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
天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水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的通知

天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水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9.16•【字号】天政发[2013]84号•【施行日期】2013.09.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最低生活保障正文天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水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的通知(天政发〔2013〕8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及驻市有关单位:《天水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已经2013年8月8日市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实施。
天水市人民政府2013年9月16日天水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农村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规范全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45号)、《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省政府令第98号)等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指政府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常住居民家庭实行的基本生活救助制度。
第三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属地管理、应保尽保;(二)分类施保、动态管理;(三)公平公正、统筹兼顾。
第四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纳入市、县区人民政府目标管理责任考核。
第五条市民政部门主管全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县区民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申请受理、入户调查、评议公示等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财政、人社、农业、林业、卫生、统计、公安、扶贫等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第二章保障范围和保障对象第六条凡具有当地常住农业户口并在当地农村居住一年以上,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家庭,均应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陇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意见

陇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意见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陇南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7.06.13
•【字号】
•【施行日期】2007.06.1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最低生活保障
正文
陇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行办法》(甘政发[2006]95号),切实保障全市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促进新农村建设,经市政府研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保障农村贫困居民基本生活权益,加快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步伐,以保障农村特困群众基本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制度完善、标准合理、资金稳定、管理规范为重点,全面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农村低保制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基本原则
农村低保制度,是政府和社会,对农村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农村生活标准的农村贫困居民,按照保障标准进行差额补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
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属地管理的原则。
(二)救助标准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最基本生活需求的原则。
(三)政府救济、社会互助、子女赡养、稳定土地的原则。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甘政发[2014]67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甘政发[2014]67号](https://img.taocdn.com/s3/m/ddc846c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09.png)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正文:----------------------------------------------------------------------------------------------------------------------------------------------------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甘政发〔2014〕67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甘肃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已经2014年6月20日省政府第5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继续保持试点阶段建立的市州、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主体不变,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和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不变,县乡村分级包干指导督促落实的联动机制不变,省市县人社部门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的管理体制不变,在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全覆盖、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的方针,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细化工作责任,切实抓好组织落实。
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依据参保人员缴费、查询、领取养老金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合理设计管理制度,改进工作流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努力为城乡居民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要健全完善基金监管机制、规范运行管理,筑牢监管防线,确保基金规范安全运行。
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解读,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对政策的知晓率,引导城乡居民踊跃参保、持续缴费、增加积累,保障参保人的合法权益。
甘肃省人民政府2014年6月30日甘肃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第一条为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4〕8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甘肃低保实施方案

甘肃低保实施方案甘肃省低保实施方案是为了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群,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帮助。
该方案的实施对于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甘肃低保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
一、资格认定标准。
1. 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人员,符合低保资格认定条件。
2. 财产状况。
家庭财产净值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人员,符合低保资格认定条件。
3. 生活困难程度。
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残疾或其他特殊困难,生活困难,符合低保资格认定条件。
二、保障标准。
1. 生活补助。
符合低保资格的家庭,将按照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生活补助,用于基本生活开支。
2. 医疗保障。
享受低保的家庭成员,将获得医疗保障,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等,保障其基本医疗需求。
3. 教育资助。
低保家庭的子女将获得教育资助,包括免除学杂费、提供助学金等,保障其接受基本教育的权利。
三、申请流程。
1. 提交申请。
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可以向当地民政部门提交低保申请,填写相关申请表格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
2. 审核认定。
民政部门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进行实地走访核实家庭经济状况,最终确定是否符合低保条件。
3. 发放资助。
经审核认定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将按照规定标准及时发放生活补助和医疗教育资助。
四、监督管理。
1. 定期复核。
对已享受低保的家庭,将进行定期复核,核实其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活困难程度,确保资助对象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2. 严格惩处。
对于违规申领低保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行为,将依法严肃处理,确保低保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五、宣传政策。
加强对低保政策的宣传,提高低保对象的知晓率和申请意愿,确保有需要的家庭能够及时获得低保资助。
总结,甘肃低保实施方案的出台,将有力地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家庭,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帮助,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同时,需要加强对低保政策的宣传,提高低保对象的知晓率和申请意愿,确保有需要的家庭能够及时获得低保资助。
甘肃省农村低保政策规定

甘肃省农村低保政策规定20XX年两会后甘肃省农村低保政策一、项目背景20XX年,甘肃省将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标准提高至380元,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328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2434元,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145元;农村五保供养省级补助标准提高至3514元。
对提高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相比,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仍然比较低,还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需要进一步提高其救助水平。
二、目标任务(一)城市低保。
全省标准提高10%,由380元提高到418元,月人均补助水平提高10%,由328元提高到361元。
(二)农村低保。
提高标准并实现与扶贫脱贫线“两线合一”,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月补助水平分别提高3.6%、6.3%,由275元、234元提高到285元、249元。
(三)农村五保供养。
全省农村五保供养省级补助标准提高15%(其中:集中供养省级补助标准由3514元提高到5000元,分散供养省级补助标准由3514元提高到3925元),市州、县市区补助资金每人每年不低于600元。
三、实施范围符合城乡低保条件、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人员。
四、资金筹措(一)城市低保。
共需保障资金32.7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助21.5亿元,省级财政安排8.1亿元,市州、县市区补助3.1亿元。
(二)农村低保。
共需保障资金59.2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助43.5亿元,省级财政配套15.3亿元,市州、县市区补助0.4亿元。
(三)农村五保供养。
共需资金5.79亿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资金5亿元,市州、县市区补助0.79亿元。
五、完成时限20XX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
六、保障措施(一)严格操作程序。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甘肃省社会救助条例》、《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和《甘肃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及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和农村低保对象“3+1”综合测评办法,做细做实提标提补基础工作,严格救助对象申请、审核、审批程序,扩大民主评议范围,实行长期公示制度,切实做到程序严格、操作规范、公开公正、对象精准。
甘肃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的人数和资金测算

{ 收 稿 日 期 :0 7 —1 20 1—2 6
基金 项 目: 系民政部 20 年政策理论研究课题 “ 本文 07 甘肃贫 困地 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研 究” 的阶段性成 果: 西北西范大学 学生 学术科研基金 项 目。课 题主持人 : 张润君教授 。
作者 简介 : 李淑华 (9 5一) 女 , 16 , 甘肃天水人 , 讲师 , 究方向 : 研 统计 学、 公共 管理 ; 红旭( 92一) 男 , 刘 18 , 甘肃岷 县
b d e f u d . u gto n s f Ke r s G n u po ic ;r r we t u sse c c r ytm ;n mb r fn s ac lt n y wo d : a s rvn e u a l s s b itn es u i sse l o e y t u e ; d ;c uai u l o
关 键词 : 甘肃省;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人数; 资金; 测算
中图分类 号 :338 F2.9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号 : 0- 6(080-5.6 1 45 520)1090 0 4
T e Ca c l t n o mb r a d F ni b u r we t h lu a i fNu o e n u t a o t Ru a Lo s s l
Ab t a t u d s p l s t e i o tn a tr t a t d c d s i a d h w a s b i u a o s sr c :F n u p y i h mp r tf co t i e i e f n o we c n e t l h r r l a h a s l we t
S b it n e S c rt y t m n Ga s o i c u sse c e u iy S se i n u Pr v n e
2020低保标准甘肃

2020低保标准甘肃2020年,甘肃省的低保标准有所调整,这对于符合条件的家庭来说,将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低保标准的调整涉及到了家庭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2020年甘肃的低保标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甘肃省对于低保家庭的认定标准。
根据甘肃省的规定,符合以下条件的家庭可以申请低保,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家庭因病、因残、因灾致迫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家庭因其他特殊困难致迫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
这些条件是甘肃省对于低保家庭认定的基本标准,符合其中一项或多项条件的家庭可以向当地民政部门提出申请。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2020年甘肃的低保标准。
根据甘肃省政府的规定,2020年甘肃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550元。
这意味着,如果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550元,或者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550元,或者家庭因特殊困难无法维持基本生活,都可以申请低保。
申请成功后,低保家庭将会获得当地政府的资助,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甘肃省对于低保家庭的审核和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加强。
甘肃省政府要求各地要严格执行低保政策,加强对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和帮扶措施,确保低保资金精准发放,防止低保资金被挪用、截留或滥发等情况的发生。
这也意味着,申请低保的家庭需要提供真实有效的申请材料,并接受相关部门的审核和管理。
总的来说,2020年甘肃的低保标准有所调整,对于符合条件的家庭来说,将会带来一定的帮助。
但是,申请低保并不意味着可以长期依赖政府的资助,家庭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快摆脱困境,重返正常生活。
同时,政府也将加强对低保家庭的管理和帮扶工作,以确保低保资金的精准发放,让更多的困难家庭得到应有的帮助。
希望通过政府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低保家庭可以早日走出困境,重返正常生活。
甘肃贫困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现状及完善对策——以临夏回族自治州部分村为例

充调查,在掌握客观资料 的情况下分析农村低保制度落实中存
在 的 问题 , 并提 出相 应 对 策 。
一
2 0 0 6 年制定 了 暂 甘肃省农村居 民最低 生活保 障制度试行 办法》 , 从2 0 0 6 年1 0 月1 日起 , 在全 省建 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并 于 2 0 0 7 年7 月1 日起, 提高农村低保标准 , 适当扩大低保范围 。2 0 1 3
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它 是当前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重
要 内容 , 农 村 最 低 生 活 保 障对 象 主 要 是 因病 残 、 年老体弱 、 丧 失
劳动能力、 生存条件恶劣、 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等 原因造成家庭年
人 均 纯 收 入 低 于 当地 最 低 生 活 保 障 标 准 的 农 村 居 民 。甘 肃 省
年2 月 甘肃 省 人 民政 府 通 过 并 实施 《 甘 肃 省 农村 居 民最 低 生活 保
障 办法》 。
、
低保制度落实基本现状
根据 《 甘肃 省农 村 居 民最 低 生 活
㈠样 本村 低 保 制度 概 况
保障管理办法》 ( 省政府令第7 2 号) 规 定, 农 村居 民最低生活保 障
定, 并 报 上 一级 政 府 备 案 后公 布 执 行 。 农 村 居 民 最低 生活 保 障 标
甘肃省农村低保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

甘肃省农村低保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作者:郑丽婷丁文广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8年第34期摘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能够保障农民不因失业、疾病、或年老而失去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后一道安全网,关系到大部分农民的切身利益。
甘肃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低保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低保对象认定不科学、低保对象家庭财产核查困难、低保救助人口动态监管机制不健全、低保组织机构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低保政策作用的发挥,探索完善甘肃省农村低保政策的对策迫在眉睫。
关键词:农村低保政策;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对策一、研究背景低保政策是我国政府主导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是特困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
《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2007]19号)规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
自《通知》发布以来,农村低保在农村执行已有10年的历史,农村低保人数覆盖率也在逐年增多,农村低保标准实现了动态提高。
甘肃省自2007年7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以来,的确保障了农村大部分低保户的基本生活,济贫效果明显,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农村低保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目标。
通过参加民政部项目“甘肃省社会救助瞄准与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体系研究”,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农村低保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例如农民的收入来源多样化,难以统一货币化,乡镇没有设立专门的低保工作中心,没有专职的低保工作人员,低保对象的界定没有明确的标准以及农村低保立法落后等问题。
农村低保政策要发挥其兜底作用,需要对低保政策进行再设计。
如参照国际贫困标准设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然后根据各个市的物价水平做出相应的调整。
建立省、市、县(区)三级信息共享平台,确保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查的准确性,逐渐减少直至杜绝农民隐瞒收入骗保的现象。
定西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试行)-定西市人民政府令第50号

定西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试行)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07.09.25施行日期2007.10.01文号定西市人民政府令第50号主题类别扶贫、救灾、慈善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正文:---------------------------------------------------------------------------------------------------------------------------------------------------- 定西市人民政府令(第50号)《定西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试行)》已经2007年9月12 日市政府第九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二○○七年九月二十五日定西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试行)第一条为切实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规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根据《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行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居民,按照保障标准进行差额补助的社会救助制度。
第三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低标准起步、重点保障、逐步扩大覆盖面;(二)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和国家保障、社会帮扶相结合,鼓励劳动自救;(三)动态管理;(四)属地管理,政府分级负责;(五)公开、公平、公正。
第四条凡具有我市农业户口、且在农村居住一年以上、上年度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所在县区当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均应纳入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列入保障范围:(一)非农业户口与农业户口混合的家庭,其共同生活的非农业户口家庭成员;(二)虽是本县区农业户口,但已举家迁往本县区以外居住或人在外地居住一年以上的;(三)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虽然低于本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实际消费明显高于本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四)具有正常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拒绝劳动的;(五)依法具有赡(抚、扶)养关系,且赡(抚、扶)养人有赡(抚、扶)养能力,但未履行赡(抚、扶)养义务的;(六)因违法犯罪受到处理且正在执行刑罚的;(七)因赌博、吸毒、非法婚姻、违法收养等行为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且尚未改正的;(八)不如实申报家庭收入,或不按规定参加低保待遇年度审核的;(九)县区政府规定其他暂不宜列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
庆阳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

庆阳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庆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9.21•【字号】庆政办发〔2013〕104号•【施行日期】2013.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最低生活保障正文庆阳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庆政办发〔2013〕104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城乡困难居民基本生活,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的通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乡居民是指本行政区域内具有常住户口的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
第三条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城乡低保)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
市民政局为城乡低保工作的主管部门,市社会救助工作局负责全市城乡低保政策的制定和管理工作。
县(区)民政部门负责城乡低保的管理审批工作,乡镇(街办)负责城乡低保的申请受理、入户调查、综合测评、民主评议、审核工作。
村委会或社区居委会(以下简称村(居)委会)协助搞好本辖区城乡低保的入户调查、听证、评议、公示等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第四条城乡低保制度应坚持保基本、可持续、重公正、求实效和坚持国家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合、鼓励劳动自救的方针。
遵循应保尽保、公开公正、动态管理、统筹兼顾和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的原则。
实行属地管理、分类施保、差额补助。
第五条建立城乡一体、资源共享的低保信息系统,健全完善跨部门、多层次的低保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
财政、审计、监察、人社、统计、卫生、物价、公安、房管、住建、残联以及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配合工作。
第二章保障标准第六条低保标准分为城市低保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
第七条城乡低保标准的确定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基本生活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义务教育等费用确定。
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通知

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03.03.17•【字号】甘财社[2003]10号•【施行日期】2003.03.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通知(甘财社[2003]10号)近年来,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各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资金管理任务和责任同时加重。
总体上,财政部门都能认真履行职责,积极筹措资金,在实现“两个确保”和低保以及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部分地县及其主管部门存在违规使用社会保障资金的现象。
为规范资金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现就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社会保险基金1.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搞好社会保险扩大覆盖面工作,使扩面的效果反映到收入征缴中,同时要认真核实社会保险费缴费基数、缴费工资、参保人数和离退休人数,并严格控制统筹项目内开支和标准,杜绝项目外支出和虚报冒领现象的发生。
2.要认真落实省财政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制定的《甘肃省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实施办法》(甘财社字[1999]第5l号),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要根据社会保险的统筹范围,按照国家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支出,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增加支出项目和提高开支标准”的政策规定。
3.按照《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8]18号),健全审批制度,在制止违反规定提前退休行为的同时,坚决清退提前退休人员,严格控制离退休人员和经费的过快增长。
4.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甘肃省财政厅关于下发地税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所需征收工作经费核定办法的通知》(甘财社发[2000]第12号),足额安排地税征收社会保险费工作经费,不得从社会保险基金中支付征收手续费及与此相关的费用。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9.29•【字号】甘政办发[2007]138号•【施行日期】2007.09.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扶贫、救灾、慈善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甘政办发[2007]138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2007〕19号)、《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试行办法》和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会议、全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我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现通知如下:一、切实提高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面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各市州、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克服困难,狠抓落实,不断提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水平,把这一关注民生的好事办好。
二、扎实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经过1至2年的努力,在全省建立起制度完善、标准适度、资金落实、运行顺畅、管理规范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合理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从2007年7月起,全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600元调整为685元,有条件的市州、县市区可根据自身财力,适当提高标准。
各市州要坚持标准适度、量力而行的原则,按照维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燃料等基本生活需求,并适度考虑子女受教育的费用,合理确定保障标准。
甘肃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办法

甘肃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字号】甘财社[2008]20号•【施行日期】2008.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甘肃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办法(甘财社[2008]20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城市低保)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市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重要措施,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切实加强城市低保资金的管理,保证资金的安全运行,推动城市低保制度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资金的筹集第一条城市低保资金由各级财政预算共同安排。
第二条省级财政积极调整支出结构,根据中央财政的补助额度,结合全省当年的支出需求,合理安排城市低保资金,列入当年预算。
第三条市县财政要根据上年财政补助额度和当地实际支出需求,在当年预算中安排城市低保资金。
市、县两级财政安排的城市低保资金,不得低于当地当年城市低保资金总额的20%。
市级财政要合理确定市、县两级财政的分担比例,不得将困难县的负担比例定得过高,以免造成县级配套资金无法落实。
第二章资金的分配第四条中央补助资金和省级财政预算安排资金,每年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的方式下达各地。
中央和省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要与各地低保人数,人均补差,地方财力,工作成绩以及市县财政的资金落实到位情况挂钩。
第五条要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的责任,省对市县的资金分配,要向工作成效显著、资金管理规范、地方资金到位率高的市县倾斜。
对自行提高标准(包括变相提高标准)形成的支出,按照“谁批准,谁负担”的原则,自行负担,省上不予补助。
第六条中央和省上补助资金通过国库“省财政社会保障补助资金专户”下达。
市县配套资金要在每季度初拨入同级国库“财政社会保障补助资金专户”。
第七条县级财政部门要设立“社保资金专户”,专户分别管理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城乡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资金。
甘肃省农村低保标准

甘肃省农村低保标准甘肃省农村低保标准是指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规定,为了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提供最低生活保障的一项制度。
根据甘肃省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低保标准,以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能够得到应有的帮助和支持。
甘肃省农村低保标准主要包括家庭人均收入、财产状况、生活水平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首先,家庭人均收入是评定农村低保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相关规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可以申请低保。
其次,财产状况也是评定低保标准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生活资料和住房的农村贫困人口不符合低保条件。
最后,生活水平也是评定低保标准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生活水平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可以申请低保。
甘肃省农村低保标准的具体数值会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人口结构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
一般来说,低保标准会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政策规定进行相应的调整。
甘肃省政府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低保标准,并及时公布,以便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能够及时申请低保,并享受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甘肃省农村低保标准的实施,对于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困境,改善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低保对象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低保资金的有效使用,避免出现浪费和滥用的情况。
只有通过严格执行低保标准,才能更好地发挥低保制度的作用,让更多的农村贫困人口受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总之,甘肃省农村低保标准是一个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于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低保标准的宣传和解释,让更多的农村贫困人口了解并享受到低保政策带来的实际利益。
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低保制度,提高其透明度和公平性,使之更好地为农村贫困人口服务。
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136号——甘肃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136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136号——甘肃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136号《甘肃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已经2017年9月26日省人民政府第16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
省长唐仁健2017年10月9日甘肃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依法维护城市困难居民基本生活权益,根据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甘肃省社会救助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持有当地户口、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城市居民家庭实施的基本生活救助制度。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申请、受理、审核、审批、资金发放以及监督管理等活动。
法律、法规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第四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当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方针和应保尽保、公平公正、动态管理、统筹兼顾的原则。
第五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和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保障机制,将保障资金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甘肃省农村低保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

在低保制度运行过程中袁贫困群体被 纳入救助序列内袁但是缺乏对申保人的跟 踪监测尧反馈机制袁有些受助人口脱离贫 困队伍袁再就业稳定后袁并没有主动退保遥 低保制度在实施中缺乏定期的资格再审
核制度袁并且村民对低保制度认识不够完 善袁 认为通过低保审核就可以终身吃低 保袁 造成了享受低保的群体只增不减袁不 仅影响社会公平正义袁也造成了财政的压 力袁稀缺的社会救助未能及时分配给其他 贫困群体袁导致不该享有低保的人继续享 受这一福利袁形成福利依赖袁忽视了低保 的退出机制的建设遥
民政部门承担信息核对工作袁但低保核对 系统不对县乡的低保工作者开放袁给基层 低保工作的认定带来困难遥
第三尧低保对象没有进行明确的分类 界定遥 农村困难群体情形千差万别袁有些 孤老病残者需要终生生活保障袁有些因病 致贫或失依儿童需要需要阶段性庇护袁有 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懒汉袁还有些是处于 低保零界状态的低收入户袁按政策不能纳 入低保范围袁 但这些家庭往往会因病尧因 灾陷入深度贫困袁因此袁低保政策需要分 类界定目标群体遥
有限的低保名额给予与自己利益相关的
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袁导致低保对象的认定存在偏差遥 三尧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
中的对策
渊一冤精准认定农村低保对象 农 村 低 保 对 象 采 用 野3 +1冶 综 合 测 评 认定办法袁在村委员会协助下袁组织村民 小组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袁采取无记名投票 方式袁按照家庭贫困程度对申请对象进行 民主评选并产生贫富排序名单遥依据排序 名单以村为单位由乡渊镇冤低保工作人员尧 驻村干部尧村干部等工作人员对所有申请 对象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尧家庭收入和家庭 财产状况进行综合测评袁对经综合测评不 符合低保条件未能纳入低保范围袁但实际 上基本生活确实有困难的家庭袁要及时给 予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袁确保他们的基本 生活不出问题遥 按照家庭财产和劳动能力袁低保对象 可以分为四类院第一类是无依无靠尧无生 活来源尧无劳动能力的野三无冶人员袁这部 分群体可参照原野五保冶政策袁纳入终生低 保范围并享受全额医疗报销袁低保对象不 需要定期认定遥第二类为因病致贫者和失 依儿童袁 这部分群体适合阶段性低保袁等 身体康复或达到劳动年限后应适时退出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甘政办发[2009]118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甘政办发[2009]118号](https://img.taocdn.com/s3/m/c53b6ac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11.png)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正文:----------------------------------------------------------------------------------------------------------------------------------------------------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甘政办发[2009]118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为了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现就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总体目标。
认真贯彻改善民生、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力争到2010年末,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为基础,以受灾群众救助、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主要内容,与住房、教育、司法救助衔接配套,以临时救助、各项优惠政策和慈善救助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管理规范化,组织网络化,服务社会化,覆盖全省的社会救助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是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二是依法救助、公开公平的原则;三是社会救助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四是突出重点、分类救助的原则;五是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二、工作任务(一)进一步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进一步规范管理,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因素适时调整低保标准,每年公布一次。
规范城市居民收入核算办法,对低保家庭中的“三无人员”、重病、重残、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困难对象,在政策范围内分类施保。
加强动态管理,切实做到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
做好与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衔接,促进有劳动能力的城市低保对象积极就业。
陇南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

陇南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陇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0.17•【字号】•【施行日期】2013.11.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最低生活保障正文陇南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省政府98号令),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简称农村低保)制度是指政府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常住居民实行的基本生活救助制度。
第三条农村低保坚持保基本、可持续、重公正、求实效的方针和应保尽保、公平公正、动态管理、统筹兼顾的原则,实行属地管理。
第四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
各级政府应当将农村低保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协调工作机制。
上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加强和改进农村低保工作的政策措施,健全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农村低保工作机构,其中乡镇按辖区人口1万人以下2至3人,1万至3万人4至5人,3万人以上5至7人配备专职低保工作人员,为低保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
第五条市、县区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其中县区民政部门承担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审批责任,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的各项制度;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的审批、管理及保障标准调整等工作;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信息化管理体系;协调相关单位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方面的各项政策。
县级政府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其中监察、审计等部门应当依法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乡镇政府承担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申请受理、入户调查、评议公示、审核申报等工作的主体责任,具体负责组织开展低保政策宣传、接收居民低保申请、组织工作组对申请低保家庭进行入户调查与年度家庭收入核查测算、组建低保民主评议小组进行低保评议、审核拟纳入低保家庭,进行低保民主评议、审核、审批结果的“三榜”公示、保管乡镇低保档案管理。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低保工作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低保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4.08•【字号】甘政办发[2013]58号•【施行日期】2013.04.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低保工作的通知(甘政办发〔2013〕58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45号,以下简称《意见》)和《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省政府令第98号,以下简称《办法》),总结推广全省完善农村低保制度试点工作经验,进一步做好农村低保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低保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省农村低保制度建立以来,在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2年2月,省政府根据《意见》精神,对全省农村低保制度完善工作进行了试点,并总结了经验。
但目前,全省农村低保工作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政策体系不够健全完善、工作程序不够严谨规范、执行补助水平不够合理准确、低保对象缺乏公信公正、工作经费不到位等问题,轮流坐庄保、分户保、关系人情保等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为了切实做好农村低保工作,坚决杜绝各类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意见》和《办法》的精神实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完善政策,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低保工作能力建设,严格规范管理,尤其要认真核准低保对象,准确划分低保对象类别,严格执行低保工作程序,规范低保动态管理,保障低保工作经费,努力构建“标准科学、对象准确、待遇公正、进出有序”的农村低保工作格局,持久有效地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切实维护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二、突出工作重点,确保农村低保工作规范运行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意见》和《办法》要求,按照“创制明责、放权控量、纳入考核、强化督查”的农村低保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推进农村低保工作规范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
甘肃省人民政府令
第72号
《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9月20日省人民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政府对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常住居民实行的救助制度。
第三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坚持以人为本、保主保重、公开公平、分类施保、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按属地进行管理。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第二章保障对象及标准
第六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指具有我省农业户口,且在当地农村居住一年以上,因病、因残、因灾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上年度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第七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市(州)或县级人民政府根据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行、用等费用确定,并报上一级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
第八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及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适时进行调整。
第九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原则上按四类施保。
一类:主要成员重度残疾、缺失劳动力,基本没有收入来源的家庭;家庭主要成员常年患病,经济负担沉重,严重收不抵支的家庭;因意外事故或家庭变故造成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单亲家庭。
二类: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且需要政策扶持的计生两户和供养大学生的家庭。
三类:虽有劳动力,但因家庭成员残疾或多病,导致维持基本生活困难较大的家庭。
四类:其他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困难家庭。
上述四类中,一、二、三类应占受保对象的70%以上,第四类低保对象要严格控制在30%以内。
第十条各类保障对象的补助水平必须拉开档次。
一类补助水
平达到国家确定的贫困线标准。
二、三、四类补助水平在一类补助水平的基础上分别依次下调25%左右。
第十一条家庭生活水平高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其他不符合规定的,不得纳入保障范围。
第十二条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按国家有关农民人均纯收入统计办法核定的上年度收入的总和。
包括:家庭生产经营性收入、外出务工经营收入、工资收入及其他收入。
第十三条优待抚恤金、奖学金、救灾款、新农合和义务教育阶段享受的各类补贴等不计入家庭收入。
第三章申请审批与管理
第十四条申请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按以下程序办理:(一)个人申请。
农村困难家庭由户主向受村委会委托的村民小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二)家庭收入摸排调查。
由村民小组按有关规定对申请人家庭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摸底核对,并按困难程度进行排序。
(三)村级评议。
村委会依据村民小组摸底排序情况,在进行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召开村评议小组会议提出评议意见,并将评议意见返回村民小组予以公示,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对象名单等相关材料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四)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审核前须组织人员进村入户进行核实,核实结果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
(五)县级民政部门审批。
审批结果须返回村民小
组予以公示,并向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以户为单位发放《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对未予批准的委托乡镇人民政府送达不予保障的书面通知。
第十五条县乡两级在民主评议和公示过程中,须做好事前宣传、事中指导和事后监督,确保评定工作透明公正。
第十六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须建立县、乡、村三级档案管理制度。
第十七条各级民政部门要对属于扶贫对象的农村低保对象,及时与扶贫部门进行制度、政策、信息等方面的衔接。
第十八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实行动态管理。
家庭收入无明显变化的低保对象应保持相对稳定,对收入超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每年审核调整一次,形成有进有退的动态管理机制。
第十九条县级民政部门统一安排,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对阶段性丧失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每年摸底排查一次,并将结果作为其是否继续享受农村低保的依据。
第四章资金筹集、管理与发放.
第二十条农村低保资金和工作经费由各级政府分别按规定比例和保障需要的原则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安排。
第二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分配农村低保资金时,应向贫困地区尤其是特困县、乡、村倾斜。
第二十二条农村低保资金按季度发放。
民政部门按照实际保
障人数将相关材料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资金由财政社保专户拨入惠农专户,通过“一折统”进行发放。
第二十三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核算和管理,实行专项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
第二十四条监察、审计等部门要依法对农村低保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章责任追究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是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主管部门,对执行本办法负主要责任。
第二十六条乡镇人民政府对辖区内低保对象的审核和日常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
村民委员会受乡镇人民政府委托,对本村低保对象调查摸底和民主评议工作的公开、公正负直接责任。
村民小组受村委会委托,要做好对农户收入的摸底排查和比较排序工作。
第二十七条从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一)无正当理由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拒不受理的;(二)违反规定为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办理低保手续的;(三)贪污、挪用、扣押、拖欠低保金的;(四)其他违规违纪行为的。
第二十八条采用虚报家庭收入、伪造证明材料等不正当手段骗取农村低保金的居民,情节较轻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追回冒领的低保金;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扰乱民主评议秩序,故意撕毁公示文件,对低保工作人员进行人身攻击和侮辱谩骂的,应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第二十九条县(市、区)民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在全省范围内通报批评:(一)不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工作严重失误造成不良影响的;(二)违反政策规定弄虚作假的;(三)对群众来信来访处理不当,引发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及其他恶性事件的;(四)低保金未按规定及时足额发放的;(五)在工作检查中发现并查实的其他违规问题。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条各市(州)、县(市、区)可依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工作实际,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2010年11月1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