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习题课11.3(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正弦余弦定理习题课

正弦余弦定理习题课
2
[课堂小结] 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问题的主要工具,正 确选择适合试题特点的公式极为重要,当使用一个定理无法解 决问题时要及时考虑另外一个定理.
2. 已知条件中既有边,又有角,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是两种: ①利用余弦定理将所有的角转换成边后求解
②利用正弦定理将所有的边转换成角后求解.
(a2 b2 )(c2 a2 b2 ) 0
a 2 b2或c2 a 2 b2 0 a b或c 2 a 2 b2 ABC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 角形。
法二:由a cos A bcosB得
2RsinAcos A 2RsinBcosB
sin2A sin2B
2A 2B或2A 2B 即A B或A B
又0°<B<180°, ∴B=150°.
探究问题二:三角形中的化简求值
例3:△ABC中,已知a=2,求bcosC+ccosB的值。
解:(化角为边)由余弦定理得:
bcosC+ccosB=
a2

b2
c2
a2 c2 b2
+c·
2ab
2ac
a2 b2 c2 a2 c2 b2
2a
2a
a2
例3:△ABC中,已知a=2,求bcosC+ccosB的值。
法二:由a cosB bcos A得
2RsinAcosB 2RsinBcos A
sinAcosB sinBcos A 0 即sin(A B) 0
A B
(2)a cos A bcosB
解:(2)a cos A bcosB
a
b2 (
c2
a2
)
b
a2 (
c2
b2
)
2bc
2ac
a2c2 a4 b2c2 b4 0

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第1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第1课时正弦定理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53

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第1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第1课时正弦定理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53

45°=
23,
∴C=60°或 C=120°.
当 C=60°时,B=75°,
b=cssiinnCB= s6isnin607°5°= 3+1; 当 C=120°时,B=15°, b=cssiinnCB= s6insi1n2105°°= 3-1. ∴b= 3+1,B=75°,C=60°或 b= 3 -1,B=15°,C=120°.
代入已知式子得
cos ksin
AA=kcsoisn
BB=kcsoisn
CC.
∴csoins
AA=csoins
BB=csoins
C C.
∴tan A=tan B=tan C.
又∵A、B、C∈(0,π),
∴A=B=C.∴△ABC 为等边三角形.
法二:化边为角
由正弦定理得sina A=sinb B=sinc C.
提示:sina A=sinb B=sinc C
2.归纳总结,核心必记 (1)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
比相等,即 (2)解三角形
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 A,B,C 和它 们的对边 a,b,c 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 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 解三角形.
[问题思考] (1)在△ABC 中 sin A=sin B,则 A=B 成立 吗? (2)在△ABC 中,sin A∶sin B∶sin C=a∶b∶c 成立吗? (3)在△ABC 中,若 A>B,是否有 sin A>sin B? 反之,是否成立?
—————————[课堂归纳·感悟提升]————————— 1.本节课的重点是正弦定理的应用,难点是正
弦定理的推导.
2.本节课要牢记正弦定理及其常见变形:
(1)sina A=sinb B=sinc C=2R(其中 R 为△ABC 外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习题课课件ppt(北师大版必修五)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习题课课件ppt(北师大版必修五)

一边+B+C=180°,求 角A;由正弦定理求出b与 c,在有解时只有一解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续表
两边和夹角(如 a,b,C)
由余弦定理求第三边c;由正弦定 余弦定理 理求出一边所对的角;再由A+B 正弦定理 +C=180°求出另一角,在有解 时只有一解 由余弦定理求出角A,B;再利用 余弦定理 A+B+C=180°,求出角C,在 有解时只有一解
由正弦定理求出角B;由A+B+ 正弦定理 C=180°,求出角C;再利用正 余弦定理 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c,可有两 解、一解或无解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三边(a,b,c)
两边和其中一 边的对角(如 a,b,A)
2. 解三角形常用的边角关系及公式总结 (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2)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示例】在△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已
1 知 cos 2C=- . 4 (1)求sin C的值; (2)当a=2,2sin A=sin C时,求b及c的长. [思路分析]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解 10 . 4
1 (1)因为 cos 2C=1-2sin2C=- ,及 0<C<π,所以 sin C= 4
b= 6 6,所以 c=4 b=2 或 c=4
6
.
课堂讲练互动
课前探究学习
方法点评 三角形问题的一般解题方法 (1)合理利用三角公式,如cos 2C=1-2sin2C=2cos2C-1 等. (2)认真分析题目所给条件,适时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 边角转化.
课前探究学习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第1课时 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第1课时 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归纳小结
问题3 本节课收获了哪些知识,请你从以下几方面总结:
(1)这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新知识?我们是如何研究它的?
(2)余弦定理的变式有哪些?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1)我们发现了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2 + 2 − 2
2 + 2 − 2
2 + 2 − 2
(1)求cos C;
(2)求△ABC的面积.
解答: (1)由余弦定理a2=b2+c2-2bccos A得b2+25-5b=49,
解得b=-3(舍)或b=8.
(2)由(1)得: Δ
2 + 2 − 2 49 + 64 − 25 11
∴ cos =
=
=

2
2×7×8
14
1
1
= sin = × 8 × 5 sin 60° = 10 3.
2
2
2
a
b
h
A
c
B
初步应用
例1 如图,有两条直线AB和CD相交成80°角,交点为O.甲、乙两人同时从点O分别沿
OA,OC方向出发,速度分别为4 km/h,4.5 km/h.3 h后两人相距多远?(精确到0.1 km)
C
Q
80°
B
O
D
3 h后两人相距16.4 km.
(详解参考教材P109例1的解析.)
= ||2 − 2 ⋅ + ||2
b
c
=a2+b2-2ab cos C,
C
同理可证:
a
B
所以c2=a2+b2-2abcos C.
a2=b2+c2-2bccos A,

6.4.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第1课时)课件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

6.4.3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第1课时)课件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
a2 b2 c2 cos C
2ab
应用:已知三条边求角度.
变形二
a2 (b c)2 2bc(1 cos A)
b2 (a c)2 2a(c 1- cos B)
c2 (a b)2 2a(b 1- cos C)
应用:配方法的使用
想一想: 余弦定理在直角三角 形中是否
仍然成立?
cosC=
例 2 在△ABC 中,已知 a= 3,b= 2,B=45°,解此三角形.
解析 由余弦定理知 b2=a2+c2-2accos B.
∴2=3+c2-2 3·22c.即 c2- 6c+1=0.
6+ 2
6- 2
6+ 2
解得 c= 2 或 c= 2 ,当 c= 2 时,由余弦定理得
cos A=b2+2cb2c-a2=2+
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B,C和它们的对边a,b,c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 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
在 ABC中,三个内角A、B、C的对边长分别记作a,b,c
二、余弦定理
在三角形ABC中,三个角A,B,C所对的边分别
为a,b,c,怎样用a,b和C表示c?
如图,设CB a,CA b, AB c,那么
3 2.
2.解析 ∵a∶b∶c=2∶ 6∶( 3+1), 令 a=2k,b= 6k,c=( 3+1)k(k>0). 由余弦定理的变形得,
又∵0°<B<180°, ∴B=150°.
cos
b2+c2-a2 6k2+ 3+12k2-4k2 A= 2bc = 2× 6k× 3+1k =
22.
∴A=45°.
题型二 已知两边及一角解三角形
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新课标)高中数学第1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第1课时正弦定理课时作业新人教B版必修5

(新课标)高中数学第1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第1课时正弦定理课时作业新人教B版必修5

2017春高中数学 第1章 解三角形 1。

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第1课时 正弦定理 课时作业 新人教B 版必修5基 础 巩 固一、选择题 1.在△ABC 中,AB =3,∠A =45°,∠C =75°,则BC 等于错误!( A )A .3- 3B . 2C .2D .3+错误![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错误!=错误!,即错误!=错误!,∴BC =错误!=错误!=3-错误!.2.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之比为A ︰B ︰C =3︰2︰1,那么对应的三边之比a ︰b ︰c 等于错误!( D )A .3︰2︰1B .错误!︰2︰1C .错误!︰错误!︰1D .2︰错误!︰1 [解析] ∵⎩⎨⎧ A ︰B ︰C =3︰2︰1A +B +C =180°,∴A =90°,B =60°,C =30°.∴a ︰b ︰c =sin A ︰sin B ︰sin C =1︰错误!︰错误!=2︰错误!︰1。

3.在△ABC 中,a =3,b =5,sin A =错误!,则sin B =错误!( B )A .错误!B .错误!C .错误!D .1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错误!,∴错误!=错误!,即sin B =错误!,选B .4.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错误!=错误!,则角B 的大小为错误!( B )A .错误!B .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由错误!=错误!及错误!=错误!,可得sin B=cos B,又0<B<π,∴B=错误!。

5.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向量m=(3,-1),n=(cos A,sin A),若m⊥n,且a cos B+b cos A=c sin C,则角A、B的大小分别为错误!( C )A.错误!,错误!B.错误!,错误!C.π3,错误!D.错误!,错误![解析]∵m⊥n,∴错误!cos A-sin A=0,∴tan A=错误!,则A=错误!。

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习题课

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习题课

A.135°
B.45°
C.60°
D.120°
2.(2016·天津)在△ABC中,若AB=
(A ) A.1
B.2
C.3
D.4
13 ,BC=3,∠C=120°,则AC=
解析 设△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则a=3,c= 13 , ∠C=120°,由余弦定理得13=9+b2+3b,解得b=1,即AC=1.
C,2cos Csin(A+B)=sin C,故2sin Ccos C=sin C. 因为C∈(0,π),所以sin C≠0,所以cos C=12,所以C=π3 .
(2)由已知,得12absin
C=3
2
3 .
π 又C= 3 ,所以ab=6.
由已知及余弦定理,得c2=a2+b2-2abcos C=7.
(1)求△ABC的面积;
(2)若b+c=6,求a的值.
解析 (1)因为cos A=35,A∈(0,π),所以sin A=45. 又由A→B·A→C=3,得bccos A=3,所以bc=5. 因此S△ABC=12bcsin A=2. (2)由(1)知,bc=5,又b+c=6, 所以b=5,c=1或b=1,c=5. 由余弦定理,得a2=b2+c2-2bccos A=20,所以a=2 5.
3.在△ABC中,sin A∶sin B∶sin C=3∶2∶4,则cos C的值为( A )
A.-14
1 B.4
C.-23
=ac,c=2a,则cos B=____4____.
5.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满足cos
A=
3 5

A→B·A→C=3.
方法二:因为A+B+C=π,所以sin C=sin(A+B)=sin Acos B+cos Asin B

1-1-3正、余弦定理习题课

1-1-3正、余弦定理习题课

第一章
1.1
第3课时
成才之路 ·数学 ·人教A版 · 必修5
3 3 3 故 sin B=4,sinB= 2 或 sinB=- 2 (舍去),
2
π 2π 于是 B=3或 B= 3 . 2π 3 若 B= 3 ,则 cos(A-C)=2-cosB=2,这不可能,所以 B π = . 3
第一章
1.1
第3课时
成才之路· 数学
人教A版 ·必修5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才之路 ·数学 ·人教A版 · 必修5
第一章
解三角形
第一章 解三角形
成才之路 ·数学 ·人教A版 · 必修5
第一章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第一章 解三角形
成才之路 ·数学 ·人教A版 · 必修5
第一章
第 3 课时 正、余弦定理习题课
第一章
1.1
第3课时
成才之路 ·数学 ·人教A版 · 必修5
[解析]
(1)由 acosC+ 3asinC-b-c=0 及正弦定理得
sinAcosC+ 3sinAsinC-sinB-sinC=0. 因为 B=π-A-C,所以 3sinAsinC-cosAsinC-sinC=0, π 1 由于 sinC≠0,所以 sin(A- )= . 6 2 π 又 0<A<π,故 A= . 3
利用两角和的公式,辅助角公式以及正弦余弦定理.本题是常 规题目,但紧扣考试说明,万变不离其“本”(教材).
第一章
1.1
第3课时
成才之路 ·数学 ·人教A版 · 必修5
命题方向
方程思想
[例 3]
在四边形 ABCD 中,已知 AD⊥CD,AD=10,

(人教版)数学必修五: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ppt课件 公开课精品课件

(人教版)数学必修五: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ppt课件  公开课精品课件

2
3+1 4.
根据正弦定理,得 a=cssiinnCA=2ssiinn7650°°
= 22×3+23 1= 6( 3-1), 4
b=cssiinnCB=2ssiinn7455°°= 22×3+221=2( 3-1). 4
[方法总结] (1)已知任意两角和一边,解三角形的步骤: ①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第三个角; ②由正弦定理公式的变形,求另外的两边. (2)注意事项: 已知内角不是特殊角时,往往先求出其正弦值,再根据以 上步骤求解.
1.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正弦定理的向量法证明: 证明:(向量法) 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如图(1)所示, 过点 A 作单位 向量 i 垂直于 AB,因为A→C=A→B+B→C,所以 i·A→C=i·A→B+i·B→C, 所以 b·cos(90°-A)=c·cos90°+a·cos(90°-B),即 bsinA=asinB, 得sianA=sibnB.同理可得sianA=sincC,所以sianA=sibnB=sincC.
1.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________;三条边满足:两边之 和________第三边,两边之差________第三边,并且大边对 ________,小边对________.
2.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斜边)满足________定 理,即________.
[答案] 1.180° 大于 小于 大角 小角 2.勾股 a2 +b2=c2
运用正弦定理求有关三角形的面积问题
已知在△ABC 中,c=2 2,a>b,C=π4,tanA·tanB =6,试求三角形的面积.
[分析] 本题可先求 tanA,tanB 的值,由此求出 sinA 及 sinB, 再利用正弦定理求出 a,b 及三角形的面积.

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6.4.3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完整课件(78页)

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二《6.4.3余弦定理、正弦定理》完整课件(78页)
第六章 |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6.4.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 (完整课件78页)
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2精品课件
第六章 |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6.4.3.1余弦定理
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2精品课件
第一课时 余弦定理
知识点 余弦定理 (一)教材梳理填空 1.余弦定理: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则有
(二)基本知能小试
1.判断正误:
(1)余弦定理揭示了任意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因此,它适用于任何三
角形.
(√ )
(2)在△ABC 中,若 a2>b2+c2,则△ABC 一定为钝角三角形
(√ )
(3)在△ABC 中,已知两边和其夹角时,△ABC 不唯一.
(× )
2.在△ABC 中,已知 B=120°,a=3,c=5,则 b 等于
【学透用活】 1.已知边 a,b 和角 C.
2.已知边 a,b 和角 A.
[典例 1] 在△ABC 中,
(1)若 a=2 3,c= 6+ 2,B=45°,求 b 及 A.
(2)若 A=120°,a=7,b+c=8,求 b,c.
[解] (1)由余弦定理,得 b2=a2+c2-2accos B=(2 3)2+( 6+ 2)2-
()
A.4
B. 15
C.3
D. 17
解析:cos C=-cos(A+B)=-13. 又由余弦定理得 c2=a2+b2-2abcos C
=9+4-2×3×2×-13=17,所以 c= 17.故选 D.
答案:D
2.若 b=3,c=3 3,B=30°,求角 A,C 和边 a. 解:由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 B, 得 32=a2+(3 3)2-2×3 3a×cos 30°, 即 a2-9a+18=0,所以 a=6 或 a=3. 当 a=6 时,由 cos A=b2+2cb2c-a2=322+×33×332-362=0,可得 A=90°,C =60°.当 a=3 时,同理得 A=30°,C=120°.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课件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基础习题2
基础习题3
已知三角形ABC中,角A、B、C所对 的边分别为a、b、c,若$a = 8, b = 10, C = 45^{circ}$,求边c。
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60°,a=3, b=4, 求角B的大小。
进阶习题
进阶习题1
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45°, a=5, b=5sqrt{2}, 求边c。
详细描述
正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一边与其对应角的正弦值的比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与该边的平方的差的平 方根。余弦定理则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减去两倍的另一边与其对应角的 余弦值的乘积。
定理的推导过程
总结词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涉及到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一些基本的 代数运算。
进阶习题2
已知三角形ABC中,角A、B、C所 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 = 10, b = 8, C = 120^{circ}$,求 边c。
进阶习题3
已知三角形ABC中,角A、B、C所 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 = 6, b = 8, C = 60^{circ}$,求边c。
综合习题
综合习题1
面积求解
总结词
余弦定理还可以用于计算三角形的面积,通过已知的两边及其夹角,使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详细描述
已知边a、边b和夹角C,可以使用余弦定理结合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ABC的面积,公式为:S = 1/2 ab sin(C)。
PART 04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对 比与联系
REPORTING
定理的异同点
详细描述
首先,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基本的等式。然后,通 过一系列的代数运算,将这些等式转化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形式。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第1课时)余弦定理 课件-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第1课时)余弦定理 课件-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 − = 0,
即( − ) = 0,∴ = .
又 + = 120°,∴ = = = 60°.
故∆为等边三角形.
练习
变3.在∆中,若 2 2 + 2 2 = 2 �� ,试判断∆的形
确到1°,边长精确到1 ).
解:由余弦定理,得:
2 = 2 + 2 − 2|||| = 602 + 342 − 2 × 60 × 34 × 41° ≈ 1676.78,
所以 ≈ 41().
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得: =
2 + 2 −2
2
=
412 +342 −602
6.4.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
第1课时 余弦定理
新知探索
一个三角形含有各种各样的几何量,例如三边边长、三个内角的度数、
面积等,它们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关系.例如,在初中,我们得到过勾股定理、
锐角三角函数,这是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定量关系.对于一般三角形,我们
已经定性地研究过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得到了,,,等判定
2 = 2 + 2 − 2|||| .
推论
=
2 + 2 −2

2
=
2 + 2 −2

2
=
2 +2 − 2
.
2
2.解三角形的定义
一般地,三角形的三个角,,和它们的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元素.
已知三角形中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
用这两边及其夹角来表示.那么,表示的公式是什么?
思考1:在∆中,三个角,,所对的边分别是,,,怎样用,和表示

因为涉及的是三角形的两边长和它们的夹角,所以我们考虑用向量的数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习题及答案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习题及答案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习题及答案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测试题一、选择题:1.在△ABC 中,a =15,b =10,A =60°,则cos B =( )A .-223 B.223 C .-63D.632.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a 2-b 2=3bc ,sin C =23sin B ,则A =( )A .30°B .60°C .120°D .150°3.E ,F 是等腰直角△ABC 斜边AB 上的三等分点,则tan ∠ECF =( )A.1627B.23C.33D.344.△ABC 中,若lg a -lg c =lgsin B =-lg 2且B ∈⎝ ⎛⎭⎪⎫0,π2,则△ABC的形状是( )A .等边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5.△ABC 中,a 、b 、c 分别为∠A 、∠B 、∠C 的对边,如果a 、b 、c 成等差数列,∠B =30°,△ABC 的面积为0.5,那么b 为( )A .1+ 3B .3+ 3 C.3+33D .2+ 36.已知锐角A 是△ABC 的一个内角,a 、b 、c 是三角形中各内角的对应边,若sin 2A -cos 2A =12,则( )A .b +c =2aB .b +c <2ªC .b +c ≤2aD .b +c ≥2a7、若ABC ∆的内角A 满足2sin 23A =,则sin cos A A +=15.15.53 D .53-8、如果111A B C ∆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分别等于222A B C ∆的三个内角的正弦值,则A .111ABC ∆和222A B C ∆都是锐角三角形 B .111A B C ∆和222A B C ∆都是钝角三角形C .111A B C ∆是钝角三角形,222A B C ∆是锐角三角形D .111A B C ∆是锐角三角形,222A B C ∆是钝角三角形9、ABC 的三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设向量(,)p a c b =+,(,)q b a c a =--,若//p q ,则角C 的大小为(A)6π (B)3π (C) 2π (D) 23π10、已知等腰ABC △的腰为底的2倍,则顶角A 的正切值是( ) A.323 C.158D.15720、已知ABC △21,且sin sin 2A B C +=.(I )求边AB 的长;(II )若ABC △的面积为1sin 6C ,求角C 的度数.21、△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b ,c 成等比数列,.43cos =B(Ⅰ)求cot A +cot C 的值; (Ⅱ)设32BA BC ⋅=,求a +c 的值.22、 某海轮以30海里/小时的速度航行,在A 点测得海面上油井P 在南偏东︒60,向北航行40分钟后到达B 点,测得油井P 在南偏东︒30,海轮改为北偏东︒60的航向再行驶80分钟到达C 点,求P 、C 间的距离.答案1.解析:依题意得0°<B <60°,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bsin B得sin B =b sin A a =33,cos B =1-sin 2B =63,选D. 2.解析:由sin C =23sin B 可得c =23b ,由余弦定理得cos A =b 2+c 2-a 22bc =-3bc +c 22bc =32,于是A =30°,故选A. 3.解析:设AC =1,则AE =EF =FB =13AB =23,由余弦定理得CE =CF =AE 2+AC 2-2AC ·AE cos45°=53,所以cos ∠ECF =CE 2+CF 2-EF 22CE ·CF =45,所以tan ∠ECF =sin ∠ECF cos ∠ECF=1-⎝ ⎛⎭⎪⎫45245=34. 答案:D 4.解析:∵lg a -lg c =lgsin B =-lg 2,∴lg a c =lgsin B =lg 22.∴a c =sin B =22. ∵B ∈⎝⎛⎭⎪⎫0,π2,∴B =π4,由c =2a , 得cos B =a 2+c 2-b 22ac=3a 2-b 222a2=22. ∴a 2=b 2,∴a =b . 答案:D5.解析:2b =a +c ,12ac ·12=12⇒ac =2,a 2+c 2=4b 2-4,b 2=a 2+c 2-2ac ·32⇒b 2=4+233⇒b =3+33. 答案:C6.解析:由sin 2A -cos 2A =12,得cos2A =-12, 又A 是锐角,所以A =60°,于是B +C =120°. 所以b +c 2a =sin B +sin C2sin A=2sinB +C2cosB -C23=cosB -C2≤1,b +c ≤2a . 答案:c7.解:由sin2A =2sinAcosA >0,可知A 这锐角,所以sinA +cosA >0, 又25(sin cos )1sin 23A A A +=+=,故选A8.解:111A B C ∆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均大于0,则111A B C ∆是锐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是锐角三角形,由211211211sin cos sin()2sin cos sin()2sin cos sin()2A A A B B B C C C πππ⎧==-⎪⎪⎪==-⎨⎪⎪==-⎪⎩,得212121222A A B B C C πππ⎧=-⎪⎪⎪=-⎨⎪⎪=-⎪⎩,那么,2222A B C π++=,所以222A B C ∆是钝角三角形。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第1课时)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第1课时)

1.1.1 正弦定理【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正弦定理,能初步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 2.理解用向量方法推导正弦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向量知识,体现向量的工具性。

【教学重点难点】正弦定理的证明和理解 正弦定理的证明 一.新课引入:初中学习了全等三角形只要根据已知条件就能判断三角形是否全等。

能否根据给定条件算出三角形的未知边与未知角?这就是解三角形。

解三角形有几个重要定理,今天学习其中之一----正弦定理问题1.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对应边依次为a,b,c ,求证:Aa sin =Bb sin =Cc sin【猜想与推广】正弦定理:在任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比相等, 即Aa sin =Bb sin =Cc sin =2R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证明: 证明一:证明二:(外接圆法) 如图所示,二.正弦定理的应用 定理剖析,加深理解⑴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与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Cc Bb Aa sin sin sin === 2R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知三求一”。

于是,正弦定理可解决两类有关解三角形的问题: ①已知两角与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②已知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可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a bcOB CAD例1 已知在B b a C A c ABC 和求中,,,30,45,1000===∆ 解:【变式1】在C A a c B b ABC ,,1,60,30和求中,===∆解:【比较例1,【变式1】】体会: 【变式2】 C B b a A c ABC ,,2,45,60和求中,===∆解:(*)例4 已知△ABC ,B D为B 的平分线,求证:AB ∶BC =A D∶DC四、课堂练习: 1在△ABC 中,k Cc Bb Aa ===sin sin sin ,则k 为( )A 2RB RC 4R DR 21(R 为△ABC 外接圆半径)2△ABC 中,sin 2A =sin 2B +sin 2C ,则△ABC 为( )A 直角三角形B 等腰直角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302,135,3,ABC a A b B ∆===中,求(*)4在△ABC 中,求证:2222112cos 2cos babB aA -=-五、小结 正弦定理,两种应用六、课后作业: 1在ABC ∆中,已知3=b , 45=A , 60=B ,求a 2在ABC ∆中,已知3=c , 45=A , 60=B ,求b3在△ABC 中,已知)sin()sin(sin sin C B B A CA --=,求证:2b2=a 2+c 24.在△ABC 中,已知cos cos b A a B =试判断△ABC 的形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蔡 老 师 高 考 与 中 考 数 学 研 究 中 心 (21216123)△
第□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习题课
[典型例题]:例1.(2003年北京市海淀区二模)已知 中,角 所对的边分别为 若 的面积 那么 的外接圆的直径等于
例2.(1999年上海高考题)在 中,若
则 的面积是
[变式]:(2003年北京东城二模)若 中, 则 一定是 ( )
的三边 和面积 满足 且 求面积 的最大值
12.在 中, 分别是 的对边,且
⑴求角 的大小
⑵若 求 的值
[备选练习]:13.已知 中, 分别为
的对边,且
则 的面积为 ( )
14.在 中,若 则 的形状为
15.在 中,已知 则最大角为
16.如下图,已知 是 内的一点,它到两边的距离分别是 和 求 的长
第 页
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基础训练]:1.在 中,已知 则
等于 ( )
2.如果将直角三角形三边增加同样的长度,则新三角形形状为 ( )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由增加长度决定
3. 周长为 ,面积为 则
边长为 ( )
4.在 中, 则
[能力培养]:5.在 中,
且周长为 则 等于 ( )
6.在 中,若 则
一定是 ( )
等腰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等腰直角三角形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7.已知三角形 中, 方程
的两根,角 满足 求角 的度数,边 的长度及 的面积
10.在 中, 分别为角 的对边, 为 的面积,且有
⑴求角 的度数
⑵若 求 的值
[综合提高]:11.(2003年武汉高考模拟试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