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14601物理化学II(含实践)试题-3
020514601物理化学II(含实践)试题-1
020514601 物理化学(二)(含实践)-1A. 活化能是微观量B.阈能是宏观量C.势能垒和阈能都是统计量D.阈能和势能垒都是统计量2. 对于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S越负,反应速度越快B.H越正,反应速度越快C.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快D.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3. 设某基元反应在500K时实验活化能为83.14kJ/mol,则此反应的临界能为( )A.81.06kJ/mol B.85.22kJ/mol C.78.98kJ/mol D.87.30kJ/mol 4.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的实验活化能Ea与温度无关B.B.临界能E C与温度无关C.Ea越大,温度对速率常数k的影响越大D.Ea为负值时,温度升高,速率常数k减小5. 对阿仑尼乌斯活化能的实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活化能是活化分子平均能量与所有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B.活化能是活化分子与普通分子的焓差C.等压反应的活化能是反应物与产物的焓差D.等容反应的活化能是反应物与产物的内能差6. 关于活化能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会有活化能Ea=0的反应B.不会有活化能Ea<0的反应C.不会有活化能大于摩尔等容反应热的基元反应D.不会有双分子反应中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7. 关于阈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阈能的概念只适用于基元反应B.阈能值与温度有关C.阈能是宏观量,实验值D.阈能是活化分子相对平动能的平均值8. 活化分子就是()A. 活化络合物分子B. 其能量超过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某一定值的分子C. 其能量超过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的分子D. 其能量等于活化能的分子9. 有关反应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反应轴上,产物的势能比反应物势能高B.在反应轴上,反应物势能比产物势能高C.反应轴上的每个值都与各原子间的相对位置有关D.反应轴的能峰值就是反应的活化能10. 根据碰撞理论,有效碰撞就是()A.互碰分子的动能超过阈能的碰撞B.互碰分子的相对振动能超过阈能的碰撞C.碰撞分子在连心线上的相对平动能超过阈能的碰撞D.互碰分子的振动能与平动能之和超过阈能的碰撞11. Boltzmann分布定律指出了()A.各种分布的微观状态指数nB.分子在各个能级的最可几分布数为nC.平衡状态下各个能级间的各种分布D.给出了某一微观状态出现的最大几率n/N12.各种运动形式的配分函数中与压力有关的是()A.电子配分函数q(电)B.转动配分函数q(转)C.振动配分函数q(振)D.平动配分函数q(平)13. 当宏观热力学体系吸收热量而仅使其温度升高时,相应的微观状态的变化是因为()A.能级大小不变,各能级上的分子数改变B.能级大小改变,各能级上的分子数不变C.能级大小不变和各能级上的分子数都改变D.能级大小不变和各能级上的分子数都不变14. 粒子的配分函数Q表示的是()A.1个粒子的玻兹曼因子B.对1个玻兹曼因子取和C.对1个粒子的所有能级的玻兹曼因子取和D.对1个粒子的所有能级的简并度与玻兹曼因子的乘积取和15. 在等温下对体系作功,使体系的体积改变,相应的微观状态的变化是因为()A.能级大小不变,能级上分子数改变B.能级大小改变,能级上分子数不变C.能级大小和能级上分子数都改变D.能级大小和能级上分子数都不变16. 某体系可逆地作体积功的本质是()A.改变粒子能级的能量值,改变能级上粒子的分布B.改变粒子能级的能量值,不改变能级上粒子的分布C.不改变粒子能级的能量值,改变能级上粒子的分布D.不改变粒子能级的能量值,不改变能级上粒子的分布17. 分子的振动特征温度比体系的通常温度()A.小B.远小C.大D.远大18. 气体向真空膨胀,体积增大,引起()A.平动能级间隔变小,能级上的分子数改变,微观状态数增大,熵增大B.平动能级间隔增大,能级上的分子数不变,微观状态数增大,熵增大C.平动能级间隔不变,能级上的分子数改变,微观状态数增大,熵增大D.平动能级间隔增大,能级上的分子数不变,微观状态数增大,熵增大19. 关于配分函数,下面哪一点是不正确的()A.粒子的配分函数是一个粒子所有可能状态的玻耳兹曼因子之和B.并不是所有的配分函数都无量纲C.粒子的配分函数只有在独立粒子体系中才有意义D.只有平动配分函数才与体系的压力有关20. 粒子的配分函数q是()A.一个粒子的配分函数B.对一个粒子的玻耳兹曼因子求和C.粒子的简并度和玻耳兹曼因子的乘积求和D.对一个粒子的所有可能状态的玻耳兹曼因子求和21. 物质能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最高温度是()A.沸腾温度T b B.凝固温度T fC.波义尔温度T B D.临界温度T C22. 表示气体压力除所取的单位不同有不同数值外,在实验室或实际生产上还常有绝对压力、真空度和表压之分。
020514601物理化学II(含实践)试题-3
1. 下列对于碰撞次数和反应速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分子间的碰撞次数与温度有关 B .分子间的碰撞次数与分子的大小有关C .分子间的碰撞次数越多,反应速度便越大D .单位时间的碰撞次数总数称为反应速度 2. 在简单碰撞理论中,有效碰撞的定义是( )A. 互撞分子的总动能超过Ec B .互撞分子的相对总动能超过Ec C .互撞分子连心线上的相对平动能超过Ec D .互撞分子的内部动能超过Ec (注,Ec 位阈能) 3. 下列说法中与气相反应碰撞理论的假设不符合的是( )A .反应物分子是没有内部结构的钢球B .活化分子碰撞后直接变成产物,反应过程中不形成活化络合物C .分子发生反应的必要条件是相互碰撞D .分子碰撞的相对平动能等于或超过某一定值后才发生反应物理化学(二)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 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4. 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碰撞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分子发生反应必应先发生碰撞B.两个活化分子碰撞必然引起反应C.该理论不能计算方位因子的值D.该理论不能直接计算出Arrhenius活化能5. 在碰撞理论中分子的碰撞数与()A.温度成正比B.温度无关C.绝对温度的平方根成正比D. 绝对温度成反比6. 对于气相反应的简单碰撞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从理论上解决了速率常数的计算问题B. 它从理论上解决了活化能的计算问题C. 他从理论上解决了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的计算问题D. 它无法解释几率因子的具体意义7. 反应物分子结构简单是,由碰撞理论计算的k值与实验值偏差小,其结构复杂时,计算的k值与实验值偏差大,主要原因是()A. 碰撞理论把分子视为无结构的刚球B. 只有活化分子的碰撞才发生反应C. 碰撞反应的阈能不等于活化能D. 碰撞理论忽略了分子的振动能8. 对气相分子的简单碰撞理论,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物活化分子一经碰撞,必然发生反应生成产物B. 反应物分子迎面碰撞一定发生反应C. 活化分子只有经过迎面碰撞才能发生反应D. 发生反应的分子对在碰撞时其相对平动能在连心线上的分量不小于阈能9. 对碰撞理论的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A. 它能说明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基元反应的内含B. 它能说明活化因子的意义C. 它能证明活化能与温度有关D它解决了速率常数的理论计算问题10. 对于k=A exp(-Ea/RT)中的A,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按碰撞理论,A与T有关B. 按Arrhenius理论,A与T无关C. 按过渡态理论A与T无关D. 按过渡态理论A与分子结构有关11. 在对分子的平动,转动,振动配分函数说法中,下列错误的是()A. 温度愈高,平动配分函数越大B. 相同温度下,平动配分函数最大C. 相同温度下,转动配分函数最大D. 相同温度下,振动配分函数最小12.与分子运动空间有关的分子运动配分函数是()A. 振动配分函数B. 平动配分函数C. 转动配分函数D. 电子运动配分函数13. 一定量纯理想气体,恒温变压时()A. 转动配分函数发生变化B. 振动配分函数发生变化C. 平动配分函数发生变化D. 电子运动配分函数发生变化14. 粒子的配分函数q是()A. 一个粒子的B. 对一个粒子的玻尔兹曼因子取和C. 粒子的简并度和玻尔兹曼因子的乘积取和D. 对一个粒子的所有可能状态的玻尔兹曼因子取和15. 关于配分函数,下面那一点是不正确的()A. 粒子的配分函数是一个粒子所有可能状态的玻尔兹曼因子之和B. 并不是所有配分函数都是无量纲C. 粒子的配分函数只有在独立粒子体系中才好计算D. 只有平动配分函数才与体系的压力有关16.热力学函数和配分函数的关系式对于等同粒子体系和个别粒子体系都相同的是()A. U, F, SB. U, H, CC. U, H, SD. H, F, C17. 下面关于配分函数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配分函数可以理解为所有能级有效量子状态数的加和B. 对(N,U,V)确定的体系,配分函数为常数C. 配分函数无量纲D. 配分函数的值可由量热实验得到,用来直接计算的热力学性质18. 下列那组热力学性质的配分函数表达式与体系中粒子的可别与否无关()A. S, G, F, C VB. U, H, P, C VC. G, F, H, UD. S, U, H, G19. 一定量纯理想气体等温等压时,哪个配分函数发生变化()A.平动配分函数B. 转动配分函数C. 振动配分函数D. 电子运动配分函数20.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粒子配分函数的物理意义是粒子逃逸基态能级程度的量度B. 当温度趋近0K时,粒子配分函数趋近与0C. 在对分子的平动,转动,振动配分函数中,与体积有关的是平动配分函数D. 在对分子的平动,转动,振动配分函数中,与对称数有关的是转动配分函数21. 在101325Pa的压力下,I2在液态水与CCl4中的溶解已达到平衡(无固体I2存在),此体系的自由度为( )A.1 B.2C.3 D.022. 气相反应2NO + O2 =2NO2 在27℃时的K p与K c之比值约为()A.4×10-4B.4×10-3C.2.5×103D.2.5×10223. 已知化合物:①CaCO3的分解温度为897℃;②MnCO3的分解温度为525℃,它们在298K下分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 p关系为()A.Kp①> Kp②B.Kp①< Kp②C.Kp①= Kp②D.无法比较24. 分解反应A(s) = B(g) + 2C(g),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 p与离解压力p之间关系为()A.K p = 4p3B.K p = 4p3/27C.K p = p3/27 D.K p = p225. 金(熔点1063℃)与铜(熔点1083℃)形成合金;取含金量50%的固熔体冷却,首先析出固溶体的含金量是()A.大于50%B.小于50 %C.等于50%D.不一定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0 分)26.气体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方程为。
物理化学2习题与例题
物理化学习题与例题第一章习题习题1设有一电炉丝浸于水中,接上电源,通过电流一段时间。
如果按下列几种情况作为系统,试问ΔU,Q,W为正为负还是为零?(1)以电炉丝为系统;(2)以电炉丝和水为系统;(3)以电炉丝、水、电源及其它一切有影响的部分为系统。
习题2设有一装置如图所示,(1)将隔板抽去以后,以空气为系统时,ΔU,Q,W为正为负还是为零?(2)如右方小室亦有空气,不过压力较左方小,将隔板抽去以后,以所有空气为系统时,ΔU,Q,W为正为负还是为零?习题3(1)如果一系统从环境接受了160J的功,内能增加了200J,试问系统将吸收或是放出多少热?(2)一系统在膨胀过程中,对环境做了10 540J的功,同时吸收了27 110J的热,试问系统的内能变化为若干?[答案:(1) 吸收40J;(2) 16 570J] 习题4如右图所示,一系统从状态1沿途径1-a-2变到状态2时,从环境吸收了314.0J的热,同时对环境做了117.0J的功。
试问:(1)当系统沿途径1—b—2变化时,系统对环境做了44.0J的功,这时系统将吸收多少热?(2)如果系统沿途径c由状态2回到状态1,环境对系统做了79.5J的功,则系统将吸收或是放出多少热?[答案:(1)241.0 J;(2)放热276.5J] 习题5在一礼堂中有950人在开会,每个人平均每小时向周围散发出4.2xl05J的热量,如果以礼堂中的空气和椅子……等为系统,则在开会时的开始20分钟内系统内能增加了多少?如果以礼堂中的空气、人和其它所有的东西为系统,则其ΔU=?[答案:1.3×l08J;0] 习题6一蓄电池其端电压为12V,在输出电流为10A下工作2小时,这时蓄电池的内能减少了1 265 000J,试求算此过程中蓄电池将吸收还是放出多少热?[答案:放热401000J] 习题7 体积为4.10dm3的理想气体作定温膨胀,其压力从106Pa降低到105Pa,计算此过程所能作出的最大功为若干?[答案:9441J] 习题8 在25℃下,将50gN2作定温可逆压缩,从105Pa压级到2×106Pa,试计算此过程的功。
物理化学上册第二定律练习题3
物理化学第二定律3试卷一、选择题( 共21题40分)1. 2 分(9203) 当多孔硅胶吸附水达到饱和时,自由水分子与吸附在硅胶表面的水分子比较,化学势将:(A) 前者高(B) 前者低(C) 相等(D) 不可比较2. 2 分(9202) 等温等压下,在A和B组成的均相体系中,若A的偏摩尔体积随浓度的改变而增加,则B的偏摩尔体积将(A) 增加(B) 减小(C) 不变(D) 不一定3. 2 分(0889) 理想气体在等温条件下,经恒外压压缩至稳定, 此变化中的体系熵变∆S 体及环境熵变∆S环应为:(A) ∆S体> 0 , ∆S环< 0 (B) ∆S体< 0 , ∆S环> 0(C) ∆S体> 0 , ∆S环= 0 (D) ∆S体< 0 , ∆S环= 04. 2 分(9030) 在标准压力下,90℃的液态水汽化为90℃的水蒸气,体系的熵变将:(A) ΔS体>0 (B) ΔS体<0 (C) ΔS体=0 (D) 难以确定5. 2 分(9019) 298 K,p∃下,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体积V1= 48.91dm3,经等温自由膨胀到2V1,其过程的∆S为(A) 11.53 J·K-1(B) 5.765 J·K-1(C) 23.06 J·K-1(D) 06. 2 分(0867) 在101.325 kPa 压力下,1.5 mol H2O(l) 由10℃升至50℃,已知H2O(l) 的平均摩尔定压热容为75.295 J·K-1·m ol-1,则此过程中体系的熵变为:(A) 6.48 J·K-1(B) 1.8225 kJ·K-1(C) 78.94 J·K-1(D) 14.93 J·K-17. 2 分(0845) 室温下,10p∃的理想气体绝热节流膨胀至5p∃的过程有:(1) W > 0 (2) T1> T2(3) Q= 0 (4) ΔS > 0其正确的答案应是:( )(A) (3),(4) (B) (2),(3) (C) (1),(3) (D) (1),(2)8. 2 分(0910) 在一容器(是由体积相等的两部分构成)内,置入1 mol理想气体,这1 mol 理想气体分子全部处在一方的数学概率等于:(A) (1/2)L/[L] (B) 2L/[L] (C) (1/2)L/[L](D) 2L/[L]9. 2 分(0977) 25℃时,1 mol 理想气体等温膨胀,压力从10p∃变到p∃,体系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多少?(A) 0.04 kJ (B) -12.4 kJ (C) 1.24 kJ (D) -5.70 kJ10. 2 分(0976) 在凝固点,液体凝结为固体(设液体密度小于固体密度),在定压下升高s G值将:( )温度时,该过程的Δl(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不能确定11. 2 分(9038)理想气体经绝热可逆膨胀至一定的终态,该过程中体系的熵变ΔS体及环境的熵变ΔS环应为:(A) ΔS体>0,ΔS环<0 (B)ΔS体<0,ΔS环>0(C) ΔS体>0,ΔS环=0 (D)ΔS体=0,ΔS环=012. 2 分(0908) CO 理想气体的摩尔统计熵S m(统计)、摩尔量热熵S m(量热)与残余熵S m(残余)之间的关系近似为:(A) S m(残余)=S m(统计)-S m(量热) (B) S m(残余)=S m(统计)+S m(量热)(C) S m(残余)+S m(统计)=S m(量热) (D) S m(残余)-S m(统计)=S m(量热)13. 2 分(1147) 在等温和存在非体积功的情况下,某气体由始态经一微小变化到达终态,其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公式是: ( )(A )d G =p d V +V d p +δW f (B )d G =V d p -δW f(C )d G =-p d V +V d p +δW f (D )d G =-p d V +V d p -δW f14. 2 分 (1151) 从热力学基本关系式得知(/)T F V ∂∂等于: ( )(A )(/)p H S ∂∂ (B )(/)p G T ∂∂ (C )(/)S H T ∂∂ (D )(/)S U V ∂∂15. 2 分 (0844) 在等温等压下进行下列相变: H 2O (s,-10℃, p ∃) = H 2O (l,-10℃, p ∃) 在未指明是可逆还是不可逆的情况下,考虑下列各式哪些是适用的? ( )(1) ⎰δQ /T = Δfus S (2) Q = Δfus H (3) Δfus H /T = Δfus S (4) -Δfus G = 最大净功(A) (1),(2) (B) (2),(3) (C) (4) (D) (2)16. 2 分 (1061) 范德华气体绝热向真空膨胀后,气体的温度:(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无法确定17. 2 分 (0843) 可以用U -S 坐标对气体循环过程作出图解,指出下面哪一个图代表理想气体经历卡诺循环的U -S 图。
物理化学II试卷
《物理化学II 》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填上正确答案)15分1、已知下列两电极反应的标准电极电势为:Fe 2+(aq) +2e -→Fe(s) φөFe 2+/Fe = -0.44VFe 3+(aq) +3e -→Fe(s) φөFe 3+/Fe = -0.04V由此计算Fe 3+(aq) +e -→Fe 2+(aq) 的φөFe 3+/Fe 2+值为: ( )(A )-0.20V ; (B )0.40V ; (C )0.20V ; (D )0.76V 2、已知 298.15K 及101325Pa 压力下,反应A(s) + 2BD(aq) = AD 2(aq) + B 2(g)在电池中可逆地进行,完成一个单位的反应时,系统做电功150kJ ,放热80kJ ,该反应的摩尔等压反应热为多少 kJ/mol 。
( )(A) -80; (B) -230; (C) -232.5; (D) -277.5 3、对弯曲液面(非平面)所产生的附加压力: ( ) (A)一定不等于零;(B)一定等于零;(C)一定大于零;(D) 一定小于零 4、把玻璃毛细管插入水中,凹面下液体所受的压力 p 与平面液体所受的压力p 0相比: ( )(A )p = p 0; (B )p < p 0; (C )p > p 0; (D )不确定 5、在同一温度下微小晶粒的饱和浓度和大块颗粒的饱和浓度哪个大? ( ) (A )微小晶粒的大;(B )大块颗粒的大;(C )一样大;(D )无法比较 6、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的单位是: ( )(A )s -1; (B )dm 6·mol -2·s -1; (C )mol -1·s -1; (D )dm 3·mol -1·s -1;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评卷人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7.某反应无论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如何,完成70%反应的时间都相同,则反应的级数为:()(A)0级反应;(B)1级反应;(C)2级反应;(D)3级反应8.若反应A + B = C 正逆向均为二级反应,则平衡常数K与正逆向速率常数k+, k-间的关系为:()(A)K>k+/k-;(B)K< k+/k-;(C)K= k+/k-;(D)K与k+/k-关系不定9.反应A B (I);A D (II),已知反应I的活化能E1大于反应II的活化能E2,以下措施中哪一种不能改变获得B和D的比例?(A)提高温度;(B)延长时间;(C)加入催化剂;(D)降低温度10.氢和氧的反应发展为爆炸是因为:()(A)大量的引发剂的引发;(B)直链传递的速度增加(C)自由基被消除;(D)生成双自由基形成支链11、某二级反应,反应物消耗1/2需时10min,若再消耗1/2还需时为:()(A)10 min;(B)20 min;(C)30 min;(D)40 min12、0.001mol·kg-1CuSO4和0.003mol·kg-1的Na2SO4溶液的离子强度是:()(A)0.001 mol·kg-1(B)0.003 mol·kg-1(C)0.002 mol·kg-1(D)0.013 mol·kg-1 13、对于反应A Y,如果反应物A的浓度减少一半,A的半衰期反而延长一倍,则该反应的级数为:()(A)零级;(B)一级;(C)二级;(D)三级14、质量摩尔浓度为b的K2SO4溶液,离子平均活度因子为γ±,则电解质的活度a B是:()(A)a B=2( b / bө)3γ±3;(B)a B=2( b / bө)γ±3;(C)a B=4( b / bө) γ±3;(D)a B=4( b / bө)3γ±315、下列各式中,不属于纯液体表面张力的定义式的是:()(A);(B);(C) ;(D)二、判断题(每题1分;对打√,错打×)10分1、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而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
(完整word版)物理化学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练习题一、判断题(说法正确否):1 •自然界发生的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
2 •不可逆过程-3 •熵增加的过程- 自发过程。
4•绝热可逆过程的?S= 0,绝热不可逆膨胀过程的 ?S > 0,绝热不可逆压缩过程的 ?S < 0。
5 •为了计算绝热不可逆过程的熵变,可以在始末态之间设计一条绝热可逆途径来计算。
6 •由于系统经循环过程后回到始态, ?S = 0,所以一定是一个可逆循环过程。
7 •平衡态熵最大。
8 •在任意一可逆过程中 ?S = 0,不可逆过程中?S > 0。
9 •理想气体经等温膨胀后,由于 ?U=0,所以吸的热全部转化为功,这与热力学第二定 律矛盾吗? 10 •自发过程的熵变?S > 0。
11. 相变过程的熵变可由 T 计算。
12 •当系统向环境传热时(Q < 0),系统的熵一定减少。
13 .一切物质蒸发时,摩尔熵都增大。
“ AH14 .冰在0C, p ' T >0,所以该过程为自发过程。
15 •自发过程的方向就是系统混乱度增加的方向。
16 •吉布斯函数减小的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17 •在等温、等压下,吉布斯函数变化大于零的化学变化都不能进行。
18 •系统由V i 膨胀到V 2,其中经过可逆途径时做的功最多。
19 •过冷水结冰的过程是在恒温、恒压、不做其他功的条件下进行的,由基本方程可得 ?G = 0。
20 •理想气体等温自由膨胀时, 对环境没有做功,所以-pdV = 0 ,此过程温度不变,? U = 0,代入热力学基本方程 dU = TdS - pdV ,因而可得dS = 0,为恒熵过程。
21 •是非题:⑴“某体系处于不同的状态,可以具有相同的熵值” ,此话对否? ⑵“体系状态变化了,所有的状态函数都要变化” ,此话对否? ⑶绝热可逆线与绝热不可逆线能否有两个交点?⑷自然界可否存在温度降低,熵值增加的过程?举一例。
(完整版)物理化学2试卷及答案
《物理化学2》模拟试题一 判断题(正确的记“ √ ”,错误的记“ × ”)1.电池的负极,在电池工作时,按电化学的规定应该是阳极。
( )2.恒温下,某电解质溶液的浓度由0.02mol•L -1增加为0.20mol•L -1,则摩尔电导率也随之增加。
( )3. 电解时,实际分解电压与理论分解电压不同是由于极化作用造成超电势,使阴极负移,阳极正移。
( )4.催化剂能改变反应到达的平衡的时间,但对已经达到平衡的反应无影响,不影响平衡常数。
( )5.表面活性物质的HLB 值越大,表示其亲水性越强、亲油性越弱。
( )6.表面张力随着溶质的加入而增大者,Г为正值,是正吸附,表面活性物质就属于这种情况。
( )7.水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水的表面张力和毛细管的内径成正比。
( ) 8.同温度下,小水珠的饱和蒸汽压大于水平液面的饱和蒸汽压。
( ) 9. 胶体的电泳现象表明胶体粒子带电,电渗现象表明胶体系统中分散介质带电。
( )10.大大过量电解质的存在对溶胶起稳定作用,少量电解质的存在对溶胶起破坏作用。
( )二 单项选择题1. 混合电解质溶液0.01mol·kg -1KCl 和0.02mol·kg -1NaCl 的离子强度是( )A 、0.02mol·kg -1B 、0.03mol·kg -1C 、0.04mol·kg -1D 、0.05mol·kg -1 2. 强电解质CaCl 2水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α与电解质活度B α之间的关系为 ( )A 、B αα=± B 、3B αα=±C 、2/1B αα=±D 、3/1B αα=±3. 在应用对消法测定电池电动势的实验中,通常必须用到( )A 、标准氢电极B 、标准电池C 、甘汞电极D 、活度为1的溶液 4. 某化学反应中,若反应物消耗7/8所需的时间是它消耗1/2所需时间的3倍,则该化学反应的级数为( )A 、-1B 、0C 、1D 、25. 水在某毛细管内上升高度为h ,若将此管垂直地向水深处插下,露在水面以上的高度为h/2,或将毛细管在h/2高度处折弯,则( )A 、水会不断冒B 、水不流出,管内液面凸起C 、水不流出,管内凹液面的曲率半径增大为原先的2倍D 、水不流出,管内凹液面的曲率半径减小为原先的一半 6. 人工降雨是将AgI 微细晶粒喷洒在积雨云层中,目的是为降雨提供( ) A 、晶核 B 、湿度 C 、温度 D 、都不是7. 微小晶体与同一种的大块晶体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微小晶体的饱和蒸气压大 B 、微小晶体的表面张力未变 C 、微小晶体的溶解度小 D 、微小晶体的熔点较低 8. 下列关于乳状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乳状液属于胶体分散体系B 、乳状液的类型取决于水、油两相的体积C 、O/W 型乳状液不能转型为W/O 型乳状液D 、能被水稀释的乳状液属于O/W 型乳状液 9. 区别溶胶与真溶液最简单而灵敏的方法是( )A 、观察丁铎尔效应B 、超显微镜测定粒子大小C 、乳光计测定粒子浓度D 、 测定ζ电10.过量的AgNO 3溶液与KI 溶制得AgI 溶胶,下列电解质聚沉能力最强的是( ) A 、NaCl B 、FeCl 3 C 、MgSO 4 D 、K 3PO 4三 填空题1. 朗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的基本假设有 、 、 和吸附平衡是动态平衡。
物理化学2
物理化学试卷2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 共15题30分)1欲测定有机物燃烧热Q p,一般使反应在氧弹中进行,实测得热效应为Q V。
式Q p=Q V+ΔnRT中的T为:( C )(A) 氧弹中的最高燃烧温度(B) 氧弹所浸泡的水之温度(C) 外水套中之水温(D) 298.15 K2.实际气体绝热恒外压膨胀时,其温度将( D )(A) 升高(B) 降低(C) 不变(D) 不确定3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初态分别经历等温可逆膨胀、绝热可逆膨胀到具有相同压力的终态,终态体积分别为V1,V2,则:( A)(A) V1> V2(B) V1< V2(C) V1= V2(D) 无法确定4. 1mol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273 K,202.65 kPa, 经pT=常数的可逆途径压缩到405.3 kPa 的终态,该气体的ΔU为:( D )(A) 1702 J (B) -406.8 J(C) 406.8 J (D) -1702 J5.高温下臭氧的摩尔等压热容C p, m为:( D )(A) 6R(B) 6.5R(C) 7R(D) 7.5R6.已知有下列一组公式可用于理想气体绝热过程功的计算:(1) W=C V (T1-T2)(2) [1/(γ -1)](p1V1-p2V2)(3) [p1V1/(γ -1)][1-(V1/V2)γ-L](4) [p1V1/(γ -1)][1-(p2/p1)(1 - γ)/γ](5) [p1V1/(γ -1)][1-(p2V2/p1V1)](6) [R/(γ -1)](T1-T2)但这些公式只适于绝热可逆过程的是:( B )(A) (1), (2) (B) (3), (4)(C) (5), (6) (D) (4), (5)7. 按下列路线循环一周,哪种情况的功W是大于零的:( B )8. 已知某气相反应在T1= 400 K,p = 1.01325×106 Pa 时的热效应与T2= 800 K, p = 1.01325×106Pa 时的热效应相等,则两种条件下反应的熵变:( B )(A) Δr S m(T1) > Δr S m(T2)(B) Δr S m(T1) = Δr S m(T2)(C) Δr S m(T1) < Δr S m(T2)(D) 不能确定其相对大小9. 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下述说法哪些正确? ( A)(1) 在同一算式中必须用同一参比态的热效应数据(2) 在同一算式中可用不同参比态的热效应数据(3) 在不同算式中可用不同参比态的热效应数据(4) 在不同算式中必须用同一参比态的热效应数据(A) 1,3 (B) 2,4(C) 1,4 D 2,3 10.一可逆热机与另一不可逆热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燃烧等量的燃料,则可逆热机拖动的列车度: ( B)(A) 较快(B) 较慢(C) 一样(D) 不一定11. 1 mol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从始态p1= 202 650 Pa,T1= 273 K沿着p/V=常数的途径可逆变化到终态为p2=405 300 Pa 则ΔH为: ( A)(A) 17.02 kJ (B) -10.21 kJ(C) -17.02 kJ (D) 10.21 kJ12. 恒温恒压条件下,某化学反应若在电池中可逆进行时吸热,据此可以判断下列热力学量中何者一定大于零?( C )(A) ΔU (B) ΔH(C) ΔS(D) ΔG13. 欲测定有机物燃烧热Q p,一般使反应在氧弹中进行,实测得热效应为Q V。
华南理工大学2001-05年物理化学二真题与解答
华南理工大学200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试题(适用专业:应化类含制糖工程,化工类,未注明的为两类共用题)1.苯的正常沸点为353K ,摩尔汽化焓为30.77kJ •mol -1,现将353K ,标准压力下的1摩尔液态苯向真空等温蒸发为同温同压的苯蒸汽(设为理想气体)。
A .计算该过程苯吸收的热量和做的功;B .求过程的 G 和 S ;C .求环境的熵变;D .可以使用何中判据判断过程的性质。
(12分)2.已知288.15K 时纯水的饱和蒸汽压为1705Pa ,现将1mol NaOH 溶解在4.559mol 水中,测得该溶液的饱和蒸汽压596.5Pa ,求:A. 溶液中水的活度;B. 在纯水中和在溶液中,水的化学势的差值。
(应化类做, 10分)3金刚石 石墨 c H m /(kJ ²mol -1)-395.3 -393.4 S m /(J ²K -1²mol -1)2.43 5.69 密度/kg ²dm -33.513 2.260求:A. 298K 时,由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 r G m ;B. 298K时,由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最小压力。
(10分) ∙G = G 1+ G 2+ G 3=022d )(0d d G p V V p V G p V p p pp p p ∆-=-=+∆+⎰⎰⎰石金 金 石假设(V 金-V 石)与p 无关,得:(V 金-V 石)( p - p ) = - G 24.对MnO-FeO 二组分系统,已知MnO 和FeO 的熔点分别为1785℃和1370℃;在1430℃时,含有40%和70%FeO(质量%)两固溶体间发生转熔变化,与其平衡的液相组成为85%FeO;在1200℃,两个固溶体的组成为36%FeO和74%FeO。
A.A.试绘制出该系统的相图;B.B.指出个区域和三相线对应的相态和自由度;C.C.当一含74%FeO的二相组分系统,由1650℃缓慢冷至1100℃时,作出冷却曲线,简述其相态的变化。
《物理化学(二) 》试卷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物理化学(二) 》试卷(课程代码02051)本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 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热力学第一定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热Q是状态函数B.对外做功W是状态函数C.Q+W是状态函数D.内能U是状态函数2.H2和02在绝热钢筒中反应生成水,则下述状态函数的增量为零的A.△U=0 B.△H=0 C.△S=0 D.△G=03.下列各关系式,哪个不受理想气体条件的限制?4.元素S的燃烧焓等于A.S0生成焓B.S02生成焓C.S03生成焓D.H2S04生成焓5.某化学反应在298K时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负值,则该温度时反应的是6.物质的量为n的纯理想气体,该气体在如下的哪一组物理量确定之后,其他状态函数方为定值?A.P B.V C.T,U D.P,V7.下列偏微分中,大于零的是9.对恒沸混合物的描述,下列各种叙述中,不正确的A.不具有确定的组成B.其沸点随外压的改变而改变C.与化合物一样,具有确定的组成D.平衡时,气相与液相的组成相同10.水蒸气通过灼热的C(石墨)发生下列反应:H2O(g)+C(石墨)=CO(g)+H2(g),此系统组分数k、自由度数f各为A.3,3 B.3,2 C.2,1 D.2,211.在溶液的pH测量中,常用到饱和甘汞电极,其特征是溶液______不变,其电极电势保持不变。
大学化学专业《大学物理(二)》期末考试试卷 含答案
大学化学专业《大学物理(二)》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学号:______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一个质点的运动方程为(SI),则在由0至4s的时间间隔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___________,在由0到4s的时间间用内质点走过的路程为___________。
2、质量为的物体,初速极小,在外力作用下从原点起沿轴正向运动,所受外力方向沿轴正向,大小为。
物体从原点运动到坐标为点的过程中所受外力冲量的大小为_________。
3、若静电场的某个区域电势等于恒量,则该区域的电场强度为_______________,若电势随空间坐标作线性变化,则该区域的电场强度分布为 _______________。
4、将热量Q传给一定量的理想气体:(1)若气体的体积不变,则热量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气体的温度不变,则热量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气体的压强不变,则热量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示曲线为处于同一温度T时氦(原子量4)、氖(原子量20)和氩(原子量40)三种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其中曲线(a)是________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曲线(c)是________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6、一圆锥摆摆长为I、摆锤质量为m,在水平面上作匀速圆周运动,摆线与铅直线夹角,则:(1) 摆线的张力T=_____________________;(2) 摆锤的速率v=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图,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把一厚度为e、折射率为n的薄云母片覆盖在缝上,中央明条纹将向__________移动;覆盖云母片后,两束相干光至原中央明纹O处的光程差为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化学_下_考试试题及答案-3
(
)
二. 填空题(每小题 2 分,本大题共 16 分)
1. 加入表面活性剂,将使液体的表面张力 亲水的 2. 物理吸附的吸附力来源于 基团和亲油性的非极性基团所构成。 , 化学吸附的吸附力来源于 。 ;若此溶液的离子迁 ;表面活性剂分子是由
3. 对于质量摩尔浓度为 b 的 CuSO4 稀溶液, 其离子强度 I= 移数 t(Cu2+)=0.29, 则 t( SO42 ) = 4. 根据电极极化产生的原因, 可将极化分为两类, 即 5. 链反应的一般包括链的引发、 6.促使溶胶稳定的三个主要原因为: 和 、 。
极化和 三个步骤。 和布郎运动。 以及作用条件 反应以及平行反应。
极化。
7. 酶催化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催化活性极高、催化功能 8. 通常的典型复合反应是指 反应、
等。
三. 简答题(每题各 6 分,本大题共 24 分)
1. 指出下列公式的名称并说明其应用条件及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bp 1 bp
9. 一个化学体系吸收光子之后, 将引起下列哪种过程? A. 引起光化学反应 C. 发生无辐射跃迁 B. 产生荧光或磷光 D. 过程不能确定
1
10. 下列有关催化剂性质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A. 催化剂可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C. 催化剂有特殊的选择性 B. 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D.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4. 浓差,电化学 5.链传递,链终止 6. 分散相粒子的带电结构,溶剂化作用 7. 专一,温和 8.对行,连串
三. 简答题(每题各 6 分,本大题共 24 分) 1. 称为 Langmuir 吸附等温式;应用条件:单分子层吸附。 θ:为任一瞬间固体表面被覆盖的分数,即覆盖率; b:吸附系数(或吸附作用的平衡常数) ; p:被吸附气体的压力。 2. 反应物分子要变成产物,总要经过足够能量的碰撞先形成高势能的活化络合 物;活化络合物可能分解为原始反应物,并迅速达到平衡,也可能分解为产 物;活化络合物以单位时间ν次的频率分解为产物,此速率即为该基元反应 的速率。
物化下册题库
物理化学Ⅱ练习题1. 298 K 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为0.2 mol ·m -3,用机械铲从表面上撇去非常薄的表层,测得表面层中表面活性剂物质的吸附量为3×10-6 mol ·m -2。
已知298 K 纯水的 r* =72×10-3 N ·m -1 ,假设稀浓度范围内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溶液浓度呈线性关系,试计算该溶液的表面张力r 。
dcd γRT c -Γ =cΓRTdc γ-=d =311326m ol 2.0298314.8m ol 103-----⋅⨯⋅⋅⋅⨯⋅⨯-m K K mol m pa m = - 0.0372N ⋅m 2⋅mol -1γ=kc+b 当c=0mol ⋅m -3 b=r * =72×10-3N ⋅m -1γ= - 0.0372N ⋅m 2⋅mol -1c+72×10-3N ⋅m -1当c=0.2mol ⋅m -3 γ=0.06456N ⋅m -12. 25 ℃半径为1 μm 的水滴与蒸气达到平衡,试求水滴的内外压力差及水滴的饱和蒸气压。
已知25 ℃时水的表面张力为71.97×10-3 N ·m -1 ,体积质量(密度)为0.9971 g ·cm -3,蒸气压为3.168 kPa ,摩尔质量为18.02 g ·mol -1。
△p=kpa m N 94.143μm 11097.712r γ213=⋅⨯⨯=-- ρrγM2ln=p p RT r μm19971.0g 02.18m 1097.712168.3ln 15.298pa 314.831-13113⨯⋅⋅⨯⋅⨯⨯=⨯⨯⋅⋅⋅-----cm g mol N kpa p K K mol m r p r =3.171kpa3. 273K 时,用活性炭吸附CHCl 3气体,饱和吸附量为93.8 dm 3·kg -1,若CHCl 3的分压为6.6672 kPa ,其平衡吸附量为73.58 dm 3·kg -1,(1) 计算朗缪尔吸附等温式的b 值;(2) CHCl 3的分压为13.375 kPa 时,平衡吸附量为多少?pb V V V a m a m a 1111⋅+= kpab kg m kg m kg m 6672.6193.8d 1d 8.931d 58.731131313⋅⋅+⋅=⋅---b=0.5458kpa -1p b V V V a m a m a 1111⋅+= kpapa kg m kg m V 375.131k 5458.093.8d 1d 8.931111313a ⋅⨯⋅+⋅=---Va=82.50 dm 3·kg -14. 已知在298K 时, 平面上的饱和蒸气压为3167Pa, 请计算在相同温度下半径为2nm 的水滴表面的蒸气压为若干? 设水的摩尔质量为18.016g ⋅ mol -1, 密度为1⨯ 103 kg ⋅ m - 3, 水的表面张力为0.0719 N ⋅ m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下列对于碰撞次数和反应速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间的碰撞次数与温度有关 B .分子间的碰撞次数与分子的大小有关
C .分子间的碰撞次数越多,反应速度便越大
D .单位时间的碰撞次数总数称为反应速度 2. 在简单碰撞理论中,有效碰撞的定义是( )
A. 互撞分子的总动能超过Ec B .互撞分子的相对总动能超过Ec C .互撞分子连心线上的相对平动能超过Ec D .互撞分子的内部动能超过Ec (注,Ec 位阈能) 3. 下列说法中与气相反应碰撞理论的假设不符合的是( )
A .反应物分子是没有内部结构的钢球
B .活化分子碰撞后直接变成产物,反应过程中不形成活化络合物
C .分子发生反应的必要条件是相互碰撞
D .分子碰撞的相对平动能等于或超过某一定值后才发生反应
物理化学(二)
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 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4. 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碰撞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分子发生反应必应先发生碰撞
B.两个活化分子碰撞必然引起反应
C.该理论不能计算方位因子的值
D.该理论不能直接计算出Arrhenius活化能
5. 在碰撞理论中分子的碰撞数与()
A.温度成正比
B.温度无关
C.绝对温度的平方根成正比
D. 绝对温度成反比
6. 对于气相反应的简单碰撞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从理论上解决了速率常数的计算问题
B. 它从理论上解决了活化能的计算问题
C. 他从理论上解决了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的计算问题
D. 它无法解释几率因子的具体意义
7. 反应物分子结构简单是,由碰撞理论计算的k值与实验值偏差小,其结构复杂时,计算
的k值与实验值偏差大,主要原因是()
A. 碰撞理论把分子视为无结构的刚球
B. 只有活化分子的碰撞才发生反应
C. 碰撞反应的阈能不等于活化能
D. 碰撞理论忽略了分子的振动能
8. 对气相分子的简单碰撞理论,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物活化分子一经碰撞,必然发生反应生成产物
B. 反应物分子迎面碰撞一定发生反应
C. 活化分子只有经过迎面碰撞才能发生反应
D. 发生反应的分子对在碰撞时其相对平动能在连心线上的分量不小于阈能
9. 对碰撞理论的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
A. 它能说明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基元反应的内含
B. 它能说明活化因子的意义
C. 它能证明活化能与温度有关
D它解决了速率常数的理论计算问题
10. 对于k=A exp(-Ea/RT)中的A,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按碰撞理论,A与T有关
B. 按Arrhenius理论,A与T无关
C. 按过渡态理论A与T无关
D. 按过渡态理论A与分子结构有关
11. 在对分子的平动,转动,振动配分函数说法中,下列错误的是()
A. 温度愈高,平动配分函数越大
B. 相同温度下,平动配分函数最大
C. 相同温度下,转动配分函数最大
D. 相同温度下,振动配分函数最小
12.与分子运动空间有关的分子运动配分函数是()
A. 振动配分函数
B. 平动配分函数
C. 转动配分函数
D. 电子运动配分函数
13. 一定量纯理想气体,恒温变压时()
A. 转动配分函数发生变化
B. 振动配分函数发生变化
C. 平动配分函数发生变化
D. 电子运动配分函数发生变化
14. 粒子的配分函数q是()
A. 一个粒子的
B. 对一个粒子的玻尔兹曼因子取和
C. 粒子的简并度和玻尔兹曼因子的乘积取和
D. 对一个粒子的所有可能状态的玻尔兹曼因子取和
15. 关于配分函数,下面那一点是不正确的()
A. 粒子的配分函数是一个粒子所有可能状态的玻尔兹曼因子之和
B. 并不是所有配分函数都是无量纲
C. 粒子的配分函数只有在独立粒子体系中才好计算
D. 只有平动配分函数才与体系的压力有关
16.热力学函数和配分函数的关系式对于等同粒子体系和个别粒子体系都相同的是()
A. U, F, S
B. U, H, C
C. U, H, S
D. H, F, C
17. 下面关于配分函数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配分函数可以理解为所有能级有效量子状态数的加和
B. 对(N,U,V)确定的体系,配分函数为常数
C. 配分函数无量纲
D. 配分函数的值可由量热实验得到,用来直接计算的热力学性质
18. 下列那组热力学性质的配分函数表达式与体系中粒子的可别与否无关()
A. S, G, F, C V
B. U, H, P, C V
C. G, F, H, U
D. S, U, H, G
19. 一定量纯理想气体等温等压时,哪个配分函数发生变化()
A.平动配分函数
B. 转动配分函数
C. 振动配分函数
D. 电子运动配分函数
20.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粒子配分函数的物理意义是粒子逃逸基态能级程度的量度
B. 当温度趋近0K时,粒子配分函数趋近与0
C. 在对分子的平动,转动,振动配分函数中,与体积有关的是平动配分函数
D. 在对分子的平动,转动,振动配分函数中,与对称数有关的是转动配分函数
21. 在101325Pa的压力下,I2在液态水与CCl4中的溶解已达到平衡(无固体I2存在),此
体系的自由度为( )
A.1 B.2
C.3 D.0
22. 气相反应2NO + O2 =2NO2 在27℃时的K p与K c之比值约为()
A.4×10-4B.4×10-3
C.2.5×103D.2.5×102
23. 已知化合物:①CaCO3的分解温度为897℃;②MnCO3的分解温度为525℃,它们在
298K下分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 p关系为()
A.Kp①> Kp②B.Kp①< Kp②
C.Kp①= Kp②D.无法比较
24. 分解反应A(s) = B(g) + 2C(g),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 p与离解压力p之间关系为()
A.K p = 4p3B.K p = 4p3/27
C.K p = p3/27 D.K p = p2
25. 金(熔点1063℃)与铜(熔点1083℃)形成合金;取含金量50%的固熔体冷却,首先析出
固溶体的含金量是()
A.大于50%B.小于50 %
C.等于50%D.不一定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0 分)
26.气体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方程为。
27.理想气体的质点分子模型。
28.封闭体系是指。
29. 基于统计单位(粒子)是否分辨,则晶体属于系统。
30.分子配分函数的物理意义为。
31.最低能量零点的选择不同,则配分函数的指(填“相同”或“不同”)。
32.转动特征温度可表示为。
33. 荧光是从的辐射。
34.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但能反应的活化能。
35.原盐效应可用公式表示为。
三、简答题(每小题5 分,共25 分)
36. 试比较电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的基本特征。
37. 在考虑和不考虑电离的情况下,讨论NaCl和水的平衡系统的物种数和组分数。
38. 碰撞理论中阈能Ec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40.简述荧光和磷光的区别。
41. 若该原子理想气体的配分函数q的函数形式为
3
2
2
2
()
mkT
q V
h
π
=
,试导出压力p和热力
学能U的表示式,以及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四、计算题(每小题10 分,共40 分)
42. 试分别计算转动,振动和电子能级间隔的Boltzmann因子exp()
kT
ε∆
-
各为多少?已知
各能级间隔的值:电子能级间隔约为100kT,振动能级间隔约为10kT,转动能级间隔约为0.01kT。
43.请计算恒容下,温度为300 K时每增加10 K,碰撞频率增加的分数。
44. 298K 时,某化学反应加了催化剂后,其活化熵和活化焓比不加催化剂时分别下降了
1110..J mol K --和110.kJ mol -。
试求在加催化剂前后两个速率常数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