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汉英翻译中译者思维切换模式
英汉民族的思维模式在语言上的表现及翻译_兼论翻译中思维模式的移植与转换
收稿日期:2003206219作者简介:高宪礼(19712),男,汉族,讲师,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0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和英语教育学。
英汉民族的思维模式在语言上的表现及翻译———兼论翻译中思维模式的移植与转换高宪礼(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405)摘 要:翻译是两种语言间的交际活动。
思维与语言紧密相连。
文章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入手,探讨英汉思维模式在语言上的表现,揭示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寻找翻译中思维模式移植与转换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英汉民族 思维模式 语言表达 移植与转换 翻译中图分类号:H 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23X (2004)0120075204 一、引言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工具,同时也是思维的工具和文化的载体。
人们利用语言来彼此交流思想,力求相互理解并达成共识。
虽然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言系统,但他们同样具备这些共性。
然而汉英两种不同的民族语言都有着各自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这样就产生了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
例如:汉语有助词、叠词,英语却没有;英语有冠词,汉语却没有。
正如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
[1]从丰富多彩的语言表层结构,我们可以看出英汉民族的思维方式的差异,这反映了这两个不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语言心理倾向。
近代从事翻译理论研究的学者多讨论的是翻译的结果,对结果提出各种各样的标准、原则;近几年有关翻译的性质,即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争论更是方兴未艾,而对于翻译内部规律的探索则较多地注重于具体技能的研究。
对翻译过程的研究尚嫌不足。
[2]翻译是思维活动的过程。
司显柱认为:“翻译的内在规律仍在于人脑的思维。
深入研究翻译中的思维活动将是译学研究的突破口。
”[3]翻译是语际间的交际活动,语言又受思维的支配,所以这种交际只有通过思维模式的移植和转换才能实现。
本文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入手,探讨思维模式对英汉的支配模式及其表现,揭示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寻找移植和转换思维模式的前提条件以及求同存异的正确途径。
英语翻译中的“转换”思维
英语翻译中的“转换”思维英语翻译中的“转换”思维在英译汉过程中,有些句子可以逐词对译,有些句子则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就不能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方法来逐词对译。
原文中有些词在译文中需要词类转换和结构转换,才能使汉语译文通顺自然。
一、词类转换转译成动词1.名词转换成动词经典例题: 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s arisen,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分析:interest在原文中是名词,而在译文中为了符合中文的表达方式,在不改变意思的前提下,将它改成动词。
参考译文: 人们之所以关注历史研究的方法,主要是因为史学家们内部分歧过大,其次才是因为外界并不认为历史是一门学科。
(1999年真题)经典例题: With the click of a mouse,information from the other end of the globe will be transported to your computer screen at the dizzying speed of seven_and_a_half times around the earth per second.参考译文: 只要一点鼠标,来自世界另一端的信息便会以每秒绕地球七周半的惊人速度传输到你的电脑屏幕上。
2.形容词转换成动词经典例题: Additional social stresses may also occur because of the population explosion problems arising from mass migration movements-themselves made relatively easy nowadays by modern means of transport.参考译文: 由于人口的猛增或大量人口流动(现代交通工具使大量人口流动变得相对容易)所造成的种种问题也会增加社会压力。
主客观不同思维模式在英汉翻译中的转化
英文表述中袁有很多表述习惯和方式都使用的是被动形式袁这样 的表述不只是仅仅把句子里的结构进行改变袁还是西方文化和思维中 重视客体的表现遥 比如院
Memoranda were prepared in advance of private meetings on matters
渊2冤A strange peace came over her when she was alone. 她独处时便感到一种特殊的安宁遥 渊客观描述转化为主观感觉冤
渊3冤 An idea suddenly struck me.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注意遥 渊客观描述转化为主观意识冤
渊4冤 Not a sound reached our ears. 我们没有听到任何声音遥 渊客观描述转化为听觉冤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主客观不同思维模式在英汉翻译中的转化
Conversion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Thinking in English Chinese Translation
陈硕 渊天津海运职业学院袁中国 天津 300350冤
反过来看袁英语却常用物称袁即不用人称来叙述袁而是让事物以客 观的口气表达出来遥 如
渊5冤An idea suddenly came to me. 一个主意突然来到了我身边遥 我突然有了主意遥
渊6冤American education owes a great deal to Thomas Jefferson. 美国的教育事业归公于托马斯窑杰菲逊很多遥 上面的英文例句只是把英文里的意思直接翻译成汉语的袁而第二 句里就做了主客观的思维转换袁原文里的主语后一种译文则做了适当 的转换遥 1.3 英语中无生命主语的处理 英语句子主语一般不能省略袁且多为没有生命的事物遥 英译汉时袁 英语的物称一般应转换为汉语的人称遥 人称主语从语境内外寻找袁多 在句内袁如例 1尧2 和 3曰有时在句外袁如例 4.
英汉翻译技巧视角转换
多实践,积累翻译经验
总结词
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积累翻译经验,提高对不同语 境和文本类型的处理能力,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视角转 换。
详细描述
翻译实践是提高视角转换技巧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 的练习和反思,译者可以逐渐掌握不同语境和文本类 型的翻译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同时, 要注意总结和归纳翻译经验,不断优化自己的翻译策 略和技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多阅读,提高语言敏感度
总结词
通过大量阅读英文原著、新闻报道、专业文献等,提高 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敏感度,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原文的 视角和意图。
详细描述
阅读不同类型的英文材料可以帮助译者熟悉不同语境下 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增强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能力。同时,阅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分析不同作者或 文本的视角和观点,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合同翻译
商务报告翻译
在商务合同翻译中,视角的转换有助于更准 确地传达合同条款的意图,避免歧义和误解。 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合同条款,可以提高译文 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在商务报告的翻译中,适当的视角转换可以 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提高 报告的可读性和专业性。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词性转换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有时需要将英语中的某个词转换成汉语中的另一个词,以使译文更加符合语境和表达习惯。这种转换可 以是名词与动词、形容词与副词之间的转换等。
例如,英语原文“She is a good student.”可以翻译成汉语的“她是一个好学生。”(名词),也可以翻译成“她学习很好。” (动词),具体选择哪种词性要根据语境和表达习惯来决定。
要点一
英汉翻译——视角转换
正反转换
正说反译 原文肯定的意思,译文用否定的词表示。 反说正译 原文否定的意思,译文用肯定的词表示。
翻译中的正反转换
正说反译
Please keep the fire burning when I’m out. 我不在家时,请别让炉子灭了。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Even the wise are not always free from errors. 我们走到桥边就停下来。 We went no further than the bridge. 他这学期全勤。 He has never missed a class this semester. 开卷有益。 One cannot read a book without learning something. 我对你感激万分。 I couldn‘t thank you enough.
英语具体词汇抽象化
来自He who has a mind to beat his dog will easily find his stick.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When I met you, I finally felt like I was part of something. 遇到你之后,我终于有了归属感。 I was practically on my knees but he still refused. 我几乎是苦苦哀求,但他依然拒绝。 She was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her mouth. 她生长在富贵之家。
英语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英语笔译 王艺桥
粮食最能激起民众的感情,因为它 最直接关系到个人的生存乃至国家 的生存。
翻译中思维模式的转换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翻译中思维模式的转换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20050501翻译中思维模式的转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杨琴指导教师龚雪萍思维和语言关系密切。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思维的内容和方式影响和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形式。
而翻译活动始自语言,终以语言。
语言,思维,翻译相互联系。
虽然思维的内容和方式的共性是翻译的基础,但是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还是有差异的。
思维模式的差异导致了语言表达上的明显差异,这就是我们在翻译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的根源。
本文试图探讨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并提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不断地转换思维方式,排除思维模式对翻译的负面影响,以便正确理解原文,为读者奉献高质量的译文。
第一章作者首先简要地分析了思维模式的定义、特点及其分类。
然后重点分析了形成思维模式的重要原因: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历史积淀、社会经济、哲学观点以及宗教信仰。
在这几个因素中,哲学观点和哲学方法对思维模式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作者分析了思维、语言和翻译的关系。
首先阐述了思维与语言的辩证关系。
思维从某种程度决定和影响了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语言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思维的发展。
从这个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出,思维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讲决定了语言的表达方式。
众所周知,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
既然语言与思维关系如此紧密,那么翻译也和思维关系密切。
所以说,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思维活动。
第三章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
作者首先阐明了思维模式与语言表达方式的iii关系,接着对中英思维模式迸行了详尽的对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整体思维与个体思维、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主体思维与客体思维、直觉思维与理性思维、以及螺旋型思维与直线型思维。
然后作者细致地分析了各个思维模式对语言的影响,以及由于思维模式的不同给翻译造成的障碍,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转换思维模式,尽可能使译文更自然,更地道。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
在英汉互译中,思维转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翻译时需要进行适当的思维转换,以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思维转换:
1.主被动转换: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而汉语中则多用主动语态。
因此,在
翻译时要注意将英语的被动结构转换为汉语的主动结构。
2.时空转换:英语和汉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英
语中常用过去时表示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汉语则常常使用现在时态。
此外,英语中常用的时间顺序与汉语也有所不同,需要灵活调整。
3.名词和动词的转换:英语中名词使用较多,而汉语中动词使用较多。
因此,
在翻译时要注意名词和动词之间的转换,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
4.抽象和具体的转换:英语中常用抽象名词表达概念,而汉语则更倾向于使
用具体的名词。
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抽象和具体的转换,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
5.文化背景的转换:英语和汉语背后的文化背景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翻译
时要注意文化背景的转换,以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文化的习惯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英汉互译中的思维转换需要灵活调整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以使译文更加自然流畅。
这需要翻译者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广泛的文化知识。
(最新整理)翻译中的思维自由转换
翻译中的思维自由转换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翻译中的思维自由转换)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翻译中的思维自由转换的全部内容。
汉英对比,思维的自由转换才是最高境界!mp。
weixin。
qq。
com 2016-12-22在学英语时要时时把它与汉语进行比较,形成两个“语言频道”,思维的自由转换才是更高的境界,切不可失落汉语这个中国人的“魂”。
——著名英语教育家、词典编纂家陆谷孙本文摘自: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英对比与英语》作者:张培成[师]咱们首先谈一谈英语词汇对比。
任何语言的学习中,词汇的学习都极为重要。
有两句关于词汇重要性的名言,你们学英语词汇学的时候想必看到过。
一句是英国著名语言学家Michael McCarthy说的:“No matter how well the student learns grammar, no matter how successfully he masters the sounds of a L2, without words to express a wide range of meanings,communication in that language cannot happen in any meaningful way.”第二句是另一位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
Wilkins说的,这句话很多学英语的人都知道:“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生]这些道理我们都明白,词汇量小的确是很严重的事情.我觉得,有时候记单词几乎都成了学英语的代名词了。
英汉句子互译中的中西思维方式的转换
百家论点英汉句子互译中的中西思维方式的转换*张颖(南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南阳473061)摘要: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作用的。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思维方式影响着语言。
语言随着不同地区人类的进化和思维的发展而具有各自的特点。
句子翻译需要注意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适当的调整使其符合译语的思维方式的对应表达。
关键词:中西思维;翻译;句子结构1引言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与所处的地理人文有密切的联系。
汉族在华夏大地以自给自足的农业为主,讲究“天人合一”的和谐。
人们从主观出发看待世界,并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形成了感性思维。
西方大多数国家濒临海岸,经济发展渗透了大量的海洋色彩,曾为经济发展展开探索、剥削,个人主义色彩和功利心明显,因而形成了理性思维。
本文通过查阅资料等途径从句子角度对英汉互译中的中西思维方式的转换进行深入研究。
2思维差异及句子特点2.1直线思维和曲线思维西方人为直线思维,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思维,把重要的部分比如结果放在开头,其后再对它进行详细的描述。
而中国人为曲线性思维,以委婉的方式从多角度开展所要描述的内容,最后点明重点。
2.2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西方人在前人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善于抽象性思维;中国人则习惯用形象的手法,用具有实际含义的词语叙述内容。
这些在作品中也表现得尤为明显。
2.3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西方人的分析性思维使英语词形多样化,语法和句式更为灵活,主句和从句的位置既可在前又可在后。
中国人则注重整体,无明确的语法要求,灵活多变的语序和词语构成了句子的大意。
2.4形合与意合英语注重形合,汉语则注重意合。
英语表达需要各种各样的衔接词,汉语表达意思连贯明确即可,句子结构灵活松散。
许希明在《英汉互译连续体研究-对比于变通》中形象地把英汉互译比喻为“拆桥铺路”、“破路建桥”。
英译汉要求译者摆脱英语结构的束缚,重新运用自己的词语组成句子。
汉译英中则需要译者深入了解汉语意思,用准确的英语词汇再添加一系列连接词,使英语结构完整通顺。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及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
2442020年14期总第506期ENGLISH ON CAMPUS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及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文/项琳琳【摘要】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两种语言在选词、句子结构以及语序衔接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因此,相关翻译人员需要在清楚掌握两者不同之处的前提下,在翻译过程中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从而提高翻译质量。
本文就中英思维方式中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究翻译过程中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
【关键词】中式思维;英式思维;翻译;转换【作者简介】项琳琳,大连外国语大学。
常为有生命的物体;英语中,主语通常是无生命的物质,致使语序和语态有所不同。
例如,英语中常用被动语态表示客观,常用it作形式主语,如it occurs to me that…, it is difficult to…等句型。
二、翻译过程中思维方式的转换1.整体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的转换。
整体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常用概括词、英语常用具体的表达。
形合与意合间最明显的差别在于短句的衔接方式。
汉语通常采用短小精悍的句子,根据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进行组合;而在英语中,句子是以不定式、并列、从属等方式组合起来的。
在汉译英时,短句的整合尤为重要。
译者应分清主次,找出短句中较为重要的一个作为主句,其余短句应根据与主句的关系选择恰当的关系词连接起来,合成为一个表意完整的长句。
在英译汉时,拆分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何拆、拆成几部分、拆分后各部分顺序等都是译者在拆分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译者需要灵活应对拆分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至于概括词与具体表述间的转换,汉英翻译和英汉翻译应该采取不同策略。
在汉译英时,译者应斟酌并仔细考量众多英语近义词间的细微差别,找出在该语境中最为恰当的词语。
在英译汉时,因为英语词汇所表达的意思较为具体细腻,译者可能找不到与英语词语在意思上完全等同的汉语词汇。
在此情况下,译者需要借助形容词或副词的修饰来细化或局限汉语词语,通过牺牲形式层面的对等来实现意思层面的对等。
论英汉翻译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转换
论英汉翻译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转换作者:丁世华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第19期翻译不仅涉及两种语言的形式转换,更涉及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所以,搞翻译必须研究操两种语言的人们以何种方式思维并以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必须研究不同的思维如何制约着语言的表达,研究在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如何处理思维差异带来的影响。
那么,思维又是什么呢?《现代汉语词典》对思维的释义是:“思维,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具体地说,它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思维与语言密切相关,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不同的思维方式上,不同的思维方式体现在语言上就出现了不同的表达方式。
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是在该民族长期的哲学、文化传统背景下逐步形成的。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思维上的整体观,把天、地、人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以“人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为最高境界。
这种整体观使汉民族的思维方式趋向从总体上观察事物,对事物不太讲究分析,而更多地注重直觉描述,重悟性,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汉语重意合。
正如刘宓庆先生所指出的,“汉语的主体性思维方式强调主观感受和意念抒发,将理性、功能和交流目的溶于直觉,不注意对客观现实作符合逻辑的形式的描摹,不执著于形式结构规范”。
西方的传统思维方式则恰恰相反,它注重分析而疏于综合,一般以自然为认知对象,将自然作为自身之外的对象来看待和研究,也就是把事物分为两个相对立的方面,以主客体对立为出发点,不靠感性而注重理性进行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必然摆脱主体意向而趋于客观意向,必然借助逻辑,在论证、推演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重理性,体现在语言上就是英语重形合,这种情况所反映的不仅仅是英语思维的开放性、认知性和逻辑性,同时也反映了英语思维的精确性和分析性。
中西思维模式上的主要差异从地理上看,全世界可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分别以中国和西欧及北美为代表;从文化上看,东方和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有着各自的思维方式。
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移
(4) Being a writer had been far from my expectations; being a best-selling author was almost unfathomable.
既然人类可以多角度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在翻译时我们也要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碰到难点或陷入僵局时,不妨换个角度来看,说不定就可以找到更合适的翻译手法。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考虑英汉翻译中视角的转移。
第一,主体的转移。 第二,空间视角的转移。 第三,时间视角的转移。 第四,正反视角的转移。
又比如“stay out of my sight”, 这个句子就有一个明显的空间范围“my sight”, 意即警告对方不要进入自己的视线。 直译是“呆在我的视线之外”,但通常译做是“别让我看到你”。
再比如说英语中有“I am sitting in front of a bottle of beer” 如果直译则成为“我坐在一瓶啤酒前”。 但我们习惯的说法是,“我面前放着一瓶啤酒。”
(3) This problem is quite above me. 译文 这个问题难住了我。 (正说) / 这个问题我不懂。 (反说)
5. 综合示例分析
(1) By the time I reached Stanislau, all the people were gone, too.
原译 我抵达斯丹尼斯劳时,所有人都已经走了。 试译 我抵达斯丹尼斯劳时,此地已经成为空城了。
英汉民族的思维模式在语言上的表现及翻译
英汉民族的思维模式在语言上的表现及翻译翻译是两种语言间的交际活动。
思维与语言紧密相连。
文章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入手,探讨英汉思维模式在语言上的表现,揭示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寻找翻译中思维模式移植与转换的可行途径。
一、引言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工具,同时也是思维的工具和文化的载体。
人们利用语言来彼此交流思想,力求相互理解并达成共识。
虽然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言系统,但他们同样具备这些共性。
然而汉英两种不同的民族语言都有着各自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这样就产生了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
例如:汉语有助词、叠词,英语却没有;英语有冠词,汉语却没有。
正如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
[1 ] 从丰富多彩的语言表层结构,我们可以看出英汉民族的思维方式的差异,这反映了这两个不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语言心理倾向。
近代从事翻译理论研究的学者多讨论的是翻译的结果,对结果提出各种各样的标准、原则;近几年有关翻译的性质,即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争论更是方兴未艾,而对于翻译内部规律的探索则较多地注重于具体技能的研究。
对翻译过程的研究尚嫌不足。
翻译是思维活动的过程。
司显柱认为:“翻译的内在规律仍在于人脑的思维。
深入研究翻译中的思维活动将是译学研究的突破口。
”[3 ]翻译是语际间的交际活动,语言又受思维的支配,所以这种交际只有通过思维模式的移植和转换才能实现。
本文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入手,探讨思维模式对英汉的支配模式及其表现,揭示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寻找移植和转换思维模式的前提条件以及求同存异的正确途径。
二、思维与语言1. 概念思维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概括的:“思维,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具体地说,它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它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 它与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
那么,语言又是什么呢?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符号体系,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
简析汉英翻译中译者思维切换模式
简析汉英翻译中译者思维切换模式本文从语言、思维与翻译的关系入手,探讨汉英思维模式与汉英语言结构,试图构建汉英翻译过程中译者思维切换模式,文章最后探讨了该模式在汉英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标签:语言思维思维切换模式汉英翻译一、引言由于所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等不同,中西民族也形成了各自的思维模式。
两者间的巨大差异也导致汉英两种语言的表达千差万别。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而且是思维模式的转换(连淑能,2002)。
因此研究翻译过程就必须考查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本文从语言、思维与翻译的关系出发,通过对汉英思维模式和汉英语言结构的对比,尝试构建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思维切换模式,并以汉语资料英译为例阐释该模式。
二、语言、思维与翻译“言为心声”,思维与语言关系密切。
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工具,同时也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的内容和方式影响和决定语言。
思维模式就是人们的思维习惯,也被叫作思维方式或思维定式,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
翻译是思维活动的过程。
司显柱(1999)认为:“翻译的内在规律仍在于人脑的思维。
深入研究翻译中的思维活动将是译学研究的突破口”。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交际活动,语言受思维的支配,因此翻译过程中不应只停留在语言的表层形式,还要抓住语言的内在机制的形式结构并切换思维模式。
三、汉英思维模式及汉英语言结构思维是人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都是使用概念对世界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比较和概括等等,这在全人类是统一的。
因此,英汉思维在本质上具有统一性(詹朋朋,2000)。
但每个民族生活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之中,具有各自的哲学背景、文化传统,因此也形成了各自的思维模式。
汉民族以散点透视统观整体,用辩证的方法在对立中寻求统一,讲究天人合一;喜欢将主观与客观交相融合,知、情、意融合在一起。
由此,汉民族在思维上重感性、重综合、重意合。
而英语民族在亚里斯多德的形式逻辑等哲学思想和近代科学的影响下,形成了分析型、抽象型和客观型思维模式。
从中西思维差异看英译汉的转换
从中西思维差异看英译汉的转换一、中西思维差异综述 You don’t grow the grain you eat and you don’t make the clothes人类思维的规律大致是相同的,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渊源, you wear.英汉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大差异。
西方思维长于抽象,具有你吃的粮食不是你自己种的,你穿的衣服也不是你自己做的。
开放性、认知性、精确性、分析性和逻辑性的特征。
自古希腊时期主语与话题的差别可以概括如下:形合的英语是主语显著的语起,就注重自然客观、探索自然奥秘,思维对象倾向于外界,富有言(subject一prominent) ,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而意合的汉语是主全球观念和宇宙意识,认为外界是对人有价值的客观存在,崇尚以题显著的语言(topic- prominent)。
其主题往往并非就是句子的主语。
自然为认知对象,认为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把握自然并进而征服自 (二)被动主动然。
因而就导致英语主语具有了逻辑的倾向特点,并建立了抽象形英汉翻译中有关主动与被动用法的差异容易引起表达方式的式逻辑系统,形成了规范化思维模式、抽象时间、空间、因果和其混淆。
几乎每一本讲英汉翻译的著作谈到被动句的问题,认为英语他思维逻辑。
与之相比,东方的特点可以概述为:中国传统思维长爱用被动句,汉语不爱用被动句。
如果我们在往深看一点,就可以于切实、具体和实用,不割裂具体经验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因而不发现这些句子的后面也体现了两种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除了个别善于抽象,思维不拘泥严格逻辑规范,思维概念倾向笼统甚至模棱原因之外,很多英语被动句必须译成汉语的主动句是因为前者反映两可,因而不能产生抽象分类、种差界定、形式分析、归纳演绎、了客观意识而后者必须对应之主体意识(潘文国,1997)。
中国传统假说实证等科学思维因素。
从根本上去了解英汉语言和思维习惯的哲学注重天人合一,物我合一,在人和万物之间的和谐统一的关系基本差异,对提高英汉互译的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汉英翻译中译者的思维变化
第47卷 第1期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47 No.12007年1月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J an.2007汉英翻译中译者的思维变化王胜利(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摘 要:进行语言转换的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活动。
思维的差异势必会影响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译者在进行汉英翻译时必须进行几种思维变化:11由意合思维转变为形合思维;21由螺旋型思维转变为直线型思维;31由主客体浑融转变为严格区分主客体;41由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
翻译时进行思维变化是必要的,只有如此,汉英翻译的译文才能流畅、生动、自然、准确。
关键词:汉语;英语;翻译;思维变化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07)01-0134-04 收稿日期:2006-06-06 基金项目: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05C YY004) 作者简介:王胜利(1970-),男,河南遂平人,河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博士生。
语言是思维最有效的物质外壳,语词都是抽象了的概念。
语言实际上是紧紧地附着在思维这个有无限纵深的基础之上的结构体,语言受思维的支配,它是处在交际中的人的思维载体。
[1]28早在19世纪,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就曾指出:“东方人见到了统一,忽视了区别;西方人见到了区别,忘记了统一。
”[2]146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东方人与西方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思维模式。
傅雷在20世纪60年代给罗新璋的信中说:“东方人与西方人之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惟恐不尽,描述惟恐不周……”[3]390同时,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最根本的不同表现在思维模式方面,这是其他一切不同点的基础和来源。
他说:“一言而蔽之,东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compre 2hensive ),而西方则是分析的(analytical )。
谈翻译中的思维转换
谈翻译中的思维转换初学翻译的人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在翻译表达时容易受到字典和原文的束缚,照搬字典的释义和原文的句子结构。
究其原因还是在思维上没有转过弯来。
其实,一种语言的使用往往反映着说这种语言的人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民族,因其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的不同,造成他们在认识同一事物时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角度或切入点,因而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而这种差异又必然会反应在语言层面上,从而造成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
例如下面几个词语的表达就反应了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认识方式:wall clock —挂钟(英语强调位置:在墙上的钟;汉语强调方式:挂起来的钟);stop watch —跑表/秒表(英语强调操作功能:可随时停止;汉语强调用途:为跑步计时的表或可计秒数的表);horizontal bar —单杠(英语强调杠与人的位置:成水平状;汉语强调数量:一根杠);parallel bars —双杠(英语强调两根杠的相对位置:平行状态;汉语强调数量:两根杠);antiaircraft gun —高射炮(英语强调炮的用途:攻击飞行器的炮;汉语强调炮的射击方向:向高处射击的炮)。
再看一组句子:Wet paint. 油漆未干。
(英语用一个省略了主谓的肯定形式的名词短语表达一种警告;而汉语则用否定的主谓句表达警告)It’s a long lane that has no turning.有路必有弯。
(英语是一个包含否定词的陈述句,仿佛只说了谜面,显得委婉,道理要听者去推导;汉语则是肯定句,直接表达判断,说出了谜底)It’s the wisest father that knows his son. 最聪明的父亲也未必了解自己的儿子。
(原理同上例。
试比较汉语成语:知子莫如父。
)由此可知,在翻译时,当我们按照原文的字面意思或原文的句子结构进行表达时,如果无法使译文顺畅或被读者理解,我们就要考虑换个角度思维,即要转换思维方式,这是翻译的一项的基本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汉英翻译中译者思维切换模式本文从语言、思维与翻译的关系入手,探讨汉英思维模式与汉英语言结构,试图构建汉英翻译过程中译者思维切换模式,文章最后探讨了该模式在汉英翻译中的具体应用。
标签:语言思维思维切换模式汉英翻译一、引言由于所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等不同,中西民族也形成了各自的思维模式。
两者间的巨大差异也导致汉英两种语言的表达千差万别。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而且是思维模式的转换(连淑能,2002)。
因此研究翻译过程就必须考查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本文从语言、思维与翻译的关系出发,通过对汉英思维模式和汉英语言结构的对比,尝试构建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思维切换模式,并以汉语资料英译为例阐释该模式。
二、语言、思维与翻译“言为心声”,思维与语言关系密切。
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工具,同时也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的内容和方式影响和决定语言。
思维模式就是人们的思维习惯,也被叫作思维方式或思维定式,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
翻译是思维活动的过程。
司显柱(1999)认为:“翻译的内在规律仍在于人脑的思维。
深入研究翻译中的思维活动将是译学研究的突破口”。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交际活动,语言受思维的支配,因此翻译过程中不应只停留在语言的表层形式,还要抓住语言的内在机制的形式结构并切换思维模式。
三、汉英思维模式及汉英语言结构思维是人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都是使用概念对世界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比较和概括等等,这在全人类是统一的。
因此,英汉思维在本质上具有统一性(詹朋朋,2000)。
但每个民族生活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之中,具有各自的哲学背景、文化传统,因此也形成了各自的思维模式。
汉民族以散点透视统观整体,用辩证的方法在对立中寻求统一,讲究天人合一;喜欢将主观与客观交相融合,知、情、意融合在一起。
由此,汉民族在思维上重感性、重综合、重意合。
而英语民族在亚里斯多德的形式逻辑等哲学思想和近代科学的影响下,形成了分析型、抽象型和客观型思维模式。
由此,英语民族在思维上重理性、重分析、重形式。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汉英思维模式的差异也会在汉英两种语言的词汇、句法和语篇上形成鲜明对比。
首先,在词汇上,汉民族在描述事物、说明问题时习惯用具体形象的词来表达笼统抽象的概念。
以物表感,状物言志,语言直观性强。
如“越窑茶碗类玉类冰”中的“玉”和“冰”,给人一种光滑透明的感觉。
而英语常常使用大量的涵义概括、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也体现了抽象思维的特点。
如:“In the history of the earth hitherto the largest and most stirring appear tame and orderly to their ampler largeness and stir.”其中“largeness”和“stir”都表达抽象概念。
其次,在句法上,汉语句子注重整体表达效果,是典型的意合型句子。
其中的各个成分靠语义逻辑和动作发生的时间先后来组织,构成了一种线性横向排列的结构。
其意义或意群往往靠一系列的线性句法单位逐步加以展开叙述,这就犹如竹竿一样,信息内容是一节一节地通下去,也有人将之称为“流水型”句式(王寅,1994)。
并且汉语句子常用省略结构,在英语中不可省略的连词、介词和主语在汉语中通常可以省略。
如:“溪口,位于宁波市区西南方向,奉化市西北方向,距宁波市区35公里。
”而英语是形合语言,即“英语句子往往以形统神,以丰满的形态变化制约句子的格局,规定句界,组合程式严谨规范,是一种以限定动词为核心,控制各种关系的空间性树型构造”(申小龙,1988)。
如:“Th ere are days which occur in this climate,at almost any season of the year,wherein the world reaches its perfection,when the air,the heavenly bodies,and the earth,make a harmony,as if nature would indulge her offspring.”该句子主句是“There are days”,四个分句挂在主干上,并由连接词粘合在一起,此例充分表明英语句际之间形联意合、逻辑严密的特点。
最后,在语篇上,汉语语篇结构呈螺旋型,先把外围的环境与衬托一一交代,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水到渠成。
如:“剡溪发源于剡界岭的大湖山,由新昌入奉化境,由西向东流过全镇,至东端,有武陵头与溪南山阻隔成口,‘溪口’之名由此而来。
”该句前文一直在铺垫,直到最后才点出句子的主题。
而英语语篇结构呈直线型,即主题句开门见山。
常常先点出命题,再围绕命题直接发挥。
如:“AMERICA does not repel the past or what it h as produced under its forms or amid other politics or the idea of castes or the old religions.”不难看出,该句子开篇就突出所要表达的信息“AMERICA does not repel the past”,后面的部分用于修饰主题句。
综上,思维的共性为翻译中思维的切换提供了可能,而不同民族语言和思维的差异使得这种思维切换成为必要。
四、思维切换模式翻译作为不同语言信息加工转换的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思维一直处于一个高度活跃的状态。
结合上文提到的汉英两个民族的思维差异及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翻译的思维过程可用一个思维切换模式来描述。
(如下图所示)第一阶段是理解阶段,即用汉语思维对源语文本进行解读和重建,并在大脑中形成新的意义即新显意义。
在理解阶段,译者用源语与原文作者进行交流,并对文本的语义、语法、语用、语篇、文化背景、体裁与修辞等分析与解读。
充分理解文本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译者必须懂得应该保留什么,丢弃什么,补充什么。
第一阶段所产生的新显意义暂时储存在译者的大脑中,并与译者的百科知识和译入语语言知识结合。
同时,译者进行思维转换,由汉语思维转换为英语思维。
这个转换的过程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第二阶段(表达阶段)的进行。
第二阶段是表达阶段,也就是译者与译入语读者进行交际的阶段。
它是运用英语思维对新显意义进行进一步的判断与整合,并准确地用英语表达出来的过程。
正因为新显意义包含着对原文本各个方面的深刻理解,如何把这些表达为地道的英语就成了译者最重要的任务。
如果在第二阶段继续运用汉语思维,译文就可能带有严重的中式英语的味道,不符合纯正英语的表达方式。
因此,只有切换为英语思维,运用英语思维对新显意义进行分解和表达,译文才会符合英语民族语言习惯。
最后,结合上述两个阶段的分析与思考,译者对文本进行校对,力求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通顺、优美并符合译入语特征、思维模式和审美定势,最终被译入语读者接受。
本文所论述的思维切换模式是基于中西思维模式和汉语语言结构的不同,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按照译入语的思维习惯将原文进行重组和调整,使之在句子结构、意向、逻辑上符合译语的思维习惯,最后将其转换成译入语。
因此译者翻译的过程是汉语思维和英语思维交叉使用的认知心理活动过程。
下文以该思维切换模式为指导,以旅游资料英译为例进行初探。
五、汉译英过程中的思维切换模式思维是语言转换的基础。
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势必会影响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对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做到心中有数,必须按照译入语思维方式的特点,作出相应的调整,以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1)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生活水准的提高,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
时尚标志着一个城市的特色和风采,体现着这个城市的档次和旅游文化的品味,宁波的水与时尚的城市紧紧地连在一起……根据以上思维切换模式,在第一阶段,译者对汉语文本进行解读。
本例中,第一,译者应该理清原文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汉英翻译过程中,必须透彻理解原文,挖掘出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出逻辑关联,并根据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习惯进行逻辑转换。
原文本逻辑关系混乱,主语不断变化,译成英语时应该保持逻辑结构一致。
第二,译者要考虑到汉英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的差异。
在汉英翻译过程中,根据汉英语言结构上的差异,在思维切换环节积极进行交叉思维,以译语的结构对源语的结构进行调整。
例(1)中大量使用动词短语,翻译成英语时应尽量使用名词短语。
第三,译者应考虑汉英表达中意象表达上的差异。
例子中连续出现三个“时尚”,译者应该考虑其背后所隐藏的文化背景知识。
第四,译者要有语篇意识,保持原文的流畅与通顺。
原文本行文优美,极尽铺陈。
但是整个段落安排较乱,逻辑性较差。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
通过第一阶段的加工,在译者的头脑中形成了新显意义,并将对文本进行分析、判断、推断、延展、调整过后的新文本,暂时储存在译者的大脑中。
这对接下来的表达阶段作用重大。
在第二阶段,译者按照英语思维对文本进行重组和调整。
在表达阶段,汉语译成英语时,需符合英语语言结构的特征,否则译文就显得非常Chinglish。
译者不应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和逻辑,而是应灵活地加以调整,将汉语的语义逻辑和行文意义上的连贯以语句形式的顺接加以调整(王爱琴,2012)。
第一,对原文本进行逻辑调整。
原文本的第一句话隐含着因果关系,即: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生活水准的提高,所以旅游成为一种时尚。
因此,在英语表达中,可添加表达因果关系的连接词“as a result”。
第二,调整句法结构。
该文本主要针对外国游客,因此有必要指出宁波所处的大环境——中国。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生活水准的提高”作“中国”的定语。
第三,对原文本意象进行重组。
龚光明(2005:10)认为,翻译创造思维过程经历四个阶段:表象─意象─再造意象─描述意象。
因此在汉英翻译中,第一阶段通过语言把握原文的象,揣摩到原文的意;到了第二阶段,在获得原文的意象之后,转换成译文的意象,然后化为译文的语言表达。
原文本中的三个“时尚”意义不同,因此不能笼统地翻译成同一个词。
根据上下文本可知,第一个“时尚”指“某事或某物成为一种趋势或越来越受欢迎”,因此可译为“fashionable and popular”。
而第二个“时尚”,从后文中可知,与一个城市的风采与特色有关,是吸引游客的东西。
因此可译为“things that carry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at city”。
第三个“时尚”与第二个“时尚”有紧密联系,由此可用“distinctive fe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