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转化过程的SECI模型:社会化、外部化、联合化和内部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转化过程的SECI模型:社会化、外部化、
联合化和内部化
学问管理的对象就是学问,学问可以分为显性学问(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学问(Tacit knowledge)两种类型,因此我们认为,学问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对显性学问的管理、对隐性学问的管理,以及对两种类型学问的转化过程的管理这三个方面。
(1)显性学问。我们将通常能够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等加以表述的学问称为显性学问。显性学问是客观有形的,能够用肯定的信息化形式表达或进行编码,因此,这类学问能够便利地在人们之间进行沟通和传递。对显性学问的管理往往体现为对学问本身的管理。
(2)隐性学问。在行动中所蕴含的未被表述出来的学问,称为隐性学问。野中郁次郎认为,隐性学问是一种高度个人化的学问,难以规范化,不能通过语言、文字、图表或符号明确表述,它是人类非语言智力活动的成果,包括个体的思维模式、价值观等,因此不易在人们之间进行沟通与传递。由于隐性学问是存在个人头脑中的,它的主要载体是个人,不能通过正规的形式(例如,学校教育、大众媒体等形式)进行传递,因此,对隐性学问的管理主要体现为对人的管理。
(3)学问转化过程。对显性学问和隐性学问之间变化的管理体现为学问转化模式的建立,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提出了SECI模型,即社会化、外部化、联合化和内部化,说明白显性学问和隐性学问这
两类学问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社会化指的是通过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实现由隐性学问向隐性学问的转化。主要通过观看、仿照和亲身实践等形式使隐性学问得以传递。它是一个通过共享经受建立隐性学问的过程,而猎取隐性学问的关键是通过观看、仿照和实践,而不是语言。学徒制就是一种个人间共享隐性学问的典型形式。
外部化指的是隐性学问向显性学问的转化,例如清楚地表述最佳实践。它是一个将隐性学问用显性化的概念和语言清楚表达的过程,将其转化为别人简单理解的形式,其转化手法有隐喻、类比、概念和模型等。这是学问制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当前的一些智能技术,如学问挖掘系统、商业智能、专家系统等,则为实现隐性学问的显性化供应了手段。
联合化指的是通过合并、分类、再分类以及综合现有的显性学问来制造新的显性学问,例如书面调查报告。它是一个利用各种语言或数字符号,将各种显性学问组合化和系统化的过程。将零碎的学问进行整合并用专业语言表述出来,个人学问就上升为了组织学问,能更简单地为更多人共享和制造组织价值。
内部化即显性学问到隐性学问的转化,例如从阅读或争论中获得的理解。它是一个将显性学问形象化和详细化的过程,通过“汇总组合”产生新的显性学问被组织内部员工汲取、消化,并升华成他们自己的隐性学问。
在上述四种转化过程中,隐性学问向显性学问的转化是核心,是
学问生产过程中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员工个人的隐性学问,是企业新学问生产的核心,也是学问管理过程的重要内容。如何有效地挖掘个体的隐性学问,削减转化过程中的障碍,增加四种转化方式的互动作用,将影响企业整体的学问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