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

合集下载

放大测量的方法及举例说明

放大测量的方法及举例说明

放大测量的方法及举例说明
放大测量是指利用仪器或设备将某个物理量扩大或放大,以便更好地观察和测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放大测量方法及其举例说明:
1. 放大镜:通过透镜的光学性质,放大物体的图像。

例如,在生物学实验中,放大镜被用来放大显微镜的样本图像,便于观察微生物。

2. 望远镜:使用多组透镜或反射镜系统,放大遥远物体的图像。

例如,天文学家使用望远镜来观测星体和行星。

3. 显微镜:利用透镜系统将微小物体的图像放大至可见范围。

例如,考古学家使用显微镜来观察化石和古代艺术品上的微小细节。

4. 放大声音设备:使用扬声器和放大器将音频信号放大,以便更好地听到声音。

例如,音响设备用于放大音乐会或演讲的声音。

5. 放大电压或电流的放大器:通过电子设备将输入电压或电流放大到更高的值。

例如,电子设备中的放大器可以将弱信号放大,以便更好地分析和测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放大测量时,应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放大倍数,并确保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能够提供所需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科学测试题

科学测试题

科学测试题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记忆)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在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手)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了解)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

(注: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

(记忆)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少;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凹透镜)。

(了解)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了解)7、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

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的动物之一,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昆虫的(口器)、(触角)、(翅膀)等特殊的构造。

会画昆虫的各种触角。

(了解)8、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了解)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记忆)10、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记忆)11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玻璃、松香、琥珀、珍珠等不是晶体)。

放大镜为什么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

放大镜为什么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
放大镜为什么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眼睛是动物的感光器官,它的作用就像一个双凸透镜。物体射来的光通过眼睛的晶状体 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缩小的实像。一个物体能否被眼睛看清楚,跟视角有关系。视角就是由眼睛的光心向物体的两端所引出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同一个物体离眼睛近时视角较大看 得清楚,离眼睛远时视角较小就看不清楚。但物体离眼太近会引起眼的疲劳,眼睛可以看得清楚又不感到疲劳的最近距离叫明视距离。如果把小物体放在明视距离处,还是看不清楚就 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等仪器来增大眼睛的视角,帮助我们把小物体看清楚。

放大镜的焦距越小( 曲率越大 ),放大率越大。但实际上焦距太小,像与人眼距离太近,观察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不会很高。
放大镜实际上是一种焦距较小的凸透镜。由于光线通过凸透镜会发生折射,使凸透镜具 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内,从物体某一点引出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线,和通过光心的入射线不能汇聚到一点,只能在反向延长线上汇聚,所形成的像 就是一个放大的虚像 ( 见下左图 ) 。如果这个虚像出现在明视距离处,那么我们就能以增大的视角看清楚这个物体。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试卷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试卷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练习多套共37 页附参考答案一、填空1.生物体是由()组成的。

英国科学家()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2.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探究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它的特点是中间(),边缘()。

3.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看到的范围();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看到的范围()。

4.通过观察可知,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蟋蟀的耳朵长在内侧,苍蝇的眼睛是()眼。

昆虫头上的()就是它的“鼻子”。

5.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我们称之为(),他们的排列虽然是规则的,但形状是()的,如食盐、白糖等。

6.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是由()组成的。

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二、选择1.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A 、相同B、相反C、无关2.下列哪个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得病时的病菌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B、我们得病时的病菌可以通过放大镜来观察C、放大镜可以想把物体放大多少倍就放大多少倍。

3.下面三个透明玻璃片(侧面图)中,放大镜最大的是(),看到范围最大的是()。

A、B、C、A 、B、C、4.我们利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

A 、放大了的正像B、放大了的倒像C、缩小了的正像5.下列仪器中,()适合观察细菌。

A 、显微镜B、放大镜C、望远镜三、判断题()1. 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都是晶体,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 在显微镜未发明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

()3. 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4. 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方向是一致的。

()5. 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6. 只要把物体放在显微镜下就可以观察。

四、分类松香玻璃白糖珍珠食盐琥珀碱面水晶晶体:非晶体:五、科学探究: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1、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在括号中填上序号。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六下科学总复习一、填空:1、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放大镜由镜片和镜架构成。

镜片是凸透镜,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

3、为了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透镜应是中间突起、透明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凸起厚度直接有关,凸起厚度越大,放大的倍数就越大。

球形的透明物体放大倍数最大。

4、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5、在放大镜下观察,我知道了蝇的眼睛是复眼,有许多小眼组成,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我还知道草蛉是蚜虫的天敌。

6、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晶体。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如食盐和白糖的晶体是立方体的,味精的晶体是柱状的,雪花的晶体是六边形的。

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如花岗岩是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晶体组成的。

7、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 万倍。

8、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制成玻片标本。

9、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

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10、生命体是由细胞组成。

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它们的形态和功能多种多样。

11、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的共同特点。

12、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13、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会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物质的化学变化还会伴随各种现象,如颜色变化、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14、混合沙和豆子是物理变化,加热白糖是化学变化。

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淀粉遇到碘酒会生成蓝色的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二氧化碳气体比空气重,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铁生锈变成了铁锈是化学变化。

铁生锈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防止铁生锈可以把空气和水分进行隔绝,如涂油漆。

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是化学变化,因为蓝色溶液变浅了,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这些都是生成的新物质。

显微镜与放大镜有什么分别呢

显微镜与放大镜有什么分别呢

显微镜与放大镜有什么分别呢?
显微镜和放大镜都是用来帮助人们观察到人眼观察分辨不到的图像的,从这一点说两者的使用目的是一样的,通常很多人知道放大镜,同时也喜欢将显微镜称为放大镜,其实两者还是有明显的区别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分析两者的区别到底有哪些呢?
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显微镜和放大镜起着相同的作用,就是将近距微小的物体成一放大的像,该像对人眼的张角远远大于人眼直接看该物体时的视角。

二者不同的是,放大镜的放大率不高,一般在8倍-15倍;而显微镜的视觉放大率却可以达到1000多倍。

放大镜组成结构较为简单,一般只是一组镜头(部分进口产品除外),本质是一次放大,倍数为固定的档位;而显微镜组成结构较为复杂,一般是两组镜头,本质是二次放大。

显微镜的二次放大原理是先利用一块焦距较短的镜头将微小的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即将物体横向放大若干倍,然后再利用一块放大镜(即显微镜中的目镜)去观察这个已被横向放大了的一次像。

因此,从这里我们也能理解出,显微镜中的核心部件为物镜,即第一次将物体放大的部件,这也直接的影响到显微镜的成像效果,因此小编再次提醒各位用户,如果需要增大放大倍数从而清晰观察图像的话,应该选择高倍的物镜比较适合,如物镜不变,选择高倍的目镜的话,则很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哦!。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素材)六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素材)六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微小世界》单元知识点1. 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

2. 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约0.1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3. 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能扩展我们的视野,从微小的物体到细胞,再到水中微小的生物。

4. 放大镜是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也叫做凸透镜,它能把图像放大,呈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5. 生活中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都具有放大功能,例如:装满水的烧杯、水滴等。

6. 放大镜的观察方法:①人眼和观察对象不动,移动放大镜,直到图像大而清晰。

(镜动)②把放大镜移到眼前,人眼和放大镜不动,移动观察对象,直到图像大而清晰。

(物动)7. 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了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8. 通过放大镜观察我们发现:电视屏幕和计算机屏幕图像是由红、绿、蓝三色小点组成。

9.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直径大小无关,和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10. 将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的更大。

11. 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组合凸透镜中下方靠近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

12. 学校实验室显微镜的组成及作用:目镜:人眼直接观察的凸透镜。

物镜: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

调节旋钮:上下调节镜筒位置。

载物台:承载被观察物体。

(上面有玻片夹可以固定) 反光镜:反射光线到镜筒中。

目镜 物镜 调节旋钮载物台反光镜13.用凸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做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14.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

15.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3亿倍。

16.列文·虎克利用自制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17.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18.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大小和视野(看到的范围大小)均不同,图像越大,视野越小,图像越小,视野越大。

(新)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科学复习资料

(新)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微小的世界第1课放大镜1.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

2.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10)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3.(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去发现生命世界更多的奥秘。

4.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5.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6.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7.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的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8.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9.人们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

10.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2.大多数昆虫身体较小,(肉眼)不容易看清它们的身体构造,需用(放大镜)去观察。

3.昆虫头上有一对灵活的(触角)、两只奇特的(复眼)和一个口器。

4.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5.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的(脚)的构造有关。

6.昆虫的“嗅觉”很灵敏,这是因为它们的(触角)就是“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7.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8.草蛉和它的幼虫都是蚜虫的(天敌)。

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1.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六年级科学上册《怎样放得更大》知识点与练习题

六年级科学上册《怎样放得更大》知识点与练习题

2、怎样放得更大一、知识点1、凸透镜放大的倍数是有限的。

2、用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在一起能提高放大的能力,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3、用透镜组合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4后来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200万倍5、显微镜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组成。

6、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相当于两个凸透镜。

7、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取镜与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8、目镜、物镜分别标着10X、16X,那么物体放大的倍数是160倍9、凸透镜放大的倍数是有限的、显微镜放大的倍数也是有限的。

10、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11、世界上最早的金属结构显微镜可以放大近300倍,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的。

12、测量两个平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方法是;第一个凸透镜的顶面到第二个凸透镜顶面之间的距离。

13、显微镜技术发展历史过程;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14、显微镜中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

如发现物像在右上方,实际上位于标本的左下方,因此应该继续向右上方移动,不能向左下方移动。

15、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如看到的物像是则实际的物像是二、练习题1、放大镜放大的倍数与()有关A、材料 B 大小 C 凸度 D 面积2、( )发明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A 格罗斯泰勒B 牛顿C 培根D爱迪生3 用放大倍数较大的放大镜观察电视图像,看到的是()A 比较清晰的图像B 许多点状物质C 许多条状物质4、用眼睛和放大镜观察树叶和报纸,获得信息较多的是()A 用放大镜观察获得的信息多B 用眼睛观察获得的信息多C 二者一样多5、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的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号显微镜。

序号 1 2 3 4目镜4x 10x 15x 20x物镜10x 40x 10x 20xA 1B 2C 3D 46、将一个放大镜平贴在书上能看清一排8个字,提升高度以后字被放大到最大且清楚时只能看清一排2个字,这说明这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倍A 2B 4C 87、在观察微小世界时,放大倍数越大,能观察到的视野()A 越大B 越小C 不变8、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 )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细节。

把物体放大的操作方法

把物体放大的操作方法

把物体放大的操作方法
将物体放大的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使用放大镜:可以使用放大镜将物体放大,通过调整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来控制放大倍数。

2. 使用放大镜应用程序:在智能手机或电脑上安装放大镜应用程序,通过摄像头将物体放大显示在屏幕上,可以通过手势或滑动调整放大倍数。

3. 使用显微镜:显微镜是一种专门用于放大微小物体的仪器,通过调整显微镜的镜头或物镜可以获得不同的放大倍数。

4. 使用投影仪或显示器:将物体放在投影仪或显示器下,将其影像放大显示在大屏幕上,可以通过调整显示器的分辨率或投影仪的投影距离来控制放大倍数。

5. 数字放大: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将物体的图像进行放大处理,可以通过调整放大倍数和图像质量来实现物体的放大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物体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放大物体并获取清晰的细节。

科学六下期中测试卷(含答卷)

科学六下期中测试卷(含答卷)

《科学》六年级下册期中检测卷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测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

(每空1分,共21分)1、(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能看到很多物体的细节。

2、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凸透镜),它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

3、我们将米饭上滴上碘酒,看到米饭上出现了(蓝色),说明米饭和碘酒发生了(化学变化)。

4、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大类。

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生成新物质)。

6、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颜色改变)、(发光发热)和(产生沉淀)等。

7、常见的晶体有(立方体)、(柱状)、(斜方)等形状。

8、要减缓铁钉生锈的速度,就要把它与(空气)和(水)隔离。

9、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1、水滴也能放大物体。

()2、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动物和人不是由物质构成的。

()3、用蜡烛加热白糖时既发生物理变化,也发生化学变化。

()4、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5、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后,溶液的颜色会变浅。

()6、我们喝的矿泉水里面没有微生物。

()7、微生物不是生物,不具有其他生物的特征。

()8、草蛉是蚜虫的天敌。

()9、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10、物质的形状、状态、体积和位置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三、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1、下面是不同放大镜的侧面图,其中()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最大。

A、B、C、D、2、下列几组食物中,()组都含有淀粉。

A、花菜萝卜菠菜B、葫萝卜蕃茄米饭C、玉米小麦土豆3、燃烧一张纸和撕碎一张纸作比较分析正确的是()。

A、前者没有产生新物质,后者产生了新物质。

B、前者发生了物理变化,后者发生了化学变化。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试卷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试卷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练习多套共37页附参考答案一、填空1.生物体是由()组成的。

英国科学家()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2.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探究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也叫(),它的特点是中间(),边缘()。

3.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看到的范围();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像(),看到的范围()。

4.通过观察可知,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蟋蟀的耳朵长在内侧,苍蝇的眼睛是()眼。

昆虫头上的()就是它的“鼻子”。

5.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我们称之为(),他们的排列虽然是规则的,但形状是()的,如食盐、白糖等。

6.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是由()组成的。

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二、选择1.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A、相同B、相反C、无关2.下列哪个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得病时的病菌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B、我们得病时的病菌可以通过放大镜来观察。

C、放大镜可以想把物体放大多少倍就放大多少倍。

3.下面三个透明玻璃片(侧面图)中,放大镜最大的是(),看到范围最大的是()。

A、B C4.我们利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

A、放大了的正像B、放大了的倒像C、缩小了的正像5.下列仪器中,()适合观察细菌。

A、显微镜B、放大镜C、望远镜三、判断题()1.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都是晶体,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在显微镜未发明前,人们只能依靠眼睛观察。

()3.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4.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方向是一致的。

()5.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6.只要把物体放在显微镜下就可以观察。

四、分类松香玻璃白糖珍珠食盐琥珀碱面水晶晶体:非晶体:五、科学探究: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1、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在括号中填上序号。

()从目镜往下看,慢慢调整调节旋钮,使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XXX被观察的物体。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XXX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XXX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3、生物学家XXX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 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3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4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5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6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7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8物质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9月球是地球的卪星,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秮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有别于其他星球。

10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变化导致日食和月食现象。

11星座是远近不同皅恒星在夨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12宇宙昮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13人们在生洸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垂圾,垃圾危害环境。

14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

15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16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

17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18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19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人类正着力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20八大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自然界中很多固体物质都是晶体,如:(食盐)、(水晶)。

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是(像金字塔)。

2、在17世纪,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提高了放大能力。

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它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微观世界。

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1632年生于(荷兰),他制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精良的显微镜,第一次看到了(血液在毛细血管里的流动),还观察了(雨水)、(污水)、(牙垢)等。

他将自己的观察记录材料整理成《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皮肤、肉类以及蜜蜂和其他虫类的若干记录》,他的发现轰动了全世界.4、对于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是有一定要求的。

物体的细微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5、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6、馒头和面包内部疏松多孔,是因为做面包之前,人们在生面团中揉入(酵母)的原因。

人类用这种方法发面已经有(5000多)年了。

7、科学家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进行(选种)、(育种)或农作物杂交,研制出许多新品种,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质量)。

8、对于固体垃圾,全世界普遍采取了(减少)、(再使用)和(回收利用)的方法,这是目前对待垃圾(最积极)、(最科学)的手段。

做到这一点,必须改变我们的旧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这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9、有毒的垃圾的处理要特别注意。

掩埋到地下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焚烧会污染(大气)。

人如果受到有毒有害垃圾的影响,会(生各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10、除了垃圾问题之外,当前人们还面临着(气候变暖)、(物种灭绝)、(臭氧层臭氧减少)、(土地荒漠化)等一些环境问题。

11、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得在月球上着陆,(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个登上月球得宇航员。

2005年10月,神舟5号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得宇航员。

12、月相的变化周期是(约29天),我国古人所说的朔望月中的朔指的是(农历初一前后),望指(农历十五前后)。

13、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关于环形山的成因,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也有人认为是(火山爆发)而形成。

14、日食往往会发生在(农历初一前后),发生时时(月球)处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日食可能会出现日偏食、(日环食)和(日全食)三种情况。

15、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体)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八大行星中与太阳最近的是(水星),与地球最近的是(金星),赤道直径最大的是(木星),最小的是(水星)。

16、银河系大约有(1000亿)到(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除银河系外,人们还发现了超过100亿个(河外星)。

1 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 透镜应是透明的、中间较厚的,放大倍数与中间的厚度直接有关。

3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4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5微生物是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点,也由细胞组成。

6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7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8物质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9月球是地球的卪星,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秮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有别于其他星球。

10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变化导致日食和月食现象。

11星座是远近不同皅恒星在夨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

12宇宙昮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

13人们在生洸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垂圾,垃圾危害环境。

14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焚烧等。

15减少固体垃圾的科学方法是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和回收利用。

16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

17人们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资源很紧缺。

18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

19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人类正着力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20八大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自然界中很多固体物质都是晶体,如:(食盐)、(水晶)。

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是(像金字塔)。

2、在17世纪,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提高了放大能力。

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它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微观世界。

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1632年生于(荷兰),他制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精良的显微镜,第一次看到了(血液在毛细血管里的流动),还观察了(雨水)、(污水)、(牙垢)等。

他将自己的观察记录材料整理成《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皮肤、肉类以及蜜蜂和其他虫类的若干记录》,他的发现轰动了全世界。

4、对于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是有一定要求的。

物体的细微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5、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的人。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6、馒头和面包内部疏松多孔,是因为做面包之前,人们在生面团中揉入(酵母)的原因。

人类用这种方法发面已经有(5000多)年了。

7、科学家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进行(选种)、(育种)或农作物杂交,研制出许多新品种,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质量)。

8、对于固体垃圾,全世界普遍采取了(减少)、(再使用)和(回收利用)的方法,这是目前对待垃圾(最积极)、(最科学)的手段。

做到这一点,必须改变我们的旧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这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9、有毒的垃圾的处理要特别注意。

掩埋到地下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焚烧会污染(大气)。

人如果受到有毒有害垃圾的影响,会(生各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10、除了垃圾问题之外,当前人们还面临着(气候变暖)、(物种灭绝)、(臭氧层臭氧减少)、(土地荒漠化)等一些环境问题。

11、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得在月球上着陆,(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个登上月球得宇航员。

2005年10月,神舟5号升空,(杨利伟)成为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得宇航员。

12、月相的变化周期是(约29天),我国古人所说的朔望月中的朔指的是(农历初一前后),望指(农历十五前后)。

13、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关于环形山的成因,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也有人认为是(火山爆发)而形成。

14、日食往往会发生在(农历初一前后),发生时时(月球)处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日食可能会出现日偏食、(日环食)和(日全食)三种情况。

15、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体)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八大行星中与太阳最近的是(水星),与地球最近的是(金星),赤道直径最大的是(木星),最小的是(水星)。

16、银河系大约有(1000亿)到(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

除银河系外,人们还发现了超过100亿个(河外星)。

小学六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十五廿二初八2.垃圾通常采用焚烧、填埋的方法来处理。

一般的垃圾填埋场是否有效呢?我们来做一个垃圾填埋场的模拟实验。

(把实验中各部分代表什么用线连起来)(5分)细石子、河沙填埋的垃圾清水地下水浸过墨水的纸巾土层喷水地下水被污染了瓶子底部的水变色了下雨五、实验题(18分) 1、显微镜(6分)(1)在图中标出相应部分:载物台、目镜、反光镜、物镜、调节旋(2)、实验中需要将镜筒下降,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填物镜或目镜)。

(3)、在目镜中观察到物体图像在左上方,如果要将图像移到中央,你认为应该把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2.画图: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前后,在下图中画出月食时月球的位置。

(2分)3、铁生锈实验(10分),如图所示:研究铁生锈和水与空气关系的一个实验装置。

()()()(载物台)()太阳地球甲乙丙(1)甲中的铁钉,能和水与空气充分接触;乙中的铁钉,只能和接触;丙中的铁钉,只能和接触。

(2)一星期后观察发现,试管中的铁钉锈蚀比较严重,而和两个试管中的铁钉基本上没有生锈的现象。

(3)该实验证明,铁钉的生锈是和共同作用的原因。

(4)通过对铁钉生锈的探究,请写出两种常见的防止铁生锈的方法:A、 B、 C、六、实践应用:(16分)1、在某一建筑工地的一角,碎砖头,破瓦片,吃剩的饭,用完的电池,喝过的酒瓶、扔掉的药品,塑料袋,腐烂的蔬菜等垃圾随处可见!(10分)(1)如果这些垃圾就这样堆放着,你认为会造成哪些环境问题呢?请至少写出两点:、。

(2)请你将上述垃圾分类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2、针对我过现在的淡水资源情况,请你制订一个节约用水的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