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认定的现状与对策(一)

合集下载

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中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中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中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化,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子女送往大学门口,但是高校贫困生的认定以及帮扶工作却成为瓶颈,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高校贫困生认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认定贫困生,提高认定的精准度,助力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问题一:认定标准不统一高校贫困生认定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认定标准不统一。

根据学校或地区的不同,对于家庭收入、家庭成员等指标的认定存在差异,导致某些家庭被应当被认定为贫困生的,但由于认定标准的不同而错失了认定的机会。

解决方案:贫困生认定应当遵循政府和教育部门颁布的统一标准,同时在认定时应当注重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家庭人口数量、孩子就读的学校位置、家庭收入水平、家庭生活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科学的贫困生认定标准体系,避免由于不同标准而造成不公平的情况。

问题二:认定程序不严格在高校贫困生的认定中,存在认定程序不严格的情况。

认定过程中存在着随意性、不公平性等问题,导致认定结果不尽人意。

解决方案:应当规范认定程序,建立相应的制度和统一的认定流程,确保贫困生认定科学化、规范化和可操作性。

在认定流程中,应当尽量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干预,确保每位家庭都能得到公平、公正的认定结果。

问题三:认定范围存在纰漏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认定范围存在着纰漏的情况。

有些家庭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被纳入到认定范围中,未能得到应有的帮助和扶持。

解决方案:认真对待贫困生认定的每一个细节环节,对于可能被遗漏的家庭应当主动进行联系,尽最大的努力将家庭纳入认定范围中。

可以通过学校、街道、村委等渠道,组织专门工作队伍负责开展联系和认定工作,用实际行动和扶持措施,助力家庭摆脱困境,实现更好的发展。

问题四:帮扶措施不到位贫困生认定是为了更好的帮助他们脱贫而存在的,一旦认定后,就需要高校和社会关爱和帮助,但是实际帮扶措施往往不够到位。

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问题分析在高校中存在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需要通过认定贫困生身份来享受相关的帮扶政策和资助措施。

目前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以下问题:1.认定标准不清晰:不同高校对贫困生认定标准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规范,导致认定结果不一致,给学生带来不公平的对待。

2.认定程序繁琐:贫困生认定需要学生提交大量的家庭经济情况证明材料,填写各种表格,而这些程序繁琐且复杂,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和困扰。

3.信息不对称:一些学生并不了解贫困生认定的政策和程序,无法及时获得相关的信息,也无法发现自己有可能享受的帮扶措施和资助项目。

4.评判主体不客观:一些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由学校自行负责,评判主体不独立客观,容易出现人情主义和不公平的现象。

二、对策建议为了解决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提供更好的帮助和资助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制定统一的认定标准:教育部门应制定统一的贫困生认定标准,明确家庭经济情况的评判指标和认定标准,提高认定结果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2.简化认定程序:简化贫困生认定的申请和评审程序,减少学生的填表和材料准备工作量,例如可以采用线上申请和审核方式,提高办理效率。

3.加强信息发布和宣传:教育部门应加强对贫困生认定政策和程序的宣传,向学生普及相关的政策和权益,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渠道,确保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相关的信息。

4.建立独立的评审机构:高校可以建立独立的贫困生评审机构,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承担认定工作,提高评判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避免人情主义和不公平的现象。

5.建立评估和跟踪机制:建立贫困生资助的评估和跟踪机制,定期对认定的贫困生进行追踪调查,确保帮扶政策和资助措施的有效落实,及时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

6.加强帮扶和资助力度:提供更为全面和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和资助项目,例如设立专项奖学金、减免学费、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帮助贫困生缓解经济压力,鼓励其完成学业。

三、总结高校贫困生认定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关注和改革,也需要学校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高校贫困生认定的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

高校贫困生认定的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

高校贫困生认定的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摘要】该篇文章主要围绕高校贫困生认定的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展开讨论。

在背景介绍将介绍高校贫困生认定的背景和重要性,研究意义将探讨对于高校贫困生认定问题研究的重要性。

在将详细分析高校贫困生认定的现状问题,包括认定标准不够明确、认定程序不够规范等方面。

提出应对策略,如建立完善的认定制度、加强帮扶政策等。

在将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展望未来改进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方向和措施。

整篇文章将围绕以上内容展开,从而深入探讨高校贫困生认定问题。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认定、现状问题、应对策略、引言、正文、结论、背景介绍、研究意义、总结回顾、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接受教育,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学生因家庭贫困而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的问题。

为了帮助这些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各大学和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对贫困生进行认定,以便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资助和支持。

高校贫困生认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业和未来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有些学生因为家庭情况复杂,比如家庭成员分居、经济来源不明等,导致难以提供符合条件的证明材料;有些学生虽然家庭贫困,但由于各种原因被认定为不符合条件。

这些问题不仅给学生和家庭带来困扰,也影响到了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

对于高校贫困生认定现状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以及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改善贫困生认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分析高校贫困生认定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助和支持。

1.2 研究意义高校贫困生认定是一项关乎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的重要工作。

通过对高校贫困生认定的研究,可以帮助了解我国高校贫困生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揭示认定过程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和问题,促进公平和正义的实现。

研究高校贫困生认定还可以为政府和学校提供合理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建议,优化贫困生认定机制,提高认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确保贫困生能够得到真正的帮助和支持。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越来越多地接受高等教育。

然而,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从认定标准、认定流程和认定体系三个方面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认定标准不清晰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较为复杂,造成学生和学校难以明确认定标准。

有些学校认为只有家庭贫困才能认定家庭困难,有些学校则认为只要学生家庭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即可认定。

因此,需要制定统一的认定标准,以便学校和学生明确认定的依据。

对策一:制定统一的家庭困难认定标准高校应该依据当地消费水平制定统一的标准,如确定月收入低于1.5倍最低生活费用的学生自动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若高于1.5倍,则需要学生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问题二:认定流程不规范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流程缺乏明确的规定,导致认定流程的不规范。

有的学校需要学生填写多项申请表,有的学校认定流程冗长,审核时间长,这些都给学生带来了困扰。

对策二:规范认定流程高校应制定完整的认定流程和标准,明确认定的申请方式、流程和期限,并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建设便捷、高效的申请和审核系统,从而提高认定效率和准确性。

问题三:认定体系不完善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不够完善,管理不够规范。

一些学生在认定时并未获得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导致认定结果不够准确,或者无法满足其实际需要。

同时,学校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导致认定过程中存在着人情主义、随意性等问题。

对策三:建立完善的认定体系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认定体系,定期开展家庭调查、督查和评估等工作,使认定结果更加准确、公正,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加细致、有效的资助服务。

同时,学校应严格遵守,执行认定标准和流程,防止出现人情、特权等问题。

总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只有健全的认定标准、规范的认定流程、完善的认定管理体系,才能够确保认定结果的准确性,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好的帮助。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现状及改进策略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现状及改进策略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现状及改进策略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地区家庭的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急需获得经济资助。

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现状出发,探讨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1. 审核标准不够严格当前,高职院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标准并不够严格,部分学校甚至存在“门槛过低”的情况,导致一些并非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也能够获得经济资助。

这不仅浪费了学校的资金,也削弱了对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的支持力度。

2. 申请流程繁琐在目前的认定工作中,学生需要填写大量的申请材料,并需要进行面对面的面谈,费时费力。

这给本来就处于困难境地的学生增添了不必要的麻烦,也很容易造成一些本来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因为流程繁琐而放弃申请。

3. 资助标准不够透明高职院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资助标准并不够透明,学生和家长对于能够获得多少资助并不清楚。

这容易导致学生对于资助政策的不满和误解,甚至引发一些不必要的争议。

4. 资助款项发放不及时家庭经济困难生获得资助后,有些学校存在着资助款项发放不及时的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在急需资助的时候却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以上种种问题,都凸显出了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的现状并不容乐观,亟需改进。

二、改进策略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标准,确保资助资金真正用于有需要的学生身上。

可以通过评估家庭的收入、支出情况,并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来重新设定认定标准,避免“门槛过低”的情况。

高职院校应当简化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的申请流程,适当减少申请所需材料的数量,将审核过程简化,并推行网上申请系统,方便学生进行申请。

学校也应当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们都能够成功地进行申请。

高职院校需要提高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款项的发放效率,做到及时发放。

可以通过提前准备资助款项、优化发放流程等方法来确保资助款项能够及时地发放到学生手中,满足学生急需之时。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现状及改进策略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现状及改进策略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现状及改进策略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接受高等教育。

与此也有许多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顺利完成学业。

为了帮助这部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各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机制。

目前在认定工作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参考。

二、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的现状1. 认定标准不清晰目前,高职院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标准缺乏明确的规定,导致不同学校对学生的认定标准存在较大差异。

有的学校认定标准宽松,导致一些并不属于真正经济困难的学生也能享受相关政策优惠;而有的学校认定标准过于严苛,造成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被排除在外。

2. 认定程序不规范在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程序中,存在着诸多不规范之处。

一些学校缺乏统一的认定流程,导致认定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受到质疑。

一些学校认定工作的时限较长,甚至出现认定流程繁琐、耗时耗力的情况,给学生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和压力。

3. 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尽管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工作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和指导,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学校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影响了家庭经济困难生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的权益。

三、改进策略1. 健全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标准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标准问题,高职院校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对接,制定出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认定标准,明确各种情况下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依据,并在学校官方网站上公示,让学生和家长明确了解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的标准和流程。

2. 规范认定程序高职院校需要建立起规范的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程序,明确各部门职责,减少认定程序中的不规范问题,同时加强对认定工作的监督,确保认定流程的公正性和公开透明。

3. 加强政策宣传和落实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生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学生和家长都能够充分了解相关政策,确保相关政策的落实到位。

高校贫困生认定的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

高校贫困生认定的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

高校贫困生认定的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摘要】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认定标准不统一和认定程序繁琐复杂两个方面。

这导致了贫困生认定的公平性和效率性受到质疑。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建立统一认定标准,并简化认定程序。

这样可以提高认定的公平性和效率性,确保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能够得到支持。

通过建立统一认定标准,可以避免因地区差异导致的认定标准不一致的问题,简化认定程序也可以提高认定效率,减轻学生和学校的负担。

展望未来,应继续改进认定机制,确保贫困生得到应有的关爱和支持。

重申应对策略的重要性,是为了提醒相关部门和学校重视贫困生认定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认定、现状问题、应对策略、认定标准、认定程序、统一标准、繁琐复杂、简化程序、总结、展望未来、重申重要性。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贫困生认定是指大学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为学生进行经济困难认定,以便给予相应的资助和帮助。

我国目前对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认定标准不统一和认定程序繁琐复杂等方面。

这些问题导致了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生无法获得应有的支持,也给高校管理和学生管理带来了一定困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扶贫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贫困生认定是实施教育扶贫政策的重要一环,关系到贫困生能否享受到相关的资助和帮助。

建立统一的认定标准和简化认定程序,对解决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高校贫困生认定的现状问题和应对策略展开分析,旨在提出建设性建议,助力我国高等教育贫困生认定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1.2 问题意义高校贫困生认定的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是一个日益引起关注的话题。

问题意义在于,贫困生认定不仅关乎个体学生的学业发展和生活质量,更涉及到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的问题。

对于高校来说,正确认定贫困生的身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政策,推动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社会流动与公平。

贫困生认定的不公正也容易导致资源分配不均,使得一部分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无法得到应有的支持,严重影响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的发展。

高校贫困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高校贫困认定工作是指对高校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认定,以确定其是否符合享受相关经济援助政策的条件。

在实际操作中,高校贫困认定工作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并提出对策。

一、问题分析:1.认定标准不明确:目前各高校存在对贫困认定标准的不统一,有些高校过于苛刻,认定门槛过高,导致一些真正需要援助的学生无法获得帮助;有些高校则过于宽松,认定门槛过低,使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学生获得了经济援助。

2.认定程序繁琐复杂:高校贫困认定涉及学生和家庭的多个方面信息,包括家庭收入、负债情况、教育支出等,但目前的认定程序繁琐复杂,需要学生或家长提供大量的材料,增加了认定的难度和学生家庭的负担。

3.认定结果的公平性难以保证:由于认定标准不统一和程序繁琐复杂,很容易导致认定结果的不公平。

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个别因素被判定为贫困生,而实际上他们并不需要获得经济援助;而另一些确实经济困难的学生可能由于认定标准太高无法获得应有的援助。

二、对策研究:1.建立统一的认定标准:各高校应制定统一、明确的贫困认定标准,明确收入、负债、支出等方面的具体指标,建立科学、公正的认定机制,确保认定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2.简化认定程序:简化认定程序,尽量减少材料的提供,可通过与国家现有的贫困认定体系对接,进行信息共享,以达到简化认定程序的目的。

3.加强学生信息核查:建立完善的信息核查机制,加强对学生和家庭信息的核实和审核,确保认定结果的准确性,防止虚报等不正之风。

4.建立公正的申诉机制:对于认定结果有异议的学生,应建立公正的申诉机制,保障其合法权益。

建立独立的申诉委员会,及时处理学生的申诉,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5.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和监督:对扶贫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和审计,确保扶贫资金用于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避免浪费和滥用。

6.完善帮扶机制: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包括资助、免费住宿等,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避免因家庭经济原因导致的辍学现象的发生。

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进入高校接受更好的教育服务。

面对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却难以负担这个额外的支出,成为了高校贫困生。

为了帮助这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高校实行了贫困生认定制度,并提供相应的资助政策。

在实际操作中,贫困生认定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以确保资助政策更好地服务于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

一、问题存在1.认定标准不明确在高校贫困生认定中,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导致不同学校、不同部门对贫困生的认定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

有的学校认定标准过低,导致一些尚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也能够获得贫困生资助;而有的学校则认定标准过高,导致一些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无法获得资助。

这种差异化的认定标准会导致资助政策的不公平性,使得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支持。

2.认定程序繁琐高校贫困生认定需要学生家庭出具一系列的证明材料,包括家庭收入证明、财产证明、申请书等,认定程序繁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对于一些家庭条件较差、文化程度较低的学生家庭来说,提供这些材料会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可能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一些学生家庭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提供完整的证明材料,也难以顺利通过贫困生认定程序。

3.认定程序不透明在高校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很多学生和家长对认定程序并不了解,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认定过程不透明,容易让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错失申请的时机或者获得不应有的资助。

这种不透明性也容易导致一些以假乱真的现象出现,影响到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

二、对策研究1.建立统一的认定标准高校应建立统一的贫困生认定标准,确保所有学校、所有部门在认定贫困生时都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

这就需要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对认定标准进行统一规定,明确家庭经济困难的界定和认定条件,确保贫困生认定的公平公正。

学校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认定标准进行灵活调整,确保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能够得到应有的支持。

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中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中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中的问题与对策【摘要】高校贫困生认定是一个关乎公平及社会责任的重要议题。

目前在认定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认定标准不明确、信息不对称、滥用问题等。

这些问题导致一些有需要的学生无法获得应有的帮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学生获得贫困生资助的情况。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建立更明晰的认定标准,加强信息公开透明,严格审核认定过程,确保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这一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贫困生群体,为其提供更为精准的帮助,促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认定、精准认定、问题、对策、认定标准、信息不对称、滥用问题、未来展望、总结评价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各地贫困生的数量也逐渐增加。

贫困生的识别和认定却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贫困生的认定标准不够明确,导致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信息不对称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有些家庭因为缺乏相关信息而无法及时获得相应的帮助。

一些学生家庭可能会滥用贫困生认定政策,导致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支持。

如何解决高校贫困生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的认定机制,对于提高教育公平和促进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将对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意识在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中,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意识到贫困生认定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相关帮扶政策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

如果认定不准确,就会导致有需要帮助的贫困生无法获得应有的支持,同时也可能会导致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学生获得了不应该享有的福利,从而浪费了社会资源。

贫困生认定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如果认定不准确或存在问题,可能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甚至影响他们的学业和未来发展。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现状及改进策略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现状及改进策略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现状及改进策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
社会经济发展和培养技术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生无法承担高
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用,他们的学业和生活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
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定标准不清晰
高职院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标准并不统一,各校存在不同的认定标准,导致
认定工作的公平性和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二、认定程序繁琐
目前的认定程序繁琐复杂,需要家庭经济困难生提交大量的材料证明,甚至需要进行
多次审核和核实,给学生和家长增加了不少负担。

三、认定结果不透明
在认定工作过程中,学生和家长对认定结果不够透明,不清楚认定的具体标准和流程,导致一些合格的家庭经济困难生无法获得帮助。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策略:
四、加强管理和监督
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的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管理制度,加强对认定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认定工作的公正和规范。

五、增加资助力度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资助制度,为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生提供更多的资金和
帮助,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广大家庭经济困难
生的切身利益和学校的社会责任。

我们必须加强对认定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认定制度,为家庭经济困难生提供更多的资助和帮助,让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源 地 认 定 和 高 校 相 关 认 定 标 准 相 结 合 的 方 法 ,即 由 生 源
2力 强 业 务 培 训 。 高 业 务 能 力 和 水 平 .口 提 有 组 织 地结 合 学 校工 作 实 际 . 展 教学 管 理 研 究 , 开 由
验 、 观 式 的定 性 判 断 上 . 详 细 、 体 的与 贫 困生 认 定 主 无 具 书 自身 的 学 习 。 教 学 秘 书 工 作 比 较 具 体 而 细 致 ,难 见 成 效 , 容 易 被 重 视 , 政 治 待 遇 、 益 分 配 和 职 称 评 定 方 不 在 利 面 处 于 劣 势 , 此 需 要 改 革 现 有 管 理 制 度 , 高 教 学 秘 书 因 提 待遇 。 之 与 其 工作 地 位 与作 用 相 适应 。 使 总之 . 学 工 作 是 高校 的 中心 工 作 , 学 管 理是 学 校 教 教
是 由 生 源 地 民 政 部 门 、 镇 、 道 办 事 处 或 父 母 所 在 单 位 乡 街
出 具 的 贫 困 证 明 或 家 庭 经 济 调 查 证 明 来 判 断 。 这 种 认 定
具 有 降 低 高 校 贫 困 生 认 定 成 本 的 优 点 ,但 也 由 于 缺 乏 必 要 的 监 督 与 约 束 机 制 .人 为 影 响 因 素 较 大 ,不 具 有 真 实 性 、 信 性 与 可 比 性 。 校 自身 认 定 主 要 是 由 学 校 在 调 查 可 高 摸底 的基 础上 , 过 班 、 、 院的 层层 审 核 与 把 关 , 终 经 系 学 最
1 定标 准 。2 0年 , 育 部 、 政 部 出 台 了《 于认 . 认 07 教 财 关
真 做 好 高 等 学 校 家 庭 经 济 困难 学 生 认 定 工 作 的 指 导 意 见》 ,在 意 见 的 指 导 下 ,各 省 均 出 台 了 高 校 贫 困 生 认 定 标

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扩招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深造。

面对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用,一部分贫困家庭的学生往往难以承受这样的经济压力。

为了帮助这部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高校开展了贫困生认定工作,并提供相应的资助政策。

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资助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对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标准化认定程序目前,我国高校在贫困生认定方面缺乏标准化的程序和标准,导致各高校之间认定标准存在差异,甚至同一所高校不同部门之间的认定标准也不一致。

这就容易导致一些同样的家庭经济状况,被不同的学校或不同的部门认定为不同的结果,使得资助政策的公平性受到质疑。

2. 考核指标单一目前高校贫困生认定往往只关注家庭的经济困难程度,忽略了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

一些家庭虽然经济贫困,但学生在学业上有较好的表现,或者有特殊的困难情况,但在认定时往往被忽视,导致这部分学生无法得到应有的资助。

3. 审批程序繁琐在部分高校中,贫困生认定审批程序繁琐,需要提交大量的证明材料,办理手续繁杂,时间长。

这对于一些急需资助的学生来说,可能会影响到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耽误了认定的进程。

二、对策建议为了解决高校贫困生认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有必要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进行统一规范。

建议教育部门制定统一的认定标准和程序,并加强对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各高校也要建立健全的认定管理制度,确保认定工作的公平公正。

2. 综合考虑家庭经济和学生个人实际情况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家庭经济情况和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综合性的考核指标体系。

除了家庭经济情况外,还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业表现、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状况等因素,确保认定工作更加全面和客观。

为了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高校应该简化贫困生认定的审批程序,精简材料,缩短审批时间。

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问题与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问题与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问题与对策分析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了解决大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入学问题,各地纷纷推出了贫困生认定政策。

贫困生认定问题却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有人认为认定政策存在滥用和不公平的现象,有人则认为认定政策并没有解决贫困生入学问题。

本文旨在对高职院校贫困生认定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定政策的现状及问题1. 认定标准不公平目前各地对贫困生认定标准大多采用家庭经济状况作为主要依据。

家庭经济状况的认定标准并不统一,导致了认定标准的不公平性。

有的地区认定标准过于严格,使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无法获得认定;有的地区则存在着滥用认定政策的现象,导致资助资源的浪费。

2. 认定程序繁琐贫困生认定的程序繁琐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学生需要提供大量的家庭经济证明材料,涉及到家庭收入、家庭负债、家庭资产等方面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的准确性需要得到学校和有关部门的认可。

认定程序的繁琐使得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难以完成认定过程,影响了他们获得相应资助的机会。

3. 资助资源分配不公平在一些地区,认定贫困生的机构或单位并不统一,使得资助资源分配不公平。

一些学校可能会存在认定标准过于严格的情况,导致了在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占用了大部分的资助资源,而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却得不到相应的资助。

二、对策分析1. 健全认定标准为了解决认定标准不公平的问题,需要健全贫困生认定标准,让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可以在认定标准中增加考虑家庭中残疾人口、老弱病残人员等特殊情况,使得认定政策更加人性化和合理化。

也应该建立统一的认定标准和程序,避免因地区差异而导致的认定不公平现象。

2. 简化认定程序应该在简化认定程序方面下大力气,简化家庭经济证明材料的递交和审核流程,减少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可以借鉴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简化认定程序,提高认定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认定不公平问题。

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中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中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中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送孩子上大学,但是贫困生的问题也成为了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为了使贫困生能够顺利接受高等教育,各地高校都开展了精准认定贫困生的工作。

由于各种原因,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方面展开阐述。

一、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的意义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是为了让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生能够得到社会和学校的帮助,实现公平公正的教育。

通过精准认定,高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经济状况,制定更合理的助学政策,给予贫困生更多的资助和帮助。

精准认定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逐步改变自身命运,积极为社会、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贡献。

1. 社会评价不客观:一些地方社会对贫困生的认定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只从家庭收入、房子车子等方面看问题,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环境和心理压力等因素。

2. 学生自我评价不准确:一些贫困生会刻意隐瞒自己的家庭情况,或者过分夸大自己的困难,从而导致精准认定的困难。

3. 学校对学生家庭情况了解不全面:学校可能只了解到学生的一部分家庭情况,没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生活困难,从而影响了对贫困生的精准认定。

4. 助学政策的执行不到位:一些学校虽然制定了一些助学政策,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并不完善,导致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资助和帮助。

三、对策方案1. 健全学校贫困生精准认定的程序和标准。

学校应该建立更科学、客观的贫困生认定标准,有关部门可以制定一些统一的认定标准,使各高校在认定贫困生时能够更加科学地进行。

2. 加强家访工作。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家访工作,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从而更加客观地认定学生的贫困情况。

通过家访工作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更好地走出困境。

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中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中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中的问题与对策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是高校资助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帮助真正的贫困生获取资助,实现公平公正。

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信息收集不全面。

当前的贫困生认定主要依赖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和贫困生申请表,但这些材料往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

一些家庭收入和资产问题可能无法准确体现,一些特殊家庭状况也没有得到充分考虑。

对此,高校应该加强信息收集工作,采用多种途径,比如与社区、乡镇等相关部门沟通,多方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中存在的问题是认定标准不合理。

当前的认定标准主要以家庭经济困难为依据,但这种单一标准容易出现误判情况。

有些家庭虽然经济较差,但在其他方面还有能力支持学生的大学生活;而有些家庭虽然经济相对宽裕,但在其他方面存在困难,如生活环境差、父母离异、独生子女等。

应该综合考虑家庭经济状况、社会人口状况、学生本人特殊情况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认定标准。

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中存在的问题是审核程序不规范。

一些高校在进行贫困生认定时存在审批流程不规范、审核不严谨的情况。

在认定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申请表材料填写不完整、审核不严格的问题,导致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学生也能获得资助。

针对这个问题,高校应该建立严密的审核程序和流程,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确保认定的客观公正性和准确性。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改进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工作。

加强信息收集工作。

高校可以与社区、乡镇、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多途径获取学生家庭的全面信息。

可以鼓励学生主动申报特殊情况,积极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确保认定工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第二,建立科学合理的认定标准。

高校应该综合考虑家庭经济状况、社会人口状况、学生特殊情况等因素,建立多维度的认定标准,确保认定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要定期评估和调整标准,与时俱进。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现状及改进策略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现状及改进策略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现状及改进策略一、引言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中,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工作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如何更好地进行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工作,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们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现状1. 认定标准不够明确当前高职院校在进行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工作时,存在认定标准不够明确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具体标准进行明确的规定,导致认定工作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难以做到公平、公正的认定。

2. 认定程序不够规范当前高职院校在进行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工作时,认定程序也存在不够规范的问题。

有的高职院校认定工作流程混乱,操作程序不够规范,导致认定结果存在争议和纠纷,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生活。

3. 资料核查不够全面在进行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工作时,有些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核查工作不够全面。

有些学校只是简单地依赖学生提供的资料来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生,而忽视了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实地调查和核实,导致认定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了影响。

三、改进策略为了更好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工作,高职院校可以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文件,明确家庭经济困难的具体标准和范围。

可以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收入水平以及家庭成员的人均收入等因素,将认定标准具体化、 quantifiable,以确保认定工作的公平、公正。

在进行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工作时,高职院校可以建立规范的认定流程和操作细则。

可以对认定工作的流程、操作步骤、审核程序、结果公示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确保认定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3.加强核查工作为了提高认定结果的准确性,高职院校可以加强对家庭经济情况的实地调查和核查工作。

可以通过走访家庭、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调研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以确保认定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争议和纠纷。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引言贫困生的认定是把真正贫困的学生分辨出来,但如何科学合理地认定出真正意义上的贫困生、如何确定不同困难程度的贫困生的资助等级是各高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普遍难题。

一、高校贫困生认定现状在一般的高校里面,贫困生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25%―30%,其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5%―10%。

这些贫困生大多来自于落后的偏远山区、城市里面下岗失业的职工家庭。

根据贫困程度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一)单亲家庭。

学生父母离异或者是父母一方去世,来自农村。

(二)学生的父母都在,但有一方由于意外事故失去生产或生活能力。

(三)学生来自偏远山区,家里年收入很低,基本没有经济来源。

(四)学生来自偏远山区且有两个左右的非义务教育弟兄姐妹,家庭经济无力承担。

(五)学生来自城市,父母双双下岗,仅靠基本保证金维持一家生活。

(六)学生家中有患重病的直系亲属,常年支出大笔看病费用。

(七)学生或学生家庭成员遇到突发事件,短期内形成巨额债务。

在资助对象有限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在开学后的两个月时间内界定出资助对象是相当困难的,这使得认定工作变得十分复杂和艰难。

二、贫困生认定中存在的问题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关键在于贫困生的认定过程和方法是否可靠、是否科学合理,但由于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在实践过程中很难把握,各高校在认定贫困生时感觉力不从心,难以取舍。

(一)贫困证明不能真实反映学生贫困贫困证明是各高校认定贫困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要通过村、乡、县三级部门的审批和盖章过后才有效。

但是,政府有关部门出具贫困证明时把关不严,加上高校生源地比较分散,学校不可能对每一个申请贫困资助的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不能完全确定该生在学校就属于贫困生。

(二)难以界定学生日常消费状况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另外一个重要依据是老师、同学平时对贫困生的观察和了解。

通常是根据他们的日常消费情况来确定。

例如是否穿着名牌服装,是否拥有电脑、名牌手机、ipad等高档电子产品,是否有经常进出营业性网吧、经常外出旅游、购买高档化妆品等高消费行为。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高等教育是我国重要的教育阶段,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这些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面临着诸多学习和生活困难,他们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

1. 家庭经济条件不佳,学业压力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高校学习,往往需要面对家庭经济条件不佳的困扰,由于无法享受良好的家庭条件,他们的学业压力会显得更为沉重,可能需要同时兼顾打工和学习,甚至出现因为家庭经济问题而无法继续学业的情况。

2. 生活困难,缺乏基本保障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这些学生在高校的生活也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吃穿住行的基本保障问题。

有的学生甚至因为无法支付学费和生活费而不得不退学,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和个人发展。

3. 缺乏社会关爱和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往往缺乏社会关爱和支持,他们在高校的学业和生活问题往往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这种情况会导致这些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不稳定和消极的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鉴于上述问题,高校需要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机制,切实为这些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促进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走向社会。

1. 建立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高校可以制定具体的认定标准和程序,根据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认定,确保资助对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应建立健全的学生资助工作组织体系,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认定工作的公正、公开和透明。

高校可以建立健全的资助体系,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资助,包括学费减免、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学费和生活费等问题,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3. 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服务高校可以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服务,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定期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能力。

4. 积极营造关爱和支持的校园氛围高校应积极营造关爱和支持的校园氛围,加强学生工作,切实关心和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怀和温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贫困生认定的现状与对策(一)
【摘要】贫困生的认定要以把有限的资助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学生身上为指导原则,学校自身认定为主,生源地证明材料为补充,发动学生的民主积极性,完善监督、举报机制,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为创建和谐的校园、和谐的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认定
1999年高校扩招后,我国高校贫困生人数迅速攀升。

截至2005年底,在全国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的1387万在校生(包括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中,贫困家庭学生约占20%,人数在270万人左右;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占5%到10%,人数在70万到140万之间。

另据中国扶贫基金会2002年对全国高校贫困生的调查统计显示,中国目前有些高校贫困生比例高达25%,特别是农、林、师范类高校的贫困生比例已高达30%。

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高度重视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

国务院在2007年五月出台《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意见明确提高了扩大贫困生的资助对象和比例,职业学校,民办高校的贫困生都列入资助范围,国家助学金资助学生比例由原来的3%提高到20%;加大了资助力度,国家助学金由过去的每生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教育部多次会同财政部就贫困生资助的资金落实、政策实施等出台文件,并多次举行全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新闻发布会。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包括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困生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多元化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同时国家也逐年提高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与范围,在这种形势下,贫困生的认定问题尤其显得重要,是高校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高校贫困生认定程序的科学、完善、可操作性,直接关系到能否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公正和教育平等,关系到能否保持大学校园及社会的稳定、和谐、进步。

一、当前贫困生认定现状
国家从1993年起,在全国部分大专院校试行招生并轨、学生缴费上学以来,高校贫困生比例增大,贫困生问题逐渐显得突出起来,然后许多高校建立了“奖、贷、助、减、免、缓”等一系列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帮扶措施,努力实现不让一个高校贫困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宣布:中央财政安排的贫困生资助金将由2006年的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2008年将安排200亿元。

随着国家及地方资助贫困生力度的加大,发现、资助真正贫困生,把资助金用到最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日趋关键。

贫困生的认定成为解决贫困生问题的一个主要方面。

目前,贫困生的认定较多采取生源地认定和高校自身认定两种办法。

生源地认定办法主要是由生源地民政部门或街道办事处出据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根据证明判定学生的贫困情况,大多数高校将此作为参考评价。

高校自身认定,一般是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经过班、院系、学校层层审核,列出贫困生名单,根据贫困程度进行分类资助。

从目前情况看,高校采用的认贫困生的参考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孤儿家庭,同时又无其他亲属给予正常的经济支持。

2.单亲家庭,父母一方去世或失去生产或生活能力。

3.需重大经济支出家庭,家中有患重病的直系亲属,常年需要支出看病费用。

4.学生或学生家庭成员突发变故,短期内形成大量债务。

5.兄弟姐妹中同时有两人以上在大中专院校学习。

6.学生月生活费在学校所属地的居民最低伙食费标准水平线以下,一般月均为80-110元。

许多学校,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的高校,主要用这一条来认定。

7.学生家庭纯收入在家庭所在地属较低水平,一般年户均3000元以下。

二、贫困生认定中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贫困生的认定标准一直没有科学、详细、操作性强的规定:贫困生认定方面,全国各地区、各高校之间尚无科学的、统一的标准,贫困生认定存在诸多问题。

部分高校通行
的认定标准是以学校所在地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为准,按学生最低生活费的支出划分。

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由辅导员(班主任)大致地了解困难学生每月的消费情况,缺乏定量的实际标准。

同时,由于学生本人所提供的家庭经济情况可信度较低,有的高校根据各地民政部门或乡镇(街道)、村委会开据的贫困证明认定贫困生。

但生源地部分职能部门工作浮于表面、把关不严,这使贫困生认定不准确,直接导致资助金无法实现最优化配置,按照“边际效应递减”的原理,这种情况下,有限的资助金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

助学金没有使用到最需要的贫困学生上,还有可能引发同学之间甚至校园的不和谐。

制定一个认定贫困生的“科学”标准并不难,但科学的标准并不一定就是最可操作和最易操作的标准,难就难在如何用这一标准去认定“谁是谁不是”贫困生。

认定贫困生难的关键问题就在于贫困生的认定是需要成本。

由于大学生的生源地一般分布比较分散,高校不可能对每一个申请贫困资助的学生进行实地调查认定。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两种可选择的方式:一是将有限的助学资源多次切割,来扩大资助范围,即现在许多高校实行的“均衡化”资助方式;再者就是将贫困生认定的成本转移,即将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交给大学生父母所在地的基层组织。

很明显,前一种资助方式将有限的助学资源分割成众多小块,由于那样会使资助金额降低,在达不到资助贫困生的目的的同时,还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了非贫困生或者相对不太贫困的大学生手中,这有悖于助学金政策实施的真正目的。

而这种“均衡化”资助方式对贫困生来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困难,达不到资助的理想效果,直接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率。

这种分配方式还很有可能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给了非贫困生或不太贫困的大学生,由于真正贫困的学生没得到相应资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他们的不满情绪,不利于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建设,影响高校学生高尚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后一种方式将贫困大学生的认定工作交给贫困生父母所在地的基层组织,这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首先,贫困是一个相对概念,地方基层组织开具的证明文件只能证明该生在当地是贫困的,但该大学生在学校属不属于贫困生还不能确定。

这很容易造成资助工作上的误差。

正是由于上面的原因,部分高校为了提高贫困生认定的准确性,就要求贫困生携带更多的证明材料,将贫困生认定的成本转移。

拥有较少经济资源的贫困生由于拥有的组织资源较少而较难获得这些贫困生认定必备的种种证明文件。

而有的非贫困生拥有较多的经济资源的同时也拥有较多的组织资源,他们有更多的渠道来获得种种证明文件。

在现实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所谓的“贫困生”,你需要什么材料他就能很快拿来什么材料,但从其消费水平和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他应该不是一个贫困生。

相反,对于一个真正的贫困生来说,一方面,他们可能没有很好的渠道得到贫困证明,甚至根本不知道去开具贫困证明,因而没有贫困的相关证明;高校据此分配助学资源是很危险的,也是违背贫困生资助原则的,极易造成贫困生资助的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