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声现象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中考一轮复习声现象复习提纲

九年级中考一轮复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引起空气分子的振动,形成声波。

2.声音的传播:声波通过媒质传播,可传播到空气、固体和液体中。

二、声音的特征
1.声音的强度:与声波的振幅大小有关。

2.声音的音调:与声波频率有关。

3.声音的音质:根据声波的谐波成分不同而有所差异。

三、声的反射和衍射
1.声的反射: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2.声的衍射:声波通过障碍物缝隙时发生弯曲,形成衍射。

四、共鸣和噪声
1.共鸣: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如果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相同,会发生共振现象。

2.噪音:由于声音的杂乱和不和谐产生的声音。

五、机械波与声波的关系
1.机械波:由粒子的振动引起的波动现象。

2.声波:一种传播声音的机械波。

六、听觉和声音保护
1.听觉:人类利用耳朵感知声音的能力。

2.声音保护:正确使用耳机、避免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控制音量等方式保护听力。

七、声音应用
1.声纳:利用声波传播的特性,对声波进行接收和发送,并通过回波进行测距、测速等。

2.声学乐器:利用声波的共鸣原理,产生美妙的音乐。

总结:
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声现象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声音。

同时,在使用声音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听力,避免噪声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一、声现象考点总结及中考题型汇总

一、声现象考点总结及中考题型汇总

1.《声现象》复习【知识清单】一、声音的产生于传播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而产生,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不能传声。

所以声音传播需要。

2、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快慢情况是。

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是m/s。

4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是:回声比原声晚S以上或人距离障碍物至少要米。

二、乐音的特征1、乐音的三要素:、、2、什么是音调?音调高低与有关;声源1秒钟震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说明声源振动越,音调越。

3.什么是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和距声源的远近、声音的发散程度有关;声音是用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符号是4.音色又叫,闻其声而辨其人是因为各人的不同。

三、噪声及其防治1、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声?物理学中,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和学习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都是噪声。

2、噪声对人有哪些影响?3、较理想的安静环境是。

保护听力,噪声不超过;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超过;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不超过。

4、减少噪声途径①、②、③、。

四、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次至次。

2、什么是超声?有什么特点?有何应用?3、什么是次声?有什么特点?有何危害?【疑难辨析】1 .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l )响度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振幅和距发声体远近有关.( 2 )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大庭广众中讲话时,用一个喇叭形的传声筒,能传得远.( 3 )音调和响度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征,音调高的声音不一定响度大,响度大的声音也不一定音调高.例如:蚊子发出的声音虽然响度小,但它的音调却比老牛的叫声高得多,而老牛的叫声的响度却比蚊子高得多.2 .发声体振动快慢与声速有什么关系在声现象中,同学们遇到两种快慢:一是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它是发声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即频率;二是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即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家要注意区分清楚.这两个快慢之间没有简单的直接关系,也就是说,不要错误地认为振动得快(音调高)传播也就快.在同一种传播介质中,不同音调的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3 .如何才能听到回声( l )当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及其以上时,人耳才能把这两次声音区分开来,也就才能听到回声.( 2 )低于0 .15s 时,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使得原声听起来更加深厚、有力,这就是所说的“拢音”效果好,因此,在音乐厅中演唱比在野外效果好得多. ( 3 )利用回声和速度公式可以测距离,即“回声测距”,后面有专门讲解.【中考回顾】【2008】5、对下列图中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2009】24、(每空1分,共3分)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

八年级化学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化学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化学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

八年级化学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将对八年级化学第一章声现象的知识点进行超详细的总结,以供研究参考。

1. 声的产生和传播
- 声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可以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

- 声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约340米/秒。

- 声的传播方式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其中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 声的特性
- 音调:与声音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 响度:与声音的强弱有关,声音强则响度大。

- 时长:声音持续的时间长度。

- 色彩:不同的乐器或声源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色。

3. 声的反射和折射
- 声波在遇到边界时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 声波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使声音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4. 声的干涉和衍射
-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干涉现象,即两个或多个声波相遇并叠加。

- 声波在通过障碍物或传播到开阔区域时会发生衍射,使声音改变传播方向和强度。

5. 声的吸收和共鸣
-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被物体吸收,吸收的程度与物体的性质和厚度有关。

- 共鸣是指物体在受到特定频率的声波激励时发生共振现象,声音会变得更响亮。

以上是八年级化学第一章声现象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中考一轮复习课件 第1讲 声现象

中考一轮复习课件 第1讲 声现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人教八上P28图2.1-5改编)(科学推理法)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 闹钟放在密闭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响铃的声音逐渐 变变小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此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 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考点2:声音的特性
特性
音调
响度
音色
概念 声音的□12 高高低低 声音的□13 强强弱弱 声音的□14 品品质质
音,他是依据声音的
(B)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2022·攀枝花)某小区内,宣传人员小王和小刘分别通过广播宣传
疫情防控和森林草原防灭火相关政策,群众能够明显区分出小王和小刘
的声音,这是因为他们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C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特点
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 穿透能力强,传播时能量
得较集中的声能
损失较小,传得较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声的 传递 B 超、声呐、超声探伤、倒车雷 监测地震、台风、海啸、
利用 信息 达、蝙蝠利用超声捕食等
火山喷发等
传递 超声波粉碎结石、超声波清洗精
能量
密机械等
次声波武器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几种常见乐器的声学知识
乐器
示例
打击乐器 鼓、锣
发声体 鼓面、锣面
弦乐器 小提琴

管乐器 笛、箫、号

2020年中考一轮复习专题 声现象(包含答案)

2020年中考一轮复习专题 声现象(包含答案)

2020年中考一轮复习专题声现象一、单选题1.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A.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B.古代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C.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2. (2019山东德州)如图所示,二胡是弓弦类最具中国民乐气质的乐器。

下列关二胡说法正确的是()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C.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D.二胡发出优美的声音一定是乐音3.观众对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成语大赛好评如潮,大赛中涉及的下列成语跟声音响度有关的是()A.震耳欲聋B.闪烁其辞C.掩耳盗铃D.耳熟能详4.关于超声波与次声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的能量一定大于次声波的能量B.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C.次声波的频率很低,故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D.次声波的频率很低,会对人体造成危害5.如图所示,小明按a、b姿势站立时,请同伴用铅笔分别以同样大小的力敲击衣架听声音.小明设计这个实验是主要是用来探究()A.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B.声音的响度与力的关系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6.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A.(1)(2)B.(2)(4)C.(1)(3)D.(3)(4)7.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常对人类和建筑物造成巨大危害,这种波的特点是()A.频率低,人耳听不到B.频率低,人耳能听到C.频率高,人耳听不到D.频率高,人耳能听到二、填空题8.下列属于超声波应用的是(填序号)A.监测核爆炸B.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C.利用B超观察母体内的胎儿D.测定运动中乒乓球的速度E.预报地震、台风F.利用声波进行塑料焊接9.科学家根据星球光谱的红移现象推断出宇宙正在膨胀,星球正远离我们而去.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声音也有类似的现象,在火车从我们身边疾驶而过的瞬间,尽管火车发出的汽笛声频率是不变的,但我们听起来声音的音调却是______(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10.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学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如图所示,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_________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11.古时候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尽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12.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眼镜,这说明超声波具有_________.超声波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请你列举两个超声波应用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______.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的传播快慢与 ______ 和 ______ 有关.耳膜破裂的人 ______ (可能、不能)听到声音.三、实验题15.为了探究乐音的特征,小东做了以下实验.(1)小东将钢尺的某处压在桌面上,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一定,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上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如图所示.实验中发现,钢尺被压得越弯,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桌面被拍打得越响.根据这一实验证据,他得出了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的结论.①小红认为实验证据中存在错误,请你说明理由.②结合如图所示小东的操作,请你指出他操作中的错误.(2)改正实验后,他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_____.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16.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明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音叉如图所示:①当小明用小锤敲击音叉发声的同时必须注意观察__________;②当小明加大敲击的力度时,他听到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③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④乒乓球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17.物理小组的同学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探究放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钟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______,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______.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音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______(写出一条即可).(4)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______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四、计算题18.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用超声波测位仪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海底返回的声波,求该处海深是多少?19.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80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30m/s,求汽车行驶的速度.五、阅读理解题20.阅读下面的短文.潜艇的“耳目”——声呐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30 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好的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正远离声呐.请回答以下问题:(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从________kHz到________kHz.(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声波信号,在10s后接收到经潜艇B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则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___________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 1500 m/s)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____________.(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21.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产生的声音不一定沿直线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弯到温度低,密度大的上方.根据以上信息回答:(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爱走温度________、密度________的路径;(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的途径向________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3)赤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楚对方的大声叫喊,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________拐弯了.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在岸上的人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睡在地上的士兵,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是通过大地(固体)传播声音的;潜水员在水里能听到岸上的人说话,是靠水(液体)传播声音的.2.【答案】A3.【答案】A【解析】A,震耳欲聋是指声音很大,指响度大,符合题意.B,闪烁其词是声音时断时续,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符合题意;C,掩耳盗铃是从人耳处减弱声音的传播,不符合题意;D,耳熟能详是指从音色的角度区分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的不同,不符合题意.4.【答案】D【解析】A,通常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340m/s.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也与温度有关,与声音的特性无关.次声波、可听声、超声波都是声音,故传播速度一样快;B,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声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超声波声呐不能用于太空测距;C、D,某些频率的次声波由于和人体器官的振动频率相近,容易和人体器官产生共振,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危险时可致人死亡.次声波会干扰人的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危害人体健康.一定强度的次声波,能使人头晕、恶心、呕吐、丧失平衡感甚至精神沮丧.所以C错误,D正确5.【答案】C【解析】小明以a姿势拿着衣架,敲击衣架后能够听到声音,此时声音是从空气传入人耳的,说明气体可以传播声音;b姿势把绳子缠绕在手指上,然后用手指堵住耳朵,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衣架,仍然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所以,该实验主要是用来探究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B选项,由于敲打的力一样,响度相同,所以不能够判断响度与力的关系.6.【答案】C【解析】(1)音调高是指声带振动的快,声音的频率高,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2)高歌是指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3)女声的声带振动快,音调高,女高音就是这个原理;(4)说话声音的振幅大,声音响度就大.7.【答案】A【解析】在地震、海啸等大型的自然灾害中都伴有次声波,这种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以外,人耳是听不到的.8.【答案】BCDF【解析】B、C、D、F选项都是超声波的应用,A、E是利用了次声波.9.【答案】由高变低【解析】在火车从我们身边疾驶而过的瞬间,尽管火车发出的汽笛声频率是不变的,但在传播时,由于火车离我们越来越远,声波的波长会类似于电磁波变长、频率降低,频率越低音调则越低.故我们听起来声音的音调会由高变低.10.【答案】回声【解析】声音的反射,使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11.【答案】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解析】因为声音在固体里面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士兵枕着牛皮枕头睡觉,可以尽早的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12.【答案】能量;B超、声呐、超声波碎石机等【解析】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集中的声能等特点,因此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考总复习一--声现象

中考总复习一--声现象

中考总复习:声现象总复习编稿:于淼责编:肖锋一、单元知识网络二、考试目标要求本章讲述了声学的初步知识,考点有:知道声音的产生、传播、回声,会分析、判断、解释简单的声现象;题目类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声音的特征是大部分考区的必考内容,题型有选择题和填空题;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所以有关噪声的考察应加大力度。

三、知识考点梳理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物体只有振动才能发声。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性质,相同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声音在15℃中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考点二、声音的特征3、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称为声音的三要素4、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音色是物体本身具有的声音特色,由发声体本身所决定。

考点三、噪声的危害及控制5、噪声的产生: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

6、噪声的控制: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音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考点四、超声波和次声波7、超声波: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8、超声波的应用:超声波探测、“B”超、超声清洗9、次声波:通常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考点五、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10、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11、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把这种传播方式叫做骨传导。

四、规律方法指导本章主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转换法。

转换法的定义是:将看不见、摸不着、不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便于研究的问题或因素。

例如:我们用眼睛很难观察到微小的振动,在振动的鼓面上撒上碎纸屑,通过纸屑的跳动反应鼓面的振动。

九年级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声现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它涉及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方面。

本文将对九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声现象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而物体振动要求具备质量、弹性和惯性三个条件。

当物体振动时,就会产生声波,传播到空气中形成声音。

例如,乐器的演奏、人的说话都属于声音的产生。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指声波从声源向四周扩散的过程。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如空气、水等)传播。

声波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在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米/秒。

声波的传播可以通过实验得出,例如敲击物体后能够听到声音。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三个基本特性:音调、音量和音色。

1.音调:音调决定了声音是高音还是低音,它与声波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声音越高;频率越低,声音越低。

例如,小提琴演奏出的声音较高,而大提琴演奏出的声音较低。

2.音量:音量反映了声音的大小,它与声波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声音越大;振幅越小,声音越小。

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音量的大小。

3.音色:音色是指不同乐器或人的声音所具有的独特特点。

每个声音都由不同频率的谐波组成,这些谐波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例如,钢琴和吉他弹奏相同音高的音符时,由于谐波的差异,两者的音色是不同的。

四、声音的反射和吸收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和吸收。

1.反射:当声波遇到光滑的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即声波从物体表面弹回。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例如,房间内的声音会在墙壁、地面等物体上发生反射,使声音传播得更远。

2.吸收:当声波遇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吸收,即部分声能被物体吸收,导致声音减弱。

柔软的物体能够更好地吸收声音,而硬质物体则会产生明显的反射。

五、声音的传导声音除了通过空气传播外,还可以通过固体和液体传导。

1.固体传导: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要快,因为固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例如,我们在铁轨上听到的火车声音就是通过固体传导到我们的耳中。

中考一轮复习---阶段训练卷(声现象、光现象、物态变化、透镜及其应用)

中考一轮复习---阶段训练卷(声现象、光现象、物态变化、透镜及其应用)

(4)将蜡烛移至如图S1-18丙所示位置,可以透 过凸透镜看到烛焰所成的__虚___(填“虚”或“ 实”)像。 (5)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用来制成 __远__视__(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22.(6分)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 王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 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 验证王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A.鼓面发声时,鼓面并不振动 B.戴耳塞在强噪声环境中工作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声呐是利用次声波发现障碍物的 D.通过长管听到远处船只航行的声音,说明水能传声
3.如图S1-2是光源S发出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 中的光路图,下列关于人在岸上观察到光源S所成 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①上 B.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②上 C.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①上 D.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②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握手礼”是中华传统礼节之一。新冠疫情期间,
为更符合卫生防疫要求,某班同学倡导“夸赞礼”并
绘制成宣传画(如图S1-1),图中行“夸赞礼”的两
位同学的面部间距d约为( B )
A. 0.5 m
B. 1.5 m
C. 3 m
D. 4.5 m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 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得到清晰 的像。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如图S14所示,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的位置,适 当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可以得到清晰的像,则 该镜片( D) 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 B.是凹透镜,属远视眼镜 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 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中考复习一轮复习导学案1声现象

中考复习一轮复习导学案1声现象

第一章 声现象一、中考要求1.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了解声音的特性;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4.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二、知识要点梳理 本章主要内容用一个字总结是: 声 ;用两个字呢? ;理由是: 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振动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振动的幅度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振动的材料、结构不同:振动有无规律:有规律的是无规律的是振动的频率:大于20000Hz 的是小于20000Hz 的是三、直击中考考点一 声产生和传播条件【典题演示】 如图1-1,小明将衣架悬挂在细绳中间,细绳绕在两手的食指上。

(1)小明伸直手臂,小红敲打衣架时,小明听到了声音,敲打后衣架(在/不在)振动,说明声音是 产生的。

(2)小明用食指堵住双耳,小红再敲打衣架时,小明____(能/不能)听到声音,说明了 。

【思维点拨】1.衣架是否在振动,你能否直接观察到?你是否有方法来“显示”、“放大”这种振动?说说你想的方法 。

2.我们听到声音通常是空气传播的,现在用双手堵住耳朵,如能听到是通过什么传播的?声音传播需要 ,真空 (能/不能)传声,你能用实验证实吗?实验中用到了什么方法?【名题选练】1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4淮安)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 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

此现象表明声音( )A .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可以通过固体传播C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 .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2错误!未指定书签。

.(2014赤峰)夏天下暴雨前,往往电闪雷鸣,雷声是云团之间放电引起的空气剧烈______而产生的,如果在看到闪电后4秒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______m (声速取340m/s ,不计光的传播时间).图1-1 第一节 声音是什么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第三节 令人厌烦的噪声 第四节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图1-2考点二 声音的三要素【典题演示】 小明和小红在探究“声音的特征”,如图1-3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

初中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初中声现象知识点总结「篇一」初中声现象知识点总结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ts,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声现象一轮复习教学案

声现象一轮复习教学案

2014初三物理中考复习教学案之1章《声现象》中考目标要求: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1、知道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以及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知道在固、液、气三态介质中声速的相对大小。

列举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实例。

2、了解响度、音调和音色的物理含义。

了解响度与振幅、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了解增大响度和改变音调的一些方法。

列举出有关乐音特性的实例,并能判别有关乐音特性的实例分析是否正确。

3、知道什么是噪声,了解噪声的来源,列举有关噪声的实例。

知道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

了解噪声的危害以及减少噪声的三条途径。

4、知道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定义。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一些常见应用。

本章知识结构框架:本章中考题型:1、(13黑龙江)雅安地震时,解放军及时赶到灾区进行救援.被埋者也要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其目的是A.将周围物体砸开B.利用声传递能量C.利用声传递信息D.消除寂寞2、(13锦州)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波是一种电磁波,但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超声波能用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3、(13绵阳)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4、(13龙岩)201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歌手们美妙的“高音”、“低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中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振幅5、(13漳州)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超声波的是A.蝙蝠利用声波导航B.用声呐探测海深C.用B超做体检D.用听诊器检查身体6、(13鄂州市)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

九年级声现象知识点

九年级声现象知识点

九年级声现象知识点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九年级学生而言,了解声现象的相关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利用等方面,介绍九年级声现象的相关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传递给空气或其他介质时所引起的听觉感觉。

常见的声音产生方式有以下几种:1. 物体的振动:当物体进行振动时,会产生声音。

比如,乐器演奏时乐器的弦线、气柱等的振动会产生声音。

2. 声源与空气的相互作用:例如,人的喉咙发出声音时,声带的振动会传递给空气,形成声波传播。

3. 自然现象:雷声、风声等自然现象也属于声音的产生范畴。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一般情况下是通过空气传播。

声音传播需要以下三个要素:1. 声源:产生声音的物体或者介质。

2. 声波:声源振动产生的机械波称为声波,它是声音传播的媒介。

3. 声音传播介质:声波需要介质传播,一般是通过空气来传播,也可以通过固体、液体传播。

三、声音的特性声音有很多特性,其中一些重要的特性如下:1. 频率:声音的频率决定了我们听到的声音高低。

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频率越低,声音越低沉。

2. 响度:声音的响度决定了声音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3. 声速: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称为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在空气中,大约为340米/秒。

四、声音的利用声音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利用声音进行交流和感知。

此外,声音还可以应用在许多领域,如:1. 通信与广播:我们常常通过电话、对讲机等工具以声音的形式进行通信。

广播和电视也是利用声音传达信息的重要方式。

2. 音乐与艺术表演:音乐是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通过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传达情感和意境。

舞台艺术表演中的语音也是一种声音的应用。

3. 科学研究:声纳、超声波等声音技术在科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地震勘探、医学诊断等。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九年级声现象的相关知识点。

声音的产生源于物体的振动以及声源与介质的相互作用,声音通过介质传播,具有频率、响度和声速等特性。

第1单元 第2课时 声现象

第1单元 第2课时 声现象

5.(2019·德州)二胡是最具中国民乐气质的弓弦类乐器。下列有关二胡的说法正确 的是( A ) 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 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 C.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二胡发出的优美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6.(2018·山东威海)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根据音调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 B.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用“B 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
4.(2019·广东)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 如图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 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响度跟发声体的 振幅
影响 物体振动的 频率 越 因素 快,音调越高
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
大;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构有关
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
到的声音响度越小
3.超声波与次声波 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20~20 000 Hz;频率高于 20 000
定义 Hz 的声叫 超声 波,频率低于 20 Hz 的声叫次声 波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医生可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 状况等;
(B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3. (2019·咸宁)远古时代,鼓被赋予神秘色彩,如图所示是湖北崇阳出土的商代铜鼓。 关于鼓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鼓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B.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C.鼓声的音色与鼓的材料、结构无关 D.区分鼓声和其他乐器声是根据音调不同辨别

声现象的知识点九年级

声现象的知识点九年级

声现象的知识点九年级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震动的空气分子传播,给人们带来信息和情感的交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声现象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由震动物体引起的。

当物体振动时,它会使周围的空气分子也开始振动。

这些震动的空气分子以波动的形式传播,形成了声波。

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由声波引起的。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需要介质的支持。

除了空气,声音还可以在水、金属、固体等物质中传播。

在传播过程中,声波会在不同的介质中以不同的速度传播,这也影响到声音传播的效果。

三、声音的特征声音具有三个主要特征:音调、音量和音质。

1. 音调:音调决定了声音的高低音程。

不同的音调由震动物体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 音量:音量也称为声音的强弱程度。

音量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音量越大。

3. 音质:音质是指声音独特的特点,使我们能够区分不同的声源。

音质由声波的复杂程度和谐波的存在与否决定。

四、声音的反射声音会在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

当声波遇到墙壁或其他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如果反射的表面光滑而硬,声音的反射会更强。

五、声音的吸收和传导声音可以被物体吸收和传导。

柔软材料能够吸收大部分声音能量,而硬物体则主要起到传导声音的作用。

这就是为什么在装修房间时,会使用吸音材料来减少噪音的原因。

六、声音的干扰和消除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受到干扰,干扰源可以是其他声音、噪音或其他外部因素。

为了消除干扰,我们可以通过降低音量、使用隔音设备或调整传播环境来改善声音质量。

七、声音的利用声音的利用非常广泛。

在生活中,我们使用声音进行语言沟通、音乐演奏、广播传媒等。

在科学领域,声音也被用于医学诊断、声纳技术等应用。

八、声音的影响声音对人们的情绪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令人愉悦的声音可以带来愉快的心情,而刺耳的噪音则会引起烦躁和焦虑。

长期暴露在噪音中可能对听力造成损害,因此保护听力也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导图系统知识
考点梳理温故知新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我们发声靠的是声带的振动,敲鼓时发出的声音靠的是鼓皮的振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它以波的形式传播,称为声波,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形式.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人耳的.
【温馨提醒】月球表面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在舱外时,面对面也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讯工具进行交谈.
3.声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通常情况下,固体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液体,而液体中传声的速度快于气体.声音在空气(15℃)的传播速度为340m/s.
4.回声:回声是声音从振动的发声体发出遇到山崖、墙壁等障碍物反射回来使其又传入人耳的声音.人耳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最短时间间隔是0.1s.低于0.1 s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利用回声可以测定距离.
二、声音的特性
1.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即声音的大小).响度由振幅决定.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很大,轻言细语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特别提醒】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声音是从发声体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越到远处越分散,所以人们距
第二章声现象
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因此,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增大振幅,减小声音的分散.
2.音调: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声音清脆、尖细就是指音调高;声音粗犷、低沉则是指音调低.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高有低,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20Hz到20000 Hz,称为声音;频率低于20 Hz 的称为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称为超声波.
3.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决定.
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也不同.如在钢琴和吉他上弹奏一特定音符时,其音调和响度均相同,之所以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靠音色来区分的.正所谓:“闻其声就知其人”,也是如此道理.
三、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利用超声波探测海底深度、利用超声波探测鱼群、B超探病、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等;
2.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击碎体内结石、利用超声波清洗牙齿、清洗精细的机械、爆竹声震耳发痛等.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和学习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不同等级的噪声会对人、动植物产生不同的危害.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是: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减弱,如排气管上加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加隔音设备以及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特别提醒】0 dB是指刚刚引起听觉的
声音,不是指没有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