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初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合集下载

(完整版)初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完整版)初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一、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通常思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重合时取到最值)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理论依据,根据不同特征转化是解决最值问题的关键.通过转化减少变量,向三个定理靠拢进而解决问题;直接调用基本模型也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高效手段.轴对称最值图形lPBANM lBAAPBl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三边关系特征A,B为定点,l为定直线,P为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求AP+BP的最小值A,B为定点,l为定直线,MN为直线l上的一条动线段,求AM+BN的最小值A,B为定点,l为定直线,P为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求|AP-BP|的最大值转化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先平移AM或BN使M,N重合,然后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折叠最值图形B'NMCAB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特征在△ABC中,M,N两点分别是边AB,BC上的动点,将△BMN沿MN翻折,B点的对应点为B',连接AB',求AB'的最小值.转化转化成求AB'+B'N+NC的最小值1.如图:点P是∠AOB内一定点,点M、N分别在边OA、OB上运动,若∠AOB=45°,OP=32,则△PMN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分析】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 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根据对称的性质可以证得:△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据此即可求解.【解答】解: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PC关于OA对称,∴∠COP=2∠AOP,OC=OP同理,∠DOP=2∠BOP,OP=OD∴∠COD=∠COP+∠DOP=2(∠AOP+∠BOP)=2∠AOB=90°,OC=OD.∴△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CD=2OC=2×32=6.【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对称的性质,正确作出图形,理解△PMN周长最小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当四边形P ABN的周长最小时,a=.【分析】因为AB,PN的长度都是固定的,所以求出P A+NB的长度就行了.问题就是P A+NB什么时候最短.把B点向左平移2个单位到B′点;作B′关于x轴的对称点B″,连接AB″,交x轴于P,从而确定N点位置,此时P A+NB最短.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待定系数法求直线解析式.即可求得a的值.【解答】解:将N点向左平移2单位与P重合,点B向左平移2单位到B′(2,﹣1),作B′关于x轴的对称点B″,根据作法知点B″(2,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则123k bk b=+⎧⎨-=+⎩,解得k=4,b=﹣7.∴y=4x﹣7.当y=0时,x=74,即P(74,0),a=74.故答案填:74.【题后思考】考查关于X轴的对称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知识.3.如图,A 、B 两点在直线的两侧,点A 到直线的距离AM =4,点B 到直线的距离BN =1,且MN =4,P 为直线上的动点,|P A ﹣PB |的最大值为.D PB′N MA【分析】作点B 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则PB =PB ′因而|P A ﹣PB |=|P A ﹣PB ′|,则当A ,B ′、P 在一条直线上时,|P A ﹣PB |的值最大.根据平行线分线段定理即可求得PN 和PM 的值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P A 、PB ′的值,进而求得|P A ﹣PB |的最大值.【解答】解:作点B 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连AB ′并延长交直线l 于P . ∴B ′N =BN =1,过D 点作B ′D ⊥AM ,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 ′=5 ∴|P A ﹣PB |的最大值=5.【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勾股定理等,熟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动手操作: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3,AD =5.如图所示,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A ′处,折痕为PQ ,当点A ′在BC 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 、Q 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P 、Q 分别在AB 、AD 边上移动,则点A ′在BC 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 .【分析】本题关键在于找到两个极端,即BA ′取最大或最小值时,点P 或Q 的位置.经实验不难发现,分别求出点P 与B 重合时,BA ′取最大值3和当点Q 与D 重合时,BA ′的最小值1.所以可求点A ′在BC 边上移动的最大距离为2.【解答】解:当点P 与B 重合时,BA ′取最大值是3, 当点Q 与D 重合时(如图),由勾股定理得A ′C =4,此时BA ′取最小值为1. 则点A ′在BC 边上移动的最大距离为3﹣1=2. 故答案为:2【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图形的折叠、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知识,难度稍大,学生主要缺乏动手操作习惯,单凭想象造成错误.5.如图,直角梯形纸片ABCD ,AD ⊥AB ,AB =8,AD =CD =4,点E 、F 分别在线段AB 、AD 上,将△AEF 沿EF 翻折,点A 的落点记为P .当P 落在直角梯形ABCD 内部时,PD 的最小值等于 .【分析】如图,经分析、探究,只有当直径EF最大,且点A落在BD上时,PD最小;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度,问题即可解决.【解答】解:如图,∵当点P落在梯形的内部时,∠P=∠A=90°,∴四边形PF AE是以EF为直径的圆内接四边形,∴只有当直径EF最大,且点A落在BD上时,PD最小,此时E与点B重合;由题意得:PE=AB=8,由勾股定理得:BD2=82+62=80,∴BD=45,∴PD=458 .【题后思考】该命题以直角梯形为载体,以翻折变换为方法,以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的应用为核心构造而成;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形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瞬间,动中求静,以静制动.6.如图,∠MON=90°,矩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边OM,ON上,当B在边ON上运动时,A随之在OM上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BC=1,运动过程中,点D到点O的最大距离为.【分析】取AB的中点E,连接OD、OE、DE,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OE=AB,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DE,然后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OD过点E时最大.【解答】解:如图,取AB的中点E,连接OD、OE、DE,∵∠MON=90°,AB=2∴OE=AE=12AB=1,∵BC=1,四边形ABCD是矩形,∴AD,∴DE2,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OD<OE+DE,∴当OD过点E是最大,最大值为2+1.故答案为:2+1.【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勾股定理,确定出OD过AB的中点时值最大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线段AB的长为4,C为AB上一动点,分别以AC、BC为斜边在AB的同侧作等腰直角△ACD 和等腰直角△BCE,那么DE长的最小值是.【分析】设AC=x,BC=4﹣x,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得出CD=22x,CD′=22(4﹣x),根据勾股定理然后用配方法即可求解.【解答】解:设AC=x,BC=4﹣x,∵△ABC,△BC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D=22x,CD′=22(4﹣x),∵∠ACD=45°,∠BCD′=45°,∴∠DCE=90°,∴DE2=CD2+CE2=12x2+12(4﹣x)2=x2﹣4x+8=(x﹣2)2+4,∵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当x取2时,DE取最小值,最小值为:4.故答案为:2.【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最值及等腰直角三角形,难度不大,关键是掌握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最值.8.如图,菱形ABCD中,AB=2,∠A=120°,点P,Q,K分别为线段BC,CD,BD上的任意一点,则PK+QK 的最小值为.【分析】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作点P关于BD的对称点P′,连接P′Q与BD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K,然后根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所有连线中垂直线段最短的性质可知P′Q⊥CD时PK+QK的最小值,然后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AB=2,∠A=120°,∴点P′到CD的距离为2×33∴PK+QK3故答案为:3.【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熟记菱形的轴对称性和利用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P为边BC上的任意一点(可与B、C重合),分别过B、C、D作射线AP的垂线,垂足分别为B′、C′、D′,则BB′+CC′+DD′的取值范围是.【分析】首先连接AC,DP.由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即可得:S△ADP=12S正方形ABCD=12,S△ABP+S△ACP=S△ABC=12S正方形ABCD=12,继而可得12AP•(BB′+CC′+DD′)=1,又由1≤AP≤2,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连接AC,DP.∵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B=CD,S正方形ABCD=1,∵S△ADP=12S正方形ABCD=12,S△ABP+S△ACP=S△ABC=12S正方形ABCD=12,∴S△ADP+S△ABP+S△ACP=1,∴12AP•BB′+12AP•CC′+12AP•DD′=12AP•(BB′+CC′+DD′)=1,则BB′+CC′+DD′=2 AP,∵1≤AP≤2,∴当P当P与C重合时,有最小值2.∴2≤BB′+CC′+DD′≤2.故答案为:2≤BB′+CC′+DD′≤2.【题后思考】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面积及等积变换问题.此题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连接AC,DP,根据题意得到S△ADP+S△ABP+S△ACP=1,继而得到BB′+CC′+DD′=2 AP.10.如图,菱形ABCD中,∠A=60°,AB=3,⊙A、⊙B的半径分别为2和1,P、E、F分别是边CD、⊙A 和⊙B上的动点,则PE+PF的最小值是.【分析】利用菱形的性质以及相切两圆的性质得出P与D重合时PE+PF的最小值,进而求出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出:当P与D重合时,E点在AD上,F在BD上,此时PE+PF最小,连接BD,∵菱形ABCD中,∠A=60°,∴AB=AD,则△ABD是等边三角形,∴BD=AB=AD=3,∵⊙A、⊙B的半径分别为2和1,∴PE=1,DF=2,∴PE+PF的最小值是3.故答案为:3.【题后思考】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相切两圆的性质等知识,根据题意得出P点位置是解题关键.。

初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

初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

几何最值问题第一部分例1.如图,当四边形P ABN的周长最小时,a=.例2.动手操作:在矩形纸片ABCD中,AB=3,AD=5.如图所示,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C边上的A′处,折痕为PQ,当点A′在BC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Q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P、Q分别在AB、AD边上移动,则点A′在BC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例3.如图,直角梯形纸片ABCD,AD⊥AB,AB=8,AD=CD=4,点E、F分别在线段AB、AD上,将△AEF沿EF翻折,点A的落点记为P.当P落在直角梯形ABCD内部时,PD的最小值等于.练习1.如图,在△ABC中,∠BAC=120°,AB=AC=4,M,N分别为边AB,AC上的动点,将△AMN沿MN翻折,点A的对应点为,连接,则长度的最小值为( )练习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6,E是AB边的中点,F是线段BC上的动点,将△EBF沿EF所在直线折叠得到△,连接,则的最小值是( )练习3.在Rt△ABC中,∠ACB=90°,AC=9,BC=12,P,Q两点分别是边AC,BC上的动点.将△PCQ沿PQ翻折,点C的对应点为,连接,则的最小值是( )练习4. (2012甘肃兰州4分)如图,四边形ABCD中,∠BAD=120°,∠B=∠D=90°,在BC、CD上分别找一点M、N,使△AMN周长最小时,则∠AMN+∠ANM的度数为【】A.130° B.120° C.110° D.100°练习5 阅读材料:例:说明代数式解:,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点P(x,0)是x轴上一点,可以看成点P与点A(0,1)可以看成点P与点B(3,2)的距离,所以原代数式的值可以看成线段PA与PB长度之和,它的最小值就是PA+PB的最小值.设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A′,则PA=PA′,因此,求PA+PB的最小值,只需求PA′+PB的最小值,而点A′、B间的直线段距离最短,所以PA′+PB的最小值为线段A′B的长度.为此,构造直角三角形A′CB,因为A′C=3,CB=3,所以,即原式的最小值为。

初中数学几何最值专题1:蚂蚁行程(最全修正版)

初中数学几何最值专题1:蚂蚁行程(最全修正版)

蚂蚁行程【例题精讲】例1、如图,一只螳螂在一圆柱形松树树干的A点处,发现它的正上方B点处有一只小虫子,螳螂想捕到这只虫子,但又怕被发现,于是准备按如图所示的路线,绕到虫子后面吃掉它.已知树干的周长为40cm,A,B两点间的距离为30cm.若螳螂想吃掉B点处的小虫子,螳螂绕行的最短路程为cm。

解析提示:总结:例2、如图,台阶阶梯每一层高20cm,宽30cm,长50cm,一只蚂蚁从A点爬到B点,最短路程是。

解析提示:总结:例3、如图所示的圆锥底面半径OA=2cm,高PO=4cm,一只蚂蚁由A点出发绕侧面一周后回到A点处,则它爬行的最短路程为。

解析提示:总结:针对训练1、如图,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为6,高AB=3,小虫在圆柱表面爬行,从C点爬到对面的A点,然后再沿另一面爬回C点,则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为.2、如图,有一圆柱,其高为14cm,它的底面周长为10cm,在圆柱下底面A处有一只蚂蚁,它想得到上面B 处的食物,其中B离上沿2cm,则蚂蚁经过的最短路程为.3、如图,桌面上的长方体长为8,宽为6,高为4,B为CD的中点.一只蚂蚁从A点出发沿长方体的表面到达B点,则它运动的最短路程为。

4、如图,圆柱体的高为4cm,底面周长为6cm,小蚂蚁在圆柱表面爬行,从A点到B点,路线如图所示,则最短路程为.5、如图,桌面上的正方体的棱长为2,B为一条棱的中点.已知蚂蚁沿正方体的表面从A点出发,到达B 点,则它运动的最短路程为()6、有一圆柱体油罐,已知油罐底面周长是12m,高AB是5m,要从点A处开始绕油罐一周建造房子,正好到达A点的正上方B处,问梯子最短有多长?7、(1)如图1,长方体的长为4cm,宽为3cm,高为12cm.求该长方体中能放入木棒的最大长度;(2)如图2,长方体的长为4cm,宽为3cm,高为12cm.现有一只蚂蚁从点A处沿长方体的表面爬到点G 处,求它爬行的最短路程.(3)若将题中的长方体换成透明圆柱形容器(容器厚度忽略不计)的高为12cm,底面周长为10cm,在容器内壁离底部3cm的点B处有一饭粒,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容器外壁且离容器上沿3cm的点A处.求蚂蚁吃到饭粒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8、李老师在与同学进行“蚂蚁怎样爬最近”的课题研究时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1)如图1,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5cm,侧棱长为6cm,一只蚂蚁从正四棱柱底面上的点A沿着棱柱表面爬到C1处,那么蚂蚁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的长是cm;(2)如图2,一个圆柱形食品盒,它的高为10cm,底面圆的周长为32cm.(先画出示意图,再写出解答过程)①点A位于盒外底面的边缘,如果在A处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盒外表面对侧中点B处的食物请求出蚂蚁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②将图2改为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食品盒,点C距离下底面3cm,此时蚂蚁从C处出发,爬到盒内表面对侧中点B处(如图3).那么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课堂精练1、如图,圆柱体的高为8cm,底面周长为4cm,小蚂蚁在圆柱表面爬行,从A点到B点,路线如图,则最短路程为.2、如图,有一圆锥形粮堆,其正视图是边长为6m的正三角形ABC,粮堆母线AC的中点P处有一老鼠正在偷吃粮食,此时,小猫正在B处,它要沿圆锥侧面到达P处捕捉老鼠,则小猫所经过的最短路程是()m.3、如图是放在地面上的一个长方体盒子,其中AB=18cm,BC=12cm,BF=10cm,点M在棱AB上,且AM=6cm,点N是FG的中点,一只蚂蚁要沿着长方体盒子的表面从点M爬行到点N,它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4、如图,圆柱的底面周长为6cm,AC是底面圆的直径,高BC=6cm,P是BC上一点且PC=BC.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爬行到点P,求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完整)初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完整)初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完整)初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典型例题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一、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通常思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理论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重合时取到最值)。

根据不同特征转化是解决最值问题的关键。

通过转化减少变量,向三个定理靠拢进而解决问题;直接调用基本模型也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高效手段。

几何最值问题中的基本模型举例:1.三角形三边关系在三角形ABC中,M,N分别是边AB,BC上的动点,求AM+BN的最小值。

解析:先平移AM或BN使M,N重合,然后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

2.图形对称在△ABC中,M,N两点分别是边AB,BC上的动点,将△XXX沿MN翻折,B点的对应点为B',连接AB',求AB'的最小值。

解析:转化成求AB'+B'N+NC的最小值。

二、典型题型1.如图:点P是∠AOB内一定点,点M、N分别在边OA、OB上运动,若∠AOB=45°,OP=32,则△XXX的周长的最小值为.解析: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

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

根据对称的性质可以证得:△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据此即可求解。

解答: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

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XXX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

PC关于OA对称,∴∠COP=2∠AOP,OC=OP。

同理,∠DOP=2∠BOP,OP=OD。

COD=∠COP+∠DOP=2(∠AOP+∠BOP)=2∠AOB=90°,OC=OD。

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则CD=2OC=2×32=64.分析】首先,把题目中的图形画出来,理清楚纸片折叠后的几何关系。

然后,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求出三角形的边长,再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原理,确定点A′在BC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

中考数学总复习《几何图形的最值问题》专题训练(附带答案)

中考数学总复习《几何图形的最值问题》专题训练(附带答案)

中考数学总复习《几何图形的最值问题》专题训练(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 单选题1.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的底边BC 长为6 腰AC 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边AC AB 于点E F 若D 为BC 边的中点 M 为线段EF 上一动点 若三角形CDM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13 则等腰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 )A .78B .39C .42D .302.如图,在Rt ABC 和Rt ADE 中,90BAC DAE ∠=∠=︒ 3AC AD == AB =AE =5.连接BD CE 将△ADE 绕点A 旋转一周 在旋转的过程中当DBA ∠最大时 △ACE 的面积为( ).A .6B .62C .9D .92 3.如图,凸四边形ABCD 中,90,90,60,3,3A C D AD AB ∠=︒∠=︒∠=︒== 若点M N 分别为边,CD AD 上的动点 则BMN 的周长最小值为( )A .26B .36C .6D .34.如图,△ACB 中,CA =CB =4 △ACB =90° 点P 为CA 上的动点 连BP 过点A 作AM △BP 于M .当点P 从点C 运动到点A 时 线段BM 的中点N 运动的路径长为( )5.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B=4 且△ABC=△ABE=60° G 为对角线BD (不含B 点)上任意一点 将△ABG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EBF 当AG+BG+CG6.如图,在Rt ABC ∆中,90︒∠=C 4AC = 3BC = 点O 是AB 的三等分点 半圆O 与AC 相切 M N 分别是BC 与半圆弧上的动点 则MN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和是( )A .5B .6C .7D .87.如图,菱形ABCD 的边AB =8 △B =60° P 是AB 上一点 BP =3 Q 是CD 边上一动点 将梯形APQD 沿直线PQ 折叠 A 的对应点A ′.当CA ′的长度最小时 CQ13为PC 的中点.当点P 沿半圆从点A 运动至点B 时 点M 运动的路径长是( )A .224π+B .2πC .422+D .4π二 填空题9.如图,点P 是AOB ∠内任意一点 3cm OP = 点M 和点N 分别是射线OA 和射线OB 上的动点 30AOB ∠=︒ 则PMN 周长的最小值是 .10.△ABC 中,AB =AC =5 BC =6 D 是BC 的中点 E 为AB 上一动点 点B 关于DE 的对称点B '在△ABC 内(不含△ABC 的边上) 则BE 长的范围为 .11.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BC 上的高为6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 M 是线段AD 上的-一个动点 E 是AC 中点 则EM CM +的最小值为 .12.如图,正△ABC 的边长为2 过点B 的直线l △AB 且△ABC 与△A ′BC ′关于直线l 对称 D 为线段BC ′上一动点 则AD +CD 的最小值是 .13.如图,已知ABC 外心为O 18BC = 60BAC ∠=︒ 分别以AB AC 为腰向形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D △与ACE △ 连接BE CD 交于点P 则OP 的最2三解答题17.如图,在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 B C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在图中画出与ABC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的AB C''.+的长最短.(2)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PB PC18.如图,在△ABC中,AB=AC AD是△ABC底边BC上的中线点P为线段AB 上一点.(1)在AD上找一点E使得PE+EB的值最小;(2)若点P为AB的中点当△BPE满足什么条件时△ABC是等边三角形并说明理由.19.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6 AD是BC边上的中线M是AD上的动点E 是AB边上一点若=2AE求EM BM+的最小值.20.如图,等边三角形ABC内接于半径长为2的△O点P在圆弧AB上以2倍速度从B向A运动点Q在圆弧BC上以1倍速度从C向B运动当点P O Q三点处于同一条直线时停止运动.(1)求点Q的运动总长度;(2)若M为弦PB的中点求运动过程中CM的最大值.参考答案: 1.D【分析】连接AD 由于ABC 是等腰三角形 点D 是BC 边的中点 可得AD BC ⊥ 再根据EF 是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可知 点C 关于直线EF 的对称点为点A 故AD 的长为CM MD +的最小值 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如图:连接AD 交EF 于点MABC 是等腰三角形 点D 是BC 边的中点AD BC ∴⊥ 132CD BC == EF 是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点C 关于直线EF 的对称点为点A AM CM =∴此时△CDM 的周长最小13CM DM CD AM DM CD AD CD ∴++=++=+=1313310AD CD ∴=-=-=116103022ABC S BC AD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的面积 熟知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A【分析】先分析出D 的轨迹为以A 为圆心AD 的长为半径的圆 当BD 与该圆相切时 △DBA 最大 过C 作CF △AE 于F 由勾股定理及三角函数计算出BD CF 的长 代入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详解】解:由题意知 D 点轨迹为以A 为圆心AD 的长为半径的圆当BD 与D 点的轨迹圆相切时 △DBA 取最大值 此时△BDA =90° 如图所示B B M B M N N B ''''''''''<++B M BM '''= B N BN ''''=BM M N BN B B '''''''∴++>又B B B M MN NB ''''''=++MB MB '= NB NB ''=NB NM BM BM M N BN ''''∴++<++BMN l NB NM BM ∆∴=++时周长最小;连接DB 过点B '作B H DB '''⊥于B D ''的延长线于点H如图示2所示:在Rt ABD 中,3AD = 3AB =∴22223(3)23DB AD AB =+=+=230∴∠=︒530∴∠=︒ DB DB ''=又1260ADC ∠=∠+∠=︒又B DB '''∠660∴∠=︒3HD = Rt △B HB 'B HB '''=5.D【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当G点位于BD与CE的交点处时AG+BG+CG的值最小即等于EC的长.【详解】解:如图△将△ABG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EBF△BE=AB=BC BF=BG EF=AG△△BFG是等边三角形.△BF=BG=FG .△AG+BG+CG=FE+GF+CG.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当G点位于BD与CE的交点处时AG+BG+CG的值最小即等于EC的长过E点作EF△BC交CB的延长线于F△△EBF=180°-120°=60°△BC=4△BF=2 EF=23在Rt△EFC中△EF2+FC2=EC2△EC=43.△△CBE=120°△△BEF=30°△△EBF=△ABG=30°△EF=BF=FGOP ACO是AB的三等分点210=⨯=5338=3与AC相切于点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圆与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圆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7.B【详解】作CH△AB于H如图.△菱形ABCD的边AB=8 △B=60°△△ABC为等边三角形AB=43AH=BH=4.△CH=32△PB=3 △HP=1.在Rt△CHP中,CP=22=7.(43)1△梯形APQD沿直线PQ折叠A的对应点A′△点A′在以P点为圆心P A为半径的弧上△当点A′在PC上时CA′的值最小△△APQ=△CPQ而CD△AB△△APQ=△CQP△△CQP=△CPQ△CQ=CP=7.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确定A′在PC上时CA′的长度最小.8.BPMN的周长最小.CD分别交△点P 关于OA 的对称点为C 关于OB 的对称点为D△PM CM OP OC COA POA ==∠=∠,,;△点P 关于OB 的对称点为D△PN DN OP OD DOB POB ==∠=∠,,△3cm OC OD OP ===22260COD COA POA POB DOB POA POB AOB ∠=∠+∠+∠+∠=∠+∠=∠=︒△COD △是等边三角形△()3cm CD OC OD ===.△PMN 的周长的最小值3cm PM MN PN CM MN DN CD =++=++≥=.故答案为:3c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最短路径问题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作点P 关于OA OB 的对称点C D 是解题的关键所在.10.9552BE << 【分析】首先根据运动特点分析出点B '的运动轨迹在以D 为圆心 BD 为半径的圆弧上 然后分点B '恰好落在AB 边上和点B '恰好落在AC 边上两种情况讨论 分别利用勾股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求解和证明即可得出两种临界情况下BE 的长度 从而得出结论.【详解】解:△点B 与B '关于DE 对称△BD B D '= 则点B '的运动轨迹在以D 为圆心 BD 为半径的圆弧上△如图所示 当点B '恰好落在AB 边上时 此时 连接AD 和DE由题意及“三线合一”知 AD BD ⊥ 132BD BC == △在Rt ABD 中,2222534AD AB BD =-=-=此时 根据对称的性质 DE AB ⊥12AB DE AD BD =Rt BDE 中,2295BD DE -=;如图所示 22综上BE长的范围为95 52BE<<故答案为:95 52BE<<.【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等能够根据题意准确分析出动点的运动轨迹并构建适当的三角形进行求解是解题关键.11.6【分析】连接BE交AD于M则BE就是EM+CM的最小值通过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可得BE=AD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连接BE与AD交于点M.△AB=AC AD是BC边上的中线△B C关于AD对称则EM+CM=EM+BM则BE就是EM+CM的最小值.△E是等边△ABC的边AC的中点AD是中线△BE=AD=6△EM+CM的最小值为6故答案为:6.【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轴对称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解题关键是找到M点的位置.12.4【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轴对称的性质得到△ABC=△A'B C'=60° A'B=AB=BC=2 证明△CBD△△A'BD得到CD=A'D推出当A D A'三点共线时AD+CD最小此时AD+CD=A'B+AB=4.【详解】解:如图,连接A'D.由ABC的外心为的值最小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ABD与BAD CAE=∠=︒90=∠DAC BAEDAC与BAE中BAEBAE SASDAC∴△()ADC ABE∴∠=∠90PDB PBD∴∠+∠=︒90DPB∴∠=︒P∴在以BC为直径的圆上ABC的外心为O60BAC∠=︒120BOC∴∠=︒如图,当PO BC⊥时OP的值最小18BC=9 BH CH∴==12 OH OB=223BH OB OH OH∴=-=33OH∴=9PH=933OP∴=-.则OP的最小值是933-故答案为:933-.【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4.25【分析】2P A+PB=2(P A+22PB)利用相似三角形构造22PB即可解答.【详解】解:设△O半径为r15.152【分析】如图,连接BP 在BC 上取一点M 使得BM =32 进而证明BPM BCP △∽△,则在点P 运动的任意时刻 均有PM =12PC 从而将问题转化为求PD -PM 的最大值.连接PD 在△PDM 中,PD -PM <DM 故当D M P 共线时 PD -PM =DM 为最大值 勾股定理即可求得DM .【详解】如图,连接BP 在BC 上取一点M 使得BM =3231232BM BP == 3162BP BC == BM BP BP BC∴= PBM CBP ∠=∠∴BPM BCP △∽△12MP BM PC BP ∴== 12MP PC ∴=12PD PC PD MD ∴-=- 在△PDM 中,PD -PM <DM当D M P 共线时 PD -PM =DM 为最大值四边形Rt CDM中,故答案为:15 2【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性质的关键.6015-90Rt BDA中,AB由勾股定理得:222BD AB AD =-即:216925144BD =-=△0BD >△=12BD△E 为AD 的中点△1522DE AD == 在Rt BDE 中,=12BD 52DE =由勾股定理得:222BE DE BD =+即:225601+144=44BE = △0BE >△6012BE = 又△DH △AC 且点E 为AD 的中点△52EH = △60156015222BH BE EH -=-=-= 故答案为:60152-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三角形 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隐圆问题的处理等相关知识点 能够判断出从动点的运动轨迹是解题的关键.17.(1)见解析(2)见解析【详解】(1)解:如图,△AB C ''即为所求.(2)如图,点P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作图-轴对称变换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8.(1)见解析;(2)△BPE=90° 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知AD垂直平分BC再根据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连接CP交AD于点E并连接BE即可得解;(2)因为P为AB的中点要使△ABC是等边三角形则需BC=AB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所以CP△AB即△BPE=90°.【详解】解:(1)如图,连接CP交AB于点E 则点E为所求;(2)△BPE=90° 理由如下:△△BPE=90°△CP△AB△点P为AB的中点△CP垂直平分AB△CA=CB△AB=AC△AB =AC =BC △△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以及对称 两点间线段最短 线段中垂线定理 熟练掌握这些性质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9.27【分析】连接CE 与AD 交于点M .则CE 就是BM ME +的最小值 在直角CEF △中,求得CE 的长 即可.【详解】解:连接CE 与AD 交于点M '.△等边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AD 是BC 的中垂线△CE =CM M E ''+=BM ME +的最小值.过点C 作CF AB ⊥△等边ABC 的边长为6 =2AE△==62=4BE AB AE -- 3AF BF == 321EF =-= 226333CF =-= △()2233127CE =+= △BM ME +的最小值为27.【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勾股定理 两点间线段最短 连接CE 从而把两线段和的最小值转化为两点间线段最短是本题的关键.20.(1)23π(2)7 1.+【分析】(1)如图,设,COQ 结合题意可得:2BOP 结合正三角形的性质求解60, 再利用弧长公式进行计算即可;(2)解:如图,取作OE BC ⊥于E 三点共线时【详解】()解:如图,设,COQ 结合题意可得:2BOPABC 为等边三角形360120,3BOC120,BOQ而,,P O Q 三点共线1802,BOQ1201802,解得:=60,Q ∴运动的总长度为:6022=.1803)解:如图,取OB 的中点N 连接NM BC ⊥于EM 为PB11,NM OP2△M在以N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N上运动△当C N M三点共线时CM最大BOC OB OC120,,OBC30,113NK BN BK,,222同理可得:3,BE=则23,BC=333CK23,2222133NC7,22CM CN NM71,△CM的最大值为:7 1.+【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弧长的计算弧与圆心角的关系圆的基本性质正多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的构造辅助圆再求解线段的最大值是解本题的关键.。

几何最值36问(附详解)

几何最值36问(附详解)
【答案】83
C
【解析】如图,取△AEF 的外心 O,连接 OA、OF、OE,
则 OA=OE=OF,且∠FOE=2∠FAE=60°,
∴△OEF 为等边三角形,
过 O 作 OG⊥EF 于点 G,交 AB 于点 H,
F
G
E
设 EF=2x,则 HD=GE=x,AH=4-x,而 OA=2x,
由“斜垂大法”可知 OA≥AH,
Q
∴PQ= 2PF,∴PQ+PD≥DQ=4,
∴ 2PF+PD=PQ+PD≥DQ=4.
F
或由托勒密不等式可得:
P
PF·AD+AF·PD≥AP·DF,而 AD= 2AF= 2DF,
∴ 2PF+PD≥AP=4.
A
B
D
(14)若∠CAE=30°,AD=4,过 E 作 EF∥AD 交 AC 于点 F,求 EF 的最小值;
【答案】2 6+2 2
C
【解析】如图,把△DPC 绕点 D 顺时针旋转 60°至△DQR,连接 PQ,AR,
则 QR=PC,且△PDQ 为等边三角形,
∴PQ=PD,
R
Q
∴PA+PD+PC=PA+PQ+QR≥AR,
P
过 R 作 RS⊥AB 于点 S,
则 RS=12RD=2,DS= 3RS=2 3,
A
D
过点 E 作 EG⊥CF 于 G,过点 A 作 AS⊥CF 于 S,则 EG=12CE,
∴AS+EG≤AE,
∴AE-EG≥AS,
I
H
G
∴ID=3 = 43 3,
∴AI=AD-ID=6-43
∴AS=
3
AI=3
2
D
A
∵AD=6,CD=4,

初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初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初中数教《最值问题》典型例题之阳早格格创做一、办理几许最值问题的常常思路 二面之间线段最短;曲线中一面与曲线上所有面的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三角形二边之战大于第三边或者三角形二边之好小于第三边(沉适时与到最值)是办理几许最值问题的表里依据,根据分歧特性转移是办理最值问题的闭键.通过转移缩小变量,背三个定理靠拢从而办理问题;间接调用基础模型也是办理几许最值问题的下效脚法. 几许最值问题中的基础模型举例二、典型题型1.如图:面P 是∠AOB 内一定面,面M 、N 分别正在边OA 、OB 上疏通,若∠AOB=45°,OP=△PMN 的周少的最小值为.【分解】做P 闭于OA ,OB 的对于称面C ,D .对接OC ,OD .则当M ,N 是CD 与OA ,OB 的接面时,△PMN 的周少最短,最短的值是CD 的少.根据对于称的本量不妨证得:△COD 是等腰曲角三角形,据此即可供解.【解问】解:做P 闭于OA ,OB 的对于称面C ,D .对接OC ,OD .则当M ,N 是CD 与OA ,OB 的接面时,△PMN 的周少最短,最短的值是CD 的少.∵PC 闭于OA 对于称,∴∠COP=2∠AOP ,OC=OP共理,∠DOP=2∠BOP ,OP=OD∴∠COD=∠COP+∠DOP=2(∠AOP+∠BOP )=2∠AOB=90°,OC=OD .∴△COD 是等腰曲角三角形. 则.【题后思索】本题考查了对于称的本量,精确做出图形,明白△PMN 周少最小的条件是解题的闭键.2.如图,当四边形PABN 的周少最小时,a=.【分解】果为AB ,PN 的少度皆是牢固的,所以供出PA+NB 的少度便止了.问题便是PA+NB 什么时间最短.把B 面背左仄移2个单位到B′面;做B′闭于x 轴的对于称面B″,对接AB″,接x 轴于P ,从而决定N 面位子,此时PA+NB 最短.设曲线AB″的剖析式为y=kx+b ,待定系数法供曲线剖析式.即可供得a 的值.【解问】解:将N 面背左仄移2单位与P 沉合,面B 背左仄移2单位到B′(2,﹣1),做B′闭于x 轴的对于称面B″,根据做法知面B″(2,1), 设曲线AB″的剖析式为y=kx+b , 则123k bk b=+⎧⎨-=+⎩,解得k=4,b=﹣7.∴y=4x ﹣7.当y=0时,x=74,即P (74,0),a=74. 故问案挖:74.【题后思索】考查闭于X 轴的对于称面,二面之间线段最短等知识.3.如图,A、B二面正在曲线的二侧,面A到曲线的距离AM=4,面B到曲线的距离BN=1,且MN=4,P为曲线上的动面,|PA﹣PB|的最大值为.【分解】做面B于曲线l的对于称面B′,则PB=PB′果而|PA﹣PB|=|PA ﹣PB′|,则当A,B′、P正在一条曲线上时,|PA﹣PB|的值最大.根据仄止线分线段定理即可供得PN战PM的值而后根据勾股定理供得PA、PB′的值,从而供得|PA﹣PB|的最大值.【解问】解:做面B于曲线l的对于称面B′,连AB′并延少接曲线l 于P.∴B′N=BN=1,过D面做B′D⊥AM,利用勾股定理供出AB′=5∴|PA﹣PB|的最大值=5.【题后思索】本题考查了做图﹣轴对于称变更,勾股定理等,死知“二面之间线段最短”是解问此题的闭键.4.动脚支配:正在矩形纸片ABCD中,AB=3,AD=5.如图所示,合叠纸片,使面A降正在BC边上的A′处,合痕为PQ,当面A′正在BC边上移动时,合痕的端面P、Q也随之移动.若规定面P、Q分别正在AB、AD边上移动,则面A′正在BC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分解】本题闭键正在于找到二个极度,即BA′与最大或者最小值时,面P或者Q的位子.经真验没有易创制,分别供出面P与B沉适时,BA′与最大值3战当面Q与D沉适时,BA′的最小值1.所以可供面A′正在BC边上移动的最大距离为2.【解问】解:当面P与B沉适时,BA′与最大值是3,当面Q与D沉适时(如图),由勾股定理得A′C=4,此时BA′与最小值为1.则面A′正在BC边上移动的最大距离为3﹣1=2.故问案为:2【题后思索】本题考查了教死的动脚本领及图形的合叠、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知识,易度稍大,教死主要缺累动脚支配习惯,单凭设念制成过失.5.如图,曲角梯形纸片ABCD,AD⊥AB,AB=8,AD=CD=4,面E、F分别正在线段AB、AD上,将△AEF沿EF翻合,面A的降面记为P.当P降正在曲角梯形ABCD里里时,PD的最小值等于.【分解】如图,经分解、商量,惟有当曲径EF最大,且面A降正在BD上时,PD最小;根据勾股定理供出BD的少度,问题即可办理.【解问】解:如图,∵当面P降正在梯形的里里时,∠P=∠A=90°,∴四边形PFAE是以EF为曲径的圆内接四边形,∴惟有当曲径EF最大,且面A降正在BD上时,PD最小,此时E与面B沉合;由题意得:PE=AB=8,由勾股定理得:BD2=82+62=80,∴BD=45,∴PD=458 .【题后思索】该命题以曲角梯形为载体,以翻合变更为要领,以考查齐等三角形的判决及其本量的应用为核心构制而成;解题的闭键是抓住图形正在疏通历程中的某一瞬间,动中供静,以静制动.6.如图,∠MON=90°,矩形ABCD的顶面A、B分别正在边OM,ON上,当B正在边ON上疏通时,A随之正在OM上疏通,矩形ABCD 的形状脆持没有变,其中AB=2,BC=1,疏通历程中,面D到面O的最大距离为.【分解】与AB的中面E,对接OD、OE、DE,根据曲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OE=AB,利用勾股定理列式供出DE,而后根据三角形任性二边之战大于第三边可得OD过面E时最大.【解问】解:如图,与AB的中面E,对接OD、OE、DE,∵∠MON=90°,AB=2AB=1,∴OE=AE=12∵BC=1,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1,∴根据三角形的三边闭系,OD <OE+DE , ∴当OD 过面E. 故问案为:.【题后思索】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本量,曲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本量,三角形的三边闭系,勾股定理,决定出OD 过AB 的中面时值最大是解题的闭键.7.如图,线段AB 的少为4,C 为AB 上一动面,分别以AC 、BC 为斜边正在AB 的共侧做等腰曲角△ACD 战等腰曲角△BCE ,那么DE 少的最小值是.【分解】设AC=x ,BC=4﹣x ,根据等腰曲角三角形本量,得出CD=2x ,CD′=2(4﹣x ),根据勾股定理而后用配要领即可供解.【解问】解:设AC=x ,BC=4﹣x ,∵△ABC ,△BCD′均为等腰曲角三角形,∴CD=2x ,CD′=2(4﹣x ),∵∠ACD=45°,∠BCD′=45°,∴∠DCE=90°,∴DE2=CD2+CE2=12x2+12(4﹣x )2=x2﹣4x+8=(x ﹣2)2+4,∵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当x 与2时,DE 与最小值,最小值为:4. 故问案为:2.【题后思索】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最值及等腰曲角三角形,易度没有大,闭键是掌握用配要领供二次函数最值. 8.如图,菱形ABCD 中,AB=2,∠A=120°,面P ,Q ,K 分别为线段BC ,CD ,BD 上的任性一面,则PK+QK 的最小值为.【分解】根据轴对于称决定最短门路问题,做面P 闭于BD 的对于称面P′,对接P′Q 与BD 的接面即为所供的面K ,而后根据曲线中一面到曲线的所有连线中笔曲线段最短的本量可知P′Q ⊥CD 时PK+QK 的最小值,而后供解即可.【解问】解:如图,∵AB=2,∠A=120°,∴面P′到CD 的距离为∴PK+QK故问案为:【题后思索】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本量,轴对于称决定最短门路问题,死记菱形的轴对于称性战利用轴对于称决定最短门路的要领是解题的闭键.9.如图所示,正圆形ABCD 的边少为1,面P 为边BC 上的任性一面(可与B 、C 沉合),分别过B 、C 、D 做射线AP 的垂线,垂脚分别为B′、C′、D′,则BB′+CC′+DD′的与值范畴是.【分解】最先对接AC ,DP .由正圆形ABCD 的边少为1,即可得:S △ADP=12S 正圆形ABCD=12,S △ABP+S △ACP=S △ABC=12S 正圆形ABCD=12,既而可得12AP•(BB′+CC′+DD′)=1,又由即可供得问案.【解问】解:对接AC ,DP .∵四边形ABCD 是正圆形,正圆形ABCD 的边少为1, ∴AB=CD ,S 正圆形ABCD=1,∵S △ADP=12S 正圆形ABCD=12,S △ABP+S △ACP=S △ABC=12S 正圆形ABCD=12,∴S △ADP+S △ABP+S △ACP=1,∴12AP•BB′+12AP•CC′+12AP•DD′=12AP•(BB′+CC′+DD′)=1,则BB′+CC′+DD′=2AP,∵∴当P 与B 沉适时,有最大值2; 当P 与C 沉适时,有最小值∴.故问案为:.【题后思索】此题考查了正圆形的本量、里积及等积变更问题.此题易度较大,解题的闭键是对接AC,DP,根据题意得到.S△ADP+S△ABP+S△ACP=1,既而得到BB′+CC′+DD′=2AP10.如图,菱形ABCD中,∠A=60°,AB=3,⊙A、⊙B的半径分别为2战1,P、E、F分别是边CD、⊙A战⊙B上的动面,则PE+PF的最小值是.【分解】利用菱形的本量以及相切二圆的本量得出P与D沉适时PE+PF的最小值,从而供出即可.【解问】解:由题意可得出:当P与D沉适时,E面正在AD上,F 正在BD上,此时PE+PF最小,对接BD,∵菱形ABCD中,∠A=60°,∴AB=AD,则△ABD是等边三角形,∴BD=AB=AD=3,∵⊙A、⊙B的半径分别为2战1,∴PE=1,DF=2,∴PE+PF的最小值是3.故问案为:3.【题后思索】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本量以及相切二圆的本量等知识,根据题意得出P面位子是解题闭键.。

初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将军饮马、将军过河、费马点、隐圆、瓜豆、胡不归、阿氏圆)

初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将军饮马、将军过河、费马点、隐圆、瓜豆、胡不归、阿氏圆)

1、如图,在直线上找一点P使得PA+PB最小?2、【一定两动之点点】在OA、OB上分别取点M、N,使得△PMN周长最小.B3、【两定两动之点点】在OA、OB上分别取点M、N使得四边形PMNQ的周长最小。

BB4、【一定两动之点线】在OA、OB上分别取M、N使得PM+MN最小。

BB【将军过桥】1.已知将军在图中点A 处,现要过河去往B 点的军营,桥必须垂直于河岸建造,问:桥建在何处能使路程最短?2.已知A 、B 两点,MN 长度为定值,求确定M 、N 位置使得AM +MN +NB 值最小?军营河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 的顶点B 在原点,点A 、C 在坐标轴上,点D 的坐标为(6,4),E 为CD 的中点,点P 、Q 为BC 边上两个动点,且PQ =2,要使四边形APQE 的周长最小,则点P 的坐示应为______________.x2.如图,矩形ABCD 中,AD =2,AB =4,AC 为对角线,E 、F 分别为边AB 、CD 上的动点,且EF ⊥AC 于点M ,连接AF 、CE ,求AF +CE 的最小值.AB CDEFM几何图形中的将军饮马正方形中的将军饮马1.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4,M 在DC 上,且DM =1, N 是AC 边上的一动点,则△DMN 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NMD CBA2.如图,在Rt △ABO 中,∠OBA =90°,A (4,4),点C 在边AB 上,且AC :CB =1:3,点D 为OB 的中点,点P 为边OA 上的动点,当点P 在OA 上移动时,使四边形PDBC 周长最小的点P 的坐标为( )A .(2,2)B .5(2,5)2C .8(3,8)3D .(3,3)3.如图,在△ABC 中,AC =BC ,∠ACB =90°,点D 在BC 上,BD =3,DC =1,点P 是AB 上的动点,则PC +PD 的最小值为( )PDCBAA .4B .5C .6D .7三角形中的将军饮马1.如图,在等边△ABC 中,AB =6, N 为AB 上一点且BN =2AN , BC 的高线AD 交BC 于点D ,M 是AD 上的动点,连结BM ,MN ,则BM +MN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A BCDMN2. 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6.AB =12,AD 平分∠CAB ,点F 是AC 的中点,点E 是AD 上的动点,则CE +EF 的最小值为( )E AFCDBA .3B .4C .33D .233. 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BC =4,∠ABC =60°, 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M 、N 分别是BD ,BC 上的动点,则CM +MN 的最小值是( )NMDCBAA .3B .2C .23D .44.如图,△ABC 中,∠BAC =75°,∠ACB =60°,AC =4,则△ABC 的面积为_;点D ,点E ,点F 分别为BC ,AB ,AC 上的动点,连接DE ,EF ,FD ,则△DEF 的周长最小值为 .矩形、菱形中的将军饮马1. 如图,在菱形ABCD 中,AC=BD =6,E 是BC 的中点,P 、M 分别是AC 、AB 上的动点,连接PE 、PM ,则PE +PM 的最小值是( )EPDCBAMA .6 B.C.D .4.52.如图,矩形ABOC 的顶点A 的坐标为(-4,5),D 是OB 的中点,E 是OC 上的一点,当△ADE 的周长最小时,点E 的坐标是( )A .4(0,)3B .5(0,)3C .(0,2)D .10(0,)33.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6,AD =3,动点P 满足13PAB ABCD S S ∆=矩形,则点P 到A 、B 两点距离之和PA +PB的最小值为( )DCBAPA. B.C.D4.如图,矩形ABCD 中,AB =10,BC =5,点E 、F 、G 、H 分别在矩形ABCD 各边上,且AE =CG ,BF =DH ,则四边形EFGH 周长的最小值为( )H FGEDCB AA.B. C. D.特殊角的对称1. 如图,∠AOB =60°,点P 是∠AOB 内的定点且OPM 、N 分别是射线OA 、OB 上异于点O 的动点,则△PMN 周长的最小值是( )ABMOPNABC .6D .32. 如图,∠AOB 的边OB 与x 轴正半轴重合,点P 是OA 上的一动点,点N (3,0)是OB 上的一定点,点M 是ON 的中点,∠AOB =30°,要使PM +PN 最小,则点P 的坐标为 .x3. 如图,已知正比例函数y =kx (k >0)的图像与x 轴相交所成的锐角为70°,定点A 的坐标为(0,4),P 为y 轴上的一个动点,M 、N 为函数y =kx (k >0)的图像上的两个动点,则AM +MP +PN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求两线段差的最大值问题基本图形解析:在一条直线m 上,求一点P ,使PA 与PB 的差最大; (1)点A 、B 在直线m 同侧:解析:延长AB 交直线m 于点P ,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P ’A-P ’B <AB ,而PA —PB=AB 此时最大,因此点P 为所求的点。

(word完整版)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word完整版)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一、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通常思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重合时取到最值)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理论依据,根据不同特征转化是解决最值问题的关键.通过转化减少变量,向三个定理靠拢进而解决问题;直接调用基本模型也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高效手段.轴对称最值图形lPBANM lBAAPBl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三边关系特征A,B为定点,l为定直线,P为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求AP+BP的最小值A,B为定点,l为定直线,MN为直线l上的一条动线段,求AM+BN的最小值A,B为定点,l为定直线,P为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求|AP-BP|的最大值转化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先平移AM或BN使M,N重合,然后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折叠最值图形B'NMCAB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特征在△ABC中,M,N两点分别是边AB,BC上的动点,将△BMN沿MN翻折,B点的对应点为B',连接AB',求AB'的最小值.转化转化成求AB'+B'N+NC的最小值1.如图:点P是∠AOB内一定点,点M、N分别在边OA、OB上运动,若∠AOB=45°,OP=32,则△PMN的周长的最小值为.【分析】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根据对称的性质可以证得:△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据此即可求解.【解答】解: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PC关于OA对称,∴∠COP=2∠AOP,OC=OP同理,∠DOP=2∠BOP,OP=OD∴∠COD=∠COP+∠DOP=2(∠AOP+∠BOP)=2∠AOB=90°,OC=OD.∴△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CD=2OC=2×32=6.【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对称的性质,正确作出图形,理解△PMN周长最小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当四边形P ABN的周长最小时,a=.【分析】因为AB,PN的长度都是固定的,所以求出P A+NB的长度就行了.问题就是P A+NB什么时候最短.把B点向左平移2个单位到B′点;作B′关于x轴的对称点B″,连接AB″,交x轴于P,从而确定N点位置,此时P A+NB最短.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待定系数法求直线解析式.即可求得a的值.【解答】解:将N点向左平移2单位与P重合,点B向左平移2单位到B′(2,﹣1),作B′关于x轴的对称点B″,根据作法知点B″(2,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则123k bk b=+⎧⎨-=+⎩,解得k=4,b=﹣7.∴y=4x﹣7.当y=0时,x=74,即P(74,0),a=74.故答案填:74.【题后思考】考查关于X轴的对称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知识.3.如图,A、B两点在直线的两侧,点A到直线的距离AM=4,点B到直线的距离BN=1,且MN=4,P为直线上的动点,|P A﹣PB|的最大值为.DPB′NMA【分析】作点B于直线l的对称点B′,则PB=PB′因而|P A﹣PB|=|P A﹣PB′|,则当A,B′、P在一条直线上时,|P A﹣PB|的值最大.根据平行线分线段定理即可求得PN和PM的值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P A、PB′的值,进而求得|P A﹣PB|的最大值.【解答】解:作点B于直线l的对称点B′,连AB′并延长交直线l于P.∴B′N=BN=1,过D点作B′D⊥AM,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5∴|P A﹣PB|的最大值=5.【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勾股定理等,熟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动手操作:在矩形纸片ABCD中,AB=3,AD=5.如图所示,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C边上的A′处,折痕为PQ,当点A′在BC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Q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P、Q分别在AB、AD边上移动,则点A′在BC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分析】本题关键在于找到两个极端,即BA′取最大或最小值时,点P或Q的位置.经实验不难发现,分别求出点P与B重合时,BA′取最大值3和当点Q与D重合时,BA′的最小值1.所以可求点A′在BC边上移动的最大距离为2.【解答】解:当点P与B重合时,BA′取最大值是3,当点Q与D重合时(如图),由勾股定理得A′C=4,此时BA′取最小值为1.则点A′在BC边上移动的最大距离为3﹣1=2.故答案为:2【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图形的折叠、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知识,难度稍大,学生主要缺乏动手操作习惯,单凭想象造成错误.5.如图,直角梯形纸片ABCD,AD⊥AB,AB=8,AD=CD=4,点E、F分别在线段AB、AD上,将△AEF 沿EF翻折,点A的落点记为P.当P落在直角梯形ABCD内部时,PD的最小值等于.【分析】如图,经分析、探究,只有当直径EF最大,且点A落在BD上时,PD最小;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度,问题即可解决.【解答】解:如图,∵当点P落在梯形的内部时,∠P=∠A=90°,∴四边形PF AE是以EF为直径的圆内接四边形,∴只有当直径EF最大,且点A落在BD上时,PD最小,此时E与点B重合;由题意得:PE=AB=8,由勾股定理得:BD2=82+62=80,∴BD=45,∴PD=458 .【题后思考】该命题以直角梯形为载体,以翻折变换为方法,以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的应用为核心构造而成;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形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瞬间,动中求静,以静制动.6.如图,∠MON=90°,矩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边OM,ON上,当B在边ON上运动时,A随之在OM上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BC=1,运动过程中,点D到点O的最大距离为.【分析】取AB的中点E,连接OD、OE、DE,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OE=AB,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DE,然后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OD过点E时最大.【解答】解:如图,取AB的中点E,连接OD、OE、DE,∵∠MON=90°,AB=2∴OE=AE=12AB=1,∵BC=1,四边形ABCD是矩形,∴AD,∴DE2,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OD<OE+DE,∴当OD过点E是最大,最大值为2+1.故答案为:2+1.【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勾股定理,确定出OD过AB的中点时值最大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线段AB的长为4,C为AB上一动点,分别以AC、BC为斜边在AB的同侧作等腰直角△ACD 和等腰直角△BCE,那么DE长的最小值是.【分析】设AC=x,BC=4﹣x,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得出CD=22x,CD′=22(4﹣x),根据勾股定理然后用配方法即可求解.【解答】解:设AC=x,BC=4﹣x,∵△ABC,△BC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D=22x,CD′=22(4﹣x),∵∠ACD=45°,∠BCD′=45°,∴∠DCE=90°,∴DE2=CD2+CE2=12x2+12(4﹣x)2=x2﹣4x+8=(x﹣2)2+4,∵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当x取2时,DE取最小值,最小值为:4.故答案为:2.【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最值及等腰直角三角形,难度不大,关键是掌握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最值.8.如图,菱形ABCD中,AB=2,∠A=120°,点P,Q,K分别为线段BC,CD,BD上的任意一点,则PK+QK 的最小值为.【分析】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作点P关于BD的对称点P′,连接P′Q与BD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K,然后根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所有连线中垂直线段最短的性质可知P′Q⊥CD时PK+QK的最小值,然后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AB=2,∠A=120°,∴点P′到CD的距离为2×33∴PK+QK3故答案为:3.【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熟记菱形的轴对称性和利用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P为边BC上的任意一点(可与B、C重合),分别过B、C、D作射线AP的垂线,垂足分别为B′、C′、D′,则BB′+CC′+DD′的取值范围是.【分析】首先连接AC,DP.由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即可得:S△ADP=12S正方形ABCD=12,S△ABP+S△ACP=S△ABC=12S正方形ABCD=12,继而可得12AP•(BB′+CC′+DD′)=1,又由1≤AP≤2,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连接AC,DP.∵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B=CD,S正方形ABCD=1,∵S△ADP=12S正方形ABCD=12,S△ABP+S△ACP=S△ABC=12S正方形ABCD=12,∴S△ADP+S△ABP+S△ACP=1,∴12AP•BB′+12AP•CC′+12AP•DD′=12AP•(BB′+CC′+DD′)=1,则BB′+CC′+DD′=2 AP,∵1≤AP≤2,∴当P2;当P与C重合时,有最小值2.∴2≤BB′+CC′+DD′≤2.故答案为:2≤BB′+CC′+DD′≤2.【题后思考】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面积及等积变换问题.此题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连接AC,DP,根据题意得到S△ADP+S△ABP+S△ACP=1,继而得到BB′+CC′+DD′=2 AP.10.如图,菱形ABCD中,∠A=60°,AB=3,⊙A、⊙B的半径分别为2和1,P、E、F分别是边CD、⊙A 和⊙B上的动点,则PE+PF的最小值是.【分析】利用菱形的性质以及相切两圆的性质得出P与D重合时PE+PF的最小值,进而求出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出:当P与D重合时,E点在AD上,F在BD上,此时PE+PF最小,连接BD,∵菱形ABCD中,∠A=60°,∴AB=AD,则△ABD是等边三角形,∴BD=AB=AD=3,∵⊙A、⊙B的半径分别为2和1,∴PE=1,DF=2,∴PE+PF的最小值是3.故答案为:3.【题后思考】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相切两圆的性质等知识,根据题意得出P点位置是解题关键.。

(完整版)中考复习:几何图形中的最值问题

(完整版)中考复习:几何图形中的最值问题

中考复习:几何图形中的最值问题几何图形中的最值问题★1.如图,在Rt△ABC中,∠ACB=90°,AB=5,BC=3.若点D是AB边上任意一点,且不与点A、B重合,连接CD.将△BCD沿着CD 所在的直线翻折,使得点B落在点B′处,连接AB′,则AB′的最小值为________.第1题图1【解析】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AB2-BC2=52-32=4,由对称性可知:BC=B′C=3,∵B′C的长度固定,∴当AB′+B′C的值最小时,AB′的值最小,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A、B′、C三点共线时,AB′最小,∴AB′=AC-B′C=4-3=1. ★2.如图,在菱形ABCD中,AB=43,∠ABC=60°,点M、N分别是BC、CD上任意一点,点P是BD上一点,连接PM、PN,则PM +PN的最小值为________.第2题图第2题解图6【解析】如解图,作点N关于BD对称的点N′,根据菱形的对称性可知点N′在AD上,又由两平行线之间,垂线段最短,过点N′作1 / 7N ′M ⊥BC 于点M ,故MN ′与BD 的交点P 即满足PM +PN 的值最小,故MN ′=AB ·sin ∠ABC =43×32=6.★3.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9,BC =12,点E 是BC 中点,点F 是边CD 上的任意一点,当△AEF 的周长最小时,则DF 的长为________.第3题图 第3题解图 6 【解析】如解图,作点E 关于直线CD 的对称点E ′,连接AE ′交CD 于点F ,∵在矩形ABCD 中,AB =9,BC =12,点E 是BC 中点,∴BE =CE =CE ′=6,∵AB ⊥BC ,CD ⊥BC ,∴CE ′BE ′=CF AB ,即612+6=CF9,解得CF =3,∴DF =CD -CF =9-3=6.★4.如图,在Rt △ABO 中,∠AOB =90°,AO +BO =5,延长AO 到C ,使OC =3,延长BO 到D ,使OD =4,连接BC 、CD 、DA ,则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第4题图18 【解析】设OA =x ,OB =y ,∵AO +BO =5,∴x +y =5,∵延中考复习:几何图形中的最值问题 3 / 7 长AO 到C ,OC =3,延长BO 到D ,OD =4,连接BC 、CD 、DA ,∠AOB =90°,∴S 四边形ABCD =S △ACD +S △ABC =12AC ·OD +12AC ·OB =12AC ·(OD +OB )=12AC ·BD =12(x +3)(y +4),∵x +y =5,∴S四边形ABCD =12(x +3)(5-x +4)=12(x +3)(9-x )=-12(x -3)2+18. ∴四边形ABCD 的最大面积为18.★5.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BAD =120°,CB ⊥AB ,CD ⊥AD ,且AB =AD =3,点E 、F 分别是BC 、CD 边上的动点,那么△AEF 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第5题图 第5题解图 63 【解析】如解图,延长AB 至点M ,使BM =AB ,延长AD 至点N ,使DN =AD ,连接MN ,交BC 于点E ,交DC 于点F .∵CB ⊥AB ,CD ⊥AD ,∴BC 、CD 是AM 、AN 的垂直平分线,∴AE =ME ,AF =FN .∵△AEF 的周长=AE +EF +AF =ME +EF +FN =MN ,∴此时△AEF 的周长为线段MN 的长.∵AB =AD =3,∴AM =AN =6,∵∠BAD =120°,∴∠M =∠N =30°,∴MN =2AM ·cos30°=12×32=6 3.★6.如图,在Rt△ABC中,AB⊥BC,AB=6,BC=4,P是△ABC内部的一个动点,且满足∠P AB=∠PBC,则线段CP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第6题图第6题解图2【解析】如解图,∵∠P AB=∠PBC,∠ABC=90°,∴∠BAP+∠PBA =90°,∴∠APB=90°,∴点P始终在以AB的中点O为圆心,以OA =OB=OP=12AB=3为半径的圆上,由解图知,只有当在点P在OC 与⊙O的交点处时,PC的长最小.在Rt△OBC中,OC=OB2+BC2=32+42=5,∴P′C=OC-OP′=5-3=2,∴线段CP长的最小值为2.★7.如图,在矩形ABCD中,AD=2,AB=3,点E是AD边的中点,点F是射线AB上的一动点,将△AEF沿EF所在直线翻折得到△A′EF,连接A′C,则A′C的最小值为________.第7题图第7题解图10-1【解析】如解图,∵点E是AD的中点,∴根据翻折性质得中考复习:几何图形中的最值问题 5 / 7 A ′E =AE =DE =12AD =12×2=1,∵点F 为动点,∴随着点F 的运动,点A ′的运动轨迹是以点E 为圆心,AE 为半径在矩形ABCD 内的圆弧,当E 、A ′、C 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则CA ′、A ′E 和CE 围成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A ′C >CE -A ′E ,当E 、A ′、C 在同一直线上时,即A ′C =CE -A ′E ,综上所述A ′C ≥CE -A ′E ,∴当E 、A ′、C 在同一直线上时,A ′C 有最小值,∵在Rt △CDE 中,CD =3,DE =1,∴CE =CD 2+DE 2=32+1=10,∴A ′C 的最小值为CE -DE =10-1.★8.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DAC 的平分线交DC 于点E .若点P 、Q 分别是AD 和AE 上的动点,则DQ +PQ 的最小值是________.第8题图 第8题解图 22 【解析】如解图,作D 关于AE 的对称点D ′,DD 交AE 于F ,再过D ′作D ′P ⊥AD 于P ,∵DD ′⊥AE ,∴∠AFD =∠AFD ′,∵AF =AF ,∠DAE =∠CAE ,∴△ADF ≌△AD ′F ,∴AD ′=AD =4,∵D ′与D 关于AE 对称,∴QD =QD ′,∴DQ +PQ =QD ′+PQ =PD ′,∴D ′P ′即为DQ +PQ 的最小值,∵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DAD ′=45°,∴AP =PD ′,∴在Rt △APD ′中,PD ′2+AP 2=AD ′2,即2P ′D 2=16,∴PD ′=22,即DQ +PQ 的最小值为2 2.★9.如图,点P 为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外一动点,且P A ⊥PB ,连接AC 、PC ,则△P AC 的最大面积为________.第9题图 第9题解图 2+1 【解析】如解图,作出以AB 为直径的⊙O 交线段AC 于点E ,连接PE 、OE 、BE ,由AC 为正方形的对角线及⊙O 的直径为AB ,可得△AE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点E 为AC 的中点,∴S △APC =2S △APE ,∴要使得△APC 的面积最大,只需使得△APE 面积最大即可.∵AE长度为定值,∴只需使△APE 中AE 边上的高最大即可,∵AE =12AC=12AB 2+BC 2=2,OA =OB =OE =1,∴△AO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Rt △AOE 中,利用等面积法求得AE 边上的高为OA ·OE AE =1×12=22,∴△APE 中AE 边上的高的最大值为1+22,∴△APE 面积的最大值为12×(1+22)×2=22+12,∴△P AC 的最大面积为2×(22+12)=2+1.★10.如图,在四边形ABDE 中,C 是BD 边的中点,BD =8,AB =2,中考复习:几何图形中的最值问题DE=8.若∠ACE=135°,则线段AE长度的最大值是________.第10题图10+42【解析】如解图①,分别将△ABC、△CDE沿AC、CE翻折,则点B落到点F处,点D落在点G处,连接AG、FG.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G≤AF+FG,AE≤AG+EG,∴AE≤AF+FG+EG,∴如解图②所示,当点A、F、G、E四点共线时,AE最大,此时,AE=AF+FG+EG,由翻折可证△ACB≌△ACF,∴CB=CF,AB=AF,∠ACB=∠ACF.同理,△CDE≌△CGE,CD=CG,DE=GE,∠ECD=∠ECG.∵∠ACE=135°,∴∠ACB+∠ECD=45°=∠ACF+∠ECG,∴∠FCG=90°.又∵BC=DC,∴FC=GC,∴△FC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D=8,AB=2,DE=8,∴AF=AB=2,EG =DE=8,由勾股定理得FG=42+42=42,∴AE=AF+FG+EG =10+4 2.即AE的最大值为10+4 2.第10题解图①第10题解图②7 / 7。

初中数学几何最值专题5:圆中将军饮马问题(最全修正版)

初中数学几何最值专题5:圆中将军饮马问题(最全修正版)

圆中将军饮马问题【例题精讲】例1、如图,MN是⊙O的直径,MN=8,∠AMN=40°,点B为弧AN的中点,点P是直径MN上的一个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

解析提示:总结例2、如图,MN是半径为2的⊙O的直径,点A在⊙O上,∠AMN=30°,B为弧AN的中点,P是直径MN上一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

解析提示:总结例3、如图,MN是半径为3的⊙O的直径,点A在⊙O上,∠AMN=30°,B为弧AN的中点,P是直径MN上一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

解析提示:总结例4、如图,已知⊙O中直径AB=4,半径OC⊥AB,点D是半圆的三等分点,点P是半径OC上的动点,使PB+PD的值最小时,PO=。

解析提示:总结针对训练1、如图,MN是⊙O的直径,MN=4,∠AMN=30°,点B为弧AN的中点,点P是直径MN上的一个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

2、如图,MN是半径为1的⊙O的直径,点A在⊙O上,∠AMN=30°,B为AN弧的中点,点P是直径MN上一个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

3、如图,MN是⊙O的直径,∠AMN=40°,点B为弧AN的中点,点P是直径MN上的一个动点,如果PA+PB 的最小值为,那么⊙O的直径等于。

4、如图,MN是⊙O的直径,MN=2,点A在⊙O上,∠AMN=30°,B为弧AN的中点,P是直径MN上一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

5、如图,MN是⊙O的直径,MN=4,点A在⊙O上,∠AMN=30°,B为弧AN的中点,P是直径MN上一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

6、如图,MN是⊙O的直径,MN=2a,∠AMN=40°,点B为弧AN的中点,点P是直径MN上的一个动点,则 PA+PB的最小值为。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7、如图,MN是⊙O的直径,MN=10,点A在⊙O上,∠AMN=30°,B为弧AN的中点,P是直径MN上一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一、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通常思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重合时取到最值)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理论依据,根据不同特征转化是解决最值问题的关键.通过转化减少变量,向三个定理靠拢进而解决问题;直接调用基本模型也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高效手段.轴对称最值图形lPBANM lBAAPBl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三边关系特征A,B为定点,l为定直线,P为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求AP+BP的最小值A,B为定点,l为定直线,MN为直线l上的一条动线段,求AM+BN的最小值A,B为定点,l为定直线,P为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求|AP-BP|的最大值转化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先平移AM或BN使M,N重合,然后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折叠最值图形B'NMCAB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特征在△ABC中,M,N两点分别是边AB,BC上的动点,将△BMN沿MN翻折,B点的对应点为B',连接AB',求AB'的最小值.转化转化成求AB'+B'N+NC的最小值1.如图:点P是∠AOB内一定点,点M、N分别在边OA、OB上运动,若∠AOB=45°,OP=32,则△PMN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分析】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 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根据对称的性质可以证得:△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据此即可求解.【解答】解: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PC关于OA对称,∴∠COP=2∠AOP,OC=OP同理,∠DOP=2∠BOP,OP=OD∴∠COD=∠COP+∠DOP=2(∠AOP+∠BOP)=2∠AOB=90°,OC=OD.∴△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CD=2OC=2×32=6.【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对称的性质,正确作出图形,理解△PMN周长最小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当四边形P ABN的周长最小时,a=.【分析】因为AB,PN的长度都是固定的,所以求出P A+NB的长度就行了.问题就是P A+NB什么时候最短.把B点向左平移2个单位到B′点;作B′关于x轴的对称点B″,连接AB″,交x轴于P,从而确定N点位置,此时P A+NB最短.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待定系数法求直线解析式.即可求得a的值.【解答】解:将N点向左平移2单位与P重合,点B向左平移2单位到B′(2,﹣1),作B′关于x轴的对称点B″,根据作法知点B″(2,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则123k bk b=+⎧⎨-=+⎩,解得k=4,b=﹣7.∴y=4x﹣7.当y=0时,x=74,即P(74,0),a=74.故答案填:74.【题后思考】考查关于X轴的对称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知识.3.如图,A 、B 两点在直线的两侧,点A 到直线的距离AM =4,点B 到直线的距离BN =1,且MN =4,P 为直线上的动点,|P A ﹣PB |的最大值为.D PB′N MA【分析】作点B 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则PB =PB ′因而|P A ﹣PB |=|P A ﹣PB ′|,则当A ,B ′、P 在一条直线上时,|P A ﹣PB |的值最大.根据平行线分线段定理即可求得PN 和PM 的值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P A 、PB ′的值,进而求得|P A ﹣PB |的最大值.【解答】解:作点B 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连AB ′并延长交直线l 于P . ∴B ′N =BN =1,过D 点作B ′D ⊥AM ,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 ′=5 ∴|P A ﹣PB |的最大值=5.【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勾股定理等,熟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动手操作: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3,AD =5.如图所示,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A ′处,折痕为PQ ,当点A ′在BC 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 、Q 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P 、Q 分别在AB 、AD 边上移动,则点A ′在BC 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 .【分析】本题关键在于找到两个极端,即BA ′取最大或最小值时,点P 或Q 的位置.经实验不难发现,分别求出点P 与B 重合时,BA ′取最大值3和当点Q 与D 重合时,BA ′的最小值1.所以可求点A ′在BC 边上移动的最大距离为2.【解答】解:当点P 与B 重合时,BA ′取最大值是3, 当点Q 与D 重合时(如图),由勾股定理得A ′C =4,此时BA ′取最小值为1. 则点A ′在BC 边上移动的最大距离为3﹣1=2. 故答案为:2【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图形的折叠、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知识,难度稍大,学生主要缺乏动手操作习惯,单凭想象造成错误.5.如图,直角梯形纸片ABCD ,AD ⊥AB ,AB =8,AD =CD =4,点E 、F 分别在线段AB 、AD 上,将△AEF 沿EF 翻折,点A 的落点记为P .当P 落在直角梯形ABCD 内部时,PD 的最小值等于 .【分析】如图,经分析、探究,只有当直径EF最大,且点A落在BD上时,PD最小;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度,问题即可解决.【解答】解:如图,∵当点P落在梯形的内部时,∠P=∠A=90°,∴四边形PF AE是以EF为直径的圆内接四边形,∴只有当直径EF最大,且点A落在BD上时,PD最小,此时E与点B重合;由题意得:PE=AB=8,由勾股定理得:BD2=82+62=80,∴BD=45,∴PD=458 .【题后思考】该命题以直角梯形为载体,以翻折变换为方法,以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的应用为核心构造而成;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形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瞬间,动中求静,以静制动.6.如图,∠MON=90°,矩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边OM,ON上,当B在边ON上运动时,A随之在OM上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BC=1,运动过程中,点D到点O的最大距离为.【分析】取AB的中点E,连接OD、OE、DE,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OE=AB,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DE,然后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OD过点E时最大.【解答】解:如图,取AB的中点E,连接OD、OE、DE,∵∠MON=90°,AB=2∴OE=AE=12AB=1,∵BC=1,四边形ABCD是矩形,∴AD,∴DE2,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OD<OE+DE,∴当OD过点E是最大,最大值为2+1.故答案为:2+1.【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勾股定理,确定出OD过AB的中点时值最大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线段AB的长为4,C为AB上一动点,分别以AC、BC为斜边在AB的同侧作等腰直角△ACD 和等腰直角△BCE,那么DE长的最小值是.【分析】设AC=x,BC=4﹣x,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得出CD=22x,CD′=22(4﹣x),根据勾股定理然后用配方法即可求解.【解答】解:设AC=x,BC=4﹣x,∵△ABC,△BC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D=22x,CD′=22(4﹣x),∵∠ACD=45°,∠BCD′=45°,∴∠DCE=90°,∴DE2=CD2+CE2=12x2+12(4﹣x)2=x2﹣4x+8=(x﹣2)2+4,∵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当x取2时,DE取最小值,最小值为:4.故答案为:2.【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最值及等腰直角三角形,难度不大,关键是掌握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最值.8.如图,菱形ABCD中,AB=2,∠A=120°,点P,Q,K分别为线段BC,CD,BD上的任意一点,则PK+QK 的最小值为.【分析】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作点P关于BD的对称点P′,连接P′Q与BD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K,然后根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所有连线中垂直线段最短的性质可知P′Q⊥CD时PK+QK的最小值,然后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AB=2,∠A=120°,∴点P′到CD的距离为2×33∴PK+QK3故答案为:3.【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熟记菱形的轴对称性和利用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P为边BC上的任意一点(可与B、C重合),分别过B、C、D作射线AP的垂线,垂足分别为B′、C′、D′,则BB′+CC′+DD′的取值范围是.【分析】首先连接AC,DP.由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即可得:S△ADP=12S正方形ABCD=12,S△ABP+S△ACP=S△ABC=12S正方形ABCD=12,继而可得12AP•(BB′+CC′+DD′)=1,又由1≤AP≤2,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连接AC,DP.∵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B=CD,S正方形ABCD=1,∵S△ADP=12S正方形ABCD=12,S△ABP+S△ACP=S△ABC=12S正方形ABCD=12,∴S△ADP+S△ABP+S△ACP=1,∴12AP•BB′+12AP•CC′+12AP•DD′=12AP•(BB′+CC′+DD′)=1,则BB′+CC′+DD′=2 AP,∵1≤AP≤2,∴当P当P与C重合时,有最小值2.∴2≤BB′+CC′+DD′≤2.故答案为:2≤BB′+CC′+DD′≤2.【题后思考】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面积及等积变换问题.此题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连接AC,DP,根据题意得到S△ADP+S△ABP+S△ACP=1,继而得到BB′+CC′+DD′=2 AP.10.如图,菱形ABCD中,∠A=60°,AB=3,⊙A、⊙B的半径分别为2和1,P、E、F分别是边CD、⊙A 和⊙B上的动点,则PE+PF的最小值是.【分析】利用菱形的性质以及相切两圆的性质得出P与D重合时PE+PF的最小值,进而求出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出:当P与D重合时,E点在AD上,F在BD上,此时PE+PF最小,连接BD,∵菱形ABCD中,∠A=60°,∴AB=AD,则△ABD是等边三角形,∴BD=AB=AD=3,∵⊙A、⊙B的半径分别为2和1,∴PE=1,DF=2,∴PE+PF的最小值是3.故答案为:3.【题后思考】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相切两圆的性质等知识,根据题意得出P点位置是解题关键.。

初中几何最值问题含解析

初中几何最值问题含解析
总结:用轴对称进行转化时,通常作定点关于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
分析务必细致·论证务求严谨
-2-
刻意练习: 1.如左图,梯形 ABCD 中,AD∥BC,∠BAD=90°,AD=1,E 为 AB 的中点,AC 是 ED 的垂直平分线。
(1)求证 DB=DC. (2)在右图的线段 AB 上找出一点 P,使 PC+PD 的值最小,标出点 P 的位置,保留画图痕迹,并求出 PB 的值。
B
P R
O
Q
A
【解析】如图所示,分别作 P 关于 OB、OA 的对称点,连接 P′、P″.∠P′OP″=90°,P′P″=10 2,C△PQR≥P′P″=10 2
P' B
R P
O
Q
A
P''
点评:运用轴对称进行转化,求解 P′P″的长时,学生不容易想到通过连接 OP′、OP″、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求解。
分析务必细致·论证务求严谨
-5-
刻意练习:
1.如图,在锐角△ABC 中,AB=4 2,∠BAC=45°,∠BAC 的平分线交 BC 于点 D,M 和 N 分别是 AD,AB 上的
动点,则 BM+MN 的最小值是
.
C
D M
A
N
B
【答案】4
【解析】作 N 关于 AD 的对称点 N′,BM+MN=BM+MN′≥BH=4
y
C
E
B
y
C
E
B
N
D
N
D
O
M
A
x
O
M
A
x
【答案】(1) y=-43x+25;(2)5+5 37。 【解析】(1)OE=OA=15,OC=9,得 CE=12,BE=3,E(12,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一、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通常思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重合时取到最值)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理论依据,根据不同特征转化是解决最值问题的关键.通过转化减少变量,向三个定理靠拢进而解决问题;直接调用基本模型也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高效手段.几何最值问题中的基本模型举例轴对称最值图形lPBANM lBAAPBl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三边关系特征A,B为定点,l为定直线,P为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求AP+BP的最小值A,B为定点,l为定直线,MN为直线l上的一条动线段,求AM+BN的最小值A,B为定点,l为定直线,P为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求|AP-BP|的最大值转化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先平移AM或BN使M,N重合,然后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折叠最值图形B'NMCAB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特征在△ABC中,M,N两点分别是边AB,BC上的动点,将△BMN沿MN翻折,B点的对应点为B',连接AB',求AB'的最小值.转化转化成求AB'+B'N+NC的最小值二、典型题型1.如图:点P是∠AOB内一定点,点M、N分别在边OA、OB上运动,若∠AOB=45°,OP=32,则△PMN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分析】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 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根据对称的性质可以证得:△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据此即可求解.【解答】解: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PC关于OA对称,∴∠COP=2∠AOP,OC=OP同理,∠DOP=2∠BOP,OP=OD∴∠COD=∠COP+∠DOP=2(∠AOP+∠BOP)=2∠AOB=90°,OC=OD.∴△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CD=2OC=2×32=6.【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对称的性质,正确作出图形,理解△PMN周长最小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当四边形P ABN的周长最小时,a=.【分析】因为AB,PN的长度都是固定的,所以求出P A+NB的长度就行了.问题就是P A+NB什么时候最短.把B点向左平移2个单位到B′点;作B′关于x轴的对称点B″,连接AB″,交x轴于P,从而确定N点位置,此时P A+NB最短.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待定系数法求直线解析式.即可求得a的值.【解答】解:将N点向左平移2单位与P重合,点B向左平移2单位到B′(2,﹣1),作B′关于x轴的对称点B″,根据作法知点B″(2,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则123k bk b=+⎧⎨-=+⎩,解得k=4,b=﹣7.∴y=4x﹣7.当y=0时,x=74,即P(74,0),a=74.故答案填:74.【题后思考】考查关于X轴的对称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知识.3.如图,A 、B 两点在直线的两侧,点A 到直线的距离AM =4,点B 到直线的距离BN =1,且MN =4,P 为直线上的动点,|P A ﹣PB |的最大值为 .D PB′N BMA【分析】作点B 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则PB =PB ′因而|P A ﹣PB |=|P A ﹣PB ′|,则当A ,B ′、P 在一条直线上时,|P A ﹣PB |的值最大.根据平行线分线段定理即可求得PN 和PM 的值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P A 、PB ′的值,进而求得|P A ﹣PB |的最大值.【解答】解:作点B 于直线l 的对称点B ′,连AB ′并延长交直线l 于P . ∴B ′N =BN =1,过D 点作B ′D ⊥AM ,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 ′=5 ∴|P A ﹣PB |的最大值=5.【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作图﹣轴对称变换,勾股定理等,熟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动手操作: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3,AD =5.如图所示,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A ′处,折痕为PQ ,当点A ′在BC 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 、Q 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P 、Q 分别在AB 、AD 边上移动,则点A ′在BC 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 .【分析】本题关键在于找到两个极端,即BA ′取最大或最小值时,点P 或Q 的位置.经实验不难发现,分别求出点P 与B 重合时,BA ′取最大值3和当点Q 与D 重合时,BA ′的最小值1.所以可求点A ′在BC 边上移动的最大距离为2.【解答】解:当点P 与B 重合时,BA ′取最大值是3, 当点Q 与D 重合时(如图),由勾股定理得A ′C =4,此时BA ′取最小值为1. 则点A ′在BC 边上移动的最大距离为3﹣1=2. 故答案为:2【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图形的折叠、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知识,难度稍大,学生主要缺乏动手操作习惯,单凭想象造成错误.5.如图,直角梯形纸片ABCD ,AD ⊥AB ,AB =8,AD =CD =4,点E 、F 分别在线段AB 、AD 上,将△AEF 沿EF 翻折,点A 的落点记为P .当P 落在直角梯形ABCD 内部时,PD 的最小值等于 .【分析】如图,经分析、探究,只有当直径EF最大,且点A落在BD上时,PD最小;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度,问题即可解决.【解答】解:如图,∵当点P落在梯形的内部时,∠P=∠A=90°,∴四边形PF AE是以EF为直径的圆内接四边形,∴只有当直径EF最大,且点A落在BD上时,PD最小,此时E与点B重合;由题意得:PE=AB=8,由勾股定理得:BD2=82+62=80,∴BD=45,∴PD=458 .【题后思考】该命题以直角梯形为载体,以翻折变换为方法,以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的应用为核心构造而成;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形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瞬间,动中求静,以静制动.6.如图,∠MON=90°,矩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边OM,ON上,当B在边ON上运动时,A随之在OM上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BC=1,运动过程中,点D到点O的最大距离为.【分析】取AB的中点E,连接OD、OE、DE,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OE=AB,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DE,然后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OD过点E时最大.【解答】解:如图,取AB的中点E,连接OD、OE、DE,∵∠MON=90°,AB=2∴OE=AE=12AB=1,∵BC=1,四边形ABCD是矩形,∴AD,∴DE2,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OD<OE+DE,∴当OD过点E是最大,最大值为2+1.故答案为:2+1.【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勾股定理,确定出OD过AB的中点时值最大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线段AB的长为4,C为AB上一动点,分别以AC、BC为斜边在AB的同侧作等腰直角△ACD 和等腰直角△BCE,那么DE长的最小值是.【分析】设AC=x,BC=4﹣x,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得出CD=22x,CD′=22(4﹣x),根据勾股定理然后用配方法即可求解.【解答】解:设AC=x,BC=4﹣x,∵△ABC,△BC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D=22x,CD′=22(4﹣x),∵∠ACD=45°,∠BCD′=45°,∴∠DCE=90°,∴DE2=CD2+CE2=12x2+12(4﹣x)2=x2﹣4x+8=(x﹣2)2+4,∵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当x取2时,DE取最小值,最小值为:4.故答案为:2.【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最值及等腰直角三角形,难度不大,关键是掌握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最值.8.如图,菱形ABCD中,AB=2,∠A=120°,点P,Q,K分别为线段BC,CD,BD上的任意一点,则PK+QK 的最小值为.【分析】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作点P关于BD的对称点P′,连接P′Q与BD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K,然后根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所有连线中垂直线段最短的性质可知P′Q⊥CD时PK+QK的最小值,然后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AB=2,∠A=120°,∴点P′到CD的距离为2×33∴PK+QK3故答案为:3.【题后思考】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熟记菱形的轴对称性和利用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P为边BC上的任意一点(可与B、C重合),分别过B、C、D作射线AP的垂线,垂足分别为B′、C′、D′,则BB′+CC′+DD′的取值范围是.【分析】首先连接AC,DP.由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即可得:S△ADP=12S正方形ABCD=12,S△ABP+S△ACP=S△ABC=12S正方形ABCD=12,继而可得12AP•(BB′+CC′+DD′)=1,又由1≤AP≤2,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连接AC,DP.∵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B=CD,S正方形ABCD=1,∵S△ADP=12S正方形ABCD=12,S△ABP+S△ACP=S△ABC=12S正方形ABCD=12,∴S△ADP+S△ABP+S△ACP=1,∴12AP•BB′+12AP•CC′+12AP•DD′=12AP•(BB′+CC′+DD′)=1,则BB′+CC′+DD′=2 AP,∵1≤AP≤2,∴当P与B重合时,有最大值2;当P与C重合时,有最小值2.∴2≤BB′+CC′+DD′≤2.故答案为:2≤BB′+CC′+DD′≤2.【题后思考】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面积及等积变换问题.此题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连接AC,DP,根据题意得到S△ADP+S△ABP+S△ACP=1,继而得到BB′+CC′+DD′=2 AP.10.如图,菱形ABCD中,∠A=60°,AB=3,⊙A、⊙B的半径分别为2和1,P、E、F分别是边CD、⊙A 和⊙B上的动点,则PE+PF的最小值是.【分析】利用菱形的性质以及相切两圆的性质得出P与D重合时PE+PF的最小值,进而求出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出:当P与D重合时,E点在AD上,F在BD上,此时PE+PF最小,连接BD,∵菱形ABCD中,∠A=60°,∴AB=AD,则△ABD是等边三角形,∴BD=AB=AD=3,∵⊙A、⊙B的半径分别为2和1,∴PE=1,DF=2,∴PE+PF的最小值是3.故答案为:3.【题后思考】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相切两圆的性质等知识,根据题意得出P点位置是解题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