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二 大脑皮层运动定位去大脑僵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二大脑皮层运动定位
去大脑僵直
生科院基地班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皮层运动区机能定位现象,领会皮层运动区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
2、了解抗垂力肌适度肌紧张起源。
3、学习哺乳动物的开颅方法。
4、通过观察去大脑僵直现象,了解脑干在姿势反射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大脑皮层运动区是调节躯体运动机能的高级中枢,在人和高等动物它主要位于中央前回和运动前区。它通过锥体系及锥体外系下行通路,控制脑干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从而控制肌肉运动。电刺激该区的不同部位,可以引起躯体不同部位的肌肉运动。
1、大脑皮层运动机能定位
皮层部位呈有秩序的排列,称为皮层运动区机能定位或运动的躯体定位结构。运动区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电刺激运动区的不同部位,能引起特定的肌肉或肌群收缩。功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运动愈精细和(或)愈复杂的肌肉,其代表区的面积愈大。在较低等的哺乳动物,如兔和大鼠,大脑皮层运动区机能定位已具一定雏形,因此可以借以了解高等动物的大脑皮层运动机能的生理特性。
动物愈高级,代表区的精细程度愈高,反之则比较粗糙。本实验即以电刺激方法观察家兔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控制及特点。
2、去大脑僵直
中枢神经系统对伸肌的紧张度具有易化作用和抑制作用,通过二者的作用使
骨骼肌保持适当的肌紧张,以维持机体的正常姿势。从中脑四叠体的前、后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称去大脑动物。由于神经系统内,中脑以上水平的高级中枢对肌紧张的抑制作用被阻断,而中脑以下各级中枢对肌紧张的易化作用相对加强,因此出现了伸肌紧张亢进的现象。动物表现为四肢僵直,头向后仰,尾向上翘的角弓反张状态,称为去大脑僵直。但是由于脊髓和低位脑干相连接,因此不出现脊休克现象。
三、动物与器材
1、实验动物:家兔 1只
2、实验器材:家兔手术器械(手术刀、手术剪、眼科剪、眼科镊、直止血
钳、弯止血钳、蚊式止血钳等)、棉线、气管插管、粗绳、玻璃
分针、解剖台、注射器、止血棉。
3、实验试剂:生理盐水、乌拉坦。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大脑皮层刺激效应:
1.取一只家兔,耳缘静脉注射乌拉
坦,将其麻醉后腹位固定于手术台上。
用剪毛剪将头顶部被毛剪去,再用手术
刀由眉间至枕骨部纵向切开皮肤,沿中
线切开骨膜。用手术刀柄自切口处向两
侧刮开骨膜,暴露额骨及顶骨(图9-7)。
用骨钻在一侧的顶骨上开孔(勿伤及脑
组织)后,将咬骨钳小心伸入孔内,自
孔处向四周咬骨以扩展创口。向前开颅
至额骨前部,向后开至顶骨后部及人字
缝之前(切勿掀动人字缝前的顶骨,以免出血不止)。确定开颅区域,暴露双侧大脑半球。
2.用眼科剪小心剪开脑膜,暴露脑组织。将温热生理盐水浸湿的薄棉片盖在裸露的大脑皮层上(或滴几滴石蜡油)防止干燥。
3.放松动物四肢,用棉球吸干脑表面的液体。将无关电极固定在头部切开的皮肤上,先用刺激电极接触皮下肌肉,调节刺激强度。以引起肌肉收缩的最小刺激强度及25—30次/s的频率刺激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观察躯体肌肉活动的反应。绘出大脑半球背面观的轮廓图,标出躯体肌肉运动的代表点。
去大脑僵直
将颅部创口向后扩展至暴露大
脑半球后缘。左手托起动物头
部,右手用手术刀柄将大脑半球
的枕叶翻托起来,露出四叠体
(上丘较粗大下丘较小)。用手术
刀刀背在上下丘之间、略向前倾
斜(约呈45°角)向颅底左右划
断脑干,即成为去大脑动物。使兔侧卧,几分钟后可见动物的躯体和四肢慢慢变硬伸直(前肢比后肢更明显),头后仰、尾上翘,呈角弓反张状态。
五、实验结果记录
1、刺激大脑皮层不同部位,观察到刺激后
动物的咀嚼活动、前肢活动、后肢活动和颈
部活动,但没能找到尾动区和耳动区。
2、去大脑僵直后,家兔出现四肢僵直,尾
向上翘的现象,头向后仰的现象。但我们组
的一会儿又松弛下来。
家兔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刺激效应
兔去大脑僵直状
六、注意事项及讨论
1、麻醉不能过深。麻醉不宜过深,否则影响刺激效应。
2、皮层运动机能定位中电刺激不宜过强,以刚能引起头骨肌肉收缩的强度为适当
3、切断脑干处的定位要准确,若切割部位太低,可损伤延髓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停止;反之,横切部位过高则可能不出现去大脑僵直现象。
4、电刺激皮层时间不宜过短,因刺激大脑皮层引起骨路肌收缩有校长的潜伏期,
故每点刺激时间持续5—10s。
5、横断时位置要正确,若动物突然挣扎,切勿松手,要一刀切至颅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