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研究生论文发表
中国古代文学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文学鉴赏论文引言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鉴赏,并深入探讨其价值和影响。
主体古代文学的艺术特点中国古代文学以诗词、歌赋、曲牌等形式表达,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打动人心。
首先,古代文学强调意象的运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抒情,展现出杰出的艺术表现力。
其次,古代文学注重音韵的优美和节奏的流畅,使作品更加饱满和动听。
再者,古代文学重视情感的表达,深情的挥洒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古代文学的价值和影响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内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古代文学在艺术上体现了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表现形式,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广泛的创作灵感。
其次,古代文学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思想状况。
再者,中国古代文学通过对人性和生活的描绘,提供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启示,帮助人们更好地和世界。
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中国古代文学有许多经典之作,其中包括《诗经》、《论语》、《红楼梦》等。
这些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思想内涵,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集,以其简洁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传承了儒家思想和人伦道德。
《红楼梦》则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其细腻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塑造,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兴衰和人性的矛盾。
结论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深远的价值和影响。
通过对其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精神。
同时,古代文学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发。
因此,我们应该继承和传承古代文学的精神,为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鉴赏的论文。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阮籍诗歌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阮籍诗歌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20080401阮籍诗歌研究姓名:米晓燕指导老师:胡大雷教授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方向:魏晋南北朝文学年级:2005内容摘要本论文由六部分组成,其中除绪论和结语外,中间四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
绪论回顾阮籍的研究情况,说明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阮籍生平与诗文创作分期阮籍生平经历直接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家世的渊源注定了阮籍早年对儒家思想的尊崇。
笔者认为,陈留阮氏作为当时的大家族,整个家族是世奉儒学的,因此阮籍思想中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后来转而为名教与自然的分离,则完全是他生活的特殊时代促成的结果。
本文将阮籍的生平和诗文创作分为壮志昂扬、怀珠自安和意气消沉三个时期,这三个不同时期,阮籍的诗文创作也体现出不同的风貌和特点。
第二章阮籍思想与诗文创作玄学与儒学是阮籍思想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并直接作用于他的创作。
以阮籍、嵇康为首的“竹林玄学”,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玄学发展,另外作为魏晋之际的哲学家,以阮籍、嵇康为首的“竹林玄学”,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玄学发展,并在创作和生活行为上给后世以极大的影响。
运用丰富的“言”、选取广阔的“象”、创造深广的“意”,是玄学思想影响阮籍诗歌形成的特点。
阮籍的诗中多处表现了他对儒家思想的认同,而且儒家思想贯穿了他生命的始终,尽管后来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但其诗的题材选择、早期人生理想的表现、诗歌中的讽刺手法,以及诗歌形式等等,均可见儒家思想的影响。
第三章阮籍五言诗研究 82首五言《咏怀》诗代表着阮籍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按照感情表达的不同,它们可以分为孤寂忧伤、无常苦闷、奋发昂扬、忧虑愤懑、讥讽嘲弄、无奈平和六个方面。
以求尽量清晰的表述阮籍的诗歌,从而为下文阮籍五言诗的特点分析做好基础。
“玉温醴醇,意味深厚”是其五言诗的总体风格,可以细分为:悲慨忧愤、自然质朴、言近旨远、深远宏放几个方面;朦胧变化、富于想象是其诗的抒情特点,同样从开创了五古抒情组诗的体例、朦胧于复杂变化的内心表达、悠游于想象的美好世界这几个方面来谈;意象丰富、典故精当则是则是其写作特色,重点对其诗歌中出现的意象特点和点古怪运用的特点来谈。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浅析古代文学论文写作古代文学论文一、研究者的阅读能力与层次:t1、阅读能力:t 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首先要过的是文字关。
因为古代文学作品都是用古代汉语写成的,只有多方面掌握古代语言的文字、声韵、语法等知识,能够自如地阅读古文,才能真正读懂作品内容。
以广为流传的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为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如果不明白其中的“城阙”“三秦”“五津”“宦游”“比邻”“歧路”“儿女”等字词的意思,是无法理解这首诗表现的内容的。
阅读能力还包括对作品内涵的领会能力。
譬如有时须了解等等,从社会需求的角度要有相应的对策:如果针对考研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外找一些相关的历年考研试题,鉴赏作品同时,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来,使部分想考研的同学复习的时候也会有一定的偏重点。
还可以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为学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书,以便学生接触到更多经典的研究著作,对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面对部分未来要教中学的同学,因为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传统的模式存在问题,如何胜任初中文言文的教学及如何适应并改变中学的教学,在教学中也可渗透并涉猎到相关的内容。
还有很多同学毕业要从事其他的工作,如文化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办公室治理文员、秘书工作,那教学时鉴赏作品的思维训练及领会精神内涵的层面训练、讲解作品中与当代社会人际交往的层面都对其走上工作岗位有一定的潜移默化的帮助。
《老残游记》这部小说教学目的的现代性,除了以上所言,体现的更多的是审美体验和现实意义。
ZG古代文学作品教学对策的构建任重而道远,不断的在教学中反思、总结经验,并回馈到教学当中,使课堂教学质量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需要全体教育者以科学合理的现代性教育观念为指导,以完善丰富的现代教学方法和内容为依托,运用到实际授课当中,使这门课程真正从传统走向现代。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引言古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作为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对于古代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将从文学发展背景、代表作品、艺术特点和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古代文学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一、文学发展背景古代文学的发展与中国社会文化的演变密不可分。
自古以来,中国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替,每个朝代都留下了独特的文学遗产。
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变迁,展现了当时人民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1.1 先秦文学先秦时期是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先秦时期人民的生活和感受。
《论语》、《墨子》等儒家经典也在此时诞生,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转折点,出现了众多优秀的文学家和作品。
代表作品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陆机的《文选》等,展现了人们思想的多样性和对社会变革的反思。
1.3 唐宋元明清文学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的鼎盛时期,涌现出大量杰出的文学作品。
唐代的诗歌、宋代的词曲、元代的戏剧、明清时期的小说等各具特色。
代表作品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苏轼的《水调歌头》、汤显祖的《牡丹亭》、曹雪芹的《红楼梦》等,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二、古代文学代表作品古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留下了许多千古传世的作品。
这些作品既以其丰富的内容,又以其艺术的表现形式成为古代文学的代表。
2.1 《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来自不同朝代和地域的305篇诗歌,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爱情和社会道德观。
它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根源”。
2.2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曹雪芹创作而成。
这部小说以贾宝玉等人物的命运为主线,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厚的人物刻画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辱起伏,被誉为中华文化的顶峰之作。
2.3 《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述了宋朝末年梁山泊起义军的英勇事迹。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
古代文学的研究不仅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现代文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篇论文主要探讨古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包括文学体裁的变化和文学内容的发展等方面。
古代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先秦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的起源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为诗歌和哲学著作。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诗经》和《论语》等。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唐宋时期,中国文学达到了巅峰,出现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主要有诗歌、散文和戏剧等。
唐代的诗人杜甫、李白和宋代的诗人苏轼、辛弃疾等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之作。
明清时期,由于社会变革的影响,文学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仍然涌现出一些杰出的作品,如明代的杨慎、清代的曹雪芹等。
古代文学的体裁也经历了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先秦时期以诗歌和哲学著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括了风、雅、颂等不同类型的诗。
唐宋时期,诗歌继续发展,形成了绝句、律诗和长诗等不同的形式。
散文在唐宋时期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文学领域的重要部分。
明清时期的小说和戏剧成为了主要的文学体裁,其中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古代文学的内容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
先秦文学以表达思想和人生哲理为主要目的,其作品多以咏史抒怀、讽刺寓意为特点。
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则更加追求美感和艺术价值,其中大量的爱情诗和山水田园诗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折射,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色彩。
总之,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深刻的内容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对古代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根源和传统,同时也可以为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古代文学专业的论文怎么投稿?
古代文学专业的论文怎么投稿
古代文学专业的论文可以投稿哪些期刊呢?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压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的涌现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作
古代文学专业的论文可以投稿哪些期刊呢?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压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的涌现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作品,研究古代文学的人也是层出不穷,那么对于古代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投稿古代文学论文有哪些期刊可以选择呢?这里为大家推荐两本古代文学类投稿期刊,分别是《中国文化研究》、《文史哲》,以下是期刊简单介绍。
中国文化研究
《中国文化研究》(季刊)创刊于1993年,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主办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规范的学术理路编辑刊物,以其刊登的多学科、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在中国文学、历史、哲学、宗教、民俗学、艺术以及文化传播、中外文化交流、国际汉学研究等学术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文史哲古代文学专业的论文发表联系期刊之家杨编辑微信LunwenFz
《文史哲》作为一家学术名刊,至今在同类刊物中仍然保持着三项殊荣,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出口量最多,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家以扶植小人物,延揽大学者而知名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一向以学术为本位,以创新为生命不断发掘新的选题,展开新的争鸣,受到国内外读者,作者的高度关注及好评。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范文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范文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一直以来都备受世人的赞誉。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不仅有着众多优秀的作品,还有着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代表作品以及对当代文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文学历经几千年的演变和积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不仅有着对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描写,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文化传统。
例如《红楼梦》中对封建社会的描绘,以及《诗经》中对民间风情的歌颂,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国古代文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艺术表现上追求意境的深远和形式的优美,注重用意象和比喻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例如《离骚》中的“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以及《庐山谣》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都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是《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它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辱悲欢。
作品中不仅有着丰富的情节和细腻的描写,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思考,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一个代表作品是《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包含了大量的古代诗歌作品,涵盖了丰富的题材和风格。
作品中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意境吸引了无数读者,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中国古代文学对当代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当代文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当代文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同时,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也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发。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丰富的作品都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范文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范文古代文学作为我国文学教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个人素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一:古代文学《试论中国帝王文学》从类群的角度来划分中国古代文学,长期以来我们看到的有民间文学、妇女文学、宫庭文学或者贵族文学等,还有臣妾文学和圣哲文学等提法。
然而,一个十分显著的文学类群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是帝王文学。
不过,主要从经济效益着眼的世俗的看重如出版帝王诗集、文集的现象也有一些,但都谈不上深入的理论认识评价。
在中国文学经二十世纪初开始质的大变革至今历经百年、正待飞跃发展为新的中国文学伟大形态的今天,应当从文学自身本质规律出发来解析这一独立于中国文学主流但又起着特殊作用的文学类群。
一、一种独特的中国古代文学类群中国古代帝王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类群是一种十分独特而又悠久的客观存在。
在先秦文学中,帝王文学的现象已经非常突出。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有名姓的文学作品竟然是帝王文学。
《古诗源》一书的开头,第一篇作品就是舜帝的《南风歌》。
还有这样一种说法是,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画"出了我国哲学和文学融为一体的最早作品——八卦。
在我国第一部政治议论散文集《尚书》中,收集了孔子这个伟大的教育家和编辑家之前历代帝王中产生的最有名的文章,如《尧典》、《大禹谟》、《秦誓》等。
而在孔子编辑的文学教材《诗经》中,包含了不少帝王所作的诗歌。
在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社会中,皇帝重视“文武之道",大都有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
诗歌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表情达意的工具,作为“万物皆备于我"的帝王自然也不例外。
从中国文学史上看,封建专制社会自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起,汉高祖刘邦、楚霸王项籍、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有名的帝王,尽管“稍逊风骚"、“略输文采",但还是大都有诗歌创作传世。
帝王之中,也应当包括农民起义领袖中自立为帝的黄巢、洪秀全等人。
中国古代文学 论文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代文学包括了诗歌、词曲、散文等多种文体,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人们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的载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首先,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之一是与社会风俗、政治制度等紧密相连。
例如,在唐代,诗歌成为社交场合的重要表现形式,许多官员和士人都以作诗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修养。
这种社交习惯与唐代盛世的政治氛围相互影响,形成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风格。
而宋代的词曲则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并与当时的文人画、花鸟等艺术形式相辅相成,构成了独特的宋代文化风貌。
其次,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审美的追求。
无论是诗歌、词曲还是散文,在形式上都追求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趣,以达到艺术的效果。
在内容上,中国古代文学崇尚传统价值观念,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人格的培养。
例如,唐代的诗人王之涣在他的《登鹳雀楼》中表达了对功名富贵的渴望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体现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这种注重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的特点,使得中国古代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最后,中国古代文学还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结合。
古代文学不仅注重词句的精细斟酌,更关注对于意象的构建与概括,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展现作品的内涵与美感。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运用了静态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心理的描绘,巧妙地表现了秋夕的寂寥和人们的思念之情。
这种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使得中国古代文学在形式上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与社会风俗、政治制度等紧密相连,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审美的追求,并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对于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前边塞诗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唐前边塞诗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20050401唐前边塞诗研究关永利摘要对于边塞诗的研究,当前的学者多将目光集中在有唐一代,而对唐前的边塞诗,仅有一些零碎的、浅层次的分析与探讨。
因此,本论文拟就唐前边塞诗的发展概况,从历史演变的角度,作一纵向的梳理,以期对此问题获得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
全文共分六部分。
引论部分主要阐明边塞诗的源起及其情感基调。
一、从字面上来确定边塞一词的涵义,边塞即是国家边疆的要塞。
二、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来考察边塞的源起以及衍变情况。
三、从精神基调上来理解边塞诗所具有的特质,即它有豪迈的一面,也有悲凉的一面。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边塞诗。
先秦时期的边塞诗主要集中于《诗经》中,共有两大类型,一类体现了周王朝王师的强大威武以及将士们的英雄主义气概,这是由当时的社会风气和边疆面临的严重外患所决定的。
另一类反映了由战争而引起的征夫、思妇两地相思的诗篇,具有悲凉衮怨的特点。
先秦边塞诗开后世边塞题材之先河。
第二章秦汉时期的边塞与边塞文学。
秦汉时期,中原政权与北方的强敌匈奴进行了长期的战争。
《史记》、《汉书》对在此期间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的事迹,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为以后的边塞诗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历代的边塞诗以汉时的人名、官职、地名、事迹入诗,形成了以汉喻本朝的模式。
乐府诗歌中表现战争场面、闺妇思远等内容的作品,也为后世同类题材作品提供了借鉴。
第三章建安时期的边塞诗。
建安文人们,首次运用乐府形式创作文人边塞诗。
此后,文人边塞乐府成了边塞题材创作的主要形式。
曹操对于苦寒情状的描写,曹植将边塞与游侠相结合,为南北朝诗人的边塞诗创作提供重要题材。
第四章南朝边塞诗。
根据南朝边塞诗人不同的身份、地位以及他们在诗歌中所表现出的不同题材和风格,将之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鲍照、吴均为代表的下层文人的边塞作品。
他们在边塞诗中赞扬了前线将士们忠勇报国的品质,寄托了他们立功边塞的志向,显示出在南北分裂之际,士人们渴望国家统一的心愿。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木兰辞与花木兰形象探析
《木兰辞》与花木兰形象探析长期以来,人们无论是对《木兰辞》中作为文艺形象的花木兰,还是对各地民间传说中的“真实”的花木兰都存在严重的误读,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文艺作品中的花木兰在中国古代的文艺作品和民间传说里,花木兰是一个英雄,她的一生是个传奇。
其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先后出现过多种以花木兰为题材的戏剧、歌舞剧、电影、电视剧和动画片。
文学作品《木兰辞》以浪漫抒情的华章,讲述了一个女子代父从军的传奇,塑造了一个忠孝智勇的英雄形象,成就了一个不朽的文学经典。
《木兰辞》所描写的花木兰,是一个大忠大孝的奇女子。
因为担心父亲年迈力衰,不再适合远戍边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从军之后,花木兰出生入死、英勇作战,“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立下赫赫战功,为维护国家的安定和边疆的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表现出对国家、对君王的赤胆忠心,并得到了君王的嘉奖———“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至此,花木兰可谓成全了大伦大礼大节,做到了忠孝两全,其形象高大完美。
更为难得的是,功成名就之后,花木兰并没有贪恋君王所赐予的荣华富贵,而是惦记着家中年迈的父母,希望君王让她回去尽孝。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这种视富贵如浮云,奉孝义重千金的行为,不仅表现出她大孝的善良本性,更表现了她淡薄功名利禄的高风亮节,从而使她的形象在高大辉煌之上,更多了一层飘逸洒脱的浪漫气质。
当然,历来最为人们所赞叹的还不只是花木兰的大忠大孝,更有她的聪明智慧。
花木兰从军多年,同行的战友们居然没有发现她女扮男装的秘密。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长期与一大帮男同志共同征战、共同生活,只要言行举止稍有破绽,就有可能泄露身份秘密,而花木兰却做到了滴水不漏。
以至于当花木兰脱下男装换女装,“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
这不只是靠细心谨慎就能够做到的,更加需要高超的智慧,才有可能从容应对、全身而退。
古代文学学术论文
古代文学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怎么写?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古代文学学术论文篇一古代文学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与中国文化的命运息息相关,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国古代文学与当代文化重塑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文化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其核心应指原则性的思想和一种特殊的精神,即人类认识自己和世界的方式。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果和载体,中国文化的复兴是时代的需要。
挖掘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普适价值,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使命。
在“文化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古代文学工作需要进行理念转换、回归元典、强化基础等,才能真正解决现代人教育经历的缺陷和传统文化与现代性价值的相悖,服务于当代文化的重塑。
关键词:中国文化价值认同古代文学当下中国,文化是传播频率最高的热词之一。
然而,在文化意识不断升温的同时,文化概念的内涵却显得模糊和泛化。
文化的成果之一是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又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正期盼着现代人去重新认识。
一、文化的概念与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文化一词最早见于《周易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天文是阴阳二气的交错氤氲,反映的是季候变化;人文与天文相对应,是天道运化在人身上的显现,也是人依照天道进行教化的社会规则,即礼乐制度。
在《周易》中,文明与文化并无本质区别,指的是“文”所显现的内容或变化的结果,既包括精神层面,也包括制度层面和器物层面。
严格来说,文化与文明是有区别的。
在西方语境中,文化一词最初由“培养,自然的成长”类推为人类训练的过程。
这种含义与中国《周易》中的文化有些相似。
工业革命兴起,文化的意蕴发生了变化。
英国文化学者雷蒙德威廉斯在其著作《文化与社会》中将西方的“文化”概念界定在精神方面,特指语言、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等,而文明则往往指物质成就,诸如科学技术成果、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各种物质建设。
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的专题研究论文
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的专题研究论文
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的专题研究论文
文学是社会、生活、地域的缩影,古代文学更是地域的反应,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文学中思想认识有很大的关系,这种模式能够充分地反应文化、文学和艺术等诸多领域的内容。
古代文学的思想主要来源于地域文化文学。
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中思想认识模式中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创作和发展,最主要的是考虑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
特别在古代社会思想转型期间,人类文学领域的精神活动发生较为深刻,如果采取以文学地域文明和文化作为参照坐标的话,就需要认真考察和考虑某个地域和地理文化的显著影响,以及古代文学和地域文化中的类型能够不断发展并且产生的额外表现。
如果那样,则促使古代文学和地域文化的类型和范式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领域和思路。
这种研究领域和思路的焦点就在于,能够始终针对某个地域或者地理环境作为重要的基点,对于所蕴含的文化理论知识、以及其重要影响下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生成的现象,要进行更加具体的、科学的把握。
从有利于文明发展的两个角度来把握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中的类型或范式,一方面是:可以通过和采取针对某一个较为特定的地方、地理和地域之间的`文化因素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进一步研究古代文学中的诸多本土文学家的发展轨迹,以及他们作品中的地域鲜明的风格或者本土特征。
另一方面,能够较为深入地研究出某一个较为特定的地理和地方始终发展壮大的非本土的古代文学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中及其产生的较为深远的影响。
并努力形成古代文学作品和地域文化研究之间的作用与发作用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生存困境中的精神探寻——明末清初的遗民诗歌思想探析
They wished they could go out of living dilemma by pursuing exceeding in spirit and identifying their character with famous historical personality.
TheⅡdrd part discusses Mi.g adherents’poetics.They advocated to give voice to real affection which came from the individual liberate trend of thought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As for poem content,tlley tended to express ambition and canonized
赵永纪的清初诗歌研究从清初诗人经历易代之后的精神苦闷这一创作现实角度着眼颇为准确地把握住了这一独特时代的独特的文人群体的心路历程和精神追求指出遗民诗人是清初诗坛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作品数量丰富内容上也有相当高的价值其中许多作家和作品在当时就有广泛的影响遗民们用血泪凝成的作品是一份宝贵的文学遗产值得进一步开掘研究
张兵在《遗民与遗民诗之流变》中说,“遗民一直以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群 体的面貌活动在历史舞台上”。尽管这一群体“明显体现出隐士的人格特征,但 是它又绝不游离于社会政治之外”,“他们不仅以自己高尚的志节树起了一座人格 丰碑,而且积极从事文化的创造”,其中“最具特色、最有成就者当为诗歌,尤 其是清初遗民诗”。3他在《论清初遗民诗群创作的主题取向》中,兼从遗民史和 诗歌史的角度认为,“清代初年的遗民诗歌,既是古代遗民诗史的完美终结,又 是清代诗史的辉煌起点,在清代诗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均产生过深 广的影响”。4
古代文学诗经论文2100字_古代文学诗经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古代文学诗经论文2100字_古代文学诗经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古代文学诗经论文2100字(一):有关古代文学《诗经》中女性美学的研究论文【摘要】《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总计305首,诗歌中经常使用的赋、比、兴等艺术手法对后代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中有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女性的美丽,着重描写女性的容貌、品德与行动姿态之美。
本文将简单介绍《诗经》的内涵,并举例分析《诗经》中的女性美学。
【关键词】《诗经》;诗歌;女性美学;品德《诗经》是先秦时代的一部汉族民歌,又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其中大部分诗歌创作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
《诗经》这部古代文学典籍以诗中有画,景情并茂著称,以其蕴涵的对人生理想的憧憬与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人文风情。
作品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主题构筑了古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
《诗经》中有大量描写女性的篇幅,不仅写出了女性美丽的容貌,而且描写了女性的美德与行动姿态之美。
一、《诗经》的内涵春秋末期,孔子对《诗经》进行了整理与修订,并以其作为教材教育自己的学生。
《诗经》以生动的艺术形式和绮美的文学意象描写了古人的生活场景,作品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风又称为“国风”,一共有160首,包括15个诸侯地区的诗歌,大多数诗歌属于民间歌谣。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105首,其中有31首大雅,74首小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诗歌,大多数作品出自朝廷官吏之手。
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一共有40首,主要是周王朝和鲁国与商代统治者用于祭祀的乐歌。
作品中有对真善美的歌颂与追求和对陈规陋习的批判与讽刺,也包括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另一方面,《诗经》是一部拥有很高史料价值的古代文献,记载了许多关于商周时期的民间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民俗活动等。
二、《诗经》中的女性美学1、女性的容貌之美《卫风·硕人》是《诗经》中描写女性容貌之美的典范,诗歌第二章原文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古代文学史毕业论文(2)
古代文学史毕业论文(2)古代文学史毕业论文篇二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编撰史考察摘要:“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汉语文学专业教育知识生产、传播以及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之一,而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则是该渠道的中心环节和基本资源。
在汉语文学专业教育遭遇合法化危机的当下,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的审视应在更深的层面上进行,包括知识对象的确定、价值准则的设立和阐释技术的选择等,这是决定文学史建构模式的三大要素。
以此为切入点,梳理、评价并反思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的编撰历程,既是学术研究,又是现实诉求,具有学术史和教育史的双重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学史编撰学;中国古代文学教材文学学科知识是现代民族国家文化形象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内涵,而文学教育则为民族文化的塑型和延续提供了首要的方式和途径。
前学科时代,由于古典人文教育知识学的整一性,作为古典学的文学教育在教育体制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20世纪初,随着现代性工程在中国的展开,中国高等教育步入了分科立学的轨道。
汉语文学教育虽然凭借自身功能的特殊性在现代性高等教育体制中获取了合法化地位,但已然下降为一种专门教育,即主要生存于中文系或文学院的以汉语文学(用汉语作表意代码的文学)为主要教育内容的专业教育。
新世纪以来,由于文化研究的兴盛和影响,汉语文学专业教育在知识边界、阐释技术等方面日趋模糊,同时学生就业市场亦渐趋缩小,汉语文学专业教育遭遇了合法化危机,学界开始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材编撰等各个层面检视、反思之。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汉语文学专业教育知识生产、传播以及人才培养的极为重要的渠道,而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则是这个渠道的中心环节和基本资源。
“在中国,‘中国文学史’的出现,从一开始就与近代学制有着密切的关联,现知出版最早的,如林传甲、黄人的两种《中国文学史》,就是分别配合着京师大学堂和东吴大学的有关课程编写的”。
[1]自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面世以来,迄今已出版1600多种文学史著作,[2]其中,很多都是出于教学的需要而撰写。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精选古代文学课程是弘扬中国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窗口,是后人领略先贤们智慧结晶和深邃思想的门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一:应用型办学定位下的古代文学论文1转变教学观念,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大学教学要从课程内容的教育转变为学生能力的培养。
古代文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需要调整为以学生为主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在教育观念上要从研究性、学术性教学转变为应用性教学模式,从以知识为本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
这种转变的实现是需要教学中改变以往的模式,而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出问题并形成观点。
把学生引入到教学、学习的过程中来,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彰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
2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创新能力强的人才2.1联系现实的启发式教学与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方法相比,让学生参与教学、提问式、讨论式教学方式更能体现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知识讲授与互动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
如,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在讲到某篇文学作品时,可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激发同学思考,活络课堂气氛,亦可在课堂讲授结束前,对下节课所讲篇目提些问题,引导同学预习篇目,拓展阅读。
这些都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这些是比较基础的,且目前基本上已经被大多数教师采纳吸收到课堂教学中去了,因此将不赘述。
在互动教学中,联系现实显得尤为重要。
(1)创新思维,古为中用,教育传道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相结合基于应用型办学定位,古代文学看似陈腐,实际上,若能古为今用,则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
现如今,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都强调有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从哪儿来?不会是与生俱来,需不断从对经典的学习、消化、变为己用中来。
如,《三国演义》中的权谋、机智的应用,现代人将其应用于企业管理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就是一则很好的例子。
基于此,古代文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启发学生联系现实,从不同角度、立场去欣赏经典,走近经典,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古为今用。
古代文学史论文参考范文
古代文学史论文参考范文在最近将近三十年的时间中,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与其他人文科学的学科一样,学术上的发展是巨大的。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古代文学史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古代文学史论文参考范文篇1浅析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理解文学史一词的复杂性,是近年来学界每有讨论的问题。
就这个词的全部含义来讲是指文学自身的纯客观的生成与发展的历史,一些学者称为文学史的“本体”,还有一些学者称为文学史的“原生态”。
在我们对文学史进行直觉性的想象时,我们意识到这种文学史的“本体”或“原生态”是存在的,并且它有一种纯客观的性质。
科学的文学史研究,把向文学的真实的历史逼近作为研究的一个终极目标,并且也将此作为判断某一文学史研究成果的价值高下的一个标准。
但是,“原生态”和“本体”事实上只存在于直觉的想象与逻辑的思辨中,实际存在于人们的认识与阐述中的文学史,最直观的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种种以“文学史”为题的著作,它们事实上是通过一种认识体系构建出来的。
文学史的这种性质甚至在它处于史料状态时就已经体现出来了,这些史料即保存至今的文学作品和一些文学史的文献,都是经过自然与人为的选择的结果,都是经过叙述的。
另外就产生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来看,我们所依赖的也多是历史学家的成果。
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早已成为历史的东西,无法复原。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所把握住的文学史,无沦是零星的还是系统的,无不是进入我们的自身的认识领域的东西,即构建出来的东西。
文学史越系统、越宏观,它的构建的性质也就越突出。
中国古代文学史理论的叙述首先得提及孔子。
孔子的《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私人撰写的史书,司马迁认为《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史旧文“约其辞文,去其烦重”整理而成,主要记载政治事件和人物活动。
《春秋》对文学史论的贡献至少有二。
一是它按年、时、月、日记载史实,后世编年史基本上沿袭此法,这对后人撰写编年体文学史、作家年谱、文学大事记等类型的文学史著影响久远。
古汉语文学研究生
古汉语文学研究生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古汉语文学研究生,是指专门致力于研究古代汉语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的研究生。
古汉语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积淀,对于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探究古代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古汉语文学研究生在深入研究古代文学作品的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知识,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古汉语文学研究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对古代汉语言文字的熟练掌握,熟悉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了解汉语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文学批评理论,具有扎实的学术基础和研究能力。
古汉语文学研究生在学习期间,需要广泛阅读古代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风貌和文学思潮,深入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题材、风格、结构等方面,探究古代文学的发展规律和文学思想内涵。
古汉语文学研究生还需要学习古代文学批评理论,了解不同文学批评流派的发展及其对古代文学研究的影响,掌握批评方法和研究技巧,提升自己的文学研究能力。
古汉语文学研究生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不断挑战传统观念,开拓研究领域,发现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推动古代文学研究的发展。
古汉语文学研究生还应该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与国内外同行学者建立联系,交流研究成果,互相启发,共同促进古代文学研究的繁荣发展。
古汉语文学研究生还应该注重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遵守学术规范,尊重原著,慎重论证,坚持真理,提升自身的学术修养和人文素养。
古汉语文学研究生的就业前景广阔,可以在高校、科研机构、文化机构、媒体公司等单位从事文学研究、教学、编辑、翻译等工作。
在当今社会,古代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想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古汉语文学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将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和文化传承作出贡献。
古汉语文学研究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坚持理想信念,热爱文学事业,为推动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研究生论文发表浅析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方法1.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教学的侧重点存在很大的偏颇现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侧重点出现了很大的偏颇和反差,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的教育制度的现状造成的,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考察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做到较为全面地考察,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两种不同的力量的充斥让考试在对内容的考察上的比重严重减少,反而使得很多的细枝末节变得“很重要”。
尤其是现在的考研热,很多的高校在对于研究生古文学的掌握上,不是集中考察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思想,而是考察其中的很多细节,这是很错误的。
现在所谓“常规路子”的文学史学习,主要就是背诵重要作家作品和重要内容,这显然不能满足对于人才培养的需要。
中国古代文学教育就是要能够让学生们掌握更多的文史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从这方面讲,中国的古代文学的教育出现了较大的偏颇现象。
1.2学生的认知能力尚未成熟高等教育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与高中教学的不同,即高等教学更加侧重于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重在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文士方面的知识,这对他们的思想的深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由于传统的高中教学中存在了很大的问题,在应试性的教育中,同学们只重视课本常识的学习,忽视了古代文学本身的内涵,即只重视外表,忽视了内涵,这让学生在大学的学习中,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在思想上达到一个高度,无法将所学的知识与大学的教学要求结合起来,学生们的认识能力尚未成熟,无法获得较为全面的认识,也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给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这一点需要高度地重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探讨。
2.中国古代文学教与学的几个关键点2.1信息量适度原则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很广泛,这是毋庸置疑的,古代文学的很多作家加上他们的文学作品我们穷尽一生也不可能阅尽,所以说在学习中一定要能够掌握好信息量,不能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
学会掌握教学的方法,善于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引导,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中游刃有余。
在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可以通过选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讲解,能够举一反三,通过对有限量的作品进行讲解,达到最佳的目的。
在对具体的某位作家进行解读时,可以通过他的部分作品进行解读,以达到对作家人生情怀和处事情感的充分认识,这是十分必要的。
2.2师生角色的转换师生角色的转换是教育改革中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根据实际情况让老师和学生适当地转变角色,可以让彼此更清楚教与学的本质,有利于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师生角色的转换要求师生能够同时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老师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来满足学生对于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学生也能充分地理解老师教学的目的和用意,这样双方都能够达到理想的目的。
实现必要的师生角色的转换,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的改革。
3.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新思路的探究3.1文史结合发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文史哲不分家”恰如其分地说明了文史结合地解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必要性,文学和历史之间是紧紧相连的关系。
因为对于很多的文学作品,都是以历史背景作为基本前提的,因此我们要善于将历史和文学结合起来,才能够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充分地了解,把握文章的内涵。
不少作品可以找到它所产生的背景事件,而这些背景事件有不少仍保存在历史典籍中。
例如苏轼的《赤壁赋》中,“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作者这个时期正面临着人生的巨大挫折,历史的污垢无情地指向这个清白的官臣,我们可以想象他内心的彷徨和痛苦,作者通过写诗和作赋的形式来抒发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慨,这恰如其分地说明了历史和个人经历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在对古代文学的解读中只有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才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了解作品。
3.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寓教于乐古文在学习中的任务量相当大,除了数不尽的名篇之外,在具体的每一篇的学习中还要咬文嚼字地学习才能够对每一个词语和句子进行深刻和准确地剖析,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从根本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寓教于乐的实现有很多的思路可以探索。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除了可以直接地营造轻松的环境以外,还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教学课件、录音等硬件设施,进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诗经时,“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如果能够用多媒体视频的形式来进行讲解,让学生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首美丽的情歌,想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饱含无限情意。
通过放视频、听朗诵等形式来进行教学,可以将枯燥的古文转化成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作品来欣赏,必定会让学生们真正地产生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3重视诵读法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运用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不同,它饱含了声韵美。
“因声而见情”,通过阅读能够让大家在无形之中品位作者的情感和中心主体。
古文中的作品从某些角度上说就是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一曲曲美丽的歌,从本质上说这些诗句就是真正的艺术品,可以说他们正在体现着一种高度的美学价值。
对于它们的学习要重视朗读,从这个过程中体会其中的优美韵律,感受别样的美丽。
与此同时,通过诵读有利于我们真正地走进文学作品中去,真正地了解到作者的情感,体会作品中主人公的性格及命运。
“熟能成诵”、“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只有通过朗诵,我们才能够最直接地把握作者的情感,更准确地体会其中的优美意境,对于人格的提升和价值观的修养是至为关键的,这是古文学习的重要思路之一。
4.结语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从此源远流长,学习古代文学首先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将文化发扬光大的过程。
因此必须要充分地重视古文的学习,改变不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让学生们学到真正的知识。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将文史结合,提高内容的丰富性,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诵读法的运用,为学生的古代文学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思路。
浅谈古代文学的教育作用一、引言古代文学是传统文化中一幕亮丽的风景,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根基,其中蕴含的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政治教育、民俗礼仪、历史风情、建筑服饰、宗教信仰、民族性格等诸多方面皆与古代文学密切相连。
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到魏晋时期的纵论玄学、高谈佛道,从诗词中的黍离之悲、命运哀叹到小说散文中的觉醒挣扎,都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直至今日,其教育功能犹在,不可小觑。
如何将古代文学的教育功能运用到当前教育中来,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应深思、考虑的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方针政策的体现,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每个学生或青少年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人生观。
进入新世纪后,计算机和网络迅速普及,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剧,西方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相互碰撞,很多青少年在思想得到解放的同时,染了不少恶习,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
虽然整体的趋势是良好的,但也有部分学生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误入歧途,各种不良现象频频出现,如暴力、颓废、自杀、网络诈骗、性等,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政治教育缺失,不少学生在青春年华便付出了惨重代价。
前些年的马加爵事件、付成励事件与他们自身政治教育的贫乏不无关系;近些年,大学生自杀事件屡屡发生;前不久,某大学生开车撞人后,为推卸责任,竟然藐视法律而欲杀人灭口;官二代或富二代犯错后,不敢承担,反而弃法律舆论于不顾,凭借权势、金钱的关系来息事宁人。
可见,当前社会的价值观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形,不得不引起重视。
儒家思想影响了我国近两千年,孔子一生的理想就是“克己复礼”,“仁”是儒学的核心,在仁的基础上重视并发扬礼,“修身齐家”,然后“治国平天下”,从而建立起一套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政治观念是入世,为政治所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
“仁”的思想很广泛,坚守“忠恕之道”,不断升华自己,从“亲亲”到“泛爱众”这是基本要求。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唐棣之华,偏其反而。
岂不尔思,室是远而’。
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价值观并不难,难在坚持,只有心中有“仁”,不断坚持,不管道路多么曲折,都矢志不渝,方能修成正果。
儒、道思想在我国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道家在政治上崇尚“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在特定时代,其政治主张起着很大作用,但过于理想化,从当前的世界局势分析,并不是最佳选择。
三、爱国教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覆巢之下无完卵”,作为一种高尚的情怀,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
在现代教育中,也应从小培养一个人的爱国主义,树立起集体意识。
《诗经》中的《载驰》通过吊唁之事来表现许穆夫人强烈的爱国之心,《黍离》则是借助黍禾的成长展示对故国的哀思。
屈原做《离骚》,为了楚国,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明知性命堪虞,依旧忠于祖国,不惜以身殉国。
蔺相如在强秦面前毫不畏惧,以大局为重,只身拜谒秦王,只为赵国尊严,期间受武将廉颇多番挤兑,始终谦恭忍让,最终不但留下“将相和”的美谈,还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
苏武被困塞外十九载,餐毡饮雪,受尽折磨,从未言半个降字,此等爱国之心很值得我们学习。
魏国大才子曹植在《白马篇》中塑造了一个视死如归的游侠形象,爱国热忱十分高涨。
“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在咏怀诗中写道:“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
”将诗人的豪迈气概及强烈的爱国情怀淋漓展示。
唐朝,诗歌高度繁荣,随着大唐王朝的式微,各种问题齐齐涌现,杜甫在此环境中成长,其诗中充满了对人民大众苦难的哀戚关怀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风,对后世影响深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等诗句,将作者一腔炽热的爱国情怀尽情抒发;《三吏》、《三别》,尤为著名,因关怀现实和民生疾苦,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宋朝受周边多个国家侵袭,战争不断,此间产生了大批的爱国主义诗人,最为著名的如陆游、辛弃疾。
陆游一生作诗近乎万首,以爱国诗为主,“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到处可见诗人甘愿为国捐躯的拳拳之心,直到临终,诗人仍心系江山社稷,祈盼祖国早日统一,留有四句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