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工作六种理论模式总结初步整合
个案工作的主要理论模式
原强化物与原强化作用; 次强化物与次强化作用; 正强化物与正强化作用; 负强化物与负强化作用。
(三)、认知学习理论
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人的学习是带有主动性的观
值。
2、辅导方法
(3)辅导关系(六个必备条件) 两人有心理上的接触; 当事人表现出表里如一,陷入焦虑和不安; 工作员在治疗中表现得表里如一; 工作员对当事人提供无条件的尊重和真正地关怀
当事人 ;
工作员对当事人的内在参考框架有正确的了解, 并能深刻体会后者的专管经验和心理状况,并能 尽力将这些有效地沟通给当事人;
原因;治疗者有操控之嫌……
6.4 小结
要点: 1、心理社会派治疗理论 2、人本治疗理论 3、行为派治疗理论
工作目标:与当事人一起发现、增强和动员自身 的长处和应对能力,落实资源,找到人与社会或 物理环境的最佳结合点。
6.1.1 历史脉络
玛丽里士满:注重人和环境 的双重焦点;
20th30s,弗兰克汉克斯 首次使用“心理社会”这一 概念;
50s,戈登汉密尔顿再次引 用“心理社会”这一概念;
60s,霍利斯《个案工作: 心理社会疗法》将这一理论 流派发扬光大。
6.1.2 价值取向与假设
1、人的成长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 的影响,而且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又相互作用,共 同影响当事人的成长过程。
6.1.2 价值取向与假设
2、个人过去的经历、所持的观念、 习得的技巧、知识和态度,都会有 意无意地影响他现今的一切。
察式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 中,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表 现方式及其后果间接学到 的——模仿。
个案工作六种理论模式总结初步整合
个案工作六种理论模式总结初步整合在个案工作中,有许多理论模式被用于指导和支持工作人员与个案进行干预和辅导。
这些理论模式包括心理动力学模式、认知行为模式、系统模式、人际关系模式、解决问题模式和整合模式。
下面将对这六种理论模式进行初步整合和总结。
心理动力学模式是个案工作中最早出现的理论模式之一。
它关注个案内心的冲突和动机,强调童年经历对个案当前问题的影响,以及个案的潜意识和无意识过程。
心理动力学模式提供了一种深入理解个案问题根源的方法,通过分析个案的潜意识冲突和防御机制,帮助个案认识和解决内心问题。
认知行为模式则强调个案的思维和行为对其问题和困扰的影响。
该模式认为个案的问题源于其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而不仅仅是内心冲突。
认知行为模式通过帮助个案认识和改变其负面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提供了一种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
系统模式将个案视为一个系统的一部分,该系统包括个案与其家庭、社区和其他重要关系的互动。
该模式认为个案的问题来自于系统中的不平衡和不稳定,解决个案问题需要调整整个系统的互动。
系统模式强调了环境对个案的影响,通过改变个案与其环境的互动,可以引发个案的积极变化。
人际关系模式将个案的问题视为与其人际关系有关。
该模式认为个案的问题来自于其与他人的互动中的困扰和冲突。
在人际关系模式中,关注个案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亲密度、依恋和冲突,通过改善个案的人际关系来解决其问题。
解决问题模式是一种实用主义的理论模式,它强调解决个案当前问题的实际方法和技巧。
在解决问题模式中,工作人员与个案一起制定目标,分析问题,并采取行动来解决问题。
该模式提供了一种系统和结构化的方法,使个案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
整合模式是将以上各种理论模式进行整合的一种方法。
在整合模式中,工作人员根据个案的需要和情况,灵活地运用各种理论模式中的方法和技巧。
整合模式强调个案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尊重个案的独特性。
通过整合模式,工作人员可以更全面和综合地理解个案问题,并提供个案需要的支持和干预。
个案工作主要模式有哪些
个案工作主要模式有哪些个案工作主要模式有哪些(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注重借助“人在情境中”,把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帮助服务对象。
受精神分析理论、自我心理学和学习理论、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和互动理论、人类学的家庭理论以及系统理论等影响。
(1)七项原则:个别化、接纳、当事人自决权、不批判态度、表里一致、保密和受控制的情绪反应。
(2)理论假设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认为个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个体的发展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又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服务对象的成长过程,借用了系统理论的概念——“人在情境中”,把服务对象放到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去认识,通过了解服务对象的所处环境把握服务对象的问题。
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强调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来自过去、现在以及问题处理过程中的压力有关。
压力主要来自三方面:A.过去的压力:指服务对象在成长早期感受到的因愿望没有获得满足或者情绪冲突没有消除而产生的压力,干扰当前生活,妨碍适应新的环境;B.现在的压力:当前社会环境压力过大,导致成长早期未被解决的问题表现出来,从而导致服务对象的行为出现偏差;C.问题处理过程中的压力:与不良的自我功能和不良的超我功能有关,在这些不良的自我功能和超我功能的影响下,服务对象对外部环境的认识能力以及对自己情绪控制能力减弱,最终导致心理困扰和人际关系的失调。
强调:把服务对象问题产生的背景和现状结合起来考虑,既要重视服务对象问题形成的原因,又要重视服务对象当前的人格强度。
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保证人际互动有效进行的基础是沟通。
人际沟通会影响服务对象的家庭关系和服务对象社会角色的扮演,对服务对象的超我和自我的形成也骑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服务对象的自我功能的强度、自我防卫机制和知觉等都是影响其人际沟通技能形成的重要因素。
4.对人的价值的假设:每个服务对象都是有价值的,他们都具有发展自己的潜能,只是未被开发而已,因此开展心理与社会治疗的目的就是要挖掘服务对象的潜能,使服务对象健康地成长。
个案工作六种理论模式总结 初步整合
个案工作六种理论模式总结一、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该模式主要借助精神分析理论中“本我、自我、超我”分析和“人在情境中”理论,认为人是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组成的,并汇集了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和互动理论、人类学的家庭理论以及系统理论等。
理论建立在以下四个假设上: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求助者成长过程;求助者问题来源主要有早年经历、当前环境和不良的自我和超我功能;人际沟通包括自我功能的强度、自我防卫机制和知觉等;求助者具有价值和潜能有待发掘。
基于上述理论基础,治疗方法集中在两方面:以辅导求助者本身为主的直接治疗和以改善求助者所处环境为主的间接治疗,按照研究、诊断、治疗的步骤,通过运用各种个案工作的技巧逐步解决求助者的问题,从而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意义和与他者的关系,能够对生活有一个正确的知觉。
但是,该模式把求助者看成“病人”“问题人”,分析方法类型化,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求助者的主观感受和独特的精神发展逻辑以及其自决权。
(401字)二、人本治疗模式从乐观主义人性观和理想主义生活观出发,是继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行为治疗模式之后的第三种心理学思想流派。
理论假设认为人性本质是好的,有潜能发展自己,与人合作,能够自发评估事物及其意义;主张通过建立和谐、接纳的合作关系帮助求助者更好地理解自己;自我概念包括求助者对自己的知觉和评价、对自己和他人关系的知觉及对环境的知觉和评价;人的自我概念和主观经验出现不一致甚至冲突时,便会出现心理适应不良和失调。
该模式不过分注重工作者的技巧,而是注重倾听、释意、澄清、情感反映、自我揭示等非影响性指导技巧,通过创造和谐、接纳、真诚的和谐辅导关系,帮助求助者认识自我,激发其潜能,正确认识自我。
但是个案辅导的技巧还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顿悟力不是很强的群体。
(318字)三、行为修正模式该模式以求助者行为作为分析的起点,探讨不良行为产生的外部条件、机制以及具体发展过程。
一句话区分个案的七种模式
干货||一句话区分社工个案的七种模式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的考试重中之重,也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出题者也往往喜欢在这里出题,个案工作主要是涉及到个人服务,故此,也是最为复杂的模式,如果不仔细翻看课本,基本上会处于全部沦陷的状态。
首先是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最主要的假设就是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涉及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其实,这也是社工理论的基点——人在环境中,只是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将其细化。
】这里的技巧包括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
直接治疗技巧——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技巧。
包括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
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包括:支持(给予肯定和认可)直接影响(表达社工的看法和意见)探索-描述-宣泄(让服务对象自己去寻找真相)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包括:现实情况反思(侧重所处现实处境)心理动力反思(侧重情绪反应方式)人格发展反思(侧重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大家一定要理解前面的这些,才不用被后面的模式所混淆。
其实,一句话就是运用心里的策略来影响服务对象。
第二种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这个模式是从条件反射的学习理论演化而来,主要是有两个原则:1.认知对人的情绪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2.人的行动能够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情绪。
技巧包括:个案概念化、合作式的治疗关系、苏格拉底式的提问、结构化和心理教育、认知重塑。
这里就不展开解释了。
因为考试的时候还没有遇到细化的题目。
其实,一句话就是治疗服务对象的行为方式。
第三种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这个模式由艾利斯提出来的,以人本主义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础,提出了ABC理论——事件、信念、行为。
技巧包括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和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简而言之就是检查和辩论检查——反应感受、角色扮演、冒险、识别。
主要是对服务对象情绪、行为困扰背后的非理性信念的原因进行探寻和识别的具体方法。
辩论——辩论、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自我表露、示范、替代性选择、去灾难化、想象。
个案工作七大治疗模式详细笔记
个案工作七大治疗模式详细笔记1.心理动力学治疗模式:心理动力学治疗模式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该模式试图探索个体的潜意识和无意识层面的冲突和防御机制,并通过解析和对话来帮助个体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心理动力学治疗模式主要应用于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2.认知行为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是一种短期、目标导向的治疗模式,关注个体的思维、情绪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帮助个体认识并改变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广泛应用于焦虑障碍、抑郁障碍、进食障碍等问题的治疗。
3.人本主义治疗模式:人本主义治疗模式注重个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
该模式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的积极因素,人们的问题通常源于对自我和价值的否定。
人本主义治疗模式通过提供支持、关怀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来帮助个体发现和利用自己的潜能。
人本主义治疗模式常用于自尊和身份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方面的治疗。
4.解决短暂治疗模式:解决短暂治疗模式是一种短期、集中的治疗模式,主要应用于解决具体的问题和提供问题解决的技能。
该模式通过帮助个体识别问题、设定目标和实施行动计划,来帮助个体解决问题和提高心理健康。
解决短暂治疗模式适用于工作压力、情绪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5.喉癌治疗:喉癌治疗模式是一种情感焦点的治疗模式,主要应用于帮助个体处理情感困扰和心理创伤。
该模式通过提供关怀和支持,帮助个体表达和释放情绪,以促进心理健康和康复。
焦点治疗模式通常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失去和丧失等方面的治疗。
6.行为治疗模式:行为治疗模式侧重于个体的行为模式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该模式通过改变有害的或不适应的行为模式,来提高个体的心理功能和适应能力。
行为治疗模式主要应用于强迫症、恐惧和恐慌障碍等问题的治疗。
7.家庭系统治疗模式:家庭系统治疗模式视个体的问题为家庭系统中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该模式通过关注家庭系统中的家庭角色和动态,来解决个体的问题。
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背景最早是由社会工作者玛丽·杰雷特在1928年提出的,她发现在里士满的《社会诊断》一书中所列举的至少一半以上都是精神症状方面的问题,所以她将个案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心理方面。
1930年,美国汗金斯首次使用心理社会的概念。
1937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密尔顿出版了《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一书,对心理与社会治疗的个案工作理论分析模式进行整理,不过当时他是以精神分析为主。
托尔主张,对个人地理解必须从“人在情景中”着手。
方法和技巧(一)直接治疗技巧在直接治疗技巧中又可以根据工作者与求助者的沟通状况,把直接治疗技巧分为非反映性直接治疗和反映性直接治疗。
1、非反映性直接治疗的技巧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三种类型。
(1)支持是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常用的治疗技巧之一,其核心是通过工作者的了解、接纳、同感和信任等削减求助者的焦虑和不安。
(2)所谓直接影响是指工作者通过直接表示自己的态度和意见促进求助者不良行为的改变和心理困容的消除。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直接影响的具体方式主要有五种:强调、提议、忠告、坚持和干预。
(3)探索—描述—宣泄不仅具有研究和诊断功能,同时还具有治疗的作用。
通过求助者的描述和解释探索求助者的问题,并为求助者的情感宣泄提供机会,以便疏导求助者的情绪冲突,改变求助者的不良行为。
2、反映性直接治疗技巧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映、心理动力反映和人格发展反映(1)现实情况反映主要涉及六个方面:1、外在反映2、内外在反映3、内在反映4、对环境刺激的反应5、自我评估6、对工作者和治疗的反应(2)心理动力反映工作者协助求助者认识、理解自己的心理反应倾向,分析自己内心的反应方式,这方面的工作称为心理动力反映。
(3)人格发展反映是指工作者帮助求助者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早年痛苦经历,调整求助者的人格发展。
其技巧包括三个方面:1、宣泄2、分析3、修正。
在求助者了解其不良行为的根源基础上,工作者需要帮助求助者重新评估以前的经历,调整求助者现有的人际关系。
个案、小组、社区工作的理论模式
内容模式理论假设治疗技巧特点(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它认为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一起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它强调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来自过去、现在以及处理问题三个方面的压力有关,这三个方面的压力相互影响,最终使服务对象心理出现困扰、人际交往出现冲突。
(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它认为人际沟通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4)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它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在能力。
直接治疗技巧: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它又可以分为:(1)反思性直接治疗: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相互沟通交流,引导服务对象正确分析和理解自己问题的各种具体技巧。
这种辅导技巧比较关注反映服务对象内心的感受和想法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和人格发展反思。
(2)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接收状态的各种辅导技巧。
它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
间接治疗技巧:是指通过改善周围环境或辅导第三方来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具体技巧。
它的运用对象包括服务对象的家人、朋友、同事、亲属、邻里和社区管理人员等,它扩展了个案服务介入的焦点,构成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技巧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1)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
它认为,在收集服务对象资料的过程中,只有把服务对象放回到具体的人际交往的场景中,并把服务对象目前的内心冲突与以往的经历联系起来,才能准确揭示服务对象困扰产生的真实原因。
(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
它的诊断阶段是指对服务对象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寻找服务对象问题产生、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它的诊断包括三个方面:心理动态诊断、缘由诊断和分类诊断。
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个案工作理论模式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中的一种常见实践方法,通过个别与受援者的互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发展潜能和改善生活情况。
个案工作理论模式是个案工作的指导原则和方法,包括人本主义、系统论、任务性等多种理论模式。
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1.人本主义模式人本主义模式强调个人的尊重和尊严,关注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解决问题的潜能。
该模式将个案工作理解为一个支持和激励受援者发现和充分利用个人资源和能力的过程。
在人本主义模式中,社工通过提供支持和鼓励的环境,帮助受援者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并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该模式注重与受援者建立平等和互助的关系,促进其自我成长和发展。
2.系统论模式系统论模式将个案工作视为一个存在于系统之中的过程。
在该模式中,社工将受援者视为一个具有多个子系统的整体,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等。
社工通过了解和分析这些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帮助受援者解决问题和改变不良的行为模式。
系统论模式注重整体性的思维和干预,认为对个案的改变需要考虑到影响个案的各种因素和关系。
3.任务性模式任务性模式将个案工作视为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
在该模式中,社工与受援者一起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并通过不同的任务和技巧来达到这些目标。
该模式注重实用性和目标导向性,强调行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工在任务性模式中扮演着导师和教练的角色,帮助受援者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实践技能。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个案工作理论模式,每个模式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在实践中,社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或将其相互结合使用。
个案工作理论模式的核心是关注个人的需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与受援者的互动和合作,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状况和实现个人潜能的发展。
这些理论模式为个案工作提供了指导和支持,使社工能够更有效地进行个案干预和辅导。
个案社会工作模式总结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人本治疗模式行为修正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理论假设 1.对人性的假设:生理+心理+社会。
人在情境中2.对求助者价值的假设:有价值,有发展潜能的人对求助者问题的假设(优势视角)3.产生的背景(服务对象问题)(早年经历)+ 现状(人格强度)4.对人际沟通的假设自我与人际沟通的互相影响1.非指导性治疗阶段对治疗技巧/工作者的角色的规定2.当事人中心治疗阶段对工作内容的规定3.治疗的条件阶段工作内容的变化4.以人为中心治疗阶段治疗技巧/工作者的角色的扩展5.对人性的假设自我实现的倾向+自我实现的动力6.案主的主观经验世界从案主的主观角度着手,以案主为中心7.自我概念内化他人价值条件—自我概念危机—第二评估过程8.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选择性知觉--曲解--否定--防御机制失效1.经典条件作用的理论假设:强化、消退、泛化、分化、抗条件作用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理论假设影响行为的单元:正增强、负增强、正惩罚、负惩罚强化的程序:固定比率、变动比率、固定时距、变动时距强化物的类型:物质、社会、生活3.社会学习理论的假设观察学习过程:注意—保持—再现—动机确立行为修正模式的一般理论假设以行为作为理论研究的中心以学习作为核心概念强调外部环境在行为习得中的作用注重可观察和可测量1.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人内心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好的,发展出理性信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种是不好的,发展出非理性信念和不良的生活方式。
非理性信念一方面来自人固有的倾向,一方面来自外部环境2.对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的假设A(引发事件)B(信念系统)C(导致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理论+ D(对非理性信念的识别和辩论)E(消除情绪和行为困扰,形成有效的理性生活方式)治疗方法和技巧 1.直接治疗技巧:1)非反应性接纳+宣泄+改变A.支持——削减案主的焦虑和不安B.接纳、保证、实物帮助C.探索-描述-宣泄——疏导案主情绪冲突。
表达直觉性的负面感受和被压制的内心冲突D.直接影响——消除心理困扰,改变不良行为。
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理论特点
(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 其诊断包括:
心理动态诊断是对服务对象的人格的各部分之间 的互动关系进行评估。如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之间的关系。如一对夫妻离婚之后,每当父亲来 探望孩子时,小孩总是又躲又闹,不欢而散。而 父亲走了之后孩子又十分想念。实际上孩子的潜 意识还是很爱他的父亲,只是不知道怎样表达对 父亲的这种聚散的复杂情感。
(3)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 务对象。
根据服务介入目标,可以把服务介入分为五个层 面:
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 减轻服务对象系统功能的失调 增强服务对象的适应能力 开发服务对象的潜在能力 改善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关系
问题解决学派
20世纪50年代,创始人:波尔曼 (Helen Perlman),代表作: 《社会个案工作:一种问题解决的过 程》
2、心理及社会治疗学派
起源于玛丽.里士满的《社会诊断》 一书
1937年汉密尔顿《个案工作基本概念》 芝加哥大学的托尔强调“人在情境中” 哥伦比亚大学 霍利斯教授《个案社会工
作:心理暨社会疗法》
主要观点和基本假设
该学派认为人的成长与发展受到生理、心 理、社会因素及其交互影响
人在情境中——人是指个人内在心理
良好的信任关系。加强引导,淡化矫正色彩,着重 了解A的思想动态情况,疏导其情绪,帮助案主解 开思想上的症结,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2、帮助他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强化其家庭责任。将 其小孩作为其树立生活信心的切入口,开导其把培 养、教育作为A的重任。通过两小孩促使A抛开悲观 失望的情绪。 3、与A的妻子进行沟通,争取A妻子的积极配合, 让其妻子为A的社区矫正创造一下良好的家庭和亲 情气氛。 4、发掘A过去生活中的闪光点,了解其犯罪的原因 ,对犯罪的看法,找出缺点,用举例算账的方法激 励A做一名守法公民。 5、有针对性地做好法律知识的讲解,增强A的守法 意识的同时,并协助其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 益。 6、组织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增加他的社会参与度和 促进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增强他的社会责任感 。
个案社会工作模式总结
个案社会工作模式总结个案社会工作模式是社会工作中的一种重要实践方式,主要针对个体客户的需求和问题进行干预和支持。
该模式注重个体的整体性和独特性,以促进其自我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和实现自身潜力为目标。
下面是对个案社会工作模式的总结:一、背景和特点个案社会工作模式起源于西方社会工作实践,是社会工作的核心模式之一。
该模式主要应对个体客户面临的社会、心理、经济等多重问题,通过个别咨询、辅导和干预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增强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
个案社会工作模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以个体客户为中心:个案社会工作模式以个体客户的需求和问题为出发点,将其视为整个干预过程的核心。
2. 多维度综合干预:该模式涉及到个体的社会、经济、心理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干预方法和技巧。
3. 面对面的干预方式:个案社会工作模式主要通过面对面的咨询、辅导、引导等方式进行干预,以促进个体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改变。
4. 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在个案社会工作模式中,个体被视为一个主体,有能力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基本过程和方法个案社会工作模式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接触和评估:社工与个体客户建立联系并了解其需求和问题,通过评估和定位,确定干预目标和方案。
2. 建立工作关系:社工与个体客户建立互信和合作的工作关系,共同确定干预目标和计划,并明确双方的责任和角色。
3. 制定干预计划:社工根据评估结果和干预目标,制定具体的干预计划,并明确采取哪些方法和技巧进行干预。
4. 实施干预:社工按照干预计划进行具体的干预操作,包括个别咨询、辅导、引导、协调等多个环节。
5. 评估和调整:社工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干预计划,以达到最佳的干预效果。
个案社会工作模式中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个案咨询和辅导:社工通过与个体客户的面对面交流,帮助其理清问题、认识自己、寻找解决方案,并提供支持和引导。
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一、理论来源:1.精神分析理论2.沟通理论3.社会角色理论4.人在情境中二、基本假设: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人的成长受心理生理社会三个方面共同影响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问题来源于早先被压抑的欲望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问题的产生与沟通能力有关4.对人的价值的假设,个人有价值有能力更好的生活5.人类行为不仅可以被了解,而且有一定的规律,可能预测其发展方向三、基本原则1.表达情景与感受2.促使案主真正认识所处的情景3.了解案主性格特点4.了解案主童年成长期的情绪生活和体验5.适当的建议和劝告6.支持、帮助必须让案主感受得到四、实施程序1.开始接触2.心理社会研究3.诊断4.治疗五、治疗方法与技术(一)直接治疗:非反应沟通技术:1.包括支持2直接影响(强调、建议、忠告、坚持、干预)3.探讨描述、宣泄反应沟通技术:1.人在情境中反应讨论2.心理模式动力反应讨论3.人格发展反应讨论(二)间接治疗六、理论特点(一)贡献:人在情境中概念,探索-描述-宣泄的方法(二)局限:1耗时2.案主一定的沟通,自省力和较完整的自我行为治疗模式理论与方法一、主要理论来源:1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2.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3.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二、基本假设:1.人性观2.人是被环境和遗传决定的有机体3.人既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产物4.人的行为是有规律的5.人的行为是学习来的。
三、基本特征:1根据科学方法原理,将通过实践得到的学习原理用于协助当事人改变其不良的行为。
2.强调当事人目前的问题与造成问题的因素,不强调历史性3.当事人必须行动以寻求改变4.在内容上大部分带有教育色彩。
5.具有弹性,能依照不同当事人的不同问题而调整变化6.实际工作以当事人与工作员之间的协同关系为基础四、基本方法1.辅导目标:通常当事人在治疗初期必须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
2.工作员的角色:充当当事人学习新行为的榜样。
3.当事人的角色:主动参与选择和拟定目标,要有改变的动机并愿意付诸行动。
个案工作的主要理论模式
当前的社会环境压力过于强烈,使当 事人早年未被解决的问题呈现出来, 从而导致其行为出现偏差;
当事人的问题与不良的自我功能和不 良超我功能有关。
6.1.2 价值取向与假设
3、人际沟通十分重要 个人的自我强度、自我防卫机制和知觉等都是对
人际沟通技能有决定影响的因素。
6.1.2 价值取向与假设
4、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具备发展的潜力,只是 未被开发而已。
6.1.3 基本方法(研究-诊断-治疗)
1、心理社会研究 (1)了解当事人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他为解决
问题做了哪些努力?他认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追溯当事人童年的经验、家庭关系、价值观
第三阶段:20th60s 此时此地的关系,协助当事人性
格成长的核心条件;
第四阶段:20th70s-今 注重工作员的特质、信念和态度,
而非技巧。
6.2.2 基本假设和特征
1、人性观 积极乐观 ——认为人基本上是善良、
理智、仁慈、现实、进取、 可信赖和有目标的; ——认为人有责任感,能与 他人合作;
60s,霍利斯《个案工作: 心理社会疗法》将这一理论 流派发扬光大。
6.1.2 价值取向与假设
1、人的成长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 的影响,而且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又相互作用,共 同影响当事人的成长过程。
6.1.2 价值取向与假设
2、个人过去的经历、所持的观念、 习得的技巧、知识和态度,都会有 意无意地影响他现今的一切。
念和对自己的看法; (3)观察当事人的情绪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 (4)协助当事人进行自我发现,了解自己在行为
个案工作理论模式
适用范围:处理压力和焦虑有关的问题,也用来处理慢性病,如高血压、 失眠等。
深度肌肉放松:右手握拳、左手握拳、二头肌、三头肌、额头、眼睛、 舌头、颈部、胸部、腹部、腰部、大腿、小腿、外胫
系统脱敏法---古典制约原理发展而来
基本假设:焦虑反应是学习来的,是制约后的产物,可以 用相反的替代活动来消除。 三个基本步骤(Morris,1986): 松弛训练; 定出焦虑层次表; 进行系统脱敏感程序;
行为模式的一般理论假设
传统:人只是社会文化制约下的产物; 现代:人既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产物;
●以行为作为理论研究的中心; ●以学习作为核心概念; ●强调外部环境在行为习得中的作用; ●注意可观察和可测量;
当代行为治疗模式强调人与环境的互动,认知因素以及人 对环境的主观反应,在辅导实务中占有一席之地。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处理焦虑和退缩行为; 恐惧症、 噩梦、神经性厌食症、强迫性行为、口吃等
果断训练
适用范围:有社交困难的人;
适用对象: ●无法表现生气或愤怒的人;●很难拒绝别人的人; ●过度有礼或常让人利用的人;●难以表达情感或其他正面反应的人; ●自觉无权表达其想法、信念和感觉的人。 基本假设 :人有权利表达他们的感觉、想法、信念和态度。
基本特征
根据科学方法的原理和步骤,将经由试验得到的学习原理用于协助当事 人改变其适应不良的行为; 强调案主目前的问题和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不强调历史性的决定因素; 辅导过程里,案主必须从事特定的行动,寻求改变,以解决自身的问题, 而不仅是会谈; 有教育色彩,强调教会案主自我管理的技巧; 案主和社工之间有协同合作的关系。
治疗目标和社工的能力
一般性目标:创造新的条件以供案主学习; 具体目标:培养自助能力,重返社会、增进社会技能、减 少怪异行为等;
社会工作个案理论模式
社会工作个案理论模式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背景最早室友社会工作者玛丽·杰雷特在1928年提出的,她发现在里士满的《社会诊断》一书中所列举的至少一半以上都是精神症状方面的问题,所以她将个案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心理方面。
1930年,美国汗金斯首次使用心理社会的概念。
1937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汉密尔顿出版了《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一书,对心理与社会治疗的个案工作理论分析模式进行整理,不过当时他是以精神分析为主。
托尔主张,对个人地理解必须从“人在情景中”着手。
方法和技巧(一)直接治疗技巧在直接治疗技巧中又可以根据工作者与求助者的沟通状况,把直接治疗技巧分为非反映性直接治疗和反映性直接治疗。
1、非反映性直接治疗的技巧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三种类型。
(1)支持是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常用的治疗技巧之一,其核心是通过工作者的了解、接纳、同感和信任等削减求助者的焦虑和不安。
(2)所谓直接影响是指工作者通过直接表示自己的态度和意见促进求助者不良行为的改变和心理困容的消除。
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的直接影响的具体方式主要有五种:强调、提议、忠告、坚持和干预。
(3)探索—描述—宣泄不仅具有研究和诊断功能,同时还具有治疗的作用。
通过求助者的描述和解释探索求助者的问题,并为求助者的情感宣泄提供机会,以便疏导求助者的情绪冲突,改变求助者的不良行为。
2、反映性直接治疗技巧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映、心理动力反映和人格发展反映(1)现实情况反映主要涉及六个方面:1、外在反映2、内外在反映3、内在反映4、对环境刺激的反应5、自我评估6、对工作者和治疗的反应(2)心理动力反映工作者协助求助者认识、理解自己的心理反应倾向,分析自己内心的反应方式,这方面的工作称为心理动力反映。
(3)人格发展反映是指工作者帮助求助者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早年痛苦经历,调整求助者的人格发展。
其技巧包括三个方面:1、宣泄2、分析3、修正。
在求助者了解其不良行为的根源基础上,工作者需要帮助求助者重新评估以前的经历,调整求助者现有的人际关系。
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
二、价值取向与假设
• 1.人在情景中。顾名思义,“心理社会”这个名词是指人是由生理、心理及 社会各部分组成,而其中的互动作用更促成各部分之间不断的彼此影响。换言 之,个人的心理发展是受其社会环境和生理状态所影响。因此,个人的生理和 心理发展,人际关系和个人与环境的关系都是重要的研究范围。基于此观点, 心理社会治疗法借用了“人在情景中”这个系统论的概念。具体来说,“人在 情景中”认为人不能被看作一个完全独立自存的个体,研究一个人,一定要同 时了解他所处的环境,即是他的家庭、学校、朋友、工作场所等在社会中所产 生的状态。 2.个人过去的成长经历对当前状况的影响。个人过去所经历的事物,所持的 观念,所学习得到的技巧、知识和态度都会有意无意地影响着个人当前的一切。 因此了解案主的早年经历对了解他的现状有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心理社会治 疗法也强调了个人的自我调节功能,也就是说,不单探索问题的背景和成因, 也重视案主人格的强度,由此可见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 3.个人与其环境的互动,他的家庭和社会角色的影响,对超我和自我理想的 建立都有着重大意义。霍利斯(HoIIis)十分看重沟通,她认为个人既与他人 互动,沟通便成为不可或缺的媒介。而个人的自我强度、自我防卫机构及理解 力等因素,对个人沟通技巧的优劣,都有决定性的影响。 4.每个人都被视为有价值和有待发展潜质的个体。心理社会治疗法的宗旨是 要协助个人达到健康的发展和充分运用个人的潜力。
•
•
•
• 5、基本工作原则 • 基于以上所说种种对人的了解,应用心理治疗法时社会工作者应遵 循下列的原则: • (1)个别化原则。即是将案主看成独特的个人,重视案主对待困 难和问题的感受与看法。 • (2)接纳的原则。即是要承认案主有自由表达情感的权利,工作者 应投入地倾听,既不阻止,也不责备。 • (3)案主自决的原则。即是承认案主有自己选择决定的权利。 • (4)非评判的原则。工作者的角色是了解和帮助案主,而不是对 案主作出是非对错的评判。 • (5)真诚或表里一致的原则。即是指工作者在和案主建立的专业关 系中一直保持着开放和诚实的态度。 • (6)保密的原则。即是要保守案主在专业关系中所显露的秘密。 • (7)受控制的情绪反应的原则。即是指工作者的情绪要受到理性 和专业的控制,正确处理好“移情”,不要让自己产生“反移情”。 • 上列的工作原则相信是所有从事社会工作人士耳熟能详的。只是许多 时候我们可能没有留意这些守则是源自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
社会工作者个案工作主要模式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以人本主义作为自己理论地基础,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断追求成长发展地趋向.它对人地心理失调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提出了理论:引发事件、服务对象地信念系统、引发事件后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
任务中心模式认为,服务介入须符合五个方面地基本要求:介入时间有限、介入目标清晰、介入服务简要、服务效果明显、介入过程精密.
人本治疗模式认为有效地辅导方式不是运用具体地辅导技巧消除服务对象地困扰,而是创造一种有利地辅导环境让服务对象接近自己地真实需要,变成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在能力地人.
重演、集中焦点、感觉震撼、划清界限、打破平衡、互动方式、协助建立合理地观察视角、显现似是而非地想法、强调优点.
特点
迅速了解服务对象地主要问题.
个案工作主要模式
危机介入模式
人本治疗模式
家庭治疗模式
内容
危机:一个人地正常生活受到意外危险事件地破坏而产生地身心混乱地状态.分为两类:成长危机、情境危机.
危机发展分四个阶段:危机发生、应对、解决危机、恢复期.
危机介入地基本原则:及时处理、限定目标、输入希望、提供支持、恢复自尊、培养自主能力.
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其理论假设涉及对人性地基本看法以及自我概念、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适应失调等重要地基本概念.
(在家庭治疗模式中运用最广、影响最大)以家庭作为基本地治疗单位,假设家庭地动力和组织方式与个人地问题密切相关,通过家庭动力和组织方式地改变来解决个人和家庭地问题.其基本概念涉及家庭系统、家庭结构、病态家庭结构(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和倒三角)、家庭生命周期(形成期、发展期、收缩期、解组期).
技巧
迅速作出危险性判断
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与实务方法
一、危机介入模式与实务方法
(二)危机介入的技术 1、开始阶段 (3)搞清楚其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从而把问题集中在目标 上,找出真正的问题。 (4)在危机介入的开始阶段,其工作目标主要是与案主建 立牢固的专业关系基础,取得案主的信任。
一、危机介入模式与实务方法
(二)危机介入的技术
2、中间阶段 进一步搜集资料,扩大对案主的认识,把发生的事情与其过去的生活
二、任务中心模式与实务方法
(三)任务中心的问题解决过程有五个阶段: (1)问题探索 (2)协议 (3)工作者与案主共同制定出具体的目标。 (4)迈向目标,完成任务 (5)结束。这时要回顾已取得的成就。
二、任务中心模式与实务方法
(四)工作阶段中的步骤与方法 1、开始接触、探索和协议阶段 鼓励案主表述自己的问题,鼓励案主宣泄感情。 工作者要帮案主自己采取行动,制定一些小的可达到的目标。 列出案主关心的问题,解释“任务中心”模式,如时间限制、 优先要考虑的问题、需要介入的人(如家庭成员等)。
二、任务中心模式与实务方法
案例分析:
小黄,男23岁,初中文化程度。小黄的父母目前双双下岗在家,一 家三口依靠每月的房屋租金来维持生活。一方面,父母对小黄很疼爱, 但小黄总因为自己的外貌怨恨她们,态度冷淡;另一方面,父母只知道 在物质上满足儿子,不懂如何沟通。
小黄初中毕业后没有继续读书,一直待在家里。期间也曾去过夜校, 但因其学习基础差,无法跟上学习进度,不得不退学了。在年满18岁后, 开始出去寻找工作,尝试了许多工作单位,但没有一个愿意聘用他。小 黄自认为是其外貌影响了就业。一来是他一米六的身高,二来是他的外 貌。几次三番受到挫折,他便灰心,不再找工作,只是在家打游戏,还 不断埋怨父母。
五、叙事治疗模式与实务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案工作六种理论模式总结
一、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
该模式主要借助精神分析理论中“本我、自我、超我”分析和“人在情境中”理论,认为人是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组成的,并汇集了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和互动理论、人类学的家庭理论以及系统理论等。
理论建立在以下四个假设上: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求助者成长过程;求助者问题来源主要有早年经历、当前环境和不良的自我和超我功能;人际沟通包括自我功能的强度、自我防卫机制和知觉等;求助者具有价值和潜能有待发掘。
基于上述理论基础,治疗方法集中在两方面:以辅导求助者本身为主的直接治疗和以改善求助者所处环境为主的间接治疗,按照研究、诊断、治疗的步骤,通过运用各种个案工作的技巧逐步解决求助者的问题,从而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意义和与他者的关系,能够对生活有一个正确的知觉。
但是,该模式把求助者看成“病人”“问题人”,分析方法类型化,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求助者的主观感受和独特的精神发展逻辑以及其自决权。
(401字)
二、人本治疗模式
从乐观主义人性观和理想主义生活观出发,是继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行为治疗模式之后的第三种心理学思想流派。
理论假设认为人性本质是好的,有潜能发展自己,与人合作,能够自发评估事物及其意义;主张通过建立和谐、接纳的合作关系帮助求助者更好地理解自己;自我概念包括求助者对自己的知觉和评价、对自己和他人关系的知觉
及对环境的知觉和评价;人的自我概念和主观经验出现不一致甚至冲突时,便会出现心理适应不良和失调。
该模式不过分注重工作者的技巧,而是注重倾听、释意、澄清、情感反映、自我揭示等非影响性指导技巧,通过创造和谐、接纳、真诚的和谐辅导关系,帮助求助者认识自我,激发其潜能,正确认识自我。
但是个案辅导的技巧还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顿悟力不是很强的群体。
(318字)
三、行为修正模式
该模式以求助者行为作为分析的起点,探讨不良行为产生的外部条件、机制以及具体发展过程。
主要理论假设为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以行为作为理论研究的中心,以学习作为核心概念,强调外部环境在行为习得中的作用,注重可观察和可测量。
治疗方法比较系统、明确,主要有放松练习、系统脱敏法、满灌疗法、自我管理、厌恶性疗法、模仿、代币管制法和果敢训练等。
主要遵守如下原则: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准确的行为评估;有效的行为修正;合理的修正效果评估。
但是该模式忽视了对求助者内心的探讨,把人的行为单纯理解为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过分注重外在行为症状的消除。
(277字)
四、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该模式是认知疗法的一种重要理论分析模式,形成了包含ABC理论在内的相对系统完备的个案辅导技术。
主张人生来有积极理性和消极非理性两方面,都是有价值的。
关注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重点运用ABC理论:A代表引发事件,B代表求助者的信念系统(认知和
评价),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后来发展出D协助求助者克服非理性信念,E即理性生活方式本身这一目标。
治疗过程主要是明确辅导要求、检查非理性信念、与非理性信念辩论、学会理性生活方式和巩固辅导成果。
主要遵循如下原则:注重综合运用各种辅导技巧;;注重对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进行分析、辨别和争论及注重把面谈辅导和自主辅导结合起来。
但是,该模式对何为“理性”界定不够清晰,过分强调工作者介入;忽视对求助者内心感受的理解与分析,仅仅停留在是否理性的思想意识上。
(305字)
五、结构家庭治疗法
该模式以家庭为治疗单位,认为家庭功能发挥不良是因为家庭结构(固化了的交往关系)不合理,以改变家庭结构为治疗的首要目标。
涉及次系统、边界、角色和责任分工及权力架构。
工作者进入家庭后,首先评估家庭的形态和结构,家庭系统的弹性、回馈,家庭生命周期和家庭成员的症状与交往方式之间的关系,然后介入家庭,进而改变家庭的看法,改善家庭的结构和错误的世界观。
该模式提供了简单的分析框架与治疗方案,但是其理想模型是西方中产阶级核心家庭,把某一历史阶段中的家庭形态作为最理想的家庭模式来推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44字)
六、联合家庭治疗法
该模式建立在系统理论之上,认为个人、家庭和个人与家庭所处的环境各自成系统。
认为人的自我价值包括对自己的看法、对别人的看法、心中认为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以及根据别人如何看自己所产生的
对自己的看法,认为人的基本需求在早年得到满足与否影响今后的自我价值的感受。
其创始人萨提亚认为良好的沟通需要兼顾自我、对方和情境三个方面。
通过对原有家庭生活经验的整合,工作者扮演解释者、示范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以达到如下目标:创造一个宽松舒适的环境,让每个人可以看清自己和自己的行为;与每个人建立信任与支持的关系,使他们感到个人的价值受肯定;使每个人觉得转变是可能的,并提供指导、指示、经验和技巧;示范应如何领会别人的意思,有不清楚时要如何核对和澄清,如何觉察自己的感受及如何完成自己的目标;引导每个人学会思想、感受和行为的新途径。
该模式非常重视家庭在培养个人的自我价值感上的作用,在治疗的不同阶段灵活使用不同的技巧。
(395字)
注:建议大家时刻联系精神分析中关于“本我”“自我”“超我”的分析,关注“我”与“他者”的关系,有助于理解以上六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