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养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养德——真实生命的展开

刘树桢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习惯是养成的,就是说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就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那么,如果我们已经成人了,还能养成什么呢?我们还是从“养”字说起。

一、“养”字的内涵

“养”是一个渐变的、无意识的教育存在,更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精神滋养的过程。

繁体字——“養”,语源是“羊”,《说文·食部》:养,供养也,从食羊声。许慎把“养”字视为形声字,但分析“養”字的原始结构,它又是一个会意字,乃一人献羊之象。其字根都是“羊”。由“羊”这个字根引发的几个字都是“养”的外延。如羊大为“美”,羊者“祥”也,羊言为“善”,羊我为“義”(儀)。

所谓养成教育的过程,就是积“善”、求“美”、呈“祥”、尚“义”四个汉字的全部演绎。

沧州师院的校训是“明德博学、知行日新”,追求的就是德、学、知、行四种品格的养成。“四书”中《大学》的首句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就是说我们的品德要像日月一样崇高;“博学”出自《礼记·中庸》第十九章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学习过程中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才只是开始;“知行”强调的是人知和实践的关系,明代王守仁有句名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学习一定要做到知行合一;《大学》中还有一章,讲的是商朝开国君主汤的洗澡盆上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本义是洗去身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引申义则是指精神上每天都要弃旧图新。“明德”是根本,只有树立了良好的品德,才能保证我们的人生不会迷失方向;“博学”是基础,学识渊博才可能成就大事业;“知行”是方式,知行合一是掌握真本领的要诀;“日新”是姿态,只有一生都保持吐故纳新的学习姿态,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二、成人成才的四个重要养成阶段

习惯决定命运。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英·萨克雷

习惯决定命运的故事: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这荒谬的场景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

驯虎人本来也能像驯象人一样成功,他让小虎从小吃素,直到小虎长大。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会伤人。驯虎人摔了跤之后,让老虎舔净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终于将驯虎人吃了。

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虎曾经被习惯绑住,而驯虎人则死于习惯——他已经习惯于他的老虎不吃人。

习惯几乎可以绑住一切,只是不能绑住偶然。比如那只偶然尝了鲜血的老虎。

我们知道养鱼的关键在于养水,使水的温度、酸碱度适合鱼的生长。而相对应的是,养人养心。我们所倡导的新时期养成教育的起点,就是养心。心正则身正,身正则行为正。儒家思想的核心在于“正”字,所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案例:20世纪60年代,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遨游了108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当时几十个宇航员在培训,为什么加加林能脱颖而出,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偶然事件。原来,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发现,在进入飞船参观前,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把鞋脱下来,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节,一下子赢得了主设计师的好感。主设计师说:“我只有把飞船交给一个如此爱惜它的人,才放心。”所以加加林的成功,得益于他良好的习惯。

一般说,从文化意义上养成教育有这样四个阶段:

1、幼儿养性——优美人格的奠定

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如何在这张纯净的白纸上彩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建构其一生端正屹立的磐石,实是教育者共同关心的课题。

2、童蒙养正——圣贤智慧的陶冶

养正就是培养其端正的心性及行为,因其知识未开,理解能力薄弱,仰赖父母之处尚多,然也因涉世未深,心性依然纯净,正是一生记忆力最强的阶段。让他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智慧思想之中,以潜移默化其气质。经典的价值亦将伴随人生的成

长茹吐芬芳、绽放光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逆境难题。

3、少年养志——理想抱负的鼓舞

养志,是指鼓舞他们追求崇高理想的勇气,培养宏观远大的志向。

案例: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在常州府中学堂读书,对体育老师刘伯能难以忘怀。他回忆:伯能师在操场呼“立正”,即曰:“须白刃交于前泰山崩于后,也岿然不动,始得为立正。”遇烈日强风或阵雨,即曰:“汝辈非糖人,何怕日;非纸人,何怕风;非泥人,何怕雨。怕这怕那,何时能立?”

这是体育教师培养学生习惯的范例。少年时期就应该使自己在思想上、心理上、情感上的各种困惑涣然冰释,怡然理顺,达到“学以美身”,化理性为习惯,化诗性为习惯的目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正是我中华民族青少年立志向学的典范。需要通过阅读,找出自己心中最崇敬、愿意立志效仿的对象,最能激发青少年们的“有为者亦若是”的豪情壮志。

4、成人养德——真实生命的展开

成年以后,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专长而立业成家,应尽力以求自立,进而提携后进以立人。尔后,在与人接触日渐频繁、人事愈加纷杂的过程中,必难事事周全、尽如人意,因此更须常常反省自己的缺失与不足,自勉改过以求进益。处处抱持真诚笃厚之意来待人接物,时时存方便利他之心以积善培德。

三、养德的方法

培养良好的品德,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两天的事情,需要经历一定的发展阶段。按照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养成需要21天。中国习惯教育家周士渊认为,养成习惯不一样,每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刻苦程度不一样,所用的时间也肯定不一样。既然这21天是个平均数,那我们用一个月的概念更好记,而且更保险。培养习惯重在一个月,关键头三天。

我国养成教育课题组60多位跨学科专家(涵盖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人体工程学、医学、营养学等学科),以及数位优秀的校长、特级教师,从180个行为习惯中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实验论证,最后确定了六个值得推广的习惯。

1、把一件事情做到底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有的人默默无闻,但始终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总是能如愿成功。其实,这里面隐藏了一个奥秘,那就是,长时间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