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检车的检测原理

轨检车的检测原理

轨检车的检测原理:

1、轨距的检测原理:GJ-4型轨检车所采用的轨距检测系统为激光光电伺服跟踪轨距测量装置。在测量梁上安装激光光电传感器、位移计、驱动马达及伺服机械。当钢轨产生位移,使轨距变化时,光电传感器感受其变化并输出相关电信号。经调制解调器处理后,成为与轨距变化成线形比例的电压信号,再经过信号处理器、功放、驱动马达使光电传感器在伺服的推动下,发出的光束投身到左右股钢轨顶面下16mm处(16mm处是有效位置),跟踪钢轨位移。经计算显示轨距。(光电头被堵住、就不能检测轨距、同时也不检测方向)。监测范围1415mm---1480mm +45mm、–20mm,误差为±1mm。

2.曲率的检测原理:曲率为一定弦长曲线轨道(如30米)对应的圆心角a,即、度/30m、度数大、曲率大、半径小。反之,度数小、曲率小、半径大。轨检车通过曲线时、测量轨检车每通过30米后车体方向角的变化值,计算出轨检车通过30米后的相应圆心角的变化值。即曲率。曲率、曲率变化率是检测曲线圆度的波形通道、仅供参考、不作考核内容。能正确判断曲线正矢连续差和曲线的圆度。曲率变化率的波形通道有突变、正矢肯定不好,(50×曲率)=正矢、如:某曲线曲率为0.46、正矢=50×0.46=23mm。在直线上存在碎弯、小方向或轨距递减不好。

3、水平的检测原理:水平为轨道同一横断面内钢轨顶面之高差。曲线水平称为超高。GJ-4型轨检车采用补偿加速度系统测量水平,利用补偿加速度系统测量车体对地垂线滚动角,利用位移计测量车体与轨道相对滚动角,二者结合计算出轨道倾角。利用两轨道中心线间距(1500mm)计算出水平值。监测范围±200mm,误差±1.5mm。

4、高低的检测原理:高低是指钢轨顶面纵向起伏变化。GJ-4型轨检车采用惯性基准的原理测量轨道变化的实际波型,得到高低变化的空间曲线,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实时采集数据的间隔距离为0.305m,同时可换算成5米、10米、20米或其它弦长之测量法测量。测量高低的传感器除了测量曲率、水平外,另外还有2个垂直加速度计。通过车体位移,计算出轨面相对惯性空间的位移变化,进行必要的处理,得到高低数值。监测范围±60mm,误差±1.5mm。高低摸拟弦长18.6米。

5、方向的检测原理:方向指钢轨内侧面轨距点沿轨道纵向水平位置的变化。利用左右股轨距测量装置所测的左右股轨距变化或位移,轨距点相对纵向轨迹—轨向。监测范围±100mm,误差±1.5mm 。摸拟弦长18.6米。

6、扭曲(三角坑)的检测原理:扭曲反映了钢轨顶面的平面性。如图:设轨顶面abcd四个点不在一个平面上,c点到abd三个点组成的平面的垂直距离h为扭曲。扭曲会使车轮抬高面悬空,使车辆产生3点支撑1点悬空,极易造成脱轨掉道。扭曲值h为:h=(a-b)-(c-d)h=△h1-△h2。△h1为轨道横断面I---I的水平值,△h2为轨道断面Ⅱ--Ⅱ的水平值,△h1-△h2为基长L(断面I—I与断面Ⅱ--Ⅱ之间距)时两轨道断面的水平差。水平已经测出,所以只要按规定基长取两断面水平差即可计算出扭曲值。三角坑基长可任意设定,如2.5米、5米、15米连续计算基长的扭曲值,GJ-4型检测系统基长定为2.4米。该值接近客车转向架(2.44m)的轮对轴距。基长可在18m内变换,监测范围±100mm,误差±1.5。有关资料显示少于2.4米的三角坑不考核。经现场复查少于2.4米的三角坑确实存在,考核是正确的。

7、振动测量的检测原理:是速度变化后、一种力的感觉。它不完全反映线路单项病害的大小,多数反映线路的复合(多种病害集聚一块)病害,是几种病害叠加的反映。车体垂直加速度和水平加速度都是机车车辆对轨道几何偏差的动力响应,也是对机车车辆运行平稳的测量。它在机车车辆构造、运行条件、测量装置等同的情况下、用比较的方法、间接地综合反映轨道几何的技术状态。从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可知,加速度与速度成正比关系。加速度就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是

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A=(Vt-VO)÷t。A—加速度、Vt—末速度、Vo—初速度、t—时间。在同样条件下,以不同的速度通过一个病害地段时,车体产生的振动加速度是不同的。车体振动加速度的产生,与线路上部技术状态的优劣和列车运行速度高低有密切关系。振动测量是发现轨道病害,监控和评价轨道平顺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车体振动加速度测量评价长波轨道不平顺和旅客舒适度的重要指标。车体振动加速度是几种病害互相影响、互相叠加的结果。(03年12月份提速实验、实速160km左右三级偏差都是横向加速度)。看来速度越高、横向加速度扣分越多。咱段部轨检车垂直加速度扣分几乎是0,横向加速度扣分在400—800分之间。占扣分总数的30--50%。

(1)、横向加速度主要是:它是通过按装在轨检车上的伺服加速度计感应列车运行时产生的横向振动来实现的。机车车辆在轨道上运行本身就是蛇形运动,因机车的游间最小是11mm、最大是45mm、正常是16mm。车辆的游间最小是9mm、最大是47mm、正常是14mm。如:超高忽大忽小、正矢连续超限、轨距递减不好,小半经曲线超高小满足不了本次车的超高要求。极容易出现横向加速度扣分。横向加速度超限值超过24米时不作考核。

8、复合不平顺的检测原理:

复合不平顺是由轨向不平顺和水平不平顺复合而成,复合不平顺是派生项目。当方向不平顺引起的车辆横向力和水平不平顺引起的车辆横向力作用方向一致时,对列车运行安全极为不利。复合不平顺的计算如下:复合不平顺=︱x-1.5y︳式中:x…方向不平顺值y…水平不平顺值

四、GJ-4型轨检车波形图说明:

(一)、波形图:

1、GJ-4型轨检车的波形图自上而下有8个波形图通道、分别左高低、左轨向、右高低、右轨向、三角坑、轨距、水平、地面标志。(还有曲率,曲率变化率)。

2、检查记录图的比例尺为:高低、轨向、三角坑均为1:1、水平为1:2。部轨检车水平为1:6(即图上1mm、地面实际为2mm或1mm、地面实际为6mm)。高低、轨向、水平、三角坑的中线(基线)为0mm,轨距的1435mm在中线以下10mm处,即中线为1445mm,水平左股高为正,高低向上凸出为正,轨向向左(列车运行方向)凸出为正。

3、波型图图幅走纸距离400mm、相当于地面实际距离1km,即1mm图幅走行距离相当于地面2.5m。

4、GJ—3型轨检车波形图自上而下有10个波形通道、分别为:右高低、左高低、水平、三角坑、轨距、右轨向、左轨向、水平加速度、垂直加速度、地面标志。(还有曲率、曲率变化率)。

(二)、地面标志:

轨检车出现偏差现场有时找不到、有的是误判,如;部轨检车04年7月27日在沙河市上行K420+580右高三级分18mm,现场该处是一条右向曲线的圆曲线中间如是右高18mm那么不是反超高了吗?现场没有明显病害,水平、高低都有在管理标准之内。无反白、翻浆及暗坑吊板。距道岔180米。局轨检车04年4月28日在临城上行K330+310米三角坑三级分14mm,当时从微机上看在K331运行速度是980km/h。(是微机临时故障)轨检车临时故障不能排除。有的是轨检车显示位置与地面不符。如何确认病害位置利用地面标志:地面标志分类:公里标、半公里标、百米标、道岔、钢枕、有护轨桥梁的护轨梭头、曲线头尾、道心增值电容。近处有曲线的可计算出直缓、缓圆、圆缓、缓直、直圆、圆直点的距离。利用地面标志准确判断病害的具体位置。除公里标、半公里标、百米标少有误差外,其它都是地面的实际位置。在家一看图纸就知道现场病害的偏差值和具体位置,既方便又准确,何乐而不为。

五、GJ-4型轨检车波形图识读与判断:

1、对病害的采集方式为:(1)当病害超过Ⅰ级限界后又回到Ⅰ级以内统计为一处Ⅰ级超限,当病害超过Ⅱ级后又回到Ⅰ级以内统计为一处Ⅱ级超限,当病害超过Ⅲ级后又回到Ⅰ级以内统计为一处Ⅲ级超限。(2)超限长度:是当病害超过Ⅰ级限界后又回到Ⅰ级以内的距离。(3)超限位置:是超限终点位置(又回到Ⅰ级以内的位置)。三角坑是峰值点的位置。如:一处病害超过Ⅱ级末回到Ⅰ级以内与长度无关算为一处Ⅱ级超限。也就是病害的采集与管理峰值有关与长度无关。如;2002年6月、某:工务段有一处曲线500米长出现一处轨距Ⅱ级超限。三角坑病害在轨检车上反映特别敏感,在短距离内能出现正负两个Ⅲ级偏差,如:邢台03年7月16日下行376km+785m,4根轨枕出现两个三角坑Ⅲ级、一个水平Ⅲ级,三个Ⅲ级分造成失格,(此处在02年8月28日就出现过三角坑Ⅲ级、是重点病害地段)。留客03年8月27日上行397km+675m也是一处病害造成三个Ⅲ级分造成失格。白马河03年8月27日上行368km+143m 一处病害两个三角坑Ⅲ级、一个水平Ⅲ级造成失格。尤其是在缓和曲线和圆曲线上,所以在此处严禁出现点头撬或平台和超高忽大忽小。如:--。各种偏差的管理值参见维规89页。

更多铁路评论请登陆中国铁道论坛(https://www.360docs.net/doc/5c19300077.html,/)

轨道检测车技术需求书

天津市地下铁道运营有限公司轨道检测车技术需求书 车辆中心工务室

一地铁轨道检测需求 1、轨道检测车广泛运用地铁的目的 随着地铁运营时间的累计,列车对轨道的破坏作用加大,导致轨道状态的恶化加剧。加强轨道动态检测力度,及时掌握轨道质量状态,正确指导线路养护维修,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已成为工务维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轨道检测车在代替人工检查轨道运营状况时节省了大量时间与人力,轨距检测采用光电式轨距测量装置,应用光学、磁学和电学原理,通过不同的传感器把轨距几何量值的变化转换成电容、电感和电流或电压等电气参数的变化,实现动态条件下轨距的无接触测量。测量前后高低和左右水平时,采用惯性基准轨道不平顺测量装置。该装置应用质量-弹簧-阻尼系统构成惯性基准,对轨道不平顺和水平进行测量。车体和轴箱振动加速度检测采用多功能振动测量装置。 轨检车载数据处理系统能对测试结果进行实时处理。由各检测装置测得的模拟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器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和处理。处理结果打印成图表,给出某段线路上各检测项目的平均值、标准值、各级超限峰值几最大超限值、累计超限罚分值等。同时,模拟信号还被记录在波形记录仪或模拟磁带机上,供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用。 2、工作条件 (1)轨道作业于运营结束后进行,要求设备的作业效率高,大于连续六小时作业时间。 (2)设备应满足天津地区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气候条件使用要求,可适应地铁隧道内及地面的作业环境。 海波高度:≤500m,环境温度:-15℃~40℃,工作相对湿度:85%。

3、钢轨类型及材质 正线:60kg/m,高碳微矾U75V普通热轧钢轨和U71Mn钢轨 车辆段:50 kg/mU71Mn钢轨(车场线),60kg/mU75V热轧钢轨(试车线、出入段线) (1)钢轨轨底坡1/40 (2)正线采用无缝钢轨,车辆段采用25m钢轨 (3)最小平面曲线半径300m(正线),150m(车辆段线) (4)道岔号,No.9(正线)、No.7(车辆段线) (5)轨道最大超高120mm (6)接触轨供电方式、DC750V(接触网供电方式及电压,架空接触网、DC1500V) (7)最大坡度40‰ (8)最大轴重≤16t (9)最小通过曲线半径≤100m (10)线路钢轨内侧有防脱护轨(钢轨作用边离防脱护轨的距离为65mm,比钢轨面高10mm)。 二主要技术性能和规格 1、可双向检测,在速度为0~80km/h范围内均可正常检测。 2、采用高精度轴头光电编码器测量车体速度;采用里程自动输入系统,能自动识别和校正不同线别不同位置的里程,同时具备人工输入里程功能。里程自动识别系统采用RFID,即射频识别技术,并辅以高精度光电编码器进行修正,实现线路特征点的精确定位。定位精度:2m。轨检系统能自动识别检测方向。

轨检知识

各种轨道不平顺主要影响 各检测项目超限成因一览表检测项 目 超限病害成因 高低起道过量,低扣、大轨缝、打塌、掉块、鞍磨,桥头、道口、隧道、涵洞等路基软硬接合部 轨距轨距超限、轨距递减不顺、方向不良、肥边、硬弯、不均匀侧磨、木枕失效、道钉浮离、轨撑或轨距拉杆失效、扣件爬离、轨距挡板磨耗、道岔基本轨刨切、扣件扣压力不足、弹性挤开、轨距加宽设置差异等 轨向直线不平直、曲线不圆顺(正矢不良)、轨距递减不顺、硬弯、钢轨不均衡磨耗、木枕失效、连续道钉浮离、扣件扣压力不足、不均匀弹性挤开等 水平一股钢轨抬高、两股钢轨下沉量不一致、空吊、暗坑、超高顺坡不良等 三角坑空吊、暗坑、超高顺坡不良、反撬水平 振动加速度垂 直 高低不平顺、波浪磨耗、接头错牙、低扣、大轨缝、打 塌、掉块、鞍磨、板结、翻浆、线桥(线隧、线道、线 涵、新老路基)结合部、多种病害叠加、病害变化率、 病害分布等 横 向 轨向不平顺、正矢不良、道岔区连续小方向、轨距递减 不顺、钢轨交替不均匀磨耗、逆向位复合不平顺(如水 平、方向)、多种害害叠加、病害变化率、病害分布、 欠超过超等 第一节检测结果报告表 不同类型提供的轨检车报告不完全相同,我们参照综合检查车提供的报告说明。在动检综合车检测提供的7个报告中,第一个报告为综合检测车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报表、第二个报告为综合检测车动力学检测报表。这两个报表是考核我们的主要技术指标。下面我结合有关表格进行说明。 一、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报表 动检车提供的轨道几何状态检测表主要有以下11个表。

公里标准 段数 T值评价未超标超标 超标 10 超标 20

280 (120,160] 4 0 0 0 0 均衡446 (120,160] 4 0 1 0 50 计划8、RAILWEAR(钢轨磨耗超限表)

地铁轨道动态检测技术的发展及研究

地铁轨道动态检测技术的发展及研究 摘要:地铁列车轨道不平顺的问题直接影响了乘车体验以及车辆运行的安全性,轨道动态检测技术利用特定的技术原理检测地铁列车轨道是否存在高低不平顺、轨向不平顺、轨距不合理、水平变化不合理等问题,目前主流的地铁列车轨 道检测技术包括车载动态检测技术、轨道检测小车(集成陀螺仪等检测装置)等。本文介绍几种较为有效的地铁轨道动态化检测技术,分析了每一种技术的实现原理。 关键词:地铁轨道;动态检测技术;车载动态检测;陀螺仪 引言: 地铁轨道检测技术是一系列效率较高的检测地铁轨道安全性的技术的总称, 其中的典型代表是轨道检测小车和车载式动态检测技术。检测的重点内容是轨道 的轨距、高低、轨向、水平以及三角坑,当然车载式动态检测技术也可以通过加 装相应的检测设备,从而实现对于钢轨磨耗情况、车体振动加速度情况的检测。 每一种轨道线路检测技术都存在一定的优势和缺陷,研究其各自的工作原理和适 用场景对轨道检测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基于陀螺仪的轨道测量小车检测技术 地铁列车的轨道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受到载荷以及地基变形或沉降等因素的 影响,有可能在垂直或水平方向上出现不平顺的问题,显然,这一现象的出现将 会威胁到地铁列车的安全运行。在地铁列车的轨道检测中可使用陀螺仪来精确测 量垂直和水平方向不平顺的严重程度,这种检测技术是一种相对检测法,其原理 如下:测量中使用的核心设备是光纤陀螺仪、单片机(用于数据处理和计算)以 及信号转换器。将陀螺仪设置在检测小车上,并且让小车沿着轨道运行,此时陀 螺仪会随着小车的振动作用,在惯性的趋势下沿着某一方向摆动,由此便可在水 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各自产生一个角度,如果轨道在高低方向上存在不平整的问题,陀螺仪就会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运用分量,形成俯仰角。信号转换装置将电信号转

轨道检测技术(之一)

轨道检测技术(之一) 轨道检测技术 第一章概述 【主要内容】我国铁路轨道的特点,线路检测的方法,线路检测对线路保洁修理的促 进作用,线路检测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重点掌控】线路检测的方法。 第一节线路检测对维修工作的意义 铁路线路设备就是铁路运输业的基础设备,它常年外露在大自然中,抵挡着风雨冻融 和列车荷载的促进作用,轨道几何尺寸不断变化,路基及道床不断产生变形,钢轨、连结 零件及轨枕不断磨损,而并使线路设备技术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工务部门掌控线 路设备的变化规律,及时检测线路状态,强化线路检测管理沦为保证线路质量、确保运输 安全的关键的基础性工作。 一、线路设备的检测方式(一)静态检查 静态检查所指在没车轮荷载促进作用时,用人工或轻型测量小车对线路展开的检查。 主要包含轨距、水平、前后多寡、方向、觑吊板、钢轨接点、防爬设备、连结零件、轨枕 及道口设备等检查。 线路静态检查是各工务段、车间、工区对线路进行检查的的主要方式之一,工务段段长、副段长、指导主任、检测监控车间主任、线路车间主任和线路工长应定期检测线路、 道岔和其他线路设备,并重点检测薄弱处所。 (二)动态检测 线路动态检测是在列车车轮荷载作用下通过添乘仪、车载式线路检查仪、轨道检查车 等设备对线路进行的检测。 线路动态检测就是对线路展开检查的主要方式之一,也就是我国线路检测技术发展的 主要方向。 二、线路检测对养护维修工作的指导作用 安全就是铁路永恒的主题。铁路线路设备就是铁路运输业的基础设备,经常维持线路 设备完备和质量平衡,确保列车以规定速度安全、稳定和不间断地运转,并尽量缩短设备 的使用寿命就是铁路工务部门的重要职责。因此,合理保洁线路,保证线路质量就是确保 工务部门安全生产的前提,也就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基础。它对快速增长企业经济效益、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升国民生产总值都存有关键意义。而线路的检测同意着线路的 设备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及程度,线路检测技术水平轻易同意着线路的保洁和修理工作的 展开。所以,没线路检测,就无法保证线路质量状态,也就没铁路运输的安全生产。

轨检车的检测原理

轨检车的检测原理 轨检车的检测原理: 1、轨距的检测原理:GJ-4型轨检车所采用的轨距检测系统为激光光电伺服跟踪轨距测量装置。在测量梁上安装激光光电传感器、位移计、驱动马达及伺服机械。当钢轨产生位移,使轨距变化时,光电传感器感受其变化并输出相关电信号。经调制解调器处理后,成为与轨距变化成线形比例的电压信号,再经过信号处理器、功放、驱动马达使光电传感器在伺服的推动下,发出的光束投身到左右股钢轨顶面下16mm处(16mm处是有效位置),跟踪钢轨位移。经计算显示轨距。(光电头被堵住、就不能检测轨距、同时也不检测方向)。监测范围1415mm---1480mm +45mm、–20mm,误差为±1mm。 2.曲率的检测原理:曲率为一定弦长曲线轨道(如30米)对应的圆心角a,即、度/30m、度数大、曲率大、半径小。反之,度数小、曲率小、半径大。轨检车通过曲线时、测量轨检车每通过30米后车体方向角的变化值,计算出轨检车通过30米后的相应圆心角的变化值。即曲率。曲率、曲率变化率是检测曲线圆度的波形通道、仅供参考、不作考核内容。能正确判断曲线正矢连续差和曲线的圆度。曲率变化率的波形通道有突变、正矢肯定不好,(50×曲率)=正矢、如:某曲线曲率为0.46、正矢=50×0.46=23mm。在直线上存在碎弯、小方向或轨距递减不好。 3、水平的检测原理:水平为轨道同一横断面内钢轨顶面之高差。曲线水平称为超高。GJ-4型轨检车采用补偿加速度系统测量水平,利用补偿加速度系统测量车体对地垂线滚动角,利用位移计测量车体与轨道相对滚动角,二者结合计算出轨道倾角。利用两轨道中心线间距(1500mm)计算出水平值。监测范围±200mm,误差±1.5mm。 4、高低的检测原理:高低是指钢轨顶面纵向起伏变化。GJ-4型轨检车采用惯性基准的原理测量轨道变化的实际波型,得到高低变化的空间曲线,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实时采集数据的间隔距离为0.305m,同时可换算成5米、10米、20米或其它弦长之测量法测量。测量高低的传感器除了测量曲率、水平外,另外还有2个垂直加速度计。通过车体位移,计算出轨面相对惯性空间的位移变化,进行必要的处理,得到高低数值。监测范围±60mm,误差±1.5mm。高低摸拟弦长18.6米。 5、方向的检测原理:方向指钢轨内侧面轨距点沿轨道纵向水平位置的变化。利用左右股轨距测量装置所测的左右股轨距变化或位移,轨距点相对纵向轨迹—轨向。监测范围±100mm,误差±1.5mm 。摸拟弦长18.6米。 6、扭曲(三角坑)的检测原理:扭曲反映了钢轨顶面的平面性。如图:设轨顶面abcd四个点不在一个平面上,c点到abd三个点组成的平面的垂直距离h为扭曲。扭曲会使车轮抬高面悬空,使车辆产生3点支撑1点悬空,极易造成脱轨掉道。扭曲值h为:h=(a-b)-(c-d)h=△h1-△h2。△h1为轨道横断面I---I的水平值,△h2为轨道断面Ⅱ--Ⅱ的水平值,△h1-△h2为基长L(断面I—I与断面Ⅱ--Ⅱ之间距)时两轨道断面的水平差。水平已经测出,所以只要按规定基长取两断面水平差即可计算出扭曲值。三角坑基长可任意设定,如2.5米、5米、15米连续计算基长的扭曲值,GJ-4型检测系统基长定为2.4米。该值接近客车转向架(2.44m)的轮对轴距。基长可在18m内变换,监测范围±100mm,误差±1.5。有关资料显示少于2.4米的三角坑不考核。经现场复查少于2.4米的三角坑确实存在,考核是正确的。 7、振动测量的检测原理:是速度变化后、一种力的感觉。它不完全反映线路单项病害的大小,多数反映线路的复合(多种病害集聚一块)病害,是几种病害叠加的反映。车体垂直加速度和水平加速度都是机车车辆对轨道几何偏差的动力响应,也是对机车车辆运行平稳的测量。它在机车车辆构造、运行条件、测量装置等同的情况下、用比较的方法、间接地综合反映轨道几何的技术状态。从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可知,加速度与速度成正比关系。加速度就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是

GJ-5型轨检车的检测原理及数据处理

GJ-5型轨检车的检测原理及数据处理 摘要:轨道检查车是检查轨道病害的大型动态检测设备,对运输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简要探讨GJ-5型轨检车所采用的激光和摄像检测技术对常见病害的检测原理,介绍轨检车在病害检测中所产生的数据的识读及处理方式,分析我国两种轨道质量评价法的利弊以及应用方法。 关键词:轨检车;检测原理;数据处理 1引言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通常采用一维光电位移传感器,为满足测量系统的定位要求,安装基准一般选择在以轮对为刚体的结构上。 从测量原理角度来看,测量链的简捷有助于提高测量系统的精度。但是,随着检测速度的提高,轮轨作用力的增大,轴箱的振动随之增大,工作环境的恶劣束缚了检测系统的性能。随着传感器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开始采用二维光电位移传感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满足于更高精度的检测速度的激光和摄像技术获得应用并逐步取代了原有的其他检测系统。 目前,当今世界高速铁路发达的国家,激光和摄像检测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已成为目前世界上轨道检测系统的主流。如日本、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均不同程度采用了该检测技术,从而提高了系统检测速度、精度和可靠性。在此背景下,我国引进了GJ-5型轨检车,采用激光和摄像检测技术,可测项目有:轨距、左右轨向、三角坑、曲率、车体加速度、轨底坡(可选项)、钢轨断面(可选项)等。 2GJ-5型轨检车对病害的检测原理 2.1高低检测原理 高低的测量基于惯性基准原理与图像测量原理。 测量梁相对于钢轨的位移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测量梁自身的位移,这部分由测量梁中的惯性包测量出梁的垂直加速度,并由系统对其修正,除去重力分量等不利因素,对加速度进行二次积分可得位移值。第二部分为测量梁移动后与钢轨之间的距离,由图像处理系统获得。两项位移之和为钢轨的高低数值。

轨检车动静态检测资料的分析与应用

动静态检测资料的分析与应用 一、概述 轨检车用于工务轨道动态检测有近百年的历史,是线路正线动态检测最主要的方式。轨检仪作为静态检测方式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取代人工全面检查,广泛的应用在正线、到发线、站线,是对轨检车的有力补助。 随着铁路运输向提速重载的方向发展,列车安全运行对线路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列车对轨道的冲击和破坏日益严重,轨道几何形位变化越来越快,动静态资料对准确评价线路质量,掌握轨道变化规律,指导工务养护维修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新型轨检车的检测原理 我们目前使用的轨检车是GJ-4型和5型车,已全面覆盖检测全局主要干线。其检测原理基本一样。主要是采用惯性基准法测量为基础。惯性基准就是当轴箱的上下运动很快时(即底座振动频率大大高于系统的自振频率),质量块M不能追随而保持静止的位置。这个静止位置即为质量——弹簧系统的“惯性基准”,或称“惯性零位”。而后根据质量块上的加速度计和测量轴箱位移的位移传感器及速率陀螺等部件来测量并耦合计算得到高低、水平、方向等参数。轨距测量则是采用光电伺服跟踪原理或钢轨断面检测系统派生出的方法,新型5轨检车各项目检测采取全段面激光扫描,实现任意查找线路超限。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新型轨检车采用的是惯性基准测量原理,因此在检测中,高低项目在列车速度低于15km/h,轨向项目低于24km/h时均不作检测,或检测的数据不准确。 目前轨道检查仪采用陀螺测角度原理测轨向、通过接触钢轨工作面利用传感器测高低、水平、轨距等几何参数。轨检仪上线后,匀速推动,每0.125米自动采集一次数据,轨向通过自身1.25米弦长自动记录检测数据,通过公式以小算大换算成所需要的10米、20米弦长数值。 轨距:由轨距传感器在轨顶下面16mm处测量,通过计算得到,轨距值=测量值+常量。

国内外轨道检测现状

国内外轨道检测现状 目前世界上铁路技术发达的国家利用高科技手段,纷纷研制开发出高精度、高速度、高智能、高可靠性的动态综合检测设备。日本、法国、意大利、英国纷纷研制出轨道检测车,检测技术得到了重大的发展。对于铁轨的几何状态检测包括短波、中波、长波高低和轨向,轨距,水平,三角坑,线路坡度,线路平断面、纵断面曲率(半径)等项目。目前国际上对于铁路轨道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弦测法、惯性基准法、轴箱加速度积分法等。 近年来日、法等国用在轴箱上安装加速度传感器的方法测量轴箱上、下运动的加速度a再将a二次积分求得轴箱上下运动的位移W(即轨道的高低),这种惯性基准轴箱加速度直接积分法也不能得到整个需测波长范围的高低变化。由于波长较短的高低不平,将使轮轨产生极大的振动加速度和冲击力,加剧轨道和机车 车辆的破坏,而长的高低波在高速时对车体振动和舒适度影响较大。为了满足轨道机车车辆强度和舒适度方面的要求,轨道上0.1米至50米的高低波长不平都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以内,因此需测的高低波长范围是0.1米至50米。这一波长范围的高低变化所引起的加速度其动态范围是极大的。目前的加速度传感器和前置放大器都无法在这样大的动态范围内,保证必要的分辨精度。这便是采用惯性原理的加速度传感器轴箱加速度积分法测量轨道高低的主要技术困难。 目前,我国在紧密跟踪国际轨道检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内轨道检测技术研发成果,系统研究高速的轨道检测技术模型,深入研究以惯性基准法为基础的各轨道几何参数的合成方法,利用近年来在CRH2-010A和CRH2-061C动检车上自主研发时速250和300公里轨道检测系统的成功经验,以及在0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上的系统集成经验,已经具备了研制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300公里及以上高速铁路轨道检测系统的能力。高速轨道检测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研究激光图像处理技术,选择适用于高速铁路轨道检测的激光器及高速数字摄像头;通过温控技术研究从而掌握并实现对激光器和摄像头的温度控制;通过对摄影测量理论和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实现由激光图像到钢轨轮廓的处理和转换,研究由钢轨轮廓图像提取轨道几何参数的方法和提高图像处理速度的方法等。从而实现高速情况下的轨道几何参数等速实时检测功能。 新型高速轨道检测系统将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①轨道几何状态检测:短波、中波、长波高低和轨向,轨距,水平,三角坑,线路坡度,线路平断面、纵断面曲率(半径)等项目; ②车辆动态响应检测:车体、构架、轴箱加速度项目; ③其他辅助检测:速度、里程、桥梁、道岔等地面标志检测;

轨检车讲义

轨检车讲义

轨检车培训讲义 一、轨道几何尺寸的检测项目 轨检车(综合检测车)对于轨道几何尺寸的检测,部Z字头车所挂的V型车和动检综合车加挂的IV型车,检查项目基本类同。下面我先将大家熟悉的这些检测指标简单再介绍一下。 (一)检测指标名词解释 1、轨距 轨道上两股钢轨头部内侧轨顶面下16mm范围内的最短距离称为轨距。世界各国铁路采用不同的轨距有多种。我国习惯称1435mm为标准轨距,大于1435mm为宽轨,小于1435mm 为窄轨。 2、轨向不平顺(左右轨向) 指轨道上钢轨工作边沿线路纵向的不平顺,即直线不直、曲线不圆。它主要表现为钢轨硬弯和轨向积累残余变形。 3、高低不平顺(左右高低) 经过一段时间列车运行后,由于路基状态、捣固坚实程度,扣件松紧、枕木腐朽和钢轨磨耗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均匀下沉,造成轨面高低不平。轨道纵向的不平顺情况称为高低或称前后高低不平顺。 4、三角坑 指在规定距离内两股钢轨交替出现的水平差超过规定值的

线路病害。 5、水平 指轨道上左右两股钢轨面的水平状态。在直线地段,钢轨顶面应保持同一水平,在曲线地段,应满足外轨设置超高的要求。 6、车体振动加速度 其分横向振动加速度(水加)和垂直振动加速度(垂加),其是机车车辆对轨道几何偏差的动力响应,也是对机车车辆运行的平稳性测量。 7、舒适度标准 舒适度标准只是针对时速200km以上区段的考核指标,在这个标准中,它对70m高低、轨向进行了考核,同时对轨距变化率、曲率变化率和横加变化率进行了考核。 所谓的70m高低、轨向不平顺,是指在波长1.5m-70m 范围内进行的检测,其不同于原高低和轨向的主要区别在于检测波长的不同,原标准中的检测波长为1.5m-42m,除了波长不同外,其他含意完全同原意。对于轨距变化率、曲率变化率和横加变化率三率的理解,从字面上大家也可以完全理解这些概念,其主要是一个单位时间内轨距、曲率和横向振动加速度变化量的一个考核指标。 (二)各检测项目超限成因分析 由于时间所限,我仅将引起以上检测项目扣分的现场病害简述一下。

试论铁路轨检车病害分析与整治

试论铁路轨检车病害分析与整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铁路行业实现长足进步,用于铁路轨道检查 的轨检车也在持续升级,但这也使得轨检车的维护和修理难度有所提升。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轨检车存在的病害,并深入探讨病害整治策略,具体涉及明确病害 位置、整治铁路轨检车水平危害、整治铁路轨检车车体震动危害、引进先进的铁 路轨检车系统等内容,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铁路;轨检车;病害 引言:近年来,我国铁路轨检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轨检车轨检系统可以用 来评估铁路线路质量,并指导铁路线路的维修工作。但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 铁路轨检车病害问题仍较为严重,这类病害的整治正是本文研究的主旨所在。 1.铁路轨检车病害分析 1.1铁路轨检车轨向、轨距超限 铁路的钢轨内侧出现的不平顺的不良状态,会使铁路轨检车轨向超限。多为 右轨向超限,其原理主要是扣件的压力较小,铁轨横向偏移,从而导致曲线不平顺。还有可能由于轨道弹性挤压不均、轨道结构不良等问题导致轨向超限。而轨 距超限则多由铁路钢轨左轨向不良导致。此外,铁路钢轨的硬弯、曲线地段磨损 不均、轨距递减不平顺、轨距的曲线地段加宽设置不合理等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轨 距超限。 1.2铁路轨检车高低、三角坑超限 铁路钢轨的顶面垂向不平顺则容易引发铁路轨检车的高低超限,铁路钢轨掉坑、鞍磨、线路接头抵扣等问题会导致短波长超限,从而引发铁路轨检车的高低 超限。 1.3铁路轨检车车体震动超限

铁路轨检车的三角坑超限则是火车引发脱轨事故的主要原因,三角坑可以作 为用于描述铁路钢轨平面特点的重要计数值,其重要性毋庸置疑。铁路钢轨的空吊、曲线过高都是引发三角坑数值出现偏差,从而进一步引发三角坑超限的主要 原因[1]。 1.3铁路轨检车车体震动超限 铁路电车的车体震动超限主要包括水平和垂直超限。造成铁路电车车体震动 加速的原因复杂多样,如铁路钢轨高低不良、铁路钢轨直线地段磨损不均、轨道 道床弹性不够、几何尺寸连续不良、曲线的超高设置与实际行驶速度不匹配等, 都会导致铁路轨检车车体震动加速。 1.铁路轨检车病害的整治策略 2.1明确病害位置 只有明确病害的位置和项目才能对于轨检车出现的问题采取合理的解决方式。检查轨检车之后可以拿到一份检测结果图表和表明线路技术状态的图纸。首先需 要分析是哪项数据出现偏差造成的项目超限,通过对比轨检车波形图,依照超限 标准标注超限位置,并通过其他的地面及公里标注来明确病害的具体位置。利用 先进的技术型软件,与报表和图纸相结合来对超限位置进行精准到地点和峰值的 标注。为了精准里程,还可以结合道岔的标记和地面感应道口上的标记,保证病 害位置能够准确锁定。 2.2整治铁路轨检车水平、高低、三角坑危害 明确病害的地点和峰值,以达到对于铁路轨检车三角坑、高低危害的有效整治。解决水平超限问题才能解决铁路电车的高低危害。明确左右轨高低峰值。左 右轨高低峰值位于左右轨同一截面处及水平峰值左右高低的基线垂直线处,只有 找出并正确分析导致铁路电车出现高低危害的原因,才能够采用具体手段消除高 低危害。三角坑数据则是计算机基于线路两股钢轨的水平值选择基长得出的结果。用前点水平值减去后点水平值可以得到三角坑的数值。比较范围则为2.4米。三 角坑、水平和高低三项数据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要想消除三角坑,必须

城市轨道交通动态检查--轨检车主要检测项目原理及危害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动态检查--轨检车主要检测项目原理及危害分析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轨检车检查项目:水平、三角坑、高低、轨距、轨向和车体振动加速度进行检测原理及危害成因分析,对现场进行检测,掌握现场的几何尺寸,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进行及时处理并跟踪分析,来保证列车运行。 关键词:轨检车城市轨道线路危害成因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for track inspection vehicle inspection items: horizontal, triangular pit, height, gauge, rail to body vibration acceleration detection theory and hazard cause analysis, on-site detection, master geometry of the scene, the analysis may producethe reasons for the timely processing and tracking analysis, to ensure that the trains run. Keywords: urban rail, line track ,inspection car, hazard causes.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动态检查密度也随着加大,动态检查已作为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养护维修的重要依据,因此,动态分析质量直接关系到线路养护维修优劣。线路动态不平顺是指线路不平顺的动态质量反映,主要通过轨道检查车进行检测。如何利用轨检车资料帮助现场找准病害及分析产生原因是技术人员分析工作的重中之重。 1、主要检测项目及性能指标 轨道检查车对轨道动态局部不平顺(峰值管理)检查的项目为轨距、水平、高低、轨向、三角坑、车体垂向振动加速度和横向振动加速度七项。各项偏差等级划分为四级:Ⅰ级为保养标准,Ⅱ级为舒适度标准,Ⅲ级为临时补修标准,Ⅳ级为限速标准。 2、轨检车检测项目原理与分析 2.1、水平(超高) 2.1.1、水平病害的危害 水平定义为同一横截面上左右轨顶面相对所在水平面的高度差(在曲线上定义为超高)。 水平不平顺将使车辆产生侧滚振动,导致一侧车轮增载,一侧减载。许多专家认为曲线上严重的水平不平顺,往往是引起列车脱轨的重要原因。若轨道方向、水平两种不平顺同时存在且逆向复合时,引起脱轨的危险性更大。

轨检车、动检车检测名词解释

轨检车、动检车检测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京广线轨检车概述 我讲的第二部分内容为轨检车检测基本知识。我根据检测数据的不同,分别以轨道几何尺寸检测和动力学指标检测分类进行讲解。 一、动力学检测标准 在动检综合车检测提供的7个报告中,第一个报告为综合检测车轨道几何状态检测报表、第二个报告为综合检测车动力学检测报表。这两个报表是考核我们的主要技术指标。我针对动力学检测报表中的一些专业术语进行一下分解。 列车脱轨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分析脱轨事故时往往会遇到下述情况:列车经过很长线路的运行均未脱轨,而恰在某处线路脱轨,说明该线路可能有问题。但时该处线路通过了许多列车均未发生脱轨事故,唯独该趟列车脱轨,又可能说明该趟列车有问题。上述事实说明,列车脱轨事故的产生是影响脱轨的各种不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也表明,某一行业设备的完善与工作的改进,会补偿其它行业设备的不足和工作的缺陷,避免脱轨事故的发生。绝大多数列车脱轨事故抣由车辆脱轨引起,因此,在进行列车脱轨分析时,将集中研究车辆的受力情况、脱轨原因和机理,以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动检综合车所进行的动力学检测指标,主要是围绕此工作而开展的工作。 (一)脱轨系数(Q/P) 轨道随着垂直、横向和纵向三个方面的荷载。纵向荷载主要由温度力、列车牵引力与制动力组成。 1、垂向轮轨作用力主要由下述两个部分组成。 ⑴垂直动力荷载。在进行脱轨分析时,轨道上承受的垂直动力荷载应只考虑速度的影响,通常按下式计算垂向动荷载 P d =P j (1+α) P d -动轮载 P j -静轮载 α-速度系数。各国速度系数者根据大量试验资料与运营经验确定的。 ⑵偏载。列车在运行时各种因素引起的偏载。曲线上未被平衡的过超高、欠超高,货物装载偏心引起的轨道偏载。 2、轨道承受的横向作用力Q 纳达奥(Nadal)于1908提出的“单个车轮的最大横向力Q与垂直力P的比值 Q/P作为衡量车轮轮缘爬轨引起脱轨的程度”论点,纳达奥(Nadal)方程是由轮轨接触点上力平衡关系推导出来的。如果法向力和切向力2个分力的合力能支撑起车轮的垂直载荷,则有可能引起脱轨。 研究结果表明,脱轨系数Q/P除受轮轨接触角、摩擦系数影响外,还受到冲角的影响。这起因于轮轨间横向和纵向蠕滑力的饱和特性:在有纵向切线力作用时,由于纵向的滑动,接触面内的蠕滑力基本饱和,横向蠕滑力变小,Q/P的限度值变大。这可以用来作为解释机车不易脱轨的理由。 车轮爬轨时的脱轨系数Q/P值,随着车轮轮缘的爬起,轮轴侧滚角的增大,逐渐加大,达到极大值后,又随轮缘前端接触角减小的影响而逐渐减小。在接触

轨检车检测原理及分析

一、对轨检车检测性能应了解的内容: 用轨检车对轨道进行动态检测,掌握线路在列车实际动载作用下、轨道几何尺寸偏差(四大项、是了解掌握线路局部不平顺、是峰值管理的考核内容)与相关的各项参数(曲线要素、区段总结报告、公里总结报告)及相应的轨道质量指数(各种偏差的加权平均值、TQI是了解掌握线路区段整体不平顺、是均值管理的考核内容)。每250mm可测7项的加权平均值。维规规定每200米质量指数大于15g,要按排维修。对线路状态作出评价。是线路动态质量检查的重要手段。以便科学地指导线路养护维修工作。即是工务管理科学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级领导衡量、考核设备状态的重要措施之一(应该说轨检车是为我们检查线路、发现问题、指导我们维修保养的工具,现已成为考核的工具、又提倡检后修。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对我们的日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上级领导考核线路质量凭轨检车是比较科学的)。并用于各级管理部门之间决策的依据。要消灭轨检车三级分,就要了解掌握它的检测原理。但是轨检车成绩好能代表线路基础好吗?也不完全说明线路质量好。要认真对待。如;-----。我国利用轨道检查车检测动态已有40佘年的历史,经过更新、改造、引进技术、目前路局应用的是GJ-4型轨检车车号997990。车底是160km/h(997740、997519是3型轨检车、车底是120km/h、997519、04年3季度已报废)(今天主要讲997990,因它出分多,优良率低,三级分时有发生)。自1996年投入使用,(04年5—9月份在南京对车辆进行了大修,其它设备要逐步更换)。它采用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惯性基准检测原理,被设计成捷联式检测系统。(现部轨检车已定GJ--5型)监测原理和GJ-4型一样,也是采用惯性基准的检测原理。不一样的是它采用摄像形式,能看到就能监测到,包括钢轨飞边、垂直、侧面磨耗,还能测出脱轨糸数。(公式:Q/P≤1.2。Q表示横向力、P表示垂直力。当超过1.2时即认为是危险的)。钢梁桥的水平振幅大小,但是看不到就检测不到,如:堵住摄像镜头、就什么也不检测。其它检测功能比GJ—4型有所改进,它可随时调整检测标准,提供网上服务,与历史图形比较、按区段导出数据、等)。如;检测水平的速率陀螺是引进美国导弹上使用的陀螺,相当准确。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完全在计算机内合成轨道几何参数。轨检车进入曲线后曲线半经、超高、正矢、加宽、缓和曲线、圆曲线长度、曲线允许速度等: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如:(一条曲线超高成段大、在微机上不显示2个半经)(不是复心曲线)计算机判水平误差、直线地段成段水平加号大或成段水平减号大,就显示了超高,计算机不显示半经、正矢计算机判水平误差。全面衡量动态(检测项目)轨距、水平、方向、高低、三角坑、车体垂直振动加速度、和横向振动加速度等七项是否良好状态。能正确显示各种数据。(轨

轻型轨道几何参数检测车

轻型轨道几何参数检测车

轻型轨道几何参数检查小车 --项目建议书 1引言 1.1在线检测在铁路系统的地位和作用 1.1.1在线检测是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随着第六次大提速的实施,我国铁路已步入高速铁路新纪元,这也意味着我国铁路安全运输生产面临着新的更高要求。为了确保高速、重载列车安全、可靠、准点运行,加大高新科技应用力度、改革运输组织及其设备检修维护方式和手段势在必行。其中,被世界铁路先进国家所证实的安全保障体系,是高速铁路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它实际上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人机环”检测、控制和管理系统。通常,它包括有列车控制与行车指挥自动化系统,技术设备的检测、控制、整备与维修系统,故障自动诊断、报警和防护系统,环境监测与报警,事故和灾害的应变、救援和恢复系统,自然灾害的预报、监测、告警、防护与减灾,等等。不难看出,检测技术自始至终贯穿在铁路安全保障体系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而在线检测技术无疑是现代检测技术中的一个佼佼者,它对提高铁路安全保障体系有效性至关重要。 1.1.2在线检测是监控运行装备的有效技术手段 在线检测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一门应用型技术学科,它以不影响被检测物体正常工作为前提,利用电磁、光电、激光、无线电、超声波等物理手段,通过不间断连续实时测量其目标对象的工作状态或性能指标的检测方式,检查其目标对象物质是否存在不正常状态(即故障),并对其进行自动分析、数据记录或自动纠偏,借助传输和显示技术输出其最终判断结果。在线检测技术涉及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图像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数据处理分析技术等不同范畴的学科,是现代化铁路不可缺失的一个技术手段。 1.1.3采用先进的在线检测技术势在必行

铁路线路动静态检查、检测技术

论文目录 第一章轨道动静态检测的目的和意义 (1) 第二章当前轨道动静态检测技术、手段 (1) 第三章存在的问题 (2) 3.1高低不平顺病害的危害及成因分析 (3) 3。2轨距病害的危害及成因分析 (3) 3。3轨向病害的危害及成因分析 (4) 3.4水平病害的危害及成因分析 (4) 3.5三角坑病害的危害及成因分析 (5) 第四章解决问题的思路 (5)

铁路线路动静态检查、检测技术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及铁路六次大提速,我国逐步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铁路线路动静态检查检测、维修养护管理系统,有效地保障了铁路轨道养护的科学合理性.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铁路线路检查数据采集手段比较落后,检查技术比较传统,干扰铁路运输,其中检查数据的精确度也有待考证。随着我国轨道检测技术手段的进步,依照“科学指导、精细管理”的原则,使得在铁路线路工务检查中,轨道动静态检测成为了有效控制线路动静态变化的检测手段。另外,我们还需要引进新的技术和设备,进一步提高铁轨的动静态检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工务检测、动静态轨道病害、解决思路 一、轨道动静态检测的目的和意义 由于铁轨运输设备一直常年处于自然环境中,受到自然天气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重载列车的运行,使得轨道常常出现变形,铁轨路基和道床及其容易发生变化,铁轨上的零件以及铁轨线路出现摩擦损坏,对铁路运输产生了不良影响。这就需要通过工务检查,及时的发现铁路运输线路上的问题,并及时的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线路进行养护和维修,确保线路的良好运行,保障运输的安全。 在工务检测过程中,最重要的检测手段就是轨道动静态检测,能对每一段路线进行详细的检查,在检查期间,铁轨媒体受到列车的荷载,利用检测工具和检测设备对轨道进行检查,铁轨检查负责人需要对各个路段进行负责,重点检查铁轨的薄弱环节,保证路线检测的精确程度。 二、当前线路轨道设备动静态检查检测技术及手段

地铁线路轨道动态检测病害综合判断

地铁线路轨道动态检测病害综合判断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地铁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交通形式,安全性尤为重要。轨道交通的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地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出行常用交通工具,随着线路的增多,运量的增加,要求地铁轨道线路结构具有更高的水平,对线路几何平顺性也有着更高的要求; 结合目前地铁轨道检测车使用情况,动态检测工作存在数据分析水平不高, 现场病害定位困难,病害判断不准确,从而导致线路超限整治不彻底,屡次出现 重复超限情况,本文对轨道动态检测病害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检测数据及波形表 现等形式形成规范的病害综合判断方法。 关键词:轨道动态检测;超限危害;病害综合判断; 1轨道检测车相关概述 1.1轨道检测车作用 轨道检测车(简称轨检车)是检测轨道在动荷载作用下动态质量、检查轨道 隐性病害、指导轨道养护维修的大型检测设备,是实现轨道科学管理、提升轨道 动态质量、提高乘坐舒适度的重要手段。轨道检测车不但能使检查结果真实可靠,而且还能对线路质量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提供整修指导意见。 1.2检测项目及原理 轨道线路几何形位检测项目有轨距、水平、左右高低、左右轨向、三角坑、 曲率和曲率变化率;动力学检测项目有车体垂直加速度、水平加速度和轴箱加速度;其他检测项目包括地面标记、速度、里程等; 轨道检测车采用惯性基准法检测原理,应用光电、陀螺、电磁、电子、伺服、数字处理、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在动态情况下反映线路真实状态。 2轨道动态检测病害综合判断

2.1高低超限判断 2.1.1高低超限危害 高低不平顺会增加列车通过时的冲击动力,加速轨道结构和道床的变形,对车辆设备、列车行车安全构成危害,其危害大小与高低的幅值、变化率成正比,与高低波长成反比。 2.1.2高低病害综合判断 高低不平顺的形成影响因素主要有:轨道材料缺陷、线路施工和大修作业的高程偏差、路基不均匀沉降、桥涵过渡段刚度变化过大、桥梁折角和挠曲变形,以及道床和路基的不均匀残余变形、轨道各部件间的间隙不相等、线路存在暗坑吊板、线路垂向刚度不一致等。现场病害从以下几个方面查找: 1. 不同波长高低超限 1. 轨面短波不平顺是由于轮轨不均匀磨耗、擦伤、剥离掉块、焊缝不平顺、接头错牙等形成的; 2. 中波长不平顺与轨道铺设质量精度、道床不均匀残余变形和轨道部件损坏有关; 3. 长波不平顺与路基的不均匀沉阵、地形变化和轨道测量放线误差等有关。 1. 材料缺陷 钢轨制造过程中存在夹碴、杂质以及在轧制过程中形成的气孔等瑕疵,常隐蔽于钢轨内部,在列车作用下,钢轨表面会出现凹陷、剥落等缺陷,部分轨面和

轨检车波形图分析处理

轨检车波形图分析与处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熟练掌握轨检车波形图的根本知识。 2.了解波形图的根本原理,并且学会简单的分析。 3.能够对着轨检车进展现场作业。 主要容及课时分配: 1.轨检车波形图的根本知识。2课时 2.了解波形图的根本原理,并且学会简单的分析6课时 3.轨检车波形图与现场情况。4课时 重点、难点及要求〔掌握、熟悉、了解、自学〕: 掌握:能熟掌握轨检车波形图的根本知识。 熟悉:波形图的认识、分析。 了解:波形图的根本原理。 自学:波形图与现场的对应情况。 轨检车波形图分析与处理 一.轨检车波形图的根本原理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国"平安生产法"、"铁路运输平安保护条例"和铁道部"铁路

实施〈中华人民国防汛条例〉细则"、"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轨检车原理及分析资料"、"修轨"、"安规"、"工区平安与应急处理"、"工务平安与应急处理"等。 总体要求: 通过对轨检车波形图的分析,能够处理现场中的轨距、左右轨向、左右上下、水平〔超高〕、三角坑、曲率〔弧度或半径〕、车体横向加速度、车体垂向加速度、轨距变化率、曲率变化率、车体横向加速度变化率、钢轨断面等。 一、概况 轨道检查车是根据惯性基准法检测测原理,应用光电、陀螺、电磁、电子、伺服、数字处理、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对上下、轨向、轨距、水平、三角坑、垂直加速度、水平加速度、曲率变化率、轨距变化率、横加变化率、70米波长上下和70米波长轨向综合检测。同时,将各工程检测结果实时显示在汁算机上和波形记录纸上,并存磁盘,具有检测工程齐全、精度高、可靠性强、技术先进及很强的数据处理特点。 轨道检查车各工程门限的设定根据"修规〞制定。 轨道检查车对各轨道几何尺寸及舒适度的全面检测,是对线路动态质量的系统评估,是铁路工务维修管理部门获取动态轨道状态信息、指导现场进展养护维修与施工作业、评估新线施工和既有线养护维修作业质量、实施轨道科学管理

轨道高低检查的课堂小结

轨道高低检查的课堂小结 随着铁路线路设备质量的逐步提升,线路无缝化日渐普及,对线路质量的评判方式也从原来的峰值管理法逐步向均值管理法过渡,追求成段线路(如TQI评判单元200m)各项几何偏差的平顺性、整体稳定性成为线路维修作业的核心。长波(在速度不高于300km/h的线路区段波长为1.5m~70m,300km/h以上线路区段波长为1.5m~120m)高低和长波轨向作为影响线路高平顺性及舒适性的重要因素日益受到重视。由于认识的不足和缺乏有效的整治手段,且某些特殊线路区段存在的固有长波高低或长波轨向难以消除,工务段在整治长波病害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从长波高低和长波轨向不平顺的特点出发,结合波形图,借鉴既有短波高低和短波轨向的整治方法,探讨几种特殊情况线路,分析如何有效地整治长波高低和长波轨向。 长波高低是指钢轨顶面沿延长方向上的垂向凹凸不平顺。长波轨向指的是钢轨内侧沿延长方向上的横向凹凸不平顺。实际中的轨道不平顺是随里程变化的随机过程,包含从几米到几百米的波长成份,不同位置轨道不平顺的幅值和波长各不相同。轨道不平顺幅值、波长及行车速度的关系为:行车速度越高,对轨道质量有影响的轨道不平顺波长范围越大。长波不平顺对车体振动的影响不可忽视,需要监控整治的波长范围也大为增加。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应重视以下轨道不平顺的判别并及时处理:速度大于160km/h的区段,高低、轨向的波长在30m以上的长波不平顺,当轨道检查车检查到其高低幅值达到11mm或轨向幅值达到8mm时。同时,在新的轨道动态管理标准(原铁道部运基线路电[2008]227号“关于调整轨道动态管理标准的通知”中要求于2008年2月1日起执行)中对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增加了长波高低、轨向不平顺检测项目。 目前,我国轨检车采用“惯性基准法”检测轨道不平顺,与现场静量所采用的“弦测法”原理不同,惯性基准法摘取的数据为半峰值,所测的轨道不平顺是轮轨作用下轨道的真实空间状态。 长波高低、轨向不平顺随机信号包含的波长范围是1.5m~70m。2008年以前,轨检车检测评价和输出的高低及轨向波长范围是1.5m~42m(以下简称为“短波高低和轨向”)。对于160km/h以下的线路,波长范围在1.5m~42m的波的高低和轨向不平顺足以反映对行车安全和舒适性的影响。但对于160km/h以上的线路,此波长范围的波的高低和轨向不平顺主要反映行车安全,若考虑舒适性则须重点检测波长为1.5m~70m的长波的高低和轨向不平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