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及读片
磁共振成像基本知识PPT课件
波谱成像(Spectroscopic Imaging):通过分析组 织中的化学成分来提供分子层面的信息,有助于肿瘤 和代谢性疾病的诊断。
靶向成像(Targeted Imaging):通过使用特异性 标记的分子探针,对特定分子或细胞进行成像,为个 性化医疗和精准诊断提供了可能。
04 磁共振成像应用
医学诊断
成本与普及
磁共振成像设备成本较高,限制了其 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普及。未来需要降 低设备成本,提高可及性。
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利用组织磁敏感性 的差异进行成像,能够显示脑部微出血、铁沉积等病理变化。
分子成像技术
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 CEST):利用特定频率的射频 脉冲来检测组织中特定化学物质的变化,对肿瘤和炎 症等疾病的诊断具有潜在价值。
。
快速扫描技术
研究更快的扫描序列和算法,缩短 成像时间,提高检查效率,减轻患 者长时间处于扫描腔内的压力。
多模态成像融合
结合磁共振成像与其他影像技术( 如CT、PET等),实现多模态成像 融合,提供更全面的医学影像信息 。
新应用活动和功能连接,深入 了解神经系统和认知科学领域。
磁共振成像的优势与局限性
高软组织分辨率
MRI对软组织结构有高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脑、关节、肌 肉等组织的细微结构。
无骨伪影干扰
MRI不受骨骼的影响,能够清晰显示周围软组织的结构。
磁共振成像的优势与局限性
01
02
03
检查时间长
由于MRI需要采集大量数 据,检查时间相对较长。
金属植入物限制
MRI基本原理及读片
MRI基本原理及读片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来获取人体内部组织器官影像的医学影像技术。
MRI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氢原子在强磁场里的自旋共振现象。
人体组织中的氢原子核具有自旋,当置于强磁场中时,氢核的自旋朝向会与磁场方向保持平行或相反。
施加一个特定的脉冲磁场,可以使氢核自旋发生共振,这时氢核会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并放出能量。
MRI设备会通过感应线圈产生一系列电流脉冲,这些脉冲可以生成有特定频率和角度的磁场。
当这些脉冲磁场作用于患者身上时,会使得氢核自旋共振,并发射出信号。
这些信号通过感应线圈采集,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最终形成人体内部的影像。
MRI影像的读片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图像质量评估:读片前首先需要评估图像质量,包括图像的清晰度、对比度和噪声水平等。
如果图像质量不佳,可能需要重新进行扫描。
2.基本解剖结构识别:读片人员需要熟悉人体解剖结构,对不同组织器官、血管和神经进行识别。
这需要对人体解剖学有较好的了解,以便准确地识别各个结构。
3.病理改变的观察:在识别基本解剖结构的基础上,读片人员还需要观察和识别患者身体内部是否存在异常的病理改变,如肿瘤、炎症、损伤等。
通过比较患者的影像与正常图像或其他病例的影像,可以帮助确定病例是否存在异常。
4.总结分析:读片人员需要将所观察到的病理改变进行总结和分析,包括病变的部位、大小、类型等。
他们还需要判断这些病变对患者的健康状况有何影响,并提出治疗建议。
在进行MRI读片时,除了以上步骤外,读片人员还可能会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如注释软件、对比增强剂等,以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诊断和分析病例。
总的来说,MRI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利用核磁共振现象来获取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的影像。
MRI的读片过程需要对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进行识别和分析,以帮助判断患者的疾病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核磁共振MRI基本原理及读片
核磁共振MRI基本原理及读片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对人体组织进行成像和诊断的方法。
它不需要使用X射线,因此可以避免X射线造成的辐射损害。
下面将介绍MRI的基本原理和读片方法。
MRI的基本原理MRI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核磁共振现象,核磁共振是指原子核在一定条件下被外加强磁场激发并回到基态时放射出的能量。
人体组织中的氢原子核是MRI常用的成像核素。
在一个强磁场的作用下,氢原子核的自旋会朝向磁场方向,但不是完全朝向,而是有一定的偏差角度。
在外加的射频脉冲作用下,氢原子核会从其原有的自旋状态受到扰动,然后重新返回到基态,放射出能量。
这些能量会被接收线圈捕捉到,并转化为图像。
MRI的读片方法对于一张MRI图像,医生需要综合考虑信号强度、形态和局部解剖结构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以下是MRI读片的一般方法:1.T1加权图像和T2加权图像的对比:T1加权图像和T2加权图像这两种常用的MRI序列相互对照,可以更好地观察组织的对比度和解剖特征。
T1加权图像对脂类物质高亮,T2加权图像对液体高亮。
2.脏器解剖结构的识别:根据不同的MRI序列,医生可以辨识各种脏器的位置和形态。
脑部MRI常见在T1加权图像上显示灰白质分界清晰,T2加权图像上显示脑脊液。
3.病变的识别:医生需要查找MRI图像上的异常信号,如肿瘤、炎症、梗死等病变。
病变通常表现为信号异常区域,这些区域可以在T1加权图像和T2加权图像中显示不同的强度和形态。
4.扫描的范围和层数:为了获得全面的信息,医生需要了解MRI扫描的范围和层数。
常见的MRI扫描范围包括头颅、颈椎、胸部、腹部、骨盆等,每个范围可以有多个层面的切片。
5.功能性MRI:功能性MRI(fMRI)可以用来研究脑部的功能活动。
在进行fMRI分析时,医生需要关注激活的脑区和激活强度,以及与特定任务相关的激活模式。
总之,核磁共振MRI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成像信息。
临床培训磁共振临床基础知识及读片方法演示文稿
临床培训磁共振临床基础知识及读片方法演示文稿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利用核磁现象对人体进行成像的医学检查方法。
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掌握磁共振临床基础知识及准确的读片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磁共振临床基础知识1. 磁共振成像原理磁共振成像利用人体内原子核的磁共振现象,通过改变外加静磁场和高频电磁辐射的频率,使原子核磁矢量发生受迫的能量变化,再通过梯度磁场和高频线圈的变化,得到不同组织的磁共振信号。
2. 磁共振扫描序列常用的磁共振扫描序列包括T1加权序列、T2加权序列和增强扫描序列。
T1加权序列适用于显示解剖结构;T2加权序列适用于显示病变;增强扫描序列适用于观察病变血供情况。
3. 磁共振影像解剖结构磁共振影像解剖结构包括脑、胸腔、腹部等。
脑部磁共振成像可以显示脑组织的异常结构和病变,胸腔磁共振成像可以显示肺部病变,腹部磁共振成像可以显示腹部脏器的异常结构和病变。
二、磁共振读片方法演示1. 读取序列及参数设置打开磁共振图像,选择所需的扫描序列,设置合适的窗宽窗位以显示图像细节。
根据病情需求,合理调整重复时间(TR)、回波时间(TE)和翻转角度等扫描参数。
2. 图像评估与患者信息核对首先评估图像清晰度,包括图像边界清晰、病变显示是否明确等。
其次,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确保与图像信息一致。
3. 解剖结构观察根据磁共振图像,观察和评估解剖结构是否正常。
比如,脑部磁共振图像应注意观察脑回、脑室、脑实质等结构是否完整,有无异常信号等。
4. 病变辨析与分析在图像上观察和分析病变,包括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等特征。
通过比对不同序列的信号强度和特点,辅助判断病变的性质,如囊性、实质性、出血等。
5. 诊断意见与建议根据图像观察和病变分析,提出诊断意见,并结合临床病史,给出治疗或随访建议。
例如,病人脑部磁共振图像上显示出一颗直径较大的肿瘤,可以提出肿瘤的初步诊断,并建议行进一步的组织活检或手术切除等治疗措施。
磁共振基本原理及读片
磁共振检查注意事
05
项
检查前准备
告知医生病史和用药情况
穿着舒适宽松的衣服
去除金属饰品和电子设备
配合医生进行必要的准备
检查中配合
保持静止不动: 在检查过程中, 需要保持静止 不动,不要随
意移动身体
不要佩戴金属 饰品:金属饰 品可能会影响 磁共振成像质
磁共振应用范围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
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断
骨关节系统疾病诊断 腹部及盆腔疾病诊断
03
磁共振读片方法
读片步骤
观察图像:首先观察图像的整体情况,包括图像的清晰度、对比度等。 寻找异常:在图像中寻找异常信号或异常结构,例如肿瘤、炎症等。 分析异常:对异常信号或结构进行分析,包括大小、形态、边缘、信号强度等。 诊断结论:根据分析结果,给出诊断结论,包括疾病类型、严重程度等。
单击添加标题
熟悉解剖结构:熟悉人体各部位的解剖结构,包括骨骼、 肌肉、血管等,以便更好地识别图像中的异常表现。
单击添加标题
观察图像特征:注意观察图像中的异常表现,如信号强度、 分布范围、形态等,以便准确判断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单击添加标题
结合临床病史: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和症状,对图像进行 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读片技巧
掌握基本原理: 了解磁共振成 像的基本原理 和图像特点, 为读片打下基
础。
观察图像特征: 注意观察图像 的细节和特征, 如病灶的大小、 形态、边缘、 信号强度等, 以确定病灶的 性质和范围。
结合临床病史: 结合患者的临 床病史和临床 表现,对图像 进行综合分析, 以提高诊断的 准确性和可靠
YOUR LOGO
磁共振成像技术PPT课件
三、病理组织的信号特点
• 出血:影像表现很复杂,与出血的部位、 时间有关
① 《24h仅见周围水肿征象; ② 1~3天急性期,脱氧血红蛋白可使T2缩短
且水肿更明显; ③ 3~14天亚急性期,红血球溶解破坏,脱
氧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T1弛豫 明显缩短T2弛豫延长,周围水肿存在; ④ 》14天慢性期,高铁血红蛋白氧化为半 色素,含铁血红蛋白沉积血肿周边部。
14
三、病理组织的信号特点
• 坏死:坏死组织的水分增多,肉芽组织形 成,慢性纤维结缔组织形成;
• 钙化:质子密度很少,不如CT敏感; • 囊变:囊内容物-纯水物质,蛋白质水分; • 肿瘤:病理组织成分复杂,影像特点与其
所含成分有关,一般来讲肿瘤组织的质子 密度较正常组织高,T1延长不明显,T2延 长明显。
5
一、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 值得注意的是,MRI的影像虽然也以不同的 灰度显示,但其反映的是MRI信号强度的不 同或弛豫时间T1与T2的长短,而不象CT图 像,灰度反映的是组织密度。
• 一般而言,组织信号强,图像所相应的部分 就亮,组织信号弱,图像所相应的部分就暗, 由组织反映出的不同的信号强度变化,就构 成组织器官之间、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之间 图像明暗的对比。
15
目录
一、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二、磁共振常见物质的信号特点 三、病理组织的信号特点 四、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常用序列 五、磁共振图片展示
16
四、中枢神经系统MRI常用序列
• 自旋回波(SE)序列 采用“90°-180°” 脉冲组合形式构成。 其特点为可消除由于磁场不均匀性所致 的去相位效应,磁敏感伪影小。但其采集 时间较长,尤其是T2加权成像,重T2加权 时信噪比较低。该序列为MRI的基础序列。
磁共振基本原理及读片PPT
组织结构变化
观察组织结构的变化,如 肿瘤的浸润、扩散和转移 等。
血流动力学改变
分析血流动力学参数,如 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血管 通透性等,以判断病变的 性质和程度。
功能代谢变化
利用磁共振波谱分析等方 法,检测组织的功能代谢 变化,如能量代谢、氧化 还原状态等。
多模态影像融合分析
融合方法
将磁共振图像与其他影像学检查 (如CT、超声等)进行融合,以
共振信号
共振信号是磁共振成像的基础,当射频脉冲停止后,原子核 会释放出共振信号,通过接收这些信号,可以获得物体的内 部结构信息。
磁共振成像原理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基于磁共振现象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外加磁场和射频脉冲使 人体内的氢原子核发生能级跃迁,然后接收这些原子核返回的共振信号并重建图 像。
磁共振检查技术
常规磁共振检查
01
02
03
原理
利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使 人体组织中的氢原子核发 生共振,通过测量共振信 号来获取图像。
应用
主要用于检测病变、肿瘤 、炎症等。
优势
无电离辐射,对软组织分 辨率高。
功能磁共振成像
原理
利用磁场变化检测血流动力学反 应,反映器官或组织的生理功能
。
应用
主要用于脑功能研究、肿瘤诊断等 。
详细描述
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人体解剖结构,包括脑组织、脊髓、肌肉、骨 骼等,为医生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在读片过程中,医生需要熟悉各组织器官 的正常形态和位置,以便准确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病理征象分析
总结词
病理征象是疾病在磁共振图像上的表现,通过分析这些征象可以推断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
详细描述
扩散加权成像(DWI)有助于评估肿 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腹部MRI读片基础PPT课件
脾静脉
肾动脉
起源于脾脏,汇入门静脉,MRI上呈中等信 号。
起源于腹主动脉,左右各一,MRI上呈高信 号。
腹部淋巴结的解剖结构
肠系膜淋巴结
沿肠系膜血管分布,主要收集肠管淋 巴液,MRI上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结节 影。
腹膜后淋巴结
位于腹膜后间隙,主要收集腹膜后器 官及部分肠管淋巴液,MRI上呈圆形 或椭圆形的结节影。
MRI显示胰腺形态饱满,信号不均匀,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
胰腺癌
MRI显示胰腺形态不规则,信号不均匀,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快进快出”特征。
肠道疾病的MRI表现
肠梗阻
MRI显示肠管扩张、积气积液,肠蠕动减弱或消失。
肠道炎症
MRI显示肠壁增厚、水肿,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强化。
腹部MRI读片基础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腹部MRI基本原理 • 腹部MRI解剖结构 • 腹部MRI读片技巧 • 常见腹部疾病的MRI表现 • 腹部MRI病例分析
01 腹部MRI基本原理
MRI技术简介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技术,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 组织产生共振,通过检测共振信号的强弱和分布,形成组织结构的影像。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肝脏恶性疾病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肝癌:MRI显示肝内结节或肿块,T1WI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快进快出”特征。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胆管细胞癌:MRI显示肝内肿块,T1WI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强化或轻度强化。
胰腺疾病的MRI表现
胰腺炎
详细描述
《MRI基本原理》课件
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成像技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来 观察人体内部组织结构和功能。
MRI的基本原理
1 磁共振现象
物质中的原子核在强磁场作用下发生共振现象。
2 核磁共振原理
核磁共振利用原子核的自旋和磁矩来获取图像信息。
3 MRI的物理基础
通过梯度磁场和脉冲序列对核磁共振信号进行探测和编码。
3 对患者的限制
部分人群如心脏起搏器患者不能接受MRI检查。
MRI的未来
MRI技术的发展趋势
MRI技术不断发展,未来可能 实现更高的分辨率和更短的扫 描时间。
MRI在医疗领域的前景
MRI将继续在临床诊断和治疗 中发挥重要作用,改善医疗水 平。
MRI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MRI技术可用于研究大脑功能、 心脏病理和神经退化等科学领 域。
科学上的应用
MRI被用于研究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以及大脑功能和结构的探索。
工业上的应用
MRI技术在材料科学和非破坏性测试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检测材料缺陷和分析材料结构。
MRI的局限性
1 对金属的敏感性
MRI无法应用于患有金属假体或金属植入物的患者。
2 对运动的敏感性
患者在拍摄过程中需保持静止,运动会导致图像模糊。
总结
1 MRI的优点
MRI提供非侵入性、高 分辨率的图像,适用于 检查不同器官和病理。
2 MRI的局限性
MRI在金属、运动和部 分人群方面存在限制, 需谨慎应用。
3 MRI的未来发展前景
MRI技术将不断发展, 有望提供更准确、便捷 的医学成像服务。
MRI的成像技术
1
MRI的成像过程
通过对人体施加磁场、射频脉冲和梯度磁场的控制,获取详细的图像信息。
核磁共振MRI-基本原理及读片PPT
内源性PWI称血氧水平依赖法(BOLD)简单原 理
神经元兴 奋区兴奋 性
兴奋区静脉血 中氧和血红蛋 白相对
去氧血红蛋 白相对
去氧血红蛋白 的顺磁作用, 可使T2*信号
神经元兴奋区 信号相对
由于去氧血 红蛋白的减 少
外源性灌注加权成像PWI:用超快速MR扫描技术, 进行造影剂跟踪,显示造影剂首次通过的组织血流灌 注情况并依需要作延迟增强(常用于脑、心肌的检查)
造影剂入血行——病变组织间隙—— 与病变组织大 分子结合——T1驰豫接近脂肪或Larmor频率———T1 缩短——强化(白),(称间接增强)
影响因素:病变区的血流;灌注;血脑屏障。与血液 内的药浓度不绝对成正比,达一定浓度后不起作用。
特殊检查:
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利用流动的血液进行血流的直接成像
脑弥散加权成像(DWI)是使用一对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的扩散敏感梯度场。该梯度场对 静止组织作用的总和为零,但水分子在不断扩 散,受该梯度场影响而产生相位变化。梗死区 域水含量增加,其早期细胞毒性水肿使水分子 扩散下降,而在产生T2信号改变之前,在DWI 显示出早期的脑梗死。
T2加权像无 异常
右侧急性轻瘫,症状4小时
梯度场和射频场:前者用于空间编码和选层,后者施 加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使之形成磁共振现象
信号接收装置:各种线圈
计算机系统:完成信号采集、传输、图像重建、后处 理等
磁共振成像的过程
人体内的H核子可看作
是自旋状态下的小星球。
自然状态下, H核进动 杂乱无章,磁性相互抵消
进入静磁场后,H核磁矩发生规律性排列(正负方向),正负方向的磁矢量相互 抵消后,少数正向排列(低能态)的H核合成总磁化矢量M,即为MR信号基础
磁共振成像(MRI)的基本原理PPT演示课件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MR室 刘定西
1
磁共振现象的发现及发展
1924年pauli在进行电在子波谱 试验中发现了许多原子核象带电的 自旋粒子一样具有角动量和磁动量。
1946年美国物理学家Block和 Purcell分别测出了在均匀物质中磁 共振的能量吸收,进一步证实了核 自旋的存在,并为此获得了1952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
• 影响M的因素:静磁场强度、温度、自 旋密度(单位体积的自旋数)。
• 纵向磁化:平行于磁场方向的磁化矢量 • 横向磁化:垂直于磁场方向的磁化矢量
30
31
磁共振成像中的坐标系统
Z
Y X
32
第四节 核磁共振现象
• 单摆共振 • 核磁共振
33
单摆共振的条件
• 系统与激发源的固有频率相同 • 系统吸收能量内能增加
10
3
11
净自旋
• 原子核的运动:自旋 • 净自旋:具有自旋磁动量的自旋。 • 零自旋/非零自旋:净自旋为零/净自旋不
为零 • 净自旋产生的条件:奇数质子和/或奇数中
子 • 净自旋的意义:是磁共振信号来源的基
础。 • 自旋系统:磁场中所有自旋的集合。
12
1H的原子核结构及特性
1H原子核仅有一个质子,无中子。 其磁化敏感度高,在人体的自然 丰 富度很高,是很好的磁共振靶核。
21
M1
M2
22
Z
M0 B1 X
Y
23
24
自旋在磁场中的运动
• 进动(旋进):自旋轴绕磁场方 向的圆周运动。遵循 lamor 定理, w=rB0
• 影响进动频率的因素:磁场强度。 • 进动的方向:上旋态与下旋态。
MRI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及读片
MRI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及读片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理论的非侵入性医学成像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被检物体中的原子核进行特定的激发和检测,获取图像信息。
本文将对MRI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及读片过程进行阐述。
MRI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核磁共振现象。
物质中的原子核具有自旋,而核的自旋方向在强磁场作用下会取向。
当外加射频脉冲与核自旋共振频率相同时,原子核会吸收能量并发生共振。
在这种共振状态下,外加射频脉冲的能量会被尽量多地吸收并转化为热能,同时又会通过散射或退相干等方式传出。
磁共振成像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建立磁场: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强磁场,常用的磁场强度为1.5T 或3.0T,也有更高的磁场强度。
强磁场能够使样品中的原子核在空间中取向,形成一种差别。
2.加入梯度场:在磁场中加入梯度场,使得梯度磁场在空间中具有不同强度,使得物质对不同磁场梯度具有不同的响应。
通过改变梯度场的强度和方向,可以实现对不同切片位置的成像。
3.激发和检测:通过向样品中加入射频脉冲,使得样品中的核自旋转动,进入共振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样品吸收能量并发生变化,可以通过检测信号的变化来获取有关样品的信息。
4.重建图像:对得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一系列的算法重建出图像。
常见的图像重建方法包括傅里叶变换和反投影算法等。
尽管MRI磁共振成像的原理较为复杂,但其优点在于其对软组织有较好的对比度,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并且不需要使用放射性物质作为对比剂。
因此,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在读片过程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各个结构的位置、形态、信号强度以及对比度等因素,进行分析和判断。
以下是MRI磁共振成像中常见图像特征的解读:1.影像灰度:MRI图像中不同结构的灰度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局部组织的磁化率和T1和T2松弛时间等。
因此,医生需要根据结构的相对灰度值来进行分析和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RI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及读片
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利用磁共振原理来获得身
体内部的高分辨率图像。
本文将详细介绍MRI的基本原理及读片过程。
一、MRI的基本原理
1.磁共振现象:MRI利用磁共振现象来获得图像。
人体组织主要由氢
原子构成,而氢原子含有一个质子,质子带有正电荷。
在强磁场的作用下,质子将朝向磁场的方向旋转。
质子的旋转频率与外部磁场的强度成正比。
2.弹性波:磁共振装置内的一套辅助磁场可以加入特定的辅助磁场,
这些辅助磁场将会给氢原子的原子核一个脉冲的影响,并造成它们间接或
直接在周围的分子上加入一个特定的力,这个力的效应可以用声音形容,
并且它的效应在短时间之内会消失。
3.回弹:当辅助磁场停止作用时,氢原子的原子核会回到基本对齐的
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会向周围发出信号,被称为MR信号或回声。
回声信号会被感应线圈捕获并送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和图像重建。
4.信号解析:计算机将回声信号解析为图像。
这里有几种常用的重建
方法,包括傅立叶变换、快速傅立叶变换和回声信号积分。
二、MRI读片过程
1.图像质量评估:在开始读片之前,需要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
评估
因素包括图像分辨率、对比度、噪声、伪影等。
图像质量好与否对于正确
认识病灶和提供准确诊断至关重要。
2.解剖结构分析:先观察解剖结构,包括脑、脊髓、血管、骨骼等。
通过比较对称性、大小、形态等,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3.病灶检测与定位:在观察解剖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病灶的检测与定位。
常见的病灶包括肿瘤、脑梗死、脑出血等。
通过对信号强度、位置、
边界特征等进行分析,可以初步判断病灶的类型和范围。
4.强度与序列分析:MRI图像的信号强度与脉冲序列有关。
不同的脉
冲序列可以提供不同的对比度和重建方式。
通过比较不同脉冲序列的信号
强度变化,可以更好地分析病灶的性质,并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5.影像报告编写:根据对图像的分析和判断,编写MRI影像报告。
报
告通常包括病人基本信息、病灶的位置、大小、特征、诊断意见等。
6.专家会诊:对于一些复杂或疑难的病例,可进行专家会诊。
多位专
家共同讨论,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总结:
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身体内部图像。
通过磁共振原理和信号解析,可以观察和评估不同组织的状态并检测病灶。
MRI读片过程需要对图像进行质量评估、解剖结构分析、病灶检测与定位、强度与序列分析等。
最终编写影像报告,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