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高中数学必修五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教学课件 PPT (4)
C
b
a=?
A
c
B
三、证明问题
C
b
a=?
A
c
B
向量法:
C
b
a
A
c
B
四、余弦定理
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 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b A
或 (推论)
C a=?
c
B
五、余弦定理基本应用
1.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2.已知三边,求三个角。
例1:隧道工程设计,经常需要测算山脚的长度,工程技术人 员先在地面上选一适当位置A,量出A到山脚B,C的距离,再 利用经纬仪(测角仪)测出A对山脚BC的张角,最后通过计 算求出山脚的长度BC。
转化:在 △ABC中,
B
AB 8km, AC 3km, A 600,
求a。
C A
例2:在△ABC中,已知 a=2,b= , 求A。
解:
∴A=45°
例3:在△ABC中,已知 a=2 ,b= , 解三角形。
解:由例2可知 A=45°
方法一:
方法二:
思考
在解三角形的过程中,求某一个角有时 既可以用余弦定理,也可以用正弦定理,两种方法有 什么利弊呢?
1:1: 3
变式训练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 为a、b、c,若AB AC = BA BC = 1,c = 2.
(1)判断ABC的形状; (2)若 AB AC 6,求ABC的面积
答案:等腰三角形
3
2
小结:
一、正弦定理: a b c 2R sin A sin B sin C
其中,R是△ABC的外接圆的半径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知识点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基本要求:1. 能证明正弦定理、余弦定理.2. 能理解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讨论三角形边角关系时的作用.3. 能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4. 理解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讨论三角形解的情形. 重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其推导.难点: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时解的个数的讨论. 考点结构分析:1. 正弦定理1: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CcB b A a sin sin sin ==. 2. 余弦定理2: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余弦积的两倍,即:A bc c b a cos 2222-+=.B ca a c b cos 2222-+=.C ab b a c cos 2222-+=.3. 余弦定理推论:bc a c b A 2cos 222-+=.ca c a c B 2cos 222-+=.abc b a C 2cos 222-+=.4. 重要结论:(1) 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A 、B 、C 的对边,C B A 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2) 在ABC ∆中,给定A 、B 的正弦或余弦值,则C 有解(即存在)的充要条件是0cos cos >+B A . 5. 解斜三角形的类型:(1) 已知两角一边,用正弦定理,有解时,只有一解.(2) 已知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用正弦定理,有解的情况可分为以下情况,在ABC ∆中,已知a 、b 和角A 时,解的情况如下:上表中为锐角时,时,无解;为钝角或直角时,,均无解. (3) 已知三边,用余弦定理有解时,只有一解. (4) 已知两边及夹角,用余弦定理,必有一解.6. 三角形面积:(1) ah S 21=(h 为BC 边上的高); (2) C ab S sin 21=;(3) C B A R S sin sin sin 22=(R 为ABC ∆外接圆半径);(4) RabcS 4=(R 为ABC ∆外接圆半径); (5) ))()((c p b p a p p S ---=,)(21c b a p ++=.疑难点清单:判断三角形形状基本思想是:利用正弦定理进行角边统一.即将条件化为只含角的关系式,然后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得出内角之间的关系式;或将条件化为只含有边的关系式,然后利用常见的化简变形得出三边的关系.结论一般为特殊的三角形,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另外,在变形过程中要注意A 、B 、C 内角的固定范围对三角函数数值的影响. 附:1. 正弦定理的证明: ① 定义法(教科书中给出)如图1,在ABC Rt ∆中,C ∠是最大的角,所对的斜边c 是最大的边,要考虑边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就涉及到了锐角三角函数.根据正弦函数的定义,Ac asin =, B cbsin =.所以c BbA a ==sin sin . 又1sin =C ,所以CcB b A a sin sin sin ==. 那么,对于一般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呢?如图2,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B a CD sin =,A b CD sin =,所以A bB a sin sin =, 得到BbA a sin sin =. 同理,在ABC ∆中, CcB b sin sin =. 所以CcB b A a sin sin sin ==. ② 向量法如图3,ABC ∆为锐角三角形时,过A 作三位向量→j 垂直于→AB ,则→j 与→AB 的夹角为︒90,→j 与→BC 的夹角为B -2π,→j 与→CA 的夹角为A +2π,设c AB =,a BC =,b AC =.因为→→→→=++0CA BC AB ,所以00=⋅=⋅+⋅+⋅→→→→→→→→j CA j BC j AB j . 即0)2cos(||||)2cos(||||2cos||||=++-+→→→→→→A CA jB BC j AB j πππ.所以A b B a sin sin =,即BbA a sin sin =. 同理可得:C cB b sin sin =,即CcB b A a sin sin sin ==.当ABC ∆为钝角三角形或者直角三角形时,利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证得结论.(可以请学生来给出证明) ③ 几何法如图4,设O 为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连接BO 并延长交 ⊙O 与点A ',连接C A ',则A A ='或A A -='π,∴=A sinR a B A BC A 2sin ='=',即R A a 2sin =,同理可证R B b2sin =, R C c 2sin =,故有CcB b A a sin sin sin ==. 注:在运用时,有时需要对它进行变形,如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A R a sin 2=,B R b sin 2=,C R c sin 2=.如图5,当ABC ∆为钝角三角形时,设B 为钝角.过C 作AB 的垂线与AB 的延长线交于D 点,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得A b CD sin =,B a B a CD sin )180sin(=-︒=,B a A b sin sin =∴,即BbA a sin sin =. 同理可得C c A a sin sin =,CcB b A a sin sin sin ==∴.2. 余弦定理证明:如图6,设→→=a CB ,→→=b CA ,→→=c AB ,那么→→→-=b a c ,→→→→→→→→→→→→→⋅-⋅-⋅=+⋅-=⋅=b a b b a a b a b a c c c 2)()(||2C ab b a cos 222-+=所以C ab b a c cos 2222-+=.同理可以证明:A bc c b a cos 2222-+=.B ca a c b cos 2222-+=.。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1.1 正弦定理学习目标1. 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2. 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3. 会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试验: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 .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探究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图,在Rt ∆ABC 中,设BC =a ,AC =b ,AB =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 有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C 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A B C==.(探究2: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 =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A B=, 同理可得sin sin c bC B =, 从而sin sin a b A B =sin c C=.类似可推出,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请你试试导.新知: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的比相等,即sin sin a b A B =sin cC=. 试试:(1)在ABC ∆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 A .sin sin a A b B = B .cos cos a A b B = C . sin sin a B b A = D .cos cos a B b A =(2)已知△ABC 中,a =4,b =8,∠A =30°,则∠B 等于 .[理解定理](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 使sin a k A =, ,sin c k C =;(2)sin sin a b A B =sin c C =等价于 ,sin sin c b C B =,sin a A =sin cC . (3)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sin sin b Aa B=;b =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如sin sin aA B b=;sin C = .(4)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它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典型例题例1. 在ABC ∆中,已知45A = ,60B = ,42a =cm ,解三角形.变式:在ABC ∆中,已知45B = ,60C = ,12a =cm ,解三角形.例2. 在6,45,2,,ABC c A a b B C ∆=== 中,求和.变式:在3,60,1,,ABC b B c a A C ∆=== 中,求和.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1. 正弦定理:sin sin a b A B =sin cC= 2. 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①三角函数的定义, 还有 ②等积法,③外接圆法,④向量法. 3.应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①已知两角和一边;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知识拓展 sin sin a b A B =2sin cR C==,其中2R 为外接圆直径.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在ABC ∆中,若cos cos A bB a=,则ABC ∆是( ).A .等腰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 2. 已知△ABC 中,A ∶B ∶C =1∶1∶4, 则a ∶b ∶c 等于( ).A .1∶1∶4B .1∶1∶2C .1∶1∶3D .2∶2∶3 3. 在△ABC 中,若sin sin A B >,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B > B. A B <C. A ≥BD. A 、B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4. 已知∆ABC 中,sin :sin :sin 1:2:3A B C =,则::a b c = .5. 已知∆ABC 中,∠A 60=︒,3a =,则sin sin sin a b cA B C ++++= .课后作业1. 已知△ABC 中,AB =6,∠A =30°,∠B =120︒,解此三角形.2. 已知△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k ∶(k +1)∶2k (k ≠0),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1.1.2 余弦定理学习目标1. 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2. 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3. 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复习1:在一个三角形中,各 和它所对角的 的 相等,即 = = .复习2:在△ABC 中,已知10c =,A =45︒,C =30︒,解此三角形.思考:已知两边及夹角,如何解此三角形呢?二、新课导学 ※ 探究新知 问题:在ABC ∆中,AB 、BC 、CA 的长分别为c 、a 、b .∵AC =, ∴AC AC ∙=同理可得: 2222c o s a b c b c A =+-, 2222cos c a b ab C =+-.新知: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 等于其他两边的 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 的积的两倍.思考:这个式子中有几个量?从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能否由三边求出一角? 从余弦定理,又可得到以下推论:222cos 2b c a A bc+-=, , . [理解定理](1)若C =90︒,则cos C = ,这时222c a b =+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2)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为: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就可以求出第三边;c a bA BC②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就可以求出其它角.试试:(1)△ABC 中,33a =,2c =,150B = ,求b .(2)△ABC 中,2a =,2b =,31c =+,求A .※ 典型例题例1. 在△ABC 中,已知3a =,2b =,45B = ,求,A C 和c .变式:在△ABC 中,若AB =5,AC =5,且cos C =910,则BC =________.例2. 在△ABC 中,已知三边长3a =,4b =,37c =,大内角.变式:在∆ABC 中,若222a b c bc =++,求角A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1. 余弦定理是任何三角形中边角之间存在的共同规律,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2. 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 ① 已知三边,求三角;② 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知识拓展 在△ABC 中,若222a b c +=,则角C 是直角; 若222a b c +<,则角C 是钝角; 若222a b c +>,则角C 是锐角.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已知a =3,c =2,B =150°,则边b 的长为( ).A. 342B. 34C. 222D. 222.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5、7,则最大角为( ). A .60 B .75 C .120 D .1503. 已知锐角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2、3、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513x << B .13<x <5 C . 2<x <5 D .5<x <54. 在△ABC 中,|AB |=3,|AC |=2,AB 与AC 的夹角为60°,则|AB -AC|=________. 5. 在△ABC 中,已知三边a 、b 、c 满足 222b a c ab +-=,则∠C 等于 .课后作业1. 在△ABC 中,已知a =7,b =8,cos C =1314,求最大角的余弦值.2. 在△ABC 中,AB =5,BC =7,AC =8,求AB BC ⋅的值.§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练习)学习目标1. 进一步熟悉正、余弦定理内容;2. 掌握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复习1:在解三角形时已知三边求角,用 定理;已知两边和夹角,求第三边,用 定理; 已知两角和一边,用 定理.复习2:在△ABC 中,已知 A =6π,a =252,b =502,解此三角形. 二、新课导学 ※ 学习探究探究:在△ABC 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① A =6π,a =25,b =502;② A =6π,a =5063,b =502;③ A =6π,a =50,b =502.思考:解的个数情况为何会发生变化?新知:用如下图示分析解的情况(A 为锐角时).babab a baa 已知边a,b 和∠A仅有一个解有两个解仅有一个解无解a ≥b CH=bsinA<a<b a=CH=bsinA a<CH=bsinAAC BACB1ABACB2CHHH试试:1. 用图示分析(A 为直角时)解的情况?2.用图示分析(A 为钝角时)解的情况?※ 典型例题例1. 在∆ABC 中,已知80a =,100b =,45A ∠=︒,试判断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变式:在∆ABC 中,若1a =,12c =,40C ∠=︒,则符合题意的b 的值有_____个.例2. 在∆ABC 中,60A =︒,1b =,2c =,求sin sin sin a b cA B C++++的值.变式:在∆ABC 中,若55a =,16b =,且1sin 22032ab C =,求角C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1. 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用余弦定理解决);2. 已知三角形三边问题(用余弦定理解决);3. 已知三角形两角和一边问题(用正弦定理解决);4. 已知三角形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问题(既可用正弦定理,也可用余弦定理,可能有一解、两解和无解三种情况).※ 知识拓展在∆ABC 中,已知,,a b A ,讨论三角形解的情况 :①当A 为钝角或直角时,必须a b >才能有且只有一解;否则无解; ②当A 为锐角时,如果a ≥b ,那么只有一解;如果a b <,那么可以分下面三种情况来讨论: (1)若sin a b A >,则有两解; (2)若sin a b A =,则只有一解; (3)若sin a b A <,则无解.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已知a 、b 为△ABC 的边,A 、B 分别是a 、b 的对角,且sin 2sin 3A B =,则a bb +的值=( ). A.13 B. 23 C. 43 D. 532. 已知在△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3∶5∶7,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角是( ). A .135° B .90° C .120° D .150°3. 如果将直角三角形三边增加同样的长度,则新三角形形状为(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由增加长度决定4. 在△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4:5:6,则cos B = .5. 已知△ABC 中,cos cos b C c B =,试判断△ABC 的形状 .课后作业1. 在∆ABC 中,a xcm =,2b cm =,45B ∠=︒,如果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有两解,求x 的取值范围.2. 在∆ABC 中,其三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2221sin 24a b c ab C +-=,求角C .。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请问: 本题是已知什么? 求什么?
已知两边和一边所对的角, 求另外的角.
一般地, 把三角形的三个角 A、B、C 和它们的 对边 a、b、c 叫做三角形的元素, 已知三角形的三个
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是边), 求其他元素的过程 叫做解三角形.
问题2. 一个三角形有几个元素? 已知怎样的几 个元素可以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精确到1, 边长精确到1cm):
(1) a20cm, b11cm, B30; (2) c54cm, b39cm, C115.
解: (1) 由正弦定理得,
a sin
A
b sin B
,
B
20sin 30 11
≈0.9091,
A≈65, 或 A≈115.
② 当A≈115时,
C180-(A+B) 35,
c
asinC sin A
20sin 35 sin115
≈13(cm).
2. 在△ABC中, 已知下列条件, 解三角形 (角度
精确到1, 边长精确到1cm):
(1) a20cm, b11cm, B30; (2) c54cm, b39cm, C115.
② 当B≈139时,
注意解的检验.
B+C139+115254 >180, 不合题意 ∴此题只有一组解.
【课时小结】
1. 正弦定理
a sin
A
b sin
B
c sinC
.
【课时小结】
2. 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1) 已知两边和一边所对的角
如: 已知 a、b、A, 即可求 B.
sin B b
解: (2) 由正弦定理得,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课件PPT
【即时练习】
在△ABC 中,AB= 3,A=45°,C=75°,则 BC
等于( A )
A.3- 3
B. 2
C.2
D.3+ 3
[解析] 由sAinBC=sBinCA得,BC=3- 3.
探究点3 解三角形
1.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B,C和它们的对 边a,b,c叫做三角形的元素. 2.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 解三角形.
A. 3
B.2
C. 5
D. 7
【解析】选D.因为a2=b2+c2-2bccosA=22+32-2×2×3×
cos 60°=7,所以a=
7.
3.在△ABC中,a=3,b=4,c= ,则此三角形的最大角为
37
.
【解析】由c>b>a知C最大,
因为cosC=
a2
所以C=120°.
b2 c2 2ab
32 42 37 234
【拓展延伸】利用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和 勾股定理证明余弦定理 ①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 作CD⊥AB,D为垂足,则CD=bsinA, DB=c-bcosA,则a2=DB2+CD2=(c-bcosA)2+(bsinA)2 =b2+c2-2bccosA,其余两个式子同理可证;
b
b 2R, a 2R. 即得 :
A
sin B
sin A
C′
a b c 2R. 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sin A sin B sin C
A
C
c
b aO
B
C
B`
Ob a B A` A c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1[1].1 正弦定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生活中的数学
学习目标
温故知新
要点探究
典例探究
演练广场
探究要点三:正弦定理的应用 1.已知两角与一边,用正弦定理,有解时,只有一解. 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用正弦定理,可能有两解、一解或无解.在△ABC 中, 已知 a,b 和 A 时,解的情况如下: A 为锐角 A 为钝角或直角
a b 解析:由 = ⇒sin A∶sin B=a∶b=5∶3. sin A sin B
答案:5∶3
4.在△ABC 中,已知 a=5,b=2,B=120° ,解三角形.
a b asin B 5sin 120° 5 3 解:由 = 得 sin A= = = >1, sin A sin B b 2 4 ∴角 A 不存在.故此题无解.
图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生活中的数学
学习目标
温故知新
要点探究
典例探究
演练广场
因为 AB + BC + CA =0,
AB +j· 所以 j· 0=0. BC +j· CA =j· π π π 即|j|| AB |cos +|j|| BC |cos( -B)+|j|| CA |cos( +A)=0. 2 2 2 a b 所以 asin B=bsin A,即 = . sin A sin B b c a b c 同理可得: = ,即 = = . sin B sin C sin A sin B sin C 当△ABC 为钝角三角形(如图 1(2))或为直角三角形时,利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证得结论, 请同学们自己证明.
图形
关系式 解的个数
①a=bsin A ②a≥b 一解
bsin A<a<b 两解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直角三角形
第一章 解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1.1 正弦定理(一)课时目标1.熟记正弦定理的内容;2.能够初步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1.在△ABC 中,A +B +C =π,A 2+B 2+C 2=π2.2.在Rt △ABC 中,C =π2,则a c =sin_A ,bc=sin_B .3.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 ,B ,C 和它们的对边a ,b ,c 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4.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a sin A =b sin B =csin C,这个比值是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2R .一、选择题1.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A ∶B ∶C =1∶2∶3,则 a ∶b ∶c 等于( )A .1∶2∶3B .2∶3∶4C .3∶4∶5D .1∶3∶2 2.若△ABC 中,a =4,A =45°,B =60°,则边b 的值为( ) A.3+1 B .23+1 C .2 6 D .2+2 33.在△ABC 中,sin 2A =sin 2B +sin 2C ,则△ABC 为(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4.在△ABC 中,若sin A >sin B ,则角A 与角B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B B .A <BC .A ≥BD .A ,B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5.在△ABC 中,A =60°,a =3,b =2,则B 等于( ) A .45°或135° B .60° C .45° D .135°6.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如果c =3a ,B =30°,那么角C 等于( )A .120°B .105°C .90°D .75° 二、填空题7.在△ABC 中,AC =6,BC =2,B =60°,则C =_________.8.在△ABC 中,若tan A =13,C =150°,BC =1,则AB =________.9.在△ABC 中,b =1,c =3,C =2π3,则a =________.10.在△ABC 中,已知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若b =2a ,B =A +60°,则A =______.三、解答题11.在△ABC 中,已知a =22,A =30°,B =45°,解三角形.12.在△ABC 中,已知a =23,b =6,A =30°,解三角形.能力提升13.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2,b =2,sin B +cos B =2,则角A 的大小为________.14.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 =2B ,a ,b ,c 所对的角分别为A ,B ,C ,求ab的取值范围.1.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它两边和一角.(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和两角.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第三边和其它两个角,这时三角形解的情况比较复杂,可能无解,可能一解或两解.例如:已知a 、b 和A ,用正弦定理求B 时的各种情况.A 为锐角a <b sin A a =b sin A b sin A<a <b a ≥b无解 一解(直角) 两解(一锐角, 一钝角)一解(锐角)A 为直角或钝角 a ≤b a >b 无解 一解(锐角)1.1.1 正弦定理(二)课时目标1.熟记正弦定理的有关变形公式;2.能够运用正弦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与证明.1.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csin C=2R 的常见变形:(1)sin A ∶sin B ∶sin C =a ∶b ∶c ;(2)a sin A =b sin B =csin C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2R ; (3)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4)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2R.2.三角形面积公式:S =12ab sin C =12bc sin A =12ca sin B .一、选择题1.在△ABC 中,sin A =sin B ,则△ABC 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2.在△ABC 中,若a cos A =b cos B =ccos C,则△ABC 是( )A .直角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3.在△ABC 中,sin A =34,a =10,则边长c 的取值范围是( )A.⎝⎛⎭⎫152,+∞ B .(10,+∞)C .(0,10) D.⎝⎛⎦⎤0,403 4.在△ABC 中,a =2b cos C ,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5.在△ABC 中,已知(b +c )∶(c +a )∶(a +b )=4∶5∶6,则sin A ∶sin B ∶sin C 等于( ) A .6∶5∶4 B .7∶5∶3C .3∶5∶7D .4∶5∶66.已知三角形面积为14,外接圆面积为π,则这个三角形的三边之积为( )A .1B .2 C.12D .4 二、填空题7.在△ABC 中,已知a =32,cos C =13,S △ABC =43,则b =________.8.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60°,a =3,b =1,则c =________.9.在单位圆上有三点A ,B ,C ,设△ABC 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则a sin A +b 2sin B +2csin C=________.10.在△ABC 中,A =60°,a =63,b =12,S △ABC =183,则a +b +csin A +sin B +sin C=________,c =________.三、解答题11.在△ABC 中,求证:a -c cos B b -c cos A =sin Bsin A.12.在△ABC 中,已知a 2tan B =b 2tan A ,试判断△ABC 的形状.能力提升13.在△ABC 中,B =60°,最大边与最小边之比为(3+1)∶2,则最大角为( ) A .45° B .60° C .75° D .90°14.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若a =2,C =π4,cos B 2=255,求△ABC 的面积S .1.在△ABC 中,有以下结论: (1)A +B +C =π;(2)sin(A +B )=sin C ,cos(A +B )=-cos C ; (3)A +B 2+C 2=π2;(4)sin A +B 2=cos C 2,cos A +B 2=sin C 2,tan A +B 2=1tanC2.2.借助正弦定理可以进行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互化,从而进行三角形形状的判断、三角恒等式的证明.1.1.2 余弦定理(一)课时目标1.熟记余弦定理及其推论;2.能够初步运用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1.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a 2=b 2+c 2-2bc cos_A ,b 2=c 2+a 2-2ca cos_B ,c 2=a 2+b 2-2ab cos_C .2.余弦定理的推论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c 2+a 2-b 22ca ;cos C =a 2+b 2-c 22ab.3.在△ABC 中:(1)若a 2+b 2-c 2=0,则C =90°; (2)若c 2=a 2+b 2-ab ,则C =60°;(3)若c 2=a 2+b 2+2ab ,则C =135°.一、选择题1.在△ABC 中,已知a =1,b =2,C =60°,则c 等于( ) A. 3 B .3 C. 5 D .52.在△ABC 中,a =7,b =43,c =13,则△ABC 的最小角为( ) A.π3 B.π6 C.π4 D.π123.在△ABC 中,已知a =2,则b cos C +c cos B 等于( ) A .1 B. 2 C .2 D .44.在△ABC 中,已知b 2=ac 且c =2a ,则cos B 等于( ) A.14 B.34 C.24 D.235.在△ABC 中,sin 2A 2=c -b2c(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应边),则△ABC 的形状为( )A .正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6.在△ABC 中,已知面积S =14(a 2+b 2-c 2),则角C 的度数为( )A .135°B .45°C .60°D .120° 二、填空题7.在△ABC 中,若a 2-b 2-c 2=bc ,则A =________. 8.△ABC 中,已知a =2,b =4,C =60°,则A =________.9.三角形三边长为a ,b ,a 2+ab +b 2 (a >0,b >0),则最大角为________.10.在△ABC 中,BC =1,B =π3,当△ABC 的面积等于3时,tan C =________.三、解答题11.在△ABC 中,已知CB =7,AC =8,AB =9,试求AC 边上的中线长.12.在△ABC 中,BC =a ,AC =b ,且a ,b 是方程x 2-23x +2=0的两根,2cos(A +B )=1.(1)求角C 的度数; (2)求AB 的长;(3)求△ABC 的面积.能力提升 13.(2010·潍坊一模)在△ABC 中,AB =2,AC =6,BC =1+3,AD 为边BC 上的高,则AD 的长是________.14.在△ABC 中,a cos A +b cos B =c cos C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1.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边和夹角,解三角形. (2)已知三边求三角形的任意一角. 2.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余弦定理可以看作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可以看作是余弦定理的特例.1.1.2 余弦定理(二)课时目标1.熟练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2.会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有关问题.1.正弦定理及其变形(1)a sin A =b sin B =c sin C=2R . (2)a =2R sin_A ,b =2R sin_B ,c =2R sin_C .(3)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2R.(4)sin A ∶sin B ∶sin C =a ∶b ∶c . 2.余弦定理及其推论 (1)a 2=b 2+c 2-2bc cos_A .(2)cos A =b 2+c 2-a 22bc.(3)在△ABC 中,c 2=a 2+b 2⇔C 为直角;c 2>a 2+b 2⇔C 为钝角;c 2<a 2+b 2⇔C 为锐角. 3.在△ABC 中,边a 、b 、c 所对的角分别为A 、B 、C ,则有:(1)A +B +C =π,A +B 2=π2-C2.(2)sin(A +B )=sin_C ,cos(A +B )=-cos_C ,tan(A +B )=-tan_C .(3)sin A +B 2=cos C 2,cos A +B 2=sin C 2.一、选择题1.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边长,若满足(a +b -c )(a +b +c )=ab ,则∠C 的大小为( )A .60°B .90°C .120°D .150°2.在△ABC 中,若2cos B sin A =sin C ,则△ABC 的形状一定是 ( ) A .等腰直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 3.在△ABC 中,已知sin A ∶sin B ∶sin C =3∶5∶7,则这个三角形的最小外角为 ( ) A .30° B .60° C .90° D .120°4.△AB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b 2=ac,2b =a +c ,则此三角形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5.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若C =120°, c =2a ,则( )A .a >bB .a <bC .a =bD .a 与b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6.如果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增加同样的长度,则新三角形的形状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由增加的长度确定 二、填空题 7.在△ABC 中,边a ,b 的长是方程x 2-5x +2=0的两个根,C =60°,则边c =________. 8.设2a +1,a,2a -1为钝角三角形的三边,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9.已知△ABC 的面积为23,BC =5,A =60°,则△ABC 的周长是________. 10.在△ABC 中,A =60°,b =1,S △ABC =3,则△ABC 外接圆的面积是________. 三、解答题11.在△ABC 中,求证:a 2-b 2c 2=sin (A -B )sin C.12.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的长,cosB =53, 且AB ·BC =-21. (1)求△ABC 的面积; (2)若a =7,求角C .能力提升13.已知△ABC 中,AB =1,BC =2,则角C 的取值范围是( )A .0<C ≤π6B .0<C <π2C.π6<C <π2D.π6<C ≤π314.△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b 2=ac 且cos B =34.(1)求1tan A +1tan C 的值;(2)设BA ·BC = 23,求a+c 的值.1.解斜三角形的常见类型及解法在三角形的6个元素中要已知三个(至少有一边)才能求解,常见类型及其解法见下表:已知条件 应用定理 一般解法一边和两角 (如a ,B ,C ) 正弦定理由A +B +C =180°,求角A ;由正弦定理求出b 与c .在有解时只有一解.两边和夹角 (如a ,b ,C )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由余弦定理求第三边c ;由正弦定理求出小边所对的角;再由A +B +C =180°求出另一 角.在有解时只有一解.三边(a ,b ,c )余弦定理 由余弦定理求出角A 、B ;再利用A +B +C =180°,求出角C .在有一解时只有一解.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如 (a ,b ,A ) 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 由正弦定理求出角B ;由A +B +C =180°,求出角C ;再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c .可有两解、一解或无解.2.根据所给条件确定三角形的形状,主要有两种途径 (1)化边为角;(2)化角为边,并常用正弦(余弦)定理实施边、角转换.第一章 解三角形§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1.1 正弦定理(一)一、选择题 1答案 D 2答案 C 解析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得4sin 45°=bsin 60°,∴b =2 6. 3答案 A解析 sin 2A =sin 2B +sin 2C ⇔(2R )2sin 2A =(2R )2sin 2B +(2R )2sin 2C ,即a 2=b 2+c 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ABC 为直角三角形.4答案 A解析 由sin A >sin B ⇔2R sin A >2R sin B ⇔a >b ⇔A >B . 5答案 C解析 由a sin A =b sin B 得sin B =b sin Aa=2sin 60°3=22.∵a >b ,∴A >B ,B <60° ∴B =45°. 6答案 A解析 ∵c =3a ,∴sin C =3sin A =3sin(180°-30°-C )=3sin(30°+C )=3⎝⎛⎭⎫32sin C +12cos C ,即sin C =-3cos C . ∴tan C =- 3. 又C ∈(0°,180°),∴C =120°. 二、填空题 7答案 75°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2sin A =6sin 60°,∴sin A =22.∵BC =2<AC =6,∴A 为锐角.∴A =45°. ∴C =75°.8答案 102解析 ∵tan A =13,A ∈(0°,180°),∴sin A =1010.由正弦定理知BC sin A =ABsin C,∴AB =BC sin C sin A =1×sin 150°1010=102.9答案 1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 3sin 2π3=1sin B , ∴sin B =12.∵C 为钝角,∴B 必为锐角,∴B =π6,∴A =π6.∴a =b =1. 10答案 30°解析 ∵b =2a ∴sin B =2sin A ,又∵B =A +60°,∴sin(A +60°)=2sin A即sin A cos 60°+cos A sin 60°=2sin A ,化简得:sin A =33cos A ,∴tan A =33,∴A =30°. 三、解答题11解 ∵a sin A =b sin B =c sin C, ∴b =a sin B sin A =22sin 45°sin 30°=22×2212=4. ∵C =180°-(A +B )=180°-(30°+45°)=105°,∴c =a sin C sin A =22sin 105°sin 30°=22sin 75°12=2+2 3. 12解 a =23,b =6,a <b ,A =30°<90°.又因为b sin A =6sin 30°=3,a >b sin A ,所以本题有两解,由正弦定理得:sin B =b sin A a =6sin 30°23=32,故B =60°或120°. 当B =60°时,C =90°,c =a 2+b 2=43;当B =120°时,C =30°,c =a =2 3. 所以B =60°,C =90°,c =43或B =120°,C =30°,c =2 3.13答案 π6解析 ∵sin B +cos B =2sin(π4+B )= 2. ∴sin(π4+B )=1. 又0<B <π,∴B =π4. 由正弦定理,得sin A =a sin B b =2×222=12. 又a <b ,∴A <B ,∴A =π6. 1.1.1 正弦定理(二)一、选择题1答案 D2答案 B解析 由正弦定理知:sin A cos A =sin B cos B =sin C cos C, ∴tan A =tan B =tan C ,∴A =B =C .3答案 D解析 ∵c sin C =a sin A =403,∴c =403sin C . ∴0<c ≤403. 4答案 A解析 由a =2b cos C 得,sin A =2sin B cos C ,∴sin(B +C )=2sin B cos C ,∴sin B cos C +cos B sin C =2sin B cos C ,∴sin(B -C )=0,∴B =C .5答案 B解析 ∵(b +c )∶(c +a )∶(a +b )=4∶5∶6,∴b +c 4=c +a 5=a +b 6. 令b +c 4=c +a 5=a +b 6=k (k >0), 则⎩⎪⎨⎪⎧ b +c =4k c +a =5ka +b =6k ,解得⎩⎪⎨⎪⎧ a =72k b =52kc =32k .∴sin A ∶sin B ∶sin C =a ∶b ∶c =7∶5∶3.6答案 A解析 设三角形外接圆半径为R ,则由πR 2=π,得R =1,由S △=12ab sin C =abc 4R =abc 4=14,∴abc =1. 二、填空题7答案 2 3解析 ∵cos C =13,∴sin C =223, ∴12ab sin C =43,∴b =2 3. 8答案 2 解析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得3sin 60°=1sin B, ∴sin B =12,故B =30°或150°.由a >b , 得A >B ,∴B =30°,故C =90°,由勾股定理得c =2.9答案 7解析 ∵△ABC 的外接圆直径为2R =2,∴a sin A =b sin B =c sin C=2R =2, ∴a sin A +b 2sin B +2c sin C=2+1+4=7. 10答案 12 6解析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a sin A =6332=12.∵S △ABC =12ab sin C =12×63×12sin C =183, ∴sin C =12,∴c sin C =a sin A=12,∴c =6. 三、解答题11证明 因为在△ABC 中,a sin A =b sin B =c sin C=2R , 所以左边=2R sin A -2R sin C cos B 2R sin B -2R sin C cos A=sin (B +C )-sin C cos B sin (A +C )-sin C cos A =sin B cos C sin A cos C =sin B sin A=右边. 所以等式成立,即a -c cos B b -c cos A =sin B sin A. 12解 设三角形外接圆半径为R ,则a 2tan B =b 2tan A⇔a 2sin B cos B =b 2sin A cos A⇔4R 2sin 2 A sin B cos B =4R 2sin 2 B sin A cos A⇔sin A cos A =sin B cos B⇔sin 2A =sin 2B⇔2A =2B 或2A +2B =π⇔A =B 或A +B =π2. ∴△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13答案 C解析 设C 为最大角,则A 为最小角,则A +C =120°,∴sin C sin A =sin ()120°-A sin A=sin 120° cos A -cos 120°sin A sin A=32tan A +12=3+12=32+12, ∴tan A =1,A =45°,C =75°.14解 cos B =2cos 2 B 2-1=35, 故B 为锐角,sin B =45. 所以sin A =sin(π-B -C )=sin ⎝⎛⎭⎫3π4-B =7210.由正弦定理得c =a sin C sin A =107, 所以S △ABC =12ac sin B =12×2×107×45=87. 1.1.2 余弦定理(一)一、选择题1答案 A2答案 B解析 ∵a >b >c ,∴C 为最小角,由余弦定理cos C =a 2+b 2-c 22ab=72+(43)2-(13)22×7×43=32.∴C =π6. 3答案 C解析 b cos C +c cos B =b ·a 2+b 2-c 22ab +c ·c 2+a 2-b 22ac =2a 22a=a =2. 4答案 B解析 ∵b 2=ac ,c =2a ,∴b 2=2a 2,b =2a ,∴cos B =a 2+c 2-b 22ac =a 2+4a 2-2a 22a ·2a =34. 5答案 B解析 ∵sin 2A 2=1-cos A 2=c -b 2c, ∴cos A =b c =b 2+c 2-a 22bc ⇒a 2+b 2=c 2,符合勾股定理. 故△ABC 为直角三角形.6答案 B解析 ∵S =14(a 2+b 2-c 2)=12ab sin C , ∴a 2+b 2-c 2=2ab sin C ,∴c 2=a 2+b 2-2ab sin C .由余弦定理得:c 2=a 2+b 2-2ab cos C ,∴sin C =cos C ,∴C =45° .二、填空题7答案 120°8答案 30°解析 c 2=a 2+b 2-2ab cos C=22+42-2×2×4×cos 60°=12∴c =2 3.由正弦定理:a sin A =c sin C 得sin A =12. ∵a <c ,∴A <60°,A =30°.9答案 120°解析 易知:a 2+ab +b 2>a ,a 2+ab +b 2>b ,设最大角为θ,则cos θ=a 2+b 2-(a 2+ab +b 2)22ab =-12, ∴θ=120°. 10答案 -2 3解析 S △ABC =12ac sin B =3,∴c =4.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13, ∴cos C =a 2+b 2-c 22ab =-113,sin C =1213, ∴tan C =-12=-2 3.11解 由条件知:cos A =AB 2+AC 2-BC 22·AB ·AC =92+82-722×9×8=23,设中线长为x ,由余弦定理知:x 2=⎝⎛⎭⎫AC 22+AB 2-2·AC 2·AB cos A =42+92-2×4×9×23=49 ⇒x =7.所以,所求中线长为7.12解 (1)cos C =cos [π-(A +B )]=-cos(A +B )=-12, 又∵C ∈(0°,180°),∴C =120°.(2)∵a ,b 是方程x 2-23x +2=0的两根,∴⎩⎨⎧a +b =23,ab =2.∴AB 2=b 2+a 2-2ab cos 120°=(a +b )2-ab =10,∴AB =10.(3)S △ABC =12ab sin C =32. 1.1.2 余弦定理(二)一、选择题1答案 C解析 ∵(a +b -c )(a +b +c )=ab ,∴a 2+b 2-c 2=-ab ,即a 2+b 2-c 22ab =-12, ∴cos C =-12,∴∠C =120°. 2答案 C解析 ∵2cos B sin A =sin C =sin(A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0,即sin(A -B )=0,∴A =B .3答案 B解析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3∶5∶7,不妨设a =3,b =5,c =7,C 为最大内角,则cos C =32+52-722×3×5=-12. ∴C =120°.∴最小外角为60°.4答案 D解析 ∵2b =a +c ,∴4b 2=(a +c )2,即(a -c )2=0.∴a =c .∴2b =a +c =2a .∴b =a ,即a =b =c .5答案 A解析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c 2=a 2+b 2-2ab cos 120°=a 2+b 2+ab .∵c =2a ,∴2a 2=a 2+b 2+ab .∴a 2-b 2=ab >0,∴a 2>b 2,∴a >b .6答案 A解析 设直角三角形三边长为a ,b ,c ,且a 2+b 2=c 2,则(a +x )2+(b +x )2-(c +x )2=a 2+b 2+2x 2+2(a +b )x -c 2-2cx -x 2=2(a +b -c )x +x 2>0,∴c +x 所对的最大角变为锐角.二、填空题7答案 19解析 由题意:a +b =5,ab =2.由余弦定理得:c 2=a 2+b 2-2ab cos C=a 2+b 2-ab =(a +b )2-3ab =52-3×2=19,∴c =19.8答案 2<a <8解析 ∵2a -1>0,∴a >12,最大边为2a +1. ∵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a 2+(2a -1)2<(2a +1)2,化简得:0<a <8.又∵a +2a -1>2a +1,∴a >2,∴2<a <8.9答案 12解析 S △ABC =12AB ·AC ·sin A =12AB ·AC ·sin 60°=23, ∴AB ·AC =8,BC 2=AB 2+AC 2-2AB ·AC ·cos A=AB 2+AC 2-AB ·AC =(AB +AC )2-3AB ·AC ,∴(AB +AC )2=BC 2+3AB ·AC =49,∴AB +AC =7,∴△ABC 的周长为12.10答案 13π3解析 S △ABC =12bc sin A =34c =3, ∴c =4,由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 A=12+42-2×1×4cos 60°=13,∴a =13.∴2R =a sin A =1332=2393, ∴R =393.∴S 外接圆=πR 2=13π3. 三、解答题11证明 右边=sin A cos B -cos A sin B sin C =sin A sin C ·cos B -sin B sin C ·cos A =a c ·a 2+c 2-b 22ac -b c ·b 2+c 2-a 22bc =a 2+c 2-b 22c 2-b 2+c 2-a 22c 2=a 2-b 2c2=左边. 所以a 2-b 2c 2=sin (A -B )sin C . 12解 (1)∵AB ·BC =-21,∴BA ·BC =21.∴BA ·BC = |BA |·|BC |·cosB = accosB = 21.∴ac=35,∵cosB =53,∴sinB = 54.∴S △ABC = 21acsinB = 21×35×54 = 14. (2)ac =35,a =7,∴c =5.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32,∴b =4 2.由正弦定理:c sin C =b sin B. ∴sin C =c b sin B =542×45=22. ∵c <b 且B 为锐角,∴C 一定是锐角.∴C =45°.13答案 A 解析 方法一 (应用正弦定理)∵AB sin C =BC sin A ,∴1sin C =2sin A∴sin C =12sin A ,∵0<sin A ≤1, ∴0<sin C ≤12. ∵AB <BC ,∴C <A ,∴C 为锐角,∴0<C ≤π6.方法二 (应用数形结合)如图所示,以B 为圆心,以1为半径画圆,则圆上除了直线BC 上的点外,都可作为A 点.从点C 向圆B 作切线,设切点为A 1和A 2,当A 与A 1、A 2重合时,角C 最大,易知此时:BC =2,AB =1,AC ⊥AB ,∴C =π6, ∴0<C ≤π6. 14解 (1)由cos B =34,得sin B =1-⎝⎛⎭⎫342=74. 由b 2=ac 及正弦定理得sin 2 B =sin A sin C .于是1tan A +1tan C =cos A sin A +cos C sin C=sin C cos A +cos C sin A sin A sin C =sin (A +C )sin 2 B=sin B sin 2 B =1sin B =477. (2)由BA ·BC = 23得ca ·cosB = 23 由cos B =34,可得ca =2,即b 2=2. 由余弦定理:b 2=a 2+c 2-2ac ·cos B ,得a2+c2=b2+2ac·cos B=5,∴(a+c)2=a2+c2+2ac=5+4=9,∴a+c=3.。
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1.2余弦定理(2)课件新人教a必修5
1.1.2 余弦定理(二)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余弦定理及其变形形式. 2.会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3.能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决有关三角形的恒等式化简、 证明及形状判断等问题.
内容索引
问题导学 题型探究 当堂训练
问题导学
知识点一 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
思考2
△ABC中,sin 2A=sin 2B.则A,B一定相等吗?
答案
∵A,B∈(0,π),∴2A,2B∈(0,2π), ∴2A=2B或2A=π-2B, 即 A=B 或 A+B=2π.
梳理
判断三角形形状,首先看最大角是钝角、直角还是锐角;其次看是否 有相等的边(或角).在转化条件时要注意等价.
知识点三 证明三角形中的恒等式
(3)当A为锐角时,如图,以点C为圆心,以a为半径作圆,
三角形解的个数取决于a与CD和b的大小关系: ①当a<CD时,无解; ②当a=CD时,一解; ③当CD<a<b时,则圆与射线AB有两个交点,此时B为锐角或钝角,此 时B的值有两个. ④当a≥b时,一解. (4)如果a>b,则有A>B,所以B为锐角,此时B的值唯一.
引申探究 将本例中的条件(a+b+c)(b+c-a)=3bc改为(b2+c2-a2)2=b3c+c3b- a2bc,其余条件不变,试判断△ABC的形状. 解答
反思与感悟
(1)判断三角形形状,往往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将边、角关系相互转化, 经过化简变形,充分暴露边、角关系,继而作出判断. (2)在余弦定理中,注意整体思想的运用,如:b2+c2-a2 =2bccos A,b2+ c2=(b+c)2-2bc等等.
思考
前面我们用正弦定理化简过acos B=bcos A,当时是把边化 成了角;现在我们学了余弦定理,你能不能用余弦定理把角 化成边?
(完整版)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解三角形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一、知识必备: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
(勾股定理)(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sin A =cos B =c a ,cos A =sin B =c b ,tan A =ba 。
二、正弦定理(一)知识与工具:正弦定理:在△ABC 中, 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
(外接圆圆半径) 在这个式子当中,已知两边和一角或已知两角和一边,可以求出其它所有的边和角。
注明:正弦定理的作用是进行三角形中的边角互化,在变形中,注意三角形中其他条件的应用:(1)三内角和为180°(2)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面积公式:S=21absinC=Rabc 4=2R 2sinAsinBsinC 111sin ()222a S ah ab C r a bc ===++(其中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21c b a p ++=,))()((c p b p a p p S ---=(海伦公式)(4)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
(5) sin sin (ABC A B a b A B ∆>⇔>⇔>在中,即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sin(A+B)=sinC ,cos(A+B)=-cosC ,sin 2B A +=cos 2C ,cos 2B A +=sin 2C 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6)(边化角公式)sin ,sin ,sin 222a b c A B C R R R===(7)(角化边公式)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8)sin sin sin (9),,sin sin sin a A a A b B b B c C c C === (10)sin sin (ABC A B a b A B ∆>⇔>⇔>在中,即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二)题型 使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共有三种题型题型1 利用正弦定理公式原型解三角形题型2 利用正弦定理公式的变形(边角互化)解三角形:关于边或角的齐次式可以直接边角互化。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1.1正弦定理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2)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在任意三角形的边与其对角的关系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能对正弦定理解决的问题进行初步地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欣赏正弦定理的对称美感和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难点: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的确定和求解.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式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我们知道,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
我们是否能够得到这个边、角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在∆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BC 、AC 、AB ,它们的长分别为a 、b 、c ,这节课我们研究∠A 、∠B 、∠C 、 a 、b 、c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右图,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有sin a A c =,sin bB c=,又s i n 1cC c==, 从而在Rt ∆ABC 中,sin sin sin abcABC==ABCabc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由学生讨论、分析)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bAB=, C同理可得sin sin cbCB=, b a从而sin sin abAB=sin cC=A c B类似地,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从上面的研探过程,可得以下定理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sin sin abAB=sin cC=引导同学探究正弦定理的其它证法:如外接圆法或向量法.(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 使sin a k A =,sin b k B =,sin c k C =; (2)sin sin abAB=sin cC=等价于sin sin abAB=,sin sin cbCB=,sin aA=sin cC(三) 定理应用,练习巩固正弦定理指出了任意三角形中三条边与对应角的正弦之间的一个关系式,非常好地描述了任意三角形中边与角的一种数量关系.思考: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他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一些怎样的解三角形问题呢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sin sin b Aa B=;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如s i n s i n aA B b=.例1.在∆ABC 中,已知032.0=A ,081.8=B ,42.9=a cm ,解三角形. 解: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80()=-+C A B000180(32.081.8)=-+66.2=;根据正弦定理,sin 42.9sin 81.880.1()sin sin 32.0==≈a B b cm A ; 根据正弦定理,sin 42.9sin 66.274.1().sin sin 32.0==≈a C c cm A 评述:对于解三角形中的复杂运算可使用计算器。
0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0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正弦定理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其中R为△ABC的外接圆半径)。
即详解:正弦定理给出了任意三角形中,三条边及其对应角的正弦之间的对应关系正弦定理的特点:1分式连等形式,各边对应各角,分子均为边长,分母均为角的正弦值;2正弦定理对任意三角形都成立;3正弦定理体现了三角形中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之间的密切联系,是边和角的和谐统一。
2.正弦定理的应用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详解:对于第(1)类,其解是唯一确定的,一般先有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求得第三个角,再利用正弦定理求其余两边;对于第(2)类,其解不一定唯一,由于三角形的形状不能唯一确定,因而会出现两解、一解或无解三种情况。
解三角形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B、C和它的对边a,b,c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详解:解三角形基本思路①已知三边,先用余弦定理求角;②已知两边夹角,先用余弦定理求第三边,再用正弦定理其较小角;③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先用正弦定理求角,注意有解、无解、多解的分析;④已知一边及两角,用正弦定理求边。
4.余弦定理余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所得的差。
;;应用余弦定理,我们就可以从已知的两边和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的第三条边也可以变形写成:;;从上面可知,余弦定理及其推论把用“边、角、边”和“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从数量化的角度进行了刻画,使其变成了可以计算的公式。
详解:理解、应用余弦定理应注意以下四点:1余弦定理揭示了任意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客观规律,是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2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3在余弦定理中,每一个等式均含有四个量,利用方程的观点,可以知三求一;4运用余弦定理时,因为已知三边求角,或已知两边及夹角求另一边,由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知,三角形是确定的,所以解也是唯一的。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个性化教学教案授课时间:备课时间:课时:2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学生姓名:教师姓名:教学重点:突出本章重、难点内容教学难点:定理定理和余弦定理知识点归纳1.正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等于该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即:===2R.面积公式:S△=bcsinA=absinC=acsinB.2.正弦定理的变形及应用变形:(1)a=2RsinA,b=2RsinB,c=2RsinC(2)sinA∶sinB∶sinC=a∶b∶c(3)sinA=,sinB=,sinC=.应用(1)利用正弦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解斜三角形问题:a.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b.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一般地,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有两解、一解、无解三种情况.①A为锐角时②A为直角或钝角时.(2)正弦定理,可以用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其主要功能是实现边角关系转化.例如:在判断三角形形状时,经常把a、b、c分别用2RsinB、2RsinC来代替.3.余弦定理在△ABC中,有a2=b2+c2-2bccosA;b2=c2+a2-2accosB;c2=a2+b2-2abcosC;变形公式:cosA=,cosB=,cosC=在三角形中,我们把三条边(a、b、c)和三个内角(A、B、C)称本元素,只要已知其中的三个元素(至少一个是边),便可以求出其未知元素(可能有两解、一解、无解),这个过程叫做解三角形,余主要作用是解斜三角形.4.解三角形问题时,须注意的三角关系式:A+B+C=π0<A,B,C<πsin=sin=cossin(A+B)=sinC特别地,在锐角三角形中,sinA<cosB,sinB<cosC,sinC<c 【重点难点解析】【命题趋势分析】本节主要考查:1.根据已知条件,求三角形的末知元素,或判的形状.2.运用正、余弦定理及关系式A+B+C=π解决三角形中的计算和3.利用所学的三角知识解决与三角形有关的三角函数问题和简问题.根据考试的方向,可以预见,利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问三角函数、数列、方程、向量等知识相结合,尤其是与生活、生产验实际相结合,考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典型热点考题】例题1 △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B=,cosA=,b=.(1)求sinC的值;(2)求△ABC的面积.例题2 如图所示,在△ABC中,AC=2,BC=1,cosC=. A(1)求AB的值;(2)求sin(2A+C)的值.B C题3 已知A、B、C为△ABC的三个内角,它们的对边分别为a、b、c,若m=(cosB,sinC),n=(cosC,sinB),且m·n=.(1)求A;(2)若a=,△ABC的面积S=,求b+c的值.例题4 在△ABC中,cosB=,cosC=.(1)求sinA的值;(2)设△ABC的面积为,求BC的长.例题5 三角形ABC中的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且a:c=(【同步达纲练习】一、选择题1.在△ABC中,已知a=5,c=10,A=30°,则B等于( )A.105°B.60°C.15°或15°2.在△ABC中,若b=2,a=2,且三角形有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A.0°<A<30°B.0°<A≤45°A.0°<A<90° D.30°<A<60°3.在△ABC中,若==,则△ABC的形状是( )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4.在△ABC中,若a=2,b=2,c=+,则∠A的度数是( )A.30°B.45°C.60°5.设m、m+1、m+2是钝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A.0<m<3B.1<m<3C.3<m<46.在△ABC中,已知sinA∶sinB∶sinC=3∶5∶7,则此三角形的的度数等于( )A.75°B.120°C.135°7.△ABC中,若c=,则角C的度数是( )家长或学生阅读签字。
人教版必修五1.1.1正弦、余弦定理课件
B. acos A bcos B
C. asin B bsin A
D. acos B bcos A
(2)若A,B,C是⊿ABC的三个内角,则
sinA+sinB__>__sinC.
(3)在ABC中,C 2B,则sin 3B 等于(B) sin B
A.b/a
B.a/b
C.a/c
D.c/a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例题讲授
例1,在ABC中,已知A 32.0, B 81.8, a 42.9cm,解三角形 解: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C 180 ( A B) 180 (32.0 81.8 ) 66.2 根据正弦定理,b asin B 42.9sin 81.8 80.1(cm)
c a sin C 20sin 24 13(cm). sin A sin 40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例题讲授
例3 在 ABC 中,B 45,C 60,a 2( 3 1) ,求
ABC的面积S.
解: A 180 (B C ) 75
A
∴由正弦定理得 b a sin B 2(
3
1)(
练习:
(1)在 ABC 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C )
A. asin A bsinB
B. acos A bcos B
C. asin B bsin A
D. acos B bcos A
(2)在 ABC中,若
a cos
A
b cos B
c cos C
,则 ABC 是(
D)
2
2
2
A.等腰三角形
B.等腰直角三角形
sin A sin 32.0 根据正弦定理,c asin C 42.9sin 66.2 74.1(cm)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课件PPT
在钝角三角形 ABC 中,a=1,b=2,c=t,且 C 是最大角,则 t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错解] ∵△ABC 是钝角三角形且 C 是最大角,∴C>90°, ∴cosC<0,∴cosC=a2+2ba2b-c2<0, ∴a2+b2-c2<0,即 1+4-t2<0. ∴t2>5.又 t>0,∴t> 5, 即 t 的取值范围为( 5,+∞).
sin A
3
y 4sin x 4sin( 2 x) 2 3 3
4 3 sin(x ) 2 3, 6
A ,0 B x 2 .
3
3
故 x ( , 5),sin(x ) (1 ,1],
6 66
62
∴y的取值范围为 (4 3,6 3].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名师指津】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2)由于 a:b:c=1: 3:2, 可设 a=x,b= 3x,c=2x. 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得 cosA=b2+2cb2c-a2 =32x×2+43xx2×-2xx2= 23,故 A=30°. 同理可求得 cosB=12,cosC=0,所以 B=60°,C=90°.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x2+x+1,x2-1 和 2x+ 1(x>1),求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角.
∵∠ADC=45°,DC=2x, ∴在△ADC 中,根据余弦定理,得 AC2=AD2+DC2-2AD×DC×cos45°, AC2=4x2-4x+2, 又 AC= 2AB, ∴AC2=2AB2, 即 x2-4x-1=0,解得 x=2± 5. ∵x>0,∴x=2+ 5,即 BD=2+ 5.
名师辨误做答
第一章
解三角形
第一章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数学5 第一章解三角形章节总体设计(一)课标要求本章的中心内容是如何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工具,最后落实在解三角形的应用上。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当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能够熟练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
(二)编写意图与特色1.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章重视与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并且在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示范、引导。
本章的两个主要数学结论是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它们都是关于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结论。
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边角关系的定性的知识,就是“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两条对应边及其所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科书在引入正弦定理内容时,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提出探究性问题:“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的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在引入余弦定理内容时,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我们仍然从量化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
”设置这些问题,都是为了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2.注意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加强与前后各章教学内容的联系,注意复习和应用已学内容,并为后续章节教学内容做好准备,能使整套教科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提高教学效益,并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本章内容处理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与初中学习的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基本关系,已知三角形的边和角相等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有着密切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知识点归纳: 一.正弦定理: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1)变形公式 :1.化边为角: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2.化角为边:Rc C R b B R a A 2sin ,2sin ,2sin === 3.::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4.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cb a S r ABC++=∆2二.余弦定理:A bc c b a cos 2222-+=;变形:(1)bc a c b A 2cos 222-+=;B ac c a b cos 2222-+=; ac b c a B 2cos 222-+=;C ab b a c cos 2222-+=. abc b a C 2cos 222-+=变形:(2)A C B C B A cos sin sin 2sin sin sin 222-+=B C A C A B cos sin sin 2sin sin sin 222-+= C B A B A C cos sin sin 2sin sin sin 222-+=三.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和性质:(1)π=++C B A2222π=++C B A 在Rt △中,222c b a =+,C=A+B=900.(2)-tanC B)+(A tan -cosC, B)+cos(A sinC,=B)+sin(A ==(3)2cos 2sinC B A =+ 2sin 2cos CB A =+ 2c o t 2t a nC B A =+ (4)tanA+tanB+tanC= tanA ·tanB ·tanC(5)b a >⇔B A >⇔B A sin sin >.⇔cosA<cosB (6)21sin 21==C ab S ×底×高Rabc 4=.)(2c b a r ++=(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r ,外接圆半径R )(7)ma+nb=kc ⇔msinA+nsinB=ksinC (8)ma=nb ⇔ msinA=nsinB(9)若A 、B 、C 成等差数列,则B 060=.(10)若三角形中三内角成等差数列,三边成等比数列⇔三角形为正三角形(11)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判断C ∠为锐角222c b a >+⇔,C ∠为直角222c b a =+⇔, C ∠为钝角222c b a <+⇔.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1.已知△ABC 中,a =4,b =43,∠A =30°,则∠B 等于……………………....( ) A .30° B .30°或150° C .60° D .60°或120°2.已知△ABC 中,AB =6,∠A =30°,∠B =120°,则△ABC 的面积为…………..( ) A .9B .18C .93D .1833.已知△ABC 中,a ∶b ∶c =1∶3∶2,则A ∶B ∶C 等于………………………..( )A .1∶2∶3B .2∶3∶1C .1∶3∶2D .3∶1∶2 4.已知△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k ∶(k +1)∶2k (k≠0),则k 的取值范围为…..( ) A .(2,+∞) ] B .(-∞,0) C .(-21,0)D .(21,+∞)5. 在△ABC 中,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其中有一解的是………………………..( ) A .b =7,c =3,C =30° B .b =5,c =42,B =45° C .a =6,b =63,B =60° D .a =20,b =30,A =30° * 6.在△ABC 中,A =60°,b =1,其面积为3,则sin sin sin a b cA B C++++等于….( )A .33B .3392C .338D .239二、填空题7.在△ABC 中,若∠B =30°,AB =23,AC =2,则△ABC 的面积是________. 8.设△ABC 的外接圆半径为R ,且已知AB =4,∠C =45°,则R =________.9.已知△ABC 的面积为23,且b =2,c =3,则∠A =________.10*.若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60°,夹这个角的两边的边长分别是8和5,则它的内切圆半径等于________,外接圆半径等于________. 三、解答题11.在△ABC 中,∠C =60°,BC =a ,AC =b ,a +b =16. (1)试写出△ABC 的面积S 与边长a 的函数关系式.(2)当a 等于多少时,S 有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12.在△ABC 中,已知a 2-a =2(b +c ),a +2b =2c -3,若sin C ∶sin A =4∶13,求a ,b ,c .13.在△ABC 中,求证2tan 2tanBA b a b a -=+-.14*.在一个三角形中,若有一个内角不小于120°,求证:最长边与最短边之比不小于3.同步提升 一、选择题:1、在△ABC 中,已知b =4 ,c =2 ,∠A=120°,则a 等于( )A .2B .6C .2 或6D .272、在△ABC 中,已知三边a 、b 、c 满足(a +b +c)(a +b -c)=3ab ,则∠C 等于 ( ) A .15° B .30° C .45° D .60°3、已知在△ABC 中:,sinA: sinB: sinC =3: 5 :7,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角是 ( )A .135°B .90°C .120°D .150°4、在△ABC 中,若c 4-2(a 2+b 2)c 2+a 4+a 2b 2+b 4=0,则C 等于 ( )A .90°B .120°C .60°D .120°或60° 二、填空题:5、已知△ABC 中,A =60°,最大边和最小边是方程x 2-9x +8=0的两个正实数根,那么BC 边长______.6、△ABC 中,a 、b 分别是角A 和角B 所对的边,a =3,b =1,B 为30°,则角A 的值为______.7、在△ABC 中,cos A =135,sin B =53,则cos C 的值为______. 8、在△ABC 中,若sin A sin B =cos 22C ,则△ABC 为______.9、若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60°,夹这个角的两边的边长分别是8和5,外接圆半径等于_______. 三、解答题:10、在ABC ∆中,,15,8,2==+=+ac c a B C A 求b 的值。
11、△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对边分别是a , b , c ,且t an t a n 3t a n t3A B AB +=-72c =,又△ABC 的面积为ABC S ∆=. 求:(1)角C ; (2)a +b 的值.12、在ABC ∆中,已知2222()sin()()sin()a b A B a b A B +-=-- 证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1.2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课堂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D C A D C B 二、填空题7.23或3 8. 22 9. 60°或120° 10. 3 337三、解答题11.解:(1)∵ a +b =16,∴ b =16-a S =21ab sin C=21a (16-a )sin60°=43(16a -a 2)=-43(a -8)2+163(0<a <16) (2)由(1)知,当a =8时,S 有最大值163.12.解:∵ sin C ∶sin A =4∶13∴ c ∶a =4∶13 设c =4k ,a =13k ,则⎪⎩⎪⎨⎧-=++=-38213)4(213132k b k k b k k由①、②消去2b ,得13k 2-16k +3=0 ③解得k =133或k =1,∵ k =133时b <0,故舍去.∴ k =1,此时a =13,b =2135-,c =4.13.证明:由正弦定理,知a =2R sin A ,b =2R sin B2t a n2t a n2c o s 2s i n 22c o s 2s i n 2)22s i n ()22s i n ()22s i n ()22s i n (s i ns i n s i ns i n s i n 2s i n 2s i n 2s i n 2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R A R B R A R b a b a -=+-=--++-++--+--++=+-=+-=+-∴14.证明:在△ABC 中,设C ≥120°,则c 最长,令最短边为a ,由正弦定理得A B A AC a c s i n )s i n (s i n s i n +== ∵ A ≤B∴ 2A ≤A +B ≤180°-C ≤60°∵ 正弦函数在(0,3π)上是增函数,∴ sin(A +B )≥sin2A >0∴ A B A a c sin )sin(+=≥A A A A A sin cos sin 2sin 2sin ==2cos A ∴ a c≥2cos A∵ 2A ≤60° ∴ 0°<A ≤30°∴ cos A ≥cos30°=23∴ a c ≥2·23∴ a c≥3∴ 最长边与最短边之比不小于3同步提升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DDCB二、填空题: 5、57;6、60°;7、6516或-6556;8、等腰三角形;9、3314 三、解答题:10、由B C A 2=+,得180=++C B A ,60=∴B ,3,5,15,8==∴==+c a ac c a 或5,3==c a 1960cos 222=-+=∴ ac b a b 11、(1)由已知:()B tan A tan B tan A tan --=+13 ()6012031=∴=+∴-=-+=+∴C B A Btan A tan B tan A tan B A tan(2)6323232121=∴=⨯⋅⋅=⋅⋅⋅=ab b a C sin b a S又2162272222222⨯⨯-+=⎪⎭⎫⎝⎛∴-+=b a Ccos ab b a c 47322=+∴b a ()2110041212222=+∴>>=++=+∴b a b ,a ab b a b a 又12、证:)sin()()sin()(2222B A b a B A b a +-=-+2222()(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化简整理得B A b B A a cos sin sin cos 22=由正弦定理得B B A A cos sin cos sin =B A =∴或2π=+B A.ABC C a b ∴∆∠=是以直角的三角形或是的等腰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