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授课教师:辜玲一、指导思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育人第一”的教育宗旨。

同时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教书育人的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创造性的开展科学教学工作,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从而使我校的科学教学有进一步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调查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5、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

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6、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问题。

7.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措施:为了较好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针对我们学校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科学学科存在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突破教材难点,解决重点,结合现在三四年级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措施:(一)教学工作方面: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

那么水遇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简单说明)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课:力与运动- 研究目标:了解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原因,掌握力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 教学步骤:- 导入:通过举例子引入本课的主题。

- 呈现:向学生介绍力的概念,展示力的作用。

- 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力的影响。

- 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单位和测量方法,并进行讨论。

- 总结: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力的重要性。

第二课:声音- 研究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掌握量测声音的方法。

- 教学步骤:- 导入:观察周围的声音现象,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 呈现:向学生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展示声音的特点。

- 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探究声音的性质。

- 引导:引导学生探讨量测声音大小的方法,并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 总结: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第三课:光的传播- 研究目标:了解光的传播原理和光的反射,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 教学步骤:- 导入:观察光的现象,并问学生有关光的问题。

- 呈现:向学生介绍光的传播原理和光的反射现象,展示光的特点。

- 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 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并进行分组讨论。

- 总结:总结本课的要点,强调光的重要性和应用。

(以下内容省略)......第六十课:人类呼吸和健康- 研究目标:了解呼吸作用和保护呼吸系统的方法,增加健康意识。

- 教学步骤:- 导入:介绍呼吸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健康的思考。

- 呈现:向学生介绍呼吸作用和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 分析:通过图表和实例,分析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和预防方法。

- 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健康呼吸系统,并进行小组讨论。

- 总结:归纳本课的内容,强调保护呼吸系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关键词:力、运动、声音、光、呼吸、健康以上是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的内容概要。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造一艘小船5浮力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二单元热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3液体的热胀冷缩4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6热是怎样传递的7传热比赛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时间在流逝2太阳钟3用水测量时间4我的水钟5机器摆钟6摆的研究7做一个钟摆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第四单位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现象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汗青3证明地球在自转4谁先迎来XXX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地球在公转吗7为甚么一年有四季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第一单位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进程与办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考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办法研讨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考证猜想,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进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认识家乡池塘中的常见鱼类,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观察、实验、记录并归纳典型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

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推测,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语言较清晰准确地描述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能利用表格整理记录有关研究结论。

2、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证据、逻辑推理、想象建立假设和推断、理解事物及现象的重要性。

3、能将鱼类特点与池塘环境相联系,知道鱼的外形及行为特点与它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通过探究,讨论归纳鱼类共同特点。

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鱼类及相关行为作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重点:1、认识家乡池塘中的常见鱼类,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观察、实验、记录并归纳典型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

教学难点: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证据、逻辑推理、想象建立假设和推断、理解事物及现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池塘鱼类的种类、外形特点、生活方式等相关挂图或课件。

2、水槽(或玻璃鱼缸)、瓷盘、镊子、纱布条、塑料绳、木片、滴管、水、家乡池塘中的典型鱼类(如鲫鱼)、毛巾或卫生纸。

3、各种水生动物(不一定是鱼类)的图片或课件。

4、家乡池塘中的小型鱼类活体。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搜集信息资料(1)出示图片或播放课件:同学们,这是我们家乡的池塘中生活的几种鱼,谁知道这是几种什么鱼?(2)在我们家乡的池塘中,还生活着哪些鱼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有争议的动物板书在黑板一侧,在后面的学习中重新归类)。

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内容概要物质科学:介绍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包括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密度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感受物质世界的奥秘,培养对物质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生物科学: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生物体的基本特征、生长环境及其适应性。

内容涵盖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结构、生长过程、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

地球科学: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壳运动、天气变化等,让学生认识到地球科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科学探究技能: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包括观察、实验、记录、推理、交流等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与社会: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包括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科技发展等议题,让学生认识到科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1. 介绍本册科学教材的基本情况,包括教材版本、适用年级、主要内容等本册科学教材以“探究自然,理解生活”为主题内容涵盖了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

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实验,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的奥秘,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科学:介绍物质的性质、变化及其规律,包括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的溶解、物质的浮沉等。

生命科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过程以及生物多样性,包括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种类与习性、人体的奥秘等。

地球科学:介绍地球的结构、地球的演变以及地球与人类的关系,包括地球的运动、地球的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等。

此外本册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 简述科学课程在五年级阶段的重要性,以及本册教材在全年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冀人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简述科学课程在五年级阶段的重要性,以及本册教材在全年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段落五年级阶段是学生知识积累与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科学课程的学习在这一阶段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2023年新编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9套)

2023年新编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9套)

2023年新编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单元复习课教案(共9套)第一套:观察物体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 学习使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 了解物体的不同特征对其功能和用途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观察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 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体特征与功能的关系。

3. 分享观察结果,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引发学生对物体特征的思考。

2. 实验准备:准备一些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并准备观察实验所需的材料。

3. 观察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记录各组物体的特征和功能。

4. 分享结果: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特征对物体功能的影响,并归纳出一些规律和结论。

6.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7.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物体特征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更深入的问题。

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评价学生观察物体的记录是否准确和完整。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观察实验中的操作是否规范和科学。

3. 交流讨论:评价学生在分享结果和交流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质量。

4. 思维能力:评价学生对观察结果的总结归纳和进一步思考的能力。

第二套:物体的属性教学目标- 了解物体的质量、硬度、透明度等属性,并学会使用相应的科学术语描述。

- 掌握简单的测量方法,如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物体的质量、硬度、透明度等属性,并学会使用相应的科学术语描述。

2. 学习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如称重器、尺子等,进行物体属性的测量。

3. 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验证物体属性的关系。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物体,引发学生对物体属性的思考。

2. 属性介绍:介绍物体的质量、硬度、透明度等属性,并让学生描述不同物体的属性。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走进大自然课题1:我们身边的科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够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

-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 学会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亲近自然的情感。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

- 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验器材。

-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3. 分享与交流-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4.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反思探究过程。

课后作业-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课堂内容。

课题2:生物与非生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够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 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 举例说明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 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物。

-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观察记录本。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引入生物和非生物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分类,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3. 分享与交流-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类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4.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反思探究过程。

课后作业- 学生完成观察报告,总结课堂内容。

课题3:生物的多样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够描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5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5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5篇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1有趣的蜗牛活动目标:1、能大胆观察蜗牛,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观察。

2、敢于探索,发展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1、每组观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2、记录纸笔若干活动过程:1、谈话:春天的小动物――让孩子们讲讲自己对春天的动物的认识2、户外:找蜗牛3、观察蜗牛A:引导孩子们观察蜗牛。

――让孩子们用眼睛看,用各种工具来观察,并把自己的发现及时的记录。

B:分享个自的经验4、介绍“我知道的关于蜗牛的知识”5、讲讲“我对蜗牛一些的问题”6、小结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2帮小金鱼换水【活动目标】1、透过动手操作、探索等方式来了解虹吸原理,尝试利用虹吸原理帮鱼缸换水。

2、尝试根据猜测和实践填写记录表,学习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3、乐意参与实验,对虹吸原理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吸管,酸奶勺子,一次性盒子,金鱼缸,针筒一次性杯子,一次性杯子。

【活动过程】一、视频导入(教师拿好吸管两头,放进鱼缸里,开始往下流水)师:小朋友,我们人类生存都离不开呼吸,那小金鱼是怎样在水里是怎样呼吸的呢?师:小金鱼在水里是靠腮呼吸的。

二、视频停止(小金鱼生活在很脏的水里)师:看这画面上的小金鱼怎样了?(水很脏,需要换水)师:那你有什么办法帮小金鱼换水,能够让小金鱼不从鱼缸里出来?幼儿讲述。

教师小结: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那我们来看看视频里的老师是怎样帮小金鱼换水的?幼儿观看视频,教师捏住吸管两头,一头先放进鱼缸里,另一头再放进一次性的盒子里,水开始流动。

三、探索让吸管满水的方法。

师: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样换水的?师:谁愿意来试一试?师:为什么视频中的老师和你用同样的材料,她能够让鱼缸的水流下来,你不能够呢?小结:让我们一齐来看看老师的吸管中有什么秘密。

精选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复习课教案(共9套)

精选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复习课教案(共9套)

精选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复习课教案(共9套)精选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复习课教案(共9套)教案1:力的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3. 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和作用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 力的应用实例分析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解力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含义。

2. 讲解: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演示如何测量力。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力。

4.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案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3. 能够运用声音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2. 声音的三个特性3. 声音的应用实例分析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声音的来源。

2. 讲解:介绍声音的三个特性,并解释它们的影响因素。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声音特性。

4.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声音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三个特性。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学生能够辨别声音的三个特性。

3. 学生能够运用声音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案3: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

2. 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3. 能够运用光的折射和反射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内容1. 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2. 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3. 光的应用实例分析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解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光的传播。

2022年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2年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筹划(大象版)一、状况分析《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由三种类型日勺七个单元构成。

重点培养学生“体现与交流"日勺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日勺一级目日勺,同步兼顾对学生进行其她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日勺培养,力求使学生日勺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日勺提高。

二、教学指引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日勺学习活动,培养她们日勺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她们对科学本质日勺理解,使她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日勺方略,为她们终身日勺学习和生活打好基本。

三、教学的重要目的《春天日勺故事》属于“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是体现与交流日勺准备单元,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和体验体现与交流日勺常用形式和基本措施。

《变换日勺天气》、《玩具总动员》、《变废为宝》、《形形色色日勺微生物》、《像不像》五个单元是“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是本册日勺主体部分,通过一种或多种完整日勺“做中学"、“学中做"活动,培养体现、交流日勺措施,特别是不同日勺体现体现形式。

《科学研究成果展示会》是“探究日勺探究"单元,也是这一册教材日勺总结单元。

这一单元通过“展示会"日勺呈现形式,给学生提供一种个体现与交流日勺真实场面,在身临其境中,用小论文、小发明等不同日勺形式,通过观测、分析同龄人日勺典型探究案例和同班同窗“做中学"活动日勺成果,通过剖析与反思一种学期日勺探究活动日勺成功和失败案例,温故而知新,理解“体现与交流”是完整日勺探究过程中一种重要日勺能力,并尝试应用与后来日勺科学探究活动,学会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材的重点、难点在观测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日勺环节和科学措施,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日勺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顿和分析,并进行充足日勺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具体措施1、把科学课程日勺总目日勺贯彻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3、用丰富多彩日勺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日勺重要方式;5、树立开放日勺教学观念;6、悉心地引导学生日勺科学学习活动;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伙小组,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合伙、协助、研讨中学习;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引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通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日勺结识用于解决问题日勺实践;9、充足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3.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利用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与问题4.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源的种类与特点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培养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3. 认识自然资源的分类、利用及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增强资源节约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层次、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能源的种类与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提出保护措施。

4. 例题讲解: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例,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6. 知识拓展:介绍自然资源的分类、利用,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与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概念、层次、价值、保护2. 生态系统:组成、功能、人类活动的影响3. 自然资源:分类、利用、我国资源特点4. 环境保护:意义、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及其价值。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3篇】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3篇】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3篇】在教学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小编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3篇《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篇一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的欲望,能够积极的解决各类问题,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事物,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1.整体概述:由“沉和浮”。

“时间的测量”。

“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

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

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案内容1.第一单元:观察与实验第1课《观察与实验》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讲述科学家通过观察与实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观察与实验的方法: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实验要遵循科学原理。

(3)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与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第2课《观察与实验的应用》教学过程:(1)讲解观察与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长度、温度等。

(2)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与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植物与动物第3课《认识植物》教学过程:(1)讲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生长环境等。

(2)观察植物: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了解其特征。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4课《认识动物》教学过程:(1)讲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生长环境等。

(2)观察动物: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动物,了解其特征。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第5课《地球的形状》教学过程:(1)讲解地球的形状:通过地球仪介绍地球的形状。

(2)观察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地球的形状对人类的影响。

第6课《太阳与月亮》教学过程:(1)讲解太阳与月亮的基本特征:如太阳的光和热、月亮的相位变化等。

(2)观察太阳与月亮:让学生观察太阳和月亮,了解其特征。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太阳与月亮对人类的影响。

4.第四单元:环境保护第7课《环保意识》教学过程:(1)讲解环保的重要性: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必要性。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1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教学过程】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

板书:白醋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

(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3、实验: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在不断尝试中,调制出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心观察和准确测量的重要性;体会制作钟摆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

【教学难点】调制出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 造一艘小船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二单元热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7 传热比赛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7 做一个钟摆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2024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涉及第三章“力的作用”和第四章“物体的运动”。

具体内容包括: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定义,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2. 学习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小车、弹簧测力计、毛巾、木板等。

学具:每组一个滑轮、一辆小车、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条毛巾、一块木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辆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2. 讲解力的定义和作用效果,引导学生理解力的概念。

3. 举例说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让学生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5. 课堂练习:分组讨论,思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6. 例题讲解:讲解摩擦力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力的定义、作用效果2.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3. 摩擦力:概念、生活中的应用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并简要解释原因。

答案示例: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我们不易滑倒。

2. 作业题目: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制作。

答案示例:制作一个简易的刹车系统,通过增大摩擦力使小车减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和摩擦力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荆州市西门小学毛新艳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主问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以改变吗?【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组织交流: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5、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沉吗?推测把它切得更小会怎样。

萝卜在水中是浮的,把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大小,还会浮吗?推测把它们切得更小会怎样。

2、学生完成教材第3面的记录表“预测”、“理由。

3、组织交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改变了什么因素?(体积大小),物体的沉浮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4、引导思考: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还是沉的吗?把更多的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里,是沉还是浮?一块木块在水中是浮的,用透明胶带把两块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里,还是浮的吗?如果把三块、四块甚至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5、组织交流,概括:同一种材料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大,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会发生改变的。

6、小结:把刚才切分和叠加这两个实验联系在一起,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记录中教材第4面的实验报告单上。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板书设计: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砖块沉木块浮塑料块浮猜测与沉浮相关因素: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教学后记: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与什么有关呢?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了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于物体的沉和浮有关。

同时知道了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过程与方法:1、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2、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实验中理解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意义。

2、感受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究物体沉浮的原因。

【教学难点】学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教材处理】本课活动内容较多,考虑到探究时间限制,故把制作潜水艇的活动略去,但本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是很有意义的,可作为课外科技活动落实。

另把“小瓶子实验”中的装液体改为装沙子,更方便操作。

主问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过程】一、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那么,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有关系吗?2、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3、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4、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比较时,为什么看不出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之间的关系?二、控制其他因素进行研究:1、引导: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了两套特殊的材料,希望各位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小科学家。

2、出示材料:一套相同体积不同质量的小球,一套相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让学生推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

4、组织交流:从这两组材料的实验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第一层次: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第二层次;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第三层次: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5、为什么用上节课的物体进行比较看不出物体大小、轻重对沉浮的影响,而用这两组材料进行研究时能够看出物体的轻重、体积大小与沉浮的关系?(提醒学生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认识到变量控制实验的意义和作用,体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三、用小瓶子继续研究:1、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它是应用了什么原理呢?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

2教师实验材料:水槽,小瓶子,沙子若干。

3、组织讨论:这个活动改变了什么因素,什么因素是没有改变的?(改变了物体的质量,物体的体积没有改变。

)4、学生尝试用这个实验结论去分析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在此基础上阅读教材第6面的灰色文字:潜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5、建议有兴致的同学课外去制作简易潜水艇。

板书设计: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小球的沉浮物体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立方体的沉浮控制变量小瓶子的沉浮体积大质量小易浮,体积小质量大易沉潜水艇应用沉浮原理教学后记:本课的关键内容是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其实物体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体积大质量小易浮,体积小质量大易沉。

让学生掌握这些不容易。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准备】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面)。

主问题:怎么改变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过程】一、观察橡皮泥的沉浮(实心):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

4、分析:改变橡皮泥形状,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预设:若学生对橡皮泥的体积是否改变无法确定,可出示刻度杯测量。

从而得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质量没有变,体积也没有变,橡皮泥的沉浮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二、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前提仍然是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能有其他添加物,方法是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

)2、讨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橡皮泥浸入水的体积发生改变,导致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发生了变化。

)三、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

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

(补充:排开的水量与我们平时说的是排水量是有区别的,前者指的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后者是物体排开水的重量。

另外用量杯测量排开的水量还不是很精确,所以在读数的时候一定要细致,特别是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

)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察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

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形状,观察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

(教材第8面)3、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沉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小,浮的形状排开的水量小,即浸入水的体积大。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现,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不变,而浸入水的体积增大。

)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这个怎样做呢?板书设计: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沉浮可能发生改变船浮在水面上排开的水量很大教学后记:学习本课一定要明白物体排开的水量不等于排水量。

物体排开的水量单位是体积,而排水量的单位是千克、吨等。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4、造一艘小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科学与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1、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