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与景深关系和计算
镜头的景深
一.什么叫作镜头的景深当镜头聚集于被摄影物的某一点时,称这一点为最佳拍摄距离,既最佳成像点。
在这一点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拍摄得较为清晰。
镜头拍摄景物的清晰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
这种在摄像管聚焦成像面前后能记录得“较为清晰”的被摄影物纵深的范围便为景深。
当镜头对准被摄景物时,被摄景物前面的清晰范围叫前景深,后面的清晰范围叫后景深。
前景深和后景深加在一起,也就是整个成像画面从最近清晰点到最远清晰点的深度,叫全景深。
二.决定景深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如下三个方面:1.光圈与景深关系:在镜头焦距相同,拍摄距离相同时,光圈越小,景深的范围越大;光圈越大,景深的范围越小。
这是因为光圈越小,进入镜头的光束越细,近轴效应越明显,光线会聚的角度就越小。
这样在成像面前后.会聚的光线将在成像面上留下更小的光斑,使得原来离镜头较近和较远的不清晰景物具备了可以接受的清晰度。
同款焦距的镜头不同的光圈大小,如F5.6比F2.8的景深范围越大。
2.焦距与景深的关系:在光圈系数和拍摄距离都相同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范围越大;镜头焦越长,景深范围越小。
这是因为焦距短的镜头比起焦距长的镜头,对来自前后不同距离上的景物的光线所形成的聚焦带(焦深)要狭窄得很多,因此会有更多光斑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区域。
比如同样F2.0的光圈,f:1.7mm比f4.35mm的景深范围越大。
3.物距与景深关系:在镜头焦距和光圈系数都相等的情况下,物距越远,景深范围越大;物距越近,景深范围越小。
这是因为远离镜头的景物只需做很少的调节就能获得清晰调焦,而且前后景物结焦点被聚集得很紧密。
这样会使更多的光斑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区域,因此景深就增大。
相反,对靠近镜头的景物调焦,由于扩大了前后结焦点的间隔,即焦深范围扩大了,因而使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区域的光斑减少,景深变小。
由于这样的原因,镜头的前景深总是小于后景深。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镜头的景深参数,请访问vision-lens。
光圈与快门、景深、曝光知识
摄影技术——光圈与快门、景深无论传统相机还是数码相机,都有光圈、快门、ISO(感光度)、聚焦与取景装置。
每次进行拍摄都与这些装置有关联,了解这些装置的含义、性能与使用设定,是摄影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知识。
一、光圈1. 含义:光圈又称为镜头的“相对口径”,通常是由若干金属薄片组成,位于镜头内,可调节进光孔的大小。
2. 光圈的大小用光圈系数f表示,通常有:1、1.4、2、2.8、4、5.6、8、11、16、22、32等。
光圈系数f的计算公式为:f=镜头焦距÷光孔直径。
3. 光圈系数与光孔大小的关系:光圈系数越小,光孔越大;反之则小。
即光圈系数与光孔大小成反比关系。
4. 光圈的作用:✧①控制进光量(好比你家的窗户,如果窗户越大,那么你家的采光也就越好,而光圈就相当你家的窗帘,你可以拉上一部分让房间暗一点。
);✧②最厉害的用途:控制景深(单反相机的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用大光圈的镜头来造成背景的虚化,光圈越大,背景越虚化,景深越小;光圈越小,背景越清,景深越大)。
✧③制造光芒。
(用小光圈可以制造闪耀的光芒)二、快门1. 含义:快门就是用控制时间长短来调节光线进入相机感光元件的装置。
现代数码相机液晶显示屏上显示的是实际的快门速度,如1/2、1/30、1/60、1/125、1/250、1/1000等。
对于需要1/30秒以上时长的快门,简称为慢门。
2. 快门的作用:✧①控制进时间(与光圈配合,解决曝光量的需要);✧②凝固速度(可以将运动中的物体清晰地瞬间凝固住 比如正在比赛中的运动员、比如漫天的飞雪、比如正在飞扬起的水珠),在正确曝光的情况下(即快门与光圈的配合),快门速度慢的,影像模糊、有残影,反之则清晰。
✧③增加进光量;(相对低的ISO下能取得正确的曝光)✧④表现速度或意境。
(在风景拍摄中也有很多用慢速快们让水流或者瀑布成为烟雾状来表现意境和氛围,可将夜幕下的车灯拉成线状)。
三、ISO(感光度)1. 含义:ISO就是相机的感光度,又称“相当感光度”。
镜头与景深关系及其计算
镜头与景深关系及其计算景深是指一定距离范围内可以保持较为清晰的景物的范围。
在摄影以及电影拍摄领域,景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可以通过调整镜头参数来实现不同的景深效果。
本文将介绍镜头与景深的关系,以及如何计算景深。
1.镜头与景深关系焦距:焦距是指从镜头到感光器材(例如相机传感器)的距离。
较长的焦距会导致景深变浅,即只有镜头前后较小的范围内的物体会保持清晰。
较短的焦距则会导致景深变深,即在比较远的距离范围内的物体都可以保持清晰。
光圈:光圈是指镜头的开口大小,用来控制镜头进光量的参数。
较大的光圈可以让更多的光线进入镜头,导致景深变浅。
而较小的光圈则相反,会让景深变深。
被摄物体的距离:被摄物体离镜头越近,景深就会变浅。
反之,被摄物体离镜头越远,景深就会变深。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拍摄需求来调整焦距和光圈,以及改变被摄物体的距离,以实现所需要的景深效果。
2.景深的计算景深的计算可以用下述公式来表示:DOF=2CNf²/(S²-f²)其中,DOF表示景深的范围,C表示常数,N表示光圈值,f表示焦距,S表示被摄物体的距离。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仅适用于小孔径近似成像条件下,也就是说被摄物体距离镜头的距离远大于焦距。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使用景深表或景深计算器来帮助我们计算所需的参数。
3.景深的应用景深在摄影和电影拍摄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调整焦距和光圈,可以实现不同的景深效果。
例如,在人像摄影中,我们通常会使用较大的光圈和较长的焦距,来使人物清晰,同时背景模糊,以突出主体。
而在风景摄影中,我们通常会使用较小的光圈和较短的焦距,来保持整个画面的清晰。
此外,景深还常用于电影中刻画人物心理状态的变化。
通过调整焦距和光圈,可以在画面上增加或减少景深,使得观众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总结镜头与景深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景深的大小取决于焦距、光圈和被摄物体的距离。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这些参数来实现不同的景深效果。
镜头与景深关系及其计算
照相机镜头与景深关系及其计算一、关于照相机镜头得常识1、焦距无限远处得景物在胶片感光平面上聚成最清晰得影像时,由感光平面到镜头后节点(通常就是镜头中心)得距离,就就是镜头得焦距。
焦距就是照相机镜头最重要得三个光学特性参数(焦距、相对孔径、视场角)之一。
它直接影响到镜头得视角大小,镜头得焦距越长,拍到底片上得影像范围越小,景深越短;反之,镜头得焦距越短则在底片上得影像范围越大,景深越长,透视越明显。
照相机镜头按焦距得不同可分为:超广角镜头、广角镜头、标准镜头、中焦镜头、长焦镜头、超长焦镜头。
(1)超广角镜头视角大于直角(90°)得镜头称超广角镜头。
这种镜头得视角比人眼得视角大1倍之多,拍摄范围广阔。
由于视角大,改变了人眼平常得透视关系,所拍摄得照片会形成明显得夸张,可创造特殊得艺术效果。
对于35㎜照相机,镜头得焦距在21㎜以下得便就是超广角镜头。
(2)广角镜头视角小于直角、大于60°得镜头称广角镜头。
由于它得透视效果不像超广角那么夸张,被普遍用于拍摄近距离得大场面。
对35㎜照相机而言,镜头焦距得范围在21~40㎜之间。
(3)标准镜头这种镜头得视角与人眼得视角相近,在46°左右。
由于这种镜头得透视关系真实,就是照相机最基本得镜头。
这种镜头得焦距与其所摄底片得对角线基本相等。
35㎜照相机得镜头焦呀为40~70㎜。
(4)中焦镜头视角在35°~20°之间得镜头称为中焦镜头。
这种镜头视角比人眼得视角略小,变形不大,适用于拍摄人物特写,所以有些人喜欢把这种镜头称为人像镜头。
35㎜照相机,其镜头焦距为70~100㎜。
(5)长焦镜头这种镜头得视角介于8°至20°之间,因镜头得焦距比较长,所以被称为长焦镜头。
它得视角还不到人眼得一半,所以远处得东西经它拍摄后显得比较大。
同等光圈下,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因此,这种镜头利于突出主体,去除杂乱得背景,很适用于远距离抓拍,如体育活动等。
景深与使用的焦距和镜头光圈
景深与使用的焦距和镜头光圈(光孔)大小直接相关联,它能调节从前景到背景之间的镜头焦点范围内有多少内容。
这将决定你的被摄体可以向镜头走多近或离开镜头多远,而仍然保持在焦点范围内。
你用的画幅越小,固有的景深就越大。
例如,当我们使用超16毫米胶片拍摄的时候,镜头能够提供比在35毫米胶片上更大的景深;用35毫米胶片拍摄,能获得比70毫米胶片更大的景深;如果你使用高清摄影机拍摄,那么景深的范围则类似于超16毫米胶片,因为他们的画幅比很相似;用迷你数码摄像机拍摄,不论你需要与否,它都要给你提供非常大范围的景深。
景深总是直接受到你所拍摄的画幅尺寸的影响,也受到镜头的焦距,不论是广角(超16毫米胶片用的10mm镜头)还是长焦镜头(超16毫米胶片用的100mm镜头)的影响,受到被摄主体离摄影机的距离远近的影响,并且受到镜头光圈(控制着照射到胶片上光量的f-光圈或t-光圈)的影响。
《公民科恩》中备受赞誉的广角景深镜头对于任何画幅尺寸来说,广角镜头本身都伴随有一个非常大的景深,反之,长焦镜头本身的景深总是非常有限。
如果你希望你的被摄体和背景都清晰,那就要求有较大的景深。
但如果对于故事来说,背景发生的事情与被摄主体本身同样重要,那么你就可能需要通过选择镜头来保持景深。
如果你是在一个有层次的场景里拍摄,而且需要在两个演员间变换焦点的话,那么你可以试着去创造一个小景深,用长焦镜头将被摄主体隔离,并虚化背景。
此外,当摄影机在轨道车上运动时,使用较长焦距的镜头就更有必要跟焦点。
■有一些永远都不会改变的电影摄影技巧:景深就是其中之一。
举个例子,就像乔恩·费儒( Jon Favreau,《钢铁侠》[Iron Man,2008]的导演),他完全不懂电影摄影。
当我告诉他因为景深的问题,必须在小罗伯特·唐尼(Robert Downey Jr.)和格温妮丝·帕特洛(Gwyneth Paltrow)间选择焦点时,他说:“再给我解释一遍。
摄影基础知识整理
名词解释【1】景深: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最远点的距离。
光圈、镜头、及拍摄物的距离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1,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光圈与景深成反比。
2,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反之景深越大。
焦距与景深成反比。
3,主体越近,景深越小,主体越远,景深越大。
摄距与景深成正比。
最小景深:最大光圈+尽可能缩短摄距+长焦镜头;最大景深:最小光圈+短焦距镜头+超焦距聚焦。
景深计算公式如下:H×D景深近界限=—————H+D-FH×D景深远界限=—————H-D-FH=超焦点距离D=聚焦距离(镜头前节点至被摄体距离) F =镜头焦距【2】超焦距:又叫超焦点距离,指镜头聚焦到无穷远时,从镜头至景深近界限的距离。
超焦距随着光圈、焦距的变化而变化的。
光圈越小,超焦距越近;焦距越长,超焦距越远。
当镜头用某一挡光圈凋焦在超焦距上的,景深范围为该距离的1/2至无限远。
应用超焦距是获得最大景深或控制影像清晰范围的最快捷方法。
【3】三原色、三补色:原色光:等量的红绿蓝色光相加就能产生白光,不等量则产生别的光。
补色光:两种色光混合在一起产生白光时,这两种色光称为互补,它们各自成为对方的补色。
所谓补色,通常是指黄、品红、青。
互为补色的规律是:红与青互补,绿与品红互补,蓝与黄互补。
每一种色光都是由与它相邻的两种色光组成。
每种原色光是由两种补色光组成,每种补色光则由两种原色光组成。
每一种原色光所对应的补色光,即红与青、蓝与黄、绿与品红互为补色光。
【4】摄影曝光、构图:曝光:来自被摄物体光线,通过相机的镜头会聚成影像落在胶片的感光乳剂层上,引起化学反应,生成潜影。
这就是摄影的感光,也叫曝光。
E(曝光量)=I(照度)*T(曝光时间)。
影响曝光的客观因素:光线的强弱;交卷的片速;显影的条件;倒易失效。
倒易率:指同样的曝光量,可由多种光圈与速度的组合。
光圈开大一档,速度就增加一档,同样,反则反之。
景深的计算
景深的计算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景深的概念
2.景深的计算方法
3.影响景深的因素
4.景深在摄影中的应用
正文
1.景深的概念
景深是指在摄影中,被摄物体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清晰度。
在这个范围内,被摄物体的清晰度会逐渐变化,从焦点到最近清晰点(前景深)和最远清晰点(后景深)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景深。
景深对于摄影作品的视觉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2.景深的计算方法
景深的计算方法较为复杂,涉及到诸多光学原理。
一般来说,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景深:
景深 = 2 * (f / p)
其中,f 代表镜头的焦距,p 代表被摄物体距离镜头的距离。
这个公式只适用于薄透镜和小物距的情况。
对于实际摄影中,可能还需要考虑镜头的光圈大小、镜头的结构等因素。
3.影响景深的因素
影响景深的因素主要有:
(1)镜头的焦距: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2)光圈大小: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3)被摄物体距离镜头的距离:距离越远,景深越深;距离越近,景深越浅。
4.景深在摄影中的应用
在摄影中,摄影师可以通过调整光圈大小、更换不同焦距的镜头等方式来控制景深,从而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
例如,为了拍摄出背景虚化的人像照片,常常使用大光圈镜头,以获得浅景深效果;而在拍摄风景照片时,为了使整个画面都清晰,常常使用小光圈镜头,以获得深景深效果。
景深
[jǐng shēn]景深汉语:jǐngshēn 景深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
在聚焦完成后,在焦点前后的范围内都能形成清晰的像,这一前一后的距离范围,便叫做景深。
在镜头前方(调焦点的前、后)有一段一定长度的空间,当被摄物体位于这段空间内时,其在底片上的成像恰位于焦点前后这两个弥散圆之间。
被摄体所在的这段空间的长度,就叫景深。
换言之,在这段空间内的被摄体,其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这段空间的长度就是景深。
中文名景深外文名DOF (Depth of Field) 拼音jǐngshēn 三要素光圈、镜头、及拍摄物的距离定义焦距对准一点,前后仍清晰的范围目录1 详细解释2 三要素3 计算方法4 影响要素5 关系详细解释当相机的镜头对着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在镜头中心所对的位置垂直镜头轴线的同一平面的点都可以在胶片或者接收器上相当清晰的图像,在这个平面沿着镜头轴线的前面和后面一定范围的点也可以结成眼睛可以接受的较清晰的像点,把这个平面的前面和后面的所有景物的距离叫做相机的景深。
景深相机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焦点。
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像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
在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像是以某种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像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
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
在焦点的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
以持照相机拍摄者为基准,从焦点到近处容许弥散圆的的距离叫前景深,从焦点到远方容许弥散圆的距离叫后景深。
景深的计算
景深的计算摘要:一、景深的定义和作用1.景深的定义2.景深的作用二、景深的计算方法1.镜头焦距2.光圈大小3.拍摄距离三、影响景深的因素1.镜头焦距2.光圈大小3.拍摄距离4.物距四、景深在摄影中的应用1.风景摄影2.人像摄影3.微距摄影五、结论正文:景深是摄影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在照片上呈现出清晰范围的大小。
合理的运用景深,可以提高照片的艺术效果,使拍摄主体更加突出。
本文将详细介绍景深的计算方法以及影响景深的因素。
首先,我们来了解景深的计算方法。
景深的计算公式为:景深= 镜头焦距* 光圈值/ 物距。
其中,镜头焦距是指镜头的焦距,光圈大小是指镜头的最大光圈,物距是指相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拍摄条件计算出相应的景深。
影响景深的因素主要有四个:镜头焦距、光圈大小、拍摄距离和物距。
1.镜头焦距: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2.光圈大小: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3.拍摄距离: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越大;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4.物距:物距越小,景深越大;物距越大,景深越小。
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控制景深,提高拍摄效果。
在摄影中,景深的应用非常广泛。
1.风景摄影:在拍摄风景时,为了使整个画面都保持清晰,通常需要较大的景深,此时可以选用较小的光圈和较长的焦距。
2.人像摄影:在人像摄影中,为了使人物主体清晰,背景模糊,通常需要较小的景深,此时可以选用较大的光圈和适当的焦距。
3.微距摄影:在微距摄影中,景深往往非常小,需要精确对焦,此时可以选用较小的光圈和较短的焦距。
总之,景深在摄影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计算景深、掌握影响景深的因素以及合理运用景深,可以使我们的摄影作品更具艺术性和表现力。
光圈,光圈F值,景深。三者的关联。影响景深的因素。
光圈:镜头镜片的透光程度,镜头上有圆形的挡光遮片,调节遮片挡光的大小即光圈大小。
光圈F值:光圈F值=镜头的焦距/镜头光圈的直径。
完整的光圈值系列为:f1.0,f1.4,f2.0,f2.8,f4.0,f5.6,f8.0,f11,f16,f22,f32,f44,f64。
例如针对50mm的标准镜头而言,最大的通光直径为29.5mm,其最大光圈的计算值为50mm÷29.5mm=F1.7景深:从得出的效果上看,景深通常是被认为是背景被虚化的程度,其实也没错,背景越被虚化就说景深越大,其实这时候从意义上来讲,是因为景深的距离变短。
景深其实是焦点合焦后,处于焦点前后那段肉眼都可以清晰看清的距离范围,在此范围内都清晰,以外的都被虚化。
对于口头上所说的景深大也就是景深距离短,即短景深;而景深小也就是景深距离长,即长景深。
拍摄时需要突出主题使背景模糊使用的就是景深。
光圈与光圈F值成反比,F值越大,光圈越小。
F值越小,光圈开得越大。
如果F值调至1,即光圈全开。
但一般镜头都有一个有效的最大光圈,并没有全开,如适马18-200镜头的最大光圈的F值为3.5。
光圈与景深成反比,光圈越大,景深越短,背景虚化越明显越突出主题。
光圈越小,景深越长,拍摄出来较大范围都较清晰。
光圈F值与景深成正比。
因光圈F值是由镜头的焦距与镜头光圈的直径的比值得出的,故当光圈F值越大,即光圈越小,得出景深长。
当光圈F值小,即光圈越大,得出景深短。
上面有说过,景深越短即背景虚化越明显,想要模糊背景突出主题就调小光圈F值。
而影响景深的还有另外两个因素,一是焦距,一是被摄物与镜头的距离。
焦距与景深成反比。
焦距越大,景深越短;焦距越小,景深越长。
故在拍摄风景的时候都是用广焦镜,拍摄出来的风景图大范围都非常清晰。
被摄物与镜头的距离与景深成正比。
离得越近,景深越短,离得越远,景深越长。
其实上面焦距与景深的关系也是因为点得出来的。
因为焦距拉得越大,即被摄物在取景器中被拉得越近,距离拉近了,所以景深就短了。
景深是什么意思_参考资料
景深是什么意思阅读精选(1):景深的控制在摄影技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能直接影响照片主题的突出,以及画面的整体效果(层次感)。
什么是景深使被摄物体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最远点的距离就是景深。
也是被摄物体能清晰成像的空间深度。
在景深范围内景物影像的清晰度并不完全一致,其中焦点上的清晰度是最高的,其余的影像清晰度随着它与焦点的距离成正比例下降。
因此能够得出(或者简单来说):景深的深浅取决于焦点的位置。
如何控制景深调节焦点的位置,景深也就自然而然得到相应的调整。
相信大家都明白影响焦点位置的因素:光圈,焦距,摄距(物距)。
这三者与景深的关系如下: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
焦距长,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
物距近,景深小;物距远,景深大。
阅读精选(2):景深在光学中,尤其是录影或是摄影,是一个描述在空间中,能够清楚成像的距离范围。
虽然透镜只能够将光聚到某一固定的距离,远离此点则会逐渐模糊,但是在某一段特定的距离内,影像模糊的程度是肉眼无法察觉的,这段距离称之为景深。
对于某些影像,例如风景照,比较适合用较大的景深,然而在人像摄影时,则经常使用小(短)景深来构图。
景深通常由物距、镜头焦距,以及镜头的光圈值所决定。
除了在近距离时,一般来说景深是由物体的放大率以及透镜的光圈值决定。
固定光圈值时,增加放大率,不论是更靠近拍摄物或是使用长焦距的镜头,都会减少景深的距离;减少放大率时,则会增加景深。
如果固定放大率时,增加光圈值(缩小光圈)则会增加景深;减小光圈值(增大光圈)则会减少景深。
景深概述所谓景深,就是当焦距对准某一点时,其前后都仍可清晰的范围。
它能决定是把背景模糊化来突出拍摄对象,还是拍出清晰的背景。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拍摄花、昆虫等的照片中,将背景拍得很模糊(称之为小景深)。
但是在拍摄纪念照或群众照,风景等的照片一般会把背景拍摄得和拍摄对象一样清晰(称之为大景深)。
详细解释:当相机的镜头对着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在镜头中心所对的位置垂直镜头轴线的同一平面的点都能够在胶片或者接收器上相当清晰的图像,在这个平面沿着镜头轴线的前面和后面必须范围的点也能够结成眼睛能够理解的较清晰的像点,把这个平面的前面和后面的所有景物的距离叫做相机的景深。
景深公式应用光学
景深公式应用光学景深公式在光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在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设备中均需要考虑景深效应。
本文将介绍景深公式的原理及其在光学领域的各种应用。
## 第一部分:景深公式的原理景深指的是在一张照片或者景色中能够保持清晰的范围。
景深公式是用来计算清晰范围的公式,由光圈、焦距、焦点和被摄物距离等元素组成。
在摄影术中,景深通常由数学公式来计算:景深=2Cf²/Nc,其中C是镜头至被摄物的实际距离,f是焦距,N是光圈(F数)。
这个公式表明了景深与光圈的大小、焦距和被摄物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如果光圈越小,景深越深;焦距越长,景深越浅。
而被摄物距离越远,景深也会增加。
## 第二部分:景深公式在相机中的应用相机是景深公式应用最为广泛的设备之一。
当摄影师在拍摄一张照片时,需要考虑景深问题,特别是在拍摄风景或者需要突出主体的照片时。
利用景深公式可以计算出适当的光圈和焦距,从而保证主体清晰并且背景模糊的效果。
在微距摄影中,景深公式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微距摄影通常需要更深的景深来保证被摄物的细节清晰可见,因此摄影师需要根据景深公式来选择适当的光圈和焦距。
## 第三部分:景深公式在望远镜中的应用在望远镜领域,景深公式同样有着重要的应用。
望远镜通过调整焦距和物镜光圈来观察远处的景物,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确保观察到的景物清晰可见。
景深公式可以帮助望远镜设计者选择适当的光学参数,从而保证观察到的景物具有足够的清晰度。
## 第四部分:景深公式在显微镜中的应用在显微镜领域,景深公式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显微镜通常需要观察微小的物体,因此需要具有足够深的景深来确保观察到的物体清晰可见。
利用景深公式可以帮助显微镜设计者确定适当的光学参数,从而保证观察到的微小物体有着足够的清晰度。
## 结论景深公式是光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在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设备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利用景深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使用这些光学设备,从而获得更好的观测和成像效果。
光圈、摄距和焦距三者中,谁对景深的影响最大?有规律和公式吗?
光圈、摄距和焦距三者中,谁对景深的影响最大?有规律和公
式吗?
景深控制是基本的摄影技巧,对画面效果和主题表达有重要作用:
今天小k与大家分享一下相关知识,供各位摄友交流学习:
一、景深的基本概念
景深是摄影学的一个基本概念,通俗来讲,可以理解为焦点前后满足“清晰”标准的距离范围:
从严谨意义上讲,这个清晰的标准就是镜头成像的弥散圆直径不超过某一数值,这个数值是人眼能够认为成像清晰的最低标准,当弥散圆的直径大于此标准时,人眼就认为目标景物被“虚化”了:
以光圈调节为例,假设最大允许弥散圆直径不变,光圈越大,则焦点前后达到清晰标准的距离越短,也就是“景深越浅”:
二、景深的计算公式
依据景深的概念,我们很容易理解景深是由前景深和后景深共同构成的,也就是下图的△L1和△L2:
依据物理推导,得到如下景深计算公式:
其中各符号意义如下:
三、景深的影响因素与规律
从公式看出,光圈、摄距和焦距都是景深的影响因素。
严谨来讲,光圈是一个比值,不是长度单位,所以不好比较其与其它两个因素谁的影响程度最大。
但影响规律是很容易得出的(前提是其它因素数值不便):
1、光圈越大,景深越浅
2、焦距越长,景深越浅
3、摄距越短,景深越浅
所以对于追求浅景深的朋友,要尽量使用大光圈、长焦距镜头,同时与拍摄主体距离近一些,虚化效果会更明显:
如有其它问题,欢迎大家讨论交流,还可以关注小k后发送以下关键字,获得独家摄影技巧和教程:。
什么是景深?镜头的景深介绍与计算!
景深:汉语:jǐngshēn ,景深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
在聚焦完成后,在焦点前后的范围内都能形成清晰的像,这一前一后的距离范围,便叫做景深。
在镜头前方(调焦点的前、后)有一段一定长度的空间,当被摄物体位于这段空间内时,其在底片上的成像恰位于焦点前后这两个弥散圆之间。
被摄体所在的这段空间的长度,就叫景深。
换言之,在这段空间内的被摄体,其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这段空间的长度就是景深。
基本简介相机景深:当相机的镜头对着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在镜头中心所对的位置垂直镜头轴线的同一平面的点都可以在胶片或者接收器上相当清晰的图像,在这个平面沿着镜头轴线的前面和后面一定范围的点也可以结成眼睛可以接受的较清晰的像点,把这个平面的前面和后面的所有景物的距离叫做相机的景深。
主要特点1.焦点: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焦点。
2.弥散圆: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像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
(δ容许弥散圆直径)计算容许弥散圆直径,其实就是计算一个模糊圈圈在恰好能被人眼分辨成一个点的时候的直径,要计算这个直径,必须要涉及人眼的分辨率。
根据经验,同样的照片,在近的地方看和远的地方看,模糊是不同的。
为此,在判断模糊时,不是直接用模糊的直径,而是用人眼看该模糊圆的直径的角度表示,该角度是多少呢?人的视力因人而异,即使是同一个人也因条件而变化,一般来讲,把人的视觉极限定为1分,即0.0003弧度。
正常人的视力确定后计算容许弥散圆直径就简单多了,如附图所示,弧度=弧长/半径,由于0.0003弧度非常小,所以可以用容许弥散圆上两点间的距离(也即容许弥散圆直径)代表弧长,则容许弥散圆直径的长度为:400mm x 0.0003 = 0.12mm以上的计算方法只是其中的一种,也可以用三角函数来计算,方法虽然不一样,但是结果是接近的!不同的厂家、不同的胶片面积都有不同的容许弥散圆直径的数值定义。
镜头与景深关系和计算
镜头与景深关系和计算镜头与景深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景深是指照片中能够保持清晰焦距范围的距离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物体能够呈现清晰的轮廓和细节。
景深的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其中包括焦距、光圈和拍摄距离等。
从技术角度来说,景深可以通过一些数值计算得出,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景深效果。
首先,焦距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之一、焦距越大,景深就越浅;焦距越小,景深就越深。
这是因为焦距的变化会导致画面中物体的尺寸和距离变化。
焦距较大的镜头在聚焦物体时只能保持较小范围内的清晰,其他距离远近的物体则会呈现模糊。
相反,焦距较小的镜头能够在较广范围内保持清晰,使得前后景物都能够清晰呈现。
因此,选择不同焦距的镜头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光圈也是影响景深的关键因素。
光圈的大小可以控制镜头的进光量,从而影响景深。
通常情况下,光圈较大(即光圈值较小)时,景深较浅;而光圈较小(即光圈值较大)时,景深较深。
这是因为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光线通过镜头的多少。
光线通过光圈进入后,会被聚焦于一定的距离范围内,形成清晰的画面。
光圈较大时,进光量较大,只能保持较小范围内的清晰;而光圈较小时,进光量较小,使得更多距离远近的物体都能够保持清晰。
最后,拍摄距离也是影响景深的重要因素之一、拍摄距离指的是摄影者与目标物体的距离。
通常情况下,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浅;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越深。
这是因为拍摄距离的变化会导致物体的尺寸和距离变化。
当摄影者靠近目标物体时,物体的尺寸变大,清晰的距离范围较小,从而导致景深变浅;当摄影者远离目标物体时,物体的尺寸变小,清晰的距离范围较大,从而导致景深变深。
为了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景深效果,我们可以使用景深公式进行计算。
景深公式可以通过焦距、光圈、相机传感器尺寸和远景距离等参数来计算得出。
在实际应用中,专业摄影师可以借助各种景深计算器或应用程序,输入相关参数后即可得到景深的数值。
这样,摄影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镜头焦距和光圈,以达到理想的景深效果。
FA镜头基础知识
FA镜头基础知识1.镜头的景深物体和镜头之间距离(W.D)虽然变化,但在前后一定范围内所成像仍然感觉清晰,这个距离范围被称为景深。
相反的,对应于确定的物平面,成像面和镜头之间的距离不同,但在一定的范围内图像仍感觉清晰,称为焦深。
这样,可利用镜头的景深来拍摄有高低错落、凹凸不平的物体。
通常,广角镜头比望远镜头有更深的景深。
另外,光圈值变大(孔径变小)景深变大。
被摄体景深=FXεX(1/β)(ε 容许弥散园参数--2/3≒0.02、1/2≒0.015、1/3≒0.01、β倍率)2.镜头的各种象差从物体的一点发出的光线、通过透镜后、应该成像在光軸上的像面上的一点。
但是透镜的特性决定了光束不能严密地集中到一点、在像面上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弥散斑。
由此而产生的聚焦不清的各种现象、总称为「象差」。
对这样的情况、使用多个各种各样折射率和特性的透镜、通过多个面的修正、可以减少象差。
在设计阶段、选择能修正多种象差的方式来多次计算、以达到最好的光路设计。
另外,也增加了使用非球面镜片来抑制部分象差的手法。
3.非球面镜头将镜片的表面加工成非球面形状,可以制作成象差少、明亮的镜头(F值小)。
非球面镜片的加工要求非常高的研磨技术。
合成镜片、树脂镜片等的使用、可以逐渐解决加工难的问题。
4.球面象差--光线在光轴上不能汇聚到一点镜片的表面是球面时、通过镜片边缘的光和通过靠近光轴的光所成像的位置会有偏移,这样就会出现图像模糊、焦点偏移的现象。
这个是因透镜是球形表面而产生的现象。
5.慧差--光轴外的点所成像呈慧星状即使校正了球面象差、使光轴上的点成像能集中到一点,但是稍微偏离光轴的点、其所成像就发散,像点呈慧星尾状的弥散状态,称为「慧差」。
通过凹凸镜片的组合、使用非球面镜片、调节光阑的位置、可修正慧差。
6.像散--同心圆像与放射线像的成像点不一致1 / 2通过透镜所成像的一端仔细观察,会发现竖线(放射状)和横线(同心圆状)的聚焦位置不同。
镜头焦距视角和景深的关系
镜头焦距、视角和景深的关系1. 镜头焦距是一个固定的物理尺寸,是多少毫米,就是多少毫米,100mm就是100mm,不会变成150mm,不会随着相机的画幅不同而改变;2. 相同焦距的镜头放在不同画幅的相机上,画幅越大,视角越大,画幅越小,视角越小;3. 相同画幅的机身,如果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短),焦距越短,景深越大(或者说越深、越长)。
要搞明白这些道理,首先要搞懂基本概念。
下面先说说焦距、视角和画幅。
通俗地说,镜头焦距是指从镜头光心(单片镜头的中心或多片镜头的成像中心)到焦平面的距离。
焦平面是相机里的成像面或感光面。
这个感光面从早期使用的干板式玻璃片式的底板,到后来的软片式的胶片底板,一直发展到现在数码相机所使用的CCD、超级CCD或CMOS等感光器件。
这个成像面的尺寸规格就是我们所说的画幅。
通过上面的定义不难看出,镜头焦距实际上是一段距离长度,而且是一个不会改变的固定长度,是一个物理尺寸。
不论你的105mm镜头放在DX画幅的D300上,还是放在FX全画幅的D3上,这段物理距离都是固定的,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发生改变的只是你的相机焦平面(即CMOS)的大小而已。
这个焦平面越大,视角也越大,也就是说所能容纳的拍摄场景越大,反之视角越小,容纳的场景越小。
换一句话说,同样的拍摄对象,使用同样焦距的镜头,当焦平面是全画幅时,感光面积大,所得到的拍摄对象就更全面一些,如果是DX画幅,感光面积小了,拍摄对象的四周的一部分被剪裁到画面外,因此得到的成像则就更局部一些了。
这是从相同焦距的镜头放在不同画幅相机的角度上说的。
下面我们换一种方法,看看用相同画幅的相机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是什么结果。
如果我们使用相同画幅的相机,不论是D3还是D300,在同样的拍摄距离,用100mm的镜头拍摄之后再用150mm的镜头拍摄。
我们会发现用150mm镜头拍摄时,只能拍到100mm镜头画面中的一部分。
结果和上面使用不同画幅相机一样,视角小了。
什么是景深镜头的景深介绍与计算!
什么是景深镜头的景深介绍与计算!景深是摄影术语,指的是一张照片中被视为清晰的范围。
简单来说,景深是指一张照片中前景与背景都能清晰呈现的区域的范围。
在拍摄一张照片时,摄影师可能希望将主题的前景与背景都展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他会选择较大的景深。
另一方面,如果只希望或只能将主体清晰地呈现出来,背景产生模糊效果,这样会营造出更加强烈的主题感。
景深的大小由以下几个因素来决定:1.光圈大小:光圈是控制进入相机的光线量的装置,它可以调节镜头的视场大小。
当光圈较小时,景深较大,背景更为清晰。
相反,当光圈较大时,景深较小,背景会更模糊。
2.焦距:焦距是指镜头能够夺取到的画面的宽度。
焦距较长时,景深较小,背景较模糊。
焦距较短时,景深较大,背景较清晰。
3.相机与主题的距离:当相机离主题较远时,景深较大,背景更清晰;当相机离主题较近时,景深较小,背景更模糊。
计算景深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景深=2*(距离的平方)*光圈/(焦距的平方*数值)其中,距离是指从相机到拍摄主体的距离,光圈指的是相机镜头的光圈值,焦距是指相机镜头的焦距值,而数值则代表图像传感器尺寸与拍摄主体区域所能容纳的最小角度之比。
景深的计算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可以直接得出准确的结果。
因为景深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相机传感器的大小和形式、镜头的质量以及拍摄主体的形状和纹理等因素,所以使用景深计算公式仅能提供一个近似的结果。
为了更好地掌握景深的运用,在实践中,摄影师可以通过调整光圈、焦距和相机到主体的距离来实现不同的景深效果。
通过练习和实验,摄影师可以逐渐熟悉不同光圈和焦距对景深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运用景深来突出主题或创造特定的视觉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照相机镜头与景深关系及其计算
一、关于照相机镜头的常识
1、焦距
无限远处的景物在胶片感光平面上聚成最清晰的影像时,由感光平面到镜头后节点(通常是镜头中心)的距离,就是镜头的焦距。
焦距是照相机镜头最重要的三个光学特性参数(焦距、相对孔径、视场角)之一。
它直接影响到镜头的视角大小,镜头的焦距越长,拍到底片上的影像围越小,景深越短;反之,镜头的焦距越短则在底片上的影像围越大,景深越长,透视越明显。
照相机镜头按焦距的不同可分为:超广角镜头、广角镜头、标准镜头、中焦镜头、长焦镜头、超长焦镜头。
(1)超广角镜头视角大于直角(90°)的镜头称超广角镜头。
这种镜头的视角比人眼的视角大1倍之多,拍摄围广阔。
由于视角大,改变了人眼平常的透视关系,所拍摄的照片会形成明显的夸,可创造特殊的艺术效果。
对于35㎜照相机,镜头的焦距在21㎜以下的便是超广角镜头。
(2)广角镜头视角小于直角、大于60°的镜头称广角镜头。
由于它的透视效果不像超广角那么夸,被普遍用于拍摄近距离的大场面。
对35㎜照相机而言,镜头焦距的围在21~40㎜之间。
(3)标准镜头这种镜头的视角与人眼的视角相近,在46°左右。
由于这种镜头的透视关系真实,是照相机最基本的镜头。
这种镜头的焦距与其所摄底片的对角线基本相等。
35㎜照相机的镜头焦呀为40~70㎜。
(4)中焦镜头视角在35°~20°之间的镜头称为中焦镜头。
这种镜头视角比人眼的视角略小,变形不大,适用于拍摄人物特写,所以有些人喜欢把这种镜头称为人像镜头。
35㎜照相机,其镜头焦距为70~100㎜。
(5)长焦镜头这种镜头的视角介于8°至20°之间,因镜头的焦距比较长,所以被称为长焦镜头。
它的视角还不到人眼的一半,所以远处的东西经它拍摄后显得比较大。
同等光圈下,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因此,这种镜头利于突出主体,去除杂乱的背景,很适用于远距离抓拍,如体育活动等。
对35㎜照相机而言,其镜头焦距为100~300㎜。
(6)超长焦镜头视角小于8°的镜头称为超长焦镜头。
它的视角很小,可把远处的实物拍得很大,专用于望远摄影,如野生动物、落日特写、体育竞赛、人物特写等。
这种镜头往往口径大、镜身长、造价高,多为专业人士使用。
对35㎜照相机而言,其镜头焦距在300㎜以上。
2、相对孔径与光圈系数
镜头是摄影光线的输入口,镜头上用来控制光束大小和形状的装置叫光阑。
光阑能使像平面上获得适宜的照度并使成像质量得到改善。
光阑按作用分,主要有孔径光阑、现场光阑、消杂光光阑。
光圈是光阑中的一种(孔径光阑),一般由一组光圈叶片组成,这组叶片组成一个光孔,与镜头轴线垂直,光孔中心在轴线上,并可以通过镜头上的光圈调节光孔直径的大小。
当光线通过镜头时,镜筒和光圈都会遮挡光线的通过。
不同的镜头结构,即使在相同的光圈直径时,通光能力也并不一样,所以常常用镜头的有效孔径(实际通过镜头的光束直径,用D表示)更能有效表述镜头的实际通光能力。
为了简明,便于刻制,目前世界各用如下经圆整的光圈系数:
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5、f64……
二、景深的概念及其计算
介绍几个概念:
1、焦点
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的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焦点。
2、弥散圆
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象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
在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象是以某种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象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围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
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允许弥散圆。
不同的厂家、不同的感光芯片或胶片面积都有不同的容许弥散圆直径的数值定义。
一般常用的是:
画幅24mm x 36mm 6cm x 9cm 4" x 5"
弥散圆直径0.035mm 0.0817mm 0.146mm
35mm照相镜头的容许弥散圆,大约是底片对角线长度的1/1000~1/1500左右。
前提是画面放大为5x7英寸的照片,观察距离为25~30cm。
3、景深
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围的,就是景深。
换言之,被摄体的前后纵深,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允许弥散圆的限定围。
景深随镜头的焦距、光圈值、拍摄距离而变化。
对于固定焦距和拍摄距离,使用光圈越大,景深越小;使用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示意图1
示意图2
以持照相机拍摄者为基准,从焦点到近处允许弥散圆的的距离叫前景深,从焦点到远方允许弥散圆的距离叫后景深。
4、景深的计算
下面是景深的计算公式。
其中:
前景深ΔL1= FδL2 / f2+ FδL 公式(1)
后景深ΔL2= FδL2 / f/ f2+ FδL - FδL 公式(2)
景深ΔL =ΔL2 + ΔL2 = 2f2FδL2 / f4- F2δ2L2
计算公式所含参数说明:
δ允许弥散圆直径
f 镜头焦距
F 镜头的拍摄光圈值
L 对焦距离
ΔL1 前景深
ΔL2 后景深
ΔL 景深
从公式(1)和(2)可以看出,后景深 > 前景深。
由景深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景深与镜头使用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以及对像质的要求(表现为对允许弥散圆的大小)有关。
这些主要因素对景深的影响如下(假定其他的条件都不改变):
(1)、镜头光圈: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镜头焦距
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拍摄距离
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5、一些计算实例
网上有些在线计算器,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参考:
摄影光学计算器
Windows版本的可下载的计数器在f/Calc
(1)200/2.8对焦在5m时,f/2.8的景深:
δ0.035mm
f 200mm
F 2.8
L 5000mm
ΔL160mm
ΔL262mm
ΔL122mm
该镜头在用f/2.8拍摄时,清晰围是从
结论
4.94m~
5.062m,景深很浅。
(2)200/2.8在添加2X增距镜后,变成了400/5.6对焦在5m时,f/5.6的景深:
δ0.035mm
f 400mm
F 5.6
L 5000mm
ΔL130mm
ΔL231mm
ΔL61mm
该该镜头在配合2X增距镜后,主镜头用f/2.8 结论
拍摄时,景深是原来的一半。
(3)景深的实例拍摄照片比较
. .
相信摄影爱好者朋友在阅读完此文后,对摄影中涉及的景深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希望对摄影初学者有所帮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