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教序课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圣教序课件

一、《圣教序》的由来

唐代僧人玄奘法师西行取经 ,历尽千辛万苦,冒生命危险,才到达印度。在他取经回归长安时,举国为之震动,太宗对于玄奘艰苦取经的伟大精神非常感动,并谓“胜朝盛事”,对于他在佛学方面的成就,也极端推崇,于是在贞观十九年二月六日敕命他在长安弘福寺中,专门翻译梵经。并为其翻译的《瑜伽师地论》赐予序文,这便是《圣教序》的由来。《圣教序》成文以后,为了昭示天下,永垂后世,太宗乃令人筹备将其刻于碑石流传,因为太宗皇帝深爱羲之书法,故大家认为这篇碑文,非书圣王羲之书法“不足贵”,然羲之乃晋人,不可再起而书之,于是请弘福寺沙门怀仁担任集字拼文工作。释怀仁原是一名擅长王羲之书法的僧人,据说他还是王羲之的后裔,怀仁用集字的方法以王羲之书法拼就《圣教序》全文。太宗为了方便怀仁的集字工作,特地准许将宫中收藏的大批王羲之字迹供给钩摹缀集。

《圣教序》全文共一千九百零四字,其中包括唐太宗的序文、高宗李治的一篇记和玄奘本人所译的一首经三个部分,怀仁经过了长达二十四年的收集和拼凑,苦心经营,终成此碑。足见《圣教序》乃王羲之书法之集大成也。此碑广采王书之众长,非常注重变化和衔接,摹刻亦颇为精到,因

此可以说,“圣帖”是从王氏书迹中经过挑选合成的,足以代表王氏行书的精华,堪称行书集字典范。

同时我们也应知道,此碑毕竟是集字,细心观察,还是能发现因原字书写的时间、年龄、情绪、气氛的差异,而笔势的连贯略失自然,故影响全文的浑然和谐。对于这一点,临习者千万不可忽视。

二、书写工具的选择

1.笔的选择:如用软毫,不宜过长过软,如用硬毫,不宜过粗过硬。笔锋一般在一寸之内。要用锋颖好的新笔,写秃了的笔不要用。总之,毛笔宜小不宜大,笔头宜短不宜长,笔杆宜细不宜粗,笔锋宜尖不宜秃。能够选择一枝合适的笔,等于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推荐使用优质狼尾,当然好笔价钱也高。

2.墨的选择:书画墨汁加水。水要用山泉或纯净水。加多少,依墨的浓度而定,过少黏厚枯滞,拖不动笔;过多则肥烂稀薄字无筋骨。因此首先得调好墨的浓度,笔蘸上去要由尖至根,不要一下蘸得过多过饱。推荐使用颗粒细腻的墨汁,如日本制造的墨汁或国产红星墨液,有条件可自磨墨书写。

3.纸的选择:可以选择一些质地细腻、绵柔的纸,吸水量要小些,如元书纸、仿古宣、熟宣、包装纸及一些书籍用纸均可。推荐使用——元书纸。

4.《圣教序》字帖的版本推荐——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集字圣教序》或华夏出版社98年版《集王圣教序》。

5.除了上述推荐用笔、纸、墨、帖之外,也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总之目标是一个,方法和途径却有多种,也许还能找到更好的工具和方法,总之学习方法和工具都要不断创新,大胆创新。

三、基本技法练习

《王圣教》基本笔画写法技巧

行书是介于正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行书在所有书体中,自由度最大,表现力很强,抒情性丰富。要学好行书,王羲之行书是必修课程,也是行草的正脉。《圣教序》平稳精到,是入手王字的极佳典范。

行书和楷书是什么关系?写行书一定要打好楷书基础吗?书法史告诉我们,行书产生于东汉后期,创始人刘德升;楷书三国才有,创始人钟繇。请问刘德升见过楷书吗?他没见过楷书,楷书基础从何谈起?当然,客观地说,有楷书基础,对行书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作用大小因人而异,有

些楷书对行书的学习弊大于利,比如颜楷勤礼碑,不少人学了此碑之后就学不好行书了,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前者夸张提按,后者淡化提按,强调平动。这是两者根本区别。颜真卿又为什么楷行兼擅呢?那是因为他写楷书和行书用的

是两套笔法系统,两者互不干扰。

行书笔画和楷书笔画有哪些不同呢?第一,行书笔画起、行、收、折动作更干净利索,细节步骤衔接不露痕迹,一气呵成;第二,楷书(尤其唐楷)笔画折处提按明显,行书笔画折处以平动为主,即前者基本是笔锋的垂直运动,后者主要是笔锋的水平运动;第三,行书笔画之间强调气的连贯,有呼有应,有起有承;第四,行书运笔抑扬顿挫,快慢交替,节奏感明显。

学习《王圣教》,先从基本笔画开始,基本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单元,王羲之说过:“倘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充分说明笔画质量对字结构的重要意义。下面就将《王圣教》字中的笔画分析出来,一一列举其写法:

一、起笔

①斜折起笔,同楷书,切笔直下,由轻转重,顺笔画方向带笔再捻管调中锋

②尖锋起笔,搭锋下笔,尖锋入纸,渐行渐按。对笔的要求高,锋要尖锐,钝笔是写不出来这种效果的,优质狼尾最好,

最能表现笔锋。

③引子起笔,承接上笔收笔的势,动作要由快而慢,尖锋入纸,犹如接住别人抛出来的球,

④连笔起笔,直接从上笔收笔而来,没有了上下笔收笔与起笔的分界和停顿,收笔即起笔。

第三集收笔技法练习字帖

第三集技法讲解——收笔技法

① 藏锋收。同楷书收笔,行笔至末端,调整笔锋由轻至重,转笔回收,动作连贯简洁。

② 带钩收。和上集中的引子起笔构成呼应关系,写法同钩,动作更快。横和竖都有两个方向的带钩收笔,朝哪边带钩取决于下一笔起笔在哪边起。

③ 连笔收。和下笔起衔接,没有了上下笔收笔与起笔的分界和停顿,下笔起即上笔收。

第4集折、钩技法字帖

第四集技法讲解——折、钩

折有方圆之分,方折其实可以理解为两个方向不同笔画的连写,在两笔连接处有顺折和逆折之分。

1、方折顺折和顺折钩。顺折是上笔末尾提笔调整笔锋再切笔重带后调中锋,说白了就是上笔收笔加下笔起笔,动作连贯简洁,折法掌握了,钩可以此类推。横折对应横钩,竖折对应提钩;竖钩稍难,要领是在转折处稍作顺时针转动笔锋

再侧锋推出,这个顺时针转动是关键动作,少了这个动作钩很难写好的,即使写好一个,也是碰巧,再写就很难满意了,说明没掌握规律性技巧。

2、方折逆折。逆折的本质是笔头两对立锥面的切换,横折撇,右侧锥面着纸写横,行至末端笔锋提起斜向上行,再向反向按笔前行写撇,这时接触纸面的笔头锥面恰是原来锥面的对立面。这种写法是写急转弯笔画调整中锋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从《圣教序》帖中很容易找到。可以说是大王行书绝妙笔法。

圆折是行书区别楷书的折法,有了圆折,行书才婉转流畅。推而广之,行书在书写横折钩时,总是折钩同用圆笔,这在《圣教序》中普遍运用,成为该帖的一个规律。再看欧阳询的行书《梦奠帖》,《张翰帖》,转折处几乎全部为方折,所以流畅性不够,应该是浸淫楷书太久的缘故吧!

3、圆折。这种方法要求腕指配合。仅靠运腕,中锋勉为其难,仅靠运指,难免拘束放不开。只有运腕转指结合,方能轻松自如。

圆钩。方法同上。

《圣教序》的由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