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常用解题方法:三、待定系数法
3 例析利用待定系数法解题题型 高中常用数学方法的介绍 例析 体验 练习
![3 例析利用待定系数法解题题型 高中常用数学方法的介绍 例析 体验 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6bd0914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8.png)
【学生版】例析利用待定系数法解题题型待定系数法的实质是方程的思想,这个方法是将待定的未知数与已知数统一在方程关系中,从而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得未知数。
所谓待定系数法:就是要确定变量间的函数关系,设出某些未知系数,然后根据所给条件来确定这些未知系数的方法。
其理论依据是多项式恒等,也就是利用了多项式f (x)g(x)=的充要条件是:对于一个任意的x 值,都有f (x)g(x)=;或者两个多项式各同类项的系数对应相等。
待定系数法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已知,正确列出等式或方程。
使用待定系数法,就是把具有某种确定形式的数学问题,通过引入一些待定的系数,转化为方程组来解决,要判断一个问题是否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主要是看所求解的数学问题是否具有某种确定的数学表达式,如果具有,就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例如分解因式、拆分分式、数列求和、求函数式、求复数、解析几何中求曲线方程等,这些问题都具有确定的数学表达形式,所以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使用待定系数法,它解题的基本步骤是:第一步,确定所求问题含有待定系数的解析式;第二步,根据恒等的条件,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第三步,解方程组或者消去待定系数,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如何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分析:①利用对应系数相等列方程;②由恒等的概念用数值代入法列方程;③利用定义本身的属性列方程;④利 用几何条件列方程。
比如在求圆锥曲线的方程时,我们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方程:首先设所求方程的形式,其中含有待定的系数;再把几何条件转化为含所求方程未知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最后解所得的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的系数,并把求出的系数代入已经明确的方程形式,得到所求圆锥曲线的方程。
一、利用待定系数法解决函数问题中学里的初等函数,一般都有特定的解析式与相应的限制条件,所以待定系数法往往是解决函数问题的有效方法。
例1、求一次函数y f (x)=,使得f{f[f (x)]}8x 7=+。
高中数学-求函数解析式的六种常用方法
![高中数学-求函数解析式的六种常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75992364b73f242336c5f46.png)
求函数解析式的六种常用方法一、换元法已知复合函数f [g (x )]的解析式,求原函数f (x )的解析式.令g (x )= t ,求f (t )的解析式,再把t 换为x 即可.例1 已知f (xx 1+)= x x x 1122++,求f (x )的解析式. 解: 设x x 1+= t ,则 x= 11-t (t ≠1), ∴f (t )= 111)11(1)11(22-+-+-t t t = 1+2)1(-t +(t -1)= t 2-t+1 故 f (x )=x 2-x+1 (x ≠1).评注: 实施换元后,应注意新变量的取值范围,即为函数的定义域.二、配凑法例2 已知f (x +1)= x+2x ,求f (x )的解析式.解: f (x +1)= 2)(x +2x +1-1=2)1(+x -1,∴ f (x +1)= 2)1(+x -1 (x +1≥1),将x +1视为自变量x ,则有f (x )= x 2-1 (x ≥1).评注: 使用配凑法时,一定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的变化,否则容易出错.三、待定系数法例3 已知二次函数f (x )满足f (0)=0,f (x+1)= f (x )+2x+8,求f (x )的解析式.解:设二次函数f (x )= ax 2+bx+c ,则 f (0)= c= 0 ①f (x+1)= a 2)1(+x +b (x+1)= ax 2+(2a+b )x+a+b ② 由f (x+1)= f (x )+2x+8 与①、② 得⎩⎨⎧=++=+822b a b b a 解得 ⎩⎨⎧==.7,1b a 故f (x )= x 2+7x. 评注: 已知函数类型,常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x ≥0, x <0. 四、消去法例4 设函数f (x )满足f (x )+2 f (x1)= x (x ≠0),求f (x )函数解析式. 分析:欲求f (x ),必须消去已知中的f (x 1),若用x1去代替已知中x ,便可得到另一个方程,联立方程组求解即可. 解:∵ f (x )+2 f (x1)= x (x ≠0) ① 由x 1代入得 2f (x )+f (x 1)=x1(x ≠0) ② 解 ①② 构成的方程组,得 f (x )=x 32-3x (x ≠0). 五、特殊值法例5 设是定义在R 上的函数,且满足f (0)=1,并且对任意的实数x ,y , 有f (x -y )= f (x )- y (2x -y+1),求f (x )函数解析式.分析:要f (0)=1,x ,y 是任意的实数及f (x -y )= f (x )- y (2x -y+1),得到f (x )函数解析式,只有令x = y.解: 令x = y ,由f (x -y )= f (x )- y (2x -y+1) 得f (0)= f (x )- x (2x -x+1),整理得 f (x )= x 2+x+1.六、对称性法即根据所给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及函数在某一区间上的解析式,求另一区间上的解析式.例6 已知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x ≥0时,f (x )=2x -x 2,求f (x )函数解析式.解:∵y=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 ∴y=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当x ≥0时,f (x )=2x -x 2的顶点(1,1),它关于原点对称点(-1,—1),因此当x<0时,y=2)1(+x -1= x 2 +2x.故 f (x )=⎩⎨⎧+-xx x x 2222 评注: 对于一些函数图象对称性问题,如果能结合图形来解,就会使问题简单化.。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待定系数法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待定系数法](https://img.taocdn.com/s3/m/a41f81e0a98271fe910ef99b.png)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待定系数法要确定变量间的函数关系,设出某些未知系数,然后根据所给条件来确定这些未知系数的方法叫待定系数法,其理论依据是多项式恒等,也就是利用了多项式f(x)≡g(x)的充要条件是:对于一个任意的a值,都有f(a)≡g(a);或者两个多项式各同类项的系数对应相等。
待定系数法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已知,正确列出等式或方程。
使用待定系数法,就是把具有某种确定形式的数学问题,通过引入一些待定的系数,转化为方程组来解决,要判断一个问题是否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主要是看所求解的数学问题是否具有某种确定的数学表达式,如果具有,就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例如分解因式、拆分分式、数列求和、求函数式、求复数、解析几何中求曲线方程等,这些问题都具有确定的数学表达形式,所以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使用待定系数法,它解题的基本步骤是:第一步,确定所求问题含有待定系数的解析式;第二步,根据恒等的条件,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第三步,解方程组或者消去待定系数,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如何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分析:①利用对应系数相等列方程;②由恒等的概念用数值代入法列方程;③利用定义本身的属性列方程;④利用几何条件列方程。
比如在求圆锥曲线的方程时,我们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方程:首先设所求方程的形式,其中含有待定的系数;再把几何条件转化为含所求方程未知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最后解所得的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的系数,并把求出的系数代入已经明确的方程形式,得到所求圆锥曲线的方程。
Ⅰ、再现性题组:1.设f(x)=x2+m,f(x)的反函数f-1(x)=nx-5,那么m、n的值依次为_____。
A. 52, -2 B. -52, 2 C.52, 2 D. -52,-22.二次不等式ax2+bx+2>0的解集是(-12,13),则a+b的值是_____。
A. 10B. -10C. 14D. -143.在(1-x3)(1+x)10的展开式中,x5的系数是_____。
谈谈待定系数法的应用
![谈谈待定系数法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0a09e6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c.png)
知识导航待定系数法是一种求未知数的常用方法,在解答高中数学问题中应用广泛.在解题时,通过引入两个或者多个待定系数,建立方程或者方程组,求出待定的系数,便可快速求得问题的答案.下面,我们主要探讨一下如何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数列的通项公式、曲线的方程.一、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是求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在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时,首先要明确问题中所求函数的类型,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然后引入待定系数,设出函数的解析式,将函数解析式代入题设中进行求解,建立方程或者方程组,通过解方程或者方程组求出系数,进而得到函数的解析式.例1.已知f(x)是二次函数,满足f(x+1)-f(x)=2x,且f(0)=1.求f(x)的解析式.分析:由题意可知该函数为二次函数,可设f(x)=ax2+bx+c,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a、b、c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得到a、b、c的值,进而求出f(x)的解析式.解:设f(x)=ax2+bx+c,由f(x+1)-f(x)=2x可得a(x+1)2+b(x+1)+c-ax2+bx+c=2x,化简得2ax+a+b=2x,而f(0)=1,则c=1,则2a=2ax,a+b=0,解得a=1,b=-1,所以f(x)=x2-x+1.二、运用待定系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有些非常规数列的递推式较为复杂,我们需用待定系数法,巧妙地将非常规的数列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从而快速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在解题时,需根据已知递推式的特点引入待定系数,如将an+1=ka n+b(k,b为常数,且k、b≠0)型递推式设为an+1+A=k(a n+A)的形式,将a n+2=ka n+1+ba n(k,b为常数,且k,b≠0)型递推式设为a n+2+Aa n+1=B(a n+1+Aan)的形式等,再根据两个多项式的同类项系数相等的原理求出待定系数,从而构造出等差、等比数列,最后运用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便可求得原数列的通项公式.例2.若数列{a n}满足a1=1,且a n+1=3a n+2×2n,求数列{a n}的通项公式.分析:我们可引入待定系数λ,将递推公式转化为an+1+λc n+1=k(a n+λc n)的形式,即设a n+1+λ2n+1=3(a n+λ2n),求出λ值,即可构造出等比数列{}an+λ2n,便能求得原数列的通项公式.解:设a n+1+λ2n+1=3()an+λ2n,即an+1=3a n+3λ2n-λ2n+1=3a n+λ2n,则λ=2,所以{}an+2n+1是首项为a1+22=5,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则an+2n+1=5×3n-1,即a n=5×3n-1-2n+1,当n=1时,a1=5×30-22=1,满足上述通项公式,所以an=5×3n-1-2n+1.三、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曲线的方程求曲线的方程主要是指求圆、直线、抛物线、椭圆、双曲线的方程.在求曲线的方程时,可以灵活运用待定系数法来求解.首先根据曲线的类型设出相应曲线的方程,然后根据题意列出关系式,求出待定系数,便可求得曲线的方程.例3.已知经过p(-2,1)点的圆与直线x-y=1相切,并且圆心在直线y=-2x上,求圆的方程.解:设圆的方程为(x-a)2+(y-b)2=r2,由圆经过p(-2,1)点可得(-2-a)2+(1-b)2=r2,①而直线x-y=1与圆相切,所以r=,②由圆心在直线y=-2x上可得b=-2a,③由①②③可得a=9,b=-18,r=142或a=1,b=-2,c=22.故圆的方程为(x-9)2+(y+18)2=392或(x-1)2+(y+2)2=8.总之,待定系数法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运用待定系数法解题的思路是构建模型——设出系数——建立方程或者关系式——求出系数.同学们在解题的过程中只要明确所求目标和已知条件之间的联系,适当地引入待定系数,建立方程或者关系式,便能使问题顺利获解.(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37。
高中数学常用解题方法:三、待定系数法
![高中数学常用解题方法:三、待定系数法](https://img.taocdn.com/s3/m/9ccc0147c8d376eeafaa31b1.png)
三、待定系数法要确定变量间的函数关系,设出某些未知系数,然后根据所给条件来确定这些未知系数的方法叫待定系数法,其理论依据是多项式恒等,也就是利用了多项式f(x)≡g(x)的充要条件是:对于一个任意的a值,都有f(a)≡g(a);或者两个多项式各同类项的系数对应相等。
待定系数法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已知,正确列出等式或方程。
使用待定系数法,就是把具有某种确定形式的数学问题,通过引入一些待定的系数,转化为方程组来解决,要判断一个问题是否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主要是看所求解的数学问题是否具有某种确定的数学表达式,如果具有,就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例如分解因式、拆分分式、数列求和、求函数式、求复数、解析几何中求曲线方程等,这些问题都具有确定的数学表达形式,所以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使用待定系数法,它解题的基本步骤是:第一步,确定所求问题含有待定系数的解析式;第二步,根据恒等的条件,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第三步,解方程组或者消去待定系数,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如何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分析:①。
②利用对应系数相等列方程;③由恒等的概念用数值代入法列方程;④利用定义本身的属性列方程;⑤利用几何条件列方程。
比如在求圆锥曲线的方程时,我们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方程:首先设所求方程的形式,其中含有待定的系数;再把几何条件转化为含所求方程未知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最后解所得的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的系数,并把求出的系数代入已经明确的方程形式,得到所求圆锥曲线的方程。
一、典例分析例1.已知函数y=mx x nx22431+++的最大值为7,最小值为-1,求此函数式。
、∴ △=(-43)2-4(y -m)(y -n)≥0 即: y 2-(m +n)y +(mn -12)≤0 ①此题也可由解集(-1,7)而设(y +1)(y -7)≤0,即y 2-6y -7≤0,然后与不等式①比较系数而得:m n mn +=-=-⎧⎨⎩6127,解出m 、n 而求得函数式y 。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待定系数法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待定系数法](https://img.taocdn.com/s3/m/a8ef1beab14e852458fb577e.png)
三、待定系数法要确定变量间的函数关系,设出某些未知系数,然后根据所给条件来确定这些未知系数的方法叫待定系数法,其理论依据是多项式恒等,也就是利用了多项式f(x)≡g(x)的充要条件是:对于一个任意的a值,都有f(a)≡g(a);或者两个多项式各同类项的系数对应相等。
待定系数法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已知,正确列出等式或方程。
使用待定系数法,就是把具有某种确定形式的数学问题,通过引入一些待定的系数,转化为方程组来解决,要判断一个问题是否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主要是看所求解的数学问题是否具有某种确定的数学表达式,如果具有,就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例如分解因式、拆分分式、数列求和、求函数式、求复数、解析几何中求曲线方程等,这些问题都具有确定的数学表达形式,所以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使用待定系数法,它解题的基本步骤是:第一步,确定所求问题含有待定系数的解析式;第二步,根据恒等的条件,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第三步,解方程组或者消去待定系数,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如何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分析:①利用对应系数相等列方程;②由恒等的概念用数值代入法列方程;③利用定义本身的属性列方程;④利用几何条件列方程。
比如在求圆锥曲线的方程时,我们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方程:首先设所求方程的形式,其中含有待定的系数;再把几何条件转化为含所求方程未知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最后解所得的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的系数,并把求出的系数代入已经明确的方程形式,得到所求圆锥曲线的方程。
Ⅰ、再现性题组:1.设f(x)=x2+m,f(x)的反函数f-1(x)=nx-5,那么m、n的值依次为_____。
A. 52, -2 B. -52, 2 C.52, 2 D. -52,-22.二次不等式ax2+bx+2>0的解集是(-12,13),则a+b的值是_____。
A. 10B. -10C. 14D. -143.在(1-x3)(1+x)10的展开式中,x5的系数是_____。
高中数学方法篇之待定系数法
![高中数学方法篇之待定系数法](https://img.taocdn.com/s3/m/f0fb99b7f5335a8103d220a0.png)
高中数学方法篇之待定系数法要确定变量间的函数关系,设出某些未知系数,然后根据所给条件来确定这些未知系数的方法叫待定系数法,其理论依据是多项式恒等,也就是利用了多项式f(x)≡g(x)的充要条件是:对于一个任意的a值,都有f(a)≡g(a);或者两个多项式各同类项的系数对应相等。
待定系数法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已知,正确列出等式或方程。
使用待定系数法,就是把具有某种确定形式的数学问题,通过引入一些待定的系数,转化为方程组来解决,要判断一个问题是否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主要是看所求解的数学问题是否具有某种确定的数学表达式,如果具有,就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例如分解因式、拆分分式、数列求和、求函数式、求复数、解析几何中求曲线方程等,这些问题都具有确定的数学表达形式,所以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使用待定系数法,它解题的基本步骤是:第一步,确定所求问题含有待定系数的解析式;第二步,根据恒等的条件,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第三步,解方程组或者消去待定系数,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如何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分析:①利用对应系数相等列方程;②由恒等的概念用数值代入法列方程;③利用定义本身的属性列方程;④利用几何条件列方程。
比如在求圆锥曲线的方程时,我们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方程:首先设所求方程的形式,其中含有待定的系数;再把几何条件转化为含所求方程未知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最后解所得的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的系数,并把求出的系数代入已经明确的方程形式,得到所求圆锥曲线的方程。
一、再现性题组:1.设f(x)=x2+m,f(x)的反函数f-1(x)=nx-5,那么m、n的值依次为_____。
A. 52, -2 B. -52,2 C.52, 2 D. -52,-22.二次不等式ax2+bx+2>0的解集是(-12,13),则a+b的值是_____。
A. 10B. -10C. 14D. -143.在(1-x3)(1+x)10的展开式中,x5的系数是_____。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系列:待定系数法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系列:待定系数法](https://img.taocdn.com/s3/m/4ab95ddcf8c75fbfc77db2d2.png)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系列:待定系数法要确定变量间的函数关系,设出某些未知系数,然后根据所给条件来确定这些未知系数的方法叫待定系数法,其理论依据是多项式恒等,也就是利用了多项式f(x)≡g(x)的充要条件是:对于一个任意的a值,都有f(a)≡g(a);或者两个多项式各同类项的系数对应相等。
(≡表示恒等于)待定系数法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已知,正确列出等式或方程。
使用待定系数法,就是把具有某种确定形式的数学问题,通过引入一些待定的系数,转化为方程组来解决,要判断一个问题是否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主要是看所求解的数学问题是否具有某种确定的数学表达式,如果具有,就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例如分解因式、拆分分式、数列求和、求函数式、求复数、解析几何中求曲线方程等,这些问题都具有确定的数学表达形式,所以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使用待定系数法,它解题的基本步骤是:第一步,确定所求问题含有待定系数的解析式;第二步,根据恒等的条件,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第三步,解方程组或者消去待定系数,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待定系数法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在平面解析几何中有广泛的应用.(一)求直线和曲线的方程例1过直线x-2y-3=0与直线2x-3y-2=0的交点,使它与两坐标轴相交所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5,求此直线的方程.【解】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x-2y-3)+λ(2x-3y-2)=0,整理,得依题意,列方程得于是所求的直线方程为8x-5y+20=0或2x-5y-10=0.【解说】(1)本解法用到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系方程,λ是待定系数.(2)待定系数法是求直线、圆和圆锥曲线方程的一种基本方法.例2如图2-9,直线l1和l2相交于点M,l1⊥l2,点N∈l1,以A、B为端点的曲线C上的任一点到l2的距离与到点N的距离相等.若系,求曲线C的方程.【解】如图2-9,以l1为x轴,MN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由已知,得曲线C是以点N为焦点、l2为准线的抛物线的一段,其中点A、B为曲线C的端点.设曲线C的方程为y2=2px,p>0(x1≤x≤x2,y>0).其中,x1、x2分别是A、B的横坐标,p=|MN|.从而M、N解之,得p=4,x1=1.故曲线C的方程为y2=8x(1≤x≤4,y>0).(二)探讨二元二次方程(或高次方程)表示的直线的性质例3已知方程ax2+bxy+cy2=0表示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1、L2.求:(1)直线L1与L2交角的两条角平分线方程;(2)直线L1与L2的夹角的大小.【解】设L1、L2的方程分别为mx+ny=0、qx+py=0,则ax2+bxy+cy2=(mx+ny)(qx+py).从而由待定系数法,得a=mq,b=mp+nq,c=np.(1)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所求的角平分线方程为即(m2+n2)(qx+py)2=(q2+p2)(mx+ny)2,化简、整理,得(nq-mp)[(nq+mp)x2+2(np-mq)xy-(nq+mp)y2]=0.∵L1、L2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b2-4ac=(mp+nq)2-4mnpq=(mp-nq)2>0.即mp-nq≠0.从而(nq+mp)x2+2(np-mq)xy-(nq+mp)y2=0.把mq=a,mp+nq=b,np=c代入上式,得bx2+2(c-a)xy-by2=0.即为所求的两条角平分线方程.(2)显然当mq+np=0,即a+c=0时,直线L1与L2垂直,即夹角为90°.当mq+np≠0即a+c≠0时,设L1与L2的夹角为α,则【解说】一般地说,研究二元二次(或高次)方程表示的直线的性质,用待定系数法较为简便.(三)探讨二次曲线的性质1.证明曲线系过定点例4求证:不论参数t取什么实数值,曲线系(4t2+t+1)x2+(t+1)y2+4t(t+1)y-(109t2+21t+31)=0都过两个定点,并求这两个定点的坐标.【证明】把原方程整理成参数t的方程,得(4x2+4y-109)t2+(x2+y2+4y-21)t+x2+y2-31=0.∵t是任意实数上式都成立,【解说】由本例可总结出,证明含有一个参数t的曲线系F(x,y,t)=0过定点的步骤是:(1)把F(x,y,t)=0整理成t的方程;(2)因t是任意实数,所以t的各项系数(包括常数项)都等于零,得x、y的方程组;(3)解这个方程组,即得定点坐标.2.求圆系的公切线或公切圆例5求圆系x2+y2-2(2m+1)x-2my+4m2+4m+1=0(m≠0)的公切线方程.【解】将圆系方程整理为[x-(2m+1)]2+(y-m)2=m2(m≠0)显然,平行于y轴的直线都不是圆系的公切线.设它的公切线方程为y=kx+b,则由圆心(2m+1,m)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m|,得从而[(1-2k)m-(k+b)]2=m2(1+k2),整理成m的方程,得(3k2-4k)m2-2(1-2k)(k+b)m+(k+b)2=0.∵m取零以外的任意实数上式都成立,【解说】由本例可总结出求圆系F(x,y,m)=0的公切线方程的步骤是:(1)把圆系方程化为标准方程,求出圆心和半径;(2)当公切线的斜率存在时,设其方程为y=kx+b,利用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求出k、b、m 的关系式f(k,b,m)=0;(3)把f(k,b,m)=0整理成参数m的方程G(m)=0.由于m∈R,从而可得m的各项系数(包括常数项)都等于零,得k、b的方程组;(4)解这个方程组,求出k、b的值;(5)用同样的方法,可求出x=a型的公切线方程.3.化简二元二次方程例6求曲线9x2+4y2+18x-16y-11=0的焦点和准线.【分析】把平移公式x=x′+h,y=y′+k,代入原方程化简.【解】(略).例7.已知函数y =mx x n x 22431+++的最大值为7,最小值为-1,求此函数式。
高中数学求函数解析式解题方法大全与配套练习
![高中数学求函数解析式解题方法大全与配套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38260012a8956bec0875e32a.png)
高中数学求函数解析式解题方法大全及配套练习一、定义法:根据函数的定义求解析式用定义法。
【例1】【例2】【例3】【例4】二、待定系数法:(主要用于二次函数)已知函数解析式的类型,可设其解析式的形式,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从而求出函数解析式。
它适用于已知所求函数类型(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反例函数等)及函数的某些特征求其解析式的题目。
其方法:已知所求函数类型,可预先设出所求函数的解析式,再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求出系数。
【例1】【解析】【例2】已知二次函数f(x)满足f(0)=0,f(x+1)= f(x)+2x+8,求f(x)的解析式.解:设二次函数f(x)= ax2+bx+c,则f(0)= c= 0 ①f(x+1)(x+1)= ax2+(2a+b)x+a+b②由f(x+1)= f(x)+2x+8 与①、②得解得故f(x)= x2+7x.【例3】三、换元(或代换)法:道所求函数的类型,且函数的变量易于用另一个变量表示的问题。
使用换元法时要注意新元定义域的变化,最后结果要注明所求函数的定义域。
如:已知复合函数f [g(x)]的解析式,求原函数f(x)的解析式,把g(x)看成一个整体t,进行换元,从而求出f(x)的方法。
实施换元后,应注意新变量的取值围,即为函数的定义域.【例1】【解析】【例2】【例3】【例4】(1)在(1(2)1(3)【例5】(1(2)由【例6】四、代入法:求已知函数关于某点或者某条直线的对称函数时,一般用代入法.【例1】解则解得,上,(五)配凑法【例1】:2x当然,上例也可直接使用换元法即由此可知,求函数解析式时,可以用配凑法来解决的,有些也可直接用换元法来求解。
【例2】:分析:此题直接用换元法比较繁锁,而且不易求出来,但用配凑法比较方便。
实质上,配凑法也缊含换元的思想,只是不是首先换元,而是先把函数表达式配凑成用此复合函数的函数来表示出来,在通过整体换元。
和换元法一样,最后结果要注明定义域。
待定系数法
![待定系数法](https://img.taocdn.com/s3/m/a3f1f426482fb4daa58d4bb5.png)
3c . 2
b ) |) 2a | c| + | b | 2a
即
2a c = 3c , 所以 a2 = 3b 2 . 2 a + b 2
2
c=
a - b =
2
2
6a , 3
f ( 1) - f (- 1 ) | 4
故离心率 e = c = 6 . a 3 ( Ⅱ) 证明 : 由 ( Ⅰ) 知 a = 3 b , 所以椭圆
2 2 2
a= 1 b= 3
(- 5) + 24 = - 1 x = - 2.
由 f ( x ) = x + 4x + 3 = - 1, 即 f (- 2 ) = f (- 5a + b) = - 1. 5 a- b = 2, 故填 2.
评注: 方法 1 利用对应系数相等列方程 , 是解 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 比较常用. 方法 2 任意值 法 , 解法灵活, 运算简捷, 但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 例2 x x 已知二次函数 f ( x ) = ax + bx + c, 当 1 时, 有 - 1 2 时, 有 - 7 f ( x) f (x ) 1, 求证: 当 7.
2 2
2 + y 2 = 1 可化为 x 2 + 3y 2 = 3b 2 . 设 OM = ( x , y ) b
由已知得 ( x , y) = x= y= ( x1+ 即
2 2
( x 1, y 1) +
( x 2 , y 2)
x1 + y1+
2 2
x2 y2
2
M ( x , y ) 在椭圆上, y 2 ) = 3b
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及常用方法(同步讲解)
![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及常用方法(同步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4666cf6f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3.png)
解: 令x y得
f (0) f (x) 2x2 x2 x
f (x) x2 x 1
【小结】:一般的,已知一个关于x,y的抽象函数,利用特殊值去掉一个未知 数y,得出关于x的解析式。
变式:已知函数 f (x)对于一切实数 x都, y有
f (x y) f (y) (x 2y 1)x 成立,且
即 2 y 4x 1
4x
即
y x2 1 x4
故 g(x) x 2 1 (x 4)
x4
练习
1若f x 2 x2 x 1求f x 2若f ( x) x求f x
3已知 f x 1 x 求f x
4已知 f f x 27x 26 求一次函数f x
课堂小结
请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哪些知识?
变式训练2
1、若 3 f (x) f (x) 2 x ,求f (x) 2、若 f (x) 2 f (1) x ,求f (x)
x
三、待定系数法
例3、已知 f (x) 是一次函数,且 f [ f (x) ] = 4x -1, 求 f (x) 的解析式。
解:设 f (x) = kx + b
则 f [ f (x) ] = f ( kx + b ) = k ( kx + b ) + b
解:方法一:f ( x 1) x 2 2x 2 x2 2x 11 ( x 1)2 1
f x
配凑法
f (x) x2 1
方法二:令 t x 1,则x t 1
f t f x 1 x2 2x 2
换元法
t 12 2t 1 2 t2 1,
f x x2 1.
【小结】:已知f[g(x)],求f(x)的解析式,一般可用换元法,具体为:令 t=g(x),再求出f(t)可得f(x)的解析式。换元后要确定新元t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因式分解待定系数法
![高中数学因式分解待定系数法](https://img.taocdn.com/s3/m/1e6823a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c4.png)
高中数学因式分解待定系数法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因式分解待定系数法被广泛应用于解决一元多项式的根的问题。
学习这一方法,对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式分解待定系数法是一种把一元多项式按照次幂递减的形式,把各项系数合并到因式中,然后求其系数的方法。
这一方法也被称为因式分解法,又叫解析法。
目的是让一元多项式的解更加清晰简单。
因式分解待定系数法的步骤:首先,我们需要将一元多项式按照次幂递减的形式分解开来,例如,把$ax^2+bx+c$分解为$ax^2+dx+e$,其中,$d$和$e$是未知系数。
其次,把$d$和$e$两个未知系数带入原来的一元多项式,得到:$ax^2+d (bx+c) +e=0$第三,解出$d$和$e$两个未知系数:$d=-{bc over a},e={bc^2over a^2}$最后,将$d$和$e$代入,得到$ax^2-{bc over a} ( bx+c ) + {bc^2over a^2}=0$,即$ax^2+{bc over a} ( -bx-c ) + {bc^2over a^2}=0$,此时,一元多项式已经被分解完毕。
通过因式分解待定系数法,可以把一元多项式的解更加清晰简单,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更为容易。
因式分解待定系数法不仅可以用来求解一元多项式,还可以用来解决一元多次方程组,通过这一方法,可以更好地掌握研究方程的技巧。
此外,因式分解待定系数法也可以用来解决一般的二次方程,例如:$ax^2+bx+c=0$,我们可以把它分解为$ax^2+dx+e=0$,其中,$d=-{bc over a},e={bc^2over a^2}$总结:因式分解待定系数法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方法,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它可以解决一元多项式、一元多次方程组,以及一般的二次方程,使得数学更加清晰简单,解题技巧更易掌握。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系列:数列中求通项的10种方法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系列:数列中求通项的10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545ba07dd88d0d232d46a47.png)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系列:数列中求通项的10种方法一、公式法例1 已知数列{}n a 满足1232n n n a a +=+⨯,12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1232n n n a a +=+⨯两边除以12n +,得113222n n n n a a ++=+,则113222n n n n a a ++-=,故数列{}2n na 是以1222a 11==为首项,以2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得31(1)22n n a n =+-,所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31()222n n a n =-。
二、累加法 )(1n f a a n n =--例2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211n n a a n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由121n n a a n +=++得121n n a a n +-=+则112322112()()()()[2(1)1][2(2)1](221)(211)12[(1)(2)21](1)1(1)2(1)12(1)(1)1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n n n n n ---=-+-++-+-+=-++-+++⨯++⨯++=-+-++++-+-=+-+=-++=L L L 所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2n a n =。
例3已知数列{}n a 满足1132313n n n a a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解:13231n n n a a +=+⨯+两边除以13n +,得111213333n n n n n a a +++=++, 则111213333n n n n n a a +++-=+ 三、累乘法 )(1n f a a n n =- 例4 已知数列{}n a 满足112(1)53n n n a n a a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高中数学解题的七种常用方法
![高中数学解题的七种常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a7df41e16fc700abb68fc61.png)
高中数学解题的 七种常用方法
张晓娇
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不仅要学习 掌握的内容数量增加了许多,而且内容难度 也加大了,所以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数学思 想以及常见的解题方法。对于高中生而言,掌 握并熟练运用这些数学方法,可以在解题过 程中快速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答案。
一、配方法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首先掌握的 数学方法就是配方法。这是一种广泛运用的 数学方法,主要运用在已知或者未知中存在 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或者二次不等式等,还 有在曲线平移等问题中被作为基础方法运 用。配方法是对数学式子进行定向变形,找到 已知与未知数量关系的联系,最终达到化繁 为简的目的。在配方过程中运用裂项和添项, 巧凑和巧拼,实现配方,所以也被称为“凑配 法”。例如已知 sinα+cosα=2,则 sinαcosα 的 值为 ______。这道题就需要通过配方法进行 解答,将 sinα+cosα=2 进行配方,最终得到(sinα+ cosα)2-2sinαcosα,最终得到 sinαcosα 的值。 二、换元法 换元法也是比较常用的数学解题方法, 就是通过将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用另一 个变量进行替换,使问题得以简化,快速找到 解答方法。其实,换元从本质上讲就是转化, 通过造元和设元,进行等量代换,将问题转移 到熟悉的环境下进行解决。从复杂到简单,由 非标准变成标准。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高次 降为低次,分式变成整式,将无理变成有理, 将复杂变成简单,适用函数、三角、不等式和 数列等问题中。例如,设实数 x、y 满足 x+xy- 3=0,则 x+y 的取值范围是多少。运用换元法, 将 x+y 设置成“k”,然后运用“△”进行求解, 最终得出 k 的取值范围,从而得到 x+y 的取 值范围。
六、参数法 数学参数法就是在解题过程中引入一些 与题目相关联的新变量。通过该变量进行分 析和解答,最终消除参数,得出答案。这种方 数 法在直线与二次曲线之间的关系中比较常 学 用。参数法充分体现出事物普遍的联系,而通 篇 过参数法就能找出联系,从而找出事物的本 质。参数法体现出运动与变化的思想,其观点 42 被运用在数学的各个方面。运用参数法时需
高中数学:求函数解析式的10种常见方法
![高中数学:求函数解析式的10种常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8775ac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41.png)
高中数学:求函数解析式的10种常见方法一、配凑法:给定$f(x+1)=x-3x+2$,求$f(x)$。
练1:设函数$f(x)=2x+3$,$g(x+2)=f(x)$,求$g(x)$。
练2:设$f(f(x))=x^2+2$,求$f(x)$。
练3:设$f(x+2)+f(x)=x^3+x$,求$f(x)$。
二、待定系数法:例1:如果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1,-2)$,那么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frac{-2}{x-1}$,求$f(x)$。
练1:在反比例函数$y=\frac{k}{x}$的图像上有一点P,它的横坐标$m$与纵坐标$n$是方程$t^2-4t-2=0$的两个根,求$k$。
练2:已知二次函数$f(x)$满足$f(x+1)=f(x)+2x+8$,求$f(x)$的解析式。
练3:已知$f(x-2)=2x-9x+13$,求$f(x)$。
三、换元(或代换)法:例1:已知函数$f(\frac{1-x}{1+x})=\frac{1+x}{1-x}$,求:(1)$f(2)$的值;(2)$f(x)$的表达式。
练1:已知$f(x+1)=x+2x$,求$f(x)$及$f(x^2)$;练2:已知$f(x)=\frac{1}{2}x+\frac{1}{x}$,求$f(x+1)$.四、消去法:例1:设函数$f(x)$满足$f(x)+2f(\frac{1}{x})=x$,求$f(x)$.练1:已知$f(x)-2f(-x)=3x+2$,求$f(x)$.练2: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2f(x)=x+1$,求$f(x)$.练3:已知$f(x)+3f(-x)=2x+1$,求$f(x)$.练4:设函数$f(x)$满足$af(x)+bf(\frac{1}{x})=cx$(其中$a,b,c$均不为$0$,且$a\neq\pm b$),求$f(x)$.五、反函数法:例1:已知$f(a^2-x^2)=x$,求$f(x)$。
高中数学-求函数解析式的六种常用方法
![高中数学-求函数解析式的六种常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d900ae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7.png)
高中数学-求函数解析式的六种常用方法求函数解析式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常用的方法有六种。
下面分别介绍这六种方法。
一、换元法如果已知复合函数$f[g(x)]$的解析式,要求原函数$f(x)$的解析式,可以令$g(x)=t$,求$f(t)$的解析式,再把$t$换为$x$即可。
例如,已知$f(x)=\frac{x^2+11x+1}{x(x+1)}$,要求$f(x)$的解析式。
设$g(x)=\frac{1}{x}$,则$x=\frac{1}{g(x)}$,代入$f(x)$得$f(g(x))=\frac{g(x)^2+11g(x)+1}{g(x)+1}$,再令$t=g(x)$,则$f(t)=\frac{t^2+11t+1}{t+1}$,最后把$t$换为$x$,得到$f(x)=\frac{x^2+11x+1}{x(x+1)}$。
二、配凑法如果已知$f(x+1)=x+2x^2$,要求$f(x)$的解析式,可以使用配凑法。
首先,把$x+1$视为自变量$x$,则有$f(x)=x^2-1$,但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的变化,即$x+1\geq 1$,即$x\geq 0$。
三、待定系数法如果已知函数类型,可以使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
例如,已知二次函数$f(x)$满足$f(0)=0$,$f(x+1)=f(x)+2x+8$,要求$f(x)$的解析式。
设$f(x)=ax^2+bx+c$,代入已知条件得到$c=0$,$a+b=8$,$2a+b=0$,解得$a=1$,$b=7$,$c=0$,所以$f(x)=x^2+7x$。
四、消去法如果已知$f(x)+2f(\frac{1}{x})=\frac{x}{x-1}$,要求$f(x)$的解析式,可以使用消去法。
把已知中的$f(\frac{1}{x})$用$f(x)$表示出来,得到$2f(x)+f(\frac{1}{x})=\frac{x}{x-1}$,再把$x$换成$\frac{1}{x}$,得到$2f(\frac{1}{x})+f(x)=\frac{1}{x-1}$,解得$f(x)=-\frac{x}{3(x-1)}$。
待定系数法-高考理科数学解题方法讲义
![待定系数法-高考理科数学解题方法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a8346ae5360cba1aa811da70.png)
方法三待定系数法一、待定系数法:待定系数法是根据已知条件,建立起给定的算式和所求的结果之间的恒等式,得到以需要待定的系数为未知数的方程或方程组,解方程或方程组得到待定的系数的一种数学方法.待定系数法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已知,正确列出等式或方程。
使用待定系数法,就是把具有某种确定形式的数学问题,通过引入一些待定的系数,转化为方程组来解决,要判断一个问题是否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主要是看所求解的数学问题是否具有某种确定的数学表达式,如果具有,就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例如分解因式、拆分分式、数列求和、求函数式、求复数、解析几何中求曲线方程等,这些问题都具有确定的数学表达形式,所以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二、待定系数法解题的基本步骤:使用待定系数法,它解题的基本步骤是:第一步,确定所求问题含有待定系数的解析式;第二步,根据恒等的条件,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第三步,解方程组或者消去待定系数,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本文在分析研究近几年高考题及各地模拟题的基础上,从以下四个方面总结高考中的待定系数法.1.用待定系数法求曲线方程确定曲线方程常用的方法有定义法、直接法、待定系数法等,当已知曲线类型及曲线的几何性质时,往往利用待定系数法,通过设出方程形式,布列方程(组),使问题得到解决. 例1.【2018届江苏省镇江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已知圆与圆相切于原点,且过点,则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答案】【解析】设圆的标准方程为,其圆心为,半径为∵可化简为∴其圆心为,半径为∵两圆相切于原点,且圆过点∴解得∴圆的标准方程为故答案为例2.【2018届山西省孝义市高三下学期名校最新高考模拟卷(一)】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且点到椭圆上任意一点的最大距离为3,椭圆的离心率为.(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是否存在斜率为的直线与以线段为直径的圆相交于、两点,与椭圆相交于、,且?若存在,求出直线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2).解析:(1)设,的坐标分别为,,根据椭圆的几何性质可得,解得,,则,故椭圆的方程为.(2)假设存在斜率为的直线,那么可设为,则由(1)知,的坐标分别为,,可得以线段为直径的圆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得,,联立得,设,,则,得,,,解得,得.即存在符合条件的直线.2.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在教材中有系统的介绍,通过练习应学会“迁移”,灵活应用于同类问题解答之中.例3.【2018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已知函数的图象过点,且点是其对称中心,将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得到函数的图象,则函数的解析式为()A. B. C. D.【答案】A【解析】由函数f(x)过点(,2),(﹣,0)得:解得:∴f(x)=sin2x+cos2x=2sin(2x+),∴g(x)=2sin2x,故答案为:A.例4.【2018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若幂函数在上为增函数,则实数的值为_________.【答案】2例5.设是二次函数,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且.(Ⅰ)的表达式;(Ⅱ)若直线把的图象与两坐标轴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二等分,求的值.【答案】(I);(II).【解析】试题分析:(1)由已知设,由,求出的值,由有两个相等实根有,求出的值,得出的表达式;(2)由题意有,解方程求出的值。
高中数学待定系数法
![高中数学待定系数法](https://img.taocdn.com/s3/m/06121d1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dd.png)
高中数学待定系数法【最新版】目录一、高中数学待定系数法概述二、待定系数法的应用举例三、待定系数法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四、待定系数法在函数问题中的应用五、待定系数法的实际意义和作用正文一、高中数学待定系数法概述高中数学待定系数法是一种解决函数问题的有效方法。
它是一种通过假设函数中的某些系数,然后根据题目所给条件,通过一系列的运算和化简,最终求解出这些系数的值的方法。
待定系数法在高中数学中被广泛应用,是解决函数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待定系数法的应用举例举例来说,如果我们要解决一个二次函数的问题,即 f(x) = ax^2 + bx + c,其中 a、b、c 是待求的系数。
我们可以通过待定系数法,假设 a、b、c 的值,然后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如函数的零点、极值点等,求解出这些系数的值。
三、待定系数法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待定系数法的解题技巧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假设系数: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假设函数中的某些系数,如 a、b、c 等。
2.列方程: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列出关于假设系数的方程或不等式。
3.化简:通过一系列的运算和化简,将方程或不等式化为简单的形式。
4.求解:解出方程或不等式,得到假设系数的值。
5.验证:将求得的系数带入原函数,验证是否满足题目所给条件。
四、待定系数法在函数问题中的应用待定系数法在函数问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求解二次函数的问题、三角函数的问题、指数函数的问题等。
它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种复杂的函数问题,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度。
五、待定系数法的实际意义和作用待定系数法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和作用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复杂的函数问题,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和技巧。
高中数学考前归纳总结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高中数学考前归纳总结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bc56aee6edb6f1afe001ff6.png)
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一、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1,待定系数法:如果动点P的运动规律符合我们的某种曲线〔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那么可先设出轨迹方程,再根据条件, 待定方程中的常数,即可得到轨迹方程,也有人将此方法称为定义法.2,直译法:如果动点P的运动规律是否符合我们熟知的某些曲线的定义难以判断, 但点P满足的等量关系易于建立,那么可以先表示出点P所满足的几何上的等量关系, 再用点P的坐标〔x, y〕表示该等量关系式,即可得到轨迹方程.3 .参数法:如果采用直译法求轨迹方程难以奏效,那么可寻求引发动点P运动的某个几何量t ,以此量作为参变数,分别建立P点坐标x, y与该参数t 的函数关系x = f〔t〕, y = g 〔t〕,进而通过消参化为轨迹的普通方程 F 〔x, y〕 =0.4 .代入法〔相关点法〕:如果动点P的运动是由另外某一点P'的运动引发的, 而该点的运动规律,〔该点坐标满足某曲线方程〕,那么可以设出P 〔x, y〕,用〔x, y〕表示出相关点P'的坐标,然后把P'的坐标代入曲线方程,即可得到动点P的轨迹方程.5 .几何法:假设所求的轨迹满足某些几何性质〔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等〕,可以用几何法,列出几何式,再代入点的坐标较简单.6:交轨法:在求动点轨迹时,有时会出现要求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问题,这类问题通常通过解方程组得出交点〔含参数〕的坐标,再消去参数求得所求的轨迹方程〔假设能直接消去两方程的参数,也可直接消去参数得到轨迹方程〕,该法经常与参数法并用.二、求轨迹方程的考前须知:1 . 求轨迹方程的关键是在纷繁复杂的运动变化中,发现动点P的运动规律, 即P 点满足的等量关系,因此要学会动中求静,变中求不变.2 .轨迹方程既可用普通方程F〔x,y〕 0表示,又可用参数方程x f〔t〕〔t为参数〕y g〔t〕来表示,假设要判断轨迹方程表示何种曲线,那么往往需将参数方程化为普通程的某些解为坐标的点不在轨迹上〕,又要检验是否丢解.〔即轨迹上方程.3.求出轨迹方程后,应注意检验其是否符合题意,既要检验是否增解, 〔即以该方的某些点未能用所求的方程表示),出现增解那么要舍去,出现丢解,那么需补充.检验方法:研究运动中的特殊情形或极端情形.4 .求轨迹方程还有整体法等其他方法.在此不一一缀述.三、典例分析1,用定义法求曲线轨迹求曲线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两个根本问题之一,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其实质就是利用题设中的几何条件,通过坐标互化将其转化为寻求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求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轨迹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圆锥曲线的定义在求轨迹中的作用,只要动点满足已知曲线定义时,通过待定系数法就可以直接得出方程.例1:ABC的顶点A, B的坐标分别为(-4 , 0) , (4, 0) , C为动点,且满足一一一5 .sin B sin A —sinC,求点C的轨迹.45 . . 5【解析】由sin B sin A -sinC,可知b a -c 10,即|AC| | BC | 10 ,满足椭4 42 2圆的定义.令椭圆方程为J 2 1,那么a' 5,c' 4 b' 3,2 2a b2 2那么轨迹方程为土2―1 (x 5),图形为椭圆(不含左,右顶点) .25 9【点评】熟悉一些根本曲线的定义是用定义法求曲线方程的关键.(1) 圆: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2) 椭圆: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大于两定点的距离)(3) 双曲线: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小于两定点的距离)(4) 到定点与定直线距离相等.【变式1]:1:圆尸=有的圆心为M,圆住一4尸4了, .的圆心为M, 一动圆与这两个圆外切,求动圆圆心P的轨迹方程.解:设动圆的半径为R,由两圆外切的条件可得:|P%l=R + 5 , |P叫l=R + l.,-.|PM1P5HPMJ-b|PM1|-|PM a|=4•••动圆圆心P的轨迹是以M、M2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 c=4, a=2, b2=12.故所求轨迹方程为4 12M 的轨迹是:A:抛物线B:圆C:椭圆D:双曲线一支2.用直译法求曲线轨迹方程 此类问题重在寻找数量关系.例2: 一条线段AB 的长等于2a ,两个端点A 和B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滑动,求 AB 中点P 的轨迹方程?解 设M 点的坐标为〔x, y 〕由平几的中线定理:在直角三角形 一— 1 一 1 八 AO 升,OM=AB - 2a a,2 2―22-222x y a,x y aM 点的轨迹是以O 为圆心,a 为半径的圆周.1【点评】此题中找到了 OM=1AB 这一等量关系是此题成功的关键所在.一般直译法有以下几2种情况:1〕代入题设中的等量关系:假设动点的规律由题设中的等量关系明显给出,那么采用直 接将数量关系代数化的方法求其轨迹.2〕列出符合题设条件的等式:有时题中无坐标系,需选定适当位置的坐标系,再根据题设条 件列出等式,得出其轨迹方程.3〕运用有关公式:有时要运用符合题设的有关公式,使其公式中含有动点坐标,并作相应的 恒等变换即得其轨迹方程.4〕借助平几中的有关定理和性质:有时动点规律的数量关系不明显,这时可借助平面几何中 的有关定理、性质、勾股定理、垂径定理、中线定理、连心线的性质等等,从而分析出其数 量的关系,这种借助几何定理的方法是求动点轨迹的重要方法^| PAI 一【变式2】:动点P(x,y)到两定点A(—3,0)和B(3,0)的距离的比等于2(即 2),|PB|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解答]. . | PA = J(x 3)2__y 7/ PB | J(x 3)2父| PA | (x 3)2 y 2 2 2 22代入 ——1 2得 ——2 (x 3)2y 2 4(x 3)2 4y 22: 一动圆与圆O: x 2 y 21外切,而与圆C : x 22y 6x 8 0内切,那么动圆的圆心【解答】令动圆半径为R, 皿士 |MO| R那么有। ।| MC | R1c,那么 |MO|-|MC|=2 ,1满足双曲线定义.应选Do|PB| ..(x 3)2 y2化简彳导(x-5) 2+y2=16,轨迹是以(5, 0)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3.用参数法求曲线轨迹方程此类方法主要在于设置适宜的参数,求出参数方程,最后消参,化为普通方程.注意参数的取值范围.例3.过点P (2,4)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 i, 12,假设l i交x轴于A点,l 2交y轴于B点,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解析】分析1:从运动的角度观察发现,点M的运动是由直线l i引发的,可设出l i的斜率k作为参数,建立动点M坐标(x, y)满足的参数方程.解法1:设M (x, y),设直线l i的方程为y-4= k (x-2), ( k w 0 )1 _由l i l2,那么直线l2的万程为y 4 —(x 2)k4l1与x轴交点A的坐标为(2 4,0),kl2与y轴交点B的坐标为(0,4 2), k・•.M为AB的中点,2k(k为参数)消去k,得x+ 2y—5=0.另外,当k = 0时,AB中点为M (1, 2),满足上述轨迹方程;当k不存在时,AB中点为M (1, 2),也满足上述轨迹方程.综上所述,M的轨迹方程为x+2y—5=0.分析2:解法1中在利用k1k2=- 1时,需注意匕、k2是否存在,故而分情形讨论,能否避开讨论呢?只需利用^ PAB为直角三角形的几何特性:1 . .|MP| 21ABi解法2:设M (x, y),连结MP 那么 A (2x, 0), B (0, 2y),•••l」l 2, PAB为直角三角形1 .由直角二角形的性质,|MP| 31ABi--------------- 2 2-1 -----------2 2..(x 2)2 (y 4)22;,(2x)2 (2y)2化简,得x + 2y-5 = 0,此即M 的轨迹方程.分析3::设M (x, y),由l i _L l 2,联想到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 k i k 2=—1,即可 列出轨迹方程,关键是如何用 M 点坐标表示 A 、B 两点坐标.事实上,由 M 为AB 的中点,易 找出它们的坐标之间的联系.解法3:设M (x, y), •「M 为AB 中点, 又l 1, l 2过点P (2, 4),且l/l 2••• PAX PB,从而 k PA • k PB= — 1, 中点M (1, 2),经检验,它也满足方程 x+2y-5=0 综上可知,点 M 的轨迹方程为x+2y-5=0o【点评】 解法1用了参数法,消参时应注意取值范围.解法 2, 3为直译法,运 1 ,k PA • k PB= - 1, | MP | - | AB|这些等量关系.用参数法求解时,一 般参数可选用具有某种物理或几何意义的量,如时间,速度,距离,角度, 有向线段的数量,直线的斜率,点的横,纵坐标等.也可以没有具体的意 义,选定参变量还要特别注意它的取值范围对动点坐标取值范围的影响【变式3】过圆O: x 2+y 2= 4外一点A(4,0),作圆的割线,求割线被圆截得的弦 BC 的中点M 的轨迹. 解法一:“几何法〞设点M 的坐标为(x,y ),由于点M 是弦BC 的中点,所以 OML BC, 所以 |OM | 2 + | MA | 2 =| OA | 2 ,即(x 2+y 2)+(x -4)2 +y 2=16化简得:(x —2) 2+ y 2=4 .................................. ①由方程 ① 与方程x 2+y 2= 4得两圆的交点的横坐标为 1,所以点M 的轨迹方程为 (x —2) 2+ y 2=4 (0<x<1)o 所以M 的轨迹是以(2, 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在圆 O 内的局部. 解法二:“参数法〞设点M 的坐标为(x,y ), B (x 1,y0 ,C (x 2,y 2)直线AB 的方程为y=k(x -4), 由直线与圆的方程得(1+k 2) x 2—8k 2x +16k 2—4=0 .................... (*),由点M 为BC 的中点,所以x=x —x 2 」4k ) ................................ (1),2 1 k又 OMLBC,所以 k=Y (2)由方程(1) (2)消去k 得(x — 2) 2+ y 2=4,又由方程(* )的^> 0得k 2< 1,所以x< 1.3••• A (2x, 0),B (0, 2y).而k pA4 0 2 2x' 4 2y2 2x 2注意到l i^x 轴时,1,化简,得x 2y 5 0l 2±y 轴,此时 A (2, 0), B (0,4)用了2+ y 2=4 ( 0<x< 1)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在圆 O 内的局部.【点评】代入法的关键在于找到动点和其相关点坐标间的等量关系【变式4】如下图, R4 , 0)是圆x 2+y 2=36内的一点,A 、B 是圆上两动点,且满足ZAPE =90 ,求矩形APBQ 勺顶点Q 的轨迹方程【解析】: 设AB 的中点为R,坐标为(x , y ),那么在Rt^ABP 中,|AR =| PR 又由于R 是弦 AB 的中点,依垂径定理在 Rt △ OAF^, | AR 2=| A .2—|OR 2=36—(x 2+y 2)又|AR =| P 帘(x 4)2 y 2所以有(x-4) 2+y 2=36- (x 2+y 2),即 x 2+y 2—4x —10=0因此点R 在一个圆上,而当 R 在此圆上运动时,Q 点即在所求 的轨迹上运动 设Qx ,y) , R (x 1, y 1),由于R 是PQ 的中点,所以 y o ,222x +y -4x- 10=0,得(_y )2 4 x 4 _10=022所以点M 的轨迹方程为(x-2)所以M 的轨迹是以(2, 0) 4,用代入法等其它方法求轨迹方程x 2例4.点B 是椭圆-2 a2与1上的动点,A(2a,0)为定点,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 b 2轨迹方程.分析:题中涉及了三个点 A 、B 、M,其中A 为定点,而B 、M 为动点,且点 B 的运动是有 规律的,显然 M 的运动是由B 的运动而引发的,可见 M B 为相关点,故采用相关点法求动点 M 的轨迹方程.【解析】设动点 那么由M 为线段 M 的坐标为(x, y),而设B 点坐标为(xo, yo)AB 中点,可得x 0 2a 2 V . 0 2 x 0 2x 2aV . 2y即点 B 坐标可表为(2x - 2a, 2y)x 2点B(x°, y°)在椭圆-y a 2—1上b 22x 0 -2- a2〞1 b 2(2x 从而有——2a)2 2a叱1b 2整理,得动点M 的轨迹方程为4J a22a) 4y 1 b 2x 4 x1=—,y 1代入方程(7)22QR整理得 x 2+y 2=56,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四、常见错误:【例题5】 ABC 中,B, C 坐标分别为(-3, 0), (3, 0),且三角形周长为16,求点A 的轨 迹方程.22【常见错误】由题意可知,|AB|+|AC|=10 ,满足椭圆的定义.令椭圆方程为 : 4 1 ,那么a b22由定义可知a 5,c 3,那么b 4,得轨迹方程为—匕 1516【错因剖析】ABC 为三角形,故A, B, C 不能三点共线.【正确解答】ABC 为三角形,故 A, B, C 不能三点共线.轨迹方程里应除去点(5,0).( 5,0),22即轨迹方程为二匕 1(x5)25 16提示:1 :在求轨迹方程中易出错的是对轨迹纯粹性及完备性的忽略,除;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有无“漏网之鱼〞仍逍遥法外,2:求轨迹时方法选择尤为重要,首先应注意定义法,几何法,直接法等方 法的选择.3:求出轨迹后,一般画出所求轨迹,这样更易于检查是否有不合题意的部 分或漏掉的局部. 针对性练习:5 ___ 5、 一 一 22 一1:两点M(1,—), N( 4,一)给出以下曲线方程:① 4x 2y 1 0;②x y 3;③4 422— y 21y 21,在曲线上存在点 P 满足|MP | | NP |的所有曲线方程是(22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案】:D【解答】:要使得曲线上存在点 P 满足|MP| |NP|,即要使得曲线与 MN 的中垂线y 有交点.把直线方程分别与四个曲线方程联立求解,只有①无解,那么选D2.两条直线x my 1 0与mx y 1 0的交点的轨迹方程是 : 【解答】:直接消去参数 m 即得(交轨法):x 2 y 2 x y 03:圆的方程为(x-1) 2+y 2=1,过原点O 作圆的弦0A,那么弦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是 ^因此, 在求出曲线方程的方程之后,应仔细检查有无“不法分子〞掺杂其中, 将其剔要将其“捉拿归案〞.2x 3【解答】:令 M 点的坐标为(x, y),那么A 的坐标为(2 x,2y),代入圆的方程里面便可得到动点的轨迹方程.【解答】:抛物线方程可化为它的顶点坐标为消去参数m 得:(4, 0)的距离与它到直线 x 4的距离相等.那么点 M 的 4为准线的抛物线.故所求轨迹方程为 y 2 16x .6:求与两定点OO 1, 0、A3, 0距离的比为1: 2的点的轨迹方程为八, …, ,□… POl1一、… 一— 一〜…,一八【分析】:设动点为巳由题意- -,那么依照点P 在运动中所遵循的条件,可列出等量关| PA| 2系式.【解答】:设P x, y 是所求轨迹上一点,依题意得L1 O 得:(x 1)22y 2 :(x 0)4随意变化时,那么抛物线y x 2 2m 1 xm 2 1的顶点的轨迹方程为把所求轨迹上的动点坐标x, y 分别用已有的参数 m 来表示,然后消去参数 m故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为4x 4y 305:点M 到点F (4, 0) 的距离比它到直线50的距离小1 ,那么点M 的轨迹方程为【分析】:点M 到点F (4, 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 50 的距离小1,意味着点M 到点F(4, 0)的距离与它到直线 x 40的距离相等. 由抛物线标准方程可写出点 M 的轨迹方程.【解答】:依题意,点M 到点F轨迹是以F (4, 0)为焦点、x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x 2 y 21PO 1 PA 2化简彳导:x 2 y 2 2x 3027抛物线y 4x 的通径〔过焦点且垂直于对称轴的弦〕与抛物线交于 A 、B 两点,动点C 在抛物线上,求^ ABC 重心P 的轨迹方程.【分析】:抛物线y 4x 的焦点为F 1,0 .设^ ABC 重心P 的坐标为〔x, y 〕,点C 的坐 标为〔x 1, y 1〕.其中x 1 1【解答】:因点P x, y 是重心,那么由分点坐标公式得:x 另一2, y 也33即 x 1 3x 2, y 1 3y由点C x 1,y 1在抛物线y 2 4x 上,得:y 12 4x 124 2将x i3x 2, y i3y 代入并化简,得:y — x —( x 1) 338 .双曲线中央在原点且一个焦点为F 〔乔,0〕,直线y=x —1与其相交于 M N 两点,MNUI中点的横坐标为 5 ,求此双曲线方程.22【解答】:设双曲线方程为 2T 当 a b (b 2-a a)x a+ 2a ax- a 3- a ab a=0,此双曲线的方程为9 .动点P 到定点F 〔1, 0〕和直线x=3的距离之和等于【解答】:设点P 的坐标为〔x, y 〕,那么由题意可得1.将y=x — 1代入方程整理得由韦达定理得x 1 x 2解得 a 2 2,b 25.22aX I x 2~2~2 --a b 22 ,2a b2.又有+ 联立方程组,34,求点P 的轨迹方程.J (犬 _ + y* + | x — 31= 4(1)当xw3 时,方程变为J(x 1)2—y2 3 x 4,J(x 1)2―y2 x 1,化简得2y 4x(0 x 3).(2)当x>3 时,方程变为J(x 1)2—y7 x 3 4,J(x 1)2—y7 7 x,化简得y a = -12(x-4)(3<x<4)o毋足十的人口的-■铲曰必=4式.弓工43)一,= T2(x —4)0仃44)故所求的点P的轨迹方程是‘ 工 ,或, 八■10 .过原点作直线l和抛物线y x24x 6交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解答】:由题意分析知直线l的斜率一定存在,设直线l的方程y=kx.把它代入抛物线方程了=/一4天4®,得又‘一04•的白=口.由于直线和抛物线相交,所以△>0,解得x ( , 4 2而)(4 2^/6,).设A (叼打),B (叼力),M (x, y),由韦达定理得句中句=4*k.盯盯=6.产1 4k由户工一厂消去k得y=2x〞-必.又2黑f % =4 +上,所以x ( , V6)(后).,点M的轨迹方程为y 2x24x, x ( , <6) (<16, )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待定系数法要确定变量间的函数关系,设出某些未知系数,然后根据所给条件来确定这些未知系数的方法叫待定系数法,其理论依据是多项式恒等,也就是利用了多项式f(x)≡g(x)的充要条件是:对于一个任意的a值,都有f(a)≡g(a);或者两个多项式各同类项的系数对应相等。
待定系数法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已知,正确列出等式或方程。
使用待定系数法,就是把具有某种确定形式的数学问题,通过引入一些待定的系数,转化为方程组来解决,要判断一个问题是否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主要是看所求解的数学问题是否具有某种确定的数学表达式,如果具有,就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例如分解因式、拆分分式、数列求和、求函数式、求复数、解析几何中求曲线方程等,这些问题都具有确定的数学表达形式,所以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使用待定系数法,它解题的基本步骤是:第一步,确定所求问题含有待定系数的解析式;第二步,根据恒等的条件,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第三步,解方程组或者消去待定系数,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如何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分析:①利用对应系数相等列方程;②由恒等的概念用数值代入法列方程;③利用定义本身的属性列方程;④利用几何条件列方程。
比如在求圆锥曲线的方程时,我们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方程:首先设所求方程的形式,其中含有待定的系数;再把几何条件转化为含所求方程未知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最后解所得的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的系数,并把求出的系数代入已经明确的方程形式,得到所求圆锥曲线的方程。
一、典例分析例1.已知函数y=mx x nx22431+++的最大值为7,最小值为-1,求此函数式。
∴ △=(-43)2-4(y -m)(y -n)≥0 即: y 2-(m +n)y +(mn -12)≤0 ①此题也可由解集(-1,7)而设(y +1)(y -7)≤0,即y 2-6y -7≤0,然后与不等式①比较系数而得:m n mn +=-=-⎧⎨⎩6127,解出m 、n 而求得函数式y 。
【注】 在所求函数式中有两个系数m 、n 需要确定,首先用“判别式法”处理函数值域问题,得到了含参数m 、n 的关于y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且知道了它的解集,求参数m 、n 。
两种方法可以求解,一是视为方程两根,代入后列出m 、n 的方程求解;二是由已知解集写出不等式,比较含参数的不等式而列出m 、n 的方程组求解。
本题要求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概念理解透彻,也要求理解求函数值域的“判别式法”:将y 视为参数,函数式化成含参数y 的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可知其有解,利用△≥0,建立了关于参数y 的不等式,解出y 的范围就是值域,使用“判别式法”的关键是否可以将函数化成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例2. 设椭圆中心在(2,-1),它的一个焦点与短轴两端连线互相垂直,且此焦点与长轴较近的端点距离是10-5,求椭圆的方程。
【分析】求椭圆方程,根据所给条件,确定几何数据a 、b 、c 之值,问题就全部解决了。
设a 、b 、c 后,由已知垂直关系而联想到勾股定理建立一个方程,再将焦点与长轴较近端点的距离转化为a -c 的值后列出第二个方程。
【解】 设椭圆长轴2a 、短轴2b 、焦距2c ,则|BF’|=a∴ a b c a a b a c 2222222105=++=-=-⎧⎨⎪⎩⎪() 解得:a b ==⎧⎨⎪⎩⎪105∴ 所求椭圆方程是:x 210+y 25=1【注】 圆锥曲线中,参数(a 、b 、c 、e 、p )的确定,是待定系数法的生动体现;如何确定,要抓住已知条件,将其转换成表达式。
在曲线的平移中,几何数据(a 、b 、c 、e )不变,本题就利用了这一特征,列出关于a -c 的等式。
一般地,解析几何中求曲线方程的问题,大部分用待定系数法,基本步骤是:设方程(或几何数据)→几何条件转换成方程→求解→已知系数代入。
例3. 是否存在常数a 、b 、c ,使得等式1·22+2·32+…+n(n +1)2=n n ()+112(an 2+bn +c)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89年全国高考题)【分析】是否存在,不妨假设存在。
由已知等式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取特殊值n =1、2、3列出关于a 、b 、c 的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 、b 、c 的值,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对所有自然数n 都成立。
【解】假设存在a 、b 、c 使得等式成立,令:n =1,得4=16(a +b +c);n =2,得22=12(4a +2b +c);n =3,得70=9a +3b +c 。
整理得:a b c a b c a b C ++=++=++=⎧⎨⎪⎩⎪2442449370,解得a b c ===⎧⎨⎪⎩⎪31110,于是对n =1、2、3,等式1·22+2·32+…+n(n +1)2=n n ()+112(3n 2+11n +10)成立,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任意自然数n ,该等式都成立:假设对n =k 时等式成立,即1·22+2·32+…+k(k +1)2=k k ()+112(3k 2+11k +10);当n=k+1时,1·22+2·32+…+k(k+1)2+(k+1)(k+2)2=k k()+112(3k2+11k+10) +(k+1)(k+2)2=k k()+112(k+2)(3k+5)+(k+1)(k+2)2=()()k k++1212(3k2+5k+12k+24)=()()k k++1212[3(k+1)2+11(k+1)+10],也就是说,等式对n=k+1也成立。
综上所述,当a=8、b=11、c=10时,题设的等式对一切自然数n都成立。
【注】建立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在于由几个特殊值代入而得到。
此种解法中,也体现了方程思想和特殊值法。
对于是否存在性问题待定系数时,可以按照先试值、再猜想、最后归纳证明的步骤进行。
本题如果记得两个特殊数列13+23+…+n3、12+22+…+n2求和的公式,也可以抓住通项的拆开,运用数列求和公式而直接求解:由n(n+1)2=n3+2n2+n得Sn=1·22+2·32+…+n(n+1)2=(13+23+…+n3)+2(12+22+…+n2)+(1+2+…+n)=n n2214()++2×n n n()()++1216+n n()+12=n n()+112(3n2+11n+10),综上所述,当a=8、b=11、c=10时,题设的等式对一切自然数n都成立。
例4. 有矩形的铁皮,其长为30cm,宽为14cm,要从四角上剪掉边长为xcm的四个小正方形,将剩余部分折成一个无盖的矩形盒子,问x为何值时,矩形盒子容积最大,最大容积是多少?【分析】实际问题中,最大值、最小值的研究,先由已知条件选取合适的变量建立目标函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研究。
要使用均值不等式,则--+=-=-=⎧⎨⎩a ba axb bx x10157解得:a=14,b=34,x=3 。
从而V=643(154-x4)(214-34x)x≤643(1542143+)3=643×27=576。
所以当x=3时,矩形盒子的容积最大,最大容积是576cm3。
【注】均值不等式应用时要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当条件不满足时要凑配系数,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
本题解答中也可以令V=4ab(15a-ax)(7-x)bx 或4ab(15-x)(7a-ax)bx,再由使用均值不等式的最佳条件而列出方程组,求出三项该进行凑配的系数,本题也体现了“凑配法”和“函数思想”。
二、巩固训练1.设f(x)=x2+m,f(x)的反函数f 1(x)=nx-5,那么m、n的值依次为_____。
A. 52, -2 B. -52,2 C.52, 2 D. -52,-22.二次不等式ax2+bx+2>0的解集是(-12,13),则a+b的值是_____。
A. 10B. -10C. 14D. -143.在(1-x3)(1+x)10的展开式中,x5的系数是_____。
A. -297B.-252C. 297D. 2074.函数y=a-bcos3x (b<0)的最大值为32,最小值为-12,则y=-4asin3bx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
5.与直线L:2x+3y+5=0平行且过点A(1,-4)的直线L’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
6.与双曲线x2-y24=1有共同的渐近线,且过点(2,2)的双曲线的方程是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