度
进行分级,以便于综合评价和比较。

- 数据收集和分析:通过收集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对专业建设的质量进行定量评价。

- 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高等教育机构,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结论
专业建设质量指标及评价体系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合理的指标和评价体系,可以对专业建设进行有效监督和
管理,在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高职专业建设与新专业合格评估指标体系ppt课件

高职专业建设与新专业合格评估指标体系ppt课件
主要承担课程); 3.近三年专业兼职教师授课情况统计表(主要承担
BC类课程); 4.兼职教师授课相关材料(教案、试卷等); 5.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 6.近三年兼职教师培训工作的过程性材料; 7.与本评估要素相关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纪要。
(二)教材建设
1.近三年选用教材情况统计表; 2.提供教材样本; 3.开发的校本教材样本(尽量要有企业人员
(五)社会服务
1.专业教学团队开展的社会培训项目和技术 服务项目统计表;
2.开展社会服务的相关材料(如协议、照片、 图片、培训教案等);
3.横向课题或项目材料(包括项目申报材料、 合作协议、研究成果等);
4.与本评估要素相关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 纪要。
(六)社会评价
1.用人单位调查问卷及统计分析材料; 2.各级各类教师或学生竞赛成绩一览表及相
(三)师资建设
数量稳定:师生比要符合1:18的要求,要求专业 教师数量足够,即:专业教师数=专业学生数 ÷18×70%×50%(式中:70%为扣除公共基础课的 专任教师占比;50%为兼职教师占比);兼职课教 师比例不少于专业课教师比例的20%;
提升职称、学历层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 教师比例占20%以上;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及 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15%以上;
参与编写); 4.与企业合作开发的实训教材、教辅资料; 5.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相关材料及
其它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课程资源; 6.与本评估要素相关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
纪要。
(三)实践教学管理
1.校外实习管理制度和办法(包括带队教师 管理办法、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实习学生管 理办法以及安全管理办法等);
专业调研基础上形成专业发展规划,通常为 3或5年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说明:
1.上表48个主要观测点中,标有“●”的是控制观测点,共10个,标有“△” 的是重要观测点,共32个。

2.专业评估的结论设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结论标准如下:
优秀:全部观测点中,A≥31,C≤6,D=0;控制观测点均为A;重要观测点中,A≥20,C≤3。

若有1条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降级。

良好:全部观测点中,A+B≥25,C≤14,D≤7;控制观测点为A+B≥7;重要观测点中,A+B≥19,C≤7, D≤3。

若有1条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降级。

合格(达标):全部观测点中,A+B+C≥27,D≤14;控制观测点均为C或以上;重要观测点中,A+B+C≥19。

若有1条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降级。

不合格:不能完全满足合格条件。

滨州职业学院专业建设评估标准及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