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及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政策的启示
美国联邦学生资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联邦学生资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在实现的进程中,联邦资助发挥了极大作用。
本文在对美国联邦资助的种类及其特点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总结对我国开展资助工作能够给予的若干启示。
标签:联邦学生资助;种类;特点;启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生数量也急剧增加。
如何有效的实现教育公平,完善资助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美国联邦学生资助作为混合型资助的典型,在资助政策、资助形式、资助途径、偿还机制等均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借鉴。
1. 美国联邦学生资助的种类美国联邦学生资助种类繁多,其资助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大类:助学金、贷学金、奖学金、联邦工读计划等,其中每一种资助方式又涵盖多种子项目。
联邦政府把各项资助组成“资助包”向学生提供混合资助。
美国联邦学生资助主要来自三方面,即联邦政府、政府和高校,其中以联邦政府资助为主。
以2003年美国统计为例,联邦政府的大学生资助占总资助的比例为69.7%,州大学生资助占5.3%,高校大学生资助占19.4%。
[1]美国联邦政府最早的教育资助是1944年颁布的《军人权利法案》。
自此之后,历经1958年《国防教育法》、1965年《高等教育法》、1978年《中等收入家庭教育资助法》、1992年《高等教育修正法案》、1993年《学生贷款改革法》、1997年《1997年纳税人救助法》等多部法案的确立与实施,不断创新与完善各项资助政策。
针对不同目标群体的不同层次的需求,美国联邦资助坚持合理有效地开发国家人力资源,逐步确立与完善多元混合的资助体系,呈现出资助机构多层次、资金来源多元化、资助性质多样化和资助项目层出不穷的局面。
[2]1.1 助学金1.1.1佩尔助学金(Federal Pell Grants)佩尔助学金是美国助学金项目中重要的一项,由《高等教育法的1972年修正案》设立。
其资助目标是促进教育机会均等,资助对象为最低收入家庭学生,资金由联邦政府提供,资助对象必须每年申请一次,无需偿还。
国外高等教育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国外高等教育对中国教育的启示【摘要】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培养学生素质低下、动手能力弱等因素。
针对目前这种情况,提出了注重职业导向、人本教育,学科方向纵深发展等新思路,中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借鉴美国、瑞士等国的教育经验,缓解教育与产业发展及教育发展的压力和冲突。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内外教育;启示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目前高等教育已经具有一定规模,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但教育质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培养学生素质低下,动手能力不高的问题更加突出地显现出来。
高等教育质量需要得到社会外部环境的监控、支持和指导。
可见,有必要借鉴和分析发达国家的经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一、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根据不同社会机构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地位,以及国家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作用,可以把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分为英联邦模式、欧洲大陆模式、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四种模式。
(一)美国模式与英联邦模式相比,美国模式高等教育主要的鉴定机构和质量控制,都是非政府性质,在美国大多数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在经费预算方面受到政府比较合理的控制和监督。
在美国模式中,其活动受到政府某种程度的支持。
美国模式教授控制力量较为薄弱,董事会和院校行政官员的权力比较显赫,但是综合了院校董事管理与行政控制、教授控制等形式。
高校董事会由校外有影响的各界人士组成,审批财政预算、负责制定政策、选拔和任命校长等。
(二)欧洲大陆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高等教育受到国家的严密控制,国家还设置机构监督和控制高等教育质量。
如学校的系和专业的设置、资金的投入、高级学术人员的任命、课程的范围、学生入学条件的确定、考试的命题等。
同时,学术权力主要集中在教授手中,而且这是一种学术权力占统治地位的模式。
该模式的优点在于体现了教授治校、弘扬学术自由的传统,有利于高校内部基层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英联邦模式自20世纪以来,英联邦模式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有向中央集权发展的趋势。
美国高等院校招生制度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不再凭借传统的学院或大学校园, 而是通过远程教育。大多 数学生 的学 习并不是为 了追求学位 和学分 , 而是为 了保持或 改善其在就业市场 中的地位 。高等教育 最后 阶段 是走 向学
习化社会 , 而不局限于传统 的青年普及教育。 ” 我 国高等教育 已发 展到 大众化 阶段。一个大众化 的高 等教育体系 , 必须 满足人们终身学 习的需求 。高等教育作为 终身教育 的一个 阶段 , 高等院校招生制度 的改革与发展不仅
高等院校招生制度可 以建立在 高考成绩 的基础上 , 综合
考察学生 的各方面 素质 , 科学 有效 地选 拔合 适人 才 , 推动 中
等教育的素质教育 。目前有一种 看法 , 为全 国统一高考是 认 计划经济 的产物 , 限制 了高 等学校 办 学 自主权 的行使 , 要求 打破全 国统一 高 考局 面 , 由各 高 等 院校 单独 自主考 试招 改 生 。全 国近20 0 0 余所 高等 院校 , 如果都 采取 自主招生 , 每年 的各科试卷 出题工作就 占据 了很 大的工作量 , 性也不是 操作 很强 。我 国已有部属高等 院校开 始 自主招生 试点 , 自主招生 院校按 自己的考查方式审核后 , 所有入 围的考生仍 需参加高 考 , 允许考 生 高考 分 数差 在 院校 录 取 分数 线 2 但 O分 以 内。 总体来说 , 院校 自主招生 工作 值得 尝试 , 需要 结合 国 高等 但 情 , 虑高等 院校 问的差异与人才培养需要 。 考 2 院校 自主和社会监督 是多样 化招生制度 的保证 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认 为 , 和竞争是美 国高等教育 自主 多样化的最重要 因素。我 国高校 招生 来源 计划 由教 育部下 达文件 , 规定各学校 分省 、 分专业 招生 , 高校办学 自主权 的问 题成为大家经常呼吁的问题。在高等教育迈人大众化教育 阶段后 , 政府 应 转变 职 能 , 扩大 高 校办 学 自主权 , 专 业设 将 置、 招生计划 、 录取政策等权力还 给高校 , 允许高 校按一定 的 科学方式招生录取 。大学有 了 自主权 , 它必须为 了生源而谋 划定位 、 明确层次与特色 。院校 自主必将 导致 同一层次 间的 激烈竞争 , 推动高等 院校多样 化招生 制度的形成 。招生结果 应有利于学生群体 的多样 化 , 形成 多样 化 的校园 环境 , 缩短 学生社会化进 程 , 提高学生对社 会复杂性的认知程度 。 院校 自主和外部 监督 是高 校健 康发展 的两个 轮子 。权 力下放后 的评 估监督 是政 府宏 观调 控 的主要 手段 。美 国高 等教育质 量评估经 验告 诉我们 , 立科学 、 态、 建 动 多元 化 的评 价 系统是保证 教育质 量 的有效 途径 。我 国 目前 是政府 组织 评估 , 少数 民间机构组织大学排名 , 受其数 据来 源 、 但 评价标 准及 方法 限制 , 科学性 与合 理性 受 到各 方指责 。因此 , 其 高 等教育评估 可 以 由非 政府 机构 组 织 , 国家对 其 进行 审查 认 可 , 高校 分成几类 , 将 分类评 估 , 分类 指导 , 评估 结果作 为 国 家经 费投入 和政策 准入 的主要 依据 。让高 校感 受市场 给他 们 的压力 , 要我评 ” 从“ 变为“ 要评 ”促进 高等 教育 的稳 步 我 ,
高等教育大众化演进的国际比较分析
高等教育大众化演进的国际比较分析[摘要] 本文在对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外主要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演进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国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明确了其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比较一、国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演进特点(一)美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启动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受到了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中等教育的普及的推动。
公立高等教育、两年制初级学院和研究生教育是这一时期高等教育扩张的主体。
1930-1940年,美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9.6%上升到15%,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20世纪下半叶美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迈向普及化,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是通过美国战后颁布的几项重要法案推进的:第一,1944年,《军人权利法案》颁布,退伍军人就学浪潮的推进,从1945到1956年,高等教育规模又扩大近一倍。
第二,1958年,《国防教育法》颁布,在教育科学化运动推动下,加快了以培养学术精英的“学术导向”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第三,1964年,《民权法》颁布,在教育民主化运动的推动下,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社区学院,并且许多高校采取开放式入学政策,为妇女、贫穷家庭子女、少数民族子女进入高校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高等教育规模又一次得到较大规模发展,197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6.1%,进入普及教育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部分时间制的成人大学生比例逐步上升,高等教育大众化逐步向终身学习社会迈进。
(二)英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启动以1963年《罗宾斯报告》为标志。
1963年之前,在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建校至20世纪50年代的八百多年间里,英国的高等教育一直处于精英教育阶段。
1963年,美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约为9%。
1963年《罗宾斯报告》的出台,标志着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正式启动。
英国政府通过采取体制内外的双重扩张、政府包揽高教的全部费用、制定规模发展目标、缩小入学机会阶层差异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高等教育迅速扩张。
美国高等教育改革及发展趋势的启示
1 . 由重数 量发展 转 向 重质量提 高
美 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从二战后发展速度加快。据统计 ,9 0 , 14 年 美国共有高等 院校 10 所 , 78 现在 , 国 美 共有高校 4 7 所。 00 适龄人 口毛入学率 由 1%增加到 5 %以上。 6 O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 高等教育质量 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 , 甚至有些高校 出现下滑趋势 。 上世纪 8 年代以来 日 0 本产品全面 “ 人侵 ’ 国商店 , 美 美国人开始思考 : 美国的经济究竟 出了什么问题? 政府官员 、 记者 、 分析家们四处寻找美 国竞争力下降的原因。公众批评的矛头首先指向了企业 的主管 , 接下 来遭受批评 的便是教育。18 年 , 9 3 一个全国委员会对公立 中小学进行 了调研 , 并发表了题为《 国家处于危险 中,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的报告 , 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该报告警告说 , 美国教育正在 ‘ 庸化” 无异于 ‘ 平 , ‘ 单 方面教育裁军 ’报告虽然揭露 的是 中小学的问题 , 。 但一些有识之士就预感到高等教育也将遭受 同样的命运。 果不出所料 , 仅仅过了几年, 一些公共知识分子和大学教授们就加入到了批评的行列 。他们纷纷发表论著 , 对大学教育针砭时弊 , 语言尖酸刻薄 , 批评不留情面。什么《 濒临毁灭的大学》《 ,圣殿里的骗子 》《 ,道德沦丧 的大学》《 ,终身教授 中的激进派》《 ,反智 战争》《 ,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 》等等 , , 都是对大学 的批评和指责。被 反复提及的主要话题是 , 课程设置缺乏统一的 目标 ; 学术标准下滑; 大学实施 的不再是博雅教育 , 而成 了职业 训 练基地 ; 授 只顾 自己发表 成果 , 学生 教育 于不顾 。 教 置 没过几年 , 美国教育部长威廉. 贝奈特对本科课程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和改革建议 , 他认为高等教育必须由 重视数量增长向重视质量提高转变 ; 呼吁大学要把本科教育作为大学的工作重心, 采取措施深化改革 , 提高 本科教学质量。自此 , 一场史无前例的本科教育改革从政府与学校两个层面逐步推开 , 渐渐深人。 2由重科研 转 向重教 学与科研 并 重 .
美 英 日高等教育大众化道路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第 1 期 20 0 8年 1 月
岳 阳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UR NAL F YUE NG O YA VO A’ AL T CHNCA LL GE C nON E I L CO E
No1 .
,、
.
5 0
岳 阳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U N LO U Y N O AIN LT C NCLC LE E O R A FY E A G V CTO A E H IA OLG
20 年 1 08 月
展和为 社会经济 的发展 而发展 起来 的 。
1 纪末 2 9世 0世 纪初 , 日本 明治政 府 为 了满足
大众化 的道路 进行 了 比较分 析 , 并提 出了对 我 国高 等教育 大众化 的启示 。
发展 提供 了物质 前 提 , 众 化 , 又进一 步促 进 了高等 教育 与工农 业生 产部 门的密 切联 系 , 以社会 需求 为
马 丁 ・ 罗 ( rnT 0 于 2 特 Mat rw) i 0世 纪 7 0年 代初 , 在
家 在高 等 教育 大 众 化进 程 中都 有 哪 些 共 同点 和 各
自的特 色 呢?
( ) 相 同之 处 一
经 济合作 与发 展组织 ( E D) O C 的一 次学 术会 议 上 发
中图分 类号 :6 92 G 4 .1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62 7 8 (0 8O —0 9 0 17 — 3X 20 )102 —4
一
、
什 么是 高等教 育大 众化
众 化 阶段 , 的还进 入 了普及 化 阶段 , 么这 些 国 有 那
高等 教 育大 众化 这 一 概 念最 初 是 由美 国学 者
大众化背景下中美高等教育的差异及启示
大众化背景下中美高等教育的差异及启示随着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的差异也日益清晰。
在大众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两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教育质量、教育理念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篇文章将着重探讨这些差异以及它们带来的启示。
一、高等教育体制的差异在美国,高等教育的体系非常灵活,存在着多样性和竞争性:包括公立大学、私立大学、综合性大学、文理学院、研究型大学等多种类型。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通过不同的学校和课程来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而在中国,高等教育的体制是比较固化的,普遍存在于部门、专业和学校的分割,四年或以上的本科教育是全国统一考试的结果,这导致了教育资源稀缺和选拔体系僵化的问题。
启示:高等教育体制的灵活性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由和多样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和学校,发展个人才能和潜力。
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高等教育可以考虑增加教育资源投入和灵活性,使学生能够选择更符合个人兴趣和能力的学校和专业,以更好地促进其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
二、教育质量的差异在美国,学生们通常受到严格的教育管理和评估体系的监视,学生评价系统、教练评价系统、领导评价系统等都在严格执行。
学生对教师和学术课程的评价,也是学术发展和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
而在中国,存在一些缺乏教育质量保障的问题,包括与教育质量水平不良的师资队伍、评价方式和管理体制、创新机制等相关的教育资源和投入方面的问题。
启示: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保障。
为了提高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政府可以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育管理和审批、优化教师和学生的评估体系、建立与聘请国外优秀教师和高水平人才的合作平台等机制,同时在各个领域加强教育改革,提高教育的质量。
三、教育理念的差异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是一项严肃的事业,学生和教师都非常注重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这被看作是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而在中国,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应试教育和卷面成绩,一些学生、教师和学校更注重应试教育,而没有足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美国教育发展对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和对策资料
2.教育目标——强调素质、能力
单纯传授知识 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 创造性的获取和运 用知识 • 划一要求、同一标准 个性化教育、发展潜能 • 培养目标: 为 官 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领导层 高素质劳动者 高素质、为官为民(领导者+劳动者)
3.教育内容——基础+广博
基础 内容有选择 随时代进步更新知识(水涨船高) 强调智力发展基础 广博 有范围、有重点,广博知识不是常识 强调: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 掌握逻辑思维发展的工具 不过早专业化
(二)美国教育发展概况
1. 学制、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 学制
2~3 学前 6 小学 3 初中 3 高中 4 本科 1~2 硕士 3~4 博士
办学体制(学校数)
公立
小学 中学 62739 21682
私立
16623 2487 663 1694
共计
79362 24169 1755 2309
大学二年制 1092 四年制 615
(一)美国教育发展对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美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50—80%)为美国社会提供 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具有现代技术知识的工业、 农业从业人员、技术工人、技术员、工程师等 2. 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241所研究型大学、博士授予 大学为美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研究型人才, 为美国科技创新提供了宝贵的人才资源,使美国科学、 技术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2. 高等教育 学位 副学士 、学士、硕士、博士 学校分类(97/98年度为例)
类型 最高学位 数目 百分比 公立 私立 特 点
研究型大学
博士
126+115 共241
569 1500 1755
5.9%
美国教育制度改革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406
美国教育制度改革对我国教育的启示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班别:11生本1班小组成员:.......教育史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当今世界,人才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教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在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中,教育越来越居于龙头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发展好教育?我们应该学习一些西方国家的好的教育制度,例如,美国。
实际上,从1922年的“壬戌学制开始,美国的教育制度就逐渐成为了中国教育的效仿蓝本。
现在,过了八十多载,其中,美国的教育制度也改革不少了,那么,这些改革对我国教育事业有哪里启示?美国教育的改革教育公平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是世界上教育最为发动的美国也难以避免,在美国各州之间和各州内部都存在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问题。
平等是美国的基本教育原则之一。
因此,这个教育公平问题也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到20世纪70年代便进行了公立学校州财政制度改革。
其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一下几点:1、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成为了义务教育投入的主体,即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通过加大对地方教育的投入来平衡地方政府之间的财力,缩小不同地区间的收入差别。
但是,在教育决策方面,还在地方教育机构的手上。
这种体制发挥地方办学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事业,使学校深深扎根于社区,面向社区,为社区服务。
2、教育作为一种公共物品,既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市场提供。
于是,在教育资源的配置方面,美国引入了市场机制。
其表现在建立了磁石学校(即特色学校)和特许学校。
这两者的扩大了教育的选择权和参与权,促进了美国推行教育平等。
其次,发放教育卷。
所谓的教育卷就是将政府补贴的学费向学生家庭直接发放,家长可以用教育卷来支付所选学校的学费。
教育卷绝大多数用来资助低收入家庭,使其子女有选择质量更好的私立学校或教会学校的机会。
资源约束下的高等教育治理——当代美国大学财政治理给我们的启示
上 述 七 方 面 利 益 层 级 构 成 了 大 学 财 政 治 理 的 金 字 塔 结 构 ,对 大 学 财 政 分 别 有 着 自 己 的 贡 献 和 要 求 。 它 们 可 以 被 区分 为外 部 治 理 和 内 部 治 理 。 外 部 治 理 体 现 为 资 源 注 入 , 除 了捐 赠 方 式 ,主 要 是 基 于 委 托 一 代 理 关 系 的 授 权 拨 款 或
二 、 当 代 美 国 高 等 教 育 的 财 政 治 理 脉 络
《 人 权 利 法 案 》开 启 了 联 邦 政 府 直 接 资 助 高 等 军
教 育 的先 河 。 14 9 4年 6月 ,美 国颁 布 实 施 了 《 人 权 利 法 军
案》 ,规 定 二 战 期 间所 有 服 役 9 O天 以 上 的 军 事 人 员 在 退 役
一
、
高等 教 育 财 政 治 理 的 内 涵 和 使 命
关 于 “ 理 ( v ra c ) , 当 前 普 遍 接 受 的联 合 国 治 Go e n n e ” 全球 治 理 委 员 会 的 定 义 最 具 代 表 性 和 权 威 性 :“ 理 是 个 人 治 和 公 共 或 私 人 机 构 管 理 其 公 共 事 务 的诸 多 方 式 的 总 和 。它
无 论 现 代 大 学 在 理 念 上 是 坚 持 博 雅 教 育 还 是 专 业 化 培 养 ,也 无 论 各 国大 学 经 历 和 面 临 怎 样 的 制 度 环 境 、规 模 效
应 和 内在 追 求 ,他 们 过 去 和 当 前 是 ,今 后 也 一 定 是 在 资 源
共管理组织在 一个 既定 的范 围 内运用 公共 权威 维 持 秩序 、
美国高等教育法制对我国高等教育法制建设之启示——读《国外高等教育法制》后评
美国高等教育法制对我国高等教育法制建设之启示——读《国外高等教育法制》后评陶毓玮(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高等教育系。
江苏南京210098)摘要:20-世-纪中叶之后美国等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昭示着依法治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也是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更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法制化进程逐步推进.而近年来高等教育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却始终存在很多缺位和不理想之处。
本文从美国高等教育法制的分权体制、法律体系、法律原则和法律的实用型、目的性出发.总结我国高等教育法制存在的相关方面的问题。
得出我国高等教育法制应当和有可能改进的地方.以期能使我国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完善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法制立法机制法律体系法律问题随着教育的普及和重要性日益增加.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强弱的重要衡量因素之一。
教育发展至今.已不再是过去只有贵族或有钱人才能独享的权利。
国家、政府和社会对教育的介入和管理越来越使得教育法制化成为一种趋势,一种迫切的需求。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它的发展直接对一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影响。
因此。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的今天。
一国如何对高等教育进行有效的管理。
如何使高等教育更好地为国家的发展和昌盛服务.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的目的.是每个国家一直在积极寻求的。
在这样的寻求和发展中,有不少国家获得了成功。
美国.作为一个重视立法。
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国家。
其20世纪60年代后高等教育迅速地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无不向世界昭示:遵循法治精神。
依法治教。
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是现代教育运作和学校经营的核心问题.依法治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也是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
更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①因此,为满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必须借鉴他国相对完善的教育法制.并认真思考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不完善之处及问题根结所在,以此来对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进行规制和完善。
高等教育大众化演进国际比较分析
高等教育大众化演进的国际比较分析[摘要] 本文在对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外主要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演进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国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明确了其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比较一、国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演进特点(一)美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启动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受到了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中等教育的普及的推动。
公立高等教育、两年制初级学院和研究生教育是这一时期高等教育扩张的主体。
1930-1940年,美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9.6%上升到15%,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20世纪下半叶美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迈向普及化,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是通过美国战后颁布的几项重要法案推进的:第一,1944年,《军人权利法案》颁布,退伍军人就学浪潮的推进,从1945到1956年,高等教育规模又扩大近一倍。
第二,1958年,《国防教育法》颁布,在教育科学化运动推动下,加快了以培养学术精英的“学术导向”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第三,1964年,《民权法》颁布,在教育民主化运动的推动下,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社区学院,并且许多高校采取开放式入学政策,为妇女、贫穷家庭子女、少数民族子女进入高校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高等教育规模又一次得到较大规模发展,197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6.1%,进入普及教育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部分时间制的成人大学生比例逐步上升,高等教育大众化逐步向终身学习社会迈进。
(二)英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启动以1963年《罗宾斯报告》为标志。
1963年之前,在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建校至20世纪50年代的八百多年间里,英国的高等教育一直处于精英教育阶段。
1963年,美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约为9%。
1963年《罗宾斯报告》的出台,标志着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正式启动。
英国政府通过采取体制内外的双重扩张、政府包揽高教的全部费用、制定规模发展目标、缩小入学机会阶层差异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高等教育迅速扩张。
美国高校教育经费筹措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高校教育经费筹措及对我国的启示美国高校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包括政府拨款、收取学费、私利性收入、社会捐赠、发行彩票等,并呈现出财政资金比例下降、私利性收入比重加大、政府财政拨款逐渐趋向于绩效拨款模式等趋势。
美国多样化筹措资金的经验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和借鉴。
标签: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启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同时我国高校教育也面临严重的财政困境。
要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多渠道高校教育经费筹资体系,美国多元化的高校教育经费筹集经验可以给我们以很好的启示和借鉴。
一、美国高校教育经费筹措的渠道1、政府拨款美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建立在以政府拨款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美国政府始终是高等教育财政来源的主要提供者。
美国政府拨款是指联邦、州和市三级政府共同承担和分担教育经费,这是美国地方分权体制决定的教育基本模式。
一般而言,美国政府对公立高等教育的拨款占到公立高等教育机构总经费的一半左右,私立大学的政府拨款也占有30%左右。
对于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其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学生缴纳的学费。
联邦政府对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拨款及州政府给予私立大学的经费主要用于学生的助学金或奖学金。
2、学费学费是美国高等教育的第二大经费来源,占公立高等学校经费来源的18%左右。
私立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学生缴纳的学费,学费占其经费来源的比重非常大,基本上都在50%以上。
美国公立学校学费主要来源于工薪阶层家庭,数额有限,主要是为保证高等教育的公平性;而私立学校的主要教育对象源自中层阶级及以上阶层家庭,更大意义上是一种精英教育。
由于学费急剧增长,对于那些家境非常贫困、无法负担全部教育费用的大学生,美国执行“学费折扣”制度,为他们提供教育资助。
3、私利性收入私利性收入是对高等学校自身创造的各类收入的总称,包括教育活动的销售与服务收入、辅助事业收入和附属医院收人。
这些收入对应的主体都是高等学校,是学校自身通过各种形式创造的收入,因此被统称为私利性收入。
论析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平等问题及对策
论析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平等问题及对策1 教育平等我国当代的教育平等观基本上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平等观,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平等:包括教育机会平等、教育过程平等和教育结果平等三个方面。
具体到高等教育就是:一是“谁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即教育的起点平等问题。
二是“所接受高等教育的质量如何”,即教育的过程平等问题。
三是“接受高等教育后能否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即教育的终点平等问题。
终点平等是指就业机会公平、受益或回报的公平。
2 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是美国教育社会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马丁·特罗教授以战后美国和西欧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为研究对象,在探讨这些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他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学说,即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15%~50%之间及50%以上为界,将高等教育发展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论述了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与系统性质变化的关系。
仅仅依据这个百分比数值判断,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大众化意味着更多的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
可是入学机会名额的增加就代表着高等教育的平等性程度提高吗?并不尽然。
3 高等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3.1 基础教育阶段时的区域差异(1)在基础教育阶段,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环境的学生占有的教育资源差异很大。
农村、边远地区以及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享有的教育资源非常有限,生活条件也比较艰苦,本身起点就不平等。
(2)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学生高考录取分数线要远远低于河南、山东等地的考生。
其差值达100分还多。
而且现在各省单独命题,难度也不同。
3.2 重点高校与一般学校的差异(经费投入、资源分配)国家对重点院校的生均投资是一般院校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教学设施,师资质量相差很大。
诚然,我国在现在的发展阶段,教学资源短缺,必然要有重点的投入。
如果确实是优质生源占有优质资源,也是可以接受的。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职教育的影响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职教育的影响作者:莫铁军来源:《成才之路》2008年第31期摘要:2005年,我国提前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高等教育大众化,有利于高职教育规模扩大,有利于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有利于高职院校打造自己的特色,有利于高职教育地位提升,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职院校;影响一、高等教育大众化及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含义。
美国学者马丁·特罗1973年在《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一文中,系统阐述了其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概括了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些规律。
1978年,他又在《精英和大众教育:美国模式与欧洲现实》一文中,补充、修正和说明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他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工业化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的学说,即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的发展将从精英化经大众化达到普及化。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为精英型高等教育,15%~50%之间为大众型高等教育,50%以上为普及型高等教育。
在精英教育阶段,高等教育是稀缺资源乃至社会特权;在大众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必然要求;普及教育,则是走向信息社会的必由之路。
各国学者一般都采纳他的学说考察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
(2)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世界教育报告》,我国198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1.2%,到199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1.7%,10年毛入学率仅增长0.5%。
1991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3.4%,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大招生,毛入学率是10.5%,到2002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2003年高等学校的毛入学率为17%,200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19%,200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
15%是马丁·特罗提出的高等教育精英化和大众化的分水岭,这标志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从2002年起已基本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特点及启示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对稳 学位和第一专业学位的授予比例波动幅度不大, 始终保持在
定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 [3]。 这里的相对稳定并不是一成不 2%和 3%左右。总的来看,整个层次结构的梯度逐渐减小,层次
变,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不频繁变 更 ,从 某 一 阶 段 来 看 具 有 一 日 渐 分 明 ,到 2006 年 时 副 学 士 学 位 、学 士 学 位 和 研 究 生 学 位
20098 年第 120 期
中国高教研究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美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特点及启示
饶燕婷
摘 要:美国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高等教育结构出现了一些调整,在层次结构上大量增加了副 学 士 学 位 和 硕 士 学 位 的 授 予 量;在形式结构上,私立大学,尤其是私立营利性大学发展迅猛;在科类结构上,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应用 学科。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今后的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要注意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和高等职 业技术教育,进一步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加强学科专业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关键词: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美国
二战后近 30 年 是 美 国 高 等 教 育 大 发 展 的 “黄 金 时 代 ”,经 形成了由大学、学院和社区学 院 构 成 的 三 级 高 等 教 育 结 构 ,由
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使教育的作 用 日 益 凸 显 。 为 了 适 应 国 内 发 副学士(associate’s degree)、学士、硕士、第一专业学位、博士构
年增加到 1851 所,到 1976 年已发展到 3026 所[1]。 注册大学生 要求,并具有高于一般学士学位所要求的专业技能水平[4]。 作
人 数 也 开 始 急 剧 增 加 ,1947 年 时 注 册 大 学 生 只 有 261.6 万 , 为 一 种 学 士 后 教 育 它 在 美 国 被 认 为 是 一 种 研 究 生 层 次 的 学
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其发展过程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其发展过程的几点思考
高等教育大众化指的是促进大众获取高等学历的过程,近几年来,我国进行了
多次的教育改革,陆续出台了一些鼓励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政策措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正受到一定程度的政府政策支持以及宽广的立场。
从政策方面来看,政府大力支持普通高等教育,并通过筹措建立大学群、鼓劲
普及继续教育,提供免费教育机会,向社会优秀人才提供的学习机会也在不断扩大。
相对于财力强大的时期,社会各方支持加强社会教育事业有所增长。
从资源投入方面来看,政府把高等教育优先放在未来教育改革的重点范畴,重
视大众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提出全面提高职业院校建设水平,落实财政资金投资,加强企业学历教育,实施社会教育基金、公共教育项目,以及开展其他改革试点,更加关心社会基层群众的教育需要,推动社会的发展。
在思想指导方面,政府加大宣传力度,更加注重赋予教育合理的属性,这在一
定程度上推动着高等教育的空前发展。
鼓励市场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和需求,营造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提倡各级政府协调配合,不断完善高等教育体制,探索出符合国情、符合时代气息的高等教育模式。
总的来说,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旧面临着不少挑战,如何进一步普及高等教育,以及如何落实更加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模式,仍然需要政府及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高等教育的发展自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崔丹汪栋摘要:随着入学率、招生数、在校生数和高等院校总数的逐年快速增长,我国高等教育已由传统的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在大众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可以借鉴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体系构建的成功经验,加快高等教育法制建设,完善高等教育法律体系;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构建多元化办学体制;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促进各地区均衡发展;改革质量评价体系,实现规模与质量的统一。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大众化体系中图分类号:G649.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2)11-0137-0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739万人,整体规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经历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
201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深化体制改革,到2020年实现在校生规模3550万(含研究生200万)和毛入学率40%的总体目标,从而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一步发展。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综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要求劳动者接受更多的教育,各国开始把高等教育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
20世纪40年代,美国率先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校生规模于60年代末达到了适龄人口的一半以上。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马丁·罗特教授以战后美国和西欧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
随后国内外部分学者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展开进一步研究,总结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同模式。
1.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理论1962年,马丁·罗特在其发表的《美国高等教育民主化》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大众高等教育”(mass higher education)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 稿 日期 :0 9 1 2 20 — 2 9
向后 大众化 阶段 的经验 。 一 Nhomakorabea、
G 法案标志着美 国高等教育 I 后大众化 的开始
( ) 国高等 教 育后大 众化发 端 于 G 法案 一 美 I
学 界公 认 , 国高等 教 育早 在 二 次世 界 大 战前 美
W A NG o g— a ,ZENG n qi 。 H n ci Ya - ng
( .Xi m nU ie s y, a n u in 3 1 0 ;2 in x u k n v r i Na c a g, in x 3 0 8 1 a e n v r i Xime ,F ja 6 0 5 .J a g i t BleS y U ie s y, n h n J a g i 0 9 ) t 3
美 国高 教 育后 大 众 化 及 等 对 我 等教 育发 展 政 策 启 示 国高 的
王洪才 曾艳 清
(. 门大 学 教 育 研 究 院 , 门 3 1 0 ;. 西 蓝天 学 院 , 西 南 昌 3 0 9 ) 1厦 厦 6052江 江 3 0 8
摘
要: 美国高等教 育后 大众化与大众化几乎是 同步推进 的, 政府政 策导向在其 中起 到 了
第4 [ 期 总第 9 期 ] 7
21 0 0年 1 2月
教 育 与 现 代 化
Ed c to n o r z to u a i n a d M de nia in
NO 4 . De ., 01 c 2 0
文章 编 号 :1 0 —0 1 2 1 ) 40 0 — 5 0 73 5 ( 0 0 0 —0 10
P s P p lr aino g e d c t ni eU S n d I ni t me t frC iaS ot o uai t f - z o HihrE u ai t . .a t E l e ns o hn ’ o nh s h g n
Po i y o i h rEd a i n v lpm e lc fH g e uc to De e o nt
基金项 目: 文 为教 育 部人 文 社会 科 学 重点 研究 基 地 重大 项 目“ 等 教 育大 众 化 与终 身 教 育体 系 建 构” 基 金 号 为 本 高 (
oJD 8O 8 成果之一 , SJ 8 O 6 ) 该文得 到厦 门大学新世 纪人 才计划支 持.
关键作 用。这一特点对于我们重新 审视我 国高等教 育大 众化 政策 , 并从 美国高等教 育后
大众化过程 中吸取经验 , 推进我 国高等教 育向后 大众化 方向转变具 有重要 的启示意义。
关 键 词 : 国 高等 教 育 ; 大 众 化 ; 策 ; 示 美 后 政 启 中 图 分 类 号 : 4 . G6 9 1 文献标识码 : A
夕就 已经 进入 了特 罗所 说 的“ 大众 化 ” 阶段 , 如资 料
作者简介 : 王洪才 (9 6 )男 , 1 6一 , 河北永年人 , 教育学博 士 , 门大学教授 士生导师 , 厦 博 教育理论研 究所 所长. 曾艳清 (9 3 )女 , 1 8一 , 江西临川人 , 江西 蓝天学 院教 师, 高等教育学硕士.
“ 高等 教育 后大 众化 ” 日本 学者 有本 章在 考察 是 日本 2 世 纪 9 0 0年代 高等 教育发 展 过程 时所发 现 的 现象 , 现象是 指传 统 适 龄 青年 入 学 增 长 出现 停 滞 该 而非传 统 的成人 学生入 学增 长迅 速并 多次 入学 的现 象 , 现象揭 示 出高等教 育走 向了终身 化 。】 该 l我们 发 ] 现这一 现象 不仅 发生在 日本 , 在美 国也 同样 发生 , 只 不过美 国高 等教 育后 大 众 化 现 象具 有 自己的 特色 。
Ab ta t s r c :Po u a i t n a d p s o u a ia i n o i h re u a in i h S h v e n p lrz i n o 卜p p l r t f g e d c t n t e U. a o z o h o a eb e h a i n l e c d b e vl i fu n e y U.S g v r me t p l is I ih f Ch n ’ o iy o i h r y . o e n n o i e . n l t o ias c g p l f h g e c e u a i n p p l r a i n i o t n n i h e me t y b a n d b e r i g fo t e d c t o u a i t , mp r a t e l t n n s ma e g i e y la n n r m h o z o g Am e ia x e in e O t a i aS h g e d c to y mo e s o h y i t o t rc n e p re c s S h t Ch n ’ i h r e u a i n ma v mo t l n o a p s - p p l r a i n p ro . o u a i t e id z o Ke r s i h re u a i n i h S ;p s_ o u a i t n;p l y n i h e me t y wo d :h g e d c t n t e U. . o t p 1rz i o p a o o i ;e l tn n c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