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与朱元思书(含答案).pdf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做客“联想吧”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
(加油啊!)写“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测测你的注音速度!(又快又准!)缥()碧无碍()负势竞()上泠泠()作响嘤嘤()成韵鸢()飞戾()天互相轩()邈()三、验验你的写字速度!(你很棒的!)经lún_____世务kuī_____谷忘fǎn_____ 横kē_____上bì_____急tuān_____甚箭在zhòu_____犹昏风烟jù_____净四、速配(请将下列加点词语与它们相应的释义连线搭配!)天山共色争着从流飘荡筹划猛浪若奔远互相轩邈顺、随负势竞上飞奔的马经纶世务一样的五、来,做个小翻译!(我相信,你准行!)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六、你一定能准确解释语段后的问题!(来吧!)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足原文。
2.《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梁的________家________。
3.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怎样的?(请用文中原句回答)4.写出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和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组。
第十一课《与朱元思书》课下注释(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十一课《与朱元思书》课下注释(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选自《吴均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
2、【共色】同样的颜色。
3、【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
、【从】,跟、随。
4、【任意东西】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东西】,向东或向西。
5、【许】表示约数。
6、【缥碧】青白色。
7、【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超过。
8、【寒树】这里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9、【负势竟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10、【互相轩邈】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轩】,高。
【邈】,远。
这里均作动词用。
1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12、【千百成峰】形成千百座山峰。
13、【激】冲击、撞击。
14、【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15、【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16、【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千】,表示多。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17、【鸢飞戾天】语出《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意为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
【鸢】,俗称老鹰,凶猛而善高飞。
【戾】,至、到达。
18、【息心】指平息名利之心。
19、【经纶世务】治理国家大事。
【经纶】,筹划、治理。
20、【反】同“返”,返回。
21、【横柯】横斜的树枝。
【柯】,树木的枝干。
22、【交映】互相掩映。
【精品】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_ 11.与朱元思书 (含2课时)
作者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有什么样的感想?你如何理解这 种感想?
我们可以从首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 享受自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 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更令人赞赏的是,在描绘山景时,作者插人两句观感:“鸢飞 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不仅从侧面衬 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对官场政务的厌倦,爱慕美好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天下独绝
第2自然段写水,突出“异”。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说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 两句突出水之清。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揣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突出了水之急。 作者从两个侧面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
读课文,疏通文义
缥( piǎo)碧 轩邈( xuān miǎo) 鸢(yuān )飞 横柯( kē )
急湍( tuān ) 泠泠( líng ) 戾( lì)天
1
注意语速
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
注意停顿
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
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 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奇山异水”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 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
这一段总领全篇,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明。
01
奇山异水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与朱元思书》含答案与解析
《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本文选自,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景色。
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吴均(469-520),南朝梁、,字,吴兴故鄣人。
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
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亦能诗,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
其生平虽想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书:即,古人的书信又叫“”或“”,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书信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也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谈论文学,谈论政治等。
二、字音字形三、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风烟俱净2、从流飘荡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5、负势竞上6、蝉则千转不穷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9、横柯上蔽(二)通假字(三)古今异义(四)词类活用1.负势竞上.2.互相轩邈..3.任意东西..4.风烟俱净.5.横柯上.蔽6.猛浪若奔.7.望峰息.心(五)一词多义(1)绝猿则百叫无绝天下独绝(2)上负势竞上横柯上蔽(3)直直视无碍争高直指(4)百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5)无直视无碍猿则百叫无绝四、特殊句式省略句1.急湍甚箭“甚”字的后面省略了介词“于”,即“急湍甚于箭”。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省略了主语“高山”,即“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五、语句翻译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夹(jiā)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bǎi)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
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 与朱元思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1 《与朱元思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说一说,文中所写的山水“独绝”在哪里?参考答案:“独绝”主要表现为山的奇和水的异。
山奇在形、声、光三点上。
形:“ 夹岸高山 千百成峰”;声:“泉水激石 猿则百叫无绝”;光:“横柯上蔽有时见日”。
异水,用水的清澈和湍急来写。
清澈写了水深、水色和水中。
水深和水色是从正面来写,水中是从侧面来写的。
水的清澈详写,写了水的静态;水的湍急是略写,写了水的动态。
二、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想? 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参考答案: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流露出他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并指出其用法。
1.任意东.西2.横柯上.蔽3.负势竞上.4.以为顺流下.矣参考答案:1.名词做动词,向东走、向西走。
2.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3.方位名词,这里做动词,向上生长。
4.名词做动词,向下、朝下。
四、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学者钱锺书认为其成就可与《水经注》中的写景段落相提并论。
阅读课文以外的两“书”,进一步体会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
参考答案:《与施从事书》渲染了雄峻连绵的青山变化多姿的景观,景观雄奇而秀丽。
作者内心有所感悟,精神得到了升华。
同时寄寓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
《与顾章书》描写故乡山水赏心悦目的情韵和灵趣,表现作者回归自然的欢愉和对自由人生的积极追求,同时也反映他对人世的退避。
以审美的视角看山水,既有争霞蓄翠的浓重的色彩,又有鹤唳猿啼的悠扬的声韵,这一切又契合于作者无拘无碍的自由心境,从而创造了一个远离名利追逐的超然的审美世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同步练习一、基础题。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风烟俱净: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横柯上蔽:有时见日:在昼犹昏: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疏条交映,有时见日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D .负势竞上横柯上蔽3.. 下面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D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 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是一篇,作者、字,朝人。
其主要作品有《》和《》等。
5.. 请你用“/” 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②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二、阅读理解题。
(一)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1.. 从写景方面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2..请分别找出视觉、听觉方面方面描写的对偶句各一组,并说说他们的表达效果。
①视觉上的对偶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听觉上的对偶句。
③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与朱元思书” 中的“ 书” 是作者写的信,“ 猛浪若奔” 的“ 奔” 为奔驰之意。
B.“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一句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 高” 状山,以“ 寒” 状树,照应“ 奇” 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42张PPT)
不同之处:
内容: 《三峡》在写景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 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
体裁: 《三峡》是散文,而《与朱元思书》是骈 体文。 写作目的: 《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 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 而且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感触。
练习
1、填空题
《与朱元思书》选自《 艺文》类,聚作者 。
。
(5)
,
忘反。
;经纶世务者,窥谷
6.下列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D)。
A.缥碧piǎo 无碍ài 泠泠作响líng B.飘荡dàng 急湍tuān 嘤嘤成韵yīng C.轩邈miǎo 经纶lún 鸢飞戾天yuān D.横柯kē 窥谷kuī 好鸟相鸣 hàohǎo
7.下列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条交映,有时见日。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 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 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 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斜 横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 天,也像黄昏 那样昏暗;稀疏的枝 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1、给加点释义:
风烟俱净全、都 一百许里 上下急湍甚箭 超过 泉水激石 冲击 、冲刷好鸟相鸣 美丽的鸟儿在昼犹昏 犹如、如同
2、辨析下列多义词:
天下独绝 极点
猿则百叫不绝 停止 、消失
奇山异水 奇特
长约八分有奇
零头
一百里许 数词
猿则百叫不绝 极言其多
3、 理解词类的活用:
任意东西 东西(名词—动词,向东向西); 猛浪若奔 奔( 动词—名词,飞奔的马); 负势竞上 上( 名词—动词,向上 ); 互相轩邈 轩邈(形容词—动词,向高处远处伸展 ); 横柯上蔽 上( 名词—状语,在上面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堂练习题及答案11与朱元思书二[00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堂练习题及答案11与朱元思书二第二课时课时训练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概括了全文描写的富春江景色。
B.第2自然段写水的颜色、清澈、深度、静态和动态,都突出表现一个“异”字。
C.第3自然段中,“负势竞上”“争高直指”,给本是静止的山赋予了奋发向上的无穷的生命力。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超然尘世的归隐之心。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B.文中通过写水的“缥碧”“直视无碍”“急湍”这三个特点来表现富春江水之“异”。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富春江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令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第2自然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第3自然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4.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第二课时课时训练答案1.B2.D3.D4.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5.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这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湍.()鸢.()戾.()嘤.()庠.()泠.()2.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A.千丈见底B.有时见日C.窥谷忘反D.泠泠作响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百许.里()②急湍..甚箭()③蝉则千转不穷.()④横柯.上蔽()⑤经纶..世务者()⑥任意东西..()4.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视觉:____________听觉:____________表达效果:____________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互相轩邈..()②鸢飞戾.天()③望峰息.心()④负.势竞上()6.翻译句子。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7.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你乘船或坐车时的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8.从写景方面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的?9.从抒情方面来看,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0.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
写一则200字左右的笔记。
(二)答谢中书书①陶宏景②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③。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④。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⑤,沉鳞竞跃⑥。
实是欲界之仙都⑦。
自康乐以来⑧,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⑨。
注:①谢中书:谢征,字元度,曾为中书鸿胪,故称为“谢中书”。
②陶宏景(453~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县)人。
有《陶隐居集》。
2022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题带答案
一、填空题吴均、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比喻夸张清澈湍急山高树多景美2、(1)从:跟,随(2)绝:独一无二的。
(3)绝:间断、停止。
(4)甚:超过。
(5)奔:飞奔的马。
(6)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7)负:凭借。
(8)穷:停止。
(9)缥碧:浅青色。
(10)柯:树木的枝干(11)激:冲击,撞击(12)戾:至,到达3、(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二、选择题1、C2、C3、D 作者在第三段写山中的各种声音,是为了表现大自然中生命的景象,表现生机勃勃的生命力,为后面写“息心”作铺垫,而并不是为了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故D错。
故选:D。
4、A.“反”通“返”,返回;B.“转”通“啭”,叫;C.“阙”通“缺”,中断;D.没有通假字。
故选:D。
课外对比阅读(一)1.独一无二;稀疏的枝条;看、观赏、见;小城、小乡;急流的水2.(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昏暗。
(2)亭子左边的石壁平整光滑就像一扇青色的屏风,光润细腻,可以照见人影。
3.甲文的山高而奇,文章通过拟人的手法,将山人格化,写其争着向高远处伸展。
乙文的山重点表现其高,主要通过直接描写,写山离水水高,直接表现。
(二)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向上在上面(2)派,派遣劳力出使2.家世寒贱/至均好学有俊才/沈约尝见均文/颇相称赏3.(1) “催”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天色拂晓时分,关山似乎在催促着行人快快前行,让人想见行程之急,旅途之艰险与辽远。
(2) 运用对偶,句式齐整,生动形象地写出泉水声和鸟鸣声的和谐动听,让人感受到自然生命的欢乐律动,也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愉悦。
4.《答柳恽》结尾“君去欲何之?参差间原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课后练习题(附答案)⊙收获平台一、比较下面各组加点字,选出意义相同的两组()A.一百许.里B.负.势竞上C.天下独绝.杂然相许.负.隅顽抗猿则百叫无绝.D.窥谷忘反.E.互相轩邈.F.鸢飞戾.天反.接,布囊其口蓝天邈.远性格乖戾.二、与同桌比一比,看谁背得快,写得准确。
*赢家可得说一说背诵的小窍门哦。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②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三、咀嚼品味下面句子,回答问题。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景物描写要有个人的特殊感受,也得注意顺序和写作技巧。
作者先用八个字总括富春江山水的特点,再分项描述,先写,特点是,有些河段水流;再写,特点是且。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写;夹岸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运用修辞手法。
*这些描写使你产生怎样的想象?答:⊙发展空间与一条小溪结伴同行(节选)黄文山小溪远在闽西北的泰宁,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上青溪。
在地图上找到这细细的一抹绿痕时,不知为什么,只是一眼,心里已然与它订下了约期。
抵达泰宁的那天晚上,下着雨,旅枕上落满了动听的声音,分不清是溪声还是雨声。
我们下榻的金湖宾馆面临杉溪,上青溪就是它的一条支流。
想到翌日的漂流,恍惚间似乎听见了上青溪轻轻的呼唤。
漂流,便是隔着一面薄薄的竹筏和溪水结伴同行。
竹筏是用数根碗口粗的笔竹绑就的。
笔竹两端则用炭火烤弯,形成高昂的船头和微翘的船尾。
一面竹筏可乘坐三位游人,由一名艄公以竹篙掌控方向和速度。
竹筏刚放下水,浪花便簇拥而来,看来它们已是老朋友了。
一路上,不论穿岩过滩,溪水只是轻轻地咬啮着竹筏,好像有说不完的亲热话。
不像武夷的九曲溪,更不似桂林的漓江,上青溪两岸没有太多的风景。
其实,对于漂流而言,过多的风景,也许是一种精神负担,免不了让人牵肠挂肚的,而漂流追求的则是一种无羁绊的自由自在。
2019-2020学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课件(90张PPT)(优秀课件).pptx
成果展示
3、可见作者写“奇山”用了怎样的手 法? 衬托。如:以动衬静;以观者感受衬山 势之奇,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
39
成果展示
4、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窥谷 忘反”的感慨呢?
因为作者此时可谓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 自然人世间争名夺利、官场角逐的一切,都变得了 无趣味了。另外,作者被这奇伟、瑰丽、美妙、和 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得到洗 涤而变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了。这里的一 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谐、幽静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 自然的怀抱之中,自然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 务的缠身。
40
成果展示
5、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感情?从哪些句 子中可以看出来?
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 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隐退的 高洁志趣。
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可以看出。
41
小 结 奇山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整体形象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视觉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奇
泠泠的泉声
6
富春江,唐代许多大诗 人都慕名来到这里,挥毫 泼墨,留下了许多精美的 诗作,后人把它叫做“唐 诗之路”。这么多诗人会 聚于此,恐怕得益于吴均 的《与朱元思书》。
浙江省
7
与朱元思书
南朝 梁 吴 均
8
解题
“与”:给予。“书”:信。题目的意 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与朱元思 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 文已散佚。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 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 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 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 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小品。
28
成果展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拓展阅读:第11课《与朱元思书》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拓展阅读:第11课《与朱元思书》致有趣,湾形毕肖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野趣。
我还想,富春江的娇,也在于她的色泽,无怪她有第二漓江之称。
那江水,真是澄于湖海碧于天,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的。
行在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尽都浓浓淡淡地绿进去;立在船头看江心,只觉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地绿出来。
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她无与伦比的静。
由于电站的建成,益发使江水浪敛波平,所以,她虽还是千重涧水汇清流,但那汇和流,仿佛都是在水底暗处悄悄儿进行的,几十里水面竟没弄出丁点儿惊涛骇浪,“临流鼓棹,帆飞若驰”的光景已不复见,那或顺流或逆水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
奇山异水的富春江,钟灵毓秀,风物独绝,而七里泷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尤能展现她扬古启今的魅力。
我又想,人们到这儿瞻仰、凭吊,大概并不在乎已成百丈悬崖的钓台当年是否真能垂钓,而是表达对严子陵不慕富贵不媚皇亲的风骨的崇敬。
哦,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越酣,惟愿年年得相见。
与施从事书故鄣县①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②,孤峰入汉③;绿嶂百重,清川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④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萝被⑤径。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注释】①故鄣县:古地名,在今浙江安吉西北。
②绝壁干天:形容山峰直插云霄。
干:连接。
③汉:银河。
④翼:鸟儿。
⑤被:通“披”,覆盖。
【且读且思】请从选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
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乌篷摇梦到春江(节选)》作家叶文玲笔下的富春江有着梦幻般的美丽。
富春江的俏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富春江的娇在于水色碧绿清澈,富春江的美在于它无与伦比的静,富春江的风物独具魅力。
表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傲世风骨的喜爱与崇敬。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33张PPT)2024-2025秋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字词积累
2.解释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 上: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百: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猿则百叫无绝 直: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
动词,向上 在上面 数词,十个十 概数,表示很多
一直 笔直
字词积累
2.解释重点词语。
(2)古今异义
①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古义: 表示约数;
今义: 称赞,承认优点。
②经纶世务者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从视觉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
重点探究
1.文章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各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富春江的景色:
第一段
奇山异水,天下 独绝
总
第一段
描写异水
分
第一段
描写奇山
结构美
重点探究
2.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
重点探究
1.文章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各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三段写山,突出“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从视觉的角度写山势之奇。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从听觉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音,用声音反衬山林之静寂,异动写静,动静相生。
课程总结
第一部分(1):总写富春江的山水之美。
与
(2)异水:水清、 比喻、夸张、对偶手 法,写出了江水的动
朱 第二部分(2-3): 水深、水急
态美和静态美。
元 具体描绘富春江的
思 奇山异水。
(3)奇山:山势、 视觉、听觉角度,写
书
山景、山色
高山、泉水、鸣蝉、 山猿,给人美的享受。
中学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 与朱元思书 课件 (共42张PPT)
吟诵课文
体味二: 读出感情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语调高昂,一字一顿。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语调舒缓,欣喜的情感;“荡、东、西”适当拖音。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一句语速较快,第二句速度放慢,“水”字拖音, 最后一句中的“独”“绝”读得简短铿锵有力。 本节语调变化过程:高昂—舒缓—铿锵有力
与朱元思书
与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一三两句语速较快,二四两句语速缓慢,特别 是最后一句,语调越来越低,“见日”两字一 字一顿。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 (líng) 泠作响;好 鸟相鸣,嘤 (yīng) 嘤成韵。蝉 / 则千转不穷,猿 / 则百叫 无绝。鸢(yuān)飞 / 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 世 务者,窥谷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这是一篇骈体文也是一篇山水 小品,作者运用简练隽永的笔 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 自然画卷,作者抓住山光水色 的特点来模山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