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区划研究
行政区划制度与地方政府研究.ppt
地方行政体制的混乱问题。比如关于“市辖市”、
“市辖乡”、“镇”、“市辖区辖乡、镇”等新体制 问题。随着地级市(较大的市)领导县体制的推广, 而一些县又改为(县级)市,这样,便出现了“市辖 市”的体制;随着县改为(县级)市或(直辖市、较 大的市的)市辖区后,又出现了市辖乡、镇和市辖区 辖乡、镇的体制;随着农村基层行政区划的变革,还 出现了“镇辖乡”体制。这些新体制的出现适应了改 革与发展的需要,是应当肯定的。然而,这些新体制 的宪法依据问题却是很值得研究的。改革、发展需要 行政区划有所创新;依法治国,又要求行政区划与一 切其他行政行为一样严格遵守宪法、法律。如果行政 区划的创新将会突破宪法规定,或者说,行政区划的 创新将缺乏宪法依据时,如何处置?
(4)要有利于开发和保护国土资源和自然环境。 行政区划应有利于充分利用行政手段,合理开发利用 区域国土资源,协调区内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矛盾;同 时,要有利于国土环境的综合有序整治和自然环境的 保护等。
(5)要有利于祖国的统一、稳定。为了实现国家 的统一,同时又能照顾历史与现实,中国在行政区划 方面,采取了必要的灵活措施。在香港、澳门那里设 立不同于一般行政区域的特别行政区,允许长期保留 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并实行高度的自治。
县、州、厅 县、设治局
6、新中国50年来行政区划沿革 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一届全 国人大召开,行政区划处于探索时期,变化较 多。 首先,在省级以上,新中国成立后先后相继
建立了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 六大行政区(简称“大区”),分别设军政委 员会或人民政府,既作为最高一级的地方政权 机关,又作为中央人民政府派出的代表机关, 各自管辖若干个省级行政单位。1952年,大区 改设行政委员会,仅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 机关领导和监督地方政府,而不再是一级地方 政权。1954年6月,撤销了六大行政区的建制。
民政部区划地名司2023年课题研究要点
附件1民政部区划地名司2023年课题研究要点一、我国行政区划设置历史经验研究在总结我国适应不同历史时期发展基础和管理需要的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基础上,分析行政区划设置和调整的历史作用,优化调整的基本经验,发挥功能的内在规律,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研究提出在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中更好应用历史经验的政策建议。
二、行政区划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利用研究深入阐释行政区划建制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挖掘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文化传统和治理智慧,围绕筑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域空间基石,研究提出加强行政区划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利用的政策建议。
三、行政区划基础理论研究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围绕“行政区划本身也是一种重要资源”的重要论述,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综合分析行政区划理论与实践经验,深刻总结历史规律和发展规律,系统分析新时代背景下行政区划在党治国理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统一和文化传承以及明确地方各级政府职责范围、配置行政资源、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入阐释行政区划作为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建设需要,构建把握历史与现实、统筹发展和安全、协调局部与全局、结合当前与长远的符合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行政区划理论体系。
四、行政区划规划研究围绕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着眼加强行政区划战略研究、总体统筹和规划引领,立足提升行政区划设置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对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远景目标,衔接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以深化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要层级行政区划设置的系统性研究和体系化谋划为抓手,研究提出行政区划规划的理论框架、技术路线和实践路径。
五、经济布局调整与行政区划设置研究系统总结我国适应经济布局调整需要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的做法、成效、经验和启示,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布局调整面临的形势和重点,梳理当前行政区划结构体系和行政区划设置不适应经济布局调整需要的矛盾和问题,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统筹当前和长远,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研究提出在优化经济布局进程中稳妥审慎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的政策建议。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中国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和发展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和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疆域分并:研究中国历史时期的疆域变化,包括各个朝代的疆域范围、扩张与割让等,探讨疆域变化的背景和影响。
2.政区演变:研究中国历史时期行政区划的演变,包括郡县制、州府制、行省制等行政区划的设立、撤销、合并等,揭示行政区划变迁的规律和特点。
3.城市位置与兴衰:研究中国历史时期城市的位置、规模、功能和兴衰过程,探讨城市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因素,揭示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交通道路的开拓变迁:研究中国历史时期交通道路的开拓、建设和变迁,包括陆路、水路、驿站等交通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揭示交通道路变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5.人口流徙与地理分布:研究中国历史时期人口迁移和地理分布的特点和规律,包括移民、民族迁徙、人口分布等,探讨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6.边疆民族发展与民族政区的形成:研究中国历史时期边疆地区各民族的发展、分布和迁移,以及民族政区的形成和演变,揭示民族发展和政区演变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7.环境变迁:研究中国历史时期自然环境的变迁,包括气候、地貌、水文等方面的变化,探讨环境变迁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8.文化区域的发展:研究中国历史时期文化区的形成和发展,包括方言区、民俗区、文化圈等,探讨文化区的特点和影响,揭示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9.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研究中国历史时期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包括农业区、工商业区、贸易区等,探讨经济区的特点和影响,揭示经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综上所述,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历史学、地理学、民族学、环境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通过对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为当今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适应城镇化未来发展需要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
区域经济评论2021.02REGIONAL ECONOMIC REVIEW 【城市经济研究】适应城镇化未来发展需要的行政区划调整研究*李晓琳摘要:行政区划调整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无论是20世纪90年代的“县改市”热潮,还是近年来重新进入大众视野的特大镇改市,其实质都是在城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背景下,对资源配置格局再调整的需求体现。
长期来看,行政区划调整要充分考虑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形成高效率的组织体系。
但也要看到,中国所特有的行政区经济模式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一定时期内行政等级仍将是不同行政单元间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短期内,要抓紧解决一批矛盾集中的行政区划调整问题,解决当前行政区划与承载人口不匹配的突出矛盾。
关键词:城镇化;行政区划调整;因地制宜中图分类号:F0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766(2021)02-0116-09收稿日期:2020-12-21*基金项目:2020年国家高端智库选题“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A2020051010)。
作者简介:李晓琳,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100038)。
行政区划包括建制类型、建制层级和区划范围。
在中国,行政区划设置代表了中央政府对于不同行政区划主体的确权和赋能,直接影响了不同行政单元的资源获取能力和发展话语权。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中国行政区经济模式与人口流动、要素流动需求之间的矛盾已经凸显。
通过优化行政区划调整,构建与城镇化未来发展需要相匹配的城镇体系,是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命题。
一、城镇化未来发展对行政区划设置的新要求行政区划作为地方行政体制的基础,必然会受到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同时,科学合理的行政区划设置也是城镇化战略有序推进的重要保障。
从现阶段到2035年,中国城镇化将依然处于快速推进阶段,大量农业转移人口进入深度市民化阶段,区域协调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一系列新变化都对中国行政区划设置提出了新要求。
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影响研究
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影响研究近年来,中国行政区划调整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因为这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行政区划调整是政府对行政边界进行重新划分的过程,其目的是优化区域布局、提高行政效能和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探讨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首先,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当一个地区经济实力较强时,行政区划调整可以进一步推动其发展。
例如,将一个具有特色产业集群的地区划为一个新的行政单位,可以提高该地区的行政效能和吸引力,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此外,行政区划调整还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整合行政区域,可以达到更好的资源配置效果,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然而,行政区划调整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当原有的行政区划边界改变时,可能会导致政府投资的不稳定性。
之前政府投资的项目和计划可能需要重新制定,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
此外,行政区划调整还可能带来行政体制和政策的不连续性。
原有的政策和制度需要重新调整和适应,这可能导致行政管理的混乱和决策的滞后。
行政区划调整也会对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在行政区划调整后,原有的社会关系可能发生变化,这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例如,原有社会团体的组织形式和关系需要重新调整,可能会导致社会动荡和不稳定性的增加。
此外,行政区划调整还可能导致一些群体的权益受损。
一些边缘地区可能会因为行政区划调整而失去一些政府资源和关注,这可能会引发社会不满和不平等的问题。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行政区划调整的积极影响,政府应制定合适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在行政区划调整中注重民众的参与和民意的征集,避免一刀切的做法。
这样可以增加政策的可行性和社会的认可度。
其次,政府应加大对调整后地区的扶持力度,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持续性。
例如,可以通过财政扶持、产业政策等方式加大对调整后地区的支持。
此外,政府还应注重行政体制和政策的连续性,在行政区划调整后及时调整政策和管理措施,避免造成经济和社会的不稳定。
民政部关于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会更名为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的批复
民政部关于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会更名为中国行政区划
与区域发展促进会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民政部
•【公布日期】2012.03.08
•【文号】民函[2012]66号
•【施行日期】2012.03.0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民间组织管理
正文
民政部关于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会更名为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
发展促进会的批复
(民函〔2012〕66号)
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会:
你会关于更名为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的申请及有关材料收悉。
经审查,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决定准予你会更名为中国行政区划与区域发展促进会。
你会更名后,应当严格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依照我部核准的章程开展活动,自觉接受业务主管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以及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管理,为促进我国行政区划工作科学发展、推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一二年三月八日。
浅谈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
浅谈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中国国土辽阔,地理环境十分复杂,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
无论是民众认识国情,科研机构及专家认识区域地理格局,还是各级政府有效实施区域管理等不同方面的需要,都必需对中国区域进行区域划分(简称区划)。
地理学中的区域划分,是立足于地域分异规律的客观基础上,根据一定的目的、按相应原则和方法进行的地理系统分区。
它是区域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方法。
按照所进行区划的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区划可以分为行政区划、自然区划、经济区划、农业区划、综合区划等不同种类。
下面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就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行政区划、中国经济区划的主要方案及其演变作一简单介绍。
一、中国自然区划(一)自然区划的概念和意义自然地理区划(简称自然区划)是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及组成成分发展的共同性、结构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将地域划分为一定等级系统的研究方法。
自然区划是在研究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探讨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特征、变化和分布规律。
主要体现温度、水分、土壤、植被等要素的地域差异,提供自然生产潜力的系统资料,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进行生产布局和制定各种规划的基础,也是认识区域生态环境的宏观框架、改善生态环境和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
(二)自然区划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几代地理学家对中国自然区划做了持续的探索性研究。
综观不同历史时期的区划方案,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自然区划的形成和发展历程(表1),对中国自然地理的地带性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自然区划是在研究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上,探讨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特征、变化和分布规律。
主要体现温度、水分、土壤、植被等要素的地域差异,提供自然生产潜力的系统资料,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进行生产布局和制定各种规划的基础,也是认识区域生态环境的宏观框架、改善生态环境和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
表1:中国已有自然区划下面就表中部分方案略作介绍。
1.罗开富方案最初发表于1954年,两年后由科学出版社以中华地理志丛刊第1号《中国自然区划草案》正式出版。
中国地理分区
中国地理分区中国地理分区是根据地理特征、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等综合因素对中国进行划分的一种方法。
根据不同的目的和研究方向,中国地理分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行政分区、气候分区、自然地理区划和经济区域等。
这些不同的分区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多样性。
一、行政分区中国的行政分区是根据政府行政管理需要而设立的。
目前,中国的行政区划主要分为四个层级: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和乡级行政区。
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每个省级行政区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人文风情。
例如,广东省位于华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发达的制造业;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上,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二、气候分区气候分区根据气候条件将中国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中国的气候多样,从寒冷的东北地区到温暖的南方沿海地区,再到干旱的西北地区,都有明显的差异。
根据气候条件,中国可以划分为五大气候区:北温带、北亚热带、东亚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
这些气候区的划分有助于人们了解该区域的气候特征,指导农业和经济发展。
三、自然地理区划自然地理区划是根据地球的地貌、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因素进行划分的。
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划可以分为五个大区:东部沿海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西南丘陵山地和西北高原。
这些自然地理区的特征和条件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分布和人类活动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华北平原地区的土壤肥沃,农业发达;西北高原地区因为地势较高,气候干燥,适合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四、经济区域经济区域是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区域特色等因素进行划分的。
中国的经济区域划分可以分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和西南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拥有先进的制造业和便捷的交通网络。
西部地区和西南地区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后起之秀,政府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了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
行政区划与地方财政体制研究
行政区划与地方财政体制研究1. 研究背景行政区划和地方财政体制是国家行政管理和财政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区划是指国家将全国划分为一定的行政区域,用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有效开展。
地方财政体制是指国家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权力和财政责任进行划分和管理的制度安排。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行政区划与地方财政体制的科学合理性至关重要。
行政区划的合理划分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地方财政体制的健全与完善可以保障地方财政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实现财政权力的合理分配和利益关系的协调。
因此,对行政区划与地方财政体制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更适应中国国情的行政管理和财政运行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行政区划与地方财政体制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行政区划的制度设计行政区划的制度设计涉及行政区划的层级划分、区域范围的划定、行政权力的分配等方面。
在制度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地理、经济、人口等因素,充分综合各方面因素权衡决策。
研究行政区划的制度设计有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行政区域的良好治理。
2.2. 地方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地方财政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提升地方财政管理水平和财政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
研究地方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可以探索财政权力的划分与转移、财政收入的来源与利用、财政支出的合理安排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和财政制度,促进地方财政的健康发展。
2.3. 行政区划与地方财政体制的协调发展行政区划和地方财政体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研究行政区划与地方财政体制的协调发展,可以探索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解决行政区划和地方财政体制之间的矛盾与问题,实现行政管理和财政运行的顺畅与协调。
3. 研究方法研究行政区划和地方财政体制可以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研究可以通过文献分析、案例研究、专家访谈等方法,深入挖掘行政区划和地方财政体制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回顾与展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中国行政区划研究述评
洋 .行政 区划与文化 .行政区划与房地产管理 . “ 一地多 府“问题 ,太城市城乡结台 部基层政权建设等 。
第三 .实 证研 究 占很 大 比例 ,我 们认 为 ,这 是 因为 2 0
世纪 8 0年 代 以来 ,我 国推行的 县改市 和 “ 领导 市 县 ”体制 ,其优点 和弊端 在 9 0年 代较为 明显地表 现出 来, I 了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 ,故对这方面的实证研究 起 较多。9 0年代中斯开展了全面勘界工作,所以关于边 界的
市建制镪度的发生 、发展与改 革的
一
研 边 界 研 究
0
系列重 大理论 与实践命题 ,内容
究 历 史 研 究
比较 研 究
2 5
2 22 Fra bibliotek0 0
0 O
0
2 8
2 3
l J 0
90
覆盖 中国城市建制制度的话革 ,市 制改 革 的社 会背 景 以及 改革 的 原 则 、重点与方 案,并就 中国建制城 市的设 置模式 ,城市等级制度 ,城 区制度 等改革 以及整县改市 ,市管
作为决策参考 在社会缀卉建设 中发挥 了实际的作用,如 潘小娟 (9g年 )在 总结地级 市行政体制改革成果的基础 19 江苏 三泰 地区行政区划体制问题的解决
分
娄 中 国 方 域 理 学 报 理 研 究 文地 理 济 地 理 共 计 占 百 丹 比 地 地 ^ 经 昕
召 J的 中国 行政 区 划研 究 会成 屯大会 暨 首 届行 政 区划 学 F
术研讨会” 标志着中国行政区划研究进入丁一个新阶段 . 19 90午 .经国家民政部批准.在华东师太成立了中国行政 _ x划研究中心 .这是 目前中国唯一的专门从事行政区划 问 题研究的学术机构。第一部行政 区划研究 的论文集 《 中国 行政区划研究》于 19 年出版,它标志着行政区划被 真 91 正当作一 门学 科开始进行研究 【 关传钧 ,19 ) 98 2 O 世纪 9 0年代 以束 .行政 区划研究取得 了长足的进步 ,不 仅促进 了目身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为国家政治体制改革 、 国民经济建设 提供 了决策依据和建议 本文 回顾 了 l 0年
一本开卷有益的书——评《新中国民族地区行政区划研究》
中图 分 类 号 : 3 D6 3
文 献标 识码 : E
文 章 编 号 : 0 8 6 6 (0 00 ~ 0 5 0 1 0 — 2 92 1 )3 0 9 — 1 第 三 个 阶 段 是 从 1 5 年 人 民 公 社 化 运 动 后 到 9 8 17 9 8年 改 革 开 放 前 . 者 认 为 这 个 阶 段 是 我 国 民 作 族 地 区 行 政 区 划 的 曲 折 发 展 期 . 出 现 反 复 撤 建 民 族 自治 地 方 现 象 , 对 民 族 地 区 经 济 和 社 会 的 发 展 造 成 了 消 极 影 响 。第 四 个 阶 段 是 从 改 革 开 放 实 施 以 来 到 目 前 , 作 者 认 为 这 个 阶 段 是 我 国 民 族 地 区 行 政 区 划 的 创 新 发 展 期 . 出 现 了 撤 自 治 县 设 市 ( )“ 体 化 ” 热 点 现象 。这种 划分 方 法 , 理 区 、一 等 在 论 界 尚 属 首 次 作 者 系 统 地 整 理 了 每 个 阶 段 发 生 的 民 族 地 区 行 政 区 划 变 革 , 以 表 格 的 形 式 展 现 了 每 个 阶 段 民 族 地 区 发 生 的行 政 区 划 变 动 , 并 系 统 地 分 析 了 每 个 阶 段 民 族 地 区 行 政 区 划 的 特 点 以 及 对 民 族 地 区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产 生 的 影 响 。 因此 ,从 内 容 上 来 说 。 者总 结得 十分 全 面 。 作 针 对 当 前 民 族 自治 地 方 行 政 区 划 变 动 的新 趋 势 、 现 象 , 新 中 国 民 族 地 区 行 政 区 划 研 究 》 书 新 《 一 分 析 了 类 似 自治 县 撤 县 改 市 ( ) 民 族 地 区 “ 体 区 、 一 化 ” 这 样 的 行 政 区 划 变 动 对 民 族 区 域 自 治 制 度 的 影 响 。 对 比分 析 的 形 式 , 究 了 撤 县 设 市 ( ) 以 研 区 对 当地 经 济发 展 的影 响 , 讨 了 民族地 区 “ 体化 ” 探 一 的 利 弊 以 及 对 自治 权 、 族 关 系 的 影 响 , 出 了 解 民 提 决 这 类 问 题 的方 法 和 途 经 , 通 过 设 置 “ 族 自治 即 民 市 ” 方 式 . 方 面 保 护 发 生 行 政 区 划 变 动 地 区 的 的 一 自治 权 , 一 方 面 通 过 建 立 市 制 , 进 民 族 地 区 城 另 促 市 化 进 程 的 发 展 。 该 书 论 证 充 分 , 辑 严 密 , 书 逻 全 浑 然一 体 。 此 外 . 于 民族 地 区 相 关 词 汇 的运 用 , 仅 很 对 不 多 文 章 出 现 过 一 些 错 误 , 至 有 的 国家 法 律 、 规 甚 法 文 件 也 存 在 一 定 程 度 的 误 用 , 造 成 了 一 定 程 度 的 混 乱 , 如 《 中 国 民 族 地 区 行 政 区 划 研 究 》 书 例 新 一 引 用 的 某 些 法 律 、 法 规 文 件 中 提 出 的 “ 族 省 ” 民 、 “ 族 县 ” “ 数 民 族 市 ” 等 。田 烨 在 这 方 面 做 了 民 、少 等 些 工 作 , 致 地 分 析 了 法 律 、 规 文 件 中 运 用 民 细 法 族 地 区 相 关 词 汇 的 情 况 , 一 一 指 出 了 各 种 错 误 的 用 法 ,总 结 出 这 些 词 汇 正 确 的 使 用 方 法 , 比 较 新 颖 。 总 之 . 书 通 过 大 量 的 案 例 , 析 了 民 族 地 区 本 分 的 行 政 区 划 及 政 策 制 度 ,认 为 坚 持 和 完 善 民 族 区 域 自治 制 度 不 应 该 只 是 一 个 口号 ,必 须 面 对 不 断 变 化 的 民 族 地 区 实 际 , 断 创 新 完 善 , 民 族 地 区 不 使 行 政 区 划 设 置 与 时 俱 进 ,更 有 利 于 民 族 区 域 自治
中国行政区划研究
2边疆政区受民族 因素影响很大l I 】 如果按我 国疆 域范 围包括各 边区少数 民族政 权的 观 点来 看 , 在唐 、 元 、 、 宋 明 清时 , 国的疆域范围都很大 ; 我 相 反 , 按历史上 中原王朝 的统治版 图来 看 , 若 清朝时我 国的 版图则是最大 的。 因为此时 已将各少数 民族统治地区正式 纳入我国的版 图 , 并实施了有效管辖。由政权 部族 界所勾 绘的区域 为各朝代边 区少数 民族所建立的政治版图 , 主要
条 界 线 也 长 期 得 以 维持 。
( ) 界 演 化规 律 二 省
一
、
( ) 史疆 域 演 变规 律 一 历
1 史 疆 域演 变反 映 了 国家 兴 衰 . 历 从 对 历 史 地 图 中我 国疆 域 变 化 的 观 察 可 以看 出 : 域 疆
北部、 西北 和南部一些地 方变动较大 , 从这些疆 域界线 的 推进 与回缩可 以想见当时政治经济 的发展与兴衰 。 如今我
重要 组 成 部 分 和 地 方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与 地域 管 理 单 元 的 “ 行
决于其它因素 : 便于军事控制 , 利于封建皇权 巩固 , 一时之
计形成行政 区划的惯 性。例如 , 秦岭 自古 以来是管理不同 行政 区的天然界限。秦朝 , 秦岭是首都成 阳所在 的内史和
汉 中郡 的 分 界 。 以后 , 国时 的魏 与 蜀 之 间 , j 南北 朝之 间 ,
市管县制度的现实意义1通过市管县体制的实施使城乡经济日益融合为相互依托的区域性经济实现了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城市工业向县域的扩散有利于发挥城市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为城市带动农村城乡协调发展创造了条件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生产重复流通堵塞运输浪费领导多头互相牵制等现象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研究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研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70年时间里,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划发生了多次调整。
这些调整主要是为了适应国家的发展需要和地区经济、社会、人口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本文将就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进行研究。
一、地方行政区划调整的背景1. 解放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到全面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阶段,需要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以便更有效率地推进建设。
2. 1949年后,我国人口在增长,城市化进程在加速,需要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以实现更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3. 1997年我国成功收回香港后,国际地位有了显著提升,需要更符合国家实力的地方行政区划。
4.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加快推进地方行政区划调整,可以加快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划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可以加强地方政府的职能和服务能力。
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可以更加清晰的划分各个区域的职责,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2. 可以优化政府服务,提高民生福祉。
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可以更加贴合各个区域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情况,从而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3. 可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加快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可以更加精细地分配资源,实现区域间、城乡间的良性互动,从而推动乡村振兴,加速全国现代化进程。
4. 可以更加适应我国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随着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可以更加实现新时代政府工作要求,更好地满足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1. 北京市的调整2015年,国务院决定将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北戴河区、抚宁区划归到北京市,成立了北京市雄安新区。
这一调整的背景在于,北京市人口繁多,经济发展趋缓,城市压力日益增加,需要将部分非首都功能转移出去,以加强首都城市功能。
此次方案的实施,旨在推进首都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
同时,此次调整还有着振兴雄安地区,建设国家新区的意义。
我国行政区划的沿革及其和经济区划的关系(精)
我国行政区划的沿革及其和经济区划的关系一、行政区和经济区的差别与相关行政区和经济区的任务、性质以及形成过程等方面都有所差别:其一,行政区是地方政权存在的地域,由政权机关用行政命令和行政办法制定的行政管理区;由行政部门通过行政手段来管理。
经济区是经济实体,反映客观存在的地域生产综合体,以较大城市为中心,根据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中心城市和周围地区逐步形成经济网络极为密切的地区;依照经济法现和经济手段来管理。
其二,行政区的划分表示行政系统各级权力的范围,其大小及层次多少决定于行使职权的需要。
经济区划的主要任务是使国民经济在全国各地区因地制宜地合理发展,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其三,行政区的划分着眼政治为主,综合考虑社会(历史、民族、文化)、经济和自然地理等情况,为便于处理行政事务,强调纵向联系,不同层次的行政区是上下领导关系,各行政区之间界限分明。
经济区的划分着眼于经济为主,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组织生产和流通,发展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以及适应开放性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求较广大的横向联系。
其四,行政区必须有明确的管理范围,而且相对稳定。
经济区的界限随着中心城市经济力量的消长,交通条件的变化,其范围亦可能变化,而且各经济区之间可以互相交织或部分重叠复合。
行政区和经济区虽存在着上述多方面的差别,但经济区为便于管理经济活动,在划分时需要考虑保持一定层次行政区的完整。
例如苏联1922年制定的《俄罗斯区划提纲》,指出经济原则是区划的基础,而在实施过程中又突出强凋了经济区划要保持一定层次行政区的完整性,力求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相一致。
目前苏联的综合经济区在上层有19个基本经济区(其中14个和各加盟共和国相一致,5个由俄罗斯加盟共和国分成),由它们组合成7个大经济区(相当于我国若干省区的组合)。
在中层有47个中层经济区,和行政上的州、边区和自治共和国相一致(相当于我国的地区或自治州)。
在下层有为数众多的基层经济区,由州、边区或自治共和国下的小区组成(相当于我国的县或若干县的组合)。
浅论中国古代的基层行政区划与里正
02
中国古代基层行政区划的 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基层行政区划
总结词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行政区划的萌芽阶段 ,出现了县、邑、鄙等行政区划。
VS
详细描述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为了方 便统治,开始出现县、邑、鄙等行政区划 ,这些行政区划通常以地理、山川等自然 条件为界线,同时根据人口、经济等条件 来划分区域的大小和地位。战国时期,各 诸侯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开始扩大行政 区划的规模,出现了郡、县、乡等行政区 划。
宋元明清时期的基层行政区划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行政区划的进一步发展阶段,出现 了路、府、州、县等基层行政区划。
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路、府、州、县 四级行政区划制度。元朝时期,由于疆域扩大,行政区 划变得更加复杂,出现了行省制度。明朝时期,继承了 元朝的行省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清朝 时期,继承了明朝的行政区划制度,并对行省进行了进 一步的调整和划分。同时清朝还实行了保甲制度和里甲 制度来加强基层管理。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基层行政区划历史悠久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各诸侯国之间就出现了基层行政区划的雏形。到秦统一六国后,基层行政区划逐渐形成并沿用至今。
里正制度的演变
在基层行政区划的发展过程中,里正制度也随之演变。从最初的基层官员,到后来的地方行政长官,里正的地位和权力逐 渐扩大。
基层行政区划与里正制度的关系
里正的地位
01
02
03
基层官员
里正是中国古代基层行政 区划中的重要官员,处于 行政体系的最底层。
中国行政划分
中国行政划分
中国行政划分是指对中国的行政区域进行划分的过程,它是实现国家集中统治的必要手段,是实施社会主义国家政策的基础条件。
中国行政划分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历代建立的各种行政区域,实施了中国历史上的统治模式,在有关实践和学术研究的推动下,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行政划分体系和方法。
中国当前的行政划分体系主要分为四级,全国及31个省级行政区是最高级行政划分。
它是实现中央的集中统治的主体,实施全国性的政策,支撑起全国和社会的统一。
政府、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均以省级行政区为单位进行管理、规划和推进,是实施现代行政管理制度的重要单位。
紧接着是自治区、自治州、直辖市和省辖市等二级行政划分,它们均在国家法律和立法的规定下自治,负责实施国家的政策和法律,也负责保护当地土著族群的权利和主权。
最小的三级行政区划分是县级行政单位,它承担着实施政府政策、服务公民、做好社会治安等重要任务。
此外,中国还设立了更小一级的行政区划,如街道、乡镇、园区、社区等,这些行政区划负责对当地社区进行管理、保护、服务,如城市行政区划负责保护城市社区的环境、实现社区公共服务的建设,乡镇负责实施农村政策等。
中国的行政划分,从古代的土地制度,到今天完善的行政划分,经历了一个漫长发展的过程,民族和地域结构得到完善,国家大势日
趋强大,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未来,中国将立足于世界经济新常态,深化行政划分改革,坚持“一国两制”的定位,实现更大范围的民族团结与发展,推动国家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行政区划改革对于国家的治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通过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和结论四个部分,深入剖析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内在逻辑和未来方向。
在文献综述部分,我们回顾了以往关于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研究成果。
从历史的视角来看,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经历了多次重要的调整,如元代行省制度的建立、明清两代的府州县制和当代的市县乡三级制等。
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描述和分类,缺乏对行政区划改革的系统性和深度研究。
为了深入探讨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我们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我们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了解行政区划改革的政策背景、历史演进和实践经验。
我们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了一手数据,对行政区划改革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揭示行政区划改革的影响因素和效果。
通过研究发现,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政府效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加强基层治理。
改革措施包括优化行政层级、调整区划范围、推行地方自治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
然而,行政区划改革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如政府效能的提升并不明显,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基层治理的难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在讨论部分,我们对行政区划改革的原则和策略进行了反思,认为改革应当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增强政策实施的协调性和连续性,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地方差异和民众需求。
我们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如完善行政区划法律法规、推进地方自治制度的落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未来的研究应更加行政区划改革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深入探讨影响改革效果的多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推动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还需要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段,为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研究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研究随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地方行政区划调整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地方行政区划调整,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根据国家的战略目标和需要,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合并、划分、调整和改革,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国际环境的变化。
地方行政区划调整对我国的改革发展和提升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任务。
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探讨其影响因素、合理性、方法和路径,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一、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地方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范畴。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行政区划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之中。
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不仅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环境变化的需要,更是提高国家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的需要。
而且,由于历史遗留和地域差异等原因,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划现状存在一些不合理性和矛盾性,有的地方行政区划甚至成为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障碍。
进行地方行政区划调整,是我国政府的一项紧迫任务和基本职责。
1.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地方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基础,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
合理的地方行政区划设置能够为区域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调整和完善地方行政区划,有利于促进各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加快落后地区的发展步伐,实现全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 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地方行政区划是行政管理的基本单位,合理的行政区划设置能够更好地为政府提供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效能,推动政府职能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和提升。
通过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可以更加精准地为民众提供服务,减少行政管理的成本和浪费,提高政府运行的有效性和公信力。
3. 优化政府管理结构。
地方行政区划调整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区划的体制
有些国家在宪法中作了规定, 有些国家在宪法中作了规定,如: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分为道(直辖市)、市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分为道(直辖市)、市(区)、郡3级。 分为道 )、 )、郡 级 行政区划的建立和变更,一般需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 一般需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 行政区划的建立和变更 一般需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
二 我国的行政区划现状
中国行政区划: 中国行政区划:
三北两广两宁山,五江川贵福吉安。 三北两广两宁山, 江川贵福吉安。 贵福吉安 四南藏蒙青甘陕,港澳重上天台湾。 四南藏蒙青甘陕,港澳重上天台湾。
三北:北京市、河北省、 三北:北京市、河北省、湖北省 两广:广东省、 两广: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两宁山:辽宁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山东省、 两宁山:辽宁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山东省、山省西 五江:江西、江苏、浙江、黑龙江、 五江:江西、江苏、浙江、黑龙江、新疆 四南:河南省、湖南省、海南省、 四南:河南省、湖南省、海南省、云南省 重上天:重庆市、上海市、 重上天:重庆市、上海市、天津市
《菲律宾共和国宪法》规定,任何省、市、自治市或区的变更,须 菲律宾共和国宪法》规定,任何省、 宪法 自治市或区的变更, 经有关地区或几个地区举行的公民投票的多数票赞成。 经有关地区或几个地区举行的公民投票的多数票赞成。
日本是都、 日本是都、道、府、县为一级行政区划,下设市、町(相 县为一级行政区划 下设市、 一级行政区 当于镇)、 )、村 当于镇)、村。
国家一级行政区共34个 国家一级行政区共34个:4个直辖市、23个省(实际管辖22省)、 34 个直辖市、23个省(实际管辖22省 个省 22 个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地级(含副省级城市):共333个 283个地级市( 地级(含副省级城市):共333个,283个地级市(含副省级城 ): 个地级市 )、17 地区、30个自治州、 17个 市)、17个地区、30个自治州、3个盟; 县级: 2862个 852个市辖区、374个县级市、1464个县、 县级:共2862个,852个市辖区、374个县级市、1464个县、 个县 117个自治县、49个 自治旗、 特区、 林区; 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2个特区、1个林区; 个乡、 乡级: 41636个 11个区公所、19522个镇 14677个乡 乡级:共41636个、11个区公所、19522个镇 14677个乡、181 苏木、1092个民族乡、 个民族苏木、6152个街道。 个苏木、1092个民族乡、1个民族苏木、6152个街道。
美国划为州和特区,州以下设县、市。 美国划为州和特区,州以下设县、
审批机关
1、全国人大审议决定 、 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撤销、更名,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撤销、更名,特别行政区的成立 2、国务院审批 、 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区划界限的变更,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区划界限的变更, 自治州、 自治县、 市辖区的设立、撤销、 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设立、撤销、更名或者改变隶 属关系; 属关系; 市的行政区域界线的重要变更; 县、市的行政区域界线的重要变更; 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 自治区、 市辖区的部分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 县、市、市辖区的部分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 民族乡、镇的设立、撤销、更名或变更行政区域界线; 乡、民族乡、镇的设立、撤销、更名或变更行政区域界线;
1. 北京城区“四合二” 整合利用核心区资源 北京城区“四合二” 新华网北京7月 日电 记者孙晓胜)近日, 日电( 新华网北京 月1日电(记者孙晓胜)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 京市政府关于调整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的请示, 京市政府关于调整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的请示,同意撤销北京 市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北京市东城区,以原东城区、 市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北京市东城区,以原东城区、崇文区 的行政区域为东城区的行政区域;撤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区, 的行政区域为东城区的行政区域;撤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区,设 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区,以原西城区、 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区,以原西城区、宣武区的行政区域为西城区的 行政区域。 行政区域。 根据北京市区县功能定位,首都功能核心区包括原东城、西城、 根据北京市区县功能定位,首都功能核心区包括原东城、西城、 崇文、宣武四个中心城区。合并后新设立的东城区, 崇文、宣武四个中心城区。合并后新设立的东城区,辖区范围为现 东城区和崇文区辖区范围,面积41.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86. 平方公里, 东城区和崇文区辖区范围,面积 .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5 万人。合并后新设立的西城区, 万人。合并后新设立的西城区,辖区范围为现西城区和宣武区辖区 范围,面积50.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124.6万人。 平方公里, 万人。 范围,面积 .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 万人
北 京 市 行 政 区 划
4. 上海南汇并入浦东新区 新浦东“二次创业” 新浦东“二次创业” 中新社上海2009年5月6日电 姜煜叶辰亮 上海市政府发言人陈启 年 月 日电 姜煜叶辰亮)上海市政府发言人陈启 日电(姜煜叶辰亮 中新社上海 伟今天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中国国务院已经批复, 伟今天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中国国务院已经批复,同意撤消 上海南汇行政区域,将其并入上海浦东新区。 上海南汇行政区域,将其并入上海浦东新区。 据陈启伟介绍,浦东新区面积五百三十二点七五平方公里、 据陈启伟介绍,浦东新区面积五百三十二点七五平方公里、人口 一百九十四点二九万, ○○八年 八年GDP为三千一百五十点九九亿元 一百九十四点二九万,二○○八年 为三千一百五十点九九亿元 人民币;南汇区面积六百七十七点六六平方公里、 人民币;南汇区面积六百七十七点六六平方公里、人口七十四点三 一万,去年GDP为五百四十八点零三亿元人民币。 为五百四十八点零三亿元人民币。 一万,去年 为五百四十八点零三亿元人民币 两区合并后的新浦东面积达一千二百一十点四一平方公里、 两区合并后的新浦东面积达一千二百一十点四一平方公里、人口 二百六十八点六万。 二百六十八点六万。 陈启伟称,两区合并工作已经正式开始。 陈启伟称,两区合并工作已经正式开始。
山东省行政区划
聊 城 市 行 政 区 划
三 行政区划改革的地方试行
1. 北京城区“四合二” 整合利用核心区资源 北京城区“四合二” 2. 深圳特区范围扩至全市 解决“一市两法” 解决“一市两法” 3. 厦门特区获批扩至全市 将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4. 上海南汇并入浦东新区 新浦东“二次创业” 新浦东“二次创业” 5. 天津撤三区并为滨海新区 行政架构精简高效 6. 重庆设中国内陆唯一国家级新区 西部大市场催生 7. 沈阳三区合署建大浑南 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中国行政区划研究
政区划的理论 二、我国的行政区划现状 三、行政区划改革的地方试行
一、行政区划的理论
行政区划就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 国土和政治、行政权力的划分。一般说来, 国土和政治、行政权力的划分。一般说来,行政区 划是以在不同区域内, 划是以在不同区域内,为全面实现地方国家机构能 顺利实现各种职能而建立的不同级别政权机构作为 标志。 标志。行政区划的层级与一个国家的中央地方关系 模式、国土面积的大小、 模式、国土面积的大小、政府与公众的关系状况等 因素有关。 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