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旦角基本功
京剧旦角练声
![京剧旦角练声](https://img.taocdn.com/s3/m/f38ca83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28.png)
京剧旦角练声我认为天赋好,而没有很好的训练,不见得能成为歌唱家,天赋差只要生理没缺陷,掌握很好的技巧,便照样能唱得很好。
要懂得京剧旦角的练声方法。
下面店铺整理了京剧旦角练声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京剧旦角练声方法一、训练步骤:(1) 用气,要用横隔膜呼吸,即所谓丹田之气,初练时可平卧床上将本书放在隔膜上看横隔膜的起伏。
呼吸进行时要慢而且长,久而久之,可以达到两个目的:(甲)唱的时候呼吸能够运转自如。
(乙)可用最少的气来发音,在锻炼中提高肺活量,唱起来显得气长。
(2) 嘴形,肌肉象婴儿一样的松驰,嘴张圆,上腭与软腭同时往上,下腭不用力( 由侧面看去是上腭往前,下腭略往后缩的姿势) ,舌头不要堵住咽门,舌头放松,用小嗓学工厂里的汽笛叫声,即由低渐高,再由高渐低,声音作弧形。
这样练过一个时期以后,就能在一口气里由低渐高,再由高转低地循环几次而不中断。
任何一个物体受力振动而发声,有它一定的限度,如果用力太猛就形成气对声带冲击,非但不能使发音响度增加,相反地会使嗓开花,由于冲气时肌肉紧张而影响横隔膜和肺的活动,造成气短的毛病(有人唱起先特别在唱高音时,太阳穴以及脖子的筋暴起,面红耳赤,这就是肌肉高度紧张挤住气的现象)。
(3) 养成在一开始唱任何一句或一字时轻轻呼气的习惯,使声音由轻到响。
这一办法也可以收到锻炼横隔膜呼吸的效果,呼吸轻就必须使横隔膜的动作缓慢,因而有助于达到上述(1)项中的两个目的。
另一方面,声音由轻到重,不伤嗓子,使它经累持久。
这办法练久了即使不用主观控制、有意识地向口腔外呼气,也能得到较响的声音。
起初练时宜慢,熟练以后,掌握了由轻到响的声音,呼吸过程缩短,就不会影响唱快速度的音调。
总的说来这三个方法所要达到的一个共同目的是自如地控制住向口腔送气:要多即多,要少即少。
这样便能找到发出某一个音时所需要的最适合的送气量,不会无计划地把气全部用光,或是由于呼气的不能控制而紧张,乃至影响到声带近处的肌肉紧张,因而不能发出完好的声音。
京剧的四项基本功
![京剧的四项基本功](https://img.taocdn.com/s3/m/86919de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4.png)
京剧的四项基本功“唱念做打”是京剧的四项基本功,也是京剧演员在舞台上刻画⼈物的基本⼿段,是每位京剧演员所必须掌握的。
京剧这⼀⾏标准很⾼,民国时期的富连成、荣春社、鸣春社,建国后的北京戏曲学校、中国戏曲学校⼀般都要学七年,学员从⼗岁或者⼗⼀⼆岁开始学,七年之后仅仅是获得了能成为京剧演员的可能性,要想有所作为还要拜师,继续深造,在舞台实践的同时还要请先⽣雕琢。
此外,个头、嗓⼦、扮相等先天也是成为京剧演员的重要因素,即所谓三分勤奋、七分天赋。
⽆论表演什么⾏当、以后发展前景如何,“唱念做打”是每个初进戏校的学员学习的基本内容。
⼀、唱京剧把唱放在第⼀位,因为唱是交代故事情节、抒发⼈物情感和戏剧冲突尖锐的时候演员来表达性格和情感最重要的⽅式。
梅(兰芳)、尚(⼩云)、程(砚秋)、荀(慧⽣)、马(连良)、谭(鑫培)、张(君秋)、裘(盛戎)⽆不以独具个性的唱⽽迷倒观众⽽⾃成⼀家,⾄今内⾏也好,外⾏也好,总会问他是那派他是学什么派的,指的就是以唱腔的独特风格为代表的艺术流派,可见唱之重要。
当⼗⼀⼆岁的戏校学⽣报名之后,学校经验丰富的⽼先⽣就会根据他的天赋条件、个头、嗓⼦、扮相、天⽣的⽓质给他归⼀个⾏当,男孩主要学⽼⽣、花脸、丑;⼥孩就是学青⾐、花旦或者学⽼旦、武旦.⽼⽣的唱的⼀般是《⼆进宫》或《⽂昭关》。
最著名的就是伍⼦胥的那段⼀轮明⽉照窗前,⼗⼀⼆岁的孩⼦领会不了伍⼦胥陷⼊绝境的那种⼼态,就是模仿,⽼师唱⼀句学⽣跟着唱⼀句,这叫⼝传⼼授。
⼀般是⽼师唱,三个字学⽣跟着学,这⼀段唱学下来能够达到字正腔圆、节奏准确,⼤约⼀个⽉时间。
学旦⾓、青⾐的⼥孩先要学发声,⽤假声来唱《⼆进宫》或者《⼥起解》,虽然她们不知道苏三的悲剧,但是⼀开始就要学⽟堂春的“含悲泪忙往前进”。
京剧到样板戏全国普及的时候才有了谱⼦,很多⼈看着谱⼦唱,但怎么唱怎么不是京剧味,京剧不是⼀看谱⼦就会了的,那样的话京剧就太容易了。
净⾓的开门戏(三关⼀园)《⼆进宫》(《⼆进宫》是⼀出⽣旦净并重的唱功戏,因此各⽣、旦、净⾏的均可以此戏做为学员学唱的开蒙戏),拿⾝段的戏就是张飞,⼀个星期琴师到每个课堂来⼀次,在主教⽼师的指导下,学⽣⼀个⼀个地唱⼀遍,开始体味如何与琴师合作,这是最基本的⼯夫。
旦角金典指法
![旦角金典指法](https://img.taocdn.com/s3/m/057b748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9.png)
旦角金典指法
旦角金典指法是中国传统京剧艺术中的重要技巧之一,被誉为京剧演员的指法基本功。
通过练习旦角金典指法,演员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戏剧的魅力。
旦角指法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乐器演奏技巧,经过京剧艺术家的改进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它主要通过手指的动作和力度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变化,传达角色的内心世界。
这些手指的动作包括扭转、舒展、弯曲等,每个动作都有着特定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旦角金典指法的练习需要演员具备良好的手部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首先,演员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使手指的关节灵活度得到提高。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掌握指法的精髓和技巧。
其次,演员还需要对每一个手指的动作要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旦角金典指法的练习还需要演员对京剧曲目的演唱和表演进行深入的学习。
只有通过对曲目的理解和掌握,演员才能更好地将指法与表演相结合,使之更加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通过旦角金典指法的练习,演员可以更好地塑造角色形象,展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变化。
无论是愉悦、愤怒、悲伤还是欢乐,都可以通过手指的动作来表达出来。
这样一来,观众不仅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看到戏剧的美,更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旦角金典指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它不仅是京剧演员的基本功,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练习旦角金典指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京剧艺术,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让我们一起致力于传承和发扬旦角金典指法,让它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让更多的人爱上京剧艺术。
京剧旦角的经典指法
![京剧旦角的经典指法](https://img.taocdn.com/s3/m/84b5c44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e.png)
京剧旦角的经典指法
京剧旦角是京剧中的女性角色,她们的表演非常讲究身段、手势和动作的优雅和精准。
经典的京剧旦角指法是旦角表演中特有的手势和手指动作,通过手指间的细致运动和变化,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意境。
以下是一些京剧旦角的经典指法:
1.平手指法(Ping Shou Zhi Fa):两手掌心相对,手指微微张
开,以手指为主要动作部分。
平手指法在京剧旦角中是最
基本的指法。
2.点手指法(Dian Shou Zhi Fa):手指尖轻轻一撂,表达弱冠
正年少女的优雅与娇羞。
3.引手指法(Yin Shou Zhi Fa):手指前倾,拇指和食指并起,
其余手指略微分开。
引手指法通常用于表达欢乐和诙谐的
情节。
4.注目指法(Zhu Mu Zhi Fa):四指屈曲,在拇指和食指形成
一个环,表示警惕、关注或恐慌的情感。
5.柔手指法(Rou Shou Zhi Fa):手指微曲,呈现柔软的特点,
用于表达温柔、恳切或辗转难眠的情绪。
6.手指抖动(Shou Zhi Dou Dong):手指轻轻颤动,用于表达
惊恐、害怕、不安等情感。
这些经典的指法是京剧旦角表演中常用的手势和动作,旨在准确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塑造角色的形象。
京剧旦角的指法通常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掌握,以达到准确、流畅和精致的表演
效果。
在京剧中旦角的指法
![在京剧中旦角的指法](https://img.taocdn.com/s3/m/28dab4b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63.png)
在京剧中旦角的指法
在京剧中,旦角是指女性角色,她们的指法有很多种,不同的指法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动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旦角指法:
1. 兰花指:将食指和中指伸直,拇指和无名指弯曲,小指自然弯曲,形成兰花状。
2. 佛手:将拇指和食指伸直,其余三指弯曲,形成佛手状。
3. 插手:将拇指和食指伸直,其余三指弯曲,插入袖口或衣襟中。
4. 托掌:将手掌向上,五指自然伸直,手心向上,形成托掌状。
5. 摊掌:将手掌摊开,五指自然伸直,手心向下,形成摊掌状。
6. 撩掌:将手掌从下向上抬起,五指自然伸直,手心向外,形成撩掌状。
7. 推掌:将手掌从外向内推,五指自然伸直,手心向内,形成推掌状。
8. 按掌:将手掌向下按压,五指自然伸直,手心向下,形成按掌状。
这些指法在京剧中被广泛使用,可以帮助演员更好地表现角色的情感和动作,使表演更加生动、形象。
京剧中的旦角的经典指法
![京剧中的旦角的经典指法](https://img.taocdn.com/s3/m/64ccf09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63.png)
京剧中的旦角的经典指法
1.京剧中的旦角的经典指法:兰花指
2.动作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划掌:五指并拢,随脚步方向向外滑出。
注意与掏手在节奏和部位上的区分。
(2)摊掌:中指向上挑起,以食指、无名指为着力点,向内翻卷。
起势为扬掌。
(3)端掌:屈肘下沉,向内收腕,不需推起,形成对胸前位置的一个空隙,起到护胸的作用。
(4)分掌:在胸前以双腕相交,挑腕起势,然后双臂边外旋边屈肘边从两侧向上划弧线提腕。
双臂自然舒展至头顶后,双手腕仍相交,双手头顶。
(5)扬掌:手臂内旋,从下向两侧、向前、向上划弧线抬臂。
(6)穿掌:手臂内旋,从下向后、向上划弧线穿臂。
(7)掏手:手臂外旋,从上向前、向下划弧线掏臂。
(8)翻腕:手臂内旋,从下向两侧、向前划弧线翻腕。
(9)晃手:手臂外旋,从下向两侧、向前、向上划弧线晃动。
(10)颤手:手臂内旋,从下向两侧、向前、向上划弧线颤动。
3.在要求方面,兰花指要做到以下几点:
(1)弧形运动:手的运动路线呈弧形轨迹。
(2)刚柔适度:动作要有力度,但不要过硬或过软。
(3)节奏分明:动作要有节奏感,不要过于急促或拖沓。
京剧男旦的练声方法和发声技巧
![京剧男旦的练声方法和发声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290c3c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ea.png)
京剧男旦的练声方法和发声技巧京剧男旦是一种具有丰富表演技巧和声乐要求的表演形式。
练声和发声技巧是京剧男旦必备的基本功,能够有效地提高演唱水平和表演魅力。
下面将介绍京剧男旦的练声方法和发声技巧。
一、练声方法1.唱歌练习:唱歌是京剧男旦练声的基础。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京剧唱段或者其他适合男旦的曲目,反复练习,锻炼喉部肌肉和声音弹性。
练唱时要注意吐字清晰、气息稳定和声音准确。
2.拉气练习:横拉气和纵拉气是练声的重要方法。
横拉气指的是用鼻子和口腔同时吸气,感觉气息横向流动,逐渐扩大呼吸容量。
纵拉气指的是通过拉伸腹部和胸部肌肉,使气息纵向膨胀,增加声音的音色和音量。
3.音域训练:男旦的音域通常较高,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音域训练。
可以从低音到高音逐步进行训练,每个音段都要保持清晰和准确。
逐渐扩大音域范围,增加高音的稳定性和亮度。
4.声音柔化:男旦的声音通常需要更柔和和娇媚,这需要进行声音柔化的训练。
可以通过放松喉咙和舌头,减少力量的用力,使声音变得圆润和柔美。
可以进行一些吐字和连音的练习,减少声音切换的痕迹。
5.篆刻练习:京剧男旦需要进行篆刻练习,即通过练习发音的清晰度和力度来改善演唱效果。
可以通过练习声音的起承转合、音高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使声音更有层次感和表现力。
二、发声技巧1.发声要点:男旦的发声要点是声音亮度、柔和和娇媚。
要通过深呼吸和腹式呼吸来激发声音的潜力,并且要注意以舌尖贴住上齿,以机械抵制力的方法控制发音区域。
2.音准掌握:男旦在演唱过程中要保持音准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与伴奏或者其他乐器的合奏来训练音准,同时注意发音的准确和连贯,避免音高的偏差和杂音。
3.音色调控:男旦的音色调控要求较高。
要根据演唱的角色和情感来调整声音的音色。
可以通过调整声带的张力和振动来改变声音的音色,同时注意舌尖的位置和口腔回膜的控制。
4.声音模仿:男旦可以通过模仿一些声音特点来提升发声技巧。
可以模仿一些具有特色的声音,如鸟叫声、马叫声等,通过模仿来提高声音的灵活性和表现力。
京剧中旦角的手指法
![京剧中旦角的手指法](https://img.taocdn.com/s3/m/b34bddad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a.png)
京剧中旦角的手指法
京剧旦角的手指法主要有四种:弓手、劈手、点手和叉手。
1. 弓手:弓手是旦角常用的手指法之一,表现为手指微张、弧度较大,类似于用弓拉开弦的样子。
弓手多用于表现柔美的形象和柔和的动作,如握扇、抚琴等。
2. 劈手:劈手是旦角的基本手指法之一,表现为手指分开,张力比较大,形成一个平面。
劈手多用于表现强烈的情绪和气势,如指点江山、斥责等动作。
3. 点手:点手是旦角的常见手指法之一,表现为手指微张,指尖轻轻触点。
点手多用于表现优雅、娴静的形象和动作,如点妆、抹泪等。
4. 叉手:叉手是旦角的特殊手指法之一,表现为手指交叉、交叠。
叉手多用于表现矛盾、纠结的情绪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如思索、担忧等。
这些手指法的运用,旦角演员需要根据具体角色和情节的要求灵活运用,以达到角色形象和情绪的表达。
中旦角的指法
![中旦角的指法](https://img.taocdn.com/s3/m/c0f0a92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4d.png)
中旦角的指法
旦角是中国戏曲中的女性角色,主要分为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类别。
在表演中,旦角的指法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演员更好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旦角指法:
1. 兰花指:将大拇指和中指捏合,其他三个手指伸直,形如兰花。
2. 菊花指:将大拇指和食指捏合,其他三个手指伸直,形如菊花。
3. 柳叶指:将大拇指和食指、中指捏合,其他两个手指伸直,形如柳叶。
4. 佛手指:将大拇指和食指、中指、无名指捏合,小指伸直,形如佛手。
5. 剑指:将大拇指和食指伸直,其他三个手指弯曲,形如剑。
这些指法在不同的角色和情境中有不同的运用,可以表现出角色的喜怒哀乐、羞涩、威严等不同的情感和气质。
演员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表演来掌握这些指法的运用,以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京剧旦角指法
![京剧旦角指法](https://img.taocdn.com/s3/m/81154d54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02.png)
京剧旦角指法
京剧旦角指法是指在京剧表演中,扮演旦角角色的演员所使用的手指动作和手势。
京剧旦角指法主要包括四种基本指法:云指、方指、折指和弓指。
云指是旦角最基本的指法,以食指和中指合并,其余三指分开。
云指主要用于表现儿女情长、细腻柔情等场景。
方指是旦角的基本指法之一,以四指并列,轻轻捧起,掌心向下,略微微笑示意。
方指主要用于表现华贵典雅、富有礼仪的场景。
折指是旦角的基本指法之一,将五指弯曲成弧形,形似折叠的扇骨。
折指主要用于表现娇柔柔弱、妩媚动人的场景。
弓指是旦角的基本指法之一,以无名指、小指、食指三指并拢伸出,中指与无名指并拢,掌心向外。
弓指主要用于表现激情澎湃、刚烈大气的场景。
这些指法需要演员进行细致而灵活的训练,在表演中配合旦角角色的性格特点和表演内容,通过手指动作和手势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意境,突出角色的个性特征,使表演更加生动、精彩。
花旦的表演基本功分析
![花旦的表演基本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016e5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5.png)
花旦的表演基本功分析花旦是京剧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因其婀娜多姿的表演风格而备受关注。
花旦的演员在扮演角色的同时,还要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花旦演员,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来对花旦的表演基本功进行分析。
一、身段身段是花旦演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它包括身体的挺拔、坐姿、行走、下腰、跳跃等。
在京剧中,花旦的身段要求恰如其名,既要有花一般绽放的美,又要有旦一般妩媚的风姿,所以在表演中,花旦演员的身姿必须优美、舒展、灵活,要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情、心态,从而更好地传达角色的情感。
二、唱腔唱腔是京剧表演的核心之一,也是花旦演员必须要掌握的技能。
这里主要包括嗓音、声音、走音等。
嗓音是花旦角色的主要表现形式,常用吐字清晰、音高婉转的表演手法来展现人物的情感和性格。
声音也很重要,它可以直接影响到角色的形象和气场,要在表演中时刻注意音量和声调的变化。
走音则是花旦演员必须要掌握的特殊技巧,使得演员在表演中能够流畅地转换唱腔,呈现出更加丰富的音乐元素。
三、化装化装是京剧表演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花旦演员的基本功之一。
她们的化妆和发型通常非常繁琐,不仅要有精湛的手艺,还要有对角色外貌的深入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花旦演员不仅要注意化妆品的搭配和使用,还要考虑头饰的样式和大小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将角色的形象展现在观众的眼前。
四、表情表情是花旦演员在表演中必须要掌握的一种技巧。
她们在表演中要借助面部的变化来展示出角色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京剧表演中通常有“七势”和“十八反”的说法,花旦演员要通过自己的表情来展现出角色所表现的身份和情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体会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综上所述,花旦表演基本功包括身段、唱腔、化装和表情。
这四种技巧都是花旦演员在表演中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只有全面掌握了这些基本功,才能够更好地塑造角色形象,从而将观众深深地吸引住。
此外,花旦的表演基本功还包括许多细节方面,如手部动作、眼神、身躯的转折动作、头部的移动等等。
京剧中旦角的基本指法
![京剧中旦角的基本指法](https://img.taocdn.com/s3/m/325c044d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f.png)
京剧中旦角的基本指法京剧中旦角的基本指法是旦角表演中手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旦角是京剧中女性角色的统称,在表演过程中,旦角需要运用各种指法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旦角基本指法:1.兰花指:这是旦角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指法,中指与拇指相抵,形成类似“兰花”的形状。
这种指法通常用于表达角色的温柔、亲切、优美等情感。
兰花指的姿势非常优美,但要使用得当,才能真正体现出角色的情感。
在表演过程中,旦角通常会用兰花指来指示方向、表达情感或做出手势。
兰花指的运用需要灵活自如,手指的弯曲和伸展要自然流畅,不能过于僵硬或过分夸张。
同时,要注意手指的动作与身体姿态的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地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2.剑指:剑指是旦角中另一种常见的指法,它因形状像剑而得名。
剑指主要用于表达角色的愤怒、激昂、决绝等情感。
在表演过程中,旦角会用剑指向观众或某个人物,以突出角色的情感和态度。
剑指的运用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和力度,手指要并拢且有力,同时要配合好呼吸和语音的节奏,才能更好地表现出角色的情感。
但要注意不要过度夸张或使用不当,以免给人一种做作或虚假的感觉。
3.兰花拳:这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指法,它因形状像拳而得名。
在表演过程中,旦角会将中指和无名指弯曲,与拇指形成一个小圆圈,表现出角色的柔弱、娇嫩、痛苦等情感。
兰花拳的运用需要灵活自如,手指的弯曲和伸展要自然流畅,而且要与身体的动作和语音的配合恰到好处,才能更好地传达出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总之,京剧中旦角的指法有很多种,每种指法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场合和表达意义。
旦角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需要根据剧情和人物性格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指法,以突出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同时要注意指法的运用要自然流畅、适度恰当,不要过于夸张或做作,才能真正体现出京剧艺术的魅力。
京剧中的旦角经典指法
![京剧中的旦角经典指法](https://img.taocdn.com/s3/m/81f9d94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2.png)
京剧中的旦角经典指法
京剧中的旦角是女性角色,包括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
在京剧中,旦角的表演需要掌握一系列经典的指法,这些指法是京剧表演的基本技艺之一。
以下是一些京剧中旦角常用的经典指法:
1.飘羽手:手指间如羽毛般轻盈,常用于表达女性柔美、娴静的形象。
2.玉环手:手指相互环绕,如同戴着玉环一般,表现出女性的婉约之美。
3.仙女指:一只手的四指并拢,大拇指独立,形成仙女指的形状,常用于表达神仙般的
形象。
4.戏剧手:手指灵活变幻,表达人物的内心感情,用于突出剧情高潮或情感的表达。
5.漂云手:手指轻轻飘动,如云朵一般,用于表达女性的清新、柔美。
6.荷叶手:手指伸展开来,形成像荷叶一样的手势,通常用于表达淑女的形象。
7.轻舞手:手臂自然摆动,手指轻盈地舞动,适用于表演舞蹈或轻快的场景。
这些指法不仅需要艺人掌握技巧,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剧情和角色特点进行巧妙运用。
京剧中的旦角经典指法通过手势的变化,能够生动地表达角色的性格、情感和气质,是京剧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京剧旦角经典指法
![京剧旦角经典指法](https://img.taocdn.com/s3/m/2399e4e5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94.png)
京剧旦角经典指法
京剧旦角经典指法包括五个主要指法:开平指、分意指、合子指、独龙指和合眉指。
1. 开平指:开平指以拇指和食指为主,中、环、小指微微弯曲。
表演时,手心朝下,五指在胸前抬起来,手指间要有清晰的间隔。
2. 分意指:分意指以食指和中指为主,其余三指放松自然。
表演时,两指并存,其他手指自然弯曲,分成前、后两个组,以分别表演不同的意蕴。
3. 合子指:合子指以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一起并拢为主,拇指和食指微微弯曲。
表演时,手心朝下,三指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扁平的形状。
4. 独龙指:独龙指以食指为主,其余四指微微弯曲,贴着手掌。
表演时,食指独立伸出,形成一个尖锐的形状,象征着某种特殊的意蕴。
5. 合眉指:合眉指以拇指和食指为主,中、环、小指放松自然。
表演时,两指并拢,接触处稍微弯曲,形成一个像合拢眉毛的形状。
这个指法常用于表演忧愁、思考等情绪。
京剧中旦角的精典指法
![京剧中旦角的精典指法](https://img.taocdn.com/s3/m/fe19665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f.png)
京剧中旦角的精典指法
京剧中旦角的精典指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抓:指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物体,如抓扇、抓酒杯等。
2. 掐:指用食指和中指捏住物体,如掐花、掐灯、掐鹅蛋等。
3. 捻:指用大拇指和食指或者中指夹住物体来回旋转,如捻花、捻纱等。
4. 点:指用指尖轻轻触摸物体的表面,如点红妆、点烟蒂等。
5. 捧:指双手合十或者松开,手心向上抬高物体,如捧心、捧花等。
6. 侧托:指将物体垂直摆在手心的侧边,如侧托盘、侧托纱等。
7. 扬:指手-背向上翻,物体从手掌翻起的动作,如扬剑、扬
扇等。
8. 划:指用手指或者物体在空中划线或者画圈的动作,如划水、划剑等。
9. 移:指将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如移剑、移花等。
10. 拖:指用手在物体表面拖动,如拖地、拖尾巴等。
以上是京剧旦角常见的一些精典指法,这些指法在表演中能够增加角色形象的美感和艺术表达的精准度。
花旦的表演基本功分析
![花旦的表演基本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bff41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75.png)
花旦的表演基本功分析作为京剧中最受欢迎的角色之一,花旦在表演中有着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
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花旦,除了具备优美的外表和厚实的北京话功力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基本功,包括舞蹈、唱腔、身段等。
下面我将重点从这三个方面,对花旦的基本功进行分析。
一、舞蹈基本功:舞蹈是花旦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体现出花旦的娇美和灵动。
在舞蹈基本功方面,花旦需要掌握螺旋腰、倒竖腰、虎步、兔跳、蝎子腰、披红、白蛇舞等动作。
其中,虎步是花旦表演中的一大看点。
它的动作要求从后脚跟开始落地,然后前脚掌着地,最后将后脚跟抬起来向前步进,整个动作要展现出从容自信和轻快灵动。
在腰部技巧方面,螺旋腰和倒竖腰是两个必备的动作。
花旦需要借助螺旋腰的技巧,将整个身体通过腰部的扭动来表现灵活的形态。
而倒竖腰则是花旦舞蹈中体现独特气质的表现手段。
此外,花旦还需要掌握披红和白蛇舞两种舞蹈。
披红翩翩起舞,自然轻盈,寓意吉祥。
白蛇舞则要求花旦在舞台上卷曲扭转,展示出女性的柔美与灵性。
二、唱腔基本功:花旦在表演中不仅需要在舞蹈上有所表现,还需要在唱腔上具备一定的功力。
花旦的唱腔演唱方式以高亢激昂为主要特点。
优秀的花旦不仅需要有一副好嗓子,还需要掌握吸气技巧、黑腔发声、口型、音高、音色等唱腔基本功。
在吸气技巧方面,花旦需要懂得顺气消化,深吸浅吸的呼吸技巧,以达到将情感、感情与唱腔相结合的目的。
在黑腔发声方面,花旦需要注意吸气后,以氣控聲,以身入音的体式发黑腔,只有掌握了黑腔发声技巧,才能够真正展现出花旦精湛的唱功。
同时,在唱腔的口型、音高、音色方面,花旦都有着苛刻的要求。
要求花旦的嗓音高亢激昂,广阔而响亮,同时又需要表现出高贵、娇媚的特点,这可以体现出花旦独特的声乐特色。
三、身段基本功:在表演京剧时,身段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花旦,身段的基本功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花旦需要注意自己的端庄优美,底子力量,动作线条的协调,以及身体在表演时的姿态和肢体的协调运用。
京剧旦角基本功
![京剧旦角基本功](https://img.taocdn.com/s3/m/5b1068c6336c1eb91a375de2.png)
京剧基本功身段:[1]兰花指【兰花指】为京剧旦角最基本的指法。
古时有书云【兰花指品鉴之口诀为:钩、柔、白、瘦——钩,即弯曲;柔,即柔软;白,即白皙;瘦,即瘦削——达到如下标准方可称为极品:钩似圆月,柔若无骨,白如玉石,瘦胜麻秆。
】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如何能把兰花指做的优美自然呢?下面就来和大家具体解析一下咱们做兰花指的具体步骤。
方法五指放松,自然分开,中指、无名指、拇指向内弯曲。
拇指保持直立,压于中指第一指节,无名指略高于中指。
小拇指略微内收,食指微微翘起。
整体线条要求流畅,不僵硬[2]兰花掌兰花掌是京剧表演中最基本的一种手法,如何将兰花掌做的优美自然呢。
下面我们来分步骤学习一下兰花掌的动作要领。
方法手掌放松,五指自然分开。
手指保持直立,中指拇指向手心慢慢相互靠拢。
大拇指指腹压靠在中指第三指腹内侧。
各个手指按照图示顺序错开,轻轻向后翘起。
兰花掌要求手型流畅自然,柔美不僵硬。
?京剧旦角的手势和台步此博文包含图片(2014-09-1820:38:12)转载▼标签:娱乐文化收藏举手到眉边,拱手到胸前;云手如抱月,指手到鼻间。
旦角手势种类兰花指:拇指搭住中指指根部,食指用劲而有力,形如兰花。
旦角指时,食指用力翘起,大、中指形圆型,无名指弯曲,指尖靠中指中节,小指弯曲靠近无名指中节。
旦角常用的五十中手势:天地口月夜,风云雷雨雪。
山水石鱼浪,草木鸟花香。
你我来去转,不开关避眠。
美蓉眼胸膀,皮眉口心拳。
茶酒饭筷碗,哭笑羞怒酸。
云手:行当不同云手的位置也不同,如:生行齐眉,武生齐口,小生齐胸,旦角齐乳,丑行齐肚。
表演程式:(四功五法)京剧旦角的手势和台步四功:唱念做打,由唱到打是一个比一个难度大。
俗语曰,“千斤念白四两唱”。
为此在念、做要下苦功夫。
五法:手;眼;身;法;步。
表演要领:逢上必下,逢前必后,逢左比右。
舞台站的动作,不能出角棱,必须要圆形,不可直来直去。
所以,才有“挖门”的基本动作。
舞台口常用的指法:摊手:两胳肘下垂做摊手状,手心向外指尖向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基本功身段:
[1]兰花指
【兰花指】为京剧旦角最基本的指法。
古时有书云【兰花指品鉴之口诀为:钩、柔、白、瘦——钩,即弯曲;柔,即柔软;白,即白皙;瘦,即瘦削——达到如下标准方可称为极品:钩似圆月,柔若无骨,白如玉石,瘦胜麻秆。
】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如何能把兰花指做的优美自然呢?下面就来和大家具体解析一下咱们做兰花指的具体步骤。
方法
五指放松,自然分开,中指、无名指、拇指向内弯曲。
拇指保持直立,压于中指第一指节,无名指略高于中指。
小拇指略微内收,食指微微翘起。
整体线条要求流畅,不僵硬
[2]兰花掌
兰花掌是京剧表演中最基本的一种手法,如何将兰花掌做的优美自然呢。
下面我们来分步骤学习一下兰花掌的动作要领。
方法
手掌放松,五指自然分开。
手指保持直立,中指拇指向手心慢慢相互靠拢。
大拇指指腹压靠在中指第三指腹内侧。
各个手指按照图示顺序错开,轻轻向后翘起。
兰花掌要求手型流畅自然,柔美不僵硬。
京剧旦角的手势和台步此博文包含图片(2014-09-18 20:38:12)转载▼
标签:娱乐文化收藏
举手到眉边,拱手到胸前;云手如抱月,指手到鼻间。
旦角手势种类
兰花指:拇指搭住中指指根部,食指用劲而有力,形如兰花。
旦角指时,食指用力翘起,大、中指形圆型,无名指弯曲,指尖靠中指中节,小指弯曲靠近无名指中节。
旦角常用的五十中手势:
天地口月夜,风云雷雨雪。
山水石鱼浪,草木鸟花香。
你我来去转,不开关避眠。
美蓉眼胸膀,皮眉口心拳。
茶酒饭筷碗,哭笑羞怒酸。
云手:行当不同云手的位置也不同,如:生行齐眉,武生齐口,小生齐胸,旦角齐乳,丑行
齐肚。
表演程式:(四功五法)
京剧旦角的手势和台步
四功:唱念做打,由唱到打是一个比一个难度大。
俗语曰,“千斤念白四两唱”。
为此在念、做要下苦功夫。
五法:手;眼;身;法;步。
表演要领:逢上必下,逢前必后,逢左比右。
舞台站的动作,不能出角棱,必须要圆形,不可直来直去。
所以,才有“挖门”的基本动作。
舞台口常用的指法:
摊手:两胳肘下垂做摊手状,手心向外指尖向下。
单运手:手心向下,右手指尖朝上,直对面部,再由左方往下绕到上边斜着指出。
手要比眉略高,另一只手插腰或背后。
双运指:手心朝下,两手相距约30毫米,均斜着向后往下绕在指出,前手比眉稍高,后手比眉稍矮,左右均可
单前指:与单运指相同,但要与肩齐。
双指与双运指相同。
怒指:怒某人而指,其指法与运指一样,只是手指稍矮些,指时要有力,如当面指人,则面指其面。
旦角指时手心朝下,手与鼻略高一点。
在怒指时手须往下斜。
表情:演员通过眼神面部肌肉的变化表现出剧中人物思想感情。
即:情、忧、思、喜、怒、悲、恐、惊。
眼神:看、照、眺、瞪、媚、瞟、转、斗八种。
剧中人物的指法大约不到三十种类,水袖的动作约有二十几种。
水袖种类:
佛袖:基本功,将水袖靠大腿前一展,随即往旁一抖,左右均可。
表示整衣掸尘之意。
双抖两抖,多在出场亮相(整冠、整髯、摸鬓等动作)。
投袖:又名摔袖。
两袖齐往旁摔去(左右均可也可单摔,表示生气发怒)。
掸袖:(撩袖)先将胳肘往回一转,将袖横着往外掸去,要低一点,不能过胸部,左右均可。
表示人要离开的意思。
荡袖:两袖同时做蝴蝶翅式,先往里一抖,再往外一甩,数次不定。
表示着急没有注意时。
掷袖:(扔袖)先仍右袖,再扔左袖,将袖一抓再往前直扔,表示无可奈何之意。
掩袖:将袖抬脸部,前手往里弯,胳肘要圆形遮脸,后退一步再将袖往下,眼往外看重复三次,表示又想看又害羞(多用旦角)。
摆袖:右手扯着左袖尖往左面、右面身后反复摆动,次数不定。
表示飘洒自如(多用旦角)。
扬袖:举袖手往上抬,将袖头往里一抖搭于手腕际,眼往远看,左右均可。
表示剧中人远看或叫锣鼓。
双扬袖,双手动作,表示高兴。
捧袖:两袖往里一翻搭于手臂之外,再拱手到嘴前,先后摇动三次,表示哀求或诉说事情。
化妆:旦角化妆为主:分清水扮,俊扮之分。
京剧旦角的手势和台步
俊扮:着力表现人物面貌端庄俊秀。
旦角讲究“三白”,并有浓淡之分。
清水脸:表示境遇悲惨,生活贫困枯槁衰道之极,愤怒悲伤。
一般的不拍粉,不涂红,只用黑色描眉勾眼或用小白粉在额头、眼角、鼻翼等处。
如“秦香莲、张五娘”之类人物。
清油脸:表现极度惶恐或弥留之际。
表示心病狂,垂死行凶或是指报仇雪耻,手刃仇敌的人物。
用黑色描眉勾眼再涂上一层清油(香树油)。
如《红梅阁》中李慧娘《大劈棺》的田氏均如此扮装。
旦角的头面大致有三种:1.银泡头面,2.点翠头面,3.水钻头面。
旦角头面大致分:大顶、片子(大、小倃)、短片子、大鬂(贫困妇女梳青云头等)耷拉穗
等。
旦角鞋:一般分为三种(常见常用)。
彩鞋、旗鞋、战靴。
步法:(共四种)
旗鞋步:左脚勾脚尖,直迈一步,同时摆动右臂,左脚满脚落地。
右脚稍掂起,随即右脚勾脚尖,直迈一步摆左臂,动作中立腰、平视、头不晃,两脚交替直迈前行。
花梆子步:双脚抬起,脚掌着地,左向右做横向移动,也可向前也可向后。
云步:双脚并拢,先脚跟分开,脚尖相对脚尖再分开足跟相对,连续反复,使身体向左右横向移动。
向左时,右脚为着力点,向右时,左脚为着力点。
老步:两腿间距离与肩宽等,双膝微曲,脚尖稍外,背稍弓,胸内含,脚跟掂起,在抬脚掌,向前迈步,两脚落地,迈左脚时晃右臂,晃左臂时迈右脚。
再有就是跑圆场。
步法要小,腰直而不晃动,双目平视直看,左臂手背放在腰部,右臂向外平直,手掌心向外(兰花指)与膀平直。
平时练功时的步法是:先左脚尖抬起后落在右脚心部,再抬足跟,这样左右脚反复地走(口诀是,脚尖脚跟左右行;脚着地时是,脚跟脚尖脚后跟)。
孙毓敏老师讲:旦角在剧中的叫头
1、
呼叫式的叫头:如:“玉堂春会审”时,刘大人对苏三喊“掌嘴”时,苏三又怕又急地惊呼“哎呀!大人哪”,这个叫头的尾声由弱变强,最后甩出加以夸张。
第二次念时“哎呀!大人哪”就应变化了,改成低平声的哀告。
2、喊叫式的叫头:如苏三在监中唱“反二黄”前的叫头“天哪!天……苏三……今日”,这是悲喜交加感叹,又起着叫板的做用。
3、
提醒式叫头:如十三妹剧中何玉佩看到刘公子时念“且住!看后面来了一公子”,这种“哎呀!且住!”的叫头与生活中“哎呀!别忙,慢着些”的意思是一样的。
有水袖时的叫头应把水袖由里向外翻搭在腕上。
舞台形象图(位置图)
京剧旦角的手势和台步
京剧演员在舞台表演格局
一逢上必下二逢左必右逢前必后
演员出场三步、五步、七步九龙口亮相。
(根据舞台的大小)
表演要领:
无情不动人,无技不惊人,无戏不服人。
这三句话是老表演艺术家在中国大戏院后台对艺术家张世林说的话(马六成老先生)。
戏就是人物,只要把人物立起来,才有艺术上的说服力。
离开人物也就没有戏了,也就没有艺术的说服力。
戏剧舞台演员的动作是圆形的,不能有角有棱。
谭鑫培老先生说:“扮谁要像谁,那才叫唱戏”。
梅先生对丁至云说:“含蓄的美,要做到戏外有戏,戏外生情”。
杨慕兰说:“一个演员必须虚心倾听观众的评论,不断改进才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