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教学团队

合集下载

以校级教学团队建设为载体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J大学为例

以校级教学团队建设为载体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J大学为例
3总的来看针对传统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不足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就是尊重教师作为专业发展的主体保障教师作为认知主体的理解自由引导教师自主地建构专业知识体系那种认为教师必须哄骗诱使和强迫才会去继续自己的专业成长的观点已经逐渐失去市场
以校级教学团队建设为载体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以J 大 学为例
九 江学 院高教研 究 室 周 玉俊 九江 学院土 建 学院 陈 娟
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在数量上所 占比例很大 ,他们大多是毕业后 直接走上讲台,缺乏相关的专业发展培训 ,以致其实际教学经验、专 业 发 展 能 力 还 亟待 加 强 。但 是 ,从 发 展 的 角 度看 ,这 些青 年 教 师成 为 高校教学主力是势所必然;从确保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来说 ,如何提高 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 、优化青年教师群体素质,使之获得充分的专业 发展从而成为学校 的中坚力量 ,是高校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也是高 校能 否 实现 可持 续 发展 的 关键 所 在。 近几十年来 ,教师专业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发生了深 刻的变化,斯帕克斯和赫什 ( S p a r k s &H i r s h )在 《 教师发展的新视野 》 书 中指 出 ,结 果 取 向的教 育 、系统 思 考 和 建 构主 义 三 大强 势 理 念 , 重塑 了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1 ] 斯坦 ( S t e i n )等则将新 的时代 背 景下教 师专业发展的新范式概括 出六项特征。『 2 1 而斯迈利 ( S my l i e ) 则撰文明确指出 “ 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应 当发生转移”。[ 3 】 总的来看, 针对 传 统 教 师专 业 发 展 的理 论 和 实 践 的不 足 ,当前 教 师专 业 发 展 的一 个基本方向 ,就是尊重教师作为专业发展的主体,保障教师作为认 知 主体 的理解 自由,引导教师 自主地建构专业知识体系 ,那种认为 “ 教 师必须哄骗 、诱使和强迫才会去继续 自己的专业成长”的观点 已经逐

学校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

学校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学团队作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重要组织,其目的在于落实培优提质计划,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创新,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

第三条学校将构建“四级”教学团队,即校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团队。

向市级推荐的教学团队原则上应在校级教学团队基础上产生;向省级级推荐的教学团队原则上应在市级教学团队基础上产生;向国家级推荐的教学团队原则上应在省级教学团队基础上产生。

第二章申报与评审第四条教学团队申报条件(一)教学团队以系部、教研组、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群)或专业为建设平台,重点围绕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大类)主干课程(群)和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组建。

(二)教学团队的类型包括以下几种:以单一课程建设为主要任务的教学团队;以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为主要任务的教学团队;以课程群和系列课程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以专业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

(三)教学团队人员结构:教学团队一般由5人以上组成,并设置团队带头人1名。

以单一课程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副高职称不少于1名;以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副高职称教师不少于1名;以课程群和系列课程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不少于1名,以专业建设为任务的教学团队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不少于2名。

教学团队具有较好的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

团队成员要求均是团队建设的直接参与者。

(四)教学团队带头人:应为本学科(专业)的专家,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授课。

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教学团队的带头人,且不能同时参与其他教学团队。

内蒙古工业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

内蒙古工业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

内蒙古工业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一、总则1、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有关精神,进一步推动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创新能力,学校决定启动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2、教学团队是指以教学名师、名教授为带头人,以系(部、教研室)、研究中心(所)、实验室、实习基地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系列课程、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老中青结合、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基层教学业务组织。

3、学校实施教学团队建设,目的在于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研究与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育创新,规范教学管理,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强化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加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

通过一定时期的努力,争取在我校建设一批自治区处于先进水平、国内有影响的优秀教学团队,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提升我校教师的整体教学与科研水平。

4、开展校、院两级教学团队建设工作。

学校组织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的立项建设,并择优推荐申报自治区级、国家级教学团队。

学院(部、中心)应根据学科专业特点以及教学改革和教学任务需要,自主组建和建设院级教学团队,并逐步将每位教师及教辅人员均编入相应团队。

院级教学团队名单报教务处备案,日常管理由所在学院(部、中心)负责。

二、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目标与内容1、合理的教学梯队。

教学带头人师德高尚、学术水平高,团队组成梯次合理,结构优化,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育各级教学名师。

2、鲜明的团队精神。

建立合作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创造宽松而严谨的教学与学术环境,凝聚团队力量,激发创新能力,增加协同效益。

大学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大学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大学教学团队建设方案大学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一、教学团队组建原则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教学团队。

为适应我校学科特点,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

每个教学团队由一名带头人和若干名教师组成。

二、教学团队的工作要求1.根据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大纲;2.重视队伍建设,形成合理的队伍结构。

及时提出队伍培养、调整、补充的意见和建议,有计划的开展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遴选与培养;3.制定青年教师的培养、进修规划,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素养的指导,关心青年教师成长;4.积极申报、承担各级教改项目;5.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6.积极编写、更新相关教材,形成在本专业领域内有较大影响的优秀教材;或积极使用国外高水平优质原版教材与国内其他优秀教材; 37.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完整的工作章程;8.教学团队有责任协助学院或直接安排教师承担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9.团队教师应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以科研促教学。

三、教学团队带头人的基本要求与职责1.教学团队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教授职称,承担相关课程的本科教学,且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学风端正,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有较强组织管理和协作能力,曾指导过青年教师,成绩突出。

2.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相关课程改革的趋势,有较强的改革意识,有明确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思路和目标。

3.组织和协调完成教学团队承担的教学任务,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

4.规划、组织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起主导作用,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5.组织相关课程的教材编写,积极指导相关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

6.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制定教学成长计划,并督促、检查该计划的实施。

校级教学团队

校级教学团队
1、团队构成情况
该团队共有44名成员,分别是姚志英、金艳、牛多方、贲培云、范丽霞、田燕、黄学静、梁端俊、祁世明、何龙、李秀娟、章燕、葛厚伟、周俊、王炎、
杨梅、王敏(全)、林倩倩、孙晓艳、李娟、雍晓艳、李可桢、周颖、方敏、卢萍、于凤保、张媛、杨树林、杨丽芬、孙艳梅、张瑜、张晓丹、厉凌华、王冬霞、马毅英、齐丽、李艳丽、杨小敏、房东阳、葛士豪、郑凤兰、张蓓蓓、李悦、王宇。
在长期教学工作实际中,姚志英形成了一套关于大学英语的教学理念和做法,如“大学英语的教学要依据社会需要、联系实际、结合专业、因人施教、因
材施教”,“学科专业的建设重在教学与科研团队建设”,“要不遗余力地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培养”,“教师要有爱心、责任心和进取心,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先做人,再做事,教师的表率作用和精神面貌非常重要”,“学习大学英语的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英语语言知识和相关的文化知识,更要有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能把所学知识技能化,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一刻也不能放松”等等。这些教学理念和做法对该团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在姚志英副教授的率领下,该团队将成为我院一个优秀的教学科研团队,是大学英语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校级教学团队
申请表
团队名称: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团队语 系
滁州学院教务处制
二〇〇九年六月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一、?团队总体情况
滁州学院外语系于1990、1991 年在地理专业开始公共英语教学(专科),1992年地理专业将其设为必修课;1993-1995年开设英语课的专业有:地理、企业管理、应用电子、化学工艺;1996年除物理教育、音体美专业外,其他各专业都开设大学英语;1997年以后全校各专业都开设大学英语;2004年在学校由专科升格为本科后,首批六个本科专业开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汉语言文学、艺术设计、英语、信息与计算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2006年,外语系根据滁州学院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组建了以姚志英副教授为负责人的滁州学院大学英语本科教学团队,承担全院除外语系以外其他11个系29个本科专业的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和法政、经管、国土等部分专业英语方向大学英语听力、口语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2007年,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质量全面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通知》,在院领导和教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领导下,依据我院自身实际情况,外语系大学英语本科教学团队对07级本科汉语言文学1班、地理信息系统1班、工商管理1班、电子信息系统1班,共4个班级222名同学进行了大学英语教学试点改革,2008年和2009年,依据07级的试点性实践探索和阶段性的成果经验总结,将改革进一步扩大。目前有汉语言文学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电子信息系统专业等共16个本科班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2010年将全面铺开。

优秀教学团队评选与管理办法

优秀教学团队评选与管理办法

优秀教学团队评选与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育质量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学校决定开展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建设目的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进一步发挥学科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形成教师队伍的团队合力与整体优势,系统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经验的交流共享,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内涵、加快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设目标学校计划构建“三级”教学团队,即校级、市级和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在全校首批建设4-5个教学效果优秀、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突出、团队结构稳定、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和突出的创新精神、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并在此基础上力争培育1--3个团队成为市级、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三、评选条件优秀教学团队应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培养特色,以院(部)、教研室、教学实验室、实训基地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并具备以下条件:1.团队结构优化:团队在长期人才培养实践中形成,成员相对稳定,建设目标明确,合作氛围浓厚,队伍结构合理,中青年教师培养成效显著。

教学团队双师特色突出,拥有一批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高水平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

2.整体素质较高:团队成员具有高尚的师德风范,优良的专业素质,勇于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教风端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通力合作,整体优势突显。

3.带头人能力强:团队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与管理领导能力,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较强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团队建设总结范文

教学团队建设总结范文

一、前言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团队建设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教学团队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现将教学团队建设情况进行总结,以期对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二、教学团队建设成果1. 团队成员素质不断提高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注重团队成员的培训与发展,通过组织各类学术讲座、研讨会、教学观摩等活动,提升团队成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团队成员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得到优化,整体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2. 教学成果丰硕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注重课程建设,努力打造精品课程。

通过团队协作,我们成功申报了多项省级、校级教学项目,并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

例如,在省级教学比赛中,我校共有3名教师获奖;在校级教学比赛中,共有5名教师获奖。

3. 科研能力显著提升在教学团队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鼓励成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以科研促教学。

在过去的一年里,团队成员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0篇;申报科研项目5项,立项2项。

4. 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我们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教学团队的努力下,我校成功开展了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

5. 团队凝聚力增强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加强团队凝聚力,通过举办各类团队活动,增进成员间的沟通交流。

如今,团队成员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共同为学校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三、存在问题1. 教学团队建设仍需加强尽管在过去的一年里,教学团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先进学校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升团队整体实力。

2. 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在教学资源分配方面,部分教师仍存在不足。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我们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充分利用资源。

3. 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目前,我校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部分评价指标难以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

教学实践团队申报(3篇)

教学实践团队申报(3篇)

第1篇一、团队基本信息一、团队名称:创新教育实践团队二、团队负责人:张华三、团队成员:李明、王丽、赵强、刘洋、陈晓四、团队性质:校级教学实践团队五、团队成立时间:2022年3月六、团队宗旨: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团队建设目标一、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1. 通过团队培训和研讨,提升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通过教学观摩、案例分析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管理、评价反馈等能力。

3.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解决。

二、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1. 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2. 探索和推广多种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提高教学效果。

3. 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1. 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 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三、团队建设措施一、加强团队组织建设1. 制定团队章程,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权利。

2. 定期召开团队会议,研究团队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

3. 建立健全团队考核制度,激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团队活动。

二、开展团队培训活动1.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提升团队成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2. 组织团队成员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培训和研讨会,拓宽视野。

3. 开展团队内部研讨,交流教学经验和心得。

三、推进教育教学改革1. 鼓励团队成员参与教学改革项目,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2. 组织团队成员开展教学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3. 定期开展教学观摩活动,推广优秀教学案例。

四、加强校企合作1. 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2. 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团队建设,提供行业前沿信息。

3. 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学院教学团队评审标准

学院教学团队评审标准
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学团队评审
标准
一级指 二级指


评审标准
①团队知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结
合,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
②团队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
1-1 专 达到30%以上;
任教师 ③团队中具有行业企业经历教师比例达到20%以
(6分) 上;[说明:行业、企业经历是指在与本专业相关的
②大多数毕业生在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工
5.人才 5-1 人 作,起薪较高,且较稳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
培养效
才培养
价好; ③团队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获得较好
果与社 质量 成绩,取得国家级竞赛三等(含)以上奖项或省部级
会声誉
(8分)
(含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竞赛项目)一等奖,或取得 省部级(含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竞赛项目)二等奖至
口支援
出贡献; ②能够利用基地等教学资源,为中等职业教育培
(5分) 养师资。
①面向行业企业需要主动承担与专业相关的技术
4-3 技 服务与咨询项目,并取得实际效果;
术服务
②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实践活动,为行业企业和社
(5分) 区提供服务、咨询每人每年累计不少于20学时。
①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
行业企业技术岗位工作两年以上];
④团队中获职业资格证书或教师系列以外职称教
师比例达到80%以上。
1-2 兼
兼职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高水平专业技术
职教师
人员或能工巧匠占专任教师与专职教师的比例达到 30%以上。[说明:兼职教师课时工作量(包括其它教
(4分) 学工作量)每学年120学时折算1名教师]
⑤重视梯队建设,自觉指导和帮、带青年教师,

学校学科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学校学科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学校学科教学团队建设方案前言学科教学团队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优秀的学科教学团队可以提供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因此,学校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学科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一、确定团队目标学科教学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团队目标。

学校需要与教师充分沟通,了解教师的需求和期望,确定学科教学团队的长期发展目标。

这些目标应当包括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促进学生成长发展、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等方面。

只有明确了团队的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团队建设计划。

二、招聘优秀人才学科教学团队的建设离不开优秀的教师。

学校应该通过公开招聘、内部选拔等方式,吸引和培养有潜力的教师加入团队。

招聘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扎实,还要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只有拥有优秀的教师,学科教学团队才能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三、完善团队规划学科教学团队建设需要有系统的规划。

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科教学团队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

这个规划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学校还需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和培训机会,为教师提供成长的空间和机会。

四、加强教学研究和创新学校学科教学团队应该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创新。

学校可以设立研究课题,组织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推动教学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改进。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比赛、教学论坛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五、加强团队建设学科教学团队建设需要注重团队的内部协作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学校可以开展师徒制度,让有经验的老师帮助新教师成长。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教研活动、教学交流等,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通过加强团队建设,学科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可以得到提高。

六、推行多元评价学科教学团队建设需要有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学校应当推行多元评价,不仅注重学生成绩的考核,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深化教学改,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有关精神,结合学校教学改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校级教学团队指本科教育的“双能型”的课程群教学团队(如通识课程群教学团队、专业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专业方向课程群教学团队)、实验教学团队(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团队和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团队)、科技竞赛指导团队(省级及以上主管部门主办的科技竞赛或行业权威科技竞赛指导团队)和创业指导团队。

第二章建设原则第三条分类指导原则。

根据不同教学团队的共性发展规律和个性化发展需求,确定校级教学团队的共性和个性管理要素,规范校级教学团队管理,促进校级教学团队建设。

第四条开放性原则。

根据校级教学团队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科学配置资源;鼓励跨学科、跨专业组建校级教学团队;鼓励吸纳校外行业专家参加校级教学团队建设。

第五条协同性原则。

处理好校级教学团队与现有行政组织以及教学组织形式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目标。

第六条长效性原则。

校级教学团队建设期满后,对考核优秀且有发展潜质的教学团队,学校继续立项资助。

第三章建设目标第七条培育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培育以共同志趣为纽带,以共同目标为驱动,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完善优化学校教学组织体系。

第八条培育特色优势教学项目。

通过明确的教学团队建设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特色优势教学项目,孵化标志性教学成果。

第四章建设内容第九条研究解决课程群教学、实验教学、科技竞赛指导和创业指导中的重大共性问题。

第十条开发创新课程、综合设计实验实习(训)项目、教学案例库、创业指导手册等原创特色优质教学资源。

第十一条帮助团队中的青年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第十二条策划并实施课程群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项目。

第十三条指导学生参加权威性科技竞赛和创业活动。

第十四条团队提出并经学校认可的其他建设内容。

大学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

大学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

大学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校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推进教学研究与改,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学团队是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重要组织,建设团队的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改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

第三条学校构建“三级”教学团队,即校级、省级和级教学团队。

申报条件第四条教学团队及组成。

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院(部)、研究所、教研室、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群)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与实践中形成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老中青搭配,职称、学缘和知识结构合理,教学效果好,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

团队规模适度,一般以5人以上为宜,相对稳定。

第五条教学团队带头人。

教学团队带头人应具有教授职称,为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每学年至少完成1门本科课程。

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一名专家只能担任一个教学团队的带头人。

第六条教学团队在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研究、教学梯队建设等方面应有一定的基础和明确的思路与规划。

团队建设内容第七条教学工作。

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了解和掌握学科(专业)、行业现状,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先进,重视实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在教学工作中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完整、有效、可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管理措施。

第八条教学研究。

积极参加教学改与创新,把相应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并积极申报各类教学成果奖励。

校级教学团队推荐表

校级教学团队推荐表

专业类(二级类):__________
校级教学团队推荐表
团队名称:
团队带头人:
所在院部:
教务处制
填表说明
1、本表用钢笔填写,也可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

字迹要求清楚、工整。

2、推荐表由推荐学校通知拟推荐的教学团队填写。

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
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省级教学团队的资格。

3、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4、各级单位意见务必加盖公章,否则推荐无效。

一、团队基本情况
二、团队成员情况
三、教学情况
4、教学改革项目
5、教学改革特色:(团队设置特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切实可行
四、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工作情况
五、科研情况
八、评审意见。

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一、引言教学创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是实现教学创新的有效方式。

本方案旨在探讨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创新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二、团队目标1.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团队合作、互相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促进教师教学创新:通过团队的交流与分享,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推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3.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搭建教师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教师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三、团队建设步骤1.确定团队领导:由学校领导或教务处负责人确定团队的负责人,负责组织和协调团队的工作。

2.团队成员选拔:通过教学成绩、教学经验和教学创新意愿等进行选拔,确保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3.制定团队章程:团队成员共同制定团队章程,明确团队的宗旨、目标、组织结构和工作职责等。

4.组织团队培训:根据团队成员的需求,组织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水平。

5.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定期组织团队成员进行教学研讨活动,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推广教学创新成果。

6.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在线平台或共享文件夹,供团队成员分享教学资源和交流心得。

7.评估和奖励机制:建立评估和奖励机制,对团队成员的教学创新成果进行评估和奖励,激励教师教学创新。

四、团队工作内容1.教学观摩:组织团队成员进行教学观摩活动,互相学习借鉴,提高教学能力。

2.课题研究:团队成员可以选择一个共同的教学课题进行研究,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3.课程设计:团队成员可以共同设计一门课程,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和教学策略的创新。

4.教学评估:团队成员可以共同进行教学评估,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评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5.教学资源共享:团队成员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如教案、教学PPT等,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五、团队建设效果评估1.教师教学能力评估:通过教学观摩、课题研究、课程设计等活动,评估团队成员的教学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滨州学院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滨州学院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关于印发《滨州学院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滨院党〔2009〕78号各党总支(直属支部),各系(院、部)、部门:《滨州学院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学校党委会议研究通过,现予以印发。

请结合单位实际,认真组织学习,做好贯彻落实。

中共滨州学院委员会滨州学院2009年8月15日滨州学院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落实滨州学院《关于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意见》(滨院政[2008]455号)的有关具体要求,本着“全面建团队、层层抓重点”的原则,聚集优势力量,带动提升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将学科和科研优势落实在教学工作中,规范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学团队作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重要组织,其目的在于落实“质量工程”,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研讨与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育创新,规范教学管理,加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

第二章申报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的基本条件第三条团队及组成。

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应是在多年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梯队结构教师队伍的有机组合体。

以精品课程、系列课程、特色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等项目的建设工作为载体,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在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原则上至少有1位教授或2名以上副教授,团队规模一般应不少于5人,团队成员应为在岗教师,其中至少有1名35岁以下青年骨干教师,且同一人最多参加2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

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

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为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教学团队建设,规范教学团队管理,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教学团队是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重要组织,其目的是形成良好合作机制,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创新及教学资源开发,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二条教学团队(包括教学创新团队、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申报与建设主要以学院为建设单位,整合资源,重点围绕通识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等进行申报建设,教学团队可以打破原有的教学行政组织,实行跨专业或跨学院组合。

第三条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创新意识强、结构良好、可持续发展的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积极培育省级、国家级教学团队。

第二章团队建设第四条各学院制定详细的教学团队建设规划,鼓励各实验实训室、实践教学基地组建教学团队。

第五条创新团队形式,将教学团队建设与科研团队建设有机结合,形成与科研团队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的组织形式,打造“学科专业负责人+教学团队”的教学队伍格局。

第六条鼓励打破学科、专业界限,以课程体系为纽带,组建不同专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团队,鼓励组建创新创业类和网络在线课程建设团队等。

第七条教学团队建设应具有明确的发展规划、良好的合作精神、有效的运行机制,在教学工作中起到示范作用。

具体要求如下:(一)团队组成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以课程教学和专业方向为建设平台,鼓励各学院建设专业方向和课程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应具有较好的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形成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在改革与实践中起骨干作用的教学队伍。

团队建设要有明确的高水平教学后备人才培养目标和培训计划,要着眼于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称情况:该团队中副教授5人,讲师18人;
学历情况:该团队中在读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18人,本科25人;
年龄情况:该团队中40-49岁4人,30-39岁8人,30岁以下32人;
学缘情况:以最后学历(学位)计,该团队中来自安徽大学9人,阜阳师范学院8人,安徽师范大学5人,山西师范大学1人,上海复旦大学1人,南京师范大学3人,安徽农业大学3人,东华大学1人,贵州大学1人,徐州师范大学1人,大连海事大学1人,河南大学 1人,电子科技大学1人,四川外语学院1人,天
在长期教学工作实际中,姚志英形成了一套关于大学英语的教学理念和做法,如“大学英语的教学要依据社会需要、联系实际、结合专业、因人施教、因
材施教”,“学科专业的建设重在教学与科研团队建设”,“要不遗余力地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培养”,“教师要有爱心、责任心和进取心,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先做人,再做事,教师的表率作用和精神面貌非常重要”,“学习大学英语的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英语语言知识和相关的文化知识,更要有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能把所学知识技能化,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一刻也不能放松”等等。这些教学理念和做法对该团队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在姚志英副教授的率领下,该团队将成为我院一个优秀的教学科研团队,是大学英语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4、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情况
该教学团队在保质保量地完成额定教学任务的同时,还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
革研究。近年来,共承担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4项,编写教材或教学辅
导书4部,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60多篇。
5、科研情况
该团队在搞好各项教学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同时,非常注重科学研究,以科研促教学。近3年来,在院、系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该团队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先后引进了多名科研能力较强的硕士研究生,还聘请了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学者来我系进行专题讲座,进行科研指导,成立了专门的大学英语教学教研室,形成了若干个教学小组,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教材教法与网络等现代教学技术的开发利用、语言知识的传授、听说读写译等语用技能的培养与提高、文化素质的拓展等。近年来,该团队共主持或参加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主持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3项 、滁州学院院级科研项目10余项等等,共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文章60多篇,其中国家级刊物6篇。
3、课程建设情况
近年来,该团队成员积极开展或参加课程建设,其中姚志英副教授作为第一参与人参加的《基础英语》和田燕作为主要授课教师参加的《听力》被评为2009年院级精品课程。大学英语学科正在争取获院级课程建设立项,努力建设为院级优质课程,并计划在此基础上力争进入院级精品课程。目前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为将来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夯实基础。
5、人才培养情况
该团队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一套适合我院办学定位和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付诸实施。2007年以来,外语系按照“2节读写课,2节听说课,1节网络辅导课”的“2+2+1”人才培养模式,重在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听和说的能力,以及通过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009年,根据各个本科专业的特点、学生的进校水平和社会的需求,外语系在前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增加制定了新的本科大学英语教学计划:音乐、体育和美术2009级本科专业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充分实现因材施教教学原则;非音体美2009级各本科专业第四学期增加行业英语教学,结合其专业特点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使培养的学生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初赛中,外语系07的史颖、06信计徐文杰、08涉外旅游1班和冯俊月分别获得B类、C类 和D类一等奖;外语系06陶琼、08倪?青、07丁莹莹,07小教李婷、07汉语言赵亮、张俐媛、07生物科学刘晓川、万美娟,08涉外旅游刘小阳、08语教黄?荣、08工商管理吕林林分别获得B类、C类 和D类二等奖;外语系 06袁白雪、张智源、马润田、07王?芳、薛培培、文?延、侯艳梅,06工管盛影莹、王龙芬、07工管高玲玲、06地信胡吉林、胡吉林、07汉语言王早早、07小教但媛、张诗旻?08网络龚英俊分别获得B类、此类 和D类三等奖。分别获得B类、C类和D类三等奖。
二、团队成员情况
1.带头人情况:
姓 名
姚志英
出生年月
1969.10
参加工作时间
1995年7月
政治面貌
民 族

性 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授予单位
安徽大学
授予时间
2004年6月
高校教龄
14年
职 称
副教授
行政职务
副主任
联系地址、邮编
滁州学院外语系 239000
人参加1项省级项目,在应用语言学、教学法和翻译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教育与职业》、《淮海工学院学报.》等期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参编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1本和副主编大学英语教辅书2本。
姚志英1995年分配到我校,一直进行英语教学,2008年8月任外语系副主任兼任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分管英语专业教学和全院各系大学英语教学,以及相关教学工作。作为一名教师,姚志英一贯备课认真,课堂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大;授课很有条理,深入浅出;立足于教材结合实际巧妙地补充相关背景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讲解文本仔细生动,篇章、语法、句型、练习分析准确透彻;教学方法新颖多样,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发挥想象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加了学习兴趣,同时扩大了学生视野。每次要求学生按所给提纲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和查找相关资料,课堂上采取提问与学生质疑问难相结合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师主讲法,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参与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点,组织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质疑。同时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和解决,重视信息反馈。 总之,学生在其课堂上不仅学习到本学科知识,还学会了做人道理,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深受大家喜爱。作为一位分管教学的负责人,积极参与外语系人才培养方案的草拟、修改和制定,能积极配合学院搞好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工作,妥善安排各学期课程,组织大学英语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重点、难点,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切实提高外语系教师教学能力,为青年教师配备了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指导,组织教师每学期随堂听课不少于3次,并进行评课议课交流总结,为活跃校园大学英语学习气氛,经常组织全院性质的大学英语活动,如“大学英语词汇竞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安徽赛区滁州学院专业组和公外组的选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安徽赛区滁州学院B、C、D各个组的选拔赛”、各种大学英语讲座、等等。上述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2007年和2008年全国大学生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中,我院2007级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王早早同学分别获得安徽赛区二等奖和一等奖特、英语系的马润田同学获得三等奖和二等奖。这是该教学团队部分工作的良好体现。
二、团队负责人情况
姚志英,女,汉族,硕士,副教授,滁州学院优秀教师(2007年)、师德标兵(2008年)、教学名师(2009年),外语系副主任(分管教学)、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分管本科)、安徽省英语语言协会会员。1969年10月生于安徽省凤阳县。1991-1995年,在安徽大学外语系学习,获文学学士学位;1997-2000年,在浙江师范大学助教进修班学习,2000-2004年,在安徽大学硕士班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进修学习,2006年起,担任外语系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2008年8月任外语系副主任。姚志英副教授长期从事大学英语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并完成了1项院级科研项目,作为子课题负责
1、团队构成情况
该团队共有44名成员,分别是姚志英、金艳、牛多方、贲培云、范丽霞、田燕、黄学静、梁端俊、祁世明、何龙、李秀娟、章燕、葛厚伟、周俊、王炎、
杨梅、王敏(全)、林倩倩、孙晓艳、李娟、雍晓艳、李可桢、周颖、方敏、卢萍、于凤保、张媛、杨树林、杨丽芬、孙艳梅、张瑜、张晓丹、厉凌华、王冬霞、马毅英、齐丽、李艳丽、杨小敏、房东阳、葛士豪、郑凤兰、张蓓蓓、李悦、王宇。
津师范大学2人,青岛科技大学1人,皖西学院1人,西北师范大学1人,中南民族大学1人,武汉科技大学1人,从以上可以看出,该团队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特色鲜明。
2、承担教学任务情况
该团队主要承担着全院大学英语学科基础课程和法政、经管等部分专业英语方向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这些课程包括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大学英语听说教程、大学英语网络辅导教程、基础英语、语音、语法、听力、口语等,同时还承担着我院参加全国大学生CCTV杯英语演讲和大学英语竞赛的选拔、指导和参赛工作。教学工作量饱满,教学效果好。
校级教学团队
申请表
团队名称: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
姚 志 英
推荐系(部):
外 语 系
滁州学院教务处制
二〇〇九年六月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一、?团队总体情况
滁州学院外语系于1990、1991 年在地理专业开始公共英语教学(专科),1992年地理专业将其设为必修课;1993-1995年开设英语课的专业有:地理、企业管理、应用电子、化学工艺;1996年除物理教育、音体美专业外,其他各专业都开设大学英语;1997年以后全校各专业都开设大学英语;2004年在学校由专科升格为本科后,首批六个本科专业开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汉语言文学、艺术设计、英语、信息与计算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2006年,外语系根据滁州学院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组建了以姚志英副教授为负责人的滁州学院大学英语本科教学团队,承担全院除外语系以外其他11个系29个本科专业的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和法政、经管、国土等部分专业英语方向大学英语听力、口语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2007年,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质量全面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通知》,在院领导和教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领导下,依据我院自身实际情况,外语系大学英语本科教学团队对07级本科汉语言文学1班、地理信息系统1班、工商管理1班、电子信息系统1班,共4个班级222名同学进行了大学英语教学试点改革,2008年和2009年,依据07级的试点性实践探索和阶段性的成果经验总结,将改革进一步扩大。目前有汉语言文学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电子信息系统专业等共16个本科班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2010年将全面铺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