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政策分析过程模型对比
第四讲政策分析模型与范式思考公共政策的途径ppt课件
![第四讲政策分析模型与范式思考公共政策的途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bb200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d.png)
(2)系统分析的效果
❖ 利用系统决策模型,若能对下列问题做出 圆满解答,会对政策分析提供有意义的成 果
▪ 环境的投入,如何影响政治系统的特征? ▪ 政治系统的特征,如何影响公共政策的内容? ▪ 环境的投入,如何影响公共政策的内容? ▪ 公共政策如何作用于环境并反过来对政治系统
❖ 方案择优:
▪ 有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案,将每个方案的受益值 (程度)或损失值(程度)计(估)算出来,经过比较后,按 照决策者的价值偏好,选出其中最佳者
(3)实行必须具备的条件
❖ 在决策过程中必须获得全部有效的信息 ❖ 寻找出与实现目标相关的所有决策方案 ❖ 能够准确地预测出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客观条
❖ 政府选择的政策:应该能产出社会利益高于成本 的最大值,而且政府应避免成本高于效益的政策
(2)理性决策模式的基本内容
❖ 问题单一:
▪ 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该问题同其他问题的区别 非常明显,或者至少同其他问题相比,它是最重要的
❖ 目标明确:
▪ 决策者选择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 或是希望利益最大,或是希望损失最小,而且可以依 据不同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圾箱的内容有着重要的影响。 ▪ 时间性也在这里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在不同பைடு நூலகம்时间取走垃圾
箱,它的内容也每每不同。
❖ “垃圾箱决策理论”来形容组织决策过程:
▪ 决策的投入常常是由许多的人员,过程来实现的。 ▪ 这些人员,过程常常是相互独立的,为不同的机制所推动,制
约。 ▪ 决策的结果与决策的时间性又很大关系,正如一个垃圾箱的内
❖ 可变性和不可捉摸性很大。政策抉择是个 不可捉摸的事情,全看随机的情况,偶然 的境遇。
(4)如何给垃圾箱“盖上盖子”
简述公共政策过程模型
![简述公共政策过程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d15fa38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f.png)
简述公共政策过程模型
公共政策过程模型是指通过一系列阶段来解释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实施过程。
一般来说,公共政策过程模型包括以下阶段:
1. 警示阶段(Agenda setting):政策问题被提出并被放在议政议程之上。
2. 制定阶段(Policy formulation):政策制定者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调查,制定政策目标、方案和措施。
3. 决策阶段(Decision making):政策制定者在政策选择方案之间进行权衡,确定最终政策。
4. 实施阶段(Policy implementation):政策被转化为具体行动计划,并通过相应机构来执行。
5. 评估阶段(Policy evaluation):对政策的实施进行评估和监测,检查政策的有效性和达成目标的程度。
6. 修订阶段(Policy revision):根据评估结果,对政策进行修订和调整,以提高政策的效果。
这一公共政策过程模型反映了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动态性、逐步性和循环性,同时也强调了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参与性、多元性和合作性。
实际的公共政策过程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以上阶段通常会包含其中。
第三章 政策分析模型和方法
![第三章 政策分析模型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841b74c852458fb770b5692.png)
团体理论模型(1)
利益团体A
均衡状态
利益团体B
政治影响 力与声望
压力 要求
决策或有利于A
政治影响 力与声望
压力 要求
决策或有利于B
团体理论模型(2)
外加影响
2、价值分析。价值分析的基本内容是:确认某 个目标是否值得争取,采取的手段是否能被接受 以及改进系统的结果是否良好?价值分析大致有 两个方面:一是评价政策自身的价值;二是评价 为实现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的价值。价值分析 中的原则:(1)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 原则。(2)社会选择和个人选择相结合的原则。 (3)兼顾与急需的统一原则。(4)择优与代价 相统一的原则。
渐进主义模型
渐进调适 政策
以往政策 承诺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年份
4、混合扫描模型:试图将全面理性模型和渐进主义模型的 优点结合起来。 代表人物:阿米泰〃埃兹奥尼 基本观点:认为广博型模型不具备足够的现实性,而渐 进模型则缺乏创造性。
渐进模型
广博型模型
非创造性
混合扫描模型
非现实性
5、规范最佳模型:是对理性决策模型和渐进主义 决策模型的有机综合。 代表人物:叶海卡〃德洛尔 四项基本假设 三大阶段和18个步骤
德洛尔认为:最佳决策是一个认同理性、增加理 性的过程,人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可以提高 政策的理性程度。 现代国家中既要有稳定的政策诉求,又要有变 革的改革诉求。
动态过程模型
决策
公共政策分析政策模型
![公共政策分析政策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9974b8e5f12d2af90342e673.png)
❖ 结论:
❖ 基层公共政策“解决方案——寻找问题—— 政策论证”模式。
❖ (三)间断——平衡理论框架 ❖ 1、理论提出者
❖ 鲍姆加特纳和琼斯(1991,1993)《美国政治中 的议程和不稳定性》
❖ 相关概念:
❖ 政策子系统:政策子系统就是政策行为者,由解决 某个公共问题的行为者组成。可分为“铁三角”、 利益集团、国会、政府。
❖ 一是通过分析公共权力在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分配, 明确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边界, 这属于一种宏观的结 构研究方法, 其方法论基础为整体主义;
❖ 二是通过分析个人和单个组织在政治过程中的功 能和行为机制。这是一种微观的研究方法, 其基本 的理论依据是理性选择, 个人主义是其主要的方法 论基础。研究当中的问题是, 在理论基础和观察视 角等方面, 这两种宏观和微观的方法都存在很大的 裂痕, 很难协调和沟通两种研究方法, 为政治和社会 现象作出整体性的解释。
发展的? ❖ 第五,这种方法是否仅仅是启发式的手段?
❖ 案例分析:
❖ “孙志刚事件”:从强制收容到无偿救助
❖ 公共政策《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到《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 办法》的转变。
❖ 两个政策的区别:前者是强制性的,收容性 的;后者是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体现了完 整的政策转变。
❖ 政策垄断:是指政策制定中,由最重要的行为者所 组成集中的、封闭的体系。
❖ 政策图景:经验信息和感情要求的混合物。
❖ 2、理论要点
❖ 核心点:公共政策长期稳定之后会有一个急剧的改 变,然后是一个长期的稳定期。
❖ 子系统被视为政策垄断,子系统政治是平衡政治— —是政策垄断政治、渐进主义、被广泛接受的支持 图景和负反馈过程等相协调的产物。子系统决策过 程分散在“铁三角”、利益集团、国会、官僚机构 之中。
政策模型及其相关理论
![政策模型及其相关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000c12f67ec102de2bd8972.png)
政策模型及其相关理论1、什么是模型在政策科学中,概念模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概念模型是政策科学工作者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公共政策产生的原因,认识和分析其社会的效果,思考和预测未来的发展,在公共政策研究中不断总结出来的。
这些模型体现了对公共政策思考的不同角度,为理解公共政策和进行政策分析提供了多种途径。
2、如何分辨模型的有效性排列并简化现实认定重要层面符合社会现实提供有意义的沟通指导调查与研究提出一定的解释3、几种重要的政策分析模型⑴传统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最优解传统理性模型所要求的最优选择应具备如下条件:①把决策行为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
②决策者具有绝对理性。
③决策目标单一、明确和绝对。
④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
⑤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
最优选择的具体步骤是:①确定决策目标②提出备选方案③对这些方案及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④通过排序选择出最优方案传统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最优解第一,决策目标不是单一、明确和绝对的,而是多元、模糊和相对的。
第二,人是感情动物,存在理性缺陷,其行为往往受到个人偏好、性格特征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第三,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人对信息的感知能力有限;②人的记忆能力有限。
第四,决策所面临的情况往往是价值冲突而非价值一致。
第五,决策总要受制于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条件的限制。
⑵有限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满意解①有限理性的行为表现A:在情报活动阶段,人的决策行为往往受到知觉选择性的支配,不同经验和背景的决策者,对决策环境的认识会有不同的解释。
B:在设计活动阶段,人们并不试图找出所有可行性方案,而是通过力所能及的求解活动,寻找能够满意的决策方案。
C:在抉择活动阶段,决策者的选择往往与备选方案的提出顺序有关,如果A是先于B提出来的,A又是满意方案,那么就不会再花时间去考虑B,哪怕B比A更好。
②次优决策涉及的基本问题A:有限目标B:期望水平C:搜索方法:试探方法随机方法折中方法效益方法⑶渐进主义:新政策是对旧政策的补充和修正渐进模型有以下一些特点:①渐进模型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
政策分析方法和政策理论模型
![政策分析方法和政策理论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d210afa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8.png)
政策分析方法和政策理论模型一、政策分析方法1.财务分析方法:政策的实施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因此财务分析方法是政策分析的基础。
财务分析方法使用财务数据来评估政策的成本和效益,如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政策的经济可行性和其对财政预算的影响。
2.政策评估方法:政策评估方法用于评估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影响。
常用的政策评估方法包括实证分析、影响评估、回归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政策对实际环境的影响程度,从而优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3.SWOT分析方法:SWOT分析方法是指对政策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和评估。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政策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并发现政策制定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同时,SWOT分析方法也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
4.制度分析方法:制度分析方法是指对政策实施所依托的制度进行评估和分析。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政策的一致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从而优化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
5.比较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是指对不同地区、国家或组织之间的政策进行比较和评估。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了解不同政策的优缺点,并借鉴其他地区或国家的成功经验,以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
1.利益集团模型:利益集团模型认为政策制定是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和利益追求的结果。
这种模型强调政策制定过程中各利益集团之间的权力和资源的分配问题。
2.制度选择模型:制度选择模型认为政策制定是受到制度结构和规则的制约和影响的。
这种模型强调政策制定过程中制度的作用和政策与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3.政策实施模型:政策实施模型认为政策实施是政策制定过程的延续,其成功与否受到实施者的行动和环境的影响。
这种模型强调政策制定和实施之间的协调和互动关系。
4.社会学习模型:社会学习模型认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是一个社会学习和适应的过程。
这种模型强调政策制定者在政策实施中不断学习和调整的重要性。
第三章 政策分析主要模型
![第三章 政策分析主要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da6078d44028915f804dc274.png)
五、小组意识模型
• • • • • • • • 小组意识表现出以下特征: 1、一致性思维。 2、有倾向地选择信息。思考角度单一,看问题片面。 3、极端化的盲目情绪,要么对成功做出过高估计,要么对困难悲 观失望。 4、对群体过分自信。盲目相信群体力量,加强了群体封闭性,忽 视外界影响。 5、很强的凝聚力。内部人际关系良好,有强大的向心力。 6、群体成员的共同性。他们掌握的信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 利益范围一致。甚至成长经历、所学专业、家庭背景等也一致。 小组的这些特征对决策构成极大的障碍,造成“群体狂想症”。
二、渐进决策模型
• 推行渐进决策的原因: • 1、渐进决策与渐进政治相适应,民主政治特 点决策。 • 2、渐进决策也是决策技术上的困难造成的。 • 3、渐进决策也是现行政策沉淀资本造成的。 • 4、渐进决策可避免严重的持久的错误。 • 有人批评渐进决策保守,压制创新,符合既得 利益者的追求。
三、综合扫描决策模型
五、小组意识模型
• 美国学者詹尼斯在《小组意识》一书中提出了关于群体不良决策 的理论模型。他经过分析美国政治和军事决策,发现参与决策的 群体成员总是把保持群体一致和创造和谐气氛作为目的,注意力 完全放在达到一致上面,而非方案自身的优劣,不能理智地分析 方案,造成决策失误。 • 根据社会心理学研究,寻求一致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极为普遍的 行为心态,在凝聚力强的群体里表现更为突出,批评性意见难有 生存土壤,群体中一个成员如有异议,有人会自觉站出来,充当 心理卫士,如规劝无效,就加以排斥、嘲笑,甚至敌视。 • 现代决策依赖于小组决定,发挥集体智慧,但小组决定比个人决 定差劲很多。尼采说:疯狂对个人而言只是一种例外,但对有些 小组来说,却成为一种规律。
一、描述与评价
• 描述性政策分析:对以往政策的历史分析,对 执行中的政策分析。
试论公共政策研究中的模型方法(10个模型)
![试论公共政策研究中的模型方法(10个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0b84f5dcad51f01dc281f1ed.png)
试论公共政策研究中的模型方法作者:贺卫王浣尘来源:中国软科学本站发布时间:2007-7-23 23:20:26阅读量:635次模型方法在公共政策研究中已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它有助于简化分析,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然而,不少研究者在分析公共政策时,常抱定一两种模型不放,从而难免出现偏差,因为每一种模型因其前提假设的不同,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
本文介绍10种公共政策分析中常用的理论模型,以期拓宽研究视野。
一、组织体制模型该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部门的活动。
因此,要了解公共政策的制定,应首先了解政府的体制,即政府的组织、结构、职责和功能,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公共政策。
组织体制模型的创立者之所以把政府部门当作主要的分析对象,就因为有不同的政府体制(如总统制、议会内阁制、委员会制等)就有不同的决策程序,从而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他们看到公共政策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并把模型建立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之上。
对政府组织机构的研究的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一部分,这就是组织体制模型的贡献。
的确,是政府制定了公共政策,并赋予其合法性、普遍适用性甚至强制执行性。
一项政策惟有经过政府机构的规划、颁布与执行,方能成为公共政策。
然而,组织体制模型是一种静态模型,我们不能由此真正了解政策制定过程动态的一面。
组织体制模型对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公共政策是政府机构的活动,是政府体制的函数。
二、利益集团模型利益集团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各利益集团之间互动的结果。
每个集团都希望政府制定的政策能够满足其所争取的利益。
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一个集团的行动可能会影响到另一个集团目标的达成。
利益受到影响的集团,其生存就会受到威胁--目标无法达成,发展受到阻碍--于是,必然会产生一种反应,向威胁其生存的集团提出要求,企图恢复集团之间原有的平衡。
当然,这种平衡取决于各个利益集团相对的影响力--成员人数的多少、财富的多寡、组织力量的强弱、集团内部的凝聚力、领导者能力的高低、集团与政府决策者之间的距离远近等。
政策执行模型
![政策执行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18e221bf65ce0508763213a6.png)
政策执行模型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前节对政策实施理论发展进行了简单阐述,其中提到的许多政策实施模型对政策的实施理论和实际操作都有很强指导意义。
今另辟一节择其要者介绍如下。
一、政府政策实施模型范米特与范霍恩在其著作《政策实施过程:一个概念框架》中,将政策的形态区分为两种类型:一个是根据政策变动的幅度确定的;另一个则是由参与实施者对目标的共识程度而定。
他们认为,政策变动幅度的大小与目标的共识程度的高低,既影响政策的形态,也影响政策实施的效果。
据此二人的研究得出四条规律:规律一:政策变动愈小,目标共识愈高,则实施效果愈成功;规律二:政策变动愈大,目标共识愈低,则实施效果不明显;规律三:政策变动愈大,目标共识愈高,则实施效果好;规律四:政策变动愈小,目标共识愈低,则实施效果差。
从两人的以上假定可知,目标共识对政策的影响要强于政策变动。
在政府政策实施(implementation of intergovernmental policy)模型中,范米特和范霍恩确定了六个变量关涉到政策与实施之间的联系。
首先是政策的标准和目标以及政策的资源。
其次是组织间的沟通与有效实施、实施机构的特点、经济、社会与政治条件以及实施者的意向。
确定政策标准或目标的目的在于澄清决策过程中的不清晰之处。
把政策资源作为一项重要变量是因为有效地实施政策就要充分地调动各方有利因素。
组织间的沟通可以影响政策实施者的意向。
实施机构面临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环境对实施过程亦有着很强的影响。
范米特与范霍恩的贡献在于找出了若干有价值的因素,建立了政策与实施之间的关系,而且也说明了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政府政策实施模型给我们带来如下的启发:第一,政策实施的成功部分取决于实施机构的有效沟通。
政策目标与标准作为无生命的信息首先必须通过传播系统传达给实施者的意向。
假如在实施中出现了沟通方面的问题,可以从政策的目标和标准、组织沟通与实施活动、执行机构的特点以及执行者的意向此四者的互动关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八种政策模型理论
![八种政策模型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cbed93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4.png)
八种政策模型理论一、政策制定的理论模型什么是模型模型是现实世界某些方面的简单化呈现。
它可以是:--一个实体的呈现(如飞机模型)--一种图示(如流程图)--一种公式(如S=v〃t)--一段文字表述的概念(如“桌子是由一个面板及其下面的四条木棍支撑而成的一种家具”)什么是政策分析模型政策分析模型是公共政策的一种的简单化呈现。
通常以概念的方式出现(概念模型)政策分析模型有何作用1.简化我们对公共政策的思维2.指出政策议题的重要方面3.通过将注意力在政治生活的重要特征,有助于我们进行有效的沟通4.提出公共政策中不重要的因素,加深我们的了解5.解释公共政策的要素,预测其影响人们很少能选定那些一劳永逸、自成一体、所有人都能领会的政策。
政策分析的目的不是产生某种一锤定音的政策建议,而是要帮助人们对现实可能性和期望之间有逐渐一致的认识,产生一种新型的社会相互关系与“社会心理”模式。
——米切尔〃怀特主要的政策制定理论模型1.精英模型2.团体模型3.多元模型4.完全理性模型5.有限理性模型6.渐进模型7.混合扫描模型8. 系统模型从完全理性的假设(最优)→有限理性(满意)→非理性的假设(合理)(一)精英模型代表人物及著作:1970年托马斯.戴伊(Thomas Dye)和哈蒙.齐格勒(Harmon Zeigler)在《民主的嘲讽》中总结了前辈的精英理论基本内容:精英决策模型是将公共政策看成是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精英(elite)们的价值和偏好的一种决策理论。
从政治精英到社会精英从圣西门到拉斯韦尔基本要点:社会可以划分为拥有权力的少数人,以及不拥有权力的多数人。
只有少数人才有权为社会分配价值,而群众则不能决定公共政策少数管理者并不代表多数被管理者。
精英大多从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上层阶级中选拔非精英往精英地位的流动必须缓慢而持续,以维持社会稳定并避免革命发生。
唯有已经接受精英基本共识的人,才被纳入统治团体(精英是流动的,精英政治是永恒的)。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b4ae6d8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d8.png)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公共政策分析模型是指用于分析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和效果的框架或方法。
通过采用模型进行公共政策分析,可以系统地识别问题、评估政策选择和预测政策结果,从而帮助政策制定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1. 杜宾分析模型(Dobbin's Model)杜宾分析模型是美国学者埃弗里特·佐里宾(Everett M. Rogers)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该模型包括问题定义、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评估等环节,强调政策过程的连贯性和反馈机制。
它要求政策制定者从问题源头出发,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制定政策、实施政策并不断进行评估和改进。
2. 政策循环模型(Policy Cycle Model)3. 利益相关者分析模型(Stakeholder Analysis)利益相关者分析模型着重考虑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利益冲突和权力关系。
该模型认为政策制定者需要识别和分析各利益相关者的观点、目标和影响力,以便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做出权衡和取舍。
利益相关者分析模型能帮助政策制定者理解、规范和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行动,促进政策的有效实施。
4. 成本效益分析模型(Cost-Benefit Analysis)成本效益分析模型是一种经济学方法,用于评估公共政策的成本与效益。
该模型比较政策的成本与所产生的效益,并通过将这些成本与效益以货币形式进行财务评估和比较,来帮助决策者做出政策选择。
成本效益分析模型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有助于评估政策的经济可行性、社会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从而确保政策的经济效果最大化。
5. 实验设计模型(Experimental Design Model)实验设计模型主要用于评估特定政策措施的效果和成效。
该模型通常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等方法,将政策实施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并推断政策效果。
实验设计模型在政策评估中能够提供较为客观和可靠的评估结果,有助于制定者和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政策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7b0625fc79563c1ec4da71b1.png)
公共政策分析(第二版)陈庆主编公共政策分析模型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理性决策模型,也被部分人成为科学决策模型。
他的基本出发点是,人们在决策是遵循最大化原则,抉择最优方案,谋求最大效益。
作为决策的主体,始终坚持理性化活动,不存在任何非理性成分。
(一)这种模式通常包含了下列基本内容: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该问题同其他问题的区别非常明显,或者至少同其他问题相比,它是最重要的。
2、决策者选择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或是希望利益最大,或是希望损失最小,而且可以依据不同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3、决策者有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案,面对着这些方案,通常在逐一选择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个。
假如方案基本是相同的,通常会作相同的决定。
4、决策者对同一个问题会面临着一种或多种自然状态。
它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不可控因素。
5、决策者会将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受益值(程度)或损失值(程度)计(估)算出来,经过比较后,按照决策者的价值偏好,选出其中最佳者。
(二)理性决策在实际中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决策过程中必须获得全部有效的信息。
2、寻找出与实现目标相关的所有决策方案。
3、能够准确地预测出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所能产生的结果。
4、非常清楚那些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人们的社会价值偏向及其所占的相对比重。
5、可以选择出最优化的决策方案。
(三)评价理性决策模型所要求达到的基本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无法实现的。
因此它遭到了许多学者的强烈批评。
其中最突出的是查尔斯·林德布洛姆与赫伯特·西蒙。
林德布洛姆指出:决策者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问题,而只是首先必须找出和说明问题。
问题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与看法。
比如物价迅速上涨,需要对通货膨胀问题做出反应。
首先,明确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往往十分困难.因为不同的利益代表者,会从各自的利益看待这些问题,围绕着通货膨胀存在不存在,若存在,其程度和影响怎样,以及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人们都会有不同的回答。
政策分析模型
![政策分析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5e10d4d076a20029bd642d96.png)
一.模型概述在这一题目中,关键词公共政策已由901的同学讨论过了,需要重点解释的是模型。
模型是现实世界部分化、序列化、简单化或抽象化的代表。
公共政策领域的模型是指用语言、符号、图表、数字等抽象形式反映原型内在联系和特征的抽象模型。
模型是不同理论流派思想具体化的表现形式,但又决不仅仅是表现形式,而是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模型最初应用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它在公共政策领域的应用,意味着新的研究重点、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这些理论模型主要在二战后的五六十年代诞生于美国,是以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和思想潮流为基础的。
社会现实基础:1.二战结束后,西方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迅速,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这些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到了六十年代,社会矛盾尖锐化。
这些都对政府的管理、决策提出了新挑战,政府如何制定政策管理和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成为现实问题。
对此,政治学需要直面现状,把研究重点放在政府行为,尤其是政策的制定上。
2.二战前后,从罗斯福新政开始,西方国家政府权力急剧扩大,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广泛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福利国家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的政策功能,集中体现在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命令制定的政策上。
政治学随着政府政策作用的日益突出把研究中心转移到这方面。
思想基础:1.二战结束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开始兴盛,到五六十年代已占据了主导地位,称为行为主义革命。
行为主义最初是一个心理学流派,认为行为是简单的刺激—反应链的功能,并不能受思想的指导,研究中采用实证主义方法。
借鉴了这一思想的行为主义政治学采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把研究重点从静态的研究和价值研究转向实际的政治行为研究,使政治学研究走向精确化、系统化,研究方法进一步科学化。
2.各学科的分化、专业化和各学科相互交叉和融合的双重趋势为行为主义政治研究提供了大量分析工具,如数理统计、计量分析、系统论、控制论、博弈论这样的横断科学以及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
政策分析的4个方法
![政策分析的4个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cc7a52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62.png)
政策分析的4个方法政策分析是政府制定和评估政策的重要工具。
它通过对现有政策的检查和对整个政策过程的细致研究,提供了深入了解政策目标、影响和实施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进行政策分析,有四个常用的方法:问题分析、制度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和风险评估。
首先,问题分析是政策分析的核心方法之一。
问题分析的目的是确定政策旨在解决的问题。
通过研究问题的性质、原因和影响,政策制定者可以确定适当的政策目标和工具。
问题分析通常涉及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文献综述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通过深入理解问题,政府可以更好地制定适应性和有效的政策。
其次,制度分析是政策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
制度分析关注政策实施的制度环境和政治经济因素。
通过考虑政策形成和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制度规定、政治关系和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可以更好地预测政策的效果和可行性。
制度分析帮助政府理解政策的政治背景、决策过程和政策符合程度,从而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支持和改进建议。
第三,成本效益分析是政策分析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通过比较政策实施的成本和收益,评估政策的经济效果。
成本效益分析考虑了政策实施的各种成本,例如资金投入、人力资源和环境影响。
同时,也评估了政策实施后的收益,例如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
成本效益分析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评估框架,帮助政府决策者在有限的资源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最后,风险评估是政策分析中的一种方法。
风险评估用于评估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
风险评估可以帮助政府预测政策实施的可能问题和挑战,并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评估还可以提供政策调整和改进的建议,以确保政策实施的成功和可持续性。
通过风险评估,政府能够更好地预测和应对可能的问题,从而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问题分析、制度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和风险评估是政策分析的四个常用方法。
这些方法提供了深入了解政策目标、影响和实施的途径,并帮助政府制定更有效和可持续的政策。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政策制定者能够更好地评估政策选项,并做出明智的决策,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政策分析模型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政策分析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e504e93eddccda38376baf83.png)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政策分析模型——理解公共政策的有效途径一、传统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最优解什么是理性?它的英文是Rationality,中文通常解释为合理、有理,它与感性相对,指人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
买汽车光挑颜色,买衣服只注意款式,作决定选择抽签,做事情喜欢打赌,这都不能说是理性的行为。
在“廊桥遗梦”这部电影中,女主角佛郎西斯卡望着情人的汽车在雨中拐弯消失,几经犹豫而最终没有走下丈夫的汽车,她的行为是理性的选择。
当然,在评价某种行为是理性的或非理性的时候,人的价值判断起很大的作用。
某种行为可能你认为是理性的,但别人却认为是非理性的。
我们在谈到理性概念的时候,往往是以共识性标准为前提的。
理性模型起源于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传统经济学理论是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的。
那么什么是“经济人”呢?一般来讲,“经济人”自私且功利,做任何事都以满足个人最大利益需要为目标。
分析经济人的行为实际上很简单,他之所以这样做而没有那样做,就是因为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他的利益需要。
这种带有强烈自利特征的经济理性尽管十分不可爱,但却非常有用。
因为我们惊奇地发现,社会财富这块蛋糕在市场理性的博弈中越做越大。
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会使人的自利行为导致利他的结果。
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的理性优化模型,为微观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也对当时经济领域的微观决策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它舍弃了一些次要变量,使问题的分析得以简化,形成有效的分析框架,能够被用来解释资本主义市场活动中的诸多现象。
因此,其影响迅速蔓延到社会生活的其它领域,当时这种假设几乎被认为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公理,是解释人类行为不可缺少的依据。
的确,理性行为的概念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解释原则,因为它有着许多人类行为的经验依据。
我们经常对其它人这样解释我们的行为,“我想达到X这样一种目的,所以我选择了Y 这样一种方式。
”同样,这也是我们理解其它人行为的基本思路。
基于这种考虑,我们一样可以用这种模式去解释一个政府的行为。
第二章政策分析模型
![第二章政策分析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d87a62f78bd63186bcebbcf7.png)
政策模型/理论/分析框架的作用:
简化我们对公共政策的思维
将注意力放在政策过程的重要特征
有助于我们进行有效的沟通
解释公共政策的要素,预测其影响
1 围绕“理性” 探索的途径:
•理性模型 •有限理性模型 •渐进模型
2
3
3
政治学途径:
•精英模型 •团体模型 •制度模型 •政治系统模型 •过程模型
经济学途径:
1994年分税制主要内容
• 按照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合理确定各级财政的 支出范围 • 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原则,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 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 科学核定地方财政收支数额,实行规范的中央财政对地方财 政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
• 建立和健全分级预算制度,硬化各级预算约束
基层财政困难
• 1985年底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1.6%,到分税制正式实施前 的1993年,地方比重上升到78%。1994年实行分税制后,地方 比重急骤下降到44.3%,随后几年又显示出缓慢上升趋势, 2000年时保持在50%左右。同时,根据体制确定的上解和补助 数额计算地方可用财力,地方可用财力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 重也是从1985年以后开始的,而且其上升的趋势并没有因为 实行分税制而停止。1985年地方可用财力占全国财政收入的 比重为48.8%,1993年上升到68.4%,1999年上升到79.4%。 • 1994年以来,中央的资金集中程度实际在下降(从1994年的 55.7%下降到2000年的52.2%),而省级政府的集中程度不断 加大,年均提高2%(从1994年的16.8%提高到2000年的 28.8%)。市一级政府同样在香坊设法增加集中程度。2000年 地方财政净结余134亿元,而县、乡财政赤字增加。这些说明 实际上财力在向省、市集中。
公共政策的过程模型和互适模型
![公共政策的过程模型和互适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a62bf236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fa.png)
公共政策的过程模型和互适模型
过程模型四个变量:
1.理想化的政策,即合法、合理、可行的政策方案。
具体包括政策的形式、类型、渊源、范围以及社会对政策的认识。
2.执行机关,通常指政府中具体负责政策执行的机构。
包括执行机构的权利结构,人事配备及其工作态度,领导模式和技巧,还有执行人员的情况。
3.目标群体。
即政策的对象,泛指由于特定政策决定而必须调整行为的群体。
包括他们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对领导的认知程度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
4.环境因素。
即与政策生存空间相关联的因素,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
互适模型的逻辑认定也有四个:
1.政策执行者与受影响者之间的需求和观点并不完全一致,基于双方在政策上的共同利益,彼此必须说明、协商、妥协等确定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政策执行方式
2.相互调适的过程是处于平等地位的双方彼此进行双向交流的过程,而不是传统的上令下行的这种单向流程
3.政策执行者的目标和手段可随着环境伊苏、受影响者的需求和观点的改变而改变
4.受影响者的利益和价值取向奖反馈到政策上,从而影响政策执行者的利益和价值取向。
政策分析模型
![政策分析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8c58ac27cfc789eb172dc860.png)
政策分析模型
1、政策决策方法模型
(1)理性决策模型:适用于解决比较单纯且时间要求也不是十分紧迫的程序性问题确认政策问题(单一决策目标)确定所有的决策标准(给不同标准分配权重)开发全部备选方案预测各个方案的成本收益、估计各个方案的纯收益、比较每个方案的收益理性决策最佳政策方案
(2)渐进决策模型:多重主体的参与和制衡,公共政策是在过去政府活动的持续根据过去的经验而对现行的政策做出局部的、边际性的调整,不在于专家作出周全完备的全知分析,而在于广泛的参与主体了解彼此的价值偏好,透过妥协适调、良性互动进而实现政策的动态均衡。
(3)战略规划模型:理性决策和渐进决策模型的结合
2、政策形成机制模型
(1)集团模型:公共政策是利益集团相互斗争的产物
(2)精英模型:公共政策是掌握统治权力的政治精英的价值偏好。
精英官员与行政人员大众
(3)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执行机制模型
政策执行机制模型有比较多的种类,史密斯、米特、霍恩等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路模型,但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保罗和丹尼尔提出的政策执行综合模型。
四种政策分析过程模型对比
![四种政策分析过程模型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5fe95cc108a1284ac8504341.png)
四种政策分析过程模型一、奎德的模型该模型的特点是将政策分析过程看做一个由初始阶段、持续阶段和终结阶段所组成的过程,其何时该做什么取决于被研究的问题及其脉络。
奎德认为,政策分析人员在帮助决策者制定决策时,一般要遵循的程序是:1、帮助决策者确定他所需要实现的目标;2、找出实现决策者目标的各种可能方法,或称备选方案;3、推断出根据各种备选方案制定的决策可能产生的结果;4、采用适当的标准将各种备选方案按优排序,或将这些备选方案提交给决策者,让他们根据自己得到的合适信息对方案进行排序;5、对选出的备选方案制定一个程式,它能告诉我们,该方案的实施会产生什么结果,它又将在何种程度上实现我们最初选定的目标。
因此,政策分析一般包括目标、备选方案、效果、标准和模型这五个要素。
分析过程一般包括五个逻辑上相联系的环节:(1)规划——澄清和约束问题,并决定目标;(2)搜索——辨别、设计和筛选方案;(3)预测——预测未来的环境和运行情况;(4)模式化——建立和运用模型去决定后果;(5)综合——比较和排列方案。
具体来说,政策分析是包括如下活动及其循环反复的过程:最后奎德指出,上述这五个阶段是相互渗透、不能分割的,通常,“最初着手分析时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这五项工作的,但也许很快就不得不齐头并进了”;因此,这五个阶段的顺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根据决策内容和分析工作的需要,这五个阶段可交叉、重复、循环,直至我们彻底弄清问题并找到合适的决策方案。
二、琼斯的模型该模型的特点是将过程认为是一些列准确地实现一个目的的行动或操作,政策分析过程包括如下一些功能因素:(1)感知/定义;(2)集合或累加;(3)组织;(4)代议;(5)确定议程;(6)规划;(7)合法化;(8)预算;(9)执行;(10)评估;(11)调整/终结。
可以将这些功能因素列成下表:该模型将政策分析过程分成比较详细的步骤,每一步都是不可或缺的,其顺序也不能随意颠倒。
其还在每一步指出了相应的潜在产品,指出了在哪一步政府应该做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种政策分析过程模型
一、奎德的模型
该模型的特点是将政策分析过程看做一个由初始阶段、持续阶段和终结阶段所组成的过程,其何时该做什么取决于被研究的问题及其脉络。
奎德认为,政策分析人员在帮助决策者制定决策时,一般要遵循的程序是:
1、帮助决策者确定他所需要实现的目标;
2、找出实现决策者目标的各种可能方法,或称备选方案;
3、推断出根据各种备选方案制定的决策可能产生的结果;
4、采用适当的标准将各种备选方案按优排序,或将这些备选方案提交
给决策者,让他们根据自己得到的合适信息对方案进行排序;
5、对选出的备选方案制定一个程式,它能告诉我们,该方案的实施会
产生什么结果,它又将在何种程度上实现我们最初选定的目标。
因此,政策分析一般包括目标、备选方案、效果、标准和模型这五个要素。
分析过程一般包括五个逻辑上相联系的环节:(1)规划——澄清和约束问题,并决定目标;(2)搜索——辨别、设计和筛选方案;(3)预测——预测未来的环境和运行情况;(4)模式化——建立和运用模型去决定后果;(5)综合——比较和排列方案。
具体来说,政策分析是包括如下活动及其循环反复的过程:
最后奎德指出,上述这五个阶段是相互渗透、不能分割的,通常,“最初着
手分析时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这五项工作的,但也许很快就不得不齐头并进了”;因此,这五个阶段的顺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根据决策内容和分析工作的需要,这五个阶段可交叉、重复、循环,直至我们彻底弄清问题并找到合适的决策方案。
二、琼斯的模型
该模型的特点是将过程认为是一些列准确地实现一个目的的行动或操作,政策分析过程包括如下一些功能因素:(1)感知/定义;(2)集合或累加;(3)组织;(4)代议;(5)确定议程;(6)规划;(7)合法化;(8)预算;(9)执行;(10)评估;(11)调整/终结。
可以将这些功能因素列成下表:
该模型将政策分析过程分成比较详细的步骤,每一步都是不可或缺的,其顺序也不能随意颠倒。
其还在每一步指出了相应的潜在产品,指出了在哪一步政府应该做什么。
这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模型,对于一些比较常规的政策问题基本可以使用。
三、帕顿和沙维奇的模型
该模型结构简单明确,以方案为中心,大致有以下几步:
第一,界定问题,即对问题给予认定及细化。
这里的难点是客户的目标不明确,或者有些目标是相互冲突的,而客户和分析家由于术语或行话的不同而互相难以理解和沟通;也有的组织不能或不愿意清晰地陈述目标;不同的个人和不同的团体有不同的立场,等等,所有这些都影响问题的界定。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不要不经质疑就接受或否定最初对问题的陈述,它或许是冰山之巅,是一个更大问题的一部分,或者是利害相关团体难以影响甚至无法影响的部分。
这一步骤面临的挑战是分析家要集中中心问题和关键要素有意义地陈述问题,确认是否存在可能为客户解决问题的政策。
第二,确定评估标准。
一些普遍运用的衡量标准包括成本、效益、效用、效率、平等、管理简单、合法及政治可行性,等等。
衡量的标准要尽可能具体化。
决策标准一般由客户来提供,有时客户不能提供,则要由分析家直接提出。
标准很少是平等的,分析家必须确认那些处于分析问题中心地位的标准以及在决策过程中与主要参与者最相关的标准。
有时标准要由所能掌握的资料来确定。
第三,确认备选方案。
这一步骤要求政策分析家不仅要理解客户,还要理解有关党派和团体的价值观、目的和目标。
面对一个问题,可能有几种备选方案。
无为方案(继续保持现状或对现状做最小的改变)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政策,某些尝试过的方案也是可以继续使用的。
这一步骤中面对的挑战是要避免不成熟地确定有限的几个备选方案。
努力思索是确认备选方案的最好方法,尤其是当时间很短的时候。
第四,评估备选政策,即评估政策的预期影响和在何种程度上满足评估标准。
评估备选政策并将政策贯彻到策略和计划中去是政策分析过程的关键步骤。
评估的目的在于恰当地界定问题,并找出切实可行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评估的方法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评估标准的形式,有些问题需要定量分析,有些问题需要定性分析,大多数情况下是两种分析都需要。
第五,展示和比较备选方案。
评估结果要通过各种方法来表示。
价值比较图表是一种不错的方式,便于用来展示各种备选方案的优、缺点。
概述事实也是表示评估结果的一种常见方式,描述备选方案、报告选择成本、确认每种备选方案
的优劣,以及每种选择在经济、政治、法律和管理等方面各自存在的问题。
第六,控政策效果。
在大多数情况下,政策分析家和规划者并不直接参与政策的实施,他们“设计汽车而不开汽车”。
政策的实施一般是由有关机构的人员来执行。
但是,分析家应该参与维持、监督和评估所实施的政策,以确保它们不被意外地更改,以便衡量它们产生的影响,确认是否已经产生了预期的影响,并决定该政策应该继续执行,还是需要修改或中断。
政策分析主要集中于计划前的方方面面,但是计划后的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
进行计划后评估,了解政策失败的原因,才能预防类似的失败。
四、韦默和维宁的模型
该模型将分析过程分为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分析两个主要部分的框架。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问题分析方面着力较多,将问题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在其中,充分考虑问题分析的步骤。
这其中在理解问题上又是重中之重,首先要对问题的症状进行综合评估,了解问题的基本状况;继而分析出现该问题是政府失灵还是市场失灵,以便确定问题之性质;最后就是模拟问题,识别政策变量,了解各个变量对问题的影响情况。
该模型还注重交流,政策的制定者要为客户提供相关的建议,为客户的使用提供方便。
信息的收集在此模型中亦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为问题分析和方案分析提供帮助。
下图比较清晰地显示了该模型的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