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昆虫形态及生物学
实验二昆虫形态及生物学
实验二 昆虫形态及生物学 一、目的要求: 1. 认识和掌握昆虫体躯的基本构造和特征。 2.掌握昆虫口器、触角、足、翅的构造及类型。 3.了解昆虫变态的主要类型。 4. 了解昆虫卵、幼虫、蛹主要类型的形态特征。 二、材料和用具: 浸渍标本:蝗虫(雌、雄)、荔枝蝽。 针插标本:菜粉蝶、粘虫、象甲、蝽蟓、蜜蜂、蝉、蝇。 玻片标本:触角类型、翅的类型、足的类型。 盒装标本:三化螟、蜜蜂、蝼蛄生活史,幼虫类型 挂 图:蝗虫、口器、翅、触角、足的类型。 用 具:实体显微镜、拔针、昆虫针、载玻片、镜头纸、 镊子。
四、作业:
另外还可观察蜂类的咀吸式、蝇类的舐吸式、蓟马的锉吸式、蝇类幼虫的口钩等多种口器类型。了解昆虫口器类型构造,在识别害状特征与害虫防治方法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昆虫的变态类型: 完全变态:取蜜蜂和三化螟盒装标本,观察幼虫各龄期特征,蛹期、成虫期特征,对比幼虫和成虫形态、口器、复眼单眼、触角、翅、足的区别。从上观察到完全变态幼虫与成虫形态迥然不同,幼虫无复眼、无翅,除有胸足外还有腹足。 不完全变态:取蝼蛄盒装标本,观察若虫各令期与成虫特征,若虫与成虫基本相似,若虫体型小只有翅芽,成虫体大型有发达的翅,而且无蛹期。
01.
昆虫的性二型及多型现象:
02.
性二型:观察小地老虎成虫雌、雄触角的区别。雌虫丝状,雄虫基部二分之一双栉齿状。
03.
多型现象:取异色瓢虫雌、雄标本,观察雌、雄鞘翅上各自色斑的变化。
01
绘制蝗虫外部形态图、表示昆虫外部形态基本构造。
02
绘制某一种昆虫的触角和足的形态结构图。 列表比较椰心叶甲、蝇、菜粉蝶的幼虫和蛹的特征。
01
虹吸式口器:取菜粉蝶或粘虫成虫针插标本,从头部的侧片观察由下颚变成的螺旋状卷曲的喙管,内部形成一个细长的食物管道、靠虹吸作用吸食液体食料,上颚退化,有下唇须。
昆虫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昆虫分类与鉴定实验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昆虫学实验室实验目的:1. 学习昆虫的基本形态结构,掌握昆虫分类的基本方法。
2. 通过实验,加深对昆虫分类学的理解,提高昆虫识别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材料:1. 昆虫标本: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
2. 显微镜、放大镜、昆虫解剖工具、解剖盘、解剖针、镊子、解剖液、酒精、水、滤纸等。
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标本的整体形态,记录昆虫的颜色、体型、翅的形状等特征。
2. 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昆虫的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的形态特征。
3. 解剖昆虫,观察其内部器官的结构,如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等。
4. 比较不同昆虫类群的形态特征,了解昆虫分类的基本原则。
5. 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对昆虫进行分类鉴定。
实验结果:1. 观察到的昆虫标本包括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
2. 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昆虫的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具有明显的形态差异。
3. 在显微镜下观察,昆虫的内部器官结构差异较大,如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等。
4. 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将实验中观察到的昆虫分为以下几类:- 鳞翅目:蝴蝶、蛾类等。
- 鞘翅目:甲虫类。
- 双翅目:蚊、蝇类等。
- 膜翅目:蜜蜂、蚂蚁等。
实验讨论:1. 昆虫的分类方法主要是根据其形态特征进行,如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的结构差异。
2. 昆虫的内部器官结构也具有明显的差异,如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等。
3. 在进行昆虫分类时,需要综合考虑昆虫的形态和内部器官结构,以提高分类的准确性。
4. 昆虫分类学的研究对于了解昆虫的生物学特性、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昆虫的基本形态结构,掌握了昆虫分类的基本方法。
通过对昆虫标本的观察和解剖,加深了对昆虫分类学的理解,提高了昆虫识别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昆虫的分类与鉴定需要综合考虑其形态和内部器官结构,这对于昆虫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昆虫类科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昆虫的基本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规律;2. 掌握昆虫分类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观察、实验和记录能力。
二、实验原理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一类生物,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
通过观察昆虫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过程,可以了解昆虫的分类、生态和生物学特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各类昆虫标本、昆虫解剖器具、显微镜、培养皿、放大镜等;2. 实验仪器:解剖显微镜、显微镜、放大镜、酒精灯、剪刀、镊子等。
四、实验方法1. 观察昆虫形态结构: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内部器官等,了解昆虫的基本结构;2. 解剖昆虫:利用解剖显微镜、剪刀、镊子等工具,对昆虫进行解剖,观察内部器官;3. 记录实验数据: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详细记录昆虫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规律;4. 分析昆虫分类: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五、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形态结构(1)取一昆虫标本,置于培养皿中;(2)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如头部、胸部、腹部、触角、足等;(3)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内部器官,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
2. 解剖昆虫(1)将昆虫标本放置于解剖显微镜下;(2)使用剪刀、镊子等工具,对昆虫进行解剖;(3)观察昆虫的内部器官,记录其形态和功能。
3. 记录实验数据(1)记录昆虫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规律;(2)对昆虫进行分类,记录分类结果。
4. 分析昆虫分类(1)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2)分析昆虫的分类特点,总结昆虫的分类规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了解到昆虫的基本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规律,掌握了昆虫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2. 实验分析(1)昆虫的基本结构:昆虫具有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部分,头部具有触角、眼睛、口器等器官;胸部具有三对足和一对翅膀;腹部具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器官。
(2)昆虫的生理功能:昆虫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殖等生理功能。
昆虫的鉴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 学习昆虫的形态特征,提高昆虫识别能力。
3. 掌握昆虫分类检索表的运用。
二、实验原理昆虫是地球上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动物群体,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
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结合昆虫分类检索表,可以准确鉴定昆虫的种类。
三、实验材料1. 昆虫标本:包括不同科、目的昆虫标本。
2. 昆虫分类检索表。
3. 放大镜、镊子、记录本等。
四、实验方法1. 观察昆虫外部形态特征,包括头部、胸部、腹部、足、翅等部位。
2. 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查阅昆虫分类检索表,确定昆虫的种类。
3. 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昆虫种类、数量及特征。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昆虫标本放置在实验台上,准备好放大镜、记录本等实验用品。
2. 观察昆虫: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昆虫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翅等部位,注意观察其形态、颜色、斑纹等特征。
3. 查阅检索表:根据观察到的昆虫形态特征,逐级查阅昆虫分类检索表,确定昆虫的种类。
4. 记录实验结果:将观察到的昆虫种类、数量及特征记录在记录本上。
5. 分析总结: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昆虫种类进行分析,总结昆虫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昆虫种类及数量:- 甲虫:50只- 蝴蝶:30只- 蚂蚁:20只- 蜻蜓:10只- 其他昆虫:10只2.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结合昆虫分类检索表,成功鉴定出50种甲虫、30种蝴蝶、20种蚂蚁、10种蜻蜓及其他10种昆虫。
- 实验过程中,部分昆虫种类鉴定较为困难,需要多次查阅检索表,说明昆虫分类检索表在昆虫鉴别过程中的重要性。
七、实验结论1. 昆虫的形态特征是鉴别昆虫种类的重要依据。
2. 昆虫分类检索表是昆虫鉴别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快速准确地鉴定昆虫种类。
3. 通过本次实验,提高了自己的昆虫识别能力,为今后从事昆虫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八、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部分昆虫种类鉴定较为困难,说明自己在昆虫学知识方面还有待提高。
科学实验昆虫水蛭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水蛭对昆虫血淋巴的吸收能力。
2. 分析水蛭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3. 了解水蛭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及其对昆虫种群的影响。
二、实验所用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电子天平、量筒、滴定管、移液器等。
2. 实验材料:水蛭、昆虫(如蚂蚁、蚊子等)、无菌水、营养液、土壤等。
三、实验原理水蛭是环节动物门的一种,具有吸血习性。
本实验通过观察水蛭对昆虫血淋巴的吸收情况,以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水蛭的生长情况,来探究水蛭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对昆虫种群的影响。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水蛭与昆虫共处一室,实验组为水蛭单独饲养。
2. 实验过程:a. 将水蛭和昆虫分别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设置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b. 每隔一段时间,观察水蛭对昆虫血淋巴的吸收情况,记录数据。
c. 分别在实验初期、中期和末期,对水蛭进行称重,记录其生长情况。
d.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蛭对昆虫血淋巴的吸收情况:a. 实验结果显示,水蛭对昆虫血淋巴的吸收能力较强,能够迅速吸取昆虫体内的血淋巴。
b. 吸收能力与水蛭个体大小、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
2. 水蛭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a. 实验结果显示,水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生长良好。
b. 在土壤环境中,水蛭的生长速度较快,而在纯水中生长速度较慢。
3. 水蛭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及其对昆虫种群的影响:a. 水蛭在生态系统中具有捕食昆虫、分解有机物质等作用。
b. 水蛭对昆虫种群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六、结论1. 水蛭对昆虫血淋巴的吸收能力较强,能够迅速吸取昆虫体内的血淋巴。
2. 水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生长良好,土壤环境有利于其生长。
3. 水蛭在生态系统中具有捕食昆虫、分解有机物质等作用,对昆虫种群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七、实验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水蛭在昆虫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生物防治昆虫的一种手段。
昆虫的形态特征与分类
昆虫分类的方法
形态分类法: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如翅膀、触角、足等 生物学分类法:根据昆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类,如食性、繁殖方式等 生态分类法:根据昆虫的生态习性进行分类,如栖息地、活动规律等 遗传学分类法:根据昆虫的遗传特征进行分类,如DNA序列、基因突变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责食物的消化 入和二氧化碳 的循环和氧气、
和吸收
的排出
营养物质的运
输
神经系统:包 括脑、神经节 等,负责信息 的传递和处理
生殖系统:包 括卵巢、睾丸 等,负责生殖 细胞的产生和
繁殖
排泄系统:包 括肾、膀胱等, 负责废物的排 出和调节水分
的平衡
昆虫的运动方式
飞行: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膀,可以 飞行
跳跃:一些昆虫如蝗虫、蟋蟀等, 通过腿部跳跃
昆虫的分类系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昆虫的种类和特性,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 供依据。
常见昆虫分类
鞘翅目:如金龟子、瓢虫 等
鳞翅目:如蝴蝶、蛾等
双翅目:如苍蝇、蚊子等
膜翅目:如蜜蜂、蚂蚁等
直翅目:如蝗虫、蟋蟀等
半翅目:如蚜虫、蚧壳虫 等
昆虫分类的意义
科学研究:有助于了解昆虫的进化历程和生物多样性 农业应用:有助于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 环境保护:有助于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生物资源的保护 教育普及: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昆虫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爬行:一些昆虫如蚂蚁、甲虫等, 通过足部爬行
游泳:一些昆虫如蜻蜓、水黾等, 可以在水面上漂浮或游泳
昆虫的繁殖方式
02 昆虫的分类
昆虫的分类系统
昆虫的各种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昆虫作为地球上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的一类生物,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昆虫的形态、生理、生态和分类等特征,本实验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昆虫进行实验研究。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结构;2. 掌握昆虫分类的方法与原则;3. 加深对昆虫与植物病虫害关系的认识;4. 掌握野外采集昆虫的方法;5.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三、实验内容1. 昆虫形态特征观察实验(1)实验目的:观察昆虫的形态特征,了解其外部结构。
(2)实验材料:昆虫标本、显微镜、解剖镜等。
(3)实验步骤:①观察昆虫的整体结构,如头部、胸部、腹部等;②观察昆虫的足、触角、翅等器官;③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内部结构,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
2. 昆虫分类实验(1)实验目的:学习昆虫分类的方法与原则,掌握昆虫分类的基本技能。
(2)实验材料:昆虫标本、分类鉴定手册、显微镜等。
(3)实验步骤:①根据昆虫的形态特征,将昆虫标本进行初步分类;②查阅分类鉴定手册,对昆虫进行详细鉴定;③对比不同昆虫的分类特征,加深对昆虫分类的理解。
3. 昆虫与植物病虫害关系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昆虫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掌握病虫害防治方法。
(2)实验材料:植物、昆虫标本、农药等。
(3)实验步骤:①观察昆虫对植物的危害程度;②分析昆虫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③学习病虫害防治方法,如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
4. 野外采集昆虫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野外采集昆虫的方法,了解昆虫的生存环境。
(2)实验材料:捕虫网、毒瓶、采集管、手套等。
(3)实验步骤:①选择合适的采集地点,如树林、草地、农田等;②使用捕虫网、毒瓶等工具采集昆虫;③将采集到的昆虫进行整理、保存。
5. 昆虫生理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昆虫的生理特征,掌握昆虫生理实验方法。
(2)实验材料:昆虫、生理仪器、实验试剂等。
(3)实验步骤:①观察昆虫的运动、摄食、繁殖等生理现象;②使用生理仪器测定昆虫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频率等;③分析昆虫的生理特征与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昆虫学生物特性实验报告
昆虫学生物特性实验报告# 昆虫学生物特性实验报告## 引言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一类生物,其生物特性对于生态环境的维持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研究昆虫的生物特性,对昆虫的行为、生理和解剖特征进行初步了解。
## 材料与方法### 材料- 一只活体昆虫(变色龙蜥蜴)- 放大镜- 显微镜- 昆虫标本(蝴蝶)- 昆虫解剖工具### 方法1. 观察昆虫的行为特性:- 将变色龙蜥蜴放置在一个透明容器中,记录其运动方式、速度和行为习性。
- 在观察过程中观察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如光线、声音等。
2. 观察昆虫的形态特征:- 使用放大镜观察变色龙蜥蜴的身体特征,包括体长、体色、身体覆盖物等。
- 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标本中蝴蝶的触角、翅膀、腹部等结构。
3. 解剖昆虫的内部结构:- 将蝴蝶标本放置在昆虫解剖台上,使用显微镜和昆虫解剖工具解剖昆虫的身体,观察其内部结构,如肌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
## 结果与讨论1. 行为特性观察:- 变色龙蜥蜴以四肢爬行的方式移动,其速度较快且非常敏捷。
- 当受到外界刺激时,变色龙蜥蜴会立即改变身体颜色以适应周围环境,起到保护的作用。
2. 形态特征观察:- 变色龙蜥蜴的体长约为10厘米,身体呈扁平形状,背部覆盖有颜色鲜艳的鳞片。
- 蝴蝶标本的触角呈细长且弯曲的形状,翅膀呈现出美丽的花纹和丰富的色彩。
3. 内部结构解剖:- 蝴蝶的肌肉结构发达,能够迅速振动翅膀进行飞行。
- 消化系统包括口器、食道、胃和肠道,用于摄取和消化食物。
- 昆虫的呼吸系统通过气管将空气直接输送到身体细胞,实现气体交换。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初步了解了昆虫的行为、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
昆虫以其丰富的生物特性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生态平衡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昆虫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昆虫资源,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和研究了昆虫的生物特性,包括行为、形态和内部结构。
昆虫的形态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昆虫的基本形态结构,掌握昆虫的识别方法,加深对昆虫分类学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类,具有分节的身体、外骨骼、触角、眼、口器、胸足和翅等特征。
昆虫的形态结构是昆虫分类学的基础,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可以初步识别昆虫的种类。
三、实验材料1. 实验昆虫:蝗虫、蜜蜂、蝉、蝼蛄、家蝇、蝶类、蛾类、螳螂、椿象、龙虱、草蛉、金龟甲、步行虫、蚜虫、蓟马等。
2. 实验工具:放大镜、显微镜、解剖刀、挑针、镊子、浆糊(或胶水)、昆虫外部形态挂图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整体形态(1)观察昆虫的体躯: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体躯,注意体外包被的外骨骼,体躯的分节、头、胸、腹三个体段的划分,触角、眼、口器、胸足和翅等部位。
(2)观察昆虫的头部: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头部,注意触角、眼、口器的形态和位置。
(3)观察昆虫的胸部: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胸部,注意胸足的形态和位置。
(4)观察昆虫的腹部: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腹部,注意翅的形态和位置。
2. 分析昆虫形态结构(1)触角:观察昆虫触角的形态、长度、节数和感觉器官的分布。
(2)眼:观察昆虫眼的形态、数量和分布。
(3)口器:观察昆虫口器的类型、构造和功能。
(4)胸足:观察昆虫胸足的形态、节数、爪和功能。
(5)翅:观察昆虫翅的形态、质地、脉序和功能。
3. 制作昆虫标本(1)挑选昆虫:选择形态完整、无损伤的昆虫。
(2)制作标本:用解剖刀将昆虫的体躯、头部、胸部和腹部分别切下,用挑针将各部位固定在标本板上,用浆糊(或胶水)粘合。
(3)标注:在标本板上标注昆虫的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等信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发现昆虫具有以下特征:(1)体躯分节:昆虫的体躯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各体段之间有明显的分界。
(2)外骨骼:昆虫具有外骨骼,保护和支持内部器官,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3)触角:昆虫的触角具有感觉器官,用于嗅觉、触觉和味觉等。
实验二常见昆虫识别
翅膜质。
鳞翅目 触角线状、羽状、棒状等,多样;口器虹吸式。鳞
10、11、 翅;翅部中央有一大的中室。翅脉的特征是重要的
12、13 分类依据。
幼虫额区狭窄,“八”字形;口器咀嚼式,腹足常5对
(腹部3-6、10节);足底有趾钩。有些科或亚科的
腹足2~4对(尺蛾,部分夜蛾)和肛足退化(舟蛾
科)。
膜翅目 触角多样,有丝状、棒状、膝状等;前后胸小,中
(2)种类代表。
标本名 称
分类
主要形态特征
直翅目 体长30-40mm,体暗褐色。胸背比头宽,横列两个圆
蟋蟀科 锥形黄斑,后足腿节肥大,胫节具两列刺状突起,每
大蟋蟀
列4-5枚,刺端黑色。雌虫产卵管短于尾须。杂食,寄 主:橡胶、可可、咖啡、菠萝、棉、花生、芝麻、瓜类、高
粱、甘薯、麦类及柑桔、桃、梅等苗木。将幼苗从基部
小菜蛾
菜蛾科
折的波浪纹,两翅合拢时呈3个接连的菱形斑,前翅缘 毛长并翘起如鸡尾。寄主:白菜、甘蓝、菜花、萝卜、板
兰根、大青叶、芥菜等十字花科植物。
鳞翅目 体长14~20mm左右,翅展35~46mm,体暗褐色,胸部
斜纹夜 蛾
夜蛾科
背面有白色丛毛,前翅灰褐色,花纹多,内横线和外 横线白色,波浪状,中间有明显的白色斜阔带纹,称 斜纹夜蛾。寄主:瓜、茄、豆、葱、韭菜、菠菜,以及粮
器;产卵器发达。
征
体小型至中型,柔软;触角念珠状,口器咀嚼式;体多 观 型,长翅型翅膜质,前后翅大小、形状相似;有翅成虫
婚飞后,翅脱落,余下部分为翅鳞。
半翅目 触角线状或刚毛状;口器刺吸式,后口式;前胸背
(同翅 板发达;中胸小盾片明显;前翅覆翅、膜翅或半鞘
目) 翅;常有腊腺或臭腺。
实验二普通果蝇形态与生活史观察
专业班级:2016级生物技术(1)班学号:142姓名:王堽实验二普通果蝇形态结构和生活史观察一、目的1.了解果蝇生活史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形态特点;区别雌雄果蝇以及几种常见突变类型的主要性状特征;掌握实验果蝇的饲养、管理及实验处理方法和技术;2.掌握果蝇的基本特征及鉴别雌、雄果蝇的方法,熟悉常见突变型;了解果蝇生活周期特征及各阶段的形态变化;3.掌握实验果蝇的杂交技术,并学会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4.掌握果蝇的麻醉方法,熟悉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果蝇的形态特征;二、原理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昆虫,属果蝇属,广泛存在于温带及热带地区,主食为腐烂水果中的酵母菌约有2500个种。
通常用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黑腹果蝇。
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1. 饲养容易。
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作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2. 生长迅速。
十二天左右就可完成一个世代,每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400~500个,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大量的子代,便于遗传学分析;3. 染色体数少。
只有4对;4. 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
横纹清晰,是细胞学观察的好材料;5. 突变性状多,而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6.果蝇的生活史: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它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发育时期;7.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30℃以上温度能使果蝇不育或死亡,低温能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下降,一般在20-25℃下培养最为合适。
在适宜的温度下,大约经过10-15天即可繁殖一代;8.果蝇染色体组成。
果蝇为二倍体2n=8。
核内有丝分裂:不涉及细胞分裂和核分裂的染色体分裂方式。
体联会:一些特殊的体细胞中(如果蝇唾腺细胞)的染色体经多次复制却不分开,依旧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就象减数分裂中的联会现象一样。
染色体组:来自二倍体生物的正常配子的所有染色体。
连锁群:来自配子中的每条染色体及其携带的基因。
雌雄基因平衡理论:对果蝇而言,X染色体上有决定雌性的基因,常染色体上有决定雄性的基因存在,其比值决定果蝇的雌或雄,Y染色体只与育性有关,而与性别无关;9.果蝇的性别决定。
蝉昆虫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蝉,作为昆虫界的重要成员,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一直吸引着生物学研究者的关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蝉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生理结构,加深对蝉这一昆虫种类的认识,并探讨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蝉的基本特征和结构;2. 掌握蝉的分类方法和识别技巧;3. 分析蝉的生理结构和生长发育过程;4. 研究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实验方法1. 观察蝉的外部形态特征,包括头部、胸部、腹部、翅膀、足等;2. 分析蝉的内部生理结构,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3. 观察蝉的生活习性,如繁殖、觅食、迁徙等;4. 研究蝉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食物链中的地位、与植物的互动等。
四、实验过程1. 实验一:观察蝉的外部形态特征通过显微镜观察蝉的头部、胸部、腹部、翅膀、足等部位,发现蝉具有以下特征:(1)头部:蝉的头部较小,具有一对复眼和一对触角。
复眼位于头部前方,较大,负责观察外界环境;触角位于头部两侧,较短,负责嗅觉和触觉。
(2)胸部:蝉的胸部宽大,分为三个节,分别为前胸、中胸和后胸。
胸部具有发达的翅,翅脉明显,可进行飞行。
(3)腹部:蝉的腹部较长,分为多个节。
腹部末端具有一对尾须,用于平衡飞行。
(4)翅膀:蝉的翅膀分为前翅和后翅,前翅较大,后翅较小。
翅面具有细密的翅脉,可进行飞行。
2. 实验二:分析蝉的内部生理结构通过解剖蝉的尸体,观察其内部生理结构,发现蝉具有以下特点:(1)消化系统:蝉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等。
食物通过口腔进入咽,然后进入食道,经过胃和小肠进行消化吸收,最后进入大肠排泄。
(2)呼吸系统:蝉的呼吸系统为气管式呼吸,通过气管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气管从头部延伸至腹部,分布在整个身体。
(3)生殖系统:蝉的生殖系统为雌雄异体,雄性生殖器官包括一对触角、一对触须、一对阴茎等;雌性生殖器官包括一对触角、一对触须、一对产卵管等。
3. 实验三:观察蝉的生活习性通过野外观察和饲养,发现蝉具有以下生活习性:(1)繁殖:蝉的繁殖季节一般为夏季,雄蝉通过鸣叫吸引雌蝉,进行交配。
学生制作昆虫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昆虫的形态结构观察与实验实验者:[姓名]实验日期:[日期]实验地点:[实验室名称]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昆虫的形态结构,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2. 学习使用显微镜等实验器材进行观察。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个纲,具有明显的头、胸、腹三部分,以及一对触角和三对足。
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密切相关,观察昆虫的形态结构有助于了解其生物学特性。
三、实验材料1. 昆虫标本:蝗虫、蚂蚁、蝴蝶等。
2. 显微镜及配套配件。
3. 实验记录本。
4. 镜片清洁剂。
四、实验步骤1. 观察昆虫整体形态结构,记录其基本特征,如身体颜色、大小、触角形状、足的数目等。
2. 将昆虫标本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显微镜至合适倍数,观察昆虫的头部结构,记录触角、眼睛、口器等部位的特征。
3. 观察昆虫的胸部结构,注意观察翅、足的形状、数目和排列方式。
4. 观察昆虫的腹部结构,注意观察气门、生殖器官等部位的特征。
5. 清洁显微镜镜片,调整显微镜至较低倍数,观察昆虫的生殖器官和呼吸器官。
6. 整理实验记录,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蝗虫具有明显的头、胸、腹三部分,触角为丝状,复眼发达,口器为咀嚼式,有三对足,两对翅。
胸部有三对足,前足较小,中足和后足较大,适合跳跃。
腹部有气门,用于呼吸。
2. 观察到蚂蚁具有明显的头、胸、腹三部分,触角为棒状,复眼较小,口器为咀嚼式,有三对足,一对翅。
胸部有三对足,前足较小,中足和后足较大,适合爬行。
腹部有气门,用于呼吸。
3. 观察到蝴蝶具有明显的头、胸、腹三部分,触角为棒状,复眼发达,口器为吸管式,有三对足,四对翅。
胸部有三对足,前足较小,中足和后足较大,适合爬行。
腹部有气门,用于呼吸。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具有明显的分节。
2. 昆虫的触角形状多样,与其感知环境有关。
3. 昆虫的口器类型与其食物有关,咀嚼式口器适合咀嚼固体食物,吸管式口器适合吸食液体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虫、蝉等其它针插标本和盒装标本认识触角的类型及其变化。
3.足的观察: 观察蝗虫足的基节、转节、腿节、胫节、爪及爪垫的构造;观察各 种昆虫足的变异类型,如蝗虫的前足(步行足)、蝗虫的后足(跳跃 足)、蜜蜂的后足(携粉足)等的特征。
4.翅的观察: 取蝶或蛾的前翅,观察翅的基本构造及分区,找出翅的前缘、 外缘、后缘、基角(肩角)、顶角、臀角、臀前区(翅主区)、臀 区、轭区等。对比其它昆虫翅的变异类型,如蝗虫前翅、后翅,蝽 蟓的前翅,蝇的后翅等。
1.昆虫体躯的划分: 取蝗虫浸渍标本,观察其体躯,注意体外包被的外骨骼,体躯分 为头、胸、腹三个体段,每体段分节的情况。观察头部触角、复眼、 单眼、口器、头部分区;观察胸部足、翅;观察腹部听器、尾须、雌 雄生殖器、气门等形态及其着生位置。对比其它针插标本各体段附肢 的特征。
2.触角观察: 观察并区别触角的柄节、梗节、鞭节的构造,数一下节数。对比蝗
虹吸式口器:取菜粉蝶或粘虫成虫针插标本,从头部的侧片观 察由下颚变成的螺旋状卷曲的喙管,内部形成一个细长的食物 管道、靠虹吸作用吸食液体食料,上颚退化,有下唇须。
只有下颚的外颚叶极度延长形成1条
中空的管子,平时卷曲在头的下方,
取食时伸到花心吸取花蜜。 其余如上唇、下唇、上颚等部位退
化或消失。
另外还可观察蜂类的咀吸式、蝇类的舐吸式、蓟马的锉吸式、蝇 类幼虫的口钩等多种口器类型。了解昆虫口器类型构造,在识别害状
成 虫
蛹
幼虫
卵
完 全 变 态
7.卵的类型: 取盒装标本、观察各种昆虫卵粒形状、大小、排列方式、有 无保护物等。
8.幼虫类型:
无足型:蝇幼虫,无胸足 无三对胸足,有数对腹足。
9.蛹的类型:
被蛹:观察蝶蛹或蛾蛹特征。体外有一层包被,可见头部的复眼、 触角,胸部可见斜伸向腹面的翅、足,但均不能自由活动。
四、作业:
1. 绘制蝗虫外部形态图、表示昆虫外部形态基本 构造。 2. 绘制某一种昆虫的触角和足的形态结构图。 3. 列表比较椰心叶甲、蝇、菜粉蝶的幼虫和蛹的 特征。
刺吸式口器:用镊子取下斑衣蜡蝉的头部置于载玻片上,先观察针 状的口器、再用拔针或昆虫针压、拔,分离口器,观察认识喙管、 上唇、下唇及埋藏在管内的两对口针、上颚针、下颚针。 • 上唇:多退化成小型片状物。 • 上、下颚:形成两对细长的口针,
包于喙管内。
• 下唇:延长成1条喙管,里面包藏 2对口针。 • 下颚须:下唇须多退化或消失。
特征与害虫防治方法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昆虫的变态类型:
完全变态:取蜜蜂和三化螟盒装标本,观察幼虫各龄期特征,蛹期、成虫期特征, 对比幼虫和成虫形态、口器、复眼单眼、触角、翅、足的区别。从上观察到完全 变态幼虫与成虫形态迥然不同,幼虫无复眼、无翅,除有胸足外还有腹足。 不完全变态:取蝼蛄盒装标本,观察若虫各令期与成虫特征,若虫与成虫基本相 似,若虫体型小只有翅芽,成虫体大型有发达的翅,而且无蛹期。
实验二 昆虫形态及生物学
一、目的要求:
1. 认识和掌握昆虫体躯的基本构造和特征。
2.掌握昆虫口器、触角、足、翅的构造及类型。 3.了解昆虫变态的主要类型。
4. 了解昆虫卵、幼虫、蛹主要类型的形态特征。
二、材料和用具:
浸渍标本:蝗虫(雌、雄)、荔枝蝽。 针插标本:菜粉蝶、粘虫、象甲、蝽蟓、蜜蜂、蝉、蝇。 玻片标本:触角类型、翅的类型、足的类型。 盒装标本:三化螟、蜜蜂、蝼蛄生活史,幼虫类型 挂 用 图:蝗虫、口器、翅、触角、足的类型。 具:实体显微镜、拔针、昆虫针、载玻片、镜头纸、 镊子。
裸蛹:观察金龟甲蛹的特征。头、胸、腹各体段明显可见,附肢如
翅、足、触角等构造可以自由活动。 围蛹:取蝇蛹观察其特征。蛹体被一层坚硬的蛹壳包围,内部为一 与蛹壳分离的裸蛹。
10.昆虫的性二型及多型现象:
性二型:观察小地老虎成虫雌、雄触角的区别。雌虫丝状,雄虫基部二
分之一双栉齿状。 多型现象:取异色瓢虫雌、雄标本,观察雌、雄鞘翅上各自色斑的变化。
三、内容及方法步聚:
1.昆虫体躯的划分: 6.昆虫的变态类型: 7.卵的类型: 8.幼虫类型: 9.蛹的类型: 10.昆虫的性二型及多型现象:
2.触角观察:
3.足的观察: 4.翅的观察: 5.昆虫口器的观察:
•咀嚼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
•虹吸式口器: •其它类型的口器:
四、作业:
三、内容及方法步聚:
5.昆虫口器的观察:
咀嚼式口器:用镊子取下蝗虫头部,再将口器的各个部分分别 取下置于载玻片上,结合教材中咀嚼式口器构造,认识上唇、上颚、
下颚、下唇和舌的基本构造及取食功用。
上唇:盖在口器上方的1个薄片,能辨别 食物的味道。 上颚:1对坚硬带齿的块状物,具切区和 磨区,能切断磨碎食物。 下颚:分轴节、茎节、内颚叶及下颚须五 个部分,具有嗅觉和味觉作用,下 颚能帮助上颚取食。 下唇:由后唇,侧唇叶,中唇叶和下唇须 组成,下唇须和下颚须相似(功 用)。 舌: 在口器中央,1个囊状突出物,能帮 助吞咽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