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比在英语演讲中的修辞作用——奥巴马获胜演讲个案分析
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排比句赏析

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排比句赏析今天,我要向大家谈论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排比句。
2009年,奥巴马当选美国第44任总统,他在就职典礼上发表了重要的就职演说。
演讲充满了排比句,比如“我们可以承认错误,不畏惧改变”、“我们可以忘记政治上的分歧,信任而行动”、“我们可以保持信念,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
排比句针对的是一个主题,有哪一种创意功能,即使读者有一定程度的熟悉,也能清楚地理解其内涵,给人以排拟、对照、对比、比较的演绎,让听众或读者以健康的审美视角,清晰地认知演说或文章的主旨,有效地达到字里行间的精彩作用。
首先,奥巴马用排比句表达出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展示出他的信念:不畏惧改变、忘记政治上的分歧、保持信念,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
但他的排比句同时也带有勇气和希望。
这种勇气和希望,使他的态度和观点变得真诚、诚恳。
其次,通过排比句,奥巴马给人以深刻的意义。
他表达出总统应该做什么:承认错误、信任而行动、不断坚持信念,这无疑是总统最重要的职责。
这些排比句的出现,代表着总统不仅是头领,而且也是一个带头者,负责激励和带领国家共同探索未来。
最后,通过排比句,可以展现出奥巴马强劲的语言力量,也可以让他的思想更加深刻。
排比句重复着总统同一主题,但却又用不同的结构、表达形式来重复,使每一句都有独到之处,使演讲变得更加动人、更加有力,作品也更加美妙。
由此可见,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排比句给大家带来了重要的启示:代表着总统的强劲语言力量,也代表着政治的诚恳和信念,他的排比句让人们在最艰难的时刻无比振奋,也让他的言论铭记在心中。
这就是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的排比句。
总之,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排比句在奥巴马就职演说中发挥了作用,不仅可以让演说者态度和观点变得真诚、诚恳,表达出总统应该做什么,还可以展现出强劲的语言力量。
排比句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让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是非常有效的技巧。
通过本文,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排比句在奥巴马就职演说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奥巴马获胜演讲词的巧妙之处

摘要:美国总统演讲向来都是很好的英语学习材料。
本文从内容布局、过渡衔接、排比利用、第一人称和祈使语以及口号的提出等五个方面分析学习奥巴马演讲词的“妙处“所在。
关键词:奥巴马获胜演讲词内容布局过渡衔接排比利用第一人称和祈使语口号的提出美国总统演讲向来都是我们很好的英语学习材料。
奥巴马于11月4日在其家乡芝加哥做了长达一万多字的获胜演讲,被誉为是最成功的总统演讲之一。
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其成功的“巧妙”之处:一、巧妙的篇幅布局和内容安排这篇演讲可以分为五个部分:(一)开门见山,创造气氛,表明这一时刻意义非凡。
(二)回顾选举历程,感谢所有为此付出努力的人们。
(三)表达自己寻求变革的决心,呼吁所有美国人民共同努力,一起面对困难。
(四)以106岁老人为例,讲述美国的百年荣辱,鼓励美国人民坚信自己可以做得到。
(五)引导民众去展望下一个百年后美国应有的改变,再次激励人们团结起来,让“美国梦”重放光芒。
最后是结语部分。
总统就职演说主要目的在于向听众宣传本届政府的施政纲领,激起听众的热情,说服听众接受其政治主张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所以在整个内容的安排上,始终强调“美国应该是什么样子,希望美国人民应该怎么做”,并且层层推进,令人鼓舞。
二、巧妙的过渡和衔接在演讲中除了必须以恰当的模式谋篇布局之外,各段落和要点之间必须有自然的衔接。
英语的语篇注重形合手段的使用,在演讲中尤其要选择使用恰当的、有效的衔接手段。
以上五个部分之间的过渡和衔接非常自然流畅,恰到好处。
例如:*I know you didn’t do this just to win an election and I know you didn’t do it for me.You did it because you unders tand the enormity of the task that lies ahead.*America,we have come so far.We have seen so muc h.But there is so much more to do.So to night,let us ask ourselves——if our children should live to see the next century;if my daughters should be so lucky to l ive as long as Ann Nixon Cooper,what change will they see?What progress will we have made?三、排比句的巧妙利用排比句的利用可以说是此篇演讲的一大亮点。
英语公众演讲的文体分析

英语公众演讲的文体分析当人们回顾美国历史时,奥巴马的开学演讲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2009年,奥巴马总统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郡的威廉姆斯堡高中发表了他的第一次开学演讲,全国乃至全球数百万学生和家长通过电视、网络观看了这次演讲。
奥巴马总统的这次演讲不仅鼓舞了年轻一代追求梦想的勇气,还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传递了美国的价值观。
本文将从目的原则出发,深入分析奥巴马开学演讲的文体特点。
明确演讲的目的和主题。
奥巴马开学演讲的主题为“追求美国精神”,他通过阐述美国的价值观和政策导向来回答何为美国精神。
目的是激励学生们积极向上,为梦想而努力,同时呼吁国民教育公平,为所有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分析演讲的文体特点。
奥巴马开学演讲的文体特点十分鲜明。
他运用简洁、生动、有力的语言,给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例如,在演讲开头,他以“美国精神”为主题,用“开拓者”、“冒险家”、“创新者”等词语描绘出美国人的形象,激发听众的自豪感。
奥巴马善于利用修辞手法增强演讲的感染力,如使用排比、比喻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再次,通过分析演讲全文,总结出奥巴马开学演讲文体的特点。
他的演讲风格真诚、自信,用词精准、凝练,极富感染力。
他不仅将美国精神的内涵巧妙地融入到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而且还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向听众传递了美国的价值观。
奥巴马在演讲中还巧妙地使用了幽默和讽刺等手法,使演讲更加生动有趣。
奥巴马开学演讲对听众的启示。
奥巴马的演讲充分展示了美国精神的内涵,他通过自己的言论影响着数百万的学生和家长。
他鼓励学生们勇敢地追求梦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为未来成为优秀的公民做准备。
他还向全国发出了提高教育公平的呼吁,使人们意识到为所有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的重要性。
奥巴马开学演讲的文体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位伟大演说家的风格和特点,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美国文化和价值观的机会。
在未来的类似演讲活动中,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奥巴马演讲的优秀之处,努力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奥巴马胜选演说文体分析,2014.5

• (3) Rhythmic effect • (Obama often seeks to exploit the rhythm of language by the choice and arrangement of words. Obama’s arrangement of stressed and unstressed syllables gives the speech an almost musical quality. )
• e.g. democracy, sacrifice, enormity, mortgage, humanity, determination, challenge
• This is our chance to answer that call. This is our moment. • This is our time - to put our people back to work and open doors of opportunity for our kids; to restore prosperity and promote the cause of peace; to reclaim the American Dream and reaffirm that fundamental truth - that out of many, we are one; that while we breathe, we hope, and where we are met with cynicism, and doubt, and those who tell us that we can't, we will respond with that timeless creed that sums up the spirit of a people: • Yes, we can.
排比在英语演讲中的语用功能应用

排比在英语演讲中的语用功能应用第一篇:排比在英语演讲中的语用功能应用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主动语态在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功能2 影响中国高中英语课堂中任务型教学实践的因素 3 汉语中叠词的英译策略 4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探析(英语系经贸英语)浅析特许经营模式下受许人获得的优势--以全聚德为例 6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7 从《美国的悲剧》解析美国梦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 9 研究简奥斯汀的婚姻观---根据分析她的著作《傲慢与偏见》10 苔丝形象浅析公共演讲中的模糊策略The Tragic Color of Tender Is the Night 13 从《中国老人在曼哈顿》看中美人际关系差异14 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沟通中的语用功能 15 论《隐形人》中的象征主义 16 美国黑人英语的句法特征简析美国个性化教育对家庭教育的积极影响18 中西饮食文化对比研究从后殖民主义角度分析《日常用品》中三位美国非裔女性的自我迷失 20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 21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赫索格》中玛德琳的性格《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分析威廉福克纳与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女性角色分析25 论有效开展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策略Advertising Translation from a German Functionalist Approach 27 “It be Adj of sb to do sth”中形容词语义的构式语法研究28 文本狂欢与女性主义理想:《马戏团之夜》之狂欢化理论解读29 商务交际中you-attitude的语用功能探讨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体现的男权思维和女性意识 31 从女性主义解读《胎记》Impact of Latin on English Vocabulary 33 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On the Contradiction and Conflict between Religion and Love in The Thorn Birds 35 论奥斯丁女性主义观点在《爱玛》中的体现圣地亚哥,一位让人敬佩的英雄——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分析 37 目的论在广告翻译实践中的应用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 39 苔丝女性悲剧的性格因素The Application of TBLT to Reading-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41 哥特元素在《宠儿》中的运用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较 82 83 84 浅谈大学英语教育的文化融入英语中“r”的分析跨文化背景下的广告翻译技巧An Analysis of Gilmore’s American Existentialism in The Executioner’s Song 网络英文用语的特点分析On the Application of Polysystem Theory In the Two Versions of Hamlet 《嘉莉妹妹》中女性自我意识探析中美婚姻时间选择的对比研究《丧钟为谁而鸣》中罗伯特.乔丹性格的多视角分析广告英语中的隐喻研究对罗伯特•弗罗斯特自然诗的尝试性研究《咏水仙》两个翻译版本的文体分析论西尔维娅•普拉斯诗歌中的死亡意象中美饮食文化实体行为与非实体行为的民族差异浅析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Tentativ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Chinese Students’Oral English 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颜色的象征意义汽车广告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我,机器人》中苏珊•卡尔文的女性角色分析On the Gender Differences in Speech Act 《虹》的象征主义及其生态意识探究马克吐温的反奴隶制观—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吉姆的分析论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有效沟通A Brief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Chinese and British Wedding Culture “同一性危机”——浅析汉娜的悲剧人生论汉英翻译中基本颜色词的不同情感透过《格列佛游记》看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浅析托尔金在《魔戒》中的创作特色Cultures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珍妮姑娘》主人公悲剧结局的必然性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的汉译论杰克伦敦的个人经历和信仰对《野性的呼唤》主人公巴克命运的影响《呼啸山庄》男主人公希斯克里夫的性格分析中美时间观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观点从《欲望号街车》探析田纳西•威廉姆斯诗意现实主义风格英汉翻译中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相同的追求,不同的命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比《人鼠之间》中两主人公乔治和雷尼的对比分析模糊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功能研究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农村学生英语学习情感障碍分析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辞的中译本比较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劝导》中安妮•艾略特的道德判断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的命运分析英汉“拉”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的对比分析 96 对黑人妇女在民权运动期间争取教育权的背景分析 97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祝福》两个英译本翻译中文化缺失现象的对比研究 99 菲尔丁小说《汤姆•琼斯》中的戏剧因素分析 100 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面具试析英汉颜色习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异同目的论下的修辞手法翻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汉语译本为例103 “美国梦”:《嘉莉妹妹》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比较研究 104 从纽马克的关联翻译法看中国高校名称的翻译 105 哈代小说《绿林荫下》的视觉呼唤Two Trapped Roses—A Comparative Study on Emily and MissHavisham 107 《智血》中主要人物生命历程解读全身反应法在学龄前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09 浅析导游词的翻译策略以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111 Development, Analysis and Prospect of Chinglish 112 The Lexical Features of Black English in RAP Music and its Influence 113 论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On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News Headlines 115 女性主义视角下汤婷婷《女勇士》中华裔女性的重生116 中餐菜谱翻译的错误分析一个女性的悲剧—从人性角度浅析苔丝的悲剧118 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重读解读《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俄狄浦斯的影响120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War in A Farewell to Arms 121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的两位灰姑娘——伊利莎白•班纳特和简•爱形象比较122 The Differences of Beauty Standard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123 网络热词来源及翻译策略研究 124 英汉动物词语隐喻意义的对比分析The Impact of Gender Differences on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126 试析《远大前程》中匹普性格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127 理雅各与林语堂《道德经》英译本的比较《晚安,妈妈》中公共汽车和洗衣机的象征寓意 129 分析《要说出全部真理,但不能直说》中的标记用法13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31 伊丽莎白•班内特和姚木兰的比较研究 132 从中西传统节日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浅析英诗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丁尼生《鹰》的不同译文比较134 英语会话中间接拒绝语的语用研究 135 意象手法在《永别了,武器》中的使用 136 浅析《苔丝》中的象征主义《廊桥遗梦》中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爱情审美取向研究138 《老人与海》中的孤独 139 汉英谚语翻译中的文化异同 140 毛姆眼中的简奥斯丁Analysis of the New Female Scarlett in Gone with the Wind 142 Tradition and Beyond—Reading The Diviners as a Bildungsroman 143 解读《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玫瑰”的象征意义 144 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哥伦布和郑和航海的对比研究——两次航海所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146 《隐形人》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147 对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的研究浅析《天路历程》中基督徒的成长历程149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根源从女权主义角度对比分析《纯真年代》两位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15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52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153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达尔形象解析154 《达洛卫夫人》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 155 从英汉动物成语比较中英文化差异156 《红楼梦》中笑话和谜语的翻译比较研究 157 对公共演讲课堂中大学生课堂表现的心理分析158 《喜福会》体现的中美家庭观念冲突解析 159 英汉颜色词翻译160 斯嘉丽的新女性形象探析161 《最蓝的眼睛》和《宠儿》中黑人女性的悲剧根源 162 撒旦和孙悟空的形象和文化内涵对比163 对《德伯家的苔丝》中纯洁一词不同理解的分析 164 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 165 从狼人电影解析狼文学166 《鲁滨逊漂流记》--世纪典型的殖民主义叙事文本 167 论《飘》中斯嘉丽的精神源泉 168 《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原型 169 电影名称的翻译特点170 Proverb and Its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 171 论《等待戈多》中的荒诞与象征172 Bertha Is Jane: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Charlotte Bronte’s Jane Eyre 173 艾丽丝沃克《日用家当》中的人物解读 174中英数字习语的翻译175 欧内斯特•海明威《雨中猫》和田纳西•威廉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176 论《白鲸》主角的悲剧实质177 小说《嘉莉妹妹》中女性成长的分析 178 从商标翻译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79 An Analysis of Emily’s Tragedy in A Rose for Emily 180 浅谈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181 从违反合作原则的角度解读会话含义182 《红色英勇勋章》主人公亨利•弗莱明心路历程探析183 An Analysis of Self-reliance in Little Women 184 论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185 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对比研究——以“死亡”委婉语为例186 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187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与《失乐园》中的撒旦的反叛者形象比较 188 论政治文本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189 浅析语用预设在广告语中的运用 190 论中英情感隐喻的异同点191 欧•亨利短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之善良特性 192 ESA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193 《女勇士》中的华裔女性形象浅析194 On the Female Character During the War Through A Farewell to Arms 195 《浮生六记》翻译赏析—林语堂翻译策略研究196 李白对庞德和他的作品的影响 197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198 目的论在英语儿歌翻译中的应用199 伍尔夫的《达罗卫夫人》中的意识流和象征主义手法分析第二篇:排比在英语演讲中的修辞作用排比在英语演讲中的修辞作用——奥巴马获胜演讲个案分析◎方芳(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 3)摘要演讲是修辞的最早来源,两者关系密切。
奥巴马演讲特色

句式
You’ll hear the determination in the voice of a young field organizer who’s working his way through college and wants to make sure every child has that same opportunity. You’ll hear the pride in the voice of a volunteer who’s going door to door because her brother was finally hired when the local auto plant added another shift. You’ll hear the deep patriotism in the voice of a military spouse who’s working the phones late at night to make sure that no one who fights for this country ever has to fight for a job or a roof over their head when they come home. 你将从一位年轻的活动现场组织者的声音里听到他的决心, 他边在大学里学习边从事助选工作,他希望确保每个孩子 都能拥有同样的机会。你将从一位志愿者的声音里听到她 的骄傲,她挨门动员选民是因为她哥哥终因当地一家汽车 制造厂增加了一个班次而有了工作。你将从一对军人夫妇 的声音里听到深深的爱国情怀。他们深夜时还在接听选举 电话,以确保那些曾经为这个国家作战的人不会返回家园 时还要为得到一份工作或栖身之所而苦苦争斗。
奥巴马竞选获胜演讲的修辞分析

a dtras o e n l a c s o e ar ( 们 还 要 使 用 n e t t t dal n e p i. 我 h me a i tr ” 新 的能 量 , 造 新 的就 业 机 会 , 办 新 的学 校 , 敢 面对 创 开 勇
威 胁 , 极 修 复 盟 国 关 系 ) “ w u dn t es n i g ee 积 和 1 o l o b a d n h r t
t n g twi o t h n i l i g s p o fm y b s re d f r o i h t u e u y e d n u p r o e tfi n o h t t
路 德 ・ 的 《 有 一 个 梦 想 》 反 复 使 用 的 诸 如 “ o sh 金 我 中 N wite
tme , Ih v r a i ” “ a e a d e m”, OB u d e e r a e ”, W i “ e h n r d y a sl t r “ t h
mylf . u ain’ e tF rt d M ih leOb ma”( ie o rn to Sn x is La y。 c el a . 我
今 晚 能站 在 这里 。 和一 个 人 的不 懈支 持 分不 开 的 。 是 是 她
我 过 去 十 六 年 中 最 好 的 朋 友 , 家 庭 的 基 石 , 一 生 的 至 我 我
u n p a u a dr a hfr h alt” 她 活 着 看 到 女 人 pa ds e ko t n e c o t eb lo. (
简析奥巴马竞选连任获胜演讲的修辞和词汇文体特点

简析奥巴马竞选连任获胜演讲的修辞和词汇文体特点作者:赵娜李鲁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09期摘要:当地时间2012年11月6日,美国大选结果揭晓,现任总统奥巴马以绝对优势成功连任,成为首位成功竞选连任的非洲裔总统。
此文从修辞,词汇,及语气角度对备受关注的奥巴马连任获胜演说进行文体分析,以探索演讲特点以及奥巴马演讲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奥巴马;连任获胜演说;修辞手段;词汇特点作者简介:1、赵娜,1990年8月,女,汉族,内蒙古通辽市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2、李鲁平,女,1962年生,山东临沭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9-0-02一、引言演讲作为一门情感表达,信息传递,以及思想交流的手段,在当今社会,特别是政治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个成功的政治演讲能够展现自我魅力,进一步提升演讲者在民众心中的地位。
本文将从修辞和词汇角度对奥巴马竞选连任演讲进行分析。
为何奥巴马的演讲如此精彩,受到美国民众乃至全世界的青睐?究其原因,除了他本人的智慧,较强思维逻辑和非凡的政治才华外,更不开演讲技术的运用。
二、修辞手段演讲作为是一门语言艺术,是离不开修辞的。
演讲内容除了简要表明思想,清楚传达信息外,还应适当对文字进行润饰,使它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奥巴马演讲常用修辞手段,将语言的准确性同生动性和形象性紧密结合起来。
使演讲语言充满生机与活力,有煽动性。
奥巴马的连任演讲中主要使用了三种修辞手段:排比、重复、层进。
2.1排比(parallelism)是指将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例如:Whether you voted for the very first time or waiting in line for a very long time… Whether you pounded the pavement or picked up the phone. Whether you held an Obama sign or a Romney sign,you mad your voice heard.这段话运用了排比,使句子结构工整,语意紧凑,增强的语言了展现力和表达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比在英语演讲中的修辞作用——奥巴马获胜演讲个案分析摘要演讲是修辞的最旱来源,两者关系密切.修辞手法是修辞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演讲中常用的语言技巧.排比是英语演讲中是最常见的修辞手法.本文以美国总统当选人奥巴马的荻胜演讲为例,分析了排比在其中的运用及其修辞作用,以期对修辞教学和英语演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修辞排比英语演讲西方修辞学的发展史表明,演讲是修辞的最早来源(Herrick,2001).古典修辞理论认为,“修辞学就是研究演说的技巧”(何晓勤,2004).修辞和演讲密不可分.演讲是一门劝说的艺术。
演讲者要达到劝说的目的,就必须讲究演讲词的语言表达技巧,这种技巧在语言层面的体现之一就是修辞手法的运用。
【排比是英语演讲中最常见的侈辞手法。
国内学者对于排比的修辞效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排比是英语所有修辞格中最常使用的修辞格之一。
任何学会使用并能驾驭{|比及其变化的人都会发现排比可使演讲条理清楚,效果显著,具有难以衡量的价值”(张秀国.2005).鉴于排比在英语演讲中的重要性,我们试图以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的获胜演讲为例,来探讨排比在这篇演讲中的修辞效果.本研究目的在于给英语演讲和修辞教学一些启示.一、英语演讲中的排比“排比”在英语中的对应词为parallelism,是指“为了达到修辞效果而循环出现的、句法相似的结构(recurrent syntactical similarities introduced for rhetorical effect”(Webster's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1977:s3D.英语排比具有结构整齐,节奏鲜明,语言简练等特点.在英语演讲中运用捧比旬,可以增加演讲词的节奏感和音韵美,突出演讲者雄辩口才和强烈感情,增强演讲语言的气势,提高演讲的说服力和欣赏性.二、奥巴马获胜演讲个案分析(一)背景介绍奥巴马于2008年11月4日当选为美国总统。
并于当晚发表了获胜演讲.这次演讲富有很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唤起了民众战胜金融危机的信心和勇气。
现场的无数观众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据CNN报道。
,有语言学家称,“总统当选人巴拉克·奥巴马当晚发表的获胜演说可与很多史上著名演讲相比.”奥巴马称得上是一位杰出的演说家,在多次演讲中,他都娴熟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技巧。
我们可以说,“舆巴马的胜利是修辞学的胜利”(梁文道,2008).(二)排比在奥巴马获胜演讲中的运用奥巴马在他的获胜演讲中熟练地运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方法,如捧比,对比,反复,对仗,引用等,其中捧比的使用次数最多.下面我们就以捧比结构在奥巴马获胜演讲(Barak Obam's Victory Speech)。
中的位置。
选取了四个代表性的例子,来讨论其修辞效果。
(1)从句开头的排比If there is anyone out there whostill doubts that America is a place whenall things are possible,who still wonders if the dream ofour founders is alive in our time,who still questions the power ofout democracy,tonight is your answer.这三个排比组合句是臭巴马获胜演讲的开场白。
奥巴马用自己胜选的事实回答了某些人对“美国是否凡事都有可能,美国奠基者的梦想是否依然鲜活,美国民主制度的力量”的质疑.通过这三个摔比旬,奥巴马言简意赅地表达了他获胜的意义:显示出“美国梦”的独特性和普遍价值,肯定他的获胜是对美国政治文化传统的继承而不是背离.(2)排比结构用在段首It’s the answer told by lines that stretched around schools and churches in numbers this nation has never seen by people who waited three hours and four hours,Many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ir lives,Because they believed that this time must be different,And their voice could be that difference.It’s the answer spoken by young and old,rich and poor,democrat and republican,black, white,, Hispanic Asian native American ,gay ,straight,disabled and not disabled,American who sent a message to the world that we have never been just a collection of individuals or a collection of red states and blue states, we are , and always will be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n.It's the answer that led those who've been told for so long by so many to be cynical and fearful and doubtful about what we can achieve to put their hands on the arc of history and bend it once more toward the hope of a better day首先,在前两个位于段首的排比句群中,奥巴马强调他是“设在学校和教堂的投票站前排起的前所未见的长队”.是“等了三四个小时的选民”,是。
所有美国人民”共同选举出来的总统.他重申了自己当选总统是合法的,是由美国人民通过民主方式选举出来的.第三个拌比句群在意义上是对前两个排比句群的总结和升华.奥巴马呼吁美国人民要对美国的未来有信心,同时暗示作为新一任的总统,他会继承美国的历史传统,让“美国梦”延续.这三个排比句群的使用,增强了演讲的气势,有力地回击了那些对奥巴马获胜原因存在质疑的人,同时向听众作出了有力的保证,调动了听众的积极性,激发了听众的自信心.(3)介词短语的排比To those who would tear the world down ,we will defeat you;To those who seek peace and security ,we support you;And to all those who have wondered if America‘s beacon still burns as bright ,tonight we proved once more that the true strength of our nation comes not from the might of our arms or the scale of our wealth,but from the enduring power of our ideals ,democracy ,liberty , and unyielding hope.介词短语To those的反复出现,明确了要击败和支持的对象,语气强烈,一针见血.这既是对恐怖分子敲警钟,又给予了爱好和平的人们奋斗的力量。
同时,向那些怀疑美国能否继续照亮世界发展前景的人们证明。
美国真正的力量来自于这个国家的理想:民主、自由、机会和不屈的希望.排比结构的出现突出了强调的内容,语言气势逼人,具有强大的震撼力。
(4)段尾的排比And tonight ,I think about all that she’s seen throughout her century in American,the heartache and hope ,the struggle and the progress,the times we were told that we can’t and the people who pressed on with that American creed ,yes we can,at a time when women’s voice were silenced and their hopes dismissed ,she lived to see the stand up and speak out and reach forthe ballot , yes ,we can.When there was despair in the dust bowl and depression across the land,she saw a nation conquer fear itself with a new deal ,new jobs ,a new sense of common purpose ,yes we can, when the bombs fell on our harbor and tyranny threatened the world ,she was there to witness a generation rise to greatness and a democracy was saved,yes we can.She was there for the buses in Montgomery,the hoses in Birmingham ,a bridge in Selma , and a preacher from Atlanta who told a people that“we shall overcome”,yes ,we can.A man touched down on the moon ,a wall came down in berlin ,a world was connected by our own science and imaginationAnd this year ,in this election,she touched her finger to a screen ,and cast her vote ,because after106years in American,through the best of times and darkest of hours ,she knows how America can change,yes ,we can.在这里奥巴马以一个106岁的老妇人参加投票为例,运用了一系列的捧比来烘托现场气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