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满江红》教学设计说课讲解
《满江红》教案
![《满江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42d02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a.png)
《满江红》教案教案:《满江红》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满江红》。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岳飞的《满江红》一词,理解其历史背景和词作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地朗读、背诵《满江红》,理解词中的关键字词,掌握基本的诗词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满江红》的词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满江红》,理解词意,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掌握诗词鉴赏方法,深入理解《满江红》的历史背景和词作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满江红》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悲壮激昂的氛围。
教师简要介绍岳飞和《满江红》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满江红》,注意读音和语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满江红》的词意和作者情感。
教师参与讨论,给予指导和建议。
4. 讲解分析(10分钟)教师讲解《满江红》的词意,分析关键词句和修辞手法。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深入理解词作内容。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课后朗读、背诵《满江红》。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7bec4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e.png)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岳飞的民族自豪感和忠诚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意象和情感。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教学难点:(1)诗中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的把握。
(2)诗中抒情手法和修辞技巧的鉴赏。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吟诵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提高文学素养。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比较教学法:对照其他作品,分析《满江红(怒发冲冠)》的独特之处。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读《满江红(怒发冲冠)》,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查阅相关资料。
3. 教学资源:教学PPT、视频、音频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吟诵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简介诗人岳飞的历史背景和创作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2)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了解到的相关知识。
3. 课堂讲解(1)解析诗题“满江红(怒发冲冠)”,阐述诗题的意义。
(2)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意象和情感。
(3)讲解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中的抒情手法和修辞技巧。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ece0c3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4d.png)
秋瑾《满江红》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满江红》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女革命家秋瑾所作的《满江红》。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满江红》的背景和意义,掌握作者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
2. 通过分析《满江红》的词句,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满江红》中汲取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满江红》中的历史背景和革命意义。
重点:分析《满江红》的词句,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满江红》的音频,让学生感受这首词的激昂情绪,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秋瑾的背景和革命事迹,让学生了解《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3. 分析:分析《满江红》的词句,解释其中的历史和革命意义。
4. 讨论:分组讨论《满江红》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5. 练习:让学生朗读《满江红》,并回答相关问题,巩固学生的理解。
6. 欣赏:让学生欣赏其他古典诗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满江红》板书设计:满江红秋瑾革命精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满江红》的理解和感悟的文章。
答案:略2. 作业题目:请学生找出其他有关秋瑾的资料,了解她的生平和革命事迹。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满江红》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所提高,但对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内容,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秋瑾纪念馆或者进行相关主题的社会调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秋瑾和她的革命事迹。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有关革命历史的小说、诗歌等作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23136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7.png)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满江红(怒发冲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介绍诗人岳飞的历史背景,使学生了解岳飞忠诚于国家、敢于直言的精神品质。
2.2 诗文内容分析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意象,如“怒发冲冠”、“潇潇雨歇”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文的意义。
2.3 诗文表达手法解析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感受诗人岳飞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岳飞的事迹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满江红(怒发冲冠)》。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3.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诗文背景、内容、表达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3.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诗文填空、问答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6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诗文内容、表达手法的掌握程度。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诗文的阅读与鉴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3 学生互评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诗文内容。
5.2 岳飞事迹短片播放岳飞事迹短片,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历史背景。
5.3 相关诗文资料提供与本课相关的其他诗文资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5.4 在线互动平台利用在线互动平台,方便学生随时提问、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激发兴趣通过讲述岳飞的故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兴趣。
2024版年度九下语文第12课《满江红》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2024版年度九下语文第12课《满江红》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70af5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1.png)
2024/2/2
20
05
作业布置与课后拓展
2024/2/2
21
背诵默写《满江红》全文
2024/2/2
01
要求学生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熟 练背诵并默写《满江红》全文。
02
通过课堂抽查、小组互查等方式检 查学生的背诵默写情况,确保每位 学生都能熟练掌握。
22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针对《满江红》中的重点词句、意象、 情感等方面设计练习题,要求学生认 真完成。
教学方法准备
尝试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同 时,优化课件制作和呈现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准备
布置相关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讨论,做好课堂笔记和总结。
2024/2/2
30
THANK YOU
2024/2/2
31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创作以爱国为主 题的诗文。
通过创作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爱国的内涵和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和审美能力。
2024/2/2
25
06
总结反思与持续改进
2024/2/2
26
总结本次课程收获和不足
收获
学生对《满江红》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背诵全文并 理解其思想感情;课堂互动氛围良好,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朗读。
手段运用
课堂上运用了PPT课件辅助教学,但在课件制作和呈现方面仍有待提高;同时,未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拓展 阅读和背景介绍。
2024/2/2
28
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进行改进
学生意见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ef6e75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c.png)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满江红(怒发冲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理解诗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知识的掌握。
2. 诗文内容的理解。
3. 作者思想感情的领会。
三、教学难点:1. 诗词意境的感悟。
2. 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魅力。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岳飞及《满江红(怒发冲冠)》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词,理解诗文内容,感知诗词意境。
3. 课堂讲解: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分析诗文内容,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词中的关键字词、意象等,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诗词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交流、问题解决能力等。
优质课《满江红》教学设计说课讲解
![优质课《满江红》教学设计说课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b0e3543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1.png)
优质课《满江红》教学设计说课讲解优质课《满江红》教学设计《满江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词,理解词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分析鉴赏本词的艺术手法,感受词作悲壮豪迈的风格。
3、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歌曲《精忠报国》,创设情境。
这首歌的歌名是《精忠报国》,听到这四个字,你首先想到的是谁?(岳飞)2、为了能更好地了解这首词,首先让我们走近作者,了解岳飞,了解他的写作背景。
谁来谈一谈对岳飞的了解?(学生讲述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3、教师出示课件,总结。
岳飞,字鹏举。
抗金名将,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收复河山,洗雪靖康之耻,因反对议和,被秦桧害死。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之势。
但此时的宋高宗因担心救回父兄后,自己要让出皇位,所以一心议和,连发十二道金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回到鄂州。
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
二、整体把握1、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请自由地朗读这首词,读准字音,并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大意。
教师提示以下字的读音。
靖.康耻(jìng )胡虏.肉(lǔ)朝天阙.(qùe )2、解答疑难,同学们有没有不理解的句子?请学生解读整首词的大意。
3、反复吟诵,品读宋词的语言美(1)听配乐范读——方明朗诵的《满江红》,学生小声跟读。
(2)划分朗读节奏,注意节奏和重音,整体上语气要豪迈,上阕要舒缓一点,带点悲壮,下阕要语速要稍微快点,带点急切的语气。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664c66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8.png)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满江红(怒发冲冠)》的诗意,把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满江红(怒发冲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岳飞及《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诗中的对仗、押韵等韵律特点。
2.3 词语解析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如“怒发冲冠”、“潇潇雨歇”等,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岳飞的事迹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并尝试解答课后问题。
3.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结构、词语含义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分享学习心得。
3.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第四章:课后作业4.1 抄写诗歌要求学生抄写《满江红(怒发冲冠)》,加强记忆。
4.2 作文练习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4.3 预习下一课预习《七步诗》,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5.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抄写诗歌和作文的完成质量,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5.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历史故事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6.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解答,增强课堂互动性。
【公开课精品教案】《满江红》(秋瑾精品教案
![【公开课精品教案】《满江红》(秋瑾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ac47fb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94.png)
【公开课精品教案】《满江红》(秋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秋瑾的《满江红》,属于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诗词的背景、作者简介、诗词全文、诗词鉴赏、重点词汇解析、诗词意境体会。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满江红》的背景和作者秋瑾的生平,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兴趣。
2. 掌握诗词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 体会诗词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词意境的体会,对爱国主义情感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诗词中重点词汇和句子的解析,诗词鉴赏方法的指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秋瑾相关的历史视频,激发学生对秋瑾和《满江红》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秋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历史背景。
3. 诗词全文朗读:让学生跟随老师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4. 诗词鉴赏:分析诗词的结构、用词、意境,引导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方法。
5. 重点词汇解析:讲解诗词中的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含义。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感。
7.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类似题材的诗词,指导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
8.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一首诗词,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满江红》(秋瑾)2. 内容:作者:秋瑾背景:戊戌变法失败,民族危机加深结构:上片描绘景象,下片抒发情感重点词汇: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鉴赏一首你喜欢的诗词,并写出鉴赏心得。
结合《满江红》的意境,写一篇关于爱国主义的小短文。
答案:1. 鉴赏心得: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一首诗词进行鉴赏,注意从结构、用词、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2. 小短文:围绕爱国主义,结合《满江红》的意境,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1b3be7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4.png)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课文《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愤慨,对民族命运的深切担忧,以及对妇女解放的追求。
教学时,应着重分析词的语言、形象、情感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词的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 分析词的语言特点,领会词的艺术魅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词的语言特点,领会词的艺术魅力。
难点:理解词的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情景引入:播放《满江红》的朗诵音频,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
然后,提问学生对这首词的了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词的背景,介绍秋瑾的生平和创作这首词的动机。
分析词的语言特点,如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等,让学生领略词的艺术魅力。
3. 例题讲解(15分钟)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如《满江红》中的名句,分析其含义、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词,提高文学素养。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如:请学生分析《满江红》中的修辞手法,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其表达效果。
5. 课堂互动(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惑。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满江红》秋瑾背景:外国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主题:愤慨、担忧、追求特点: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抒发真情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满江红》,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其含义。
答案:略2. 分析《满江红》中的修辞手法,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其表达效果。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1)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4426ede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e.png)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诗词五首》中的《满江红》。
详细内容包括:诗词的朗读与解析,对作者秋瑾的背景介绍,诗词中表现手法和情感的研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满江红》的朗读技巧,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2. 分析并理解秋瑾通过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满江红》的朗读节奏,理解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诗词中意象的解读,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与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满江红》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探究:学生朗读诗词,体会诗词的节奏和韵律,了解作者秋瑾的背景。
3. 讲解:教师详细解析《满江红》的每一句,分析诗词的意象、手法和情感。
4. 例题讲解:讲解诗词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和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意象:例如“红”字在诗词中的作用。
手法:如对偶、排比、设问等。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讲解,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手法,进行课堂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满江红》2. 内容:作者:秋瑾意象:红、马、剑等手法:对偶、排比、设问情感:爱国、壮志未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朗读并背诵《满江红》。
选取诗词中的一个意象,进行解读并写出自己的理解。
2. 答案:诗词背诵:学生自行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意象解读:示例:“红”字象征着革命热情,表达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执着追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秋瑾的其他作品,了解她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教育。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2)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7d086d6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2.png)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的是高中语文必修一的《满江红》(秋瑾),该诗是秋瑾在1903年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愤慨,以及对民族危亡的深切忧虑。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详细解读这首词的背景、意境、用词等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满江红》,使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背景及其词作的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满江红》的诗意、诗境及诗中的关键词汇。
难点:分析秋瑾的词风及其在词坛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课件。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历史背景为切入点,介绍秋瑾的生活年代以及当时国内外的严峻形势,引发学生对《满江红》创作背景的好奇心。
2. 诗文解析:(1)朗读《满江红》,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分析诗中的关键词汇,如“怒发冲冠”、“潇潇雨歇”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
(3)讲解秋瑾的词风,如婉约、豪放等,并与其他词人进行对比,突出秋瑾的独特地位。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结合诗文内容,发挥想象,描绘出诗中所描述的画面。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认识到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满江红》1. 诗文2. 诗人:秋瑾3. 创作背景:民族危亡、列强瓜分中国4. 诗意:表达作者对民族危亡的深切忧虑和反抗精神5. 词风:婉约、豪放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知识,为《满江红》写一段赏析文字。
答案示例:《满江红》是秋瑾在民族危亡之际,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一首词。
词中“怒发冲冠”、“潇潇雨歇”等词语,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内心的愤慨和无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e7103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18.png)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的背景、作者及词牌的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这首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2.1 词语解释“怒发冲冠”、“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等词语的理解。
2.2 词牌特点分析《满江红》词牌的格式、韵律等特点。
三、教学难点3.1 诗句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3.2 文学鉴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等。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欣赏法等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以图片或故事形式导入,介绍岳飞及《满江红》的背景。
5.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词牌特点,划出关键词语。
5.3 课堂讲解讲解关键词语的含义、词牌的特点,分析诗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5.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5 欣赏与拓展欣赏其他相同词牌的词作,进行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6 总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6.1 教学效果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反思。
6.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7.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等。
7.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改进8.1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学生理解困难、参与度不高等,思考改进教学方法的措施。
《满江红》(秋瑾)教案
![《满江红》(秋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89310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c.png)
《满江红》(秋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和革命精神,通过诗词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主题、意象、情感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秋瑾的生平和革命精神2. 诗词《满江红》的主题、意象、情感等分析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秋瑾的革命思想和诗词创作的关系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诗词《满江红》的译文和注释2. 学生教材:诗词《满江红》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秋瑾的照片、革命事迹图片和相关视频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引导学生了解秋瑾的革命精神。
2. 诗词鉴赏:让学生朗读《满江红》,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教师对诗词进行逐句解析,分析诗词的主题、意象、情感等。
3.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秋瑾的革命思想和诗词创作的关系,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4.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诗词《满江红》的主题和秋瑾的革命精神,强调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秋瑾和《满江红》的读后感,深入思考诗词中的革命思想和自己的实际行动。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深入了解秋瑾的其他诗词和革命事迹,进一步感受秋瑾的革命精神。
2. 诗词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词,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讨论交流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读后感作业:评价学生在作业中对秋瑾和《满江红》的理解和感悟,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思考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秋瑾《满江红》教案
![秋瑾《满江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f6f54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12.png)
秋瑾《满江红》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满江红》详细内容:本课主要学习秋瑾的《满江红》一词。
这首词是秋瑾在辛亥革命前夕,以满江红为词牌,表达她振兴中华、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
词中充满了激情和斗志,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对革命事业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满江红》的背景和意义,体会秋瑾的爱国情怀。
2. 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满江红》。
3. 分析《满江红》的词牌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满江红》的内容和意义,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
难点:分析《满江红》的词牌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教科书、字典。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满江红》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词的激情和斗志。
2. 朗读:让学生跟随音频一起朗读《满江红》,体会词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讲解《满江红》的背景和意义,解释词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4. 分析:分析《满江红》的词牌特点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词的艺术魅力。
5. 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回答有关《满江红》的问题。
6. 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自己创作以满江红为词牌的词,并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满江红》板书结构:背景和意义词牌特点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满江红》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答案:由于作业是主观性题目,没有固定的答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秋瑾的其他词作,了解她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文学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方面1. 秋瑾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秋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著名女革命家,她的词作多体现出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
《满江红》正是她在革命前夕,以满江红为词牌,抒发自己的爱国激情和革命斗志。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669aa6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f.png)
《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怒发冲冠)》。
理解诗歌的背景和创作情境,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用法,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美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岳飞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
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用法的学习。
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主题分析。
2.2 教学难点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诗歌的背景和创作情境的把握。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的领悟。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熟悉诗歌的内容和背景,准备好相关的讲解材料。
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准备好教学用具。
3.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诗歌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的重点和笔记。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岳飞的历史背景和《满江红》的创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引发学生的思考。
4.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情感的传达。
引导学生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义和美感。
4.3 词语解释与分析解释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用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5.2 作业与测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评估学生对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
通过书面测试或口语表达,评估学生对诗歌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d0311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4.png)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教案:《满江红》(秋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一首近现代诗词《满江红》,作者是秋瑾。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渴望,以及对旧社会制度的批判。
我们将通过学习这首诗,了解秋瑾的思想感情,以及她所倡导的女性解放和民主革命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
2. 理解诗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习秋瑾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满江红》,理解诗文内容。
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秋瑾的革命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音频资料,介绍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让学生对秋瑾有初步的了解。
2. 诗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满江红》,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3. 诗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的内容,解释生僻词语,让学生理解诗文的意义。
4.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秋瑾的思想感情,理解她倡导的女性解放和民主革命精神。
5. 随堂练习:教师出题,学生现场作答,检测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6.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秋瑾革命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7. 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板书《满江红》板书内容:近代秋瑾男儿列,女儿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犹记,烽火扬州路。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结合《满江红》的内容,谈谈你对秋瑾革命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秋瑾在《满江红》中表达了她对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批判了旧社会的制度。
她勇敢地挑战了当时的封建礼教,倡导女性解放,为国家民主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她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难点与重点”和“教学过程”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是教学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效果的好坏。
《满江红》教学设计(5篇)
![《满江红》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5ec7b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c.png)
《满江红》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满江红》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满江红》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满江红》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吟诵《满江红》,激发学生朗诵、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课前温故师:同学们,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化艺术中的瑰宝,其中很多诗人写的爱国诗篇更是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你可以选择一首爱国古诗背诵给大家听听吗?(一稿:课件出示两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望庐山瀑布》,两首现代诗《乡愁》《只要明天还在》,注明诗题、作者。
齐读之后,又师生互动一起回忆《论语》中的有关名句。
座谈时,我们主要提出异议:这样的导入,会不会喧宾夺主?回顾这么多内容,对本课知识点有无辅助?讨论后,决定精简,学生自由选诵爱国古诗。
这样做有两个明确目标:1、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诗歌积累容量;2、通过背诵,可以为新诗词的学习铺垫一下爱国情调。
)一、介绍背景资料,初识岳飞。
过渡:孩子们的积累非常丰富,接下来老师要带大家继续穿越时空来到宋朝。
(板:宋)1、师介绍背景。
师:宋朝时期,与宋同时代的辽、金、西夏等国非常强大,而宋朝统治者无能,因此,宋朝一直受到外族的侵犯与掠夺,当时(图片)战火纷飞,狼烟四起,老百姓生活流离失所,在这民族存亡、国家危难之时,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抗金英雄,岳飞(板:岳飞)就是其中的一位,你能从课前搜集的资料简单谈谈你对岳飞的了解吗?2、生介绍资料。
师:岳飞率领岳家军抗击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就在即将完成抗金大业时,奸臣秦桧勾结金兵,陷害岳飞,使得岳飞抗金被迫结束,他壮志未酬,痛心疾首,仰天长啸,写下了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壮词——(板并齐读:满江红)(一稿:课件出示“战乱”画面,师提问:假如你是那位骨瘦如柴的老人,你心里会怎么想呢?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汉子,一位男人,你又会怎么想呢?学生简单回答后,老师引语: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跟你们一样,也有满腔的热血想去保家卫国,他写下了《满江红》这首诗词。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优质教案(通用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优质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8e62a83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8.png)
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九年级语文下册《满江红》这首诗。
该诗位于教材第三章“诗词中家国情怀”。
《满江红》是岳飞在北宋末年所作,表达他对国家忧虑和抗击敌人决心。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背景、诗句解析、意境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满江红》作者、背景及诗歌主题;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3. 通过分析诗句,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古典诗词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句意境理解和作者情感把握。
重点:诗句解析、诗歌主题思想传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岳飞纪录片,让学生解岳飞生平事迹,为学习《满江红》做铺垫。
2. 讲解:介绍《满江红》背景,解析诗句,分析诗歌意境和情感。
3. 例题讲解:以诗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为例,讲解其表现手法和意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句“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并分享自己理解。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家国情怀,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满江红》2. 作者:岳飞3. 背景:北宋末年,抗击外敌4. 重点诗句解析:怒发冲冠、抬望眼、壮怀激烈等5. 诗歌主题:家国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满江红》中表现手法,并谈谈你对家国情怀理解。
2. 答案要点:表现手法包括对偶、夸张、拟人等;家国情怀体现在对国家忧虑、对敌人愤慨、对胜利渴望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理解《满江红》家国情怀,是否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查找其他关于家国情怀古诗词,下节课分享学习心得。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时事,提高自己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诗歌背景导入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情感,我会在导入环节通过纪录片形式,详细介绍岳飞生平事迹和诗歌创作背景。
满江红说课稿
![满江红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9d3114b0242a8956aece4b4.png)
《满江红》说课材料文昌湖区萌水中学李辉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满江红》,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满江红》是我校校本教材《古诗文诵读》中的篇目,这是一首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传世名作。
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
《古诗文诵读》的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古诗文的习惯,积累一定数量古诗文,并初步培养鉴赏能力。
让学生在学习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2、教学目标《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目标和我校校本教材的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吟诵《满江红》。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1)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吟诵并背诵《满江红》,感受岳飞的爱国主义感情。
确立依据:诗歌的篇幅短小,节奏感强,琅琅上口,学生的兴趣浓,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诗歌大意,关键是当堂成诵,能减轻学生负担,从而保护学生学习积累古诗文的兴趣。
所以把多形式诵读与指导和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确立依据:本诗意境开阔,语言形象简练,部分字词理解困难,在学生对照注解初步感知大意后,必须通过反复诵读,落实理解。
诗词鉴赏难度最大的就是赏析意境。
意境是抽象的,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对于初二的学生,教师关于意境的讲解不宜太多太深,否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难以体会到成就感。
进而丧失学习兴趣。
因此把通过以读促学赏析意境定为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经过初一的接触与学习,部分学生对古诗文诵读课的学习兴趣很浓厚,在课堂上听讲认真,思考积极,表现活跃,容易从朗诵练习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鉴赏等学习活动中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课《满江红》教
学设计
《满江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词,理解词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2、分析鉴赏本词的艺术手法,感受词作悲壮豪迈的风格。
3、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精忠报国》,创设情境。
这首歌的歌名是《精忠报国》,听到这四个字,你首先想到的是谁?(岳飞)
2、为了能更好地了解这首词,首先让我们走近作者,了解岳飞,了解他的写作背景。
谁来谈一谈对岳飞的了解?(学生讲述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
3、教师出示课件,总结。
岳飞,字鹏举。
抗金名将,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收复河山,洗雪靖康之耻,因反对议和,被秦桧害死。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的老巢黄龙府之势。
但此时的宋高宗因担心救回父兄后,自己要让出皇位,所以一心议和,连发十二道金牌命岳飞立即班师,岳飞不得已率军回到鄂州。
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词。
二、整体把握
1、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请自由地朗读这首词,读准字音,并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大意。
教师提示以下字的读音。
靖.康耻( jìng )胡虏.肉( lǔ)朝天阙.( qùe )
2、解答疑难,同学们有没有不理解的句子?
请学生解读整首词的大意。
3、反复吟诵,品读宋词的语言美
(1)听配乐范读——方明朗诵的《满江红》,学生小声跟读。
(2)划分朗读节奏,注意节奏和重音,整体上语气要豪迈,上阕要舒缓一点,带点悲壮,下阕要语速要稍微快点,带点急切的语气。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
../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
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
../旧山河,朝./天阙!
(3)学生模仿范读有感情地大声跟读。
(4)学生听配乐齐读,进一步感受词的语言美。
三、文本研读
1、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出的情感非常丰富,请你找出词中能直接表现作者感情的词,感受作者的感情变化。
怒——悲——恨——笑
2、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不同的情感的?他又是如何表达的?从原文找出相关的句子并结合写作背景来理解。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感悟、体会,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在交流中感受岳飞爱国豪情)
3、小组讨论相关的四组句子后,推荐代表发言。
理解后再朗诵,读出这些感情。
(1)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词人为什么“怒”?
(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词人为什么“悲”?
(3)“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词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恨”?
(4)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笑”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3、内容小结: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今天我们读岳飞,就是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
4、让我们用朗诵来表达对英雄的敬意吧!
四、拓展延伸
1、大家还知道哪些爱国诗人和表现爱国的诗句?教师出示诗句(抛砖引玉),生读后再说说自己知道的爱国诗句。
2、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有国才有家,国破家亦亡,那么生在和平年代作
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如何爱国呢?
五、作业布置
请阅读《小重山》,说说本词与《满江红》在内容情感、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小重山
宋·岳飞
昨夜寒蛩①不住鸣,惊回千里梦②,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
明。
白首为功名③,旧山松林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释]本词写于1141年,岳飞在率军北伐、连战连捷的有利形势下,接连收到了朝廷撤军的严令,只得班师回朝。
不久,朝廷罢免了岳飞的军权,岳飞闲居家中,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①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
②千里梦:指赴千里外杀敌报国的梦。
③功名:此指为驱逐金兵的入侵,收复失地而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