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杨绛《老王》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初到牛津,就吻了牛津的地,磕掉大半个门牙。他是一人出门的,下公共汽车未及站稳,车就开了。他脸朝地摔一大跤。那时我们在老金家做房客。同寓除了我们夫妇,还有住单身房的两位房客,一姓林,一姓曾,都是到牛津访问的医学专家。钟书摔了跤,自己又走回来,用大手绢捂着嘴。手绢上全是鲜血,抖开手绢,落下半枚断牙,满口鲜血。我急得不知怎样能把断牙续上。幸同寓都是医生。他们教我陪钟书赶快找牙医,拔去断牙,然后再镶假牙。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结合PPT展示)
(先了解作者杨绛,她为什么会写出这样一篇文章。)
杨绛,1911年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无锡,作家,文学翻译家。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主要译著《堂吉诃德》。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年至1938年留学英法,曾就职于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等单位。她通晓英法两国语言,1957年时接到西班牙名著《堂吉诃德》的翻译任务,并被告知从哪种文字转译都可以。但当她找来五种英法文译本细细比对后觉得,译本始终代表不了原著。于是,年近半百的她从零开始学习西班牙文,至1961年,才开始动手翻译。1978年《堂吉诃德》出版。第一部由西班牙文译为中文的版本。这个译本,曾被邓小平作为礼物送给西班牙国王。后来,西班牙国王授予杨绛“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勋章”。
——《记钱钟书与〈围城〉》
钟书的“痴气”书本里灌注不下,还洋溢出来。我们在牛津时,他午睡,我临贴,可是一个人写写字困上来,便睡着了。他醒来见我睡了,就饱醮浓墨,想给我画个花脸。可是他刚落笔我就醒了。他没想到我的脸皮比宣纸还吃墨,洗净墨痕,脸皮像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不再恶作剧,只给我画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回国后他暑假回上海,大热天女儿熟睡(女儿还是娃娃呢),他在她肚子上画一个大脸,挨他母亲一顿训斥,他不敢再画。
——《记钱钟书与〈围城〉》
钱家人常说钟书“痴人有痴福”。他作为书痴,倒真是有点痴福。供他阅读的书,好比富人“命中的禄食”那样丰足,会从各方面源源供应(除了下 放期间,他只好“反刍”似的读读自己的笔记,和携带的字典)。新书总会从意外的途径到他手里。他只要有书可读,别无营求。这又是家人所谓“痴气”的另一表 现。
——《记钱钟书与〈围城〉》
一九三五年七月,钟书不足二十五岁,我二十四岁略欠几天,我们结了婚同到英国牛津求学。我们离家远出,不复在父母庇荫之下,都有点战战兢兢;但有两人作伴,可相依为命。
钟书常自叹“拙手笨脚”。我只知道他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脚右脚,拿筷子只会像小孩儿那样一把抓。我并不知道其他方面他是怎样的笨,怎样的拙。
②杨绛写钱钟书的“痴气”
雨天,同学和弟弟穿皮鞋,他穿钉鞋,而且是伯伯的钉鞋,太大,鞋头塞些纸团。一次雨天上学,路上看见许多小青蛙满地蹦跳,觉得好玩,就脱了鞋捉来放在鞋里,抱着鞋光脚上学;到了教室里,把盛着小青蛙的钉鞋放在黑板桌下。上课的时候,小青蛙从鞋里出来,满地蹦跳。同学都忙着看青蛙,窃窃笑乐。老师问出因由,知道青蛙是从钟书鞋里出来的,就叫他出来罚立。有一次他上课玩弹弓,用小泥丸弹人。中弹的同学嚷出来,老师又叫他罚立。可是他混混沌沌,并不觉得羞惭。他和我讲起旧事常说,那时候幸亏糊涂,也不觉得什么苦恼。
4、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方法:通过人物的言行、具体事例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①老王,记叙三轮车工人老王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具有生理缺陷、生活窘迫但却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必报的人物形象。通过几件事情来表现。
带我送冰,车费减半;老实厚道
帮送医院,不要车钱;心地善良
离世前夕,谢送蛋油;知恩必报
生:带我送冰,车费减半;老实厚道。帮送医院,不要车钱;心地善良。改装三轮,维持生计。
③第17—22段,写老王去世和我的惭愧表现、人道主义精神。
3、感受情感脉络:作者情感的变化
讨论:A、全文作者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怎样理解我的愧怍?
B、作者一家为什么对老王那么关心、爱护?体现在哪些方面?
A、由同情转为愧怍。对于老王的不幸抱有同情的态度,到最后的愧怍。关于“愧怍”,原意,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羞愧、惭愧。觉得自己对老王的关爱不够,老王拿鸡蛋来,作者却用钱打发他。一种仰视的姿态,自我解剖和自我批判。老王给杨绛送鸡蛋前,杨绛与老王的谈吐皆是拉家常式的,诸如“说闲话”“闲聊”和“问”等,而这恰是作为一个社会底层劳动者的老王心底盼望和渴求的,这使老王觉得杨绛从心里把他作为朋友,也即老王心中的“亲戚”。老王的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此外就没什么亲人”——就是老王凄苦的身世写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老王临死前给杨绛送香油和鸡蛋,我们可以感受出其实在老王的心里早已把杨绛一家看作胜似亲人的“亲人”,这不是用一般的血缘关系的逻辑能简单定义的。可是,直至老王临终前送鸡蛋给杨绛时,杨绛反而没有了先前和老王那般的亲密,少却了“说着闲话”、“闲聊”和拉家常,有的只是让老王万分失望的“吃惊”的神情、“强笑”的表情和多余的“解释”和“谢”等,这一切让老王觉得杨绛只把自己当作普通的朋友(车夫和顾客)而已,老王是多么希望杨绛把他作为心中真正的朋友(心中的亲戚)。可是,杨绛当时却没有在意,“这愧怍之意,大致源于情感收支的不对等”,于是就有了多年后,杨绛内心的深深愧怍和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自省和反思。
【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文本研习、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史书多为帝王将相作传,不管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还是孙膑庞涓、廉颇蔺相如;电影电视也喜欢表现宫廷斗争、三国争雄、建国建党大业。因为英雄豪杰的故事总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那些名人的事迹总是为人所追慕。但是,每天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却都是普通人,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总会有那么一些小事让我们感动,比如小张、小李,再比如我们今天的课文所讲述的“老王”。
本文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作者一家也对不幸的老王有着深深的同情,还有愧怍。
三、文本分析:
1、字词:
《将饮茶》中,《记钱钟书与〈围城〉》是很好的了解钱钟书和《围城》的一篇文章。《回忆我的姑母》三姑母杨荫榆比较真实全面的人生。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中,当时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长,1924年开始就任,1925年三一八。
两人都是认真做学问的人。钱钟书淡泊名利的一贯作风有一个比较有名的故事。有读者出于对钱钟书学问的景仰,提出要拜访并当面讨教,结果被钱钟书以近乎尖刻的言词顶了回去:你若吃了一只鸡蛋觉得好吃,就非得去找到那只母鸡吗?杨绛的散文集中不少这样的篇章写到身边的普通人,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富于生活情趣的一家人。这些从杨绛的散文中都可以看到。
她年过九旬仍笔耕不辍,还出版了《我们仨》、《走到人生的边上》等著作。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小说《围城》,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就外语掌握的程度和娴熟而言,钱钟书在同时代人中也是出类拔萃的: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而且后两种语言他都能开口进行交流。在阅读方面,希腊语和拉丁语也运用自如。
作家语言风格的形成与其文化品位、文字功底、语言习惯、个性气质有关,同时受到作品题材、描写对象的影响。
举例:鲁迅杂文的犀利和周作人冲淡闲适的比较。例文引用。二人各自的经历,世界观人生观的不同等等。
不同作家语言风格的欣赏,大致了解。余华的零度叙事简单冷漠,莫言的绚丽多姿汪洋恣肆,苏童的古典优雅南方的湿气等等。
《老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杨绛其人其文。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选材以及谋篇布局的精妙。
3、准确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以及通过具体言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4、理解本文简洁风趣、沉稳含蓄的语言特色,了大致解作家语言风格的形成与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2、对作者语言风格的体会
钟书跟我讲,小时候大人哄他说,伯母抱来一个南瓜,成了精,就是他;他真有点儿怕自己是南瓜精。那时候他伯父已经去世,“南瓜精”是舅妈、姨妈等晚上坐在他伯母鸦片榻畔闲谈时逗他的,还正色嘱咐他切莫告诉他母亲。钟书也怀疑是哄他,可是真有点耽心。他自说混沌,恐怕是事实。这也是家人所谓“痴气”的表现之一。
他有些混沌表现,至今依然如故。例如他总记不得自己的生年月日。小时候他不会分辩左右,好在那时候芽布鞋,不会左右脚。后来他和钟韩同到苏州上美国教会中学的时候,穿了皮鞋,他仍然不分左右乱穿。在美国人办的学校里,上体育课也用英语喊口号。他因为英文好,当上了一名班长。可是嘴里能用英语喊口号,两脚却左右不分;因此只当了两个星期的班长就给老师罢了官,他也如释重负。他穿内衣或套脖的毛衣,往往前后颠倒,衣服套在脖子上只顾前后掉转,结果还是前后颠倒了。或许这也是钱家人说他“痴”的又一表现。
——《我们仨》
5、体味语言风格
本文:
(1)“他送ຫໍສະໝຸດ Baidu冰比前任大一倍”
(2)“他拿了钱却还不放心”
(3)“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
杨绛文字干净明晰,沉静诙谐中有沉着老到、雍容优雅的气派,锋芒内敛后的不动声色,有种静穆超然的中和之美。这些只有从多篇文章的阅读中,还有和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中才能感受到。
塌败取缔伛翳滞笨骷髅愧怍攥荒僻
2、篇章结构分析
选材,截取生活中的几个片段,然后按照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安排素材,而不是杂乱无章地随意组合。
线索: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以此为中心线索来谋篇布局。
全文段落分析:
①第1—4段,从老王的职业、身体情况、家庭、居住条件介绍老王。突出老王的苦。
师:请在课文中找出描写老王职业、身体情况、居住条件的相关语句。
6、课后阅读
阅读杨绛的《干校六记》,体会揣摩杨绛散文的独特语言风格,杨绛钱钟书在干校的经历怎样通过文字叙述出来,与别的写文革的散文有着不同之处,感受二人的心境与感情。
【板书】
老王
一、字词
二、篇章结构
线索: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
三、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同情
愧怍
四、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五、体味语言风格
B、作者所持的平等观念,人生来是平等的,尽管有幸与不幸,天赋条件,成长条件,身体条件等。尊重和关爱不幸人群。富于人道主义精神:关爱人,同情人,尊重人。
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关心老王生活,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作者的女儿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
生:三轮车单干户;生理缺陷,瞎了一只眼;居住条件,破落大院里的破败小屋。
老王的不幸生活,生活困苦。作者此时对老王是同情的态度,一种俯视的视角,向下的关爱的眼神。
②第5—16段,写老王工作的正直本分,临死前为“我”送鸡蛋与香油,说明老王为人厚道,知恩必报。突出老王的善。
师:作者描述了几件什么事情,分别体现了老王怎样的品质?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结合PPT展示)
(先了解作者杨绛,她为什么会写出这样一篇文章。)
杨绛,1911年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无锡,作家,文学翻译家。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说《洗澡》。主要译著《堂吉诃德》。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年至1938年留学英法,曾就职于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等单位。她通晓英法两国语言,1957年时接到西班牙名著《堂吉诃德》的翻译任务,并被告知从哪种文字转译都可以。但当她找来五种英法文译本细细比对后觉得,译本始终代表不了原著。于是,年近半百的她从零开始学习西班牙文,至1961年,才开始动手翻译。1978年《堂吉诃德》出版。第一部由西班牙文译为中文的版本。这个译本,曾被邓小平作为礼物送给西班牙国王。后来,西班牙国王授予杨绛“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勋章”。
——《记钱钟书与〈围城〉》
钟书的“痴气”书本里灌注不下,还洋溢出来。我们在牛津时,他午睡,我临贴,可是一个人写写字困上来,便睡着了。他醒来见我睡了,就饱醮浓墨,想给我画个花脸。可是他刚落笔我就醒了。他没想到我的脸皮比宣纸还吃墨,洗净墨痕,脸皮像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不再恶作剧,只给我画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回国后他暑假回上海,大热天女儿熟睡(女儿还是娃娃呢),他在她肚子上画一个大脸,挨他母亲一顿训斥,他不敢再画。
——《记钱钟书与〈围城〉》
钱家人常说钟书“痴人有痴福”。他作为书痴,倒真是有点痴福。供他阅读的书,好比富人“命中的禄食”那样丰足,会从各方面源源供应(除了下 放期间,他只好“反刍”似的读读自己的笔记,和携带的字典)。新书总会从意外的途径到他手里。他只要有书可读,别无营求。这又是家人所谓“痴气”的另一表 现。
——《记钱钟书与〈围城〉》
一九三五年七月,钟书不足二十五岁,我二十四岁略欠几天,我们结了婚同到英国牛津求学。我们离家远出,不复在父母庇荫之下,都有点战战兢兢;但有两人作伴,可相依为命。
钟书常自叹“拙手笨脚”。我只知道他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脚右脚,拿筷子只会像小孩儿那样一把抓。我并不知道其他方面他是怎样的笨,怎样的拙。
②杨绛写钱钟书的“痴气”
雨天,同学和弟弟穿皮鞋,他穿钉鞋,而且是伯伯的钉鞋,太大,鞋头塞些纸团。一次雨天上学,路上看见许多小青蛙满地蹦跳,觉得好玩,就脱了鞋捉来放在鞋里,抱着鞋光脚上学;到了教室里,把盛着小青蛙的钉鞋放在黑板桌下。上课的时候,小青蛙从鞋里出来,满地蹦跳。同学都忙着看青蛙,窃窃笑乐。老师问出因由,知道青蛙是从钟书鞋里出来的,就叫他出来罚立。有一次他上课玩弹弓,用小泥丸弹人。中弹的同学嚷出来,老师又叫他罚立。可是他混混沌沌,并不觉得羞惭。他和我讲起旧事常说,那时候幸亏糊涂,也不觉得什么苦恼。
4、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方法:通过人物的言行、具体事例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①老王,记叙三轮车工人老王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具有生理缺陷、生活窘迫但却老实厚道、心地善良、知恩必报的人物形象。通过几件事情来表现。
带我送冰,车费减半;老实厚道
帮送医院,不要车钱;心地善良
离世前夕,谢送蛋油;知恩必报
生:带我送冰,车费减半;老实厚道。帮送医院,不要车钱;心地善良。改装三轮,维持生计。
③第17—22段,写老王去世和我的惭愧表现、人道主义精神。
3、感受情感脉络:作者情感的变化
讨论:A、全文作者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怎样理解我的愧怍?
B、作者一家为什么对老王那么关心、爱护?体现在哪些方面?
A、由同情转为愧怍。对于老王的不幸抱有同情的态度,到最后的愧怍。关于“愧怍”,原意,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羞愧、惭愧。觉得自己对老王的关爱不够,老王拿鸡蛋来,作者却用钱打发他。一种仰视的姿态,自我解剖和自我批判。老王给杨绛送鸡蛋前,杨绛与老王的谈吐皆是拉家常式的,诸如“说闲话”“闲聊”和“问”等,而这恰是作为一个社会底层劳动者的老王心底盼望和渴求的,这使老王觉得杨绛从心里把他作为朋友,也即老王心中的“亲戚”。老王的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此外就没什么亲人”——就是老王凄苦的身世写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老王临死前给杨绛送香油和鸡蛋,我们可以感受出其实在老王的心里早已把杨绛一家看作胜似亲人的“亲人”,这不是用一般的血缘关系的逻辑能简单定义的。可是,直至老王临终前送鸡蛋给杨绛时,杨绛反而没有了先前和老王那般的亲密,少却了“说着闲话”、“闲聊”和拉家常,有的只是让老王万分失望的“吃惊”的神情、“强笑”的表情和多余的“解释”和“谢”等,这一切让老王觉得杨绛只把自己当作普通的朋友(车夫和顾客)而已,老王是多么希望杨绛把他作为心中真正的朋友(心中的亲戚)。可是,杨绛当时却没有在意,“这愧怍之意,大致源于情感收支的不对等”,于是就有了多年后,杨绛内心的深深愧怍和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自省和反思。
【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文本研习、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史书多为帝王将相作传,不管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还是孙膑庞涓、廉颇蔺相如;电影电视也喜欢表现宫廷斗争、三国争雄、建国建党大业。因为英雄豪杰的故事总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那些名人的事迹总是为人所追慕。但是,每天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却都是普通人,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总会有那么一些小事让我们感动,比如小张、小李,再比如我们今天的课文所讲述的“老王”。
本文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作者一家也对不幸的老王有着深深的同情,还有愧怍。
三、文本分析:
1、字词:
《将饮茶》中,《记钱钟书与〈围城〉》是很好的了解钱钟书和《围城》的一篇文章。《回忆我的姑母》三姑母杨荫榆比较真实全面的人生。鲁迅《纪念刘和珍君》中,当时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长,1924年开始就任,1925年三一八。
两人都是认真做学问的人。钱钟书淡泊名利的一贯作风有一个比较有名的故事。有读者出于对钱钟书学问的景仰,提出要拜访并当面讨教,结果被钱钟书以近乎尖刻的言词顶了回去:你若吃了一只鸡蛋觉得好吃,就非得去找到那只母鸡吗?杨绛的散文集中不少这样的篇章写到身边的普通人,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富于生活情趣的一家人。这些从杨绛的散文中都可以看到。
她年过九旬仍笔耕不辍,还出版了《我们仨》、《走到人生的边上》等著作。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小说《围城》,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就外语掌握的程度和娴熟而言,钱钟书在同时代人中也是出类拔萃的: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而且后两种语言他都能开口进行交流。在阅读方面,希腊语和拉丁语也运用自如。
作家语言风格的形成与其文化品位、文字功底、语言习惯、个性气质有关,同时受到作品题材、描写对象的影响。
举例:鲁迅杂文的犀利和周作人冲淡闲适的比较。例文引用。二人各自的经历,世界观人生观的不同等等。
不同作家语言风格的欣赏,大致了解。余华的零度叙事简单冷漠,莫言的绚丽多姿汪洋恣肆,苏童的古典优雅南方的湿气等等。
《老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杨绛其人其文。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作者选材以及谋篇布局的精妙。
3、准确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以及通过具体言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4、理解本文简洁风趣、沉稳含蓄的语言特色,了大致解作家语言风格的形成与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2、对作者语言风格的体会
钟书跟我讲,小时候大人哄他说,伯母抱来一个南瓜,成了精,就是他;他真有点儿怕自己是南瓜精。那时候他伯父已经去世,“南瓜精”是舅妈、姨妈等晚上坐在他伯母鸦片榻畔闲谈时逗他的,还正色嘱咐他切莫告诉他母亲。钟书也怀疑是哄他,可是真有点耽心。他自说混沌,恐怕是事实。这也是家人所谓“痴气”的表现之一。
他有些混沌表现,至今依然如故。例如他总记不得自己的生年月日。小时候他不会分辩左右,好在那时候芽布鞋,不会左右脚。后来他和钟韩同到苏州上美国教会中学的时候,穿了皮鞋,他仍然不分左右乱穿。在美国人办的学校里,上体育课也用英语喊口号。他因为英文好,当上了一名班长。可是嘴里能用英语喊口号,两脚却左右不分;因此只当了两个星期的班长就给老师罢了官,他也如释重负。他穿内衣或套脖的毛衣,往往前后颠倒,衣服套在脖子上只顾前后掉转,结果还是前后颠倒了。或许这也是钱家人说他“痴”的又一表现。
——《我们仨》
5、体味语言风格
本文:
(1)“他送ຫໍສະໝຸດ Baidu冰比前任大一倍”
(2)“他拿了钱却还不放心”
(3)“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
杨绛文字干净明晰,沉静诙谐中有沉着老到、雍容优雅的气派,锋芒内敛后的不动声色,有种静穆超然的中和之美。这些只有从多篇文章的阅读中,还有和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中才能感受到。
塌败取缔伛翳滞笨骷髅愧怍攥荒僻
2、篇章结构分析
选材,截取生活中的几个片段,然后按照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安排素材,而不是杂乱无章地随意组合。
线索: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以此为中心线索来谋篇布局。
全文段落分析:
①第1—4段,从老王的职业、身体情况、家庭、居住条件介绍老王。突出老王的苦。
师:请在课文中找出描写老王职业、身体情况、居住条件的相关语句。
6、课后阅读
阅读杨绛的《干校六记》,体会揣摩杨绛散文的独特语言风格,杨绛钱钟书在干校的经历怎样通过文字叙述出来,与别的写文革的散文有着不同之处,感受二人的心境与感情。
【板书】
老王
一、字词
二、篇章结构
线索: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
三、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同情
愧怍
四、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五、体味语言风格
B、作者所持的平等观念,人生来是平等的,尽管有幸与不幸,天赋条件,成长条件,身体条件等。尊重和关爱不幸人群。富于人道主义精神:关爱人,同情人,尊重人。
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关心老王生活,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作者的女儿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
生:三轮车单干户;生理缺陷,瞎了一只眼;居住条件,破落大院里的破败小屋。
老王的不幸生活,生活困苦。作者此时对老王是同情的态度,一种俯视的视角,向下的关爱的眼神。
②第5—16段,写老王工作的正直本分,临死前为“我”送鸡蛋与香油,说明老王为人厚道,知恩必报。突出老王的善。
师:作者描述了几件什么事情,分别体现了老王怎样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