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合集下载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可以有效地增加水产动植物的产量,满足人们对鱼类、虾类等水产品的需求。

水产养殖也面临着环境污染的问题,如水体富营养化、废水排放等,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区域的生态环境。

如何有效控制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来源及影响1. 水体富营养化水产养殖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养殖场通常会添加大量的饲料和化学品,这些物质一部分会被食物吸收,另一部分会直接排放到水体中。

大量的有机质和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使水体中的藻类和植物生长异常旺盛,形成水华。

水华不仅使水质变浑浊、水质恶化,还会消耗水中氧气,使水中生物缺氧。

而且水华还会产生毒素,对水中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2. 废水排放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池塘和水产加工厂会排放大量的废水。

这些废水中含有饲料残渣、动植物粪便、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引起水体污染,不仅使水体变得浑浊、富营养化,还会威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 土壤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场通常会使用大量的饲料,并且会大量排放废水,这些废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在地表流动时,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长期以来,这些有害物质会积累在土壤中,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植被的生长。

以上种种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都对水体生态环境、水产资源及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威胁。

1. 合理规划养殖场址在水产养殖场址的选址上要合理规划,远离城市及主要水源地,避免废水排放造成的治理难题,也可以减少与农业、工业、生活废水的混合,避免废水污染过快积累。

养殖场址最好选在有条件控制废水排放和种养物体积浓度的污染物浓度达标的地方。

2. 合理使用饲料和药物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应该合理控制饲料的使用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饲料浪费。

在使用药物时要按照规定的剂量使用,严禁滥用药物,以免药物残留造成环境和人体的污染。

3. 精准投喂在鱼类养殖过程中,应该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实现精准投喂。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水产养殖是指在水体中培育、繁殖和生长各类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主要包括鱼类、虾类、蟹类、贝类等。

随着人们对水产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水产养殖业也迅速发展,但与此水产养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急需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控制。

一、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污染: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药物和化学品等会直接释放到水体中,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2. 沉积物污染:养殖废水中的有机废弃物和残余饲料会在水体中沉积下来,导致底泥污染和水生生物栖息地的破坏。

3. 生物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抗生素和兽药等化学品会残留在水产品中,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健康风险。

4. 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一些养殖场为了追求高产量,滥用化肥、农药致使土地生态恢复困难。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给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因此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

二、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控制方法1. 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加强养殖场的管理,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和补给量,对于残余饲料、排泄物等生产性废物的处理,建议采用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方式,在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加强水质监测:对养殖场的出水口和周边水质进行监测,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及时发现污染源,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3. 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引入循环水养殖技术,通过合理设计养殖水体的循环系统,将养殖废水进行处理后再利用,减少对周边水体的直接排放,降低水体污染的风险。

4. 推广无污染生产技术:尝试使用无化学物质养殖技术,减少对水体的化学污染,例如利用植物和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5. 政策引导和监管:加强对养殖业的政策引导和监管,鼓励养殖户使用环保设施,对违反环保要求的养殖场进行处罚,使养殖行业朝着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

通过以上控制方法的实施,可以有效减缓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保护水体生态系统,促进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中的环境生态问题及应对建议

水产养殖中的环境生态问题及应对建议

水产养殖中的环境生态问题及应对建议近年来,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为满足人们对海产品的需求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然而,与此同时,水产养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业面临的环境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

一、水体污染问题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残渣和动物排泄物的大量排放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废弃物质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海藻大量繁殖和藻华暴发,进而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应对建议:1. 推广循环水养殖技术:通过循环利用水体,将废弃物质处理并回收利用,减少对水质的污染。

2. 加强饲料管理:合理控制投喂量,减少饲料残渣的排放。

研发和使用高效利用率的饲料,减少养殖过程中的营养浪费。

3. 建立养殖区域污染物排放监测系统:监测养殖区域的水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生物入侵问题水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引进非本地物种或高产种。

然而,这些外来物种往往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成为生物入侵的主要威胁。

应对建议:1. 加强入侵物种检疫和监管:建立健全的入侵物种检疫制度,加强对养殖物种的筛查和监控,及时防止和控制入侵的发生。

2. 发展本地物种养殖:鼓励养殖户选择本地物种进行养殖,降低引入外来物种的风险,维护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开展生物入侵风险评估研究:加强对潜在入侵物种的研究,评估其对生态系统的风险,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养殖环境变化问题水产养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变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栖息地的破坏以及水质的恶化。

特别是养殖区域的土地开垦和围堤建设,对周边的湿地和河流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

应对建议:1. 科学规划养殖区域:充分考虑当地生态环境,科学选择养殖区域,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

2. 生态修复与保护: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湿地和河流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3. 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养殖户采用低碳、环保的养殖方式,减少生态环境的压力。

水产养殖环境管理与污染减排的政策建议

水产养殖环境管理与污染减排的政策建议

水产养殖环境管理与污染减排的政策建议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养殖环境管理和污染减排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了保护水环境和促进水产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 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建立并完善水产养殖环境保护的标准体系,包括水质监测、废水处理、养殖场地选址等方面的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养殖场进行整改或关停。

2. 支持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鼓励水产养殖业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加强科技创新,研发环保型养殖技术,如循环水养殖、人工湿地等,降低对水资源的污染。

3. 实行养殖许可制度:对水产养殖从业者进行培训和考核,颁发养殖许可证。

只有合格的养殖户才能从事养殖业,这样能够确保养殖行为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4.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水产养殖生产过程、废水排放等环节的监管。

加大对违法养殖活动的打击力度,严惩违规企业。

5. 鼓励养殖业的循环发展:推广养殖业与农业、畜牧业的循环农业模式,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和养殖废水,生产有机肥料和清洁能源。

6. 加强宣传教育:开展水产养殖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养殖户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养殖方式。

7. 加强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学习先进的水产养殖环境管理经验,借鉴适合本国情况的做法。

8. 提供财政和税收支持:对采取环保措施的水产养殖企业给予财政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环保投入。

水产养殖环境管理和污染减排是保护水环境、实现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政府应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鼓励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培养养殖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推动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渔业生产方式,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海鲜产品,也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水产养殖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本文将就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进行详细探讨。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体污染:水产养殖中使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和药物残留物可能会进入水体,导致水体污染。

水产养殖废水中的有机废物和氨氮等物质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2. 水土资源消耗:水产养殖需要大量的水和土地资源,而且养殖过程中的残留物、排泄物和饲料残渣等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导致土地退化。

3. 生物多样性破坏:水产养殖中常常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捕捞、放养和人工繁殖,这些活动会对水域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种群数量造成影响,从而破坏生物多样性。

为了减轻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1. 精准投喂和环保饲料:通过科学配制饲料、准确控制投喂量和频次,可以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

研发环保饲料,减少饲料添加剂和药物残留物,也是降低养殖对水体污染的有效途径。

2. 循环利用废弃物:将养殖废水和废弃物进行处理,提取其中的养分,用于农田灌溉、肥料生产等环节,可以降低水产养殖对水体和土地的污染。

3. 生态养殖和海洋牧场:通过建立生态养殖和海洋牧场,可以减少对天然水域的捕捞和放养,同时为水域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4. 科学管理和监管:加强水产养殖的科学管理和监管,规范养殖活动,强化环境监测,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可以有效预防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5. 发展现代化的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应用现代化的水产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率,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实现水产养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对食物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业逐渐成为了重要的食品供应来源。

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主要包括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等,而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养殖排泄物、饲料残留物和药物残留等。

为了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保护水产养殖所处的生态环境。

水产养殖对水体的污染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水产养殖中养殖动物的排泄物和饲料残留物会直接排入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为了减少水产养殖对水体的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合理安排养殖密度,避免因为过度密度而导致养殖动物的排泄物过多;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定期检测水质,及时发现水体污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建立循环水系统,通过对养殖水体的净化和再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水产养殖对土壤的污染也需要引起重视。

养殖场的废弃物、粪便和饲料残留物等会对周围的土壤产生污染。

为了防止水产养殖对土壤的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合理处理养殖废弃物,包括对养殖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和合理处置;加强土壤保护和修复工作,通过植被覆盖、土壤修复等方式减少土壤污染的影响;加强对土壤污染的监测和管理,定期对养殖场周边的土壤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除了以上提到的防治措施外,还可以通过加强立法和监管、推动技术创新和提高养殖者的环保意识等途径,进一步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加强对养殖行业的监管,推动养殖企业和养殖者更加重视环保工作,从而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推动技术创新和发展更加环保的水产养殖技术,进一步减少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养殖者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技术水平,引导养殖者更加积极地采取环保措施,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能够有效地解决人们对海产品的需求。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情况,以及其防治措施。

一、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情况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残渣、粪便等有机废物以及养殖过程中的化学药物残留等会直接排放入水体中,导致水质污染。

这些有机废物和化学物质的大量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加速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引发蓝藻等水华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 水域生态系统破坏水产养殖的大量废水排放会直接对水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导致水生动植物的种群结构和数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水域生态平衡。

3. 沉积物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废弃物的堆积和沉积会导致沉积物污染,使得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影响,进而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4. 声响污染水产养殖区域常常伴有机器设备和船只的运行,产生噪声会对水下生物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生物的正常生活和繁衍。

1. 合理规划水产养殖区域合理规划水产养殖区域,避免在敏感生态环境或者水域自然保护区进行水产养殖。

优化养殖场地选择,尽量将养殖区远离河口和岸边,减少养殖废水对周边水体的影响。

2. 加强水质监测加强水产养殖区域的水质监测,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

通过监测数据对水体进行科学评价,建立水质评价标准,并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和改善措施。

3. 推广循环水养殖技术循环水养殖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对周边水体的冲击,降低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通过循环利用水体中养殖废水的养分,可以减少对周边水体的污染。

4. 加强养殖废水处理加强养殖废水处理,采用生物处理、植物净化等技术,将排放的废水处理达标排放,减少对周边水体的污染。

可以采用人工湿地和生态立体养殖等技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养分。

5. 合理投喂饲料合理控制投喂饲料的数量和频率,避免过量投喂饲料,减少有机废物的排放。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1. 引言1.1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水产养殖污染是一种常见的环境问题,对水体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

在我国,水产养殖污染主要表现为水质污染、富营养化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水产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氨氮、硝酸盐和磷酸盐等营养物质,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华等问题。

水产养殖废水还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为了有效治理水产养殖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的措施。

要加强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工程建设,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要加强水产养殖管理,加强对水产养殖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要推动水产养殖行业转型升级,推广高效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水排放。

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下,相信水产养殖污染问题一定会得到有效控制,水体环境质量将会得到明显改善。

2. 正文2.1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一,但由于水产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养殖密度增加,污染问题日益显现。

一些水产养殖场面临着废水、废渣排放不规范、养殖过程中使用农药、饲料添加剂等化学物质超标的问题,导致水体污染情况加剧。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水产养殖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氮、磷等养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加剧,容易引发赤潮等问题。

其次是水产养殖废水中含有有机物质过多,使水体透明度下降,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一些水产养殖场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不当,导致水体中存在抗生素残留等问题,对水质和水生态造成危害。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比较严重,亟待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下面将重点介绍水产养殖污染原因、治理技术、监管政策和防治经验,为改善水产养殖污染现状提供参考和指导。

2.2 水产养殖污染原因水产养殖污染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饲料残留物和化学药物: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和药物残留在水中,会导致水质污染。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渔业产业之一,随着渔业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就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污染对策,以期引起社会的重视,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1、水体污染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池塘、湖泊、河流等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主要表现在水质恶化、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中藻类过度生长,阻碍光合作用和水生生物的生长,引发水体富营养化。

2、废弃物污染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饲料残渣、粪便等,大量排放到水体中,使水质受到破坏。

废弃物中富集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对水质产生严重影响,容易导致水体缺氧、水质浑浊,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3、水土污染水产养殖中的化学药物、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等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和不当处理,使养殖池塘及其周边环境遭受污染,影响土壤和植被的生态平衡,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以上种种污染现象,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环境的生态平衡和水生生物的生长,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如不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将进一步恶化。

1、科学选址和规划对水产养殖场所进行科学选址和规划,充分考虑当地水质情况、水体流动情况等因素,尽量减小对水环境的影响。

避免在水质较差或易富营养化的水域进行养殖活动,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2、循环水利用加强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提高废水的处理利用率。

采用循环水利用技术,对养殖场所的废水进行再利用,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降低废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即在养殖过程中,利用藻类、浮游生物等来净化水质,提高养殖场所的水体自净能力。

生态养殖能够减少对水质的污染,促进水产养殖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4、加强环保意识水产养殖从业者要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鼓励和引导养殖户合理使用化学药物和饲料添加剂,正确处理养殖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摘要】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但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现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和生态养殖模式。

目前,水产养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底泥积累等问题,主要污染物包括养殖废水、养殖废料和化学药物残留。

这些污染物不仅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还影响水产品质和人类健康。

为了减少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可通过加强监管、推广生态养殖模式、采用循环利用技术等控制对策。

强调了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提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希望能够实现水产养殖与环境和谐共存。

【关键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现状、主要污染物、污染影响、控制对策、生态养殖模式、污染防治重要性、可持续发展建议1. 引言1.1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水体污染、气体排放和土壤污染等多个方面,严重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

水产养殖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重金属、抗生素残留等,这些污染物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死水化等问题,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不仅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影响,也会影响到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为了控制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包括加强污染监测、引导水产养殖企业科学管理、推动生态养殖模式的发展等。

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控制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实现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是当前亟需关注的问题,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实现水产养殖行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污染现状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是一个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水产养殖对水体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大量饲料残渣、粪便和养殖废水排放到水体中,使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导致水中氧含量下降、富营养化等问题。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品资源。

然而,由于养殖过程中的大量废水和饲料残渣的排放,水产养殖也成为了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方法。

1. 废水排放污染:由于水产养殖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水源,同时大量饲料、粪便和死亡生物体也会排放出废水,这些废水含有高浓度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中,会对水体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种群造成严重影响。

2. 饲料残渣造成的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残渣会随着排放出的废水一起进入水体,而饲料残渣内富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导致湖泊和河流中的营养盐浓度过高,从而促进藻类繁殖,引发水华。

3. 养殖造成的土地污染:某些水产养殖场在存储饲料或处理废水时,会在陆地上建造水池或水塘,这些水池或水塘内经常积累了大量的废水和饲料残渣,导致土地污染严重。

4. 养殖产生的空气污染: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场会不断的进行通风换气,随着废气的排放,也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对周边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

1. 预处理:通过预处理,将养殖池塘内的废水、饲料残渣等有害物质去除,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可以采用生物法、物化法等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其符合排放标准。

2. 污染物回收:将养殖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回收,并加以利用。

例如,利用养殖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成分,进行植物培育或直接用于农田灌溉等用途。

3. 养殖场规范管理:通过规范养殖场运营,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采取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加强养殖场巡查和监管,提高养殖场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从源头上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排放。

4. 综合治理:采用综合治理方法,结合农业、工业、环保等多方面资源,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引导水产养殖企业加强环保措施,为水产养殖提供健康的生态环境。

针对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控制方法,各国已经建立了相关的监管机制和标准。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1. 引言1.1 水产养殖污染的现状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但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水产养殖污染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质污染严重。

由于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大量饲料和化学药品,导致养殖水体中残留有大量的氨氮、硫化物、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严重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

污染物排放量大。

水产养殖过程中排放的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等物质,直接排放入水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华、赤潮等问题。

养殖废弃物处理不当。

养殖废弃物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养分,如果不合理处理,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

水产养殖污染的现状比较严重,已经成为我国水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之一。

需要加强监管,推行绿色养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体生态环境。

1.2 水产养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水产养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水产养殖所需的饲料和养殖密度增加,导致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度富集,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大量繁殖,破坏水质平衡,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兽药、化学药物和抗生素等残留物会进入水体,对水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养殖废弃物的排放和水产养殖船只对水域的噪音和振动也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人类直接接触或间接摄入受污染水产品后,可能会引发健康问题,如食物中毒、过敏反应等。

水产养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不容忽视。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

通过加强监管、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控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水产养殖污染的主要原因1. 养殖池塘排放:水产养殖过程中废水和废渣的排放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养殖池塘中的废水富含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残渣、粪便和化学添加剂,这些物质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对增加水产品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以及对策,以期提供参考。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污水排放: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类的粪便、残饵和药物残留物等会产生大量有机废物,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质富营养化,增加水生植物和藻类的生长,进而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和氧气供应。

2. 靶向性药物使用:水产养殖业为了增加产量和防治疾病,普遍采用靶向性药物,如抗生素和抗寄生虫药物,但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残留,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问题。

3. 溶解氧降低:水产养殖过程中,大量的养殖动物会耗用水体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下降,给水生生物造成窒息和死亡的风险。

1. 构建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建立合理的排污体系,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收集和处理,可以采用生物降解和物理处理等方法,减少废物对水体的污染。

2. 选择环保养殖模式:推广循环水养殖、土壤渗滤养殖等环保养殖模式,减少废水排放,提高养殖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冲击。

3. 控制药物使用:合理使用药物,控制药物的投放量和频次,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抗生素等药物,选择相对环保的药物,减少药物的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

4. 加强养殖管理与监测:完善养殖管理制度,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养殖中的问题,控制养殖规模,避免超量投放和养殖密度过高等问题。

5. 提高养殖科技水平:加强科研工作,推动养殖技术的创新和优化,提高养殖环境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降低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可以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它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水产品,还能够对规模化养殖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殖环境的不断恶化,水产养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目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

有必要对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对策,以推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来看一下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现状。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需要投放大量饲料,这些饲料中含有较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这些养分会在水中被逐渐释放出来,导致水中的氮、磷浓度升高,从而引发水质污染。

水产养殖过程中还需要使用饲料添加剂和药物,这些物质一旦进入水体,也会对水体产生污染作用。

2. 底泥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池塘或海洋中的底泥会不断积累大量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的分解会产生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对水产生污染作用。

3. 生态环境破坏:大规模的水产养殖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如海水养殖会影响沿岸水域的生态平衡,而淡水养殖则会占用大量的水资源,对周围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基于对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现状的分析,我们应当采取相应的控制对策,以减轻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控制对策:1. 加强制度的监管:应当建立健全水产养殖行业的管理制度,规范水产养殖的生产行为,确保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各项操作符合环保要求,避免对环境造成过度污染。

2. 推广循环水养殖技术:循环水养殖是一种高效节能、高效环保的养殖方式,它可以有效减少水产养殖对水资源的消耗,同时还能够减少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冲击。

3. 完善废弃物处理设施:应当加强对水产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工作,建立废弃物收集和处理系统,保证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不会对周围的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4. 鼓励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对水产养殖过程中对化学农药的使用,避免化学农药对水体产生污染作用。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水产养殖业作为满足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重要产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如水体污染、生态破坏等。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1. 水体污染水产养殖活动中的养殖废水和养殖废料会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其中养殖废水中的氨氮、硫化物等物质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使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加剧,从而引发水华的产生;而养殖废料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的堆积,会造成水体底泥的富集,使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升高。

这些污染物质如进入自然水体或水产养殖区周围的水域,都会对水质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2. 土地污染水产养殖需要大量的饲料、药品和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在养殖过程中会通过排泄、溶解或漏排等途径进入土壤中,从而造成土地的污染。

这些物质对土壤的肥力、微生物群落和植被等都会产生影响,从而对土地生态系统造成长期的影响。

3. 生态破坏水产养殖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常常需要开辟新的养殖区域,这样会导致大量的湿地和沿海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降低了原有的自然生境。

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等物质会对周围的水域生态环境产生直接的危害,导致水生生物的生存状况恶化。

1. 加强养殖废水的处理和利用养殖废水中主要含有的废物质为氨氮、硫化物等,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废水处理措施,对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有效去除和净化处理。

废水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也可以利用为农田灌溉和有机肥料等,实现养殖废水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推广绿色养殖技术绿色养殖技术是指采用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多种手段,使养殖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和废料能够得到高效、清洁、安全地处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养殖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养殖活动对水体和土地的污染,还能够提高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水产养殖业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也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水产品需求的重要途径。

然而,水产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水质污染、疾病爆发等,影响了养殖效益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重点讨论水产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水质污染问题水质污染是水产养殖中最为常见且严重的问题之一。

水质污染不仅会影响养殖动物的生长与繁殖,还可能导致水产品质量下降甚至死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质污染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1. 水体富营养化在养殖过程中,水中过多的营养物质(如氨氮、硝酸盐等)积累会导致水体过度富营养化,促进藻类大量繁殖,引发水华。

此时可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控制投料量,避免过度投喂,减少底泥中的有机物;(2)增加曝气设备,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抑制藻类生长;(3)定期清理池塘底泥,减少营养物质积累。

2. 水体重金属污染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会危害养殖动物的健康并影响水产品质量。

常见的解决方法包括:(1)选择合适的养殖区域,避开可能受到工业废水排放的地区;(2)定期监测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一旦超标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3)植物修复法,通过种植适应性强的水生植物来吸附和减少重金属污染。

二、疾病防控问题疾病是水产养殖中另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水产养殖动物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导致养殖业损失严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疾病防控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1. 水生动物常见疾病常见的水生动物疾病包括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和病毒性疾病等。

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定期进行免疫接种;(2)定期检测水质和养殖动物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3)定期消毒养殖设施和工具,防止病原体交叉感染。

2. 防止饲料污染饲料是水产养殖中重要的营养来源,但不合格的饲料可能会引发疾病。

为了防止饲料污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选择正规的饲料供应商,确保饲料质量;(2)定期进行饲料检测,确保合格;(3)合理饲养密度,避免过分浪费饲料造成污染。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水产养殖是指在水域中种植、养殖水生生物的活动,包括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产养殖已成为重要的经济产业。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密度的增加,养殖业也带来了一些环境污染问题。

本文将分析水产养殖的污染现状,并探讨相应的治理措施。

一、水产养殖污染的现状1. 水体污染水产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排泄物、残饵和养殖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废物和营养盐。

这些废物会通过养殖池或网箱的排放口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水华、水质恶化等问题,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2. 污染物排放除有机废物和营养盐外,水产养殖中还会使用饲料、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在养殖过程中可能会残留在水体中,对水生物造成毒害,同时也会加重水体的化学污染。

3. 壤土污染水产养殖的废水和固体废物会直接排放到土壤中,引起土壤污染,影响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的生长。

4. 生态破坏部分水产养殖业者为了获取更高的产量,会进行过度捕捞和过度养殖,破坏了水域生态平衡,使一些稀有的水生生物濒临灭绝。

1. 推动养殖技术的进步应加强水产养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养殖效率,减少养殖密度和养殖废物排放,降低对水体的污染压力。

2. 完善废水处理设施对水产养殖场的废水进行收集和处理,采用生物处理、植物净化或人工湿地等方法净化水质,降低有机废物和营养盐的含量,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3. 加强监管和执法建立健全的水产养殖管理制度,加强对水产养殖行业的监管,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提高养殖者的环保意识。

4. 发展循环农业水产养殖与农业、畜牧业相结合,采取循环利用废水和废物的方式,发展集约化、循环化的水产养殖模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5. 加强环境教育加强水产养殖从业人员和消费者的环境教育,提高其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的良好氛围。

6. 支持科研攻关加大对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技术的科研投入,支持环保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提高水产养殖的环保技术水平。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环境污染治理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环境污染治理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环境污染治理方法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养殖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显现。

养殖环境污染不仅对水质产生影响,还损害了养殖动物的健康和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寻找适当的治理方法对于水产养殖业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养殖环境污染治理方法。

一、优化养殖环境布局合理规划和布置养殖环境是预防和控制养殖环境污染的首要步骤。

养殖场应选择良好的场地,避免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减少对自然水环境的污染。

同时,合理设计养殖池塘、网箱等设施,保证水体的流通和自然净化,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和底泥沉积。

二、控制养殖动物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动物的密度是有效降低养殖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

高密度养殖容易导致养殖废物和饲料残留物过多,加剧水体污染。

因此,对不同种类的养殖动物,应根据其生态特性和水体承载力合理确定养殖密度,避免养殖过重引发的环境问题。

三、科学投喂与饲料管理科学投喂和饲料管理可以减少养殖环境污染。

合理的饲料配方和适量投喂可以有效降低养殖动物对饲料的浪费,防止过量饲喂引起的养殖污染。

同时,选择优质饲料和添加饲料酶等添加剂,有助于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养殖废物的产生。

四、生态补充与修复在水产养殖业中,合理利用生态系统进行污染治理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例如,引入水生植物,利用其对营养盐和有害物质的吸收作用,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

同时,可以考虑在养殖场周边建设湿地和人工湿地,通过湿地的自然除尘和净化功能,减少废水中悬浮物和有机物的含量,达到治理污染的效果。

五、应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是解决养殖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

常见的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过滤、生物处理和化学处理等。

物理过滤通过筛网、沉淀池等设施去除悬浮物,生物处理利用生物膜、微生物等降解有机物,化学处理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去除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六、加强监管与执法加强监管与执法是治理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重要保障措施。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水产养殖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海鲜食品,还为农民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机会。

然而,水产养殖也面临着一些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水质污染水质污染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水体中存在的有害物质会对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造成水质污染的原因很多,比如养殖密度过高、饲料残渣堆积等。

解决水质污染的方法有以下几点:1. 控制养殖密度:合理安排养殖密度可以减少废物产生,降低水质污染的风险。

2. 积极清理饲料残渣:定期清理饲养区域的饲料残渣,避免其堆积。

3. 利用生物过滤器:利用一些水生植物或微生物来过滤和净化水质,减少有害物质的浓度。

二、疾病防控水产养殖中常常会发生疾病爆发,这会导致养殖损失和经济损失。

常见的养殖疾病包括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等。

以下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方法:1. 严格的入养检疫:引进新种苗或鱼类之前进行严格的检疫,确保其没有携带病原体。

2. 合理的饲养管理:注意饲养环境的卫生,保持水质清洁和良好的通风,提供合理的饲料,增强养殖生物的免疫力。

3. 采取药物防治:在必要时可以使用合适的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疾病,但要遵循药物使用的指导和规定。

三、水产品质安全水产品质安全是消费者对水产品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养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使用农药和抗生素、添加禁用物质等。

为保证水产品质安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格的饲料和种苗:选择合格的饲料和种苗供应商,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2. 严格的生产管理:加强水产养殖过程的监管,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禁止使用禁用物质,确保生产过程安全和可追溯。

3. 加强监测和检测: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检测体系,对水产产品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

四、环境保护水产养殖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废水排放、废弃物处理等。

为保护环境,水产养殖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循环利用废水:通过建设循环水系统和利用废水进行灌溉等方式,减少废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发表时间:2018-09-17T15:43:39.7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作者:王磊
[导读] 摘要:污染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连云港市赣榆区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苏连云港 222100
摘要:污染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水产养殖是我国经济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增加了人们的收入。

但水产养殖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很多在水产养殖中喷洒的一些化学药剂以及有毒饲料没有被完全利用,其通过水的作用挥发,对水产养殖区域的环境产生了很大的污染,导致水资源与土壤生态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因此,本文针对水产养殖的污染因素,提出了有效的控制对策。

关键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控制
引言
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水产养殖据了非常重要的比重,不仅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还提升了人们的收入,但不合理的水产养殖将导致整个养殖环境遭到破坏,给水产养殖的生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新时期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加强,水产养殖行业必须要树立环保理念,才能促进水产养殖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了的具体防治措施。

1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现状
1.1水产养殖会污染水产品质量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不断转变,水产养殖业也成为新农村发展的主要部分,成为我国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

但是,为了获取更高效益,集约化发展又产生了负载量现象,即实际养殖密度超出水体体积,影响饲料、换水方式等,也会增加很多污染物。

在整体上,不仅无法保证水产品的健康性,也会影响人们的健康安全。

1.2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污染
由于水产养殖密度高、整体布局不合理,将影响整体质量。

通过外源性物质的投入,也可影响生物多样性。

尤其近几年水产品市场价值的提升,使水产养殖变得热起来,猎奇式的盲目引种及盲目扩大养殖量,对水下资源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资源环境受到破坏,产生交叉污染现象,引起细菌滋生,破坏水环境质量等现象。

1.3水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水产养殖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自身知识的严重缺乏,没有充分掌握养殖技术,无法在整体上对水产养殖进行系统控制。

同时,在水产养殖中,由于缺乏完善的养殖模式,导致饲料、排泄物等在水池内产生激烈反应,增加大量的细菌数量和生物量,从而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2水产养殖导致环境污染的原因
2.1内部因素
目前,在水产养殖时,不能忽略水产养殖内部因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水产养殖的内部因素主要体现在养殖模式的多样化,其导致环境污染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不同模式对于环境污染造成的影响不同。

1)淡水池塘养殖模式中,内部的水资源总体性较强,导致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较弱,而水产养殖的密度非常高,会产生很多的有机物以及粪便,导致整个水体富营养化。

水藻滋生,造成水产养殖的环境遭到破坏。

2)水产养殖的工厂化养殖主要利用鱼饲料进行喂养,水体不能及时更换,而且更换废水时直接排入周边的池塘,一些鱼饲料中的有机物质会随机进入到池塘中,导致池塘环境受到破坏。

3)水产养殖的网箱养殖方法是设立一定区域的网箱使水产养殖区域与周围的水域联连同一体进行养殖,网箱中进行消毒、喂养工作产生的化学物质会导致整个水域遭到破坏,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引发赤潮,环境污染加剧。

2.2外部因素
在水产养殖中,外部因素往往是导致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在水产养殖中,人们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忽略了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过度养殖,不合理地增加水产养殖区域,无序的排放水产养殖废水,使周围的空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导致整个水产养殖区域的环境压力增加。

此外,在水产养殖中,养殖人员不具备环保理念,认识不到新时期对于环保的重要要求,导致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比如,国家对于水产养殖饲料的配比有严格的规定,但很多养殖人员不在这个规定内进行饲料配比,甚至使用了很多的违禁药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在我国水产养殖的工作中,管理部门没有加强对水产养殖行业的监视和管理,对于水产养殖的区域划分不合理,导致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的破坏出现蔓延式增长,引发重大的环境危机,不利于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

3对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的控制
3.1优化水产养殖结构
在水产养殖业建设和发展中,水质质量、水环境的污染现象与水产养殖的过于密集性相关。

所以,应对水产养殖结构进行优化,使其更趋合理性。

发展水产养殖可以引入先进的养殖理念和模式,对养殖密度进行控制。

需要根据生态环境、经济因素等确定出合理的养殖容量。

根据养殖场地的具体情况,实现轮养、混合养殖模式。

用健康的生态理念指导水产养殖,在构建绿色生态环境基础上,维护整体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3.2建设管理制度
在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的防治过程中,1)相关的环境部门要强化对水产养殖的管理,设置合理的水产养殖制度,保障水产养殖在一个可以把控的范围之内开展。

做好水产养殖区域的规划,深入了解水产养殖所在生态环境区域的承载能力,设置合理的水产养殖规模。

2)在水产养殖管理的过程中,构建完善的水产养殖制度,设立水产养殖技术人员的责任制度与考核机制,要严格审查水产养殖的资质,保障水产养殖区域内环境保护的力度。

3)对相关的水产养殖区域进行监测,避免偷偷进行水产养殖的现象,定期监测对水产养殖区域的水资源环境、土壤环境以及空气环境,检测水产养殖区域内的环境是否达标,如果没有达标,就要责令水产养殖人员停业整顿,整治水产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严重的要进行处罚,或者吊销水产养殖的生产资质。

3.3制定废水排放标准
在我国一些地区的水产养殖工作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已经构建了完整的经营发展模式。

实现水产养殖的工业化,对我国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对其产生的污染危害,需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合理标准,并严格控制其产生的废水排放问题,加大处罚力度,减少水产养殖中的废水排放。

3.4提升水产养殖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养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养的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水产养殖工作。

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养殖户还停留在传统的粗放式养殖模式上,对于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必须要让水产养殖技术人员树立环保意识,加强对水产养殖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根据不同养殖模式进行不同的技能培训,通过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

3.5引进现代技术
为了缓解水产养殖的污染情况,需要引进先进水产养殖技术,促使水产养殖水平的提升。

为了降低水产养殖各环节污染现象,减少污染排放,可以依赖现代技术,实现清洁生产。

也可以通过新型生物技术,对水产苗种进行培育,加大对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力度,进一步完善对饵料的培育工作,根据不同物种和生产阶段,确定科学的投喂制度,保证管理工作向专业化发展。

结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水产养殖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但水产养殖对于环境生态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开展水产养殖时,一定要树立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在水产养殖产业经济发展中强化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水产养殖产业的引导和监督,促进水产养殖产业的绿色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海香.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6):230.
[2]唐建明.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9):192.
[3]李兴启.水产养殖对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J].河南农业,2017(32):46.
[4]俞瑞高.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探讨[J].江西农业,2016(13):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