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抑商1原因

合集下载

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

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

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
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因此政策上更加重视农业的发展。

其次,商人在古代社会的地位较低,被认为是不体面的职业,不如农民和士人受人尊重。

此外,商人往往以牟取暴利为目的,不顾及社会公益,这也是古代政府抑制商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在古代中国,为了保证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政府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核心思想是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商业发展。

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如降低农业税收、加强农业技术研究等,来鼓励农民增加产量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政府也限制了商业活动,实行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如禁止商人扩大经营规模、限制商人进入官府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古代中国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商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这一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另一方面,这一政策也限制了商业的发展,使得古代中国在商业、科技等方面的进步相对缓慢。

在现代社会,重农抑商的政策已经不再适用,政府应该鼓励农业和商业并重,以实
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分析一、引言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项重要政策,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

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对整个社会的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深入分析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并通过实例分析,阐述这一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影响。

二、分析报告1. 统治者的利益驱动在古代中国,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基础,能够为统治者提供所需的粮食和税收。

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必然会重视农业的发展。

同时,商业的发展可能会导致物价上涨,贫富差距扩大,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这是统治者所不愿看到的。

因此,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统治者倾向于限制商业活动,保护农业的发展。

实例分析:以汉朝为例,汉武帝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争导致国库空虚,为了筹措军费,政府实行了“算缗令”,对商人征收重税,甚至鼓励民众举报商人,以增加税收。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商人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商业活动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2. 社会价值观的束缚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强调稳定、秩序和忠诚,而商业活动往往与这些价值观相冲突。

因此,儒家思想认为商业活动应该受到限制和监管。

实例分析:以明朝为例,明朝时期,儒家思想的影响逐渐加深,商业活动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政府实行了“海禁”政策,禁止海外贸易,以保护本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同时,政府还实行了各种商业法规,如“牙行”、“铺户”等制度,对商业活动进行了严格的监管。

3. 小农经济的稳定性古代中国实行的是小农经济,即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

这种经济形态具有较高的自给自足性,农民可以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计。

相比之下,商业活动受到市场波动、天灾人祸等因素的影响较大,稳定性较差。

因此,政府和社会倾向于保护小农经济,限制商业活动。

实例分析:以清朝为例,清朝时期,小农经济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

重农抑商形成原因历史影响

重农抑商形成原因历史影响

重农抑商形成原因历史影响在我国漫漫五千年封建历史长河中,“重农抑商”政策总是与历史相随相伴的。

它产生于封建制度产生巩固的春秋战国,发展于封建制度兴盛的秦汉,之后便作为一项长期而传统的国策被后面的朝代继承发扬。

所谓士、农、工、商“四民”中,士最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这是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

历代封建王朝尤其是新建立的王朝都十分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强调“农为本”。

我将从”重农抑商”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代政策开始阐述,在这个基础上分析原因,找出实质,并简要的评价一下”重农抑商”在历史上的作用一、“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时代背景随着以奴隶制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周朝瓦解,以封建制生产方式为基础春秋战国兴起,“重农抑商”政策应运而生。

我认为”重农抑商”政策的产生是封建制度的选择,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决定的。

在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即将出现时,它首先要为自己确立一个强大的经济基础,来支撑自己的上层建筑。

周代领主制社会衰落后,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来说,农业是封建社会主要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中的封建主义生产方式是封建专制政权的主要基础。

因此,我们需要从理论上论证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

由于封建国家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和传统观念而造成的商业货币资本于土地资源的结合,导致货币资本长期依赖于土地,个体工商业丧失独立发展的道路,始终依附于农业,从而出现了地主土地所有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促进了中国封建地主制社会的不断前进。

比如春秋时期,封建制度下的新的生产方式确立,虽然商品经济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商品货币经济对土地所有制关系的渗透程度是相当肤浅的,商品经济并没有生根,并不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性质。

大量“活”的货币没有转化成流通资本或者扩大再生产,而是转化成一成不变的不动产被桎梏。

商人进行土地买卖只是为了将土地租出来维持一种剥削农民的方式,而不是把货币资本投入到土地去获得更多的商业利润。

马克思的经典理论认为:“商业对各种已有的,以不同形式产生使用价值的生产组织,都或多或少的起着解体的作用。

古代重农抑商原因

古代重农抑商原因

古代重农抑商原因
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有多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古代社会以农业为主,在此基础上发
展了手工业和商业。

而早期商业和手工业者社会地位较低,受到农民
和地主的压制。

这也导致了重农抑商的心理思想基础。

2. 观念认识的不同:在古代,土地被认为是最具有价值的资产,因为它是生物的生长和维持生存的基础。

而土地所有权也意味着在农
业社会中具有极高的社会地位。

然而,商业家不拥有土地,也不耕种,他们会从商业交易中积累财富。

因此商业被视为非正统经济活动,被
认为在价值上不如农业,这也形成了重农抑商的思想背景。

3. 经济利益的碰撞: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给地主阶级和官僚贵
族带来了经济的威胁。

特别是商人因经商活动积累了大量财富,富甲
一方,这也让他们担心商人过于独立,可能会对他们的统治造成影响。

因此,地主和官贵阶层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使得商人受到限制和
打压。

综上所述,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主要是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
的因素交织而成,其思想基础始终是围绕着“重农抑商”的理念而展
开的。

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

第三,不断改变币制
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改变铸币的金属成分、重置、发行量来使 货币贬值。
2.历史“辱”商的方式
•第一,直接视经商为犯罪。秦始皇曾“发贾人以谪(zhe) 遣戍” •第二,“商贾不得为宦为吏”。这是历代最常见的一种 抑商政策。 •第三,从服饰等方面进行侮辱。 明太祖亦曾下诏:“农民之家许穿细纱绢布,商贾 之家只穿绢布。如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亦不许穿细 纱。
评价
积极意义 1.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3.维护了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消极意义 1.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 2.强化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3.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展 4.抑制社会经济的活力,中国在近代 大大落后于西方
问题
我们知道现在的商业越来越火,商人 们的地位在逐步提高,商人能挣很多的钱 并捐很多的钱,他们逐渐得到了我们的尊 敬。相比之下,农民的境遇要惨一些,他 们有的连孩子都供养不起,还有很多的农 民从村里出来进城打工,成为农民工,并 引发了很多的农民问题,当然国家也在努 力改善农民的生活。 那么,农业为什么对于我们当代还是 那么重要呢?国家应该怎么做呢?大家思 考一下,我们下节课讨论。
重农抑商
第五节
(一)含义 (二)演变过程
重农抑商
(三)原因、目的
(四)重农的主要方式 抑商的主要方式 (五)评价
(六)思考
重农抑商的含义
•重视农业 •抑制商业和手工业
重农抑商政策演变过程
(1)
(2 )
商周时期,国家曾采 取鼓励政策,支持商 业发展。
战国时期,“重农抑 商”政策崛起。
(4)
(3 )
Thanks
1.保证农民拥有一定土地
2.保障农民的生产时间

知识拓展: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知识拓展: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它作为一项完整的政策,最初萌芽于战国时期李悝的改革思想和实践。

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到汉文帝的重农政策,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这种政策的体现。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

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如战国时期,秦国实施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的规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秦国实力,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日益暴露。

自然经济阻碍社会分工,难以形成完全意义上的商品生产。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交易又是必然的,抑商政策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和工商业的正常发展,打乱了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内部平衡,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这一政策的消极作用就更明显。

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

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为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在国家经济政策上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

通过发展农业,封建国家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

统治者认为,发展工商业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障,还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因此,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治国主张。

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

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重农抑商政策下中国商业发展的原因

重农抑商政策下中国商业发展的原因

我国古代工商业在重农抑商政策下仍不断发展的原因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实施的政策,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而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是有原因的,除了是中国古代长期受自然经济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要维护王朝的统治,即使是这样,一个国家的发展还是要以经济为主体,就是从唐朝以来文化的繁荣,宋朝开始市民阶层的扩大,到明朝末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清朝开始步入近代,都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所以,就算中国古代是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商业还是会蓬勃发展。

在我看来,应该有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历代“重农抑商”会使农业产品丰收,过剩的农产品如粮食、棉、丝制品、土特产品等等,自然会进入流通领域,也就直接活跃了商业贸易。

有了剩余产品,有需求的人就会拿去交换得到自己所需的商品,就必然会刺激商业的发展。

比如宋代瓦子的产生,相当于现代的娱乐业,就是宋代市民阶层在生活富足后寻求生活上的乐趣产生的。

2由于生活的贫困和利益的驱动,许多农民不得不以工商业谋生我国古代王朝,大都是封建地主占统治地位,尤其到每个王朝的后期,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许多农民没有土地,失去了他们赖以谋生的手段,在生活和利益的驱动下,不得不从事工商业,客观上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例如秦汉时期虽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人在政治上和生活上予以种种限制,使从事商业的人的社会地位低人一等,以促使人们轻商重农,但效果并不明显。

因为商贾之利仍然比农耕大得多,故汉王朝虽然多次发布抑商法令,但收效甚微。

正如晁错指出的那样:“今法令贱商人,商人以富贵矣!”3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奢侈的生活,需要工商业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享乐的需要,必然需要大量的人为他服务,为他生产奢华生活所需的商品。

随着统治者享乐要求的提高,工商业的水平也必然会提高。

比如有些手艺原本是宫廷工匠为迎合君主享乐而研发而成,后来船务民间,大大的提高民间手工业者的水平,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历了从“农商并重”阶段到“重农抑商”阶段的演变。

(一)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思想的形成这一时期我们主要讨论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非常发达的时期,诸子百家都提出了自己对于社会和政治生活不同的理解,其论各殊,旨意不同,但有一点却引人注目,即在农商之间往往都选择重农而抑商。

1、先秦儒家“义利观”的教化作用是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思想形成的积极推动力在儒家的思想体系内,孔子对于这一问题没有论及,只有孟子明确地主张发展商业,而荀子则极力主张省工贾、众农夫。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即“不忍人之政”。

其中,实行仁政的一个途径就是必须给民以恒产,“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这就要“制民之产”,使民有百亩“恒产”,将恒产作为民有恒心的物质前提。

在这些基础上,孟子提出发展工商业、保护工商业的主张。

孟子主张工商是社会产业与交换所不可缺少的经济部门。

当时“关市之征”对工商业是极大的桎梏。

针对这种现象,他提出“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关,讥而不征”。

这种主张对商业的发展是有利的。

显然,孟子并没有提出重农抑商的思想,这一主张是儒家的另一个重要的思想家荀子提出的。

荀子认为君臣都应该以富国富民为已任,而要富国富民,必须发展经济,主张以农为主,农、工、商协调并进。

荀子赞同把农业视为本业,把工商视为末业的观点。

他以生产粮食作为衡量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标准,于是只有农民才是生产者,除了士大夫之外,工商也被划入食之者之列。

这种看法显然是不全面的。

如果从价值观点来看,工,也是价值的创造者、生产者;商,也创造一部分价值。

但是荀子显然没有给予这一点以肯定,他以自己的思路提出了发展农业的具体措施:第一,“众农夫”,即增加农业生产人数,减少食之者人数。

除了减少工商业者外,他认为必须减少士大夫以及官僚冗员。

重农抑商原因

重农抑商原因

重农抑商原因一、历史背景重农抑商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重视农业,轻视商业的政策和观念。

这种观念形成主要是在封建社会的时代,由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以及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导致了对商业的轻视和限制。

二、农业经济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农业生产是国家经济的支柱。

古人认为“农者,国之稼穑”,强调农业的重要性。

农业生产需要土地和农民的劳动力,而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被封建地主阶级垄断,农民只能作为佃农或奴隶从事农业生产。

由于土地的垄断和农民的剥削,农民的生活非常困难,他们只能借助商业来改善生活。

三、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的影响在封建社会中,地位高贵的是地主阶级,地主阶级通过占有土地和剥削农民来获取财富。

商人则被视为低贱的阶级,因为他们没有土地,只能通过买卖商品来获取财富。

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使得农业被看作是高尚的职业,而商业则被贬低为低贱的职业。

四、商业的限制政策重农抑商的政策主要体现在对商业的限制上。

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限制商业的发展,例如限制商人的财富和地位,限制商业活动的自由,增加商业税收等。

这些政策使得商人很难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剧了重农抑商的现象。

五、农业至上的思想影响在古代中国,农业被视为国家经济的根基,维护农业利益被视为维护国家利益。

这种思想观念使得重视农业成为一种价值观,进而影响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政府将资源和优惠政策倾斜给农业,而对商业则冷淡以待。

这种农业至上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使得重农抑商成为一种长期存在的现象。

六、农业经济的不稳定性农业经济具有周期性和不稳定性,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

例如,旱涝和虫灾等自然灾害都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

而商业经济则相对稳定,不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

然而,封建社会却将农业视为经济的支柱,使得国家经济容易受到农业经济波动的影响。

这种农业经济的不稳定性也是重农抑商的原因之一。

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重农抑商的政策和观念导致了中国商业的长期落后。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表现、成因及启示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表现、成因及启示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表现、成因及启示【摘要】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是一种重视农业而限制商业发展的政策。

在这一政策下,重农得到优待,而商人受到限制。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来支持农业发展,如减税减赋,赏赐土地等,同时对商人实行高额税收和行业禁令。

这种政策导致了农业相对繁荣,但却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影响了经济的整体发展。

这种政策的成因主要是当时社会对商业的不信任和对农业的重视。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重视农业的同时也要注重商业的发展,保持平衡,才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这一政策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启示是要重视商业的作用,给予商人更多的支持和发展空间。

而在当代,也可以借鉴这一历史教训,实行合理的政策来促进农业和商业的协调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关键词】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表现、优待、限制、实施、影响、成因、经济、启示、借鉴、背景、定义、研究意义、当代、古代经济。

1. 引言1.1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背景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背景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出现了农商矛盾。

农业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而商业则被视为不务正业,甚至被贬为“居市者”,被看作“贪财、心利之徒”。

这种农商矛盾导致了政府出台“重农抑商”的政策。

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政府主要由贵族、地主和农民组成,他们更倾向于支持农业,因为农业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基础。

商人则被视为小人,他们通过贸易等方式获取财富,而不通过辛勤劳动。

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政策来限制商人的发展,同时优待农民,保障农业生产。

这种“重农抑商”的政策背景,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影响了农民和商人的地位,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方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古代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政治经济体系,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

1.2 重农抑商的定义"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政策,其核心思想是重视农业,抑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为什么重农抑商

为什么重农抑商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一、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重农抑商政策与封建制度相始终绝不是偶然的,一个国家或政权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统治阶级利益所决定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于人们来说拥有土地可以榨取巨额财富,且地租收入较稳定,是发家致富的最好手段;同时对封建国家而言,农业的发展可使人民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使国库粮仓充盈,既可内无粮荒、动乱之虞,也可外无侵扰之虑。

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立国之本”,而把商业(有时也包括手工业)当成“末业”来加以抑制。

与此同时,在封建帝王看来,私人工商业主一方面通过商品交换与高利贷盘剥农民,另一方面商业活动丰厚的利益回报又吸引着相当一部分农民“舍本趋末”,从而大大削弱了王朝的统治基础。

此外,最新研究认为:“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除了其经济原因或物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文化方面的原因,即“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二、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与评析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主要表现在:一、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二、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三、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四、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堵仕途之路,不许其后代做官;利用税收制度惩罚商人;对重要行业采取官营,不许商人染指;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对其穿衣、建房、乘车都有歧视性规定,等等。

评析: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

例如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是,“重农抑商”政策也导致地主官僚不断兼并土地,使土地高度集中,农民破产流亡,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重农抑商名词解释

重农抑商名词解释

重农抑商名词解释
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具体表现必然为经济形
态所决定,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重农抑商”、“农本商末”政策深深制约和影响中国历史。

在中国漫漫两千年历史长河中,“重农抑商”政策总是与历史相随相伴的。

它产生于封建制度产生巩固的春秋战国,发展于封建制度兴盛的秦汉,之后便被后面的朝代继承,中古时代的中国是和波斯,缅甸,印度,埃及相似的东方专制封建农业帝国。

历代王朝都强调“以农为本”。

中国社会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

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嘿,咱今儿就来说说商鞅为啥要推行那个重农抑商政策。

你想啊,在那个时候,农业那可是国家的根本呀!没有足够的粮食,大家都得饿肚子,还怎么能有精力去干别的事儿呢。

就像我小时候在老家,那时候村子里大家都种地,为啥呢?因为种地能有收成,能让一家人吃饱饭呀。

我记得有一年,天气特别好,风调雨顺的,那庄稼长得可好了,到了秋收的时候,大家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那场景我到现在都忘不了。

所以商鞅肯定也是看到了农业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性,才大力推行重农政策的嘛。

再说了,商业在当时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

那时候做买卖的风险多大呀,今天可能赚了点钱,明天说不定就赔个底儿掉。

而且商人跑来跑去的,也不好管理呀。

不像农民,老老实实地在地里干活,多让人放心。

我就曾经见过一个做小买卖的,起早贪黑的,特别辛苦,可有时候生意就是不好,愁得他呀,头发都白了不少。

商鞅估计也是考虑到这些不稳定因素,觉得还是得把重点放在农业上。

而且呀,重视农业可以让国家有足够的物资储备。

万一遇到战争啥的,有了粮食心里才不慌呀。

就像我们村子里,要是哪家存的粮食多,那大家都会觉得他家有底气。

商鞅肯定也是这么想的,只有农业发展好了,国家才能富强,才能在各种挑战面前站稳脚跟。

另外呢,让大家都去种地,也能把人都固定在土地上,这样社会也会更稳定一些。

你想想,如果大家都不种地,都去做生意,那社会不就乱套了嘛。

就好比村子里要是大家都不种地了,都去外面闯荡,那村子还像个村子吗?肯定会变得冷冷清清的呀。

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有他的道理的。

他看到了农业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也考虑到了当时的实际情况。

就像我们老家的村子,虽然现在也有了一些其他的发展,但农业依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相信,商鞅的这个政策在当时肯定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让秦国变得越来越强大。

这就是我对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原因的一点小小的理解,虽然咱不是什么专家,但这些都是咱实实在在的感受呀。

希望大家也能从我的讲述中,对这个政策有更深入的认识。

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

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

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古代很多国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都曾经实行过重农抑商的政策,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中国的春秋时期。

这种政策的主要内容是限制商业发展,鼓励农业生产,并对商业活动设立各种限制和税收。

其实质是将生产力的优先方向放在农业上,以维护农民的利益,压制商人的利益。

那么,古代为何要抑制商业呢?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农业在古代是国家经济的主要来源在古代社会,大多数国家的经济都是以农业为主体的,农业产出需要广大农民的耕作,因此国家往往都会制定各种政策来保障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而商业则往往是在城市中兴起的活动,与农民无关。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认为保障农业能够让国家更加稳定,商业对国家的经济贡献相对较少,古代政府就对商业不太关注。

二、商人在古代往往被认为是非法跨界经营者在古代的社会中,人们对专职经商的人的看法往往是分化的。

有部分人把专业商人看成是“从事某种特定生意的外来者,只出现在节日和特殊场合”,而且很容易受到其他集团的排挤和压制。

有时商人也会走私贸易,破坏本地市场的经营秩序,企图“横行无忌”,妄图通过不正当的“私自”交易来获取经济上的利益。

这些行为被认为是非法的跨越行为,政府为了保护当地市场的秩序,对商人进行约束是非常必要的。

三、历史上商人的行为很不受道统家氏的欢迎古代社会对于家学派人的文化认同度不强,而道统家氏文化却极为根深蒂固。

因此,在古代,道统家氏极度排斥商人阶层,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无论是商人这个群体本身,还是商人的大部分行为,都与道统家氏的工作并不相符合,甚至是相左的。

四、经济上的利益冲突古代农业和商业之间的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在很多情况下,商人会在农村地区购买粮食,导致粮价上涨,这对农民来说是一种压力。

而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人往往贪图利润,让产品的价格飞涨,这样所带来的社会压力也是巨大的。

另外,商人还经常通过操纵或者扰乱市场来获得巨额利润,这样做是在苦于维护市场秩序的当地政府看来是不道德的。

总览来看,古代重农抑商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古代的国家经济中以农业为主,而商业产出相当较少,因此政府往往认为给予更多关注农民,而给予商人相对较少关注是合理的,其中的各种限制政策往往都是出于对国家经济的大局考虑,或者是对当地市场秩序的维护。

重农抑商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

工商食官制度商人因其早期游牧部落的性质,在频繁迁徙中,为本族生活的需要,与其他部落开始了粮食、牲畜、工具、生活必需品的交换,交换区域、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商业的萌芽,商族因此成为中国商业的鼻祖。

到了成汤时期,商族的手工业发展起来,他们用自己生产的“文绣纂组”去交换夏人的粮食,“一纯得粟百锺”。

《管子·轻重甲》一篇分析商的崛起和夏的衰落,有颇为深刻的评论:商的强大,是工商业的作用。

商动员社会力量,从事纺织刺绣。

夏宫廷有宫女三万,所用文绣,皆需用粮食与商国交换.结果,夏拥有天下,但国家的用度不足,商只有区区七十里方圆,但却国用充足,人民富有。

不是商的天能降粮食,也不是商的地能出产宝贝,是因为商的大臣伊尹能够洞察秋毫、把握良机,善于权衡轻重、流通天下的缘故。

是商业的发展,缔造了商国的繁荣,这种繁荣,最后给了商定鼎天下创造了条件。

故,商人兴商,商业兴商。

工商食官”是商、周时期农村公社制度存在的前提下工商业的一种发展模式,同时也是国家对工商业的一种管理制度。

西周时期的商人按照村社组织的形式存在,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主要为天子、诸侯、贵族为主体的统治阶级作工商业服务。

商人一方面向国家提供商品,另一方面也为国家出售商品。

这与后代的官营商业有所不同:商人家族对其控制下的商业资源也有相当程度的支配权,国家只是名义上的最高所有者;商人为国家提供商品,也是通过买卖的方式,只不过购买的对象受到限制,主要顾客是贵族统治阶级。

因为工商的服务对象以统治国家的天子、诸侯、领主、贵族为主,所以具有“公”的性质;另一方面,工商对自己的产品或者商品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支配权,又具有“私”的特点。

这就是“工商食官”的两重性。

在“工商食官”制度下,工商业家族具有职业世袭的特征,擅长经商者的家庭或家族在被国家认可之后,又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世代相袭,不得改弦易辙.西周时期,商人是“国人"的一部分,在理论上属于平民阶层。

高中历史: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高中历史: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学习目标】掌握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原因、含义、影响。

【知识概述】1、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原因:(1)根本原因:封建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2)直接目的: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3)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含义: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含义是指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即保证经济政策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

3、表现:战国时期,秦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西汉时期,汉高祖对商人征收重税,汉武帝时,实行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政策,全面控制工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对工商业征收重税等。

实质: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巩固地主阶级政权。

4、影响:积极性:封建社会初期,该政策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增长,有助于社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消极性:封建社会后期,该政策导致地主阶级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烈;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中国社会发展滞后。

【知识延伸】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

1、相同点:重农抑商政策和明清时期海禁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内容上都限制和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都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不同点:(1)时代不同:重农抑商政策最初实施于战国时期,后于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海禁以及闭关锁国政策实施于封建社会衰落时期。

(2)背景不同:在封建社会国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统治者的阶级地位决定的。

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从根本上看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

具体地说,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清初实行海禁主要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东南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

后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此外也受统治者盲目自大观念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探究一:比较唐、宋的城市格局,哪个城市 的人们生活更方便?为什么?
提示
北宋汴京比唐长安的优势: 商业街、夜市等 ——打破市场时、地限制,市场扩大 瓦子 ——娱乐综合场所 自由的格局 整体上:城市商业空前繁荣,市民生活丰富方便
根据右图, 分析明代商 业城市在区 域分布上有 什么特点?
春秋战国 ①发展 __私__商__成为商人主体;②形成许多著名都会。
? 隋唐 蓬外勃商发云展集,都会兴盛,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宋元 高峰①②宋元期::_世纸__界币__上_广最泛早流的通__纸,_商_币_业,发集展镇新、的夜高市峰兴期盛。。
新① 商业市镇兴起; 明清 特点②③④货农区币产域经品性济 大 的占量商主进人要入群地市体位场实力,,_经_白雄_济_银厚_作_,广物形泛普成流遍大通种商;植帮;。
——《史记·货殖列传》
春秋战国的都会
求珠架沧海,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藩鹦; 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 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 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唐]元缜《估客乐》
诗歌反映了什么样的历 史现象?引发这些历史 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反映了唐代商业贸易 蓬勃发展的情况。长 安成为大都会。
课程标准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一、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
时间
商业的发展
原始社会 末期
商周
原产生 始商业产生 (原因: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商并初 朝:_职__业__商__人__和最早的__货__币___已经产生。 周步 朝:“工商食官 ”政策
由于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 所,造成了购买的不方便。
重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
发展阶段 商人 货币 城市
贸易
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原始商业产生。
夏商周 春秋战国
秦汉
产生 私商
天然 金属 形式多样
形状统一
Hale Waihona Puke 政治军事 数量较少 规模较小
国内贸易
丝绸之路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商帮
纸币 金银
市坊分离
时空不限 经济功能 市镇繁荣
原因:从政治、经济、 交通、对外关系、民 族关系等方面思考。
从《清明上河图》细看宋代商业的发展
8
6 7
4
1 2
5 3
鼎盛时期富可敌国,曾帮慈禧渡过难关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 是清代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
考证:乔家一度有2000万两现银,总资产接近3000万两白银。而在同期,由于遭 遇内外战乱,银路不通,清政府的年收入仅有700万两白银。慈禧西行避难时, 乔家曾一下借给清政府30万两白银,救清政府于危难之中。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
票号,也叫汇兑庄,主要经办存取、异地汇兑等业务, 类似于今天的银行。日升昌票号创建于道光四年(1824年), 坐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大街的繁华地段,分 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 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升昌票号创立后,结束 了我国镖局押送现银的落后金融局面,极大地加速了商业 运转和货币流通,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
2.过程 3.评价
探究3: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提示:可以从历史、发展历程、地位、组成部分、 官府管理等角度考虑。
1.历史悠久,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不平衡; 3.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发展道路曲折 4.是农耕经济的有益补充,从属地位 5.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6.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统一于秦:“半两钱”通行天下奠定铜钱形制
布币
刀币
蚁鼻钱 环钱
半两钱
汉:五铢钱 (24铢一两)
唐:开元通宝 (10文一两)
金元宝
银元宝
转折:开始以文 为单位的年号、 宝文体系。
●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川蜀地区商业交易极为繁盛, 但政府强制推行笨重的铁钱,“ 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 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 三五贯,即难以携持。”
课堂小结
古代商业 的发展











1.原始商业的产生:原始社会末期
发 2.古代商业的发展 展 ①初步发展:商周时期 历 ② 第一个高峰:春秋战国时期 程
③ 蓬勃发展:隋唐时期 ④新高峰:宋元时期 ⑤新特点:明清时期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
《木兰辞》讲的是北朝时木兰替父从 军的故事。你从这首诗歌里能分析出 北朝时期城市在商业上的特点吗?
提示: •多处于工商 业发达地区 和交通要冲 •以江南地区 为盛
读图回答:图中的城市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这些城市的职能是什么?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③②①海 西南东上 洋洋洋丝 航航航路 线线线三 :::大 至至至航 南东朝线 亚南鲜: 、亚、 阿诸日 拉国本 伯。 。 和 东 北 非 诸 国
三、中国古代的商业政策——重农抑商
1.原因:探究二.为什么要重农抑商?
A.为什么重农?
以农业为本的小农经济是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是封建制度的基础.
(1)农业提供人们基本的生活资料来源. (2)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
(3)农民向国家提供稳定的兵役、徭役、钱粮赋税.
B.为什么抑商?
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 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了矛盾; 从根本上讲,是由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决定的
海上“陶瓷 之路”
大宗长途贸易
政策
鼓励经商
重农 抑商
中唐以后 有所放松 闭关锁国
●起源于殷商:最早的货币贝币





以贝壳作货币,有许多优点,贝壳坚固耐磨,不易破碎,不会风 化,既耐久藏,又便于携带,又有大、中、小各种规格,代表不 同的价值,实在是冶金技术和造纸技术发明以前最理想的货币。
我们今天的汉字如“赚”、“赔”、“赌”、“赠”、“质”等, 或双音词“财货”、“买卖”(買賣)、“赏赐”、“贿赂”、 “购货”、“资费”、“资财”、“赊贷”等,它们的偏旁只是 表音的声符,它们代表的意义都与金钱经济有关。
●明代:白银在流通中广泛使用(银主钱辅) ●清代:铜钱,机制币(龙洋,银元),纸币
户部官票
银元
货币:从贝币铜钱到金银纸币
货币发展 自然货币 杂乱形状 金属货币
人工货币 统一形状 金银纸币
3.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史学家笔下的范蠡
1.范蠡说“论其有余不足, 则知贵贱。……”
2. “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 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