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5.缅甸联邦和省邦机构负责人名单

合集下载

当前缅甸的政治力量与权力架构

当前缅甸的政治力量与权力架构

当前缅甸的政治力量与权力架构在1988〜2010年期间,缅甸存在军人集团、民盟及其支持者、少数民族等三大政治势力。

但是缅甸政治转型之后,尤其是2016年4月民盟执政以来,对于缅甸到底存在哪些有影响的政治力量以及这些力量的相互关系,我们似乎不那么清楚了。

笔者在此做一梳理。

首先,在当下缅甸社会中活跃的政治力量比以前明显增多。

除了传统的军人集团、民盟之外,还有少数民族、在野的巩发党、正在注册进程中的88年代和平与开放社会组织(前身是88年代学生组织)、其他合法政党、包括NGO在内的各类社会团体、佛教僧侣、媒体、工会、学生等。

但从2015年11月的大选结果看,缅甸有影响的全国性政党只有民盟和巩发党,其余获得议席的20个政党均是地区性的少数民族政党。

有学者分析缅甸将有第三党的崛起恐怕是一种没有多少事实基础的臆想。

笔者想强调的是,在当下的缅甸,NGO、佛教僧侣、媒体、工会对政治的影响不容忽视,但是我们对上述政治力量的认知要更加客观。

尤其是不要美化NGO和工会,前者并非真理、正义、公平的化身,他们同样有自己的利益,后者也不是在为了构建合理的资方和劳工关系而努力。

佛教僧侣对信徒的政治行为确实有较大的影响,但很多选民的投票并不受僧侣的主导,这也说明缅甸传统的庇护关系正在发生变化。

媒体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缅甸现任宣传部长吴佩敏一直强调媒体是缅甸在立法、行政和司法之外的第四力量。

但大中学生对政治的兴趣和参与度已明显降低。

其次,缅甸中央层面的权力分配比较复杂。

在巩发党执政期间,由于巩发党与军队的特殊关系,中央层面的权力分配与运行没有大的问题。

民盟执政后,在联邦立法机构,民盟议员虽然占多数,但25%的军人议员,其投票倾向对各种政策的决定还是有明显的影响。

在联邦政府中,国防部长、内政部长和边境事务部部长是由军方任命的,在某些问题上不会听从于民盟政府的指令。

根据2008年宪法,缅甸设立了由总统、副总统、议长、副议长、国防部长、外交部长等11人组成的国家国防与安全委员会,与军事、安全相关的事务由该委员会决定,但是11名成员中,现役军人加上有军方背景的副总统达到了六名。

缅甸的制度

缅甸的制度

缅甸的制度【原创版2篇】篇1 目录1.缅甸的历史背景2.缅甸的政治制度3.缅甸的行政区划4.缅甸的民族问题5.缅甸的经济状况6.缅甸的国际关系篇1正文缅甸联邦共和国,简称缅甸,是东南亚的一个国家,位于印度洋西北沿岸。

缅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000 年,曾经是蒲甘王朝、东吁王朝和贡榜王朝等历史上繁荣的文明古国。

在 19 世纪末,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直到 1948 年才获得独立。

缅甸的政治制度为议会制共和制,以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议会为最高立法机构。

议会分为两院,分别是代议院和民族院。

代议院共有 440 个席位,议员由各级议会选出;民族院共有 125 个席位,议员在少数民族中选出。

缅甸政府实行多党制,目前主要有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全国民主联盟等政党。

缅甸的行政区划分为 7 个省、7 个邦和 1 个联邦特区。

省和邦是缅甸的一级行政区划,联邦特区是缅甸首都内比都。

缅甸的民族问题一直是该国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

缅甸共有 135 个民族,其中缅族是最大的民族,占全国人口的 68%。

其他主要民族有克伦族、掸族、克钦族等。

长期以来,缅甸民族问题呈现出复杂、多层面的特点,民族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

缅甸的经济状况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了很大变化。

1988 年以前,缅甸实行计划经济,1988 年以后开始实行市场经济。

近年来,缅甸政府积极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逐渐向好。

主要经济来源有农业、矿业、石油和天然气等。

然而,缅甸的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基础设施落后、贫富差距较大等。

缅甸在国际关系方面,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缅甸致力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

近年来,缅甸政府积极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同时加强与中国、印度、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缅甸目前是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东盟等国际组织的成员国。

总之,缅甸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行政区划、民族问题、经济状况和国际关系等方面共同构成了这个国家的特点。

缅甸邦的行政机构

缅甸邦的行政机构

缅甸全国共有7个省、7个邦和1个联邦直辖区(内比都)。

以下是缅甸邦的行政机构:1.省和邦:省和邦是缅甸的二级行政区划,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省和邦的行政机
构主要包括省/邦政府、议会、法院和检察院等机构。

2.县/镇区:县/镇区是省/邦以下的行政区划,负责管理基层事务。

县/镇区的行
政机构主要包括县/镇区政府、议会、法院和检察院等机构。

3.乡/镇:乡/镇是县/镇以下的行政区划,负责管理基层事务。

乡/镇的行政机构
主要包括乡/镇政府、议会、法院和检察院等机构。

4.村/寨:村/寨是乡/镇以下的行政区划,负责管理基层事务。

村/寨的行政机构
主要包括村/寨委员会、议事会、调解委员会等机构。

总的来说,缅甸邦的行政机构包括省/邦政府、议会、法院和检察院等机构,这些机构共同负责管理邦的事务。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访问缅甸官方网站或查阅相关新闻报道。

【最新】缅甸政治进程大事记-范文模板 (2页)

【最新】缅甸政治进程大事记-范文模板 (2页)

【最新】缅甸政治进程大事记-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缅甸政治进程大事记
自1948年1月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宣布独立以来,缅甸境内135个民族并未完全实现和解,不同地区时有武装冲突爆发。

1988年因经济形势恶化等原因,缅甸全国爆发游行请愿,后由军队接管政权收场,缅甸政坛因此近三十年由军
政府执掌。

1988年9月,军队接管缅甸政权,废除宪法,解散人民议会和国家权力
机构。

当年,昂山素季创建全国民主联盟(民盟),发展成为缅甸最大反对派。

缅甸军队接管国家政权后,宣布实行多党民主制。

1990年5月缅甸举行全国大选,民盟获胜,但军政府坚持先制定宪法后
交权。

此后,双方矛盾不断,制宪进程屡屡中断,昂山素季也3次被软禁。

201X年8月,军政府宣布旨在实现民族和解、推进民主进程的七点民主
路线图计划,包括恢复举行制宪国民大会、就新宪法草案举行全民公决、举行
多党制大选、向民选政府移交国家权力等。

201X年,军政府主导的制宪国民大会在中断8年后复会。

201X年9月,国民大会完成使命。

201X年5月,《缅甸联邦共和国宪法》全民公决获得通过。

该宪法除了
确立缅甸实行市场经济、多党制及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还规定军队在
各级议会中拥有25%非选举议席及在政府中拥有国防、内政和边境事务部长三个部长职务。

缅甸政治生态的变化与政党制度的变革

缅甸政治生态的变化与政党制度的变革

缅甸政党体制变革及未来走向杜继锋2010年11月7日,缅甸举行了20年来的首次多党大选,代表军方利益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党”以及代表民主派的“全国民主力量党”等37个政党的3000余名候选人参选,角逐缅甸联邦以及各省、邦议会的1163个议席。

2011年2月4日,缅甸联邦议会选举前总理登盛为总统、丁昂敏乌和赛茂康为副总统。

3月30日,登盛领导的缅甸新政府宣誓就职。

缅甸新政府上台后,开始进行大幅度政治改革:2010年11月14日,释放多年来一直遭到“软禁”的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取消对其长达20余年、时断时续的人身限制;取消对境外媒体采访的限制以及逐步放宽对国内媒体的出版审查并最终在2012年8月完全取消对报刊杂志的新闻审查;从2011年5月起实行多次“大赦”,分批释放“政治犯”。

在缅甸“民主之春”的吹佛下,缅甸的政党体制和政党政治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缅甸政治生态的变化与政党制度的变革一缅甸政党制度的历史沿革缅甸政党制度自创立以来命运多舛。

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独立后一直奉行西方式的多党竞争的议会民主制。

1962年奈温将军发动政变,推翻民选的吴努文官政府,开始了长达26年的军人统治,缅甸多党制就此夭折。

1974年1月,奈温组建了“社会主义纲领党”,从此开始了一党专政的时代。

1988年,在全国的抗议浪潮中奈温被迫下台。

同年9月18日,缅甸军人再度发动政变,接管国家政权,成立“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1997年11月15日更名为“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

1990年,缅甸举行大选,迎来恢复多党民主制的又一重要机遇。

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赢得485 个议席中的 396席,亲政府的“民族团结党”仅获得10个议席。

但缅甸军人政府以“先制宪,后交权”为由拒绝向昂山素季移交权力,缅甸民主化及重新恢复多党制的努力最终功亏一篑。

2008年5月,缅甸举行新宪法草案全民公决并通过了该草案。

根据新宪法,缅甸将恢复多党制并在2010年举行1990年以来首次多党大选。

深入交流增进互信促进合作——王刚率中共代表团访问缅甸、纳米比亚、约旦和爱尔兰侧记

深入交流增进互信促进合作——王刚率中共代表团访问缅甸、纳米比亚、约旦和爱尔兰侧记

深入交流 增进互信 促进合作——王刚率中共代表团访问缅甸、纳米比亚、约旦和爱尔兰侧记■ 杨 诺/文应缅甸联邦巩固与发展党、纳米比亚人组党、约旦政府和爱尔兰众议长巴雷特的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于5月13—27日访问了上述四国。

代表团主要陪同人员包括中联部副部长李进军,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肇雄,中共大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万才等。

四个往访国在各自所在地区事务中都发挥着积极重要作用,普遍重视发展对华关系。

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依然不明朗、各国在全球化深化进程中相互依存度愈加上升、各自都处于发展关键期的重要时节,四国领导人都高度重视这次访问,与中共代表团就加深双边政治互信、加强两国互利合作、推进人文领域交流等进行了坦诚、深入、富有成效的交流,达成了广泛共识,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

缅甸:“胞波”情谊暖人心5月的缅甸正值盛夏,艳丽的凤凰花满树绽放,如同绚烂的红霞。

金色佛国的人民用更加热情的方式迎接来自近邻中国的“胞波”(缅语,意为“同胞兄弟”)。

5月14日,缅甸总统吴登盛、联邦议会议长兼民族院议长吴钦昂敏、联邦巩固与发展党总书记吴泰乌先后在首都内比都会见了王刚一行。

王刚分别转达了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缅方领导人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表达了中方致力于不断推进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真诚意愿。

他强调,中缅两国人民有着深厚友谊,中缅友谊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

近年来,两国关系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2011年5月两国元首一致同意把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中缅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深入发展中缅关系符合两国根本利益,也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双方要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坚定不移地推进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进一步造福两国人民。

缅方领导人对此深表赞同,纷纷给予热情回应。

吴登盛总统愉快地回忆起他近几年数度访华的情况,特别是2011年5月缅甸新政府成立不久,他就以总统身份访问了中国。

缅甸联邦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人民院选举法

缅甸联邦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人民院选举法
镇区数 超过 3 0 ,则将 新建镇 区与相邻 镇区合并 处理 ; 3个
( )国防军 总参谋 长依据宪法 提名 不多于 10名 的军 队议 员。 二 1
帚二早 第三章
第 四条 委 员会在划 分议会 选区时 :
遮 州刘 选 区的划定
( )包括 各省或邦 和联邦 地区在 内的整个联 邦人 民 院选 区不得超过 3 0个 ; 一 3 ( )若选 区数量未超过 3 0 ,至 少一个镇 区划 为一个选 区: 二 3个 ( )若议会选 区不到 3 0个 ,则要根 据人 口多少 计算排 列联邦 范围内的各区 三 3 人 口最 多 的区,每 个区都应 划分 出一 个选 区 ,直至补 足选 区数量 ;
第 四章
第 六条
有投 票权人 员
不论 性 别和宗 教 ,具备 以下条件 者均 有投 票权 :
( )选举 日年 满 1 周岁 ,且不违 反本 法之 规定 的公 民、客籍公 民 、取 得 公 民权 的 一 8
人 员 或持有临时证 件 的人 员。 ( )列 入各选 区选 民名 单上 的人 员。 二 第七条 以下 人 员无投 票权 : ( )宗教 人 士 ; 一
第八条 不论 性 别和宗教 ,具 备 以下条件者 均 有被选 举权 。
本法 中提 及 的名称 及其含 义如 :
( )宪 法 :指 《 甸联邦 共 乖 国宪法 ( 0 8年 ) 。 一 缅 I 20 》
( 二)议 会 :指 人 民院 。 ( 三)议 员 :指依据 本法 当选为人 民院议 会代表 人 员和 国防军总参谋 长依据 宪 法 提 名 的军队人 民院议会 代表 人 员。 ( 四)选举 :指人 民 院选 举 。 ( 五)选 区 :指 人 民院选 区 。
。 。

关山已越,前路犹长

关山已越,前路犹长

关山已越,前路犹长作者:王思祺来源:《当代世界》2010年第12期2010年11月7日,缅甸举行联邦议会人民院、民族院和14个省(邦)议会大选,缅甸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巩发党)。

民族团结党、全国民主力量等37个政党的3000余名候选人及80多名独立人士参选,根据缅甸联邦选举委员会于17日公布的结果,吴登盛总理领导的巩发党在总数1154个议会民选代表席位赢得882席,包括人民院259席。

民族院129席和省(邦)议会494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

作为巩发党候选人参选的现任国家领导人吴瑞曼、吴登盛、吴丁昂敏乌和30多名内阁阁员顺利当选,其余席位由20多个政党和独立人士取得,占议会代表席位总数25%的军人代表则将由三军总司令在稍后时间任命。

根据宪法规定,当选的联邦议会两代表将在未来3个月内举行第一次会议,选举正、副总统,成立新政府,完成出军人领导转变为民选政府执政的民主化进程。

此前,缅甸已正式启用了新宪法颁布的新国旗与国徽,国名也即将由缅甸联邦改为缅甸联邦共和国,一个新的缅甸即将展示在世界面前。

民主之路多坎坷缅甸是中南半岛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是世界著名粮仓之一。

1948年缅甸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实行参党议会民主制,首任总理是努执政期间是缅甸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各项指标一度在东南亚地区名列前茅。

但英国殖民者统治缅甸期间,住缅族地区实行直接管制,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则继续保留当地上司、由官的封建特权,采取“以夷制夷”的政策,人为扩大缅甸各民族隔阂。

独立后不久,殖民者种下的民族矛盾解决就开始激化,缅甸中央政府与一些少数民族陷入旷日持久的内战,克伦族反政府武装一度兵临仰光城下。

1962年,奈温将军发动政变上台后,政治上实行社会主义纲领党“一党制”,经济上通过“国有化”运动没收私人资本,并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继续坚持强硬立场。

缅甸在奈温20多年的统治下,经济日益凋敝,社会矛盾不断上升,内战更是蔓延到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地区,国家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中缅边境管理与合作的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中缅边境管理与合作的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中缅边境管理与合作的协定本法律法规信息已被VIP在线数据库优先收录了解更多>>•【法规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中缅边境管理与合作的协定•【颁布单位】中国政府缅甸联邦政府•【发文字号】•【颁布时间】1997-3-25•【失效时间】••【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中缅边境管理与合作的协定中国政府缅甸联邦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中缅边境管理与合作的协定(签订日期1997年3月25日生效日期1997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以下简称“双方”),为了进一步发展与巩固两国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起来的睦邻友好关系,认识到共同维护与促进两国边境地区稳定和安宁的必要性,认为一条和平友好的边界将为两国边界地区人民的生活与往来提供方便,并将进一步巩固两国之间业已存在着的传统的胞波情谊,达成协议如下:第一部分定义第一条在本协定中:一、“边境地区”系指附件一所列的中方一侧的县(市)、缅方一侧的镇区。

二、“边民”系指在边境地区的任何一方的常住居民。

三、“地方当局”系指本协定第四条所指、经各自政府授权处理边界事务的双方两级地方行政机构。

四、“执行公务人员”系指各自任命的边防代表、边防副代表和联络官;从事边防检查、海关、商检、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及在贸易组织工作的人员;官员;以及从事文化、体育和卫生工作的人员。

五、“界河”系指边界线所通过的河流、小溪和渠道。

第二部分边界线走向、界桩、附桩和界线标志的维护第二条中缅两国边界已根据一九六0年十月一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和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三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的议定书》及其附图划定和标志。

双方重申尊重两国的边界线及界线标志。

第三条双方依据下列文件的规定维护两国边界线走向、界桩、附桩、界线标志和方位物:(一)一九六0年十月一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二)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三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的议定书》及其附图;(三)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一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中缅边界第一次联合检查的议定书》及其附图;(四)一九九五年六月二十八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中缅边界第二次联合检查的议定书》及其附图。

缅甸政党制度发展简介

缅甸政党制度发展简介

(三)新军人政权与形式上的多党制时期(1988一2010年) 1988年,在全国的抗议浪潮中奈温被迫下台。同年9月18日,缅甸军 人再度发动政变,接管国家政权,上台执政的新军人政权允许多党制的 存在,1990年举行了多党制大选。昂山素季领导的缅甸全国民主联盟赢得 大选。但由于军人拒绝交权,新军人政权推行的多党制名存实亡。为了 缓解国内外压力,军政府制订了“ 制宪交权”的“民主路线图”,2008 年5月,缅甸通过了《缅甸联邦共和国宪法》, 依据宪法缅甸实行多党制, 并承诺于2010年举行大选,缅甸的政党政治由此获得了重新发展的机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 军人独裁与一党专政时期(1962一1988年) 这一时期以1974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军人独裁统治。 这期间, 奈温废除了1947年的联邦宪法, 解散议会, 成立了由军人组成 的“ 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并接管了联邦和各邦的政府机构。他取缔 所有政治党派,排除民选制度。第二阶段是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的一党专 政时期。1974 年,奈温出任总统,取缔所有独立的政治党派, 确立缅甸社 会主义纲领党为唯一合法政党并自任党主席。
(二)、亲军方政党集团 代表军方利益的主要有两大政党即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巩发党)及 民族团结党。在2010年大选中,巩发党在各级议会中均成为多数党,加 上军方自动获得的25% 的议会席位和民族团结党的议席,亲军方阵营仍 牢牢保持对议会的掌控。 巩发党主席为缅甸现任总统吴登盛。该党的前身是1993年9月成立的 “联邦团结发展协会”,原为亲政府的社会团体。2010年4月,缅甸军方 改组,包括总理登盛在内的一批高官正式从军队退役并成立了巩发党参加 大选。 民族团结党由原执政的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于1988年9月24日改组而 成。
(四)以巩发党为主导的议会多党制时期(2010年至今) 2010年11月7日,缅甸举行了20 年来的首次多党大选。在举行的联邦 和地方议会选举中,军人扶持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巩发党)赢得了各 级议会76.5%的议席,成为执政党和议会中的多数党派, 缅甸自从进人以 巩发党为主导的议会多党制时期。2010年大选后缅甸国内的政党政治出 现了新的变化: 大选前的“不合法”的民盟重新注册登记参加2012年的 议会补选,获得43个席位,昂山素季当选为人民院议员,缅甸国内注册登 记的政党由2010年参选的37个政党增加到现在的46个政党,增加了9个政 党。

影响缅甸民主化进程的主要政治势力

影响缅甸民主化进程的主要政治势力
1990 年大选结束后, 缅甸军政府为了保 护其既得利益, 保证军队在未来缅甸政治中 的地位和作用, 试图成立一个军人能控制的、 能与民盟抗衡、类似印尼专业集团的新组织。
巩发协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于 1993 年 9 月 15 日应运而生。军政府在1997 年明确承认该协 会为政治组织, 号召训练其成员为国家的“下 一代领导人”⑧。
(一) 民盟 民盟成立于1988 年9 月24 日, 其创始人 为昂季 (奈温 1962 年成立的革命委员会核心 成员, 1963 年 2 月辞去军政职务后两次被监 禁)、丁吴 (前国防部长兼陆军总司令, 1976 年被解职) 和昂山素季 (缅甸独立运动领导人 昂山的女儿, 1945 年出生)。该党很快在缅甸 众多的政党中脱颖而出, 成为缅甸最大的反
点加强陆海空三军的快速反应、防御作战、预 警和后勤支持能力。 截至 2000 年, 缅军总人 数已从 1988 年的 17 万增至 42. 9 万①。 2001 年9 月, 缅军又制定了从2001 年至2005 年的 扩军计划, 目标是使缅军达到 79 万人。 东盟 官方网站的数据显示, 截至 2003~ 2004 年 度, 缅军总人数约为48. 8 万②, 国外有学者估 计近年内缅军人数可能增加到 50 万③。
① T he Econom ist In telligence U n it, Coun try P rof ile 2001: M y anm a r (B u rm a) , p. 9.
② h ttp: www. asean sec. o rg ③ A nd rew Selth, B u rm a’s A rm ed F orces: P ow er W ithou t G lory , East B ridge, N o rw alk, CT , 2002, p. 269. ④ O ffice of Strateg ic Stud ies,M in istry of D efence of M yanm ar, H um an R esou rce D evelopm en t and N a tion B u ild ing in M y anm a r, Yangon, 1998, p. 156. ⑤ 缅 甸军政府官方网站。 h ttp: www. m yanm ar. com today today. h tm l ⑥ 姜永仁编著:《对缅投资贸易研究与指南》, 德宏民 族出版社 2000 年版, 第 522 页。 ⑦ 郝志刚:《军人管理下的缅甸社会》, 载《环球时报》 2005 年 4 月 11 日。 ⑧ 贺 圣达:《缅甸: 军人执政十年 (1988—1998) 的政 治经济与外交》, 载《东南亚》1998 年第 4 期, 第 2 页。 ⑨ 缅甸联邦巩固与发展协会网站。 h ttp: www. u sda. o rg. mm βκ 中国驻缅甸大使馆网站。 h ttp: mm. ch ina2em bassy. o rg

缅甸联邦共和国宪法(六)(2008年)

缅甸联邦共和国宪法(六)(2008年)

1 、在省、邦级以上的司法机构任职满五年, 或者在县级以上司法机构任职满十年。
5 0
2 、或者从事律师职业满十五年。 3 、或者被总统认为是著名的有声望的法律专家。 ( ) 于国家和人 民。 五 忠
( ) 六 无党派人士。
( ) 七 非议会代表。
弹劾省 、邦高等法院大法官和法官
( ) 三 可按规定提名新的人选以取代依第二项规定被否决的省、 邦高等法院大法官和法官 AS 。 S ( 四) 经相关省、邦议会批准的省、邦高等法院大法官和法官 ^ 选由总统正式任命。 第三百零九条 ( ) 一 省、邦高等法院大法官和法官不得参与政党政治。 ( ) 二 省、邦高等法院大法官和法官系公务员的,自 任职之 日 起退出公务员行列。
省法院、邦法院
省法院、邦高等法院的组成
第三百零五条 省、邦分别设立省法院或邦法院。
49
省法院、邦法院的司法权
第三百零六条 省、 邦法院依法对下列事项拥有司法管辖权: ( ) 一 案件初审 。
( )审理上诉案 。 二
( ) 三 审理修正案。 ( ) 四 法律规定的其他事项 。
( ) 六 无党派人士 。
( ) 七 非议会代表 。
弹劾联邦首席大法官和联邦最高法院法官
第三百零二条
( ) 一 联邦首席大法官或 联邦最高法院法官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将被弹劾:
1 、背叛 国家利 益。
48
2 、违反 宪法 。
3 、道德 败坏 。
4 、丧失第三百零一条规定的联邦首席大法官和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的资格。 5 、不履 行法律赋予之职责。 ( ) 二 总统如提出弹劾案按以下程序办理: l 须向联邦议会议长提交弹劾案。 、 2 、联邦议会议长应成 立调查 组对 弹劾进行调查 。 3 调查组由等额的人民院和民族院代表组成,并从调查组中推选一位合适人选任组长。 、 4 应视调查工作量大小确定完成调查的时限。 、

缅甸邦的行政机构 -回复

缅甸邦的行政机构 -回复

缅甸邦的行政机构-回复缅甸邦的行政机构是该国政府的基层组织之一,负责管理和运营各州邦的事务。

缅甸全称为缅甸联邦共和国,是东南亚的一个国家,邦是该国的行政区划单位。

缅甸共有14个邦,分别由各自的行政机构管理。

缅甸的行政机构由邦首席部长(Chief Minister)和邦内阁组成(State Cabinet)。

邦首席部长是邦内阁的领导,负责监督邦内政府的运作。

他们由各邦的议会选举产生,任期为五年。

邦首席部长是邦议会中的多数派或多数联盟的领袖,他们在邦内政府内具有最高行政权力。

邦首席部长任命邦内阁成员,负责各部门的运作和决策。

缅甸邦的行政机构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行政管理和服务,提供给邦民的基本设施和福利。

他们负责领导和监督邦内政府的各部门,包括教育、健康、农业、经济发展等。

他们制定政策和计划,以促进邦的综合发展。

在邦级行政机构中,不同的部门负责不同的责任和职能。

例如,教育部门负责邦内的教育政策和规划,健康部门负责提供医疗保健和卫生服务,农业部门负责农业发展和农民福利,经济发展部门负责吸引投资和推动经济增长等。

邦内政府与缅甸中央政府有密切的联系和合作。

中央政府为邦内政府提供财政和行政支持,同时也对邦内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中央政府与邦内政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和解决邦级事务。

缅甸的邦行政机构在促进地方发展和民众福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通过提供基本服务,如教育、卫生和农业发展,改善邦内民众的生活水平。

同时,他们也积极吸引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为邦内创造就业机会。

然而,缅甸邦的行政机构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缅甸历史上的内战和冲突导致了某些邦区的安全和稳定问题,使得邦内政府面临着治安和稳定的挑战。

其次,一些边远和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仍然薄弱,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投资进行改善。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缅甸政府致力于加强邦内政府的能力和机构建设。

他们通过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邦内政府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

同时,他们也加强与国际社会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吸引更多的外部援助和支持。

美缅关系:从理想回归现实

美缅关系:从理想回归现实

2016年9月14—15日,缅甸国务资政兼外交部部长昂山素季访问美国。

与昂山素季2012年访美相比,虽然此次在美停留时间大幅缩短,但访问的意义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2012年昂山素季是以缅甸反对党“全国民主联盟”领袖和1991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的身份访美,目的在于通过拜访老朋友、结识新朋友,为“全国民主联盟”合法化后问鼎政权争取支持和同情。

因此,2012年的美国之行也被外界定义为“寻友之旅”。

四年之后昂山素季再次上演“王者归来”,不仅身份从当初的在野党领袖摇身一变成为如今的缅甸内阁国务资政,访美的目的也由“交友”变成了“感恩”,主要是想赶在奥巴马卸任之前对奥巴马总统及美国各界对缅甸民主事业的长期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

实际上,昂山素季此次美国之行还肩负着另一更为重要的使命,即寻求美国解除对缅甸实行了长达20年的经济制裁。

最终美国也给昂山素季此次“感恩之旅”送上了最好的答谢礼物:奥巴马承诺,美国“不久”将美缅关系:从理想回归现实2016年9月中旬,缅甸国务资政兼外长昂山素季访问美国,此访除了对奥巴马总统及美国各界对缅甸民主事业的长期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外,更重要的是寻求美国结束对缅甸实行了长达20年的经济制裁。

美国总统奥巴马对昂山素季的“感恩之旅”送上厚礼,承诺美国不久将终止针对缅甸的国家紧急状态,撤销所有基于行政命令对缅甸实施的经济和金融制裁并重新给予缅甸贸易普惠制待遇。

美缅关系也由此迈入新时代。

■ 杜继锋/文DOI: 10.19422/ki.ddsj.2016.10.010终止针对缅甸的国家紧急状态,撤销所有基于行政命令对缅甸实施的经济和金融制裁并重新给予缅甸贸易普惠制待遇。

美国取消对缅甸的经济制裁标志着美缅关系的全面正常化,由此也开启了美缅关系的新时代。

美缅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1988年9月,缅甸军人发动政变,宣布成立“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1997年改名为“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接管国家政权。

缅甸政治局势

缅甸政治局势

丹瑞:缅甸有限变革的推动者2012年02月20日16:16南方新闻网尹鸿伟我要评论(0)字号:T|T在缅甸国内,事实上人们最关注的人还是丹瑞和昂山素季,认定他们才是缅甸未来的真正决定者,而总统吴登盛被认为是一个命令的执行者。

虽然丹瑞的消息在仰光的媒体上渐渐减少,但这样的情况也佐证了其推动缅甸改革的有限性,甚至是其思想变革的局限性。

长期以军人执政而闻名的缅甸,近年来因推行一系列民主化改革的举措,而为外界高度关注。

2011年3月30日,总统吴登盛领导的民选政府在首都内比都宣誓就职。

这意味着统治缅甸二十多年的将军们退出了国家权力前台,其中就包括丹瑞大将。

军界强人一路崛起1933年2月,丹瑞出生于曼德勒省叫栖镇,1953年毕业于缅甸军校。

最初,他在一支专门开展心理战的部队担任通信员。

1962年,吴奈温将军发动政变在缅甸实行军政府统治之后,丹瑞开始青云直上。

他历任国防部一级参谋、副师长、师长、西南军区司令、陆军副总参谋长。

1989年12月,他出任三军副总司令兼陆军司令。

1997年11月15日,丹瑞出任“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兼政府总理、国防部长和三军总司令。

在2006年最后的一天,素为亚洲军人统治象征人物的丹瑞大将前往新加坡进行健康检查。

这位缅甸最高领导人长期忍受着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折磨,2005年还曾遭遇短暂的轻度中风。

虽然经过治疗后丹瑞的身体渐渐康复,但他所领导的国家面临的内忧外患,却不是短期内能消除的。

缅甸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来就不高,交通、能源以及基础设施落后,机器设备、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

长期的制裁和封锁不仅使缅甸经济逐步陷入困境,也使缅甸在国际社会日益孤立。

丹瑞领导的军政府希望通过放松国内控制并与反对派恢复对话,来说服国际社会减轻乃至最终取消对缅甸的制裁。

一方面,军政府的妥协始终是有限度的;另一方面,由于反对党的政治不成熟,致使政治和解的机遇被一再错失。

此外,自1948年独立以来,缅甸的民族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

1947年制定的《缅甸联邦宪法》内容

1947年制定的《缅甸联邦宪法》内容

1947年制定的《缅甸联邦宪法》内容1947年制定的《缅甸联邦宪法》基本内容概述1947年,缅甸(当时称为“伯玛”)制定了第一部宪法,即《缅甸联邦宪法》。

该宪法是缅甸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该国从英国殖民统治中获得独立,成为一个联邦制国家。

本文将对《缅甸联邦宪法》的基本内容进行概述。

一、前言与宪法目的《缅甸联邦宪法》的前言主要阐述制宪的目的和意义。

它强调要建立一个充分发展的、有机的和和谐的联邦制国家,以确保全体人民的自由、平等和福祉。

前言还提到了象征着人民意志的国民大会,以及制定宪法的过程应该体现普遍参与和自由选举的原则。

二、国家政体与政府机构《缅甸联邦宪法》规定了缅甸的国家政体和政府机构组织。

根据该宪法,缅甸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若干个邦组成,每个邦都保留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邦和联邦政府共同负责宪法所赋予的权力和责任。

在政府机构方面,宪法设立了国家元首、国会和各级政府机构。

国家元首由国家元首委员会选举产生,担任国家元首一职。

国会则由众议院和联邦院两个议会组成,负责立法和监督政府。

此外,宪法还规定了各级政府机构和其职责,以确保国家运行的秩序和效率。

三、公民权利与权益保障《缅甸联邦宪法》赋予缅甸公民一系列权利与自由,并保障其享有平等待遇。

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等。

同时,宪法还确保了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剥夺基本权利的行为。

这些条款为缅甸公民提供了法律保护和维护他们的自由和尊严。

四、司法体系与法律权威《缅甸联邦宪法》设立了独立的司法体系,以保证公正和法律权威。

宪法规定了最高法院和下级法院的组织和职权。

最高法院是缅甸司法体系的最高权威,负责解释和维护宪法的权威性。

下级法院则负责审理多级别的案件,并保障司法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五、宪法修订与保障《缅甸联邦宪法》明确规定了宪法的修订程序和条件。

宪法修订需要通过国民大会的表决,并经过特定比例的通过方可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中缅边境管理与合作的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中缅边境管理与合作的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中缅边境管理与合作的协定文章属性•【缔约国】缅甸•【条约领域】边界边境•【公布日期】1997.03.25•【条约类别】协定•【签订地点】仰光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中缅边境管理与合作的协定*(注*:1997年3月25日签订于仰光并于1997年9月29日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以下简称“双方”),为了进一步发展与巩固两国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起来的睦邻友好关系,认识到共同维护与促进两国边境地区稳定和安宁的必要性,认为一条和平友好的边界将为两国边界地区人民的生活与往来提供方便,并将进一步巩固两国之间业已存在着的传统的胞波情谊,达成协议如下:第一部分定义第一条在本协定中:一、“边境地区”系指附件一所列的中方一侧的县(市)、缅方一侧的镇区。

二、“边民”系指在边境地区的任何一方的常住居民。

三、“地方当局”系指本协定第四条所指、经各自政府授权处理边界事务的双方两级地方行政机构。

四、“执行公务人员”系指各自任命的边防代表、边防副代表和联络官;从事边防检查、海关、商检、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及在贸易组织工作的人员;官员;以及从事文化、体育和卫生工作的人员。

五、“界河”系指边界线所通过的河流、小溪和渠道。

第二部分边界线走向、界桩、附桩和界线标志的维护第二条中缅两国边界已根据一九六0年十月一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和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三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的议定书》及其附图划定和标志。

双方重申尊重两国的边界线及界线标志。

第三条双方依据下列文件的规定维护两国边界线走向、界桩、附桩、界线标志和方位物:(一)一九六0年十月一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二)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三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两国边界的议定书》及其附图;(三)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一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中缅边界第一次联合检查的议定书》及其附图;(四)一九九五年六月二十八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关于中缅边界第二次联合检查的议定书》及其附图。

缅甸概况

缅甸概况

缅甸概况国名缅甸联邦共和国(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面积676578平方公里人口约5913万人(2009年),共有135个民族,主要有缅族(约占69%)、掸族(约占8.5%)、克伦族(约占6.2%)、若开族(约占5%)、孟族(约占3%)、克钦族(约占2.5%)、钦族(约占2.2%)、克耶族(约占0.4%)等。

各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其中缅、克钦、克伦、掸和孟等族有文字。

全国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约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

首都内比都(Nay Pyi Taw),人口约92万。

国家元首总统吴登盛(U Thein Sein)重要节日独立节:1月4日;建军节:3月27日;泼水节:4月13日。

简况位于中南半岛西部。

东北与中国毗邻,西北与印度、孟加拉国相接,东南与老挝、泰国交界,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

海岸线长3200公里。

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7℃。

1044年形成统一的国家后,经历了蒲甘、东吁和贡榜三个封建王朝。

19世纪英国发动三次侵略战争后占领了缅甸,1886年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

1937年缅甸脱离英属印度,直接受英国总督统治。

1942年5月被日本占领。

1945年3月全国总起义,缅甸光复。

后英国重新控制缅甸。

1948年1月4日,缅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

以吴努为首的政府实行多党民主议会制。

1962年,缅国防军总参谋长奈温将军发动政变,推翻吴努政府,成立革命委员会。

1974年1月,颁布新宪法,成立人民议会,组建了“社会主义纲领党”(简称“纲领党”),奈温任“纲领党”主席,定国名为“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988年9月军队接管政权,成立“国家恢复法律与秩序委员会”(后改为“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简称“和发委”),改国名为“缅甸联邦”。

2011年3月,“和发委”正式向新政府移交政权,改国名为“缅甸联邦共和国”。

政治1988年7月,因经济恶化,全国爆发游行示威,“纲领党”主席奈温和总统吴山友因此辞职。

缅甸主要领导人和内阁成员

缅甸主要领导人和内阁成员

缅甸主要领导人和内阁成员主要领导人:总统温敏(U Win Myint),国务资政、外交部部长兼总统府部部长昂山素季(Daw Aung San Suu Kyi),第一副总统敏瑞(U Myint Swe),第二副总统亨利班提育(U Henry Van Thio),联邦议会议长兼人民院议长迪昆妙(U T Khun Myat),联邦议会民族院议长曼温楷丹(Mahn Win Khaing Than),联邦首席大法官吞吞乌(U Htun Htun Oo),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Senior-General Min Aung Hlaing)内阁成员:国务资政府部部长觉丁瑞(U Kyaw Tint Swe),联邦政府部部长民都(U Min Thu),内政部部长梭突(Lt-Gen Soe Htu),国防部部长盛温(Lt-Gen Sein Win),边境事务部部长耶昂(Lt-Gen Ye Aung),计划、财政和工业部部长梭温(U Soe Win),投资与对外经济关系部部长当吞(U Thaung Tun),国际合作部部长觉丁(U Kyaw Tin),宣传部部长培敏(Dr. Pe Myint),宗教事务和文化部部长昂哥(Thura U Aung Ko),农业、畜牧和灌溉部部长昂都(Dr. Aung Thu),交通和通讯部部长丹欣貌(U Thant Sin Maung),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部部长翁温(U Ohn Win),电力和能源部部长温楷(U Win Khaing),劳工、移民和人口部部长登瑞(U Thein Swe),商务部部长丹敏(Dr. Than Myint),教育部部长苗登基(Dr. Myo Thein Gyi),卫生和体育部部长敏推(Dr. Myint Htwe),建设部部长汉佐(U Han Zaw),社会福利和救济安置部部长温妙埃(Dr. Win Myat Aye),饭店和旅游部部长翁貌(U Ohn Maung),少数民族事务部部长奈岱伦(Nai Thet Lw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缅甸联邦和省邦机构负责人名单
转载缅甸华报《金凤凰》2011.5.1
1、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上将
副总司令梭温中将
2、缅甸国家国防与安全委员会全体成员
吴登盛总统(为委员会主席)、吴丁昂敏乌副总统、赛貌康副总统、人民院议长吴瑞曼、民族院议长吴钦昂敏、总司令敏昂莱上将、副总司令梭温中将、国防部长拉敏少将、外交部长吴温纳貌伦、内政部长哥哥中将、边境事务部长登泰少将。

3、联邦总检察长吞欣博士
4、联邦审计长吴伦貌
5、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首席法官)吴吞吞乌
6、联邦宪法法院主席(大法官)吴登梭
7、联邦选举委员会主席吴丁埃
8、联邦公务员委员会主席吴觉都
9、各省邦行政长官
(注:根据宪法官方英文版,也可译为省或邦首席部长,但中文翻译时不译省邦总理,因为中央联邦政府不设总理,上下没有对应关系,易混淆。


1)克钦邦行政长官吴拉玖纳赛
2)克耶邦行政长官吴钦貌乌
3)克伦邦行政长官佐敏准将
4)钦邦行政长官吴宏盖
5)孟邦行政长官吴翁敏
6)若开邦行政长官吴拉貌丁
7)掸邦行政长官吴貌苗
8)实皆省行政长官吴达埃
9)马圭省行政长官吴蓬冒瑞
10)曼德勒省行政长官吴耶敏
11)勃固省行政长官吴年温
12)德林达伊省行政长官吴钦佐
13)仰光省行政长官吴敏瑞
14)伊洛瓦底省行政长官吴登昂
10、联邦财政委员会全体成员
吴登盛总统(为委员会主席)、吴丁昂敏乌副总统(委员会副主席)、赛貌康副总统(委员会副主席)、联邦总检察长吞欣博士、联邦审计长吴伦貌、各省邦行政长官(名字省略)、内比都委员会主席吴登纽、财政和税收部长吴拉吞(委员会秘书长)。

11、内比都委员会主席吴登纽
12、仰光市长吴拉敏(仰光省发展部部长)
13、曼德勒市长吴蓬佐汉(曼德勒省发展部长)
14、少数民族自治地区负责人。

(根据缅甸官方报纸翻译)
1)那加族自治县领导委员会主席吴休山玖
2)达努族自治县领导委员会主席吴吞哥哥
3)勃欧族自治县领导委员会主席吴山伦
4)勃朗族自治县领导委员会主席吴貌觉
5)果敢族自治县领导委员会主席吴白所成
6)佤族自治州领导委员会主席吴昆吞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