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及反思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导体的概念,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
3. 学生能够运用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区别。
2. 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
教学难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的实验观察。
二、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
三、教学准备:导线、灯泡、电池、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实验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 讲解:讲解导体的概念,介绍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3. 实验1:引导学生进行导体导电实验,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4. 实验2:引导学生进行绝缘体导电实验,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
6. 总结:讲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及应用。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
2. 学生绘制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图。
3. 学生写一篇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实例的文章。
教案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
但在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实例,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实际应用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方面,仍需加强。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线、电器、绝缘手套等。
新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0《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新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0《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导体与绝缘体》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导体的概念、导体的特点以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的例子。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知道它们的特点,能够分辨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并能够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可能有所了解,但不够深入。
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导体的概念、特点和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的例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特点和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的例子。
2.难点: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和联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导体(如金属棒、铜线等)、绝缘体(如塑料棒、玻璃棒等)、电池、灯泡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导体能够导电,而绝缘体不能导电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特点和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的例子,让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导体和绝缘体导电和不导电的现象,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教科版四年级《导体与绝缘体》优质教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的教学设计(定稿)一、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学会判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构建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概念。
2、让学生经历制作、检测一块橡皮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方法,检测更多的物体。
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归纳、提升科学概念。
3、通过探究活动过程,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能力。
形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提高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二、重、难点:重点:构建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概念和安全用电意识培养。
难点:制作检测器和初步掌握科学的检测方法。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片、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电池、导线学生准备:电路检测器、木片、塑料尺、陶瓷、纸板、橡皮、钢笔、插头等20多种材料。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出示一个电路检测器,问:怎样使小灯泡亮起来?(二)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提升科学概念1、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2、教师结合小电灯泡不亮的现象,引导学生猜想小电灯泡不亮的原因,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设计、检测橡皮方法1、预测橡皮是否导电?2、小组合作研讨、交流,设计检测一块橡皮的计划。
①提出问题:要知道一块橡皮能不能通过电流,我们该怎么检验?②小组讨论、提出研究、制订计划。
③小组汇报。
④教师课件出示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方法。
⑤学生展示检测橡皮的过程。
3、学生评价(生生互动)检测橡皮的过程情况。
4、分析、得出结论:橡皮不能使小灯泡发光。
(四)合作探究、开展实验1、教师引导学生用检测一块橡皮的方法,检测20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2、提出要求:(投影)①每小组要分工、合作,人人参与。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导体的概念,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 让学生掌握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能运用这一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 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3.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三、教学重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 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3.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四、教学难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2. 运用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
2. 采用分类讨论法,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 探究: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
3.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区别。
4. 应用:让学生运用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索导体和绝缘体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2. 让学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九、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导体和绝缘体样品、实验仪器等。
2. 教学课件:导体和绝缘体的图片、视频等。
3. 参考资料:有关导体和绝缘体的学术论文、科普文章等。
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十一、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2课时。
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讲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常见实例,进行实验演示;第二课时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篇1教材与学情分析《导体与绝缘体》是全国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课,本单元利用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
本课分为两部分:一、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二、教室里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
教材以检测一块橡皮作为研究的开始,目的在于引出后面的探究活动——检测20余种材料的导电性。
通过实验发现规律,总结出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
在前几节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电、以及电是如何工作的知识,并且在生活中,学生已经获得了相关经验,把不同的物体连接到电路中时,情况是不一样的。
本课希望学生将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要求,另外,在讨论“如何检测橡皮的导电性”活动中,将帮助学生形成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这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有一定意义的。
目标与重难点科学概念:1、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
过程与方法:1、讨论制定科学规范的检测橡皮导电性的研究计划。
2、检测身边材料的导电性,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
2、培养归纳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认识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学会检测物体导电性的方法,建立导体和绝缘体概念的正确认识。
教学难点:讨论制定检测橡皮导电性的研究计划教学准备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装有发光二极管的电路检测器,记录单,盘子,木片,塑料片,陶瓷,石头,纸板,橡皮,丝绸,海绵,回形针,旧版1角、5角、1元硬币,玻璃,干毛巾,湿毛巾,磁铁,导线等待测材料。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四单元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word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四单元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简单电路”的第5课。
本课活动是让学生通过简易的电路检测器判断身边的材料中哪些容易导电,哪些极不易导电,从而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并让学生了解电的重要用途以及如何安全用电。
本课共由2个活动组成。
活动1“什么物体可以导电”,主要是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导线的塑料外皮和铜芯,了解导体与绝缘体;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身边常见的物品的导电性,判断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活动2“安全用电”是让学生列举电的重要用途;认识到电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知道什么是安全用电。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接触导电这方面内容,但认识的层次比较浅显,而且对材料的认识也不会涉及导电性能上。
经过前一节课的操作使用,学生已经能很熟练地使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也能容易理解可以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材料的导电性能。
学生在进行检测的时候,如果提供检测物品是两种或以上材料构成的物品,他们可能不会意识到从材料上去检测,因此需要强调检测的某种材料,不是具体物品,建议直接提供单种材料的物品。
学生对交流电、高压电等的名词会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加以说明。
由于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在交流“生活中应该怎样安全用电”内容时,学生想到的内容可能并不多,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场景让学生加以分析,以此判断学生是否掌握如何安全用电。
三、教学目标1.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极不易导电。
2.能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导电性能。
3.能列举电的重要用途。
4.知道雷电、高压电、交流电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5.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2 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使用电路检测器对身边常见的物体进行检测,判断该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通过使用电路检测器对身边常见的物体进行检测,判断该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小学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小学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篇一:《导体与绝缘体》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导体与绝缘体教案(精选7篇)导体与绝缘体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2、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过程与方法:1、根据任务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
2、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3、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点】区分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教学难点】区分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
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观察导入: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讨论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3、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触在一起或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触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5、讲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导体;像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叫做绝缘体。
(板书:导体、绝缘体)二、检测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2、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3、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4、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5、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三、检测20种物体的导电性:1、在材料盘中为学生提供20种供检测的材料,一张“检测记录”表。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及反思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导体的概念,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质。
3. 学生能够运用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学生培养对实验的严谨和细致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 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质。
难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质的实验观察和解释。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材料和仪器。
2. 导体和绝缘体的图片和视频。
学生准备:1. 预习导体和绝缘体的相关知识。
2. 准备好实验材料和仪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电导线、绝缘手套等,引起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兴趣。
2.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和特点。
3. 讲解:教师讲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质。
4. 应用:学生通过实例,运用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和应用。
五、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质,并尝试解释其原因。
学生需要完成一份小报告,总结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生活中。
六、教学反思:教师需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度等。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2. 学生作业:教师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小报告,评估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3. 学生反馈:教师通过学生的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的疑惑和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精选5篇)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精选5篇)《导体与绝缘体》篇1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导体与绝缘体》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科学探究: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20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教学难点: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教学手段:实物、投影教学准备: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试验记录表、小组实验评价表及实验盒(电路检测器6个;①橡皮、小刀、纸板、铝丝、钥匙、塑料片、泡沫、毛线、五角硬币、丝绸等待检测物体各3个;②橡皮筋、木条、石块、陶瓷片、铅笔芯、铁丝、回形针、毛皮、一角硬币、铜丝等待检测物体各3个。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多媒体、插头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明标教师演示实验(使用展示台)。
1.(出示上节课同学们制作的一个“电路检测器”)电路接通以后,灯泡亮了。
2.师:如果把其中一根导线剪断,灯泡还会亮吗?为什么?3.师:如果分别用三种连接方法重新连接电路,灯泡会亮吗?①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②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③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
4.讨论:为什么电路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小灯泡会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或把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小灯泡就不会亮。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导体与绝缘体”。
)(板书课题:导体与绝缘体)5.师:我们来了解一下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一遍。
①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②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及反思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导体的概念,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
3. 学生能够运用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特点。
2. 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
难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的实验观察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材料。
2. 导电性能测试仪器。
3. PPT课件。
学生准备:1. 预习导体和绝缘体的相关知识。
2. 准备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导体和绝缘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特点。
2.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总结导体的特点。
4. 知识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讲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及应用。
5.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反思自己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过程的设计、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效果等方面。
教师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延伸:1. 学生通过课后小研究,深入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学生通过参观实验室或企业,实地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生产和应用过程。
七、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导体和绝缘体的课后练习题。
八、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表现评价。
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粤教粤科版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时,学生可能会对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产生困惑,尤其是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和联系。此外,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电路连接不正确、实验现象不明显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导体与绝缘体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够理解和区分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掌握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简单的电路,并进行测试。
-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电流在导体和绝缘体中的流动情况,理解导体与绝缘体的特性。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导体与绝缘体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导体与绝缘体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导体与绝缘体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导体与绝缘体。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教学方法:
-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以及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电路案例,让学生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精选11篇)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精选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构建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实验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形成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检测区分多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教学难点:合理分工,科学进行实验。
教具学具:教师:电路检测器导线橡皮插头学生: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粉笔、纸片、铁片、铜片、铝片、螺丝钉、塑料片、回形针、木片、陶瓷、塑料尺、布条、毛线、钢锯条、铅笔芯、易拉罐、硬币、钥匙、小刀、海绵等多种物体。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在前面的课文中,我们学习了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学会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出现的故障。
现在,请同学们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比比哪组的同学组装的又快又正确。
1、学生组装电路检测器,教师巡视指导。
2、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电流从电池的正极经过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负极。
)3、讨论:如果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4、教师演示:那我们现在把这根导线接起来,小灯泡是不是会重新亮起来?①检测器的两个铜丝头接在一起;②外面的塑料皮接在一起;③铜丝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
5、问:通过刚才这个小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只有把里面的铜丝连起来,灯泡才会亮。
)6、小结:在我们身边,有些物体容易导电,有些物体不容易导电。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课题导体与绝缘体单元第一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四年级学习目标1.知道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绝缘体。
2.了解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重点认识导体与绝缘体。
难点用科学的方法检测区分待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用以下三种方法连接检测头,观察小灯泡会不会亮。
(1)把两个塑料皮接在一起不亮(2)把金属头和塑料皮接在一起不亮(3)把两个金属头接在一起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铜丝容易导电;塑料不容易导电。
思考问题,进入新课。
为学习研究导体与绝缘体奠定基础讲授新课在简单电路中,导体与绝缘体是组成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我们周围有些容易导电,有些不容易导电。
(一)检验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检测一下我们身边的物体是否能够导电呢?就以橡皮为例,检测一下橡皮是否能够导电呢?实验一检验橡皮是否导电实验步骤 1.先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2.使“电路思考检测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为检测20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奠定基础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4.重复检测一次,并作好记录。
5.把检测完的橡皮放在左边的盘子里。
对检验的结果做一下记录物体名称预测检测1 检测2 检测表明亮不亮亮不亮亮不亮容易到底不容易导电√√√√从以上数据可知,橡皮不容易让电流通过,因此橡皮不导电。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研究身边的20种物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实验二检验身边的20种物体是否导电实验步骤 1.先预测物体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并做好记录。
2.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研究我们身边的20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学生对做出的检测做出自己的描述让学生都有足够多的活动材料,利于学生的参与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物体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小学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知识⽬标: 知道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能⼒⽬标: 能够设计检验装置,并检验常见的各种物体的导电性。
(三)情感⽬标: ⼀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要通过检验后才知道,任何结论都是要通过检验后才能得出的。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作⽤。
三、教学难点: (⼀)认识⼈体、⽔也是导体。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教具电路板、2、电流实验盒、3、各种⾦属和⾮⾦属、4、新型试电笔、5、电⼯常⽤⼯具、6、玻璃杯、7、⽔、8、盐。
(⼆)学⽣准备: ⼤号电池每⼈⼀节。
五、教学过程: (⼀)导⼊新课: 电的作⽤很⼤,但电压⾼时对⼈体有危险,所以我们家的电线外⾯都有物体把它包住。
包住了就没有危险。
你知道外⾯包裹的这⼀层叫什么吗? (⼆)新课课题: 2、导体和绝缘体 (三)问题: ⼀个物体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我们可以⽤什么办法来证明呢? 学⽣回答:⽤简单电路来检验。
把要检验的物品串联在电路中,如果⼩灯泡发亮,说明电流可以通过,它是导体。
如果⼩灯泡不亮,说明电流不能通过,它是绝缘体。
(四)检验⼀:P33 把我们常见的这些物品进⾏分类: 导体有: 绝缘体有: (五)⼩结: 容易导电的物体(电流容易通过)叫做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电流不容易通过)叫做绝缘体。
(六)检验⼆:P34 ⽔是导体吗? 注意;要在⽔中多放盐和多加电池。
(七)检验三:P34 ⼈体是导体吗? 注意:要⽤新型试电笔检验。
(⼋)判断:P35 常见的电器、电⼯材料、电⼯⼯具中它们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 (九)安全⽤电:P35 注意事项:晾⾐服、放风筝、搞卫⽣。
粤教版《导体与绝缘体》优秀教学设计2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2)、能够设计检测装置,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3)、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4)、知道人体和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多种物体进行猜测、探讨、实验、记录等活动过程,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得出结论。
运用结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严谨的、用实验检验猜测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意识。
教学重点:做一个检测器检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运用探究出的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严谨的科学态度探究物体是绝缘体还是导体,并运用探究的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及铜片、纸片、铁片、塑料片、大头针、三角尺、回形针、铝片等待检测物体。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多媒体课件,各式开关,导线。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师拿一个带电的插座,用测电笔测出插座带电。
提问:老师手握带电的插座,为什么没有被电击倒?我们通过这节课的研究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二、研究讨论小实验,引出概念。
1、教师出示一个闭合电路(接线有问题)。
请学生检测闭合电路是否能让小电珠亮。
2、学生上台操作,使小电珠这起来。
3、思考:为什么他的连接法能让小电珠亮,老师的连接法却不亮呢?小组讨论:你们从同学和老师的不同连接中发现了什么?4、学生汇报,引出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
我们把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什么呢?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叫什么呢?你们给它取个名吧。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确定正确概念。
三、学生自由研究橡皮,得出正确研究方法。
1、提问:橡皮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我们如何来检测它?2、学生小组讨论,探究检测方法。
3、学生上台演示,得出正确方法。
(1)、在检测之前先猜测,并说出这样猜测的理由。
(2)、做一个合格的检测器。
(3)、对同一物体的检测至少两次。
(4)、做好检测记录。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及反思
导体与绝缘体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导体的概念,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质。
3. 学生能够运用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 常见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难点:1. 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质的理解。
2. 运用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教具:1. 导线、灯泡、电池等导体。
2. 塑料、橡胶、玻璃等绝缘体。
学具:1. 学生实验套件。
2. 记录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灯泡发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灯泡能发光。
2. 导体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导体,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认识到导体能够导电。
3. 绝缘体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绝缘体,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认识到绝缘体不能导电。
4. 常见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引导学生列举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并通过实验验证它们的导电性质。
5. 运用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线、电器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导电性质,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电器的发展、能源的利用等。
2. 引导学生探讨导体和绝缘体在自然界中的应用,如雷电、生物体内的电流等。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列举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并说明它们的导电性质。
四年级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
四年级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课件背景,配以幽雅的音乐,学生自动地安静了下来。
)谈话(略)师:大家先看这里。
(出示简单的电路连接。
)见过吗?生:见过。
师:如果在电池盒中放入电池,灯泡就会……生:亮起来。
师:地球人都知道!哪位同学能够说说小灯泡为什么亮起来了?生:因为电流正在循环。
生: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来,经过灯泡流回负极,所以小灯泡亮了。
生:因为电线将整个电路形成一个闭路,所以小灯泡亮了。
师:(出示电工剪刀),现在我们用电工剪刀将电路中的电线剪断,灯泡会……?生:灯泡会灭了。
师:都同意小灯泡会熄灭吗?生:同意!师:我们来看看。
(演示剪断电线)师:哪个同学能说说小灯泡现在为什么灭了?生:因为电流要形成一个从正极到负极的循环,现在电线剪断了,电流无法形成循环,电路就通不过去了。
师:剪断以后,中间隔着什么呀?生:空气生:空气是不会让电流流过的。
自评:以上环节的设计不仅复习了前几课所学的知识,而且为本课学习埋下伏笔——导体和绝缘体也就是物体容易或是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道理。
师:有什么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生:要把两条断掉的电线接起来。
师:我们把它接一接,让它重新亮起来,好不好?生:好!(师演示把电线直接接上。
)师:亮了吗?生:没亮。
师:亮了吗?生:没亮(灰心地)。
师:为什么没亮?生:要把电线的头接起来才能亮。
生:要把里面的电丝接起来才能亮。
师:这里面的叫什么?生:电丝。
师:因为这里面的东西是用铜做的,习惯上人们叫它们铜丝,我们也叫它们铜丝好吗?生:好。
师:要把电线里面的铜丝碰在一起,灯泡才会亮对不?生:对。
师:我们来连连看,是不是这样的?(师接亮小灯泡)。
师:成功了,把掌声送给他。
师:通过刚才这个小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只有把里面的铜丝连起来,灯泡才会亮。
生:我发现了铁能传电。
生:应该是铜能传电。
师:也就是说电线里面的材料和外面的材料是不一样的,里面的铜丝可以让电流通过,外面的塑料不可以让电流通过。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材分析
第23课 《导体与绝缘体》教材分析本课的任务驱动情境,是在分组实验时,彬彬正准备用自制的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出故障的电路元件,琪琪提出应该剥去导线两端的塑料外皮,把金属芯暴露出来。
在连接电路时,为什么要先剥去导线两端的塑料外皮?是因为塑料不能导电吗?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多次接触过导线,知道导线由塑料外皮和铜芯组成。
由此,引发出探究导线不同部分材料的导电性的任务: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导线的塑料外皮和铜芯,以及检测身边各种常见物体,了解物体的导电性。
23导体与绝缘体塑料不能导电吗?导线两端应该要露出金属芯。
活动1 什么物体可以导电本活动首先从导线塑料外皮是否可以导电展开探究。
教科书首先通过妍妍的话提示可以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并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学生使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导线的操作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电路检测器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判断被检测的材料是否具有导电性。
学生通过检测发现,当连接导线的塑料外皮时,灯泡不亮,从而判断塑料极不容易导电;当连接导线的金属芯时灯泡能发光,以此判断金属芯可以导电。
我们可以用简易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
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
有些材料容易导电,属于导体;有些材料极不易导电,属于绝缘体。
在学生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教科书以旁栏的形式介绍了导体和绝缘体,引导学生从材料的导电性能来判断它是属于导体还是绝缘体。
本活动中,学生可经历以下探究过程:①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物品→观察灯泡是否发光;②判断材料是否具有导电性→判断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在完成检测导线的任务后,教师再要求学生检测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有的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有的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提示学生先对其导电性能进行预测,再进行检测,最后得出结论。
◎友情提示◎使用正确的方法拔、插电源插头清洁用电器时要断开电源本活动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安全用电。
教科书中指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交流电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不注意,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要安全用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学设计
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学
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简单电路”
的第5课。
本课活动是让学生通过简易的电路检测器判断身边的材
料中哪些容易导电,哪些极不易导电,从而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并让学生了解电的重要用途以及如何安全用电。
本课共由2个活动组成。
活动1“什么物体可以导电”,主要是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导线的塑料外皮和铜芯,了解导体与绝
缘体;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身边常见的物品的导电性,判断物体
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活动2“安全用电”是让学生列举电的重要用
途;认识到电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知道什么是安全用电。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接触导电这方面内容,但认识的层次比较浅显,而且对材料的认识也不会涉及导电性能上。
经过前
一节课的操作使用,学生已经能很熟练地使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
测,也能容易理解可以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材料的导电性能。
学
生在进行检测的时候,如果提供检测物品是两种或以上材料构成
的物品,他们可能不会意识到从材料上去检测,因此需要强调检
测的某种材料,不是具体物品,建议直接提供单种材料的物品。
学生对交流电、高压电等的名词会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加以说明。
由于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在交流“生活中应该怎样安全
用电”内容时,学生想到的内容可能并不多,教师可以提供不同
的场景让学生加以分析,以此判断学生是否掌握如何安全用电。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极
不易导电。
2.能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导电性能。
3.能列举电的重要用途。
4.知道雷电、高压电、交流电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5.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2 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使用电路检测器对身边常见的物体进行检测,判断该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通过使用电路检测器对身边常见的物体进行检测,判断该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课件等。
学具准备:简易电路检测器、不同材料的物品(含木材、金属、塑料、布纤维等材料)、学生活动手册等。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设置情境:小组实验时,电路出现故障后正在用电路检测器,琪琪拿着一根导线说应该剥去导线两端的塑料外皮露出金属芯。
问题:塑料不能导电吗?
交流:对波波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任务:用简易电路检测器检测导线的塑料外皮和铜芯,以及各种身边常见物体的导电性。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什么物体可以导电
出示:导线实物和放大图。
提出:导线由金属芯、塑料外皮组成。
金属芯外面包裹着一层或数层的塑料。
问题:将未剥开两端塑料外皮的导线直接接入电路,灯泡能发光吗?交
流:从导线中的金属、塑料两种材料是否容易导电方面进行讨论。
任务:将木块、金属、塑料等材料分别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发光,了解这些材料的导电性能。
提示:可以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
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容易导电的属于导体,极不易导电的属于绝缘体。
要求:每个材料的检测至少两次,检测一次记录一次。
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内容。
活
动: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检测,了解这些材料的导电性能。
汇报:根据实验结果将不同的材料分别归类,找出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评
价:根据学生是否能正确检测并判断进行评价。
2.活动2:安全用电
出示:使用电的场景和用电器的图片。
提出:电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电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轻松地按一下开关,就可以看电视、听音乐、烹饪食物……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交流电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如果我们使用不当,就有触电危险,对人身造成伤害,甚至致人死亡。
而高压电更是具有危险性,更加需要注意。
出示:教科书中的两个场景图。
问题:为什么要按照图上的做法呢?
交流:能从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方面进行讨论。
任
务:说一说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安全用电?
要求: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内容,对图示的5种不同的用电情境进行判断,并说出理由。
交流:能进一步从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性能方面进行判断。
评
价:根据是否判断准确进行评价。
拓展:阅读历史故事“富兰克林与避雷针”。
要求:了解富兰克林这个科学家研究、设计和发明避雷针的过程。
七、板书设计
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
第三单元第17课《声音的传播》练习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三单元第17课时
《声音的传播》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在月球上,由于没有(),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
2、声音能在()、()、()中传播,不能在()中传播。
3、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着()的。
4、写字的声音可以通过()传播到紧贴在桌面上的耳朵里。
5、宇航员在月球上,如果不借助耳机等装置,将听不到任何声音,这是因为()。
二、判断题:
1、利用土电话通话主要是利用空气传播声音。
()
2、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但是固体、液体也是能传播声音的。
()
3、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
木材塑料
极不易导电:
绝缘体
导电性能
金属陶瓷布纤维橡胶……
水
容易导电:导体……
()
4、在真空环境下,玻璃钟罩里闹钟响在外面也听不到声音。
()
5、在月球上,由于四周非常寂静,所以不用大声说话我们都能听见。
()
三、简答题:
1、土电话和听诊器分别是利用什么来传播声音的?
2、把一个正在发出声音的小闹钟装入一个密封的玻璃容器里,这时你还能听到小闹钟发出的声音吗?如果能的话请你写出小闹钟声音传播的路线。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三单元第17课时
《声音的传播》同步练习答案
一、填空题:
1、空气无线电设备
2、气体固体液体真空
3、四面八方
4、桌面
5、月球上没有空气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简答题:
1、土电话是通过拉紧的棉线传播声音的、听诊器是通过连接着的胶管声音到耳朵里的。
2、我们也能听到小闹钟发出的声音。
它的传播路线图是:闹铃→空气→玻璃→空气→耳朵。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二单元第8课《各种各样的岩石》练习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二单元第8课时
《各种各样的岩石》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着岩石,有的被()和()覆盖,有的()着。
2、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3、岩石都是()的,所以像砖头一类的物质就()岩石了。
4、岩石的分布是()的。
5、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的不同特征。
例如,用肉眼或者借助放大镜观察岩石的()和(),用手触摸岩石,感受其表面的()。
用钥匙刻画,如果只留下浅浅的痕迹,说明这块岩石比较()。
二、判断题。
1、岩石的表面都是粗糙不平的。
()
2、有的岩石呈透明状,经过加工可以做成装饰品。
()
3、岩石的种类繁多,颜色、形态、结构各不相同。
()
4、为了观察岩石,我们可以随意采集。
()
5、我们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观察岩石的颜色、纹理等特点。
()
三、简答题。
各种各样的岩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二单元第8课时《各种各样的岩石》同步练习答案
一、填空题。
1、土壤植被裸露
2、颜色软硬花纹
3、天然不是
4、广泛
5、颜色纹理粗糙程度硬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简答题。
相同: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质组成。
不同:形状、颜色、光泽、透明度、软硬、轻重、花纹、大小、光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