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教学重难点及解决策略(支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理论解释 建议: 抓住本质,展开逻辑推理,从被动接受到主 动进行调控、设计
建议: 抓住本质,展开逻辑推理
本质 加速
化学反应的快慢
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 充入反应 物分子 缩小体积 增加浓度 增大压强
提高 单位 时间、 单位 体积 途径 内的 活化 分子 数
增加单位体 积内反应物 分子总数
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哈伯,哈伯于1908年7月在 实验室用N2 、H2在600℃、200个大气压,合成出氨, 产 率为2%。
1931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德国化学家 波施(C.Bosch) 他发现了合成氨廉价的催化剂,使生产效率显著提高,生 产成本明显降低。
2.2 该主题的教学重点、难点及案例分析
序:课程标准对本章相关内容的要求及启示
内容标准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 反应的速率。 2.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 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4.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认识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 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5.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 6.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 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7.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 相关理论加以解释。 8.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 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化学2》化学反应的快慢(感性认识、定性分析)
化学反应的限度(建立化学平衡及其移动的概念)
2.该主题的教学策略
—— 该主题教学重点、难点及案例分析
2.1 该主题总体发展目标 1.认识角度的增加:化学反应的方向
2.认识方式类型转变:
从孤立到系统(从本主题看,从具体内容看)
从定性到定量
从静态到动态(从对反应的认识到对反应的调控)
3.形成认识思路(从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到某一具体
认识角度)
2.2 该主题的教学重点、难点及案例分析
总: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
建议:
设计贯穿始终的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情境线索
和问题线索
例如:以实验室合成氨反应实现到其大规模
工业发展的化学史料为素材,与学生共同经历利用
化学反应的历程
合成氨工业的发展
1900年,法国化学家勒夏特列认为, N2、H2可以在高压 下直接化合成氨。但实验验证时发生了爆炸,于是他觉得 有危险,放弃了研究。 稍后,德国化学家能斯特,通过计算认为合成氨不能实现。 使合成氨又惨遭厄运。
1.若增大反应物浓度,则Q 2.若减小反应物浓度,则Q 3.若增大生成物浓度,则Q 4.若较小生成物浓度,则Q 应”) K,平衡向 K,平衡向 K,平衡向 K,平衡向 方向移动 方向移动 方向移动 方向移动
(填<、=或<)(填“正反应”或“逆反
请你根据所提供的试剂和资料设计实验,验证你的上述推论。 试剂:K2Cr2O7溶液、浓硫酸、NaOH溶液、
1.1 本主题的知识结构——知识之间的关系
判据:反应焓变(△H) 化 学 反 应 条 件 的 优 化
化 学 反 应
化 学 热 力 学
化 学 动 力 学
方 向
反应熵变(△S)
影响规律:△H — T△S 共 同
限 度
定量描述:化学平衡常数
平衡转化率 影响因素:T 、c 、P 定量描述:化学反应速率
影 响
例 C
若在恒温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NO2呢? ABCD
难点2: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原因分析:没有抓住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 本质 解决策略:抓住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异同 同:改变浓度 异:浓度改变——改变单一组份浓度 压强改变——等倍数改变所有组分浓度
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
建立化学平衡常数概念(具体案例待插入)
理解并应用化学平衡常数概念 以N2 + 3H2 2NH3等反应为例,分析:
1. 平衡常数K有单位吗?有统一单位吗?举例说明。
2. 对于某一化学反应,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唯一吗?举
例说明。
介绍化学平衡常数的功能1:表征化学反应限度
——摘自北师大“新世纪”(鲁科)版教材
焓变
(KJ/mol)
>0 >0 <0 =0 >0
是否 自发
自发 自发 自发 自发 自发
提示:从反应前后物质的存在状态及微粒的运动角度考虑
发现“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影响
3. 学生常见错误与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策略
常见问题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
表现:根据所给条件判断平衡状态时,用压强、平
均摩尔质量、密度等物理量替代物质的量浓度时,不
突破对“自发反应”的错误认识
请根据你对“自发反应”的理解判断,下列反应 是否属于自发反应?说明你的理由。 ① 2H2O = 2H2+O2 (室温、通电) ②2H2O = 2H2+O2 (加热至2000℃)
答案:反应1不是自发反应,反应2是自发反应
上述讨论使你对“自发反应”有了哪些进一步认
识?
突破对“自发反应”的错误认识
知该如何思考
原因分析:
(1)未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各特征的功能
(2)对压强、平均摩尔质量、密度等物理量不熟
悉,不能与反应体系中各组份的物质的量建立联系
常见问题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
解决策略:
1.抓住化学平衡状态特征的功能及特点
特征1: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理解化学平衡状态、
两个“方向”的速率、等量替换)
措施
提高所有反应物分子能量 降低活化能
升高温度 使用催化剂
定量
……
2.2 该主题的教学重点、难点及案例分析
《化学平衡》教学重点
1.化学平衡常数的教学
建议: 1.充分利用数据建立化学平衡常数相关概念 2.利用实例体现化学平衡常数的功能 表征化学反应的限度 表征化学平衡状态 分析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外部因素
更加本质的认识 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
热能(定性认识) 化学能
必修
旧键的断裂 新键的生成
电能(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化学反应 的快慢和限度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感性认识离子反应
初中
原子的 重新组合
感受到反应中有 吸热、放热现象
感受到反应有wk.baidu.com慢
基本反应类型
能量 方向、速率、限度 物质 化学反应类型
1.2 本主题在整个中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具体知识的发展层级看
速 率
影 响 因 素的 理 性 分析 : c 、T、催化剂
工 业 合 成 氨
1.2 本主题在整个中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中学阶段对化学反应的认识看

较全面、系统、深入(定量、理性)认识化学反应
热能(定量计算 ) 化学能
选修
反应历程 基元反应
电能(理性分析)
理性分析化学反应的 方向、快慢和限度
特征2:各组分浓度不变(表征化学平衡状态、变
量转化)
×

常见问题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
解决策略:
2.提供具体知识支持
压强、平均摩尔质量、平均密度等物理量与体系
中各组份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常见问题2: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的判断(特别
是浓度和压强、充入惰性气体) 表现:区分不清楚到底是浓度影响还是压强影响 及压强是否改变
2CrO4- (黄色)+ 2H+
预期现象
选用试剂及操作
【本章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教学重点
3.“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教学中的实验探
究 建议: 1. 设计开放性的探究活动 2.对学生方案进行诊断和评价
实验目的
选用试剂及操作
预期现象
验证推论 1:增大 反应物 浓度 平衡正向 移动
(1)向0.01mol/LFeCl3溶液中加入 血红色变 0.001mol/L KSCN溶液 深 (2)向1mol/LFeCl3溶液中加入1mol/L KSCN溶液 向0.01mol/LFeCl3溶液中加入 0.001mol/L KSCN溶液,待达到平衡后, 再加入1mol/LFeCl3溶液和1mol/L KSCN溶液 向0.01mol/LFeCl3溶液中加入 0.001mol/L KSCN溶液,待达到平衡后, 再加入1mol/LFeCl3溶液
【本章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方向》教学重点
1.对自发反应的解释
建议: 利用具体反应让学生体会
请根据你对“自发反应”的理解判断,下列反应 能否自发进行?说明你的理由。 ①2H2+O2= 2H2O(加热至氢气燃点) ②2H2+O2= 2H2O (室温)
答案:上述两个反应均能自发进行
有人认为:”看似不能发生的反应也可能是自发 反应”,你同意吗?
化学反应原理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学科主题教学研究
支瑶
内容纲要
1. 该主题学科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2. 该主题的教学策略 3. 学生常见错误与问题的分析及解决策略
1.该主题学科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1.1 本主题知识结构 1.2 本主题在整个中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和作用 1.3 本主题知识拓展学习
化学平衡常数功能3:分析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外部因素 改变哪些条件可以使化学平衡状态发生移动?为什么?
Q=K 平衡移动 Q≠K
改变Q(限度不变) 改变K(限度改变) 改变温度
改变某组份浓度(浓度) 同时改变各组分浓度(压强)
化学平衡常数功能4: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
请你思考:
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时,Q = K。 此时,
【本章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方向》教学重点
2.“熵”的概念的建立
建议: 利用化学中的具体案例,结合微观过程让学生 体会(如溶解、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等)
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一个过程能否自发进行呢?
反应
NH4HCO3(s)+CH3COOH(aq)= CO2(g)+CH3COONH4(aq)+H2O(l) 2NH4Cl(s)+Ba(OH)2(s)= BaCl2(s)+ 2NH3(g)+2H2O(l) NaOH(s) == Na+ + OHNaCl(s) == Na+ + ClNH4NO3 (s)== NH4+ + NO3-
总: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
建议:
设计贯穿始终的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情境线索
和问题线索(如:合成氨反应、二氧化硫催化氧化,
等)
可以采用分散与集中(利用化学反应方向的教
学)相结合的方式
2.2 该主题的教学重点、难点及案例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含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教学重点
FeCl3溶液(0.01mol/L)、 FeCl3溶液(1mol/L) 、
KSCN溶液(0.001mol/L) 、KSCN溶液(1mol/L)
小资料:Cr2O72-(橙色)+ H2O
实验目的 验证推论1:增大反应物 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验证推论3:增大生成物 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验证推论4:减小生成物 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的方向(定量判断);化学反应 速率(理性分析)化学反应的限度(定量计算、理性分析) 《实验化学》 通过实验使 学生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的 影响,感受浓度对化学平衡 的影响,简介温度、压强对 化学平衡的影响
《化学与技术》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知道), 并应用该理论初步探索氨的工 业合成的最佳生产条件
初始状态:
(2.94×10-4)2
(2.5×10-2)(4.00×10-3)
=8.6×10-4
<
K
所以,此反应的初始状态不是化学平衡状态; 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以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介绍化学平衡常数的功能2:表征化学反应平衡状态
请你思考,并寻找对应关系,说明你的分析思路
Q = K Q > K Q < K 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达到平衡状态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达到平衡状态 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