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第五章第一节

合集下载

第5章 中国革命新道路讲义

第5章 中国革命新道路讲义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导语: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从中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然而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所领导的中国革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国民革命取得迅速发展的同时,但由于国民党右派抬头,中共中央领导人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导致国共分裂,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人与国民党新军阀进行了一场长达十年的艰苦战争。

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探索与努力,克服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左”的错误倾向,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新道路,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理论,使中国革命走向复兴。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及其努力,了解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曲折历程,从而懂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新道路对中国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的伟大意义,加深对中国革命的认识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由于帝国主义势力的干涉和国民党内部蒋介石、汪精卫等先后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进行革命镇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失败。

在白色恐怖笼罩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工作中心转入农村,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

并在斗争中逐步将马克思注意基本原理同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一)国民党政府“统一”全国1、宁汉对立与宁汉合流“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立即着手建立中央政权。

决定定都南京,不承认武汉国民党及中央党部和武汉国民政府的合法性。

1927年4月18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南京举行国民政府成立大会,至此,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际,蒋介石虽没有担任政府的最高职务,但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军权,实际上主宰着这个政权。

2022注安《管理》教材精讲课第五章讲义贾若冰

2022注安《管理》教材精讲课第五章讲义贾若冰

第五章第一节安全生产预警预报体系一、安全生产预警的目标、任务与特点(一)预警的目标通过对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管理进行检测与评价,警示安全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危害程度。

(-)预警的任务完成对各种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根据预警分析的结果对事故征兆的不良趋势进行矫正与控制。

(三)预警的特点1.快速性2.准确性3.公开性:发现事故征兆,信息一经确认,必须客观、如实的向企业和社会公开参布预警信息。

4.完备性5.连贯性:每一次的安全生产分析应以上次的风险分析为基础,实现预警预报的闭环。

二、预警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预警系统主要由预警分析系统和预校对策系统组成>预警分析系统主要完成预警的功能。

>预控对策系统主要完成对事故的控制功能。

[注1】预警分析系统:由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组成。

【注2】监测系统是预警系统的主要硬件部分。

(-)监测系统监测系统是预警系统主要的硬件部分,其功能是采用各种监测手段获得有关信息和运行数据。

(二)预警信息系统预警信息系统负责对信息的储存、处理、识别。

预警依据:事故有关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管理的原始信息。

预警信息系统由信息网、中央处理和信息判断系统组成。

预警信息系统主要包括的活动内容: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辨伪、信息存储、信息推断。

由于预警信息系统完成将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功能,其信息基础管理工作应满足的条件有: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和程序化。

(三)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1 .建立预警评价指标的原则建立预警评价指标、制定评价指标标准是预警系统开展识别、诊断、预控等活动的前提,是预警活动的关键环节。

预警评价指标的构建应遵循的原则:灵敏性,科学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引导性,预见性。

(内部和外部环境)安全管理有效性的指标(组织以及规章制度等)机的安全可靠性指标(运行状况或各种参数等)3.预警准则的确定1)预警准则用来决定在不同预警级别情况下,是否发出报警以及发出何种程度的报警的判别标准或准则。

新人教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知识点提纲讲义 总结

新人教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知识点提纲讲义 总结

4.垂直结构差异(1)原因:争夺阳光的生奁竞争。

(2)规律: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殺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圭亶。

二、森林1.热带雨林(1)分布: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2)特征:全年旺盛生长;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分布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特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征构较热带雨林简单3.落叶阔叶林(夏绿林)(1)分布: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特征: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

4.亚寒带针叶林(1)分布: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2)特征:针叶林以松、杉类植物为主,叶片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三、草原与荒漠丄•草原分布: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2)温带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

2.荒漠:分布于气候干旱地区,以旱生的灌垄为主,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

四、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厠愚航植誠垂直分异利卡地帯性分布「防凤禹沙•-威少融地鋭的形般马廳B1决定植被类型八光原、降水、現■网斯节温差、增加議腾、澗节大气成分书馥性、碱性涉响植披类熨;肥力影响电肉丁理1植被丰富,保持水土;植铁稀疏’侵边加剧木分充足・_植餓丰富潑諒水瓠坯含沙童「両与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一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分类: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3.演化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一节植被的植物生长植被与环境的关系一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1)环境为植被的发育和生长提供阳光、空气、水分、养料、适宜的温度等生长所必需的条件;(2)植物的生长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比如植物根系的生长、腐败的植物会影响土壤的结构和组成;(3)植物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4)植物种类的改变会造成生物种类的改变等;(5)不同的植被又依赖于不同的特定的环境,具有适应当地特定环境的特征;(6)植被离开了所适合的生长环境,可能会造成不结实、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4.一些特殊地理环境下的植被特征56.森林的作用及遭破坏后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3)土壤剖面构造①自然土壤k;..;-.-;:序净化空弋,美牝环境 涵养*源、保持水土,吸勾除尘,防风固沙 緊衙物种>维护生轴破坏丘菟侯交化-生态坏境总*-I 然灾番频发凸牧窖祥性锐减淀枳层■MMH■a =uurri1n1ra.仃机层以井斛和也卜榊的和机质为主⑷质层疑器盘强矿物质淋先.颜色较注第二节土壤 组成 特征 作用 关系 矿物质 成土母质(风化壳或风化堆积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固体颗粒;经风化分解,释放一些养分元素(K 、P 、Ca 等),供植物吸收 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彼此间有密切联系,就形成了土壤的肥力特征肥力高低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的协调程度有机质 多集中在表层,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 水分 贮存在土壤孔隙中,具有很大的流动性 影响土壤的热量状况 空气一、观察土壤 1. 土壤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高数讲义第一节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一)

高数讲义第一节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一)
则 Si f ( i) x i , 而所有小矩形的面积之和 Sn
n
Sn f (1) x1 f (2) x2 f (n) xn f ( i ) x i
i1
y
f ( 1)
f ( i )
y f (x)
S1 S2 …… Si … Sn
0 a x0 1 x1 x2 xi1 i xi xn1 xn b x
该时刻的速度记为 v( i )
当区间 [ t i1 , t i ] 很小时,可近似地将物体在该 区间上的运动看作匀速运动
因此物体在 [ t i1 , t i ] 上运动的近似距离为
si v( i) t i ,
n
s sn v(1)t1 v( 2)t2 v( n)tn v( i ) t i
(3)显然,当区间划分得越细,即每个小区间
越窄时,Sn 越接近曲边梯形的面积 S

x
max
{
x1
,
x2
,
xn
}
记为
n
max { xi
i
}
所以
S lim Sn
x0
lim
x
0
i1
f
(
i
)
x
i
(二)变速直线运动的距离
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常速度记为 v ),在 时间段 [ a , b ] 上运动的距离为:s = v ( b - a )
b
a
f
( x)dx
A
曲边梯形的面积的负值
f
(x)
有正有负时,
b
a
f
(
x
)dx
?
A1 A2
A3 A4
b
a f
( x)dx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第5章 第1节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 讲义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 第5章 第1节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 讲义

一、有机高分子化合物1.概念由许多低分子化合物以共价键结合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通常在104以上)的一类化合物。

2.基本概念单体—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低分子化合物↓聚合高聚物—由单体聚合而成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化合物↓单元链节—高分子化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可重复的最小单位,也称重复结构单元↓数目聚合度—高分子链中含有链节的数目,通常用n表示例如:【归纳总结】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与低分子有机物的区别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低分子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高达10 000以上 1 000以下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平均值明确数值分子的基本结构若干重复结构单元组成单一分子结构性质物理、化学性质有较大差别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反应类型 1.加成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1)概念由含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分子以加成反应的形式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2)加聚反应的特点①单体必须是含有双键、三键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例如:烯、二烯、炔、醛等)。

①反应只生成高聚物,没有副产物产生。

①聚合物链节的化学组成跟单体的化学组成相同。

①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单体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倍。

(3)常见的加聚反应 ①丙烯的加聚: n CH 2==CH—CH 3―――→催化剂。

①1,3-丁二烯的加聚:n CH 2==CH—CH==CH 2――→催化剂CH 2—CH==CH—CH 2。

2.缩合聚合反应(缩聚反应) (1)概念有机小分子单体间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生成小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2)缩聚反应的特点①单体分子中至少含有两个官能团(如—OH 、—COOH 、—NH 2、—X 等)。

①缩聚反应生成聚合物的同时,还有小分子副产物(如H 2O 、NH 3、HCl 等)生成。

①所得聚合物链节的化学组成与单体的化学组成不同。

①缩聚物结构简式要在方括号外侧写出链节余下的端基原子或原子团。

如:(3)常见的缩聚反应 ①羟基酸缩聚如HOCH 2COOH 的缩聚: n HOCH 2COOH 催化剂①+(n -1)H 2O 。

生物化学讲义第五章糖代谢

生物化学讲义第五章糖代谢

第五章糖代谢【目的和要求】1、掌握糖分解代谢,糖酵解和有氧氧化的途径及催化所需的酶,特别是关键酶和主要的调节因素以及各通路的生理意义。

2、掌握肝糖原合成、分解及糖异生的途径及关键酶。

掌握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和生理意义。

掌握乳酸循环的过程及生理意义。

3.熟悉糖的主要生理功能,糖是生物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血糖的概念,正常值以及血糖的来源、去路。

4.了解糖的吸收方式是通过主动转运过程,糖代谢异常。

【本章重难点】⒈糖酵解及有氧氧化的基本途径及关键酶⒉TAC、糖异生的生理意义⒊糖原合成分解的调节⒋血糖的调节⒌TAC循环、生理意义、调控⒍糖异生学习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糖的无氧分解第三节糖的有氧氧化第四节磷酸戊糖途径第五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第六节糖异生第七节血糖及其调节第一节概述糖的主要生理功能⑴是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据估计人体所需能量50%~70%左右是由糖氧化分解提供的。

⑵糖也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如核糖构成核苷酸及核酸成分;蛋白多糖构成软骨、结缔组织等的基质;糖脂是生物膜的构成成分等。

⑶体内还具有一些特殊生理功能的糖蛋白。

糖的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糖类主要为淀粉,口腔唾液腺及胰腺分泌有淀粉酶,仅能水解淀粉中的α-1,4糖苷键,产生分子大小不等的线形糖。

淀粉主要在小肠内受淀粉酶作用而消化。

在小肠黏膜细胞刷状缘上,含有α-葡萄糖苷酶,继续水解线形寡糖的α-1,4糖苷键,生成葡萄糖。

消化道吸收入体内的单糖主要是葡萄糖,葡萄糖经门静脉进入肝,部分再经肝静脉入体循环,运输到各组织,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是糖在体内的运输形式。

糖的储存形式是糖原。

第二节糖的无氧分解糖的分解代谢是糖在体内氧化供能的重要过程。

糖氧化分解的途径主要有三条:①无氧酵解;②有氧氧化;③磷酸戊糖途径。

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葡萄糖或糖原的葡萄糖单位通过糖酵解途径分解为丙酮酸,进而还原为乳酸的过程称为糖的无氧分解,由于此过程与酵母菌使糖生醇发酵的过程基本相似,故又称为糖酵解(glycolysis)。

语言学概论,讲义第五章 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

语言学概论,讲义第五章 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

第五章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语素、词语、词组和句子等语言单位的定义以及具有的意义;了解语音、语汇和语法这三个语言要素的意义第一节语义概说一、什么是语义1、定义:语义指的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的表达内容2、语义所包括的内容:(1)语汇意义:实词和固定短语所表达的意义语法意义:虚词、语序、形态、句调等所表达的意义。

(2)言内之意:一般的、稳定的意义言外之意:个别的、临时的意义如:今天天气很热(3)理性意义:表达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的认识非理性意义:表达人们的主观情感、态度及语体风格如:你真讨厌二、语义的性质★(1)概括性:人们可以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使一类事物区别于他类事物的特征,同时舍弃同类事物之间的各种差别。

如:笔(2)模糊性:模糊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线。

如:土豪、中午。

(3)民族性:由于不同的民族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同,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及分类也存在差异,因而不同语言的语义也会有所不同。

如:龙:中国的龙是一种吉祥的动物;而西方的dragon是一种危害人间的怪物。

三、语义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1、要不要研究语义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彼此密不可分,互相不能取代,强调语言研究中形式和意义的“结合”2、怎样研究语义:研究各种语言片段表示的语汇意义和语段意义第二节词语的意义一、词义的构成要素1、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1)理性意义:是人们对主观世界事物的反映,而且是概括性的反映如:山、河、神仙、天堂(2)非理性意义: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因而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

主要表现为: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2、语素义(1)单纯词:词义=语素义,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词如:书(2)合成词:①词义=语素义+语素义如:皮包②词义并不能从其构成语素义推导而来如:针线3、义项★(1)定义: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

一个词有几个义项,根据词所反映的对象的多少来决定的如:凉:①温度低。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部分)讲义-第五章-行政法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部分)讲义-第五章-行政法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部分)讲义第五章行政法第一节行政法概述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1.合法行政原则(法无授权即禁止)2.合理行政原则(公平公正)3.行政应急性原则在特殊紧急情况下,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明确法律依据的或与通常状态下法律规定相抵触的措施,是合法性原则的例外,行政机关不必承担法律责任。

4.程序正当原则(1)行政公开原则。

(2)公众参与原则(3)回避原则。

5. 高效便民原则6. 诚实守信原则(1)行政信息真实原则。

(2)保护公民信赖利益原则。

7. 权责统一原则二、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法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如大学,有权授予学生学位行政主体:处于管理地位,(1)有相应职权;(2)可以以独立名义做出;(2)做错了可以独立承担被授权的机关:独立被委托的机关:不独立行政相对人:处于被管理地位第二节行政行为一、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一)行政行为概念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做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二)行政行为的特征1.主体是行政主体2.行为必须是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

二、行政行为的分类行政行为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对行政行为的分类主要有:(一)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以行政行为的适用与效力作用的对象范围为标准划分。

内部行政行为(作用对象为内部人员):如行政处分等;外部行政行为(作用对象为外部人员):如行政许可行为、行政处罚等。

(二)抽象行政行为(管理对象不特定)与具体行政行为(管理对象特定),以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划分。

抽象行政行为:如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等行政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包括行政许可行为、行政处罚行为等。

(三)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以行政行为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划分。

羁束行政行为:如税务机关征税。

自由裁量行政行为: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四)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以行政主体是否可以主动作出行政行为为标准划分。

监理工程师(讲义)-目标控制(水利)【投资】-第五章第一节施工合同的类型

监理工程师(讲义)-目标控制(水利)【投资】-第五章第一节施工合同的类型

第五章施工招标阶段投资控制第一节施工合同的类型通常情况下,招标阶段形成的中标价,签订合同后,即为合同价。

一、按合同计价方式分类按合同计价方式,合同价形式分为总价合同、单价合同和成本加酬金合同。

(一)总价合同(二)单价合同单价合同是指工程量变化幅度在合同规定范围之内,合同双方按认可的工程单价和实际完成且经质量认证合格的工程量,进行工程价款结算的承包合同。

在施工图不完整或当准备发包的建设项目内容、技术经济指标尚不能明确、具体地予以规定时,往往格。

在支付时则以实际完成的且符合合同规定的工程量为准结算工程款,在不能较精确地计算工程量的情况下,可以避免凭运气而使发包人或承包人任何一方承担过大的风险。

但是,对于某些不易计算工程量的项目或工程费应分摊在许多工程的复杂工程项目,单价合同易引起争议。

单价合同又分为以下 3 种形式。

单价合同的优点是可以减少招标准备工作,缩短招标准备时间,能鼓励承包人通过提高工效等手段从成本节约中提高利润,发包人只按工程量表的项目开支,可减少意外开支,只需对少量遗漏的项目在执行合同过程中依据合同规定确定其单价,结算程序比较清晰。

(三)成本加酬金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也称成本补偿合同,即发包人向承包人支付实际工程成本中的直接费,按事先协议好的某一种方式支付管理费以及利润的一种合同方式。

适用范围:①招标投标阶段工程范围无法界定,无法准确估价。

②时间特别紧急,要求尽快开工的工程。

如抢救、抢险工程。

③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有着高度的信任,承包方在某些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特长或经验.以这种形式签订的承包合同,有两个明显的缺点:一是发包人对工程总价不能实施实际的控制;二是承包人对降低成本也不太感兴趣。

因此,采用这种合同形式,其条款必须非常严格。

成本加酬金合同有多种类型,现仅介绍如下 4 种。

【例题】关于固定总价合同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有()。

A.合同总价一笔包死,无特殊情况不作调整B.合同执行过程中,工程量与招标时不一致的,总价可作调整C.合同执行过程中,材料价格上涨,总价可作调整D.合同执行过程中,人工工资变动,总价不作调整E.固定总价合同的投标价格一般偏高【答案】ADE【解析】固定总价合同的价格计算是以设计图纸、工程量及现行规范等为依据,发承包双方就承包工程协商一个固定的总价,即承包方按投标时发包方接受的合同价格实施工程,并一笔包死,无特定情况不作变化。

中级经济师环球讲义第五章ashinay

中级经济师环球讲义第五章ashinay

第五章人力资源管理导论第一节人力资源概述一、【知识点】人力资源概念的经济含义(一)生产要素理论中的人力资源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理论经历四个阶段X效率理论与人力资源①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根源则在于个人的心理动机及其导致的行为。

想使劳动者发挥最佳的努力程度,唯一的办法是通过影响他们的动机来诱导他们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努力水平。

这样,对企业来说,就需要建立一套可行的激励机制来影响员工的工作动机或动力②工作中的个人的理性程度可能是其独立选择的结果,也可能是其受他人影响的结果。

劳动者的行为取决于他们受到的压力。

只有压力适中时劳动者才会达成最优工作绩效③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并非总是一致的。

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合作会对双方的利益有好处(三)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人力资源从理论上说,导致大家从对劳动这种传统生产要素的关注转向对现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的重视,贡献最大的应该说是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提出者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开创者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

①他发现,经济增长和发展取决于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两个方面的投资,并且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高于物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更大②人力资本包括在教育、培训以及劳动力迁移等此类活动中积累的所有投资,而非人力资本则包括一个社会所储备的自然资源、建筑物以及机器的存量③人力资本重点强调了人所具有的智力、受过的教育与培训以及所掌握的工作经验等的重要性,是能够为社会和组织带来经济价值知识小结:◆生产要素理论中的人力资源(两要素论、三要素论、四要素论、五要素论)◆X效率理论与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人力资源【知识点】人力资源概念的组织含义1、早期的人力资源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美国旧制度经济学家约翰•康芒斯等人对劳工问题的研究。

2、现代的人力资源概念比较公认的现代人力资源概念是由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著名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正式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的。

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班讲义第五章

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班讲义第五章

第五章职业性危害控制技术大纲要求运用职业危害控制相关技术和标准,根据作业场所生产性粉尘、毒物和物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式和途径,辨识和分析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采取工程控制技术措施和个体防护技术措施,消除或减少职业危害。

第一节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技术第四节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第一节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一、防尘、防毒基本原则和要求对于作业场所存在粉坐、毒物的企业防尘、防毒的基本原则是: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无毒(害)或低毒(害)的原材料,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性有害因素。

对于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设计相应的防尘、防毒通风控制措施,使劳动者活动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如预期劳动者接触浓度不符合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1.原材料选择府遵循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的原则。

2.对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含露天作业的工艺没备),应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

为防止物料跑、冒、滴、漏,其设备和管道应采取有效的密闭措施,密闭形式应根据工艺流程、设备特点、生产工艺安全要求及便于操作、维修等因素确定,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和净化措施。

对移动的扬尘和逸散毒物的作业,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移动式轻便防尘和排毒设备。

3.对于逸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密闭措施:设置适宜的局部排风除尘设施对尘源进行控制;生产工艺和粉尘性质可采取湿式作业的,应采取湿法抑尘。

当湿式作业仍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应采用其他通风、除尘方式。

4.在生产中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

在放散有爆炸危险的可燃气体、粉尘或气溶胶等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置防爆通风系统或事故排风系统。

概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护理管理学》第五章第一节讲义

概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护理管理学》第五章第一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护理管理学》第五章第一节概述一、计划的概念广义的计划是指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等整个工作的全过程。

狭义的计划是指制订计划,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未来的行动做出具体的安排,即通过计划的编制,合理安排组织内一切具体的管理活动,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达到决策目标的过程。

二、计划的任务计划的任务就是根据社会的需要以及组织的自身能力,确定出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奋斗目标,对各项具体管理活动及其所需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设计和谋划,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西方管理学者经常用5W1H 来概括计划的任务:Why (为什么做)What (做什么)Who (谁去做)Where (在什么地方做)How (怎样做)When (在什么时候做)1.Why (为什么做)指制订计划应当首先明确原因和目的,即为什么要制订计划和制订计划的目的是什么。

2.What (做什么)指明确计划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明确每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工作重点。

3.Who (谁去做)这是对计划执行者的确定。

在制订计划过程中,应明确计划所提出的任务该由哪个主管部门和人员来负责完成。

4.Where (在什么地方做)这是对计划实施的地点或场所作出规定。

了解计划实施的环境条件和限制,以便合理安排计划实施的空间组织和布局。

5.When (在什么时候做)指计划的时限及实施的进度,即在计划中规定该计划提出的任务从何时开始落实、何时为止。

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明确每一阶段应当达到什么程度,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及更好地平衡资源的利用。

6.How (怎样做)即为实现组织目标,设计和具体规划如何安排人力、物力、财力,活动的方式、工具及手段,实施监控计划执行的措施等,以保证计划顺利实施。

三、计划的性质(一)计划具有目的性任何组织和个人制订计划都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目的,即实现组织的目标。

讲义 第五章 江西诗派和两宋之际的诗歌

讲义  第五章  江西诗派和两宋之际的诗歌

第五章江西诗派和两宋之际的诗歌第一节黄庭坚的诗歌一、黄庭坚的生平•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人称黄豫章、黄九•出身书香之家,父黄庶庆历二年(1042)进士,诗学杜甫;舅父李常(字公择)为诗人、藏书家。

•江西分宁(江西修水)人。

有《山谷集》“山谷道人”的由来•23岁中进士,长期做地方官。

•元丰三年(1080),游舒州(今安徽安庆)潜山山谷寺。

喜山谷林泉胜景,遂号“山谷道人”。

•思想以儒家为核心,兼受佛道影响。

•为苏轼密友,因被视作旧党,党争中随之起伏。

•先被贬为涪州别驾,安置黔州(今四川彭水);后贬戎州(今四川宜宾),晚年被贬宜州(今广西宜州),61岁死于宜州。

•北宋元符元年居戎州时,仿王羲之《兰亭集序》“曲水流觞”意境,凿石引水为池,曰“流杯池”(今宜宾市郊北)“流觞曲水”为宜宾八景之一。

二、黄庭坚的文学成就•诗、词、文兼擅。

诗歌最突出,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以诗为苏轼所欣赏,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同出苏轼门下,“苏门四学士”。

•长于书法,与苏轼、米芾fú、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三、黄庭坚诗歌的主要内容•传世诗歌一千九百多首。

虽一生宦游,但与现实保持距离,以诗歌书法为乐;对社会的了解远不及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性格沉着、孤芳自赏,能在逆境中自我解脱。

•反对以诗直接干预现实生活,提倡温柔敦厚诗风。

•《答洪驹父书》(洪刍,黄庭坚长妹之子)——批评苏轼,“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

”•《书王知载<朐qú山杂咏>后》——认为“诗者,人之情性也。

非强谏诤zhēng于廷,怨愤诟gòu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

……仕不遇而不怒,人不知而独乐……”•诗歌内容:多感时抒怀,怀念亲友,描写山水,题咏书画;•精神:文人书卷气,而非社会现实感。

黄庭坚诗歌的主要题材类别(1)感时抒怀——描写孤傲的精神世界,表现与社会的矛盾及解脱。

第5章 第1节 光的干涉 讲义—新教材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5章 第1节 光的干涉  讲义—新教材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1节光的干涉[核心素养·明目标]核心素养学习目标物理观念认识光的干涉现象,知道光的干涉产生的条件.科学思维理解单色光和白光干涉条纹的特征,能利用Δy=ldλ对光的干涉现象进行分析.科学探究能用控制变量法探究不同光的干涉条纹.科学态度与责任会利用与光的干涉相关的知识规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干涉现象.知识点一光的干涉及其产生条件1.干涉现象两束光相遇时,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就会产生干涉现象,在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2.相干条件要使两列光波相遇时产生干涉现象,两列光波必须具有相同的频率和振动方向,还要满足相位差恒定.3.结论干涉是波特有的一种现象,光具有波的特性.光的干涉条件与机械波是否相同?提示:相同,都必须具有相同的频率与振动方向.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波.(√)(2)频率不同的两列光波也能产生干涉现象,只是不稳定.(×)(3)光的干涉现象中,亮条纹是光波振动加强的区域.(√)知识点二光的双缝干涉公式1.亮条纹的条件如果两列光波到达某点时,路程差Δr为波长的整数倍,即满足Δr=±nλ(n =0,1,2,3,…)时,这两列光波互相加强,在那里就出现亮条纹.2.暗条纹的条件光波到达某点时,路程差Δr为半个波长的奇数倍,即满足Δr=±(2n+1)λ2(n =0,1,2,3,…)时,就出现暗条纹.3.相邻条纹间距公式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相邻两条亮条纹或暗条纹中心间距Δy=ldλ.式中,λ为光波的波长,d为双缝间距离,l为双缝到光屏的距离.双缝干涉形成的是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条纹.2: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光波的波长λ越大,相邻两条纹间的距离越小. (×)(2)在干涉条纹中,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知识点三薄膜干涉及其应用1.薄膜干涉由薄膜两个面反射的光波相遇而产生的干涉现象.2.薄膜干涉现象的实用举例(1)劈尖干涉是一种劈形空气薄膜干涉,可用于平面平整程度检查.(2)在照相机、望远镜等高质量的光学仪器中,在其镜头的表面镀上透明的增透膜,用来增加透射光的能量.薄膜干涉是前、后表面反射的光叠加而成的.3: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增透膜的厚度应等于光在空气中的波长的二分之一.(×)(2)薄膜干涉是通过两个表面折射的光线产生的.(×)(3)水面上漂浮的油膜出现彩色条纹是薄膜干涉现象.(√)考点1 杨氏双缝干涉如图所示是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示意图,请问在该实验中单缝屏和双缝屏分别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提示:单缝屏是为了获得具有唯一频率和振动情况的线光源;双缝屏是为了获得两束频率相同、振动情况完全一致的相干光.1.双缝干涉的示意图2.屏上某处出现亮、暗条纹的条件: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在同一点引起的振动的叠加,如亮条纹处某点同时参与的两个振动步调总是一致,即振动方向总是相同;暗条纹处振动步调总是相反.具体产生亮、暗条纹的条件为(1)亮条纹产生的条件:屏上某点P 到两条缝S 1和S 2的路程差正好是波长的整数倍或半波长的偶数倍.即:|PS 1-PS 2|=kλ=2k ·λ2(k =0,1,2,3,…) k =0时,PS 1=PS 2,此时P 点位于屏上的O 处,为亮条纹,此处的条纹叫中央亮条纹或零级亮条纹.k 为亮条纹的级次.(2)暗条纹产生的条件:屏上某点P 到两条缝S 1和S 2的路程差正好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即:|PS 1-PS 2|=(2k -1)·λ2(k =0,1,2,3,…) k 为暗条纹的级次,从第1级暗条纹开始向两侧展开.3.干涉图样的特点(1)单色光的干涉图样特点:中央为亮条纹,两边是明、暗相间的条纹,且相邻亮条纹与亮条纹中心间、相邻暗条纹与暗条纹中心间的距离相等.(2)白光的干涉图样:若用白光做实验,则中央亮条纹为白色,两侧出现彩色条纹,彩色条纹显示不同颜色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是不同的.【典例1】 如图所示为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当使用波长为6×10-7m 的橙色光做实验时,光屏P 点及上方的P 1点形成相邻的亮条纹.若使用波长为4×10-7 m 的紫光重复上述实验,在P 和P 1点形成的亮、暗条纹的情况是( )A .P 和P 1都是亮条纹B .P 是亮条纹,P 1是暗条纹C .P 是暗条纹,P 1是亮条纹D .P 和P 1都是暗条纹[思路点拨] (1)光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时出现亮条纹.(2)光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出现暗条纹.B [λ橙λ紫=6×10-74×10-7=1.5=32 P 1点对橙光:Δr =n ·λ橙,对紫光:Δr =nλ橙=n ·32λ紫=3n ·λ紫2因为P 1与P 相邻,所以n =1,P 1点是暗条纹.对P 点,因为Δr =0,所以仍是亮条纹,B 正确.]分析双缝干涉中明暗条纹问题的步骤(1)由题设情况依λ真=nλ介,求得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波长.(2)由屏上出现明暗条纹的条件判断光屏上出现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3)根据明条纹的判断式Δr =kλ(k =0,1,2,…)或暗条纹的判断式Δr =(2k +1)λ2(k=0,1,2,…),判断出k的取值,从而判断条纹数.[跟进训练]1.(多选)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到光屏上P点的距离之差d=0.6 μm.若分别用频率为f1=5.0×1014Hz和频率为f2=7.5×1014Hz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双缝,则P点出现条纹的情况是()A.用频率为f1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暗条纹B.用频率为f1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明条纹C.用频率为f2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暗条纹D.用频率为f2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明条纹BC[由c=λf可得λ=cf,故单色光的波长分别为λ1=cf1=3.0×1085.0×1014m=6×10-7 m,λ2=cf2=3.0×1087.5×1014m=4×10-7 m;故双缝到光屏上P点的距离之差d分别是两种单色光波长的倍数n1=dλ1=6×10-76×10-7=1,n2=dλ2=6×10-74×10-7=1.5;所以,用频率为f1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明条纹;用频率为f2的单色光照射时,P点出现暗条纹;故选项B、C正确,A、D错误.]考点2薄膜干涉及应用如图所示是几种常见的薄膜干涉图样,这些干涉图样是怎样形成的呢?提示:是由薄膜前、后或上、下表面反射光束相遇而产生的干涉.1.薄膜干涉现象(1)现象:①每一条纹呈水平状态排列.②由于各种色光干涉后相邻两亮纹中心的距离不同,所以若用白光做这个实验,会观察到彩色干涉条纹.(2)成因:①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肥皂薄膜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下面厚、上面薄. ②在薄膜上不同的地方,从膜的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叠加,在某些位置这两列波叠加后互相加强,则出现亮条纹;在另一些位置,叠加后互相削弱,则出现暗条纹.故在单色光照射下,就出现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③若在白光照射下,则出现彩色干涉条纹.2.用干涉法检查平面平整度:如图甲所示,两板之间形成一层空气膜,用单色光从上向下照射,如果被检测平面是光滑的,得到的干涉图样必是等间距的.如果被测表面某处凹下,则对应亮条纹(或暗条纹)提前出现,如图乙中 P 条纹所示;如果某处凸起来,则对应条纹延后出现,如图乙中Q 所示.(注:“提前”与“延后”不是指在时间上,而是指由左到右的位置顺序上)甲 乙3.增透膜(1)为了减少光学装置中的反射光的能量损失,可在元件表面涂一层透明薄膜,一般是氟化镁.(2)如图所示,在增透膜的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形成相干波,相互叠加,当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在两个表面反射的光产生相消干涉,反射光的能量几乎等于零.增透膜的最小厚度:增透膜厚度d =(2k +1)λ4(k =0,1,2,3,…),最小厚度为λ4.(λ为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的波长)(3)由于白光中含有多种波长的光,所以增透膜只能使其中一定波长的光相消.(4)因为人对绿光最敏感,一般选择对绿光起增透作用的膜,所以在反射光中绿光强度几乎为零,而其他波长的光并没有完全抵消,所以增透膜呈现淡紫色.【典例2】(多选)光的干涉现象在技术中有重要应用.例如,在磨制各种镜面或其他精密的光学平面时,可以用干涉法检查平面的平整程度.如图所示,在被测平面上放一个透明的样板,在样板的一端垫一个薄片,使样板的标准平面与被测平面之间形成一个楔形空气薄层.用单色光从上面照射,在样板上方向下观测时可以看到干涉条纹.如果被测表面是平整的,干涉条纹就是一组平行的直线(如图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空气层的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发生干涉B.空气层厚度相同的地方,两列波的路程差相同,两列波叠加时相互加强或相互削弱的情况也相同C.如果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发生弯曲,就表明被测表面弯曲对应位置向下凹D.如果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发生弯曲,就表明被测表面弯曲对应位置向上凸ABC[在标准样板平面和被测平面间形成了很薄的空气薄膜,用单色光从标准平面上面照射,从空气薄膜的上下表面分别反射的两列光波频率相等,符合相干条件,在样板平面的下表面处发生干涉现象,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A 正确;在空气层厚度d相等的地方,两列波的波程差均为2d保持不变,叠加时相互加强和削弱的情况是相同的,属于同一条纹,故薄膜干涉也叫等厚干涉,B 正确;薄膜干涉条纹,又叫等厚条纹,厚度相同的地方,应该出现在同一级条纹上.图乙中条纹向左弯曲,说明后面较厚的空气膜厚度d,在左面提前出现,故左方存在凹陷现象,C正确,D错误.故本题选ABC.]被测平面凹下或凸起的形象判断法被测平面凹下或凸起的形象判断法——矮人行走法.即把干涉条纹看成“矮人”的行走轨迹.让一个小矮人在两板间沿着一条条纹直立行走,始终保持脚踏被测板,头顶样板,在行走过程中:(1)若遇一凹下,他必向薄膜的尖端去绕,方可按上述要求过去,即条纹某处弯向薄膜尖端,该处为一凹下.(2)若遇一凸起,他必向薄膜的底部去绕,方可按上述要求过去,即条纹某处弯向薄膜底部,该处为一凸起.因此,条纹向薄膜尖端弯曲时,说明下凹,反之,上凸.[跟进训练]2.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图(a)是点燃的酒精灯(在灯芯上撒些盐),图(b)是竖立的附着一层肥皂液薄膜的金属丝圈.将金属丝圈在其所在的竖直平面内缓慢旋转,观察到的现象是()A.当金属丝圈旋转3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B.当金属丝圈旋转45°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90°C.当金属丝圈旋转6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D.干涉条纹保持原来状态不变D[竖直肥皂膜是由于重力作用产生的上薄下厚的薄膜,所以金属丝圈的缓慢转动,改变不了肥皂液膜的上薄下厚的形状,由干涉原理可知,同一厚度处的干涉条纹在同一级次上,所形成的干涉条纹都是水平的,与金属丝圈在该竖直平面内的转动无关,仍然是水平的干涉条纹,D正确.]1.(多选)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邻两明条纹和相邻两暗条纹的间距是相等的B.把入射光由红光换成紫光,相邻两明条纹间距变宽C.只有频率相同的两列光才能发生明显的干涉现象D.频率不同的两列光波也能产生干涉现象,只是不稳定AC[在干涉中,相邻两明条纹和相邻两暗条纹的间距是相等的,A正确;入射光波长越大,条纹间距越大,入射光由红光换成紫光,波长变短,相邻两明条纹间距变窄,B错;只有频率相同的两列光才能发生干涉现象,C正确,D 错误.]2.如图所示是用干涉法检查某块厚玻璃板的上表面是否平整的装置,所用单色光为普通光加滤光片产生的,检查中所观察到的条纹是由下列哪两个表面反射的光线叠加而成的()A.a的上表面和b的下表面B.a的上表面和b的上表面C.a的下表面和b的上表面D.a的下表面和b的下表面C[本题关键是找到使光线发生干涉的薄膜,本题中a是样本,b是被检查的平面,而形成干涉的两束反射光是a、b间的空气薄层反射的,所以选C.] 3.市场上有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品时能使被照物品处产生的热效应大大降低,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博物馆、商店等处.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一层折射率为n的薄膜,这种膜能消除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热效应最显著的红外线.以λ表示此红外线在真空中的波长,则所镀薄膜的厚度最小应为()A.λ4B.λ2C.λ4n D.λ2nC[增透膜的原理是利用薄膜干涉,使入射光在薄膜前后表面的反射光发生干涉时恰好能够形成峰谷叠加.满足这一效果的条件是薄膜前后表面反射光的光程差是光在薄膜中传播时半波长的奇数倍.即λ膜2(2k+1)=2d膜,其中(k=0、1、2、3、…)根据题中“折射率为n的薄膜”和“λ表示此红外线在真空中的波长”运用折射率定义可知:n=λλ膜;则可知d膜=λ4n(2k+1)其中(k=0、1、2、3、…),当k=0时,厚度最小为λ4n.故A、B、D错误,C正确.] 4.(新情境题,以“肥皂液”为背景,考查薄膜干涉)把铁环蘸上肥皂液,用白炽灯光照射,从反射光的方向去看,呈现如图A所示的现象,最上部是较宽的黑色条纹,其下是若干彩色条纹图.改用单色钠黄光照射,则呈现如图B 所示的现象,形成黄色和黑色相间的条纹.已知可见光的频率为3.9×1014 Hz~7.5×1014 Hz.请回答下列问题:A B问题:(1)为什么肥皂膜最上面的区域都是黑色的?并估算这一部分肥皂膜的厚度.(2)为什么两个图形中肥皂膜上的条纹都是从上往下逐渐变窄?[解析](1)由于重力作用,肥皂液逐渐向下流动,形成上薄下厚的形状,上部的肥皂膜变得越来越薄,当厚度小于所有可见光的波长的14时,从膜的前表面反射回来的光和从后表面反射回来的光的光程差总小于12波长,叠加的结果都不会达到加强,而且两个表面反射回来的光的能量与透射光的能量相比都很小,所以看起来是黑色.用波长最长的可见光进行估算,膜的厚度在d=14λ=c4f=0.192 3×10-6 m因此膜的厚度应小于192.3 nm,其数量级为10-7 m,即100 nm.(2)肥皂膜的形状如图所示,两表面ab、cd都是曲面,膜的厚度的变化呈非线性,使肥皂膜内向下方向光的传播路程的增加也是非线性,而且传播路程增大得越来越快,故干涉条纹变得越来越窄.[答案](1)100 nm(2)见解析回归本节知识,自我完成以下问题:1.若用白光作光源,双缝干涉图样中央亮纹是什么颜色?提示:白色.2.光的相干条件是什么?提示: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和相位差恒定.3.试写出双缝干涉相邻两条亮条纹或暗条纹的距离公式?提示:Δy=ldλ.4.什么是薄膜干涉?提示:由薄膜两个面反射的光波相遇而产生的干涉现象.利用光的干涉检查平整度光的干涉现象在技术中有重要应用.例如,在磨制各种镜面或其他精密的光学平面时,可以用干涉法检查平面的平整程度.如图,在被测平面上放一个透明的样板,在样板的一端垫一个薄片,使样板的标准平面与被测平面之间形成一个楔形空气薄层.用单色光从上面照射,空气层的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发生干涉.空气层厚度相同的地方,两列波的路程差相同,两列波叠加时相互加强或相互削弱的情况也相同.所以,如果被测表面是平整的,干涉条纹就是一组平行的直线(图甲);如果干涉条纹发生弯曲,就表明被测表面不平(图乙).这种测量的精度可达10-6 cm.从样板的标准平面和被检查的平面反射的两列光发生干涉甲乙从干涉条纹判断被测表面是否平整(俯视图)图乙中,弯曲的干涉条纹说明被检查的平面在此处是凹下还是凸出?提示:是凹下.。

第五章讲义 危险化学品经营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五章讲义 危险化学品经营的安全技术措施
雷电的危害及防护
1.雷电的危害:
按其破坏因素可归纳为电性质破坏、热性质破坏、机械性质的破 坏三种。雷电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雷电放电时所出现的各种物理效应 和作用,有雷电感应、雷电侵入波、反击作用和雷电对人体的危害。
2.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分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和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 施。
THANKS
第二节 压力容器安全措施
压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器的安全装置 1.安全装置的设置原则。
(1)凡《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适用范围内的专用压力容器,均应 装设安全泄压装置。 (2)若容器上的安全阀安装后不能可靠的工作,应装设爆破片或采用爆 破片与安全阀组合结构。 (3)压力容器最高工作压力低于压力源压力时,在通向压力容器进口的 管道上必须装设减压阀;如果介质条件影响到减压阀可靠的工作时,可用 调节阀代替减压阀。
第三节 电气安全技术
静电的危害及预防
1.静电场危害 2.静电放电的危害
(1)造成干扰。 (2)绝缘击穿引起短路。 (3)引起人体电击和诱发二次事故。 (4)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的点火源。
第三节 电气安全技术
防静电措施
1.主要场所
(1)生产、使用、储存、输送、装卸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装置。 (2)产生可燃粉尘的生产装置、干式集尘装置以及装卸场所。 (3)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槽车和船的装卸场所。 (4)有静电电击危险的场所。
第三节 电气安全技术
触电的急救
1.触电后的症状:
病情表现为三类。
2.触电急救的步骤:
(1)迅速脱离电源。 (2)进行现场急救。
3.救护时的注意事项: (1)救护人员不可直接用手、其他金属或潮湿的物件作为救护工具,
必须使用绝缘工具。 (2)准确判断触电者倒下的方向,特别是触电者身在高处的情况下,

比较教育,讲义 第五章

比较教育,讲义  第五章

第五章基础教育——幸福的基石第一节基础教育的历史沿革一、二战之前的基础教育1.16-17世纪,德国是制定强迫教育法的先进国家。

1557-1559年,萨克森公国和威丁堡公国就相继宣布了强迫教育法令。

1619 年,魏玛公国颁布强迫教育法令,明确规定牧师和学校教师应将6-12岁男女儿童的名单造册报送学校,以便地方政府督促或勒令家长履行送子女入学的义务。

2.费里(Jules Francois Camille Ferry 1832 1893)在任教育部长期间,于1881年和1882年颁布的两项初等教育法案,史称人《费里教育法》,也称《费里法案》。

《费里法案》确定了法国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免费与世俗化三大原则,并具体规定6 -13岁为法定义务教育年龄,儿童可以进入公立小学、中学接受义务教育,也可以在家庭和中学预科班中接受教育,然后升中学、大学。

3.187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对5--12岁的儿童实施强迫的初等教育。

1918 年,通过了彻底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新的《初等教育法》(又称《菲舍法案》,规定对5-14岁的儿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

这一法案,标志着英国正式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

4.在日本,明治天皇为了培养忠顺的臣民,造就爱国与守法的国民,于1872年颁布了《学制令》,规定614岁的儿童必须接受8年的义务教育。

1907 年,又颁布了《再改正小学校令》,将私立小学一律改为公立小学,并确立了小学阶段6年义务教育体制。

到20世纪初期,日本完成了普及义务教育的任务。

二、20世纪中叶到末期的基础教育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各国普遍强化了义务教育。

1944年,英国通过了《巴特勒法案》,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至5-15岁,公立学校免费。

到60年代,基本实现了普及10年义务教育的目标。

1936年法国将义务教育年龄延长到14岁,适龄儿童如果不能入学,家长可能受到刑事和被剥夺家长权力的处分。

1959年颁布《教育改革法》,将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16岁。

大学思修讲义: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大学思修讲义: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一、教学目的学习公共生活的特征,理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

掌握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并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认识法律在公共生活中作用,了解公共生活的相关的《治安管理处罚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法律规范,促使学生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规范。

二、教学重点1.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2. 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三、教学难点1. 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2.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四、教学内容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1. 公共生活社会公共生活是相对于职业和家庭生活来说的。

私人生活是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独处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公共生活是指全体社会成员都可以介入的公共活动内容及其生活方式。

公共生活作为一定的公共生活平台和生活范围,任何人都可以涉足,它是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公共生活包括娱乐、求知、旅游、体育、饮食、买卖等在户内外的公共场所的活动,其范围包括公园、影剧院、商场、图书馆、教室、食堂、宿舍、休闲娱乐场所等等。

公共生活的质量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提高人们理性生存程度的重要条件。

没有高质量的社会公共生活就没有完善的人类生存样态。

社会公共生活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的发展状况和社会关系的丰富程度。

2. 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等,特别是网络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人们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介入社会公共生活。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往往是在“熟人社会”中活动,交往圈子很小;当今社会的公共生活领域,则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

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不再仅仅局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金融资产--学生版讲义

金融资产--学生版讲义

第五章金融资产第一节金融资产概述一、金融资产的概念1、定义:金融资产是一切可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长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金融东西的总称。

2、特征:金融资产最大特征能够在市场交易中为其所有者提供即期或远期的货币收入流量。

3、内容:金融资产主要包罗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应收单据、贷款、垫款、其他应收款项、应收利息、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基金投资、金融衍生资产等。

衍生金融资产包罗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等,衍生东西不作为有效套期东西的,也属于本章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内容。

二、金融资产的分类金融资产的分类与金融资产的计量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应当在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时,将其划分为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更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且金融资产的分类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变。

P33--34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更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1〕交易性金融资产。

取得资产目的是为了近期内出售。

比方,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将某些金融资产组合从事短期获利活动;衍生东西的公允价值变更,不含有效套期东西。

〔2〕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更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防止计量根底不同导致的利得或损掉的差别;主要是指企业基于风险办理、战略投资需要等所作的指定。

例如为了防止涉及复杂的套期有效性测试而直接指定。

2.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例如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3. 贷款和应收款项是指在活泼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例如一般企业因发卖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款项、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等。

4.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更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金融资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5‐14 具有均衡反馈舵回路的姿态控制原理图
由于
可写成
的形式,而 较大,远大于飞机短周期运动时
间常数,因此,开始时舵机体现出比例作用,只有在进入稳态后体现积分作用, 实现比例加积分控制律。
根据框图,可写出此时自动驾驶仪的控制律为:
Δ
ΔΔ
Δ
Δ
均衡式自动驾驶仪,能消除常值干扰力矩作用下的静差;能消除控制作用Δ 为 斜坡信号时的稳态误差(满足 ≪ 时,前向通道近似有两个积分环节)。均衡 式自动驾驶仪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及控制精度(稳态精度),常用于要求较高的 飞行阶段(如自动着陆)。
Root Locus 10
8
6
4
2
0
-2
-4
-6
-8
-10
-1.5
-1
-0.5
0
0.5
Real Axis (seconds-1)
分析跟轨迹图知,当 增大时,描述飞机短周期的一对复根将右移,导致飞 行器短周期模态的振荡运动加剧。系统稳定的临界增益为 2.4。进一步,可 绘出不同 取值时的阶跃响应。
(2) 0
ΔΔ
lim

∗Δ


由上式可以看出,有常值干扰时,比例式控制律存在静差。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比例式控制律的特点。比例式控制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
系统反应较快。缺点是有常值干扰时,系统存在静差。误差 Δ Δ 与干扰力 矩 成正比,与传递系数成反比。增大 可减小误差,但飞机在修正Δ 角时Δ
较大,产生较大的力矩 Δ ,使飞机有较大的角速度。在稳定工作状态(Δ
图 5‐1 典型飞行控制系统结构图
图 5‐1 中中间回路为姿态控制回路,主要起稳定和控制飞行器姿态的作用, 也称稳定回路。其测量部件测量的是飞机的姿态信息,其测量信息经放大计算装 置送入舵回路,进而操纵舵面并控制飞机的运动姿态。我们也称由测量部件、放 大装置和舵回路组成的部分为自动驾驶仪。也就是说,姿态控制回路由自动驾驶 仪和被控对象(飞机)组成。
图 5‐1 中最外环回路为轨迹控制回路,主要起稳定和控制飞机运动轨迹的作 用,也称为控制回路。轨迹控制回路由姿态控制回路和飞行器质心位置测量元件 以及描述飞行器空间位置几何关系的运动学环节构成。
因为轨迹控制回路是在姿态控制回路的基础上构成的,因此飞行控制系统通 过控制飞机的角运动来改变飞机质心的运动(即飞行轨迹)。
0。飞机受到干扰后,
出现俯仰角偏差Δ 示。
0,自动驾驶仪修正稳定 的过渡过程如图 5‐6 所
图 5‐6 驾驶仪修正稳定θ的过渡过程
陀螺仪检测到这个偏差后,输出电信号Δ
Δ 0,后矩 Δ
0。 Δ 使飞机低头,
Δ 逐渐减小,只要 选得合适,就可保证Δ 趋于 0,同时Δ
其中从 经 和G s 的部分为主动驾驶仪, 为放大系数, 为舵回路传递 函数。根据舵回路 中反馈形式(位置反馈,速度反馈和弹性反馈)的不同, 自动驾驶仪可分为:比例式、积分式和比例加积分式(均衡式)自动驾驶仪。下 面我们以俯仰通道为例分别进行介绍。 一、比例式自动驾驶仪
在舵回路中采用位置反馈形式的信号,就组成了比例式自动驾驶仪。回顾第 四章,位置反馈舵回路原理图如图 5‐4 所示,其中,铰链力矩的影响已忽略(忽 略的条件参考第四章)。
图 5‐4 简化的位置反馈舵回路原理图 在一定条件下,舵回路的传递函数可简化为:
将舵回路传递函数代入图 5‐3 所示姿态控制系统原理图,可得新的原理图如 下。
图 5‐5 具有位置反馈舵回路的姿态控制原理图(其中飞机运动方程采用短
周期运动方程,


根据自动驾驶仪的定义,可得自动驾驶仪的控制律为:
Δ
Δ
信号(Δ Δ )的积分成比例,因此称为积分式控制律。
考虑常值干扰力矩作用下:
ΔΔ
lim

∗ 1
1


0
由此可知,系统稳态输出为 0,积分环节消除了静差。
考虑系统动态性能,要使系统稳定,引入俯仰角速率信号Δ 。为了使系统性 能进一步改善,引入角加速度信号Δ ,起阻尼作用。
图 5‐12 具有角速率和角加速率信号的自动驾驶仪原理图
本章将分别介绍姿态控制系统和轨迹控制系统。
5.1 姿态控制系统
按自控原理的思想―要想控制哪个物理量,就应测量它的值,然后按一定的 反馈规律调整它,使它达到期望值。在飞行控制中,对于姿态控制系统来说,要想 稳定与控制的三轴姿态则应该是:(1)垂直陀螺仪测量俯仰角 和滚转角 ;(2) 航向陀螺仪测量偏航角 。测量到这些姿态信息后,经调理(综合、放大)后, 送入舵回路形成指令信号驱动舵面。 5.1.1 姿态控制系统的构成与工作原理
飞控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所做出的基本贡献有下列四大类:
(1)改善飞行品质。包括:○1 固有运动特性,如改善俯仰、滚转、偏航阻尼 特性和频率特性;○2 操纵(控制)特性,改善飞机对操纵输入信号的响应特性; ○3 扰动特性:抑制风干扰等;○4 大扰动的控制问题。
(2)协助航迹控制 (3)全自动航迹控制 (4)监控和任务规划 因此,飞控系统的基本性能要求如下:
在舵回路中采用均衡式反馈,就组成了均衡式自动驾驶仪。回顾第四章,均 衡式反馈舵回路原理图如图 5‐13 所示(同前,可忽略铰链力矩的影响,条件参 考第四章)。
图 5‐13 简化的均衡反馈舵回路原理图
在一定条件下(参考第四章),舵回路的传递函数可简化为: 1
替换图 5‐3 中舵回路传递函数,可得到此时姿态控制系统原理图,如图 5‐14 所 示。
(1)姿态的稳定与控制,包括三轴姿态的稳定与控制,航向保持,预选,航 向转弯等;
(2)轨迹的稳定与控制,包括高度、侧向偏离、飞行 M 控制保持,以及自 动进场着陆,地形跟随等。
典型飞行控制系统的结构,如图 5‐1 所示。图中有 3 个回路,最内环的是舵 回路,已在第四章中介绍,起到改善舵机的性能的作用,是飞行控制系统不可缺 少的组成部分。
第五章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飞行安全是飞机设计的最高目标,其它所有目标都要服从于这项最高的目标。 民用航空领域,把乘客安全送达目的地始终是民用飞机设计最为关注的目标,其 飞行经济型、舒适性和正点运行同样也是重要目标,但都处于次要低位。军用航 空领域,除了飞行安全的目标,还有完成任务的目标要求。在军用设计规范中, 这两项目标是并列的。
升降舵下偏,对飞机产生俯仰力矩 Δ
0,该力矩使飞机低头,从而有
Δ 0。因此,俯仰角增量Δ 变小。由于刚打破平衡后,在低头力矩的作用下,
此时,系统的控制律为: Δ
ΔΔ
Δ
Δ
积分式控制律只在常值干扰 作用下,无静差。但当斜坡信号作用时,仍是有 差系统。原因是系统是 I‐型系统(可验证)。积分式自动驾驶仪虽能消除常值干 扰所导致的静差,但其结构复杂,并且需要俯仰角加速度信号。而该信号不容易获 取,因此考虑采用均衡式自动驾驶仪。
三、积分式自动驾驶仪
0),Δ 接近零时,Δ 虽已到零,但由于俯仰角速率 0,飞机会向反方向俯仰
以致产生振荡。要想减弱这一振荡过程,应在控制律中引入俯仰角速率 ,对飞 机运动起阻尼作用,也就是引入微分信号。下面,我们通过实例分析来加深对比 例式控制律及一阶微分信号作用的理解。
如图 5‐9 所示为某飞机‐自动驾驶仪原理图,给定升降舵‐俯仰角速率传递函
Δ 趋于 0。该
力矩使飞机低头。
(2)外加控制信号时的俯仰控制(操纵)
初始时,假定飞机处于水平等速飞行状态,即Δ
0。如果外加控
制电压不为零,假定Δ 0,则
Δ 0,自动驾驶仪控制飞机产生俯
仰角Δ 的过渡过程如图 5‐7 所示。根据
0,舵回路输入电压信号为
0,使升降舵向上偏Δ 0,并产生俯仰力矩 Δ
0,使飞机抬头,
Δ
ΔΔ
ΔΔ
式中
,Δ Δ / 为给定的参考姿态角。
由于升降舵偏角的增量Δ 与俯仰角偏差(Δ Δ )成比例,因此称具有该控 制律的姿态角控制器为比例式自动驾驶仪。下面,我们通过分析飞机的俯仰保持 和俯仰控制两个过程来说明比例式自动驾驶仪的工作原理。
(1)飞机水平平飞状态时的俯仰保持(稳定)
初始时,假定飞机处于等速平飞状态,即 0,
1
Real Axis (seconds-1)
分析跟轨迹图可知,内回路 增大时,使短周期一对复根左移且虚部减小, 最终进入实轴,振荡减小,阻尼加大。内回路的动态过程由振荡运动转为按指数 规律衰减的单调运动, 越大,阻尼作用越强。
考虑整个系统,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0.61 3.3
∗ 4.3 ∗ 0.8 ∗ 4.3 ∗ 0.8
此时自动驾驶仪的控制律为:Δ
ΔΔ
Δ 。根据原理图,可求出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4.3 0.8 0.61 3.3
据此,可用 matlab 绘出系统的跟轨迹图为:
Imaginary Axis (second -s1)
Root Locus 2
1.5
1
0.5
0
-0.5
-1
-1.5
-2
-5
-4
-3
-2
-1
0
一、比例式自动驾驶仪修正初始俯仰角偏差(Δ 0 ) 带有一阶微分信号的比例式自动驾驶仪原理图如图 5‐15 所示。
图 5‐15 某飞机‐自动驾驶仪原理图
如前所述,此时自动驾驶仪的控制律为:
Δ
ΔΔ
Δ
其中,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稳定过程和一个控制过程来说
明自动驾驶仪稳定和控制纵向姿态的原理。
(1)稳定过程(Δ 0, Δ 0 )
由前述内容可知,姿态控制系统由自动驾驶仪和飞机组成。而飞机运动方程 已在第二章中进行介绍,因此,这里只需介绍自动驾驶仪。
将飞行控制系统进行简化,我们可以得到如图 5‐2 所示的姿态控制回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