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与管理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探索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

探索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
s p r i i g d c o a t d n s d s e t t n t Co e l Un — u e v sn o t r l s u e t ’ i s ra i s a r l o n i
供 给 。以及研 究 生 教育 改 革 与 发展 都 有 着 意 义 深 远 的影 响 。 因 此 探 索 有 效 的 全 日制 专 业 硕 士 研 究 生 的 培 养 模 式
显得 尤 其 重要 。 全 日制 专 业 硕 士 研 究 生 的 培 养 具 有 以 下 重 要 意 义 :
关 键 词 : 育理念 教
全 日制 专 业 硕 士
培 养 管 理 模 式
研 究 生 教 育 质 量 是 影 响 一 个 国 家 科 技 与 文 化 竞 争 力
全 日制 专 业 硕 士 研 究 生 培 养 。 广 大 的 应 届 本 科 生 为 提 供 了 进 一 步 深 造 的 机 会 , 有 更 多 学 生 进 入 高 层 次 的 将
要 : 日制 专 业 硕 士 研 究 生 的 招 生 规 模 在 持 续 全
府 、 业 和高 校 共 同关 注 的 问题 。 企

扩 大 ,本 文 通 过 分 析 全 日制 专 业 硕 士 研 究 生 对 提 升 研 究

发 展 全 日 制 专 业 学 位 硕 士 研 究 生 的 意 义
生 培 养 质 量 、符 合 中 国社 会 发 展 的 需 求 和 完 善 专 业 硕 士 研 究 生 培 养 管 理 制 度 等 方 面 的 意 义 . 以 南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e duca i n n us r laI plca i nsf rqua iy ana m e , to i A ta i :m i to o lt m ge nt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与管理模式研究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与管理模式研究

《戏剧之家》2018年第17期 总第281期199教育纵横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与管理模式研究宋 扬,陈 洁(湘潭大学 艺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在欧美国家,很早就开始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培养,我国则起步较晚,人才的培养上略显落后,但经过努力,得出了一套适合我国的培养方案,把中国国情和国外教育方式相结合,学习借鉴他国培训手段,在人才的培养中注重艺术创作能力、表现力、审美力和理解力的全面发展,让其成为高层次和功能型的全面人才,能面对各种复杂的工作条件。

一、艺术硕士学位教育发展的必要性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是为了适应社会一定领域人才的需求。

如今,高技能艺术人才相当匮乏,为了增强我国的艺术文化水平,增加高素质文化人才。

我国对研究生教育特别重视,在教育方式和人才培养理念上做出改变,提高文化修养,艺术内涵,才能更好的胜任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对我国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益处。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艺术领域,我国的专业艺术人才数量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归功于对研究生教育上做出的改革,艺术人才的增加给我国的教学和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以前,在对艺术人才的培养上,方法太过单一,没有对单个艺术人才的艺术特点合理培训计划,这些以学术型培养类型培养的艺人,不能满足社会多样的社会需求。

在艺术创作技艺性的培养上需要很长的周期,在我国,一般到研究生阶段还在培养学习的几乎很少,有些天分较高的人因为没考上研究生而停止了学习,这些艺术人才的流失无疑是给国家带来了损失;也有一些研究生为了应付一些毕业论文和课程学习,没有时间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艺。

要知道,优秀的艺术人才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来的,只有一些在艺术上天赋较高的人才能做到,这些优秀人还要送到专业强度较好的院校继续学习。

我国必须要对艺术人才的培养上作出调整,增加专门的艺术学位,留住更多具有艺术天赋的人才。

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方向课程是为不同区域专业的学生专门设置的,它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专业的技术水平,是其得到全面性的发展;选修课程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个性上加以学习,能更好的提高艺术涵养。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改革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改革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
中加 分散 ”模式 的管 理 职责划 分是 , 究生 院 只 研
第 6期
原献学 :课程 与教学论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改革研究
5 3
育 “ 中加 分 散 ”的 培养管 理模 式 ,有下 面一些 集
弊端 :
硕 士点 没有 申报 下来 , 一些 符合 研究 生导 师条 件
的教 师 “ 闲置 ”而 暂用 “ 程与 教学论 ”硕士点 课
第一 ,管 理 主体 不 明 , 理 推诿扯 皮 。 “ 管 集
收 稿 日期 :2 1 —9 1 0 00 .0
基 金项 目:宁波 大学 校基金 课题 ( A 5 0 ) DB 0 0 5 1 作 者 简介 :原献 学 (15 一 9 ),男 ,河 南汲县 人 ,教授/ 9 博士 ,主 要研究 方 向 :高 等教 育管 理研 究 。E m i yax nu@n u d . - a:uni xe h. uc l a e n
教 学论 ”与 “ 教学 论 ”两个 专业 ,以新 的专 业 面
言学 科 、信 息技 术 、理论 ),招生 数 7人 ,到
20 0 6年 ,学科方 向已经扩 张 到 l 个 ,招 生人 数 2
达 4 0人 。
目出现 在新 颁 《 予博 士 、 授 硕士 学位 和培 养研究
生 的学 科专 业 目录 》中。宁波 大学 “ 程 与教学 课

属性 和能力 , 这是 导致 招生 规模 快速 扩张 的主要
原 因。 所以, 当校 内其他学院新增学科专业学位 点数 量 能 够 满 足高 职 称教 师 队伍 培 养研 究 生需
要 时 , “ 程 与教 学论 ” 科 方 向的招 生规 模将 课 学 回归 到 自然发 展 的水平 。事 实也 证 明 ,2 0 年 07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领域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创新与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领域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创新与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领域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创新与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领域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创新与研究摘要:经过前期大量工作积累和总结,学部已经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基地及企业导师队伍建设,学位论文标准等方面基本完成了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分类培养模式。

建立了适合我校建设工程领域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分类培养的校企师资队伍、研究生培养方案与培养机制、校企研究生管理队伍及研究生管理方法等等。

关键词:学术学位专业学位分类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相比,在生源组成、培养模式和学习形式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包括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培养方案、毕业论文质量准则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应有所区分[1-2]。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就是要教育有深厚的理论背景,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到工作中的能力,并且适应所从事工作并能在工作中创造自身价值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也是要培养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产学研的结合并适当转化获得学位的学生并不需要从事专门的理论的研究,而是主要进行与专业工作相关的特色研究[3-4]。

按照学校的整体工作部署,我学部率先在土木、水利一级学科开展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经过前期走访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借鉴对方办学经验及总结我校办学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适合我学部的一整套分类培养模式,取得预期良好的效果并为这一工作在全校范围内进一步铺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分类招生建立了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分类招生及其生源质量保障体系,包括高质量生源地的建立、生源数量和质量稳定保障机制和方法、招生过程学生业务能力和身心及思想素质保证机制等。

学部研究生生源质量数量逐年提高,20XX年招收学术学位研究生274人,专业学位研究生133人,比20XX年同比增长0.6%;20XX年招收学术学位研究生297人,专业学位研究生151人,比20XX年同比增长9.8%。

专业学位硕士校企联合培养的PDCA管理模式研究

专业学位硕士校企联合培养的PDCA管理模式研究

1222021年1月总第353期ISSN1672-1438CN11-4994/T 专业学位硕士校企联合培养的PDCA 管理模式研究张近民 楼云江 吴爱国 王 颖 高 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广东深圳 518000摘 要:专业学位硕士校企联合培养的开展难点在于管理,以相关各方的需求为基础,通过PDCA 循环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各方优势、调动各方积极性,不断优化和改善管理手段和培养流程,解决本校培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科学规范的标准,进而提高校企联合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校企联合培养;PDCA 循环;过程管理作者简介:张近民,工学硕士,实验师;楼云江,工学博士,教授;吴爱国,工学博士,教授;王颖,工学硕士,高级实验师;高斌,工学硕士,助理实验师。

基金项目: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研究”(编号:JGYJ-2018041)。

专业学位硕士(简称专硕)培养的核心是对于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而校企联合培养是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专硕和学硕学习内容、课程和实践方式、评价体系的分离,形成了专硕独特的培养体系[1-2]。

但专硕的培养还处于不断完善的快速上升期,校企联合培养作为专硕重要的培养支撑手段,也在探索中前进[3-5]。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校企联合培养方式依托校外实践基地,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已与40多家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协议。

合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企业追求效益的目标与专硕的培养目标并不能很好地结合;学校无法有效约束企业在硕士培养中的行为;由于专业差异性,无法制订统一有效的管理规章,个人在完成企业科研任务的同时还面临着课业和论文的压力[6]。

政府、高校、企业、学生各方需求不同、目的不同[7],因此培养学生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也无法完全相同,在相互配合过程中也在相互制约,从而产生内耗,最后的结果无法让各方满意。

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

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深入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现就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改革目标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二、改革招生制度
坚持招生制度改革为人才培养服务的方向。

积极推进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分类招生。

建立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的选拔标准,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办法,重点考查考生综合素质、运用基础。

“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对策研究

“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对策研究

“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针对“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管理问题展开研究。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详细探讨了“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管理体系、课程设置、实习实践环节和质量评估机制。

最后结论部分给出教育管理对策的建议和未来研究展望。

通过对“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管理进行研究,可以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提供有益参考,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培养模式、管理体系、课程设置、实习实践、质量评估、对策、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改革举措,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医学基础知识、精湛医学技术和良好医德医风的高水平医学人才。

随着医学领域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的医学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此“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传统的医学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

而“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有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对于“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来说,如何有效地整合资源、设计科学的课程体系、建立合理的评估机制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优化教育管理模式,提高“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和培养效果,为医学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1.2 研究目的“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对策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当前我国“四证合一”研究生培养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旨在通过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对策,促进“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持续改进与发展。

“四证合一”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

“四证合一”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

“四证合一”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不断追求,教育改革也变得日益紧迫。

硕士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以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探索“四证合一”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

“四证合一”是指职业资格证书、学位证书、培训合格证书及培训证明书的统一发放,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就是基于此推出的。

它是指在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将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人文社科等学科相结合,进行一体化的、全过程化的教育训练,以培养全科护理人才、高级护理人才和护理管理人才为目的。

它主要与传统的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三个优势:第一,适应了医疗卫生系统的发展需要。

在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由于临床工作高度细分化,在各个领域内都需要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医护人员加以实施。

而“四证合一”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正是针对这种需求而推出的,将护理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训练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掌握了临床专业知识和技术。

第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四证合一”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下,学生需要参与一定的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这不仅可以加速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护理水平和医学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第三,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四证合一”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将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学位证书以及教育培训证书等统一颁发,这使学生具有了更加丰富的能力和资源,可以更加充分的满足雇主的需要,从而更加容易地获得就业机会。

第一,建立符合实际的课程体系。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做到以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导,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为核心目标。

第二,完善实训环节。

由于“四证合一”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需要充分完善实训环节,广泛开展临床实习、科研实践、教育教学等活动。

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2024.1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协同创新环境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途径。

如何依托协同创新战略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视角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企业主导型、高校主导型、企业高校双主导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这实际上就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指明了方向,企业主导型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应该成为主流。

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更强调应用,强调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企业处于商业活动的第一线,更能准确及时地把握科技活动的前沿,科技成果也更符合社会需求。

因此,本文探讨的是,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由企业主导的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路径。

一、文献综述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关研究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模式的整体研究。

程序认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培养研究生的形式、结构与途径,主要探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诸多要素的最佳组合与构成[1]。

龚玉霞、腾秀仪和塞尔沃对国内外的培养模式进行对比研究,分别从理念、培养方案、授课方式、实践基地建设、毕业要求五个方面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出对策[2]。

孙怀林和肖鹏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为基础,提出了以提升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五位一体”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3]。

李伟和闫广芬基于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观的理论分析,形成了专业学位内外部分类培养的理论分析框架[4]。

二是对某一具体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

鲁万波和董春对统计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议[5]。

程永波和秦伟平通过借鉴国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对如何提高商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行了探讨[6]。

高校-基地-企业协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基地-企业协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基地-企业协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研究丁燕鸿刘富生胡宇杰(湖南工业大学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湖南·株洲412008)摘要研究高校-基地-企业三方全程协同培养,科研教学融合的机制构建。

探讨高校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企业产业之间有效对接途径和方法。

探索高校、基地和企业分别与教学和科研对接的培养机制,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科教结合,快速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构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前置+分段融合工程实践联合培养模式。

探索课程前置和案例教学的联合培养模式,将实践类课程纳入课程设置之中。

探讨工程实践分段实施,融合高校、基地和企业资源的联合培养机制;研究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借助项目导入和特定产业领域的实践培养平台,重点培养实践应用能力的三方联合培养机制,探索协同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协同培养课程前置分段融合工程实践项目导入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为了优先满足我国重大战略需求,全国研究生招生办重点强调,扩大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大力支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

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重点培养实践能力,加强实践基地建设,鼓励开展联合培养,支持开展改革试点。

专业学位教育的“新常态”就是教育行业与企业协同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的改革与发展。

湖南工业大学近2年招收学硕人数与专硕人数比例超过1:1,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要求我校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综合改革。

本课题以我校冶金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案例,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常态为导向,我校与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共建了研究生创新实践联合培养基地(简称基地),该基地与以往建立的联合培养基地有几点不同之处,其二,该基地不属高校,但有自己的教学体系、完整的培养方案、科学的思政管理模式。

其三,在顺德政府支持下,基地能够建立企业研究项目数据库。

从企业数据库中,高校能对接相应专业的企业、项目、课题,以及校外导师,能聘请高校名师和企业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开展课题研究。

研究生培养基地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模式探讨

研究生培养基地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模式探讨

研究生培养基地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模式探讨【摘要】探讨了现存的教育模式,以及现代中医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总结、回顾开展临床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经验与体会,在中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妥善解决理论知识学习、临床能力提高、科研能力培养三者之间的关系及注重研究生中医理论和临床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中医教育管理;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r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68-02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最主要的方式,对综合国力的增强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几年来,扩充和加强研究生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

中医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而且教育模式主要为模仿西医研究生教育。

因此,如何提高中医研究生临床和专业水平是现代中医研究生教育的重点之一。

我院作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培养教育基地,近几年来在加强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教学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 提高认识,更新教育观念目前中医专业研究生在培养上还是注重西医基础知识的灌输和训练,对于中医知识和技能培养不足。

导致培养出来的中医研究生严重“西化”,熟悉各科常见病的基本处理手段,也能够较快的融入以后的临床工作,但是缺乏独立的临床思维,更缺乏中医处理手段,就失去了中医研究生培养的根本。

长期以来中医人才的培养都是通过师承式教育模式进行。

这种教育模式培养了一批批的中医领域带头人才,对导师的理论体系、理论特色的继承与发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这种培养方式周期较长,且常常知识结构不够完善。

因此,转变观念,正确理解要培养什么样的医生,这些医生该有怎样的层次、类型和基本规格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观念改变了,认识提高了,行动才有自觉性、积极性,制定的培养计划才能符合要求,落实才有保证。

高校课题申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高校课题申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改革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于2013年3月联合颁布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将培养模式改革作为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

当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一是现有研究生教育资源不足,亟需通过培养模式改革汇聚校内外教育资源;二是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同质化,亟需通过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三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亟待建立行之有效的模式,需通过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探索可复制推广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二)课题界定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具有从事某种专门职业技能,并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人才。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表述甚多:一是“教育运行方式”说,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中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二是“目标实现方式”说,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三是“人才培养系统”说,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系统,包括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成长环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在一定的教学组织管理下实施的,包括培养目标、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制度、教学模式和日常教学管理;创新人才成长环境包括师资队伍、教学硬件和校园文化。

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培养是从教师到学生、从观念到制度、从软件到硬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建设。

本课题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选取“人才培养系统”理论进行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国外相关研究国外学者主要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研究。

一是多元模式研究。

“四证合一”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

“四证合一”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

“四证合一”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随着我国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化和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优化,护理专业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

近年来,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也日渐完善,其中“四证合一”模式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四证合一”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该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四证合一”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即将学位、资格、执业、职称四个证书合并一体,是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该模式尤其突出的特点包括:1. 突破了学历与职称、职业资格之间的界限。

传统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学历与职称、职业资格的分立,而“四证合一”模式将学位、资格、执业、职称四个证书融为一体,使得研究生毕业后即可获得相关的职称和资格,省去了多次考试和申请的烦琐流程。

2. 增加了实践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四证合一”模式下,研究生在校期间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促进了学术研究和实践能力的结合。

学生在学术研究的也能结合实际护理工作进行实践,推动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满足医疗服务的需求。

“四证合一”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该模式将学术研究和实践能力相结合,使毕业生具备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护理质量管理能力,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水平。

实现了学历与职称、职业资格的一体化,减少了研究生毕业后所需的职称和资格考试的成本和时间,为研究生就业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这一模式也有助于提高护理硕士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和竞争力,推动护理学科的蓬勃发展。

“四证合一”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实践环节的设置需要更加科学合理。

目前一些院校实践环节设置单一,难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实践需求,需要更加注重实践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师资力量的不足也是当前面临的难题,一些高水平的临床护理师资力量有限,无法满足研究生实践环节的需求。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已经成为当今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和效益直接影响着我国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逐渐显露出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

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有助于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重点围绕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展开研究,分析传统培养模式的优缺点,探索创新的培养模式,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我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进与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是高校培养的重要人才之一,其培养模式的优化和创新将对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

通过对现有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探索,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出改进和创新的方案。

这有助于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和水平。

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还可以推动学科发展和知识传播。

通过深入探讨不同的培养模式,可以促进知识的创新和产出,推动学科发展和进步。

也可以促进高校间的经验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索,以期能够全面了解目前的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创新的培养方式和方法。

通过对传统培养模式和创新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和分析,旨在为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提供具体建议和实践指导。

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一些思考

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一些思考
11 .专业学 位研究 生教 育定位不够 明确 ,缺 乏统一
程度的严重不 足。以教材为例 ,我国教育部并 没有针对
专业硕士专业性强 的特点编写相应的、具有针对性 的教
材 。教师在教学 中只能使用学术型研究生使用 的教材 ,
而这部分教材理论知识强但实践性较差 ,势必造成了教 材 内容和专业实践偏离 ,缺乏来 自一线 的实例和对专业 现实运行程序 、状况 的深入分析 ,不利 于其学习。加 之
法 ,从招生人数和招生对 象上把好源头关 ;另一方面 , 需要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模式 的完善进程 ,通过借
鉴 、融合 、再创新 ,实现专业学位培养和管理的全 面配
套 。这 已经成为摆在各大高校和研究生培养管理单位 面 前 的突出问题 ,它直接关 系到专业学位研究 生培养 的质
量 和今 后 的 发 展 。
随着 国家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步伐 的不断加快 ,为 更好 地适应 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 、应用型
生个人 ,均缺乏共性 的认知 。一方 面招生单位要么将专 业学位研究生等价于在职人员的研究生教育 ,要么就是 与学术型研究 生混为一谈 ,缺乏准确 的概念和认识 ;另

人才 的迫切需要 ,专业学位教育也逐渐 由传统的管理、 医学等专业推广到土木 、电气等传统工科专业领域。实
总教 育结构适应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但是在我 国大力 导依法治 的当代 ,专业 学位教育从专业硕士的保障
不 能照搬欧洲或者美 国的模式 ,所以 自身的定位就显得 尤为重要 。目前研究生教育招生结构的调整 ,j要是加 三
制度 来看 ,除了l 9 9 6年和2 1年 出台的 《 00 专业学位设 置审批暂行办法 》外 ,就是一些诸如 《 关于加强专业学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发迫切。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作为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创新能力一直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为了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一些高校已经开始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以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行业。

一、校企联合培养模式1.1 校企合作协议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实施首先需要高校与企业之间达成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合作意向、培养目标、项目内容、师资力量、实习基地等方面的合作细则,为后续的联合培养奠定基础。

1.2 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使之更加贴近实际工作情况。

这就需要高校与企业共同研究,确定一套适合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在学习期间获取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1.3 实习与实训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实习与实训。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实训项目,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增强实践经验,提高综合素质。

1.4 毕业论文与项目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毕业论文和项目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学生可以选择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和项目研究,同时得到企业的指导和支持,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还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优势2.1 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社会,更好地融入社会和行业。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模式,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工作经验,为毕业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促进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可以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加强双方之间的互信与沟通,为双方的长期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在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随着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培养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问题分析1.1 缺乏实践能力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应当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学校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实践环节的安排不够充分,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其次,一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不够灵活,实践环节过于狭隘,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1.2 缺乏创新意识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但目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些学校在培养过程中过于强调对已有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方式。

1.3 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不匹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应当与企业需求密切相关,但目前存在一定的脱节问题。

一些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安排上与企业需求不够贴合,导致学生在毕业后与企业对口岗位的匹配度较低。

二、改进措施2.1 加强实践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当加强实践教学的安排。

一方面,可以增加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如实习、实训、案例分析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真实的项目合作,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2.2 强化创新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应当加强创新教育。

可以在课程中增加创新相关的内容,如创新管理、创新方法论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创新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创新项目和比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2.3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了与企业需求更好地匹配,学校应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提供学生实习和实训的机会;同时,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提供实践案例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研究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研究

1 前 言
专 业学 位 (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D e g r e e ) 是相 对 于学 术 型 学 位 ( A c a d e m i c D e re g e ) 而言 的学 位类 型 , 是针 对 社 会 特 定 职业领 域 的需要 , 培 养具有 较 强 的专业 能力 和职 业 素养 、 能 够创 造性 地 从 事实 际 工作 的高层 次应 用 型 专 门人 才 而设 置 的一 种 学位类 型 . 专业 学位 研究 生教 育 于 1 9 9 1年在我 国产 生 , 它 的出现迎 合 了我 国社会经 济 发展 和 改革 的需要 , 缓 解 了单一 的学 位类 型 和人才 培 养模 式 与社 会 需要 之 间 的矛 盾 , 也 加 强 了培 养单 位 与实 际用人 单 位之 间 的联系 , 对推 动研 究生 教育 与生 产 实践 相 结合 起 到 了重要 作 用 … . 专业 学 位研 究 生教 育 目前 的发 展 速度很 快 , 短短 数十 年就 具 有 了 相 当 的规 模 . 然而 , 现 在社 会 上 很 多 人 不 清楚 专 业 学 位研 究 生 教 育 的历史 和特 征 , 对 专业 学位 教育 有一 定 的误解 . 近年来 , 针 对专 业学 位教 育 的研究 和探 讨 主要是 对 专业 学 位 研究 生 教 育 的特 征 及 属性 - 4 进 行分 析 , 也 有 对专业 学 位教 育 的发展 历程 及 规律 - 5 进行总结. 而 更 多 的学 者 开 始 对 培 养模 式 及 制 度 的探 讨 J ,
第3 2卷 第 8期 2 0 1 3年 8月
绵 阳师范学院学报
J o u ma l o f Mi a n y a n g No r ma l Un i s e I ' 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与管理模式研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近年来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度实用性的专业人才而设立的研究生教育。

为了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和效果,需要探索适合的教育培养与管理模式。

其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与管理模式应该注重教师的指导和引导。

教师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力量,他们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能够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操作。

教师可以通过个别指导、论文讨论、实践项目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同时,还可以组织专业学术讲座、学术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另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与管理模式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能力培养。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自主学习和自主终身发展能力的专业人才,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培养和管理机制。

可以通过导师制度、论文答辩和项目评审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能力。

同时,还可以开展学术讨论、自主研究和团队合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总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与管理模式的研究,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能力培养。

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培养与管理模式,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和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以上仅是初步的思考和探索,后续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和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与管理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