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识字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字教育
识字教育的目的
1、汉字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是婴幼儿开智启蒙的最好文字。
1)汉字的图案性适合用婴幼儿的模式来认知事物,具有笼统地把某种事物当做一个模式整
体无遗地加以记忆的能力。
汉字是平面化的方块图形文字,每一个字都是一个具有某种特征的图像,汉字的这一特点正好适宜于婴幼儿辨认。因此婴幼儿识记汉字的方式就像照像一样,触目入脑刻板成像整体储存起来,没有分析过程,没有难易感觉。
2)汉字的形声一体性有利于孩子记忆。
汉字是辨认字形,由形知义。汉字的形声字有90%,其形旁和字义紧密关联,对字义已初步归类,再加上字与字区分明显,个性突出,有助于学习记认。比如“胡”,加“水”为“湖’’指湖泊,加“火”为“煳”指烤煳,加“米”为“糊”指糨糊,加“王”为“瑚”指珊瑚,加“艹”为“葫”指葫芦,加“犭”为“猢”指猢狲,这是多么巧妙而易于记认的设计形式啊。
2、识汉字越多,有利于激发孩子的联想、想象能力,让孩子的头脑越来越灵活。
著名语言学家安子介先生的论断,应引起我们的注意:“汉字能使我们产生联想,联想是一切发明之母。”他认为汉字的演变合乎逻辑、富于联想,启发思考、易懂易记。比如“人、大、天、夫”几个字,一个人站着,叉开两腿就像“人”字,又伸开双臂就成“大”字,上面再加一横,至高无上就成“天”字,天字出头,敢于冲破天就是大丈夫的“夫”字。幼儿通过观察比较会发现,与水有关的字有三点水旁,同最有联系的字有个口字旁等。汉字是有规律的,便于通过推理,判断出字音,联想出字义,引发儿童开动脑筋,活跃思维,使儿童变得聪明起来。
3、汉字极便于高速阅读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需要我们提高阅读效率以获得新知识。汉字字与字之间区分明显,个性突出,各有特征,极利于“一目十行”。再加上汉语的语法精练,句子短悍,极便于高速阅读。婴幼儿大量识记汉字后,便可经过训练学会快速阅读,乘上知识经济的时代列车。
4、汉字是复脑文字,是婴幼儿开发大脑潜能的得力玩具
美国斯佩里博士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和右脑开发理论为人类开发自身潜能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美国人口学家认为中国人智商超过欧、美和日本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汉字的因素。研究表明,拼音文字的阅读和书写均是偏向左脑的“单脑文字”,而汉字则是大脑左右两半脑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语音、字、形、语义多重编码兼用的。汉字特征的优越性在于和人脑的生理功能和大脑两半球功能分工的不对称性相协调,充分调动和使用了大脑两半球的不同的功能,即形象思维和逻辑思
维。汉字的复脑性正好符合了婴幼儿以右脑认识事物的特点。因此,汉字不仅利于婴幼儿识记,也是开发婴幼儿大脑潜能的一种好“玩具”。因而,我们不能不说汉字是婴幼儿开智启蒙的最好文字。
学前儿童识字的特点
1.无意注意识别
学前儿童感知能力强,思维具体,记忆形象,这具体体现在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的发展上。儿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但他们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难以做到有目的地识字。
他们常常是在有趣的活动中或翻阅图画书时“无意”记住一些汉字的,如简单名词“狗”、“水”、“爸爸”、“妈妈”、“苹果”、“手”等,动词:“吃”、“走”、“跑”
“笑”等,形容词:“红”、“黄”、“快”、“大”、“小”等。因此,他们认的字数有限,“零敲碎打”,认一个,算一个,识字随机性大。而且,当认过的字被挪动,不是出现在他们爱看的画书上,或者一个个字单独指给他们认时,他们常常有困难,难得再认出来。
2.整体字形识别
学前儿童的感知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等特点,他们在识字时还不可能分解汉字字形的内部结构,而只是有对汉字字形的整体感觉。他们对汉字的外围轮廓特征感觉强。对学前儿童来说,汉字不是由笔画单位组成的,而只是一个整体图象单位。因此,他们在识字时,并不在乎一个字的笔画多少,字与字的外围轮廓区别越大越好辨认;相反,字的笔画虽然简单,但字的整体图象相近,儿童就难以辨认。如字形相近的字:“走”、“是”、“足”、“早”,还有“来”、“米”、“菜”、“家”,“爱”、“发”,“去”、“会”,“四”、“西”等;另外,他们也容易混淆合体字中同部首偏旁的字,象“捉”、“掉”、“拔”和“送”、“这”、“追”等。
3.具体形象识别
文字符号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学前儿童感知的直观性及形象具体性也决定了他们识字的形象具体性。由于受其抽象思维发展的限制,学前儿童对文字符号还缺乏抽象的认识。
他们在识字时常常需要把字和具体实物直接相对应,也就是说,在他们眼里,文字只是实物的替代物。所以,他们难以掌握那些代表抽象概念的文字,也不容易理解文字符号的一字多意等特性,如:“的”、“是”、“也”、“没”、“就”、“在”、“最”
等字儿童很难记住。
识字教育的原则
(1)愉快原则。这一原则主要体现为教得自然、教得有趣、多表扬。在引导孩子识字的过程中,家长切记不可给孩子硬性规定学习任务,然后像小学老师一样,反复教孩子读生字。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对这种方法实难接受。如果家长规定每天必须学几个字,完不成就责骂,甚至动手打,就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导致孩子畏惧识字。这是绝对不可取的。家长应该采用一种类似玩耍的方式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孩子识字,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地学习。
(2)趣味性原则。孩子年龄越小,他们的学习活动越需要靠兴趣来维持。也就是说,孩子感兴趣才肯主动学,孩子缺乏兴趣当然就不肯学。家长如果强迫孩子识字阅读,往往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家长可能会问,如果孩子不喜欢识字,怎么办?其实兴趣是可以培养的,特别对于年龄还很小的儿童,因此,家长首先要注意发现孩子的兴趣中心和爱好,并把识字
阅读融入其中。其次,要采用丰富多采的游戏形式,保持识字阅读活动的趣味性非常重要。趣味性越强的方法,越能使孩子想学、爱学。
(3)量力性原则。家长在引导孩子识字时,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或与其他孩子攀比。究竟孩子每天能够认识几个字,要根据孩子当天的情况随机而定,只要坚持不懈,孩子就能顺利获取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一般来说,3岁以下的孩子每天学2—4个字为宜,以后随着识字能力的提高,教学量可逐渐增加。总之,每日的教学量不宜过大,占用的时间不应太多。
(4)直观形象性原则。由于儿童早期是以具体的动作与形象进行思维的,因此家长在教孩子识字时,必须结合动态的形象或形象的动作,结合动作学习动词,结合实物学习名词,结合图片、情景等学习形容词等。例如:结合跑的动作认识“跑”字,结合具体的货币认识“钱”字。如果像成人扫盲那样干巴巴地教识字,孩子是难以理解和识记的。
(5)活动性原则。幼儿喜欢各种自主性活动,如探索活动,操作活动、身体运动以及各种游戏活动。因此,只有将识字阅读教学寓于儿童的上述各种活动中,才会取得最佳效果。例如捉迷藏时认识“捉迷藏”3个字;学唱歌时,认识“歌曲”、“唱”等字。切记不能像小学生的识字课,死板地坐在屋子里一动不动看字听音,这样很容易使幼儿感到枯燥无味。
(6)学用结合原则。家长不仅让孩子认识汉字,还要给孩子提供使用汉字的机会。这样,他们认识的汉字才能得到巩固。例如,买到商品时,让他们认识一下名称与商标以及说明等。一旦孩子能读懂商品的名称、用途时,就会从内心感到满足,从而更加喜欢识字与阅读。
(7)随机识字与定时识字相结合原则。随人、随事,随物、随时,随地、随境教孩子识字阅读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听到打雷认识“雷”字;看见小猫认识“猫”字;看到门牌教孩子读出来。最好能抓住一切识字机会进行教学,但不能要求孩子—次学会记牢。俗话说:“一回生,两回熟,多次反复就可以终身不忘。”随机教学富有生动形象性,因此效果显著。值得提醒的是,但仅此是不够的,还应该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与地点进行识字阅读游戏活动,以使孩子养成习惯,把识字活动看成与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必须履行。这两种教学形式的有机结合,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8)贴近儿童生活原则。实验表明,所教的字越是与孩子的日常生活内容关系密切,孩子越是喜欢认。如果所教字的字义是他们不熟悉的或者是难以理解的,那么孩子就会感到认字不是享受而是受苦,所以,一定要选择适合婴幼儿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从孩子最熟悉的人、最熟悉的物、最熟悉的事、最熟悉的动作教起,例如教幼儿认识“爸爸,妈妈、衣服、灯、玩具、吃饭、抱、走”等字很容易。这是因为他们对这些字的音和义已经很熟悉。因而很容易记住它的形。有些家长从笔画最简单的字教起,例如一、乙、丁等字,结果发现孩子既不感兴趣,又记不住,其原因就是这些字的含意抽象,幼儿不熟悉。因此也就难以理解,影响他的记忆。
(9)持之以恒原则。家长应克服—切困难,保证每天至少有10分钟和孩子一起进行识字阅读游戏活动,做到使孩子每天有新收获。坚持这样做,必然会有可喜的收获。现实中,有的家长因为忙和累,当一看到孩子对识字缺乏兴趣,—般家长要么气馁而放弃教学;要么就责备孩子不成器。只有坚持不懈地寻求和探索孩子感兴趣的方法,将识字阅读活动进行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