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新闻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1. 前言为了适应新闻与传播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对新闻与传播领域的需求。
2. 培养目标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新闻传播理论基础和创新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 - 具备新闻与传播领域的宽广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 - 具备独立进行新闻与传播研究的能力; - 具备新闻传播批评与应用能力; - 具备跨领域能力和创新意识; - 具备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职业素养。
3. 培养方式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采用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包括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和学术论文撰写等环节。
3.1 课程学习学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需要修读一定的专业课程。
课程设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新闻传播学基础课程:新闻学、传播学、媒介与社会、传播伦理等;- 专业核心课程: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与传播研究方法、媒体管理与创新等; - 选修课程:包括媒体研究、传播行为学、数字媒体创新等; - 实践课程:包括媒体实习、社会调查与研究等。
3.2 科研训练科研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需参与科研项目、实验室研究和学术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新闻与传播研究的能力。
3.3 学术论文撰写学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需要写一篇学术论文,选题应选择与新闻与传播领域相关的研究课题,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研究和撰写。
4. 课程设置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包括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
4.1 专业核心课程•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与传播研究方法•媒体管理与创新•媒介与社会4.2 选修课程•媒体研究•传播行为学•数字媒体创新•媒介融合与传播战略4.3 实践课程•媒体实习•社会调查与研究5. 考核方式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课程考核、科研训练考核和学术论文答辩。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培养方案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新闻与传播理论与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传播观和人文社科基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品德修养,具备较强的新闻与传播的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能适应国家和地方决策、企事业单位发展和传媒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要求1.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研究方法技能,掌握新闻与传播的基本理论、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2.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人文基础,具备较强的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熟悉传媒产业形态和运行机制,了解当代国内外新闻与传播领域的最新发展;3.具备新闻传播领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研究方案、掌握研究方法和技术,具备新闻与传播的理论和实践的深造能力;4.具备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在新闻媒体、传媒企业、研究机构等单位从事新闻与传播的管理和创新工作。
三、培养内容1.学科基础课程:包括新闻学、传播学、文化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课程,以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传播观的学习;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传媒经济学、媒介技术与应用、媒体与社会变革、媒介伦理与法律等专业核心内容的学习;3.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媒介管理、新闻采编、新闻写作、传播策划、新媒体运营等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进行选择;4.实践环节:包括实践教学、社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5.科研训练:包括科研课程、科研项目参与等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素质。
四、培养方法本专业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讨论类教学等,以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质量保证为了保证培养质量,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和科研训练,定期组织专业课程评估和教学质量评估,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修改)
全日制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授予新闻与传播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一)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
具体为:1.政治素质高,熟悉中国国情,热爱新闻传播事业,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勇于应对挑战,富有创新意识,有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
2.有较好的新闻传播学专业理论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有良好的职业技能,熟练掌握各种能力,熟练掌握现代媒体实用技能。
4. 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科研能力;(二)培养方式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以应用为导向,注重学生新闻传播专业基础,尤其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1.专业课程设置上,强调应用导向,注重案例教学方法,基础理论课程占三分之一,实践性或案例讨论课程占三分之二;2. 逐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双导师制”,即每名学生既配备一名本校教师做导师,同时在业界聘请一位较有影响的人士担任导师。
本校教师负责课程教学,业界导师负责实践教学;3.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与媒体等实践机构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实质性的联合培养机制。
二招生对象与学习年限(一)招生对象1.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同等学历)的人员;2.招收在新闻传播机构从事实践工作的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在职人员。
(二)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二年。
课程学习一年,传媒机构实践一年。
毕业论文在实践过程中完成。
个别特殊情况者,经本人申请,学校批准,可适当延长一年。
三毕业要求与学位授予(一)毕业要求学生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学分,并在传媒机构实践成绩合格者,学校准予毕业,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二)学位授予学生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学校授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证书(MJC)。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本专业学生要求毕业时获得38个总学分,其中:1、学位公共课程2门,6个学分;五.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课时间、学期可以适当灵活。
新闻传播学(0503)硕士培养计划
新闻传播学(0503)硕士培养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
鼓励研究生跨专业、跨院系或到国内外著名高校学习部分课程,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
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注重理论学习。
聘请学界及业界精英举办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努力营造创新氛围,培养研究生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知
识的能力。
•注重实践,强化应用技能训练。
研究生要有一定的媒体实习经历,有一定的实践成果。
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加强研
究生的自学能力、调研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的训练和培养。
•严格考核,建立必要的竞争和淘汰机制。
每门课程均需学习考试、中期考核,毕业论文要严格把关,以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
量。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修改)第一章总则为了培养具有高度理论素养和扎实专业基础的新闻与传播高级专门人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新闻与传播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研究生学院工作五年规划(2024-2027)》和相关要求,制定本《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第二章招生导向与目标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在系统掌握新闻与传播学科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具备跨学科研究和专业实践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能够从事新闻与传播理论研究、媒体与传媒管理、新媒体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工作。
第三章修业年限和学位授予第四章培养基本要求1.掌握新闻传播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动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扎实的理论基础。
2.具备跨学科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具备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4.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并解决复杂问题。
5.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有效传播学术研究成果和专业知识。
第五章课程设置第六章实践环节安排实践环节是培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环节,包括实习、实验、论文写作等。
研究生在实践过程中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况,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第七章学位论文第八章考核与评定方式第九章退出与辅导第十章教学管理学校将建立健全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学管理机制,完善各类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水平。
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第十一章评估与质量监控学校将定期对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进行评估与调整,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质量监控和改进,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十二章其他本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学校保留最终解释和调整的权利。
以上为《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修改版本,旨在培养具有高度理论素养和扎实专业基础的新闻与传播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引言随着社会信息化和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与传播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为适应这一趋势,各高等院校纷纷设立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理论研究与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文将就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作详细阐述。
二、培养目标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广泛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化素养和扎实的实践能力,能够在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管理和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内容1.理论课程:包括新闻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理论、媒介经济学、传播心理学等,旨在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
2.实践课程:包括新闻采编实务、广告策划与创意、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等,通过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学术研究:引导学生参与学术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培养方式1.课堂教学: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2.专业实习:组织学生参与实习项目,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论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培养评价1.学位论文:学生需按时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展示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2.课程考核:各门课程采用考试、论文、实践报告等形式进行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
3.毕业答辩:学生需参加毕业答辩,展示自己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术成果和研究成果。
六、总结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理论功底、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他们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新闻与传播高级专门人才。
新闻学专业(38)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新闻学专业(38)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党、热爱祖国和人民,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能积极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2、具有坚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基础和系统的新闻传播学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各方向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了解其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运用网络检索方法和具有处理有关信息的能力。
3、熟悉各种媒介的特性和功能,具有一定的新闻实践经验;能独立从事新闻学方面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新闻传播工作。
二、研究方向1、新闻理论2、新闻史3、新闻业务三、学习年限与学分学习年限:三年学分:36——38学分四、课程设置(一) 公共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向硕士生公共必修课,计10学分)(二)一级学位课程(A类)本专业各研究方向必修课,计9学分)(三) 二级学位课程(B类)(本专业各研究方向必修课,计12学分)(四)以下为C类课程五、教学实践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于第二学年安排4周时间去新闻单位从事新闻采编工作。
实践期间必须发表2篇以上的新闻报道或新闻评论文章,或制作并播发1——2个广播或电视新闻节目。
实践结束须请所在实践单位写出鉴定。
成绩合格者记2学分。
六、调查研究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调研一般安排在第四、五学期进行。
其主要任务是:或参加学术会议,以便扩大学术视野;或走访专家,以便求道解惑;或查阅收集资料,以便写作硕士论文。
时间限定在一个月内。
从事学术调研前,需在导师的指导下拟订调研计划;调研结束后,须撰写调研报告交导师审阅,由导师对调研结果予以评定。
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1.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8篇课程论文,3篇学位论文。
其中,至少有两篇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2.本专业硕士生至迟应在第4学期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3.本专业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学位论文选题应注重理论学术价值和社会实践意义,具有前瞻性、新颖性和科学性。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新闻学专业(叶晓华)
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代码:050305专业名称:新闻学(Journalism)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传播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素质高,能力强,并富有创新精神,能在政府部门、新闻与出版单位、学校、大型企事业单位等从事采编、公关策划以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具有知识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实践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因此要求学生较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够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新闻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道德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并具备从事社会活动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2.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业务知识与技能;3.具有调查研究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以及一定的科研能力;4.熟悉传媒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中国新闻传播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外国新闻传播发展动态。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
本专业按新闻传播类招生,进行一学年的通识课程和新闻传播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后,根据需要和个人兴趣选择本专业。
学分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修满140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必修87学分,选修53学分。
五、学位授予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广告学概论、数字传播概论。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评析、新闻摄影、中国新闻史、世界新闻史、媒介经营与管理、专业英语等。
七、双语课程英美报刊选读(English Newspaper Reading)。
八、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主要实验课程包括新闻摄影实验和计算机辅助编辑。
实践性教学要求:本专业实行课程实习、假期实习、专业实习的三级实践教学体系。
新闻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新闻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新闻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是在新时代媒体环境下,针对高素质新闻人才需求的背景下制定的。
本方案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养、扎实专业功底、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闻专业人才。
以下是具体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政治素养: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投身于我国新闻事业。
2.知识结构:使学生掌握新闻传播理论、实务操作、新媒体技术等专业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3.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实际操作能力。
4.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政治理论、英语、高等新闻传播理论等。
2.专业课: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广播电视新闻、新媒体传播、国际传播等。
3.实践课:新闻实务操作、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三、培养环节1.理论学习:通过课堂教学、学术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使学生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实践锻炼:组织学生参加新闻采访、编辑、评论等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学术研究: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
4.国际交流:选派优秀学生赴国外知名高校交流学习,拓宽国际视野。
四、毕业要求1.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修满规定学分。
2.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论文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际价值。
3.达到国家规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相关要求。
五、就业方向1.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单位。
2.新媒体公司、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行业。
3.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
4.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新闻传播教学和研究工作。
武大新传培养方案
武大新传培养方案1. 引言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下简称“新传学院”)是中国内地最早创办的新闻传播学科之一,历史悠久,享有盛誉。
新传学院致力于培养具备媒体素养、传播技能和创新思维的新闻传播人才,女强人展翅飞翔。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新传学院最新的培养方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学院对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具体安排,以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发展。
2. 培养目标新传学院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具备媒体素养、传播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
具体来说,学院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以下核心能力:•全面了解新闻传播的理论和实践。
•掌握中英文写作与口语表达的基本技巧。
•具备媒体编辑与制作的基本技能。
•具备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具备跨文化沟通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具备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3. 课程设置新传学院的培养方案包括两个层次的课程设置: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
通识课程主要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广泛知识和综合素养。
而专业课程则主要涵盖新闻传播学科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技能。
以下是新传学院培养方案中的一些重要课程:3.1 通识课程•文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学概论•新闻写作与编辑•大众传播理论•媒体与社会3.2 专业课程•新闻传播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媒体报道与编辑•新媒体与社交媒体•媒介与社会变迁•数据新闻与数据分析•跨文化传播•媒介管理与创新4. 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新传学院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创新实验等。
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将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和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学院还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项目合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接触到新闻传播的工作环境。
此外,学院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验,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科研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全日制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扎实的新闻理论和技术知识,具有丰富实践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从事新闻传播领域的教学、科研、媒体工作、舆论引导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内容1.新闻理论基础:包括新闻学原理、新闻伦理、新闻法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2.新闻采编技术:包括新闻采访、写作、摄影、视频制作等技术技能,并注重跨媒体、跨平台的新闻传播能力培养;3.新闻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包括传播学理论、媒介效果研究方法、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4.新闻传播管理与评估:包括媒体管理、舆情监测与危机公关等方面的管理和应对能力;5.新闻与社会:包括新闻与社会发展、新闻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三、培养模式1.课堂教学:开设必修课程,涵盖新闻理论、新闻采编、新闻传播理论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2.实践教学:包括新闻实习、媒体实验、采访案例分析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3.学术研究:鼓励学生参与学术讨论、发表学术论文,并开设研究课程,培养学生独立研究能力;4.指导与辅导:设立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个别指导和辅导,规划学习和研究方向。
四、学制及学分要求五、培养质量评价与保障1.质量评价:通过学术成绩、实践能力、学位论文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2.培养保障:设立学科教研团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定期进行教学评估,改进教学质量;与行业合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六、培养效果预期1.学术能力:从事科学研究,具备撰写学术论文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3.领导能力:能够承担媒体管理、舆情监测与危机公关等工作职责,具备组织和管理团队的能力;4.创新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新闻传播领域的快速变化和发展。
这是一个简要的全日制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该方案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技能和独立研究能力,从而培养他们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2023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3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新闻与传播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人才,我们特制定以下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新闻与传播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较高的新闻敏感性和传播素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新闻采写、编辑、评论、策划等实际操作能力,能胜任各类媒体的工作。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成为适应我国新闻与传播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英语、计算机应用等。
2.专业核心课程: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媒介经营与管理、网络传播、跨文化传播等。
3.方向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和市场需求,设置以下方向课程:(1)新闻传播方向:深度报道、新闻摄影、新闻视频制作、数据新闻等。
(2)广告与公关方向:广告策划与创意、公关理论与实务、品牌传播与管理等。
(3)新媒体方向:新媒体运营、网络舆论引导、数字出版、社交媒体传播等。
4.实践课程:新闻实践、传播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三、培养方式1.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案例教学、实地考察、实习实训等环节。
2.鼓励学生参加学术研讨、课题研究、创新创业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加强与媒体、企业、政府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和就业机会。
四、师资队伍1.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2.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业务培训等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学者来校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五、就业方向1.传统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
2.新媒体:网络媒体、社交媒体、数字出版等。
3.广告与公关公司:广告策划、公关活动、品牌管理等。
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理论素养:具备扎实的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熟悉国内外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和前沿研究动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2.方法熟练:掌握新闻传播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设计和完成科研项目,并能在实践中创新应用新方法;
4.团队合作: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跨学科、跨文化等多元团队中协调与合作;
5.国际视野:具备国际视野和文化交流能力,能够了解和应对国际新闻传播学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二、培养要求
2.科研实践:学生需要参与科研项目,包括独立或合作完成科研课题的设计、调研、数据收集与分析、论文撰写等工作。
学生还可以参与学院或社会单位组织的实践活动和实习。
3.学术交流: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和学术活动,如学术会议、研讨会等,与学界和业界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此外,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学术期刊的编委、审稿等学术活动。
新传专硕培养方案
新传专硕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咱这个新传专硕啊,就是要培养那种超级厉害的传媒界小能手!能够在新闻传播领域,像个小超人一样应对各种情况。
# (一)知识与技能。
1. 新闻采写编评。
得把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和评论玩得溜溜转。
采访的时候就像个侦探,能挖出最独家的猛料;写作呢,要让读者看了就停不下来,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编辑的时候,就像个大厨,把各种新闻素材炒成一道美味大餐;评论就得犀利又有见地,像一把宝剑直刺要害。
2. 新媒体运营。
现在是新媒体的时代啦,得学会怎么运营各种新媒体平台。
知道怎么在微博上搞个热门话题,让大家都来参与讨论;在微信公众号上写出10万 + 的爆款文章;抖音、B站这些视频平台也不能放过,要会制作吸引人的短视频。
3. 传播策略。
懂得根据不同的受众和传播目标,制定超棒的传播策略。
就像打仗要有战略一样,传播也得有个好的计划,知道什么时候该用哪种传播手段,是搞个病毒式营销呢,还是走温情路线。
# (二)素质与能力。
1. 创新思维。
新传这个领域啊,没有创新可不行。
要有像哆啦A梦一样的神奇脑洞,总能想出别人想不到的点子。
无论是新闻报道的角度,还是传播活动的形式,都要与众不同,让人眼前一亮。
2. 社会责任。
作为未来的新闻传播者,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
不能乱传播不实信息,要像个正义的使者,传播正能量,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3. 团队协作。
很多时候,新闻传播项目可不是一个人就能搞定的。
要能和小伙伴们愉快地合作,就像复仇者联盟一样,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共同完成一个大目标。
二、课程设置。
# (一)基础课程。
1. 新闻学概论。
这是新传的基础中的基础啦。
就像盖房子要打地基一样,通过这门课,你要了解新闻的定义、功能、价值等基本概念。
老师会像讲故事一样给你讲新闻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烽火传信到现在的互联网新闻,让你对新闻这个行当有个全面的认识。
2. 传播学原理。
传播学可有意思了。
你会学到信息是怎么在人和人之间传播的,像病毒传播一样有什么规律。
武汉大学新闻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样本
武汉大学新闻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发布时间: -03-17 23:09:45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新闻单位、媒介组织和广告公司、企事业等职业部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新闻观念和传播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实务型的新闻与传播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遵守法律、能够把握社会主义新闻观念和现代传播职业理念,恪守新闻与传播职业道德。
2、掌握新闻学、传播学和数字媒介基础理论,具备从事新闻与传播职业所要求的职业技能。
3、具备综合运用新闻与传播知识和其它专业知识、独立从事新闻与传播实务工作的能力,达到有关部门相应的任职要求。
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资料。
5、身心健康。
二、领域简介新闻与传播是研究媒介与媒介信息传播活动规律、特征、策略与方法的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有新闻传播、广播电视、广告传播和网络传播等。
研究内容包括大众传播与新闻生产的基本理论与实务、新闻采写编评、中西新闻报道分析和新闻管理等实务知识与技能等;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探寻其规律及操作规范,以及广播电视媒介与社会及文化之间的关系等;广告传播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包括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经营管理、广告产业发展等实务知识与技能等;网络传播活动的发展规律,探索网络内容的表示、创意、营销与管理等。
随着传播技术和革新以及新媒体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运用,新闻与传播学科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影响和改变着现代人的信息消费与社会生活。
其相关学科领域包括信息科学、社会学、经济学、营销学、艺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
根据本专业所服务的行业,新闻与传播领域可覆盖:新闻媒体、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商业网站、党委及政府各部门以及学校及各类科研机构等。
三、招生对象与学习年限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 ( 或本科同等学力 ) 人员。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学制两年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学制两年积极者相信只有推动自己才能推动世界,只要推动自己就能推动世界。
凯程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凯程就是王牌的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机构!一、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与学费介绍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学费总额为5万元,学制两年。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其方向为:01新闻学02广播电视考试科目具体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或240法语或241德语③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二、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就业怎么样?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武汉大学在新闻与传播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
据武汉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武汉大学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每年学生大部分进入全国各地的省市地区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影等传媒机构和相关行业。
社会对武汉大学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三、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2015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计划招收43人,北京研究生班招生30人。
总体来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招生量大,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凯程从武汉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
其次,新闻与传播硕士考试科目里,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即使本科学新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
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大学新闻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2-03-17 23:09:45
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为新闻单位、媒介组织和广告公司、企事业等职业部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新闻观念和传播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实务型的新闻与传播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遵守法律、能够把握社会主义新闻观念和现代传播职业理念,恪守新闻与传播职业道德。
2、掌握新闻学、传播学和数字媒介基础理论,具备从事新闻与传播职业所要求的职业技能。
3、具备综合运用新闻与传播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独立从事新闻与传播实务工作的能力,达到有关部门相应的任职要求。
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资料。
5、身心健康。
二、领域简介
新闻与传播是研究媒介与媒介信息传播活动规律、特征、策略与方法的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有新闻传播、广播电视、广告传播和网络传播等。
研究内容包括大众传播与新闻生产的基本理论与实务、新闻采写编评、中西新闻报道分析和新闻管理等实务知识与技能等;广播电视媒介的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充分发挥课程学习在强化硕士生研究训练方面的作用,提倡以要求学生撰写读书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
聘请国内外专家及新闻与传播的业界知名人士授课。
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
实践教学是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学生到新闻媒体和企事业等单位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学位论文选题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着眼实际问题、面向行业应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五、课程设置
攻读本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
于35学分:
1、学位课程不低于27学分,包括公共课5
学分、专业必修课16学分以及专业实践6学分;
2、选修课程不低于8学分;其中行业发展前
沿讲座为必选课程,该课程要求研究生参加讲座
4次以上并撰写学习报告,由导师评定学习成绩;
3、补修课程:跨专业学生须补修,不计学分。
4、须完成论文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报告两个
必修环节。
具体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见下表。
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新
闻学方向)
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
分
学
时
开
课
学
期备注
闻学方向)
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
分
学
时
开
课
学
期备注
闻学方向)
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
分
学
时
开
课
学
期备注
闻学方向)
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
分
学
时
开
课
学
期备注
闻学方向)
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
分
学
时
开
课
学
期备注
闻学方向)
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
分
学
时
开
课
学
期备注
闻学方向)
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
分
学
时
开
课
学
期备注
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广
播电视方向)
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
分
学
时
学
期备注
播电视方向)
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
分
学
时
学
期备注
播电视方向)
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
分
学
时
学
期备注
播电视方向)
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
分
学
时
学
期备注
播电视方向)
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
分
学
时
学
期备注
播电视方向)
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
分
学
时
学
期备注
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广
告传播方向)
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
分
学
时
学
期备注
告传播方向)
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
分
学
时
学
期备注
告传播方向)
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
分
学
时
学
期备注
告传播方向)
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
分
学
时
学
期备注
告传播方向)
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
分
学
时
学
期备注
全日制攻读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网
络传播方向)
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
分
学
时
学
期备注
络传播方向)
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
分
学
时
学
期备注
络传播方向)
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
分
学
时
学
期备注
络传播方向)
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
分
学
时
学
期备注
络传播方向)
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
分
学
时
学
期备注
六、实践环节
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内容主要表现为:
1、对各类新闻与传播现象均能够自觉地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熟练地运用新闻与传播理论知识完成传播过程中的各项实务运作;
3、对新闻与传播实务方面的相关问题具有独立分析经验。
以上内容融入各门课程之中,可通过课程教学、实践、专题讲座与研究等形式来培养,并注重相关技能的综合应用。
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习与分段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到各类媒体及相关机构等单位实习。
研究生须在第1学期末确定论文导师,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并提交实践计划;专业实习一般应安排在第2、3学期期间,并按预先计划的方案逐步完成,每个专业实习环节完成后,研究生须做自我鉴定,并由指导
该环节的指导人(可以是校内外导师、也可以是实习部门的专家)作出评定;专业实习完成后,研究生须撰写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期间研究生一般应结合专业实践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
实习表现、实习总结报告经导师组成的评定小组评审通过后,研究生可获得相应的学分,方可获准申请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武汉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手册》是研究生院专门制定的重要材料,专业学位研究生每人一册,用以实时并详细记载其专业实践各环节的实施情况与评定,在完成后连同实习总结报告一起存入研究生的学位档案。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须与新闻与传播实践紧密结合,选题应体现学生用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和网络传播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新闻与传播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闻学方向的论文形式可以是新闻业务理论研究(不少于2万字)、调研报告(不少于2万字)、新闻作品(系公开发表的新闻作品且不少于2万字的深度报道或系列报道)、毕业设计等;广播电视方向的论文形式可以是:广播电视实务理论研究(不少于2万字)、毕业设计(要求为一部不少于30分钟的广播电视作品,类型可以是纪录片、广播电视短剧、广播电视调查性报道、新闻专题节目等);广告学方向的论文形式可以是广告实务理论研究(不少于2万字)、调研报告(不少于2万字)、案例分析、毕业设计等;网络传播方向的论文形式可
以是网络传播实务理论研究(不少于2万字)、调研报告(不少于2万字)、案例分析、毕业设计等。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论文撰写完成后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有2位(其中至少一位来自校外)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
论文评审应重点审核: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解决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通过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可授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