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绪满怀无释处落笔成词泣鬼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愁绪满怀无释处落笔成词泣鬼神
浅析李清照的愁情词
内容摘要:李清照词的灵魂和精华,可以用一个“愁”字来概括。
她的词以
其无边的愁绪和高超的抒情艺术,委婉含蓄,跌宕曲折,感情芬馨,意态神骏,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于婉约细腻之中,歌咏出自己的情愁。
她犹如“雪里春信”的梅花,以横空出世的姿态绽放在宋代的词坛上,成为婉约派之宗主。
关键词:李清照婉约相思愁情
李清照是宋王朝南渡后最杰出的女词人,是书写情愁的高手。
其笔下的愁词堪称抒发愁绪的经典。
除了抒发寂寞深闺,离别痛苦的愁情,还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愁情,无论是哪种愁,都深深打动我们的内心。
特别是南渡后, 李清照的愁已从“两处闲愁”、“一段新愁”发展到了“载不动许多愁”和
“怎一个愁字了得”。
与南唐后主李煜相比,李清照的愁那么多、那么深、那么重,又那么无法摆脱。
“识尽愁滋味”的李清照用她那哀婉细腻的笔写下了一首首抒发愁情的经典之作。
、夫妻暂别,相思浅愁
李清照 18 岁就嫁给了赵明诚,两人不但情投意合,更是文学知己,除了
般文人的诗词琴棋雅兴外, 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 ---- 金石研究, 因而婚 姻生活美满并充满诗意。
夫妻相爱甚笃,离别的相思便也化作幸福的愁绪。
在李清照现存的几十首词中,反应离别愁绪的占了近一半,大多是写婚后丈 夫出仕后的离别相思之苦。
如:《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这首词相传是李清照初结缡时所作。
元伊士珍曾提到,赵明诚婚后不久即 远出游学,“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上片写初秋
时节词人独泛兰舟,怀念远人,盼望书信的情景,熔写景、叙事、 抒情于一炉。
首句七字,围绕一个“秋”字,展示了红荷凋败,唯余残香的 自然环境和竹席生寒、凉气袭人的生活环境,渲染烘托出一派凄凉的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中,词人“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了。
这“独”字显然是在描 绘词人身孤影单、茕茕孑立的外形,但当这孤独的身影融入首句所描绘出的 环境背景之后,就使人觉得词人那孤单的形体上又顿生出一股孤寂愀然的神
情来。
一个“独”字,使人物的形、神俱现,恍然如在目前,从而,笔触即 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并不明言鸿雁传书,只是用发问的 语气引人遐想,却又不正面作答,而是在问句后缀之以“雁字回时,月满西 楼”,使原典的内容得到了扩展补充,更符合着规定情境的需要,极有层次 地展现了词人思念丈夫、盼望家书的心理过程:当雁阵从天外飞来的时候,
她惊喜异常地去迎接丈夫的“锦书”,却未预料到鸿雁并未驻足,而是空中 一掠而过,直向南方飞去,词人是何等失望,何等怅恨啊! “雁字回时,月 满西楼”的词句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意境深邃的妆楼凝望的画面,塑造出了词 人在朦胧的月光下望眼欲穿地盼望雁归的动人形象。
过片后,蕴藉的感情逐 渐溢于言表,转入直抒相思愁情。
词人先以一个极为优美的比喻将这种相思 之情形象化,把自己比作浮于水面的落花,把丈夫比作长流不断的流水;流 水负载着落花,落花随流水漂流。
这把夫妻间心心相印、不离不异的深笃爱 情融在了“花自飘零水自流”的美好形象之中。
然后,又用“一种相思,两 处闲愁”,从落花流水的形象中化中出一组迭印的镜头,展现出有情之人异 地同心,遥相思念的感人画面,相思是“一种”,而情人却分隔“两处”, 这愁情怎能排遣得了呢?它象茧中抽丝,丝丝不断,缠绵悱恻,萦回盘绕, 词人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给了这种感情以最恰切,最形象、最细腻的 表现,使我们仿(《瑯环记》 ) 。
转入写“思”。
佛看到了词人的一颦一蹙,心头的一震一颤,处处流露着离愁别恨。
《醉花阴》也是一首离愁别绪名作,这是李清照重阳节思念丈夫赵明诚远行的词作。
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即负笈远游”。
深闺寂寞,时届重九,
每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词中这样写道: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上片以薄雾”、浓云”起兴,勾画出暗淡阴沉天气,烘托出女词人郁闷心境和愁思。
永昼”:即长日。
瑞脑”:是一种香料。
金兽”:指刻着兽形的铜香炉。
重阳佳节,女词人因思念丈夫而感到度日如年。
独守闺房,眼看着香
炉里燃的瑞脑香慢慢地消融了,而女词人愁情更浓,象袅袅青烟,不绝如缕。
这里作者巧妙地勾勒出一个阴雾迷蒙的环境,以衬托她孤寂无聊的心情。
情 景交融。
愁永昼”一语,耐人寻味,言愁之多,愁之久。
上句写外景,下句写
内景,内外衬托女词人之愁。
物态人情,两相映衬,使愁越发显得 剪不断, 理还乱”了。
此二句比温庭筠的 玉炉香,红腊泪,遍照画堂秋思”更为深沉凝
炼。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一年一度的 佳节又重阳”,只能增添女词人的离愁别 苦。
深秋之夜,秋凉更使人难寝。
往昔的玉枕、纱厨是和丈夫与共的,如今
却孤零零地独对着。
触景生情,寓意相思之苦。
凉”字,一是 秋凉”,更是心 凉”,指女词人孤单凄凉。
这两句通过女词人对玉枕纱厨”和凉初透”的切身感 受,含蓄而深刻地揭示出她对丈夫思念之深切。
下片利用重阳黄昏把酒赏菊的特写镜头,更加细致入微地表达怀人之情。
前两句是说,傍晚时,在菊圃赏菊饮酒,满身都是菊花的幽香。
古代人们在 重阳日,或头插茱萸,登高望远:遥知兄弟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或饮酒赏菊: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重阳赏菊自陶渊明后,
已成为文人的雅事,然而李清照一怀愁绪,本无心赏菊,更何况是在 呢?黄昏是一天中思人最切之时。
东篱把酒”,是为了借酒排遣,但睹物伤情, 难以自禁,反而勾起更深远的离愁。
此二句深含着无限辛酸的滋味。
计可消除”,于是想避开菊花,回到屋中。
此时女词人感情高度升华,于是产 生出流传千古之名句,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切不要说莫为 离别伤神啊。
帘卷西风”一语奇妙,妙在巧用词语倒置的手法,倍增其动态美 感。
人比黄花瘦”一语为警句,乃千古绝唱。
瘦”字为词眼”,它是词人感情、 精神的集结处。
在这里,瑟瑟西风中憔悴柔弱的瘦菊与女词人清瘦的形象叠 印在一起。
一个 瘦”字把思妇的行神都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成为映照整个 下片的词眼,它又与全篇词眼 愁”字相呼应,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 使全篇结构浑然一体,感情隽永回环,余味无穷。
全词开篇点 愁”,结句言 瘦”。
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
因 离愁伤情,使腰肢瘦损,衣带渐宽, 为依消得人憔悴”之含意自在其中了。
可 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 龙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 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 浓”的情境。
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 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深深的思亲 的愁苦。
显的很沉重高雅。
词的意境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 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
黄昏后” 此情无
二、国破家亡,浓郁哀愁
这类词作是李清照词中最感人的一部分,有《行香子》“草际鸣蛩”,
《满庭芳》“芳草池塘”,《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声声慢》“寻寻觅觅”等,这些作品反映了作者漂泊流浪之苦,对死去丈夫的思念,对昔日生活的追忆。
种种复杂的感情揉和在一起,充满着凄楚、哀婉、悲凉的情调。
李清照南渡后,不幸的是在他们夫妻南渡的第三年,赵明诚病逝于南京。
这时,词人四十九岁。
李清照没有子女,在这国破家亡的时刻,丈夫又去世了, 可以说是“屋漏偏逢连阴雨”,祸不单行。
此后,她又遭到金人南侵的大离乱,图书典籍,金石古玩,丢的丢,卖的卖,几乎荡然无存。
词人独处异地, 背井离乡之苦,国破家亡之恨,无依无靠之愁,使她词的创作风格更加沉郁凝重,也可以看出她感情上凄惨悲凉境地的加剧。
此时,李清照吟出了浓缩她一生愁绪的最高境界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残残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的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虽表现了词人的愁苦心情,但和前期代表作《醉花阴》比起来, 不仅有程度上的不同,而且有着根本的差异。
《醉花阴》虽也是伤离怨别之作,但那是短暂的生离,暂时的空虚怨别中有着美好的向往;而《声声慢》较《醉花阴》有着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丧夫之痛与国家残破,故土难回的
深切哀愁凝聚交织,沉痛无比。
这首词通过描写秋季傍晚一个过着孀居生活的老妇人在怀念死去的丈夫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情。
首先上阕的第一句“寻寻觅觅”以动作描写反映出李清照的一生都在不断追寻,寻觅爱情幸福的美满婚姻,寻觅着实现自己人生的志向。
可是,所有的寻找追逐都是梦一场,都是最终难成现实。
国家已在金兵的铁蹄之下趋向瓦解,自己唯一的亲人一一丈夫,又弃自己离开人世;诗稿散佚,金石古玩也都没有了。
所有的梦想,所有的憧憬和希望都霎时不复存在了,寻觅不到一个能够让自己不伤心难过的理由。
回望奔逃过的路途,不知该向何去。
河的对岸已没有了故园和故人,一个人在杭州的漂泊孤苦,不觉涌上万千感慨。
心里对消失了的人和物的所有伤心痛苦顿时化成了“寻寻觅觅”四个字吟唱了出来。
“冷冷清清”,冷清的是什么。
是昔日繁华热闹的汴京都城不在了,是
姊妹相处其乐融融风光美丽的家没有了,就连唯一的知己丈夫也都去世了。
想到所有美好的梦,一切繁华的往昔,以及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一起都随着国家的衰败而流逝,而自己却要无依无靠的独自存活在没有亲人的人世间, 孤孤单单郁郁寡欢,不觉更加凄凉无助。
所有的这一切思绪愁闷,在这样一个万物萧条大雁南飞的秋天,怎能不使她产生冷清的寂寞之感呢?
“凄凄残残戚戚”是纯粹的心理描写。
也恰是这几个最明白清楚的将词人一生中遭遇的灾难描写到极致。
对李清照的人生苦难也只有这几个字刻画的深入透彻。
词人虽也曾经历过父亲被污为“元佑党人”自己受牵连,被迫远离京城并与丈夫隔河相望之愁;又曾经历过丈夫一家受蔡京迫害与丈夫隐居青州其后丈夫又重返仕途远离自己的孤独之愁。
但这些愁都还是生离之愁, 还不是难以解决毫无希望的愁。
那时的愁都还是可以等待的到归人的,是还能与丈夫一起畅想未来的。
可是现在。
却是死别之愁,难以排解之愁,是不能再去想象的,也没有了假设。
于是当这些愁苦之事集结于心中无法诉说时, 凄凉、惨痛、悲戚的感触伴着血泪齐涌上了心头,令词人悲痛欲绝。
这种愁再也不是闺中女子的莫名闲愁,也不再是苦涩中夹着甜蜜的思念,这是经历了大苦大难、大悲大痛之后从心底里流出的带血的泪滴。
满目凄风苦雨,满地憔悴黄花,雁鸣依旧,但故园缈邈、亲人难觅。
这是痛到极致的人生之愁, 一种永无尽期、永难解脱的愁。
这种已经不能用一个愁”字概括与描述的心境, 不再是对某一件两件事情的悲伤,不再指向某一种具体的灾难和打击,它包容了人世间一切的大苦大难、大悲大愁。
这一时期的李清照已经丧失了贵妇人特殊的优越地位,成了遍野哀鸿中的一只孤雁。
这三句是李清照后期悲惨生活的写照,也是她对自己身世的变化的无助,
是血和泪的哭诉。
由于叠字用的巧妙,极好的表现了词的内容,很受历代评论家的赏识。
李清照在词的开头写了此时的心境活动,却并不是一味地为心里的愁绪缠绕,词人于是紧接着在下句将眼光转移到现实中来。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看似如平常聊话, 无其他言外之意,却不知意味无穷。
词人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悲伤的心境以天气的变化自己不能适应作为借口而隐藏起来。
“淡酒”看似没有浇愁的意思则正是以酒浇愁的体现。
作为婉约词派的代表。
李清照继承了婉约词委婉含蓄的风格,因此,在填词上注重修饰同时将感情暗埋其中而不外露。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正是在悲秋感怀身世时,一群大雁从天空飞过,这应是一些值得欣喜的事。
却突然又唤起曾“鸿雁传书”的记忆。
旧时的鸿雁飞回来了,却难托“锦书”。
这一连串的回忆不尽又使自己的心更加悲伤起来。
鸿雁依然如昔,却成了“物事人非事事休”,一切都难再回到昨日。
如今的愁已不再是昔日的相思之愁、离别之愁,而是绝望之愁。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遍地金黄的秋菊开放,
该是多么的赏心悦目。
可是,词人如今已憔悴身心受损,心灰意冷,又有谁有兴致再去摘取它呢?李清照通过菊花的怒放情景来反衬自己的憔悴不堪的面容和绝望漠然的心境。
无论是“旧时相识”的鸿雁,还是满地堆积的黄花, 目之所及,无不触景伤
情,引起词人的一片感伤,使她更加的悲秋和哀叹自己的命运。
因此,她更感到时光的折磨人。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的黑?” 孤单一人坐在窗前守着,怎么才能熬到天黑呢?时间,对于幸福的人来说, 就如一眨眼的功夫,但对孤苦无依的李清照来说,简直是难以忍耐的痛苦和折磨了。
有诗云:“秋风秋雨愁煞人”。
李词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其愁意更浓。
这里“梧桐”、“细雨”、“黄昏”的意象直接写出词人在天黑后听着窗外雨打梧桐树叶的声音而无法入睡的情形。
虽没有心理活动的描写,却又全是描写心境。
如不着一字写出词人不同寻常的烦恼。
所以,这与其说是“点点滴滴”的雨,不如说是在这阴雨连绵的秋季无法排遣愁绪的秋夜,词人“点点滴滴”的泪。
感情抒发至此,词人精神上的痛苦和遭受的创伤已到了无法抑制的程度了。
所以,从心底叹出了这最伤感的一句词:“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样的境况,哪是一个“愁”能说的尽的呢?
三、结论
总之,无论是南渡前的少妇时期还是南渡后的老年时期,李清照的词在
抒情上都表现出了卓耳不凡自成一家的风格。
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过完美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形成了一种属于她自己独特的“愁情”风格。
李清照是以自己的真实情感和人生经历为基础,通过自然平淡清雅的语言,创造出最空灵的意蕴和无穷的意境,使词的愁情极富有韵味,美不胜收。
她的词在幽怨、哀婉中展现凄美动人,在愁苦、凄清中又并非无病呻吟,感情芬馨融人意态神骏毫不造作,或洋溢着对爱的执着,或体现出对国破家亡的哀痛,或流露出对颠沛流离的无奈,细腻的笔触,独特的感受,从女性的视角描述出了残酷的现实遭遇与内心真实的情感。
其乱世流离的体验,复杂深幽的心绪,渴慕创造的个性,曲折层深的词境,自然清新的词风,使她的词一首有一首的面貌,一首有一首的韵味儿,堪称词中神品,别是一家,自是词中第一流!
参考文献:
[1 ] 杨敏如《李清照词浅论》1984 年济南社科所编.
[2 ]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1988 年上海辞书出版社.
[3
]
昌炳兰《中国古代文学》1995 年河南人民出版社.
[4
]
白本松华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1995 年河南大学出版
[5
] 李清照《李清照词辑评》2002 年线装书局.
[6 ] 康震《百家讲坛》2007 年.
[7 ] 邓红
梅.
女性词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社.
[8] 刘瑜.李清照词欣赏.民族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