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学重点内容概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1明确采访的具体任务,如果采访某个班团活动,就要通过采访,弄清这个班为什么要开展这项活动,活动的全过程怎样,学生在活动中有哪些收获;开展这项活动有哪些经验等。2要确定好采访的对象。一般地说,要以当事人、事件的参与者和目击者、以及了解这件事内情的人为采访对象。确定了采访的任务、对象以后,应制订一个简要的采访计划,安排采访的日程和顺序,拟订要提出的问题等。

运用多种方式进行采访

1、个别访问由采访的人直接向采访对象提问,要求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使被采访对象有话可说。提问要态度亲切和蔼,使被采访对象有话愿说。

2、召开座谈会由采访的人邀请几个人来座谈,以获得所需的素材和资料。要求学生在开座谈会前,应先确定座谈题目,让参加座谈的人有所准备,座谈时允许不同意见的同学发表看法,以获得真实可靠的材料,了解各种各样的想法和看法。

3、现场观察要求学生到现场去直接观察,即看采访对象是怎样活动的,活动的全过程,活动的细节是怎样的。在观察过程中,对采访对象和在场的人提出简短问题,请他们回答。

4、要求学生对每一次采访进行总结每一次采访结束后,要组织学生对采访的整个过程进行总结,成功的地方要在以后的采访中继续发扬,不足的地方要找出原因,自觉地克服。这种总结可以小组座谈会的方式进行,也可以让学生写“采访手记”、“采访日记”等书面材料的方式进行。

提问技巧包括:

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

4、适度的沉默。

(1)选择正确的视角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2)做一个有心的听众。

采访具体要求:

1.时间、地址的预约;

2.如有变动,第二方案的制定;

3.采访内容的拟定,包括问题的准备;

4.事前对采访对象的背景了解和资料收集;

5.事前对中大历史(包括康乐园和石牌)要有一定了解;

6.对于是否可录音和照相要事先询问被采访者;

7.采访进行时对主题的把握(尽量不要离题)、时间的控制;

8.采访时要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

9.采访时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速、说话的清晰和明了;

10.采访时遇到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提问,绝对避免主观编造和添加

11.采访后可询问是否可以提供相关资料;

12.赠送一定的礼品表示感谢;

13.将完成的采访稿寄回给被采访人,请其过目并可适当让其修改;

14.将最终出版物寄送一份给被采访人并再次表示感谢。

暗访是还原新闻现场的必要手段我的隐性采访体验与思考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要素。想获得事情真相,要尽量在自然状态下捕捉,因此介入时的身份必须恰当、合适,否则很容易破坏新闻的本来面貌,获得的只能是“伪新闻”。此时,隐性采访常常是一种不得不采取的采访方式。

不暗访,无以获真相《青海民和:大量新石器时代文物被私藏贩卖》是我和《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刘畅经过艰难的暗访采写出来的。

网上有人发帖称,青海民和文物贩卖猖獗,而警察抓获盗墓者一般只是罚款,而后将收缴的文物转手贩卖。刘畅试着联系发帖者,约在某广场见面,原来对方也是盗墓者,被警察抓获过。但一个偶然的发现,让他心绪难平:那被罚没的文物竟然在市场上堂而皇之地出售!他认为只有一个可能,就是警察变成文物贩,而且是无本生意。

不料刚有眉目,线索就断了:举报人失踪了。也许,他自知是“污点证人”,继续配合记者对他未必有利。于是在通报了线索后,还是选择了退出。

怎么办?公开的正面采访无异于死胡同,特别是有“警察和文物贩勾结”的嫌疑,去当地公安局询问不仅一无所获,还可能会打草惊蛇。最后,我们决定暗访,扮成喜欢古董的富商去跟文物贩子接触。在没有举报人提供的确凿证据、一切只能靠调查获取时,暗访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

在与当地文物贩接触中,对方一直在试探我们是否真是内行。幸亏我们事前在网上浏览过各种彩陶的相关知识,然后“现学现卖”。好在对方急功近利,没有识破我们,还无意中透露了一个信息:文物买卖还有一个护身符,就是办成地方文物收藏协会出具一张收藏证书,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进行交易。青海省文物收藏家协会秘书长对我们“办证的动机”心照不宣,称证书“安全、管用”,可以放心地把文物带出青海境内。由此,从某个侧面证实了当地私藏贩卖文物的肆无忌惮。

以“明访”为名的暗访在调查性报道采访中,记者通常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知情人或当事人拒绝透露信息。由于所涉事件一般都较敏感,知情人为避免引火烧身,通常都会三缄其口,避而不谈。为了尽量少吃闭门羹,有时候就不得采用一些以“明访”为名的迂回策略。

在上述文物案中,通过暗访,我们证实了私藏贩卖文物的事实,但尚不能证明警察卷入其中。虽然已经得到包括举报者在内的一些村民的指认,但证据还是单薄,还需经过官方核实。如果正面询问,得到回应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是官方未必掌握事实,二是即使掌握,一般来说往往选择“家丑不可外扬”。

于是,我将真实的采访意图掩藏在表面性的采访中,向当地公安局了解侦破文物贩卖案件的情况。这是宣传政绩的正面采访,想必会认真介绍,但出乎意料的是,公安局领导竟然十分明白地否定了当地文物贩卖的情况:没立案,没记录,也没有收缴上来的文物。在向文物部门询问时,回答一致:近年来没有公安收缴的文物移交。

“明访”官方的回答,实际上证实了举报的实情:地方派出所处理这类文物贩卖案件往往选择“私了”,私自罚款放人,并将文物收缴,再转卖“创收”。后来我将这一情况如实写在稿件中,引起舆论哗然。不久,青海省公安厅成立专案组对此进行调查,民和县公安局总堡乡派出所民警李勇鹏以涉嫌滥用职权罪被移送检察机关。

体验式采访还原真实现场暗访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将新闻现场进行还原。比如《河南洛阳:高考移民成公开产业》一稿,全程都是以暗访进行的。

我和同事张国扮成一对姐弟,为正在读高中的表弟“找门路”,向中介咨询高考移民事宜。当我们应约来到一家旅馆时,已有4位家长捷足先登。其中一对母女显得非常急切,女儿当年高考落榜,母亲看到其他分数相同的学生上了大学,后悔没早走这条路。

真实的新闻现场,鲜活的事件,正在我们眼前发生。试想如果我们以公开的记者身份,首先无法进入现场,即使进入也绝对看不到这些真实的“表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