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司法考试真题答案
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B 2.C 3.B 4.A 5.D 6.D 7.D 8.B 9.C 10.D 11.B 12.B 13.B 14.B 15.C 16.C 17.D18.B 19.C 20.B 21.A 22.B 23.C 24.C 25.D 26.B 27.B 28.C 29.B 30.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本部分31-80题,每题1分,共50分。
31.ACD 32.AD 33.AD 34.ABCD 35.ABD 36.BCD 37.AD 38.BC 39.AD 40.AD 41.AD 42.BCD 43.ABD 44.ABD 45.ABCD 46.ABC 47.ABD 48.AD 49.BC 50.AC 51.BCD 52.CD 53.BCD 54.ABD 55.ACD 56.AB 57.BC 58.ABCD 59.ABD 60.BC 61.ABCD 62.CD 63.ACD 64.ABD 65.AC 66.AD 67.ABC 68.AC 69.BCD 70.BCD 71.ABD 72.ABC 73.ABC 74.ACD 75.ABC 76.ABCD 77.BC 78.BD 79.AD 80.AD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本部分81-100题,每题1分,共20分。
81.ABD 82.ACD 83.AB 84.B 85.B 86.ABCD 87.C 88.C 89.ABCD 90.ABC 91.AC 92.C 93.C94.C 95.CD 96.C 97.D 98.BD 99.AC 100.AC毛毛考资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行政与行政诉讼法

23.某地⽅性法规规定,企业终⽌与职⼯的劳动合同的,必须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某企业认为该规定与劳动法相抵触,有权作下列何种处理?A.向全国⼈⼤书⾯提出进⾏审查的建议B.向全国⼈⼤常委会书⾯提出进⾏审查的建议C.向国务院书⾯提出进⾏审查的要求D.向省⼈⼤书⾯提出进⾏审查的要求答案:B解析:我国的法律规范地位是宪法处于地位,法律次之,⾏政法规位列第三,再⼀次是地⽅性法规(包括民族地⽅的⾃治条例和单⾏条例),⾏政规章等。
关于⾏政法规、地⽅性法规、⾃治条例和单⾏条例的合宪性与合法性审查和监督,《⽴法法》第90条规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民法院、⼈民检察院和各省、⾃治区、直辖市的⼈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认为⾏政法规、地⽅性法规、⾃治条例和单⾏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书⾯提出进⾏审查的要求,由常务委员会⼯作机构分送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审查、提出意见。
前述规定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认为⾏政法规、地⽅性法规、⾃治条例和单⾏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书⾯提出进⾏审查的建议,由常务委员会⼯作机构进⾏研究,必要时,送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审查、提出意见。
”根据上述规定,本题所说的某企业是属于国家机关之外的企业事业单位,因⽽如果其认为地⽅性法规违反了其上位的劳动法,则依照⽴法法的规定,其有权向全国⼈⼤常委会书⾯提出审查的建议。
本题选B.24.某市某区⼈民政府决定将区建材⼯业局管理的国有⼩砖⼚出售。
⼩砖⼚的承包⼈以侵犯其经营⾃主权为由提出⾏政复议申请,本案的⾏政复议机关应当是下列哪⼀个?A.市国有资产管理局B.市经济贸易局C.市⼈民政府D.区⼈民政府答案:C解析:依《⾏政复议法》第13条规定,对地⽅各级⼈民政府的具体⾏政⾏为不服的,向上⼀级地⽅⼈民政府申请⾏政复议。
对省、⾃治区⼈民政府依法设⽴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地⽅⼈民政府的具体⾏政⾏为不服的,向该派出机关申请⾏政复议。
2003年国家司考卷三答案

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三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1. 下列关于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表述错误的是()A. 人民主权原则B.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C. 民主集中制原则D. 社会主义法治原则2. 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A. 管制B. 拘役C. 罚金D. 有期徒刑3. 甲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刑满释放后第4年又犯抢劫罪,对甲某应当()A. 从重处罚B. 从轻处罚C. 按照累犯处理D. 依法不予处罚4. 下列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错误的是()A.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B. 意思表示真实C. 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D. 必须采用书面形式5. 下列关于合同保全的措施,错误的是()A. 债权人可以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B. 债权人可以请求法院确认债务人的行为无效C. 债权人可以请求法院对债务人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D. 债权人可以请求法院对债务人的行为进行监督6. 下列关于公司类型的描述,错误的是()A. 有限责任公司B. 股份有限公司C. 国有独资公司D. 合伙企业7. 下列关于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错误的是()A. 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B. 行政诉讼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C. 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D. 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8. 下列关于我国律师制度的描述,错误的是()A. 律师是依法取得执业证书,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员B. 律师执业不受地域限制C. 律师有权拒绝辩护或者代理D. 律师必须加入律师协会9. 下列关于我国公证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 公证是公证机构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证明的活动B. 公证具有强制执行力C. 公证业务由公证员独立办理D. 公证费用由当事人承担10. 下列关于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错误的是()A. 犯罪客体B. 犯罪客观方面C. 犯罪主体D. 犯罪主观方面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1. 下列关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正确的是()A. 言论自由B. 出版自由C. 集会、游行、示威自由D. 宗教信仰自由12. 下列关于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正确的是()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死刑13. 下列情形中,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是()A.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行为B.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C.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D.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行为14. 下列关于合同履行的规则,正确的是()A.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B.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C. 当事人可以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部分义务D. 当事人可以约定债务的履行地点15. 下列关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A.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B. 董事会是公司的执行机构C. 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D. 经理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16. 下列关于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措施,正确的是()A. 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B. 划拨存款、汇款C. 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D. 代履行17. 下列关于我国律师职业道德的规定,正确的是()A. 律师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责B. 律师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C. 律师不得私自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 D2. C3. C4. D5. D6. D7. D8. D9. A10. B二、多项选择题答案:11. ABCD12. ABCD13. ACD14. ABCD15. ABC16. ABCD17. ABC1. 宪法基本原理与公民基本权利知识点:人民主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三真题解析

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三真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甲、乙、丙共有一套房屋,其应有部分各为1/3。
为提高房屋的价值,甲主张将此房的地面铺上木地板,乙表示赞同,但丙反对。
下列选项哪一个是正确的?A.因没有经过全体共有人的同意,甲乙不得铺木地板B.因甲乙的应有部分合计已过半数,故甲乙可以铺木地板C.甲乙只能在自己的应有部分上铺木地板D.若甲乙坚持铺木地板,则需先分割共有房屋【答案】 B【知识点】改良行为【详解】共有物的管理一般应当由全体共有人共同进行,但有两项例外:保存行为和改良行为。
所谓改良行为是指在不改变共有物性质的前提下,对共有物进行的加工、修理等行为,以增加共有物的效用或价值。
改良行为只需要拥有共有份额一半以上的共有人同意即可进行。
本题中,铺木地板的行为正是改良行为,因此只需要一半以上的共有人同意即可。
而现在甲乙已占2/3的份额,因此可以为改良行为。
B项说法正确。
C项的错误在于,共有财产上,无论是按份共有还是共同共有,都不是对物的某一部分享有所有权,所有权及于物的整体,在分割之前不存在物的“应有部分”的说法。
2.小女孩甲(8岁)与小男孩乙(12岁)放学后常结伴回家。
一日,甲对乙讲:“听说我们回家途中的王家昨日买了一条狗,我们能否绕道回家?”乙答:“不要怕!被狗咬了我负责。
”后甲和乙路经王家同时被狗咬伤住院。
该案赔偿责任应如何承担?A.甲和乙明知有恶犬而不绕道,应自行承担责任B.乙自行承担责任,乙的家长和王家共同赔偿甲的损失C.王家承担全部赔偿责任D.甲、乙和王家均有过错,共同分担责任【答案】 C【知识点】动物侵权【详解】《民法通则》第127条:“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司考2003卷三2003年国家司考卷三答案

司考2003卷三 2003年国家司考卷三答案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2003年国家司考卷三答案”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三真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 【答案】B【知识点】改良行为【详解】共有物的管理一般应当由全体共有人共同进行,但有两项例外:保存行为和改良行为。
所谓改良行为是指在不改变共有物性质的前提下,对共有物进行的加工、修理等行为,以增加共有物的效用或价值。
改良行为只需要拥有共有份额一半以上的共有人同意即可进行。
本题中,铺木地板的行为正是改良行为,因此只需要一半以上的共有人同意即可。
而现在甲乙已占2/3的份额,因此可以为改良行为。
B 项说法正确。
C项的错误在于,共有财产上,无论是按份共有还是共同共有,都不是对物的某一部分享有所有权,所有权及于物的整体,在分割之前不存在物的“应有部分”的说法。
2. 【答案】C【知识点】动物侵权【详解】《民法通则》第127条:“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本题中,甲乙受到损害都是由于王家的狗造成,因此王家应当承担民事责任,除非受害人甲乙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
而本题中不能认为甲乙及其监护人对所受伤害有过错,而不能认为乙及其监护人对甲所受损害有过错。
3 【答案】C【知识点】缔约过失【详解】《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一)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三)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本题题干描述的正是第一项的情形。
4. 【答案】B【知识点】无效婚姻【详解】《婚姻法》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一)重婚的;(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三)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四)未到法定婚龄的。
法律职业资格国家司法考试卷二真题2003年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真题2003年(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30.00)1.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
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
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分数:1.00)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解析:[考点] 犯罪主观方面中故意和过失的认定 [解析] 根据《刑法》第14条的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根据该规定,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本案中,李某明知自己私拉电网的行为可能发生致人触电的结果,并且对该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其主观方面构成间接故意,因此选择B项。
2.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熟人甲,便喊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还向乙道歉说:“对不起,认错了。
”甲的行为属一下列哪一种情形?(分数:1.00)A.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B.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C.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D.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解析:[考点]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 [解析] 根据《刑法》第24条的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可以分为:(1)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 (2)实行行为还未实行终了的犯罪中止;(3)实行行为已经终了,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
自动性是成立犯罪中止的重要条件。
所谓自动性,是指行为人认识到客观上可能继续实施犯罪或者可能既遂,但自愿放弃原来的犯罪意图。
行为人中止犯罪的动机多种多样,比如出于悔悟,或者出于对刑罚的惧怕等等。
但不论其动机如何,只要行为人认为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或者能够达到既遂而自愿放弃了犯罪的,都成立犯罪中止。
因此,本案中甲的行为构成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2003年司法考试全部试卷及解析

2003年司法考试卷一真题及解析——本资料由司考在线APP整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按照摩尔根和恩格斯的研究,下列有关法的产生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法的产生意味着在社会成员之间财产关系上出现了“我的”、“你的”之类的观念B.最早出现的法是以文字记录的习惯法C.法的产生经历了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的过程D.法的产生标志着公力救济代替了私力救济【答案】B【考点】法产生的主要标志和法产生的一般规律【解析】在社会成员之间财产关系上出现了“我的”、“你的”之类的观念,即是权利义务观念形成,这是法产生的主要标志之一,A选项正确;以文字记录的习惯法,已经上升到制定法的高度,已经不是单纯的习惯法了,而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法是习惯法,因此B选项不正确,应选;C选项正确;法律诉讼和司法的出现,标志着公力救济代替了私力救济,而法律诉讼和司法的出现标志着法的产生,因此D选项正确。
2.有的公园规定:“禁止攀枝摘花。
”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
这一解释属于下列哪一项?A.扩大解释B.文法解释C.目的解释D.历史解释【答案】C【考点】法律解释的种类和方法【解析】目的解释是指从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律。
本题中,公园的规定的目的无非是保证公园花木的正常生长,因此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属于目的解释。
因此C选项是正确的。
扩大解释,即扩充解释,这是指法律条文的字面涵义显然比立法原意为窄时,作出比字面涵义为宽的解释。
在本题,公园的规定只是“禁止攀枝摘花”,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很明显超出了公园规定的字面涵义。
因此,我们认为A选项也是可以的。
3.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项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A.本行政区内市、县、乡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B.本行政区内经济、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C.对传染病人的强制隔离措施D.国有工业企业的财产所有制度【答案】B【考点】法律保留的事项【解析】A选项,属于立法法第八条第二项规定的事项,只能制定法律;B选项属于立法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第二项的事项,可以由地方性法规加以规定;C选项,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根据立法法第八条第五项的规定,只能制定法律;D选项,属于基本经济制度,根据立法法第八条第八项的规定,只能制定法律。
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二答案

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二答案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二真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答案】B【知识点】间接故意与其他主观方面的区别。
【详解】李某明知私拉电网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然在自己的花房周围拉电网,并且未采取任何防止结果出现的措施,对出现电人的结果是一种漠不关心的放任态度,所以是间接故意。
2.【答案】D【知识点】犯罪中止的自动性【详解】甲实施暴力,犯罪已进入实行阶段,所以不能选B,由于发现对方是熟人而主动停止犯罪,是能为而不为,属于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所以选D。
3.【答案】A【考点】误盗枪支的处理,以及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和非法储存枪支、弹药罪的区别。
【详解】为盗窃财物而误盗枪支、弹药的,定盗窃罪(可能是未遂),盗窃后将枪支弹药私藏的,定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
盗窃枪支、弹药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明知是枪支而盗窃,张某不知包内是枪支、弹药而窃取的,不构成此罪,故B选项错误。
非法储存枪支弹药罪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指明知是他人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的枪支、弹药、爆炸物而为其存放的行为。
"非法持有",是指不符合配备、配置枪支、弹药条件的人员,违反枪支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擅自持有枪支、弹药的行为。
张某没有配枪的资格而擅自持有枪支弹药的行为,构成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
D选项中的罪名不是刑法中的罪名。
4.【答案】C【知识点】认识错误【详解】甲过失致乙死亡,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又发现稻草动了一下,以为乙没死,即产生杀人的故意,于是拾起一块石头猛砸乙的头部,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对象不能犯的未遂。
D选项是因果关系错误的解决方式,因果关系的错误不影响犯罪构成。
因果关系错误的一般情况是第一个行为是故意行为,第二个行为是过失行为,第二个行为实现了第一个行为所追求的目的。
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试卷二及参考答案

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试卷二及参考答案提示:本试卷为计算机阅读试卷,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
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
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2.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喊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还向乙道歉说:“对不起,认错人了。
”甲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形?A.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B.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C.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D.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3.张某在火车站候车室窃得某人一提包,到僻静处打开一看,里面没有钱财,却有手枪一支,子弹若干发,张某便将枪支、子弹放回包内,然后藏于家中。
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A.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B.盗窃枪支、弹药罪C.非法储存枪支、弹药罪D.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罪4.甲为上厕所,将不满1岁的女儿放在外边靠着篱笆站立,刚进入厕所,就听到女儿的哭声,急忙出来,发现女儿倒地,疑是站在女儿身边的4岁男孩乙所为。
甲一手扶起自己的女儿,一手用力推乙,导致乙倒地,头部刚好碰在一块石头上,流出鲜血,并一动不动。
甲认为乙可能死了,就将其抱进一个山洞,用稻草盖好,正要出山洞,发现稻草动了一下,以为乙没死,于是拾起一块石头猛砸乙的头部,之后用一块磨盘压在乙的身上后离去。
案发后,经法医鉴定,甲在用石头砸乙之前,乙已经死亡。
依此情况,甲的行为构成何罪?A.过失致人死亡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既遂)数罪C.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未遂)数罪D.故意杀人罪5.李某为了牟利,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私自复制了若干部影视作品的VCD,并以批零兼营等方式销售,销售金额为11万元,其中纯利润6万元。
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三)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三)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甲、乙、丙共有一套房屋,其应有部分各为1/3。
为提高房屋的价值,甲主张将此房的地面铺上木地板,乙表示赞同,但丙反对。
下列选项哪一个是正确的?A.因没有经过全体共有人的同意,甲乙不得铺木地板B.因甲乙的应有部分合计已过半数,故甲乙可以铺木地板C.甲乙只能在自己的应有部分上铺木地板D.若甲乙坚持铺木地板,则需先分割共有房屋正确答案:B解析:共有财产的管理一般应当由全体共有人共同进行,但有两项例外:(一)保存行为,是指保全共有物性质上或权利上利益的行为。
如共有物的修缮等。
保存行为共有人可以单独进行。
(二)改良行为,这是指在不改变共有物性质的前提下,对共有物进行的加工、修理等行为,以增加共有物的效用或价值。
这种行为不像保存行为那样急迫,所以不能完全由共有人单独进行,但它又不像处分行为那样重大,所以改良行为不必全体共有人的同意,只要拥有共有份额的一半以上共有人的同意即可进行。
本题中铺木地板的行为正是改良行为,并且甲、乙共拥有2/3的份额,乙表示同意,因此可以为改良行为。
故正确答案为B。
另外,在共有财产上,无论按份共有还是共同共有,所有权都是及于物的整体的,而并非对物的某一部分享有所有权,即共有的份额是权利在量上的分割,而不是标的物的在量上的分割。
此点务必要清楚!该题是关于民法原理的考查,并无明确的法条规定,因此这种题应首先熟知民法一般原理才可做出正确解答。
2.小女孩甲(8岁)与小男孩乙(12岁)放学后常结伴回家。
一日,甲对乙讲:“听说我们回家途中的王家昨日买了一条狗,我们能否绕道回家?”乙答:“不要怕!被狗咬了我负责。
”后甲和乙路经王家同时被狗咬伤住院。
该案赔偿责任应如何承担?A.甲和乙明知有恶犬而不绕道,应自行承担责任B.乙自行承担责任,乙的家长和王家共同赔偿甲的损失C.王家承担全部赔偿责任D.甲、乙和王家均有过错,共同分担责任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27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2003年国家司考卷三真题

2003年国家司考卷三真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 关于刑法的基本原则,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2. 下列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3. 关于犯罪构成要件,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4. 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正当防卫?5. 关于犯罪停止形态,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6. 下列哪种行为构成累犯?7. 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8. 下列哪种情形不构成自首?9. 关于刑罚的种类,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10. 关于缓刑,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11. 关于减刑,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12. 关于假释,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13. 关于刑期计算,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14. 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15. 关于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预备?2. 下列哪些情形属于犯罪未遂?3. 下列哪些行为构成共同犯罪?4.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适用死刑?5. 下列哪些刑罚可以适用缓刑?6.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适用减刑?7.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适用假释?8. 下列哪些案件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9. 下列哪些证据属于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10. 下列哪些情形可以提起再审程序?三、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犯罪中止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2. 简述刑法中的立功制度。
3. 简述刑事诉讼法中的辩护制度。
四、案例分析题(共1题,20分)某日晚,甲、乙、丙三人预谋盗窃一家珠宝店。
在实施盗窃过程中,甲负责望风,乙、丙进入店内行窃。
期间,丙不慎触发店内报警装置,保安迅速赶到现场。
乙、丙被保安制服,甲趁机逃跑。
后经鉴定,被盗珠宝价值10万元。
1. 甲、乙、丙三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2. 甲、乙、丙三人的犯罪形态分别是什么?为什么?3. 如果甲、乙、丙三人在逃跑过程中被抓获,他们是否构成累犯?为什么?4. 请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对甲、乙、丙三人分别判处适当的刑罚。
2003参考答案

2003年司法考试参考答案(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B 2.C 3.B 4.A 5.D 6.D 7.D 8.B 9.C 10.D 11.B 12.B 13.B 14.B 15.C 16.C 17.D18.B 19.C 20.B 21.A 22.B 23.C 24.C 25.D 26.B 27.B 28.C 29.B 30.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本部分31-80题,每题1分,共50分。
31.ACD 32.AD 33.AD 34.ABCD 35.ABD 36.BCD 37.AD 38.BC 39.AD 40.AD41.AD 42.BCD 43.ABD 44.ABD 45.ABCD 46.ABC 47.ABD 48.AD 49.BC 50.AC51.BCD 52.CD 53.BCD 54.ABD 55.ACD 56.AB 57.BC 58.ABCD 59.ABD 60.BC61.ABCD 62.CD 63.ACD 64.ABD 65.AC 66.AD 67.ABC 68.AC 69.BCD 70.BCD71.ABD 72.ABC 73.ABC 74.ACD 75.ABC 76.ABCD 77.BC 78.BD 79.AD 80.AD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本部分81-100题,每题1分,共20分。
81.ABD 82.ACD 83.AB 84.B 85.B 86.ABCD 87.C 88.C 89.ABCD 90.ABC 91.AC 92.C 93.C94.C 95.CD 96.C 97.D 98.BD 99.AC 100.AC2003年司法考试参考答案(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003年国家司考卷三答案

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三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1. 下列哪项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客观方面要素?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行为2. 甲因涉嫌盗窃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下列哪项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A. 甲在侦查阶段的供述B. 甲在审查起诉阶段的供述C. 甲在法庭审理阶段的供述D. 甲在判决生效后的供述3. 下列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表述,正确的是:A. 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具有合法性B. 民事法律行为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C. 民事法律行为必须采用书面形式D. 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生效4. 下列关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表述,错误的是:A. 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B.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C. 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D. 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仅限于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5.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购销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供应一批货物。
后因甲公司原因导致无法履行合同,乙公司要求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下列关于违约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是:A. 甲公司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B. 甲公司应承担侵权责任C. 甲公司应承担违约责任D. 甲公司无需承担责任,因为合同尚未履行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6.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A.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其作品B.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C.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出租其作品D. 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改编其作品7. 下列关于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种类的表述,正确的是:A. 主刑包括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B.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C. 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D. 对于犯罪分子,可以免除处罚8. 下列关于我国《合同法》规定的合同履行的表述,正确的是:A.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B. 当事人可以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C.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D. 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9. 甲(15周岁)与乙(16周岁)共同实施盗窃,甲为实行犯,乙为帮助犯。
法律职业资格国家司法考试卷四真题2003年 (1)

国家司法考试卷四真题2003年(总分:31.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B}}(总题数:1,分数:1.00)1.案情:赵某拖欠张某和郭某6000多元的打工报酬一直不付。
张某与郭某商定后,将赵某15岁的女儿甲骗到外地扣留,以迫使赵某支付报酬。
在此期间(共21天),张、郭多次打电话让赵某支付报酬,但赵某仍以种种理由拒不支付。
张、郭遂决定将甲卖给他人。
在张某外出寻找买主期间,郭某奸淫了甲。
张某找到了买主陈某后,张、郭二人以6000元将甲卖给了陈某。
陈某欲与甲结为夫妇,遭到甲的拒绝。
陈某为防甲逃走,便将甲反锁在房间里一月余。
陈某后来觉得甲年纪小、太可怜,便放甲返回家乡。
陈某找到张某要求退回6000元钱。
张某拒绝退还,陈某便于深夜将张某的一辆价值4000元的摩托车骑走。
问题:请根据上述案情,分析张某、郭某、陈某的刑事责任。
(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1、张某构成非法拘禁罪,拐卖妇女罪(1分)。
2、郭某构成非法拘禁罪,拐卖妇女罪(1分)。
3、张某和郭某是非法拘禁罪、拐卖妇女罪的共同犯罪人(1分)。
二人均应按非法拘禁罪和拐卖妇女罪,数罪并罚(1分)。
4、郭某和张某拐卖妇女罪应适用不同的法定刑(1分),其中张某按拐卖妇女罪的基础法定刑量刑,郭某奸淫被拐卖的妇女,法定刑升格(1分)。
5、陈某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非法拘禁罪和盗窃罪(1分),应当数罪并罚(1分)。
6、陈某所犯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由于他中途自愿将被害人放回家,属犯罪中止,可以不追究该罪的刑事责任(1分)。
[考点] 对于罪名和数罪并罚的考查[解析] 关于本题可以分为如下几点:第一、张、郭为索债而将甲扣留,属于非法拘禁罪,而不是绑架罪,因为刑法明文规定为索债而扣押人质的以非法拘禁罪论处。
法律职业资格国家司法考试卷二真题2003年 (1)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真题2003年(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30.00)1.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
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
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分数:1.00)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解析:[考点] 犯罪主观方面中故意和过失的认定 [解析] 根据《刑法》第14条的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根据该规定,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本案中,李某明知自己私拉电网的行为可能发生致人触电的结果,并且对该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其主观方面构成间接故意,因此选择B项。
2.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熟人甲,便喊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还向乙道歉说:“对不起,认错了。
”甲的行为属一下列哪一种情形?(分数:1.00)A.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B.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C.未实行终了的犯罪未遂D.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解析:[考点]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 [解析] 根据《刑法》第24条的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可以分为:(1)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 (2)实行行为还未实行终了的犯罪中止;(3)实行行为已经终了,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
自动性是成立犯罪中止的重要条件。
所谓自动性,是指行为人认识到客观上可能继续实施犯罪或者可能既遂,但自愿放弃原来的犯罪意图。
行为人中止犯罪的动机多种多样,比如出于悔悟,或者出于对刑罚的惧怕等等。
但不论其动机如何,只要行为人认为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或者能够达到既遂而自愿放弃了犯罪的,都成立犯罪中止。
因此,本案中甲的行为构成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法律职业资格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真题2003年 (1)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真题2003年(总分:100.00,做题时间:18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30.00)1.按照摩尔根和恩格斯的研究,下列有关法的产生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分数:1.00)A.法的产生意味着在社会成员之间财产关系上出现了“我的”、“你的”之类的观念B.最早出现的法是以文字记录的习惯法√C.法的产生经历了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的过程D.法的产生标志着公力救济代替了私力救济解析:[考点] 法的产生及习惯法的特点 [解析] 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的产生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其最终形成以国家的产生、诉讼和司法的出现(即公力救济代替了私力救济)、权利与义务的分离(首先表现在财产归属上有了“我的”、“你的”、“他的”之类区别)为标志。
法的产生除有其历史必然性规律外,还有其产生过程的一些具体规律,主要包括:1.行为的调整方式逐渐从个别调整发展到规范性调整;2.法律规则的形成经历了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成为成文法的长期过程;3.法律、道德和宗教等社会规范从混沌一体逐渐分化为各自相对独立的规范系统。
本题中,A、C、D项符合马克思主义法学历史观,因而是正确的。
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法是习惯法,但其是以习惯的形态存在,并未记录。
故,B项错误。
2.有的公园规定:“禁止攀枝摘花。
”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
这一解释属于下列哪一项?(分数:1.00)A.扩大解释B.文法解释C.目的解释√D.历史解释解析:[考点] 法律解释的分类和方法 [解析] 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人或组织对法律规定含义的说明。
扩大解释是指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显然比立法原意狭窄时,做出比字面含义宽广的解释。
文法解释是指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其特点是将解释的焦点集中在语言上,而不顾及根据语言解释出的结果是否公正合理。
目的解释是指从制定某一法律的目的来解释法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题答案][2003年]试卷一1、B2、C3、B4、A5、D6、D7、D8、B9、C 10、D 11、B 12、B 13、B 14、B 15、C 16、C 17、D 18、B 19、C 20、B 21、A 22、B 23、C 24、C 25、D 26、B 27、B 28、C 29、B 30、C 31、ACD 32、AD 33、AD 34、ABCD 35、ABD 36、BCD 37、AD 38、BC 39、AD 40、AD 41、AD 42、BCD 43、ABD 44、ABD 45、ABCD 46、ABC 47、ABD 48、AD 49、BC 50、AC 51、BCD 52、CD 53、BCD 54、ABD 55、ACD 56、AB 57、BC 58、ABCD 59、ABD 60、BC 61、ABCD 62、CD 63、ACD 64、ABD 65、AC 66、AD 67、ABC 68、AC 69、BCD 70、BCD 71、ABD 72、ABC 73、ABC 74、ACD 75、ABC 76、ABCD 77、BC 78、BD 79、AD 80、AD 81、ABD 82、ACD 83、AB 84、B 85、B 86、ABCD 87、C 88、C 89、ABCD 90、ABC 91、AC 92、C 93、C 94、C 95、CD 96、C 97、D 98、BD 99、AC 100、AC试卷二1、B2、D3、A4、C5、B6、A7、B8、B9、C 10、A 11、C 12、A 13、C 14、D 15、C 16、B 17、D 18、B 19、C 20、C 21、B 22、B 23、B 24、C 25、B 26、B 27、B 28、A 29、C 30、A 31、AB 32、BCD 33、CD 34、AC 35、ABD 36、CD 37、ABCD 38、ABCD 39、BC 40、BC 41、ABCD 42、BCD 43、AB 44、ACD 45、CD 46、BC 47、ABCD 48、ABD 49、BCD 50、ABD 51、ABD 52、BC 53、BC 54、ABC 55、AC 56、CD 57、BC 58、ABD 59、AC 60、CD 61、BD 62、ABC 63、CD 64、BC 65、AC 66、BC 67、BC 68、BD 69、CD 70、AC 71、CD 72、ACD 73、BCD 74、CD 75、BD 76、CD 77、BD 78、ABC 79、BD 80、ACD 81、ACD 82、D 83、BD 84、A 85、B 86、C 87、ACD 88、D 89、CD 90、BD 91、BD 92、ACD 93、B 94、BC 95、CD 96、A 97、D 98、A 99、A 100、A试卷三1、B2、C3、C4、B5、B6、A7、D8、A9、B 10、C 11、C 12、B 13、C 14、B 15、B 16、A 17、B 18、D 19、C 20、D 21、A 22、B 23、D 24、C 25、A 26、C 27、B 28、C 29、C 30、D 31、BC 32、ABD 33、ABD 34、ACD 35、ACD 36、AC 37、CD 38、AC 39、BD 40、AB 41、ABC 42、AD 43、AD 44、AC 45、ABD 46、BC 47、AC 48、BD 49、AD 50、BD 51、AC 52、CD 53、ACD 54、AD 55、BC 56、AC 57、ABD 58、ACD 59、ACD 60、AC 61、ABC 62、CD 63、BCD 64、AD 65、BC 66、BCD 67、AD 68、ABC 69、ACD 70、CD 71、ABCD 72、ABCD 73、ABC 74、BCD 75、ABCD 76、AD 77、ABCD 78、ACD 79、ACD 80、BD 81、D 82、D 83、A 84、BCD 85、C 86、B 87、BD 88、AB 89、C 90、C 91、D 92、AC 93、ABD 94、ACD 95、ABCD 96、B 97、D 98、AC 99、C 100、C试卷四一、(本题9分)1、张某构成非法拘禁罪,拐卖妇女罪(1分)。
2、郭某构成非法拘禁罪,拐卖妇女罪(1分)。
3、张某和郭某是非法拘禁罪、拐卖妇女罪的共同犯罪人(1分)。
二人均应按非法拘禁罪和拐卖妇女罪,数罪并罚(1分)。
4、郭某和张某拐卖妇女罪应适用不同的法定刑(1分),其中张某按拐卖妇女罪的基础法定刑量刑,郭某奸淫被拐卖的妇女,法定刑升格(1分)。
5、陈某构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非法拘禁罪和盗窃罪(1分),应当数罪并罚(1分)。
6、陈某所犯的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由于他中途自愿将被害人放回家,属犯罪中止,可以不追究该罪的刑事责任(1分)。
二、(本题11分)本刑事附带民事诉状存在下列问题:1、基本情况部分存在的问题是:未写明原告和被告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
正确的写法是,在原告的基本情况后面加上“系田某故意伤害案的被害人”,在被告的基本情况后面加写“系田某故意伤害案的被告人”(1分)。
2、请求事项部分存在的问题有:(1)对医疗费、误工损失费和伤残补助费没有写明具体的赔偿数额,因此不符合必须写明具体的诉讼请求的法律要求(1分)。
(2)房屋采光被挡不是由于被告的犯罪行为所引起的,不属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请求范围(1分),应另行提起民事诉讼,因此,一并要求法院判处被告拆除挡光建筑的请求不合适(1分)。
(3)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7条的规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只解决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因此,本诉状中要求被告赔偿精神损害费的请求也是不合适的(1分)。
3、事实和理由部分存在的问题是:对于损失的具体数额没有叙述。
应当具体写明共花去医疗费多少元,造成误工损失费多少元,后期继续治疗及伤残补助估计多少元(1分)。
4、结尾部分存在的问题有:(1)没有写明起诉的法律依据,应当写明:“依据刑事诉讼法第××条、民法第××条、民事诉讼法第××条的规定,向贵院……”(1分)。
(2)没有写明本诉状的致送法院,应当写明“此呈四方区人民法院(1分)。
(3)具状人不应当写诉讼代理人,而应当写原告苗某,因为在诉讼过程中,诉讼代理人应当以原告的名义进行诉讼活动(1分)。
(4)本诉状中没有附注起诉状份数和相关证据目录(1分)。
正确的写法是,在具状人之后写明:附:(1)刑事附带民事诉状×份(2)证人××的证言(3)××医院的诊断证明书(4)××医院的医药费收据×张(5)原告的工资证明一份(6)××司法鉴定室的鉴定结论一份(1分,写出两项以上得分,两项以下不得分)三、(本题7分)1、因张某的救助行为使二者之间发生无因管理关系(1分)。
2、应当由女子偿付(1分),因为此系张某实施管理行为所造成的,而且张某自己没有过失;答“此系实施无因管理而发生的损失和合理的费用”亦可。
(1分)3、能。
因为此为张某在管理事务中支出的必要费用(1分)。
4、由女子偿付。
因受益人对无因管理行为中发生的正当债务有清偿之义务。
或答由张某偿付。
因该款系张某所借,基于合同的相对性原理(1分)。
5、不能。
因为无因管理是无偿性的(1分)。
6、不应赔偿。
因为此系在紧急情况下无过失造成(1分)。
四、(本题11分)1、应向乙公司主张违约责任(1分)。
2、没有侵犯M软件的出租权(1分),因为该软件不是租赁合同的主要标的(1分)。
3、应以丙大学为被告(1分)。
由乙公司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1分)。
4、乙公司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行为(或“假冒和反向假冒行为”,或侵权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或侵犯商标权行为,或侵权行为)(1分)。
甲公司、戊公司、某外国企业和李某均可作为原告起诉乙公司(1分)。
5、有权双倍索赔(1分)。
因乙公司的销售行为构成欺诈,欺诈不以产品的质量问题为构成要件(1分)。
6、不能(1分)。
因为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不承担责任,并且李的赠与没有附义务,也不存在李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证无瑕疵的情形(1分)。
五、(本题11分)1、丁的专利技术出资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20%,不符合法律规定(1分);戊不能以劳务出资(1分)。
2、符合(1分)。
股东人数较少、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不设董事会和监事会(1分)。
3、属公司(或法人)分立(1分)。
分立前饮料公司的债权债务应当由饮料公司和保健品厂承担连带责任(1分)。
4、应经过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1分);其他股东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受让权(或购买权)(1分)。
5、A银行可以饮料公司和保健品厂为共同被告,也可以饮料公司或保健品厂为被告(1分)。
因为饮料公司和保健品厂对分立前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1分)。
6、B公司可以债权人的身份向法院申请保健品厂破产,以清偿其债权(1分)。
六、(本题13分)1、不能(1分)。
因为太阳公司分别与月亮公司和环球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合同,太阳公司与环球公司签订的合同其仲裁条款对月亮公司无效,月亮公司不是该仲裁协议的主体(1分)。
2、不能(1分)。
因为本案虽然存在两个有联系的合同关系,在仲裁裁决书生效后环球公司与诉讼案件的处理已无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它与太阳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已经由生效的仲裁裁决所确定。
本案不能形成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也不能形成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1分)。
3、合法(1分)。
因为仲裁法规定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1分);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1分)。
4、能(1分)。
因为合同是否有效取决于该合同是否具备法定的有效要件,关于同一项目的两份合同只要都具备有效要件,可以同时有效,但只能履行其中一份合同(1分)。
5、无权(1分)。
因为只有仲裁案件的当事人才有权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月亮公司不是仲裁案件的当事人(1分)。
6、能免除(1分)。
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1分)。
七、(本题8分)1、乙公司具有提起行政诉讼的原告资格,或乙公司有权对恢复专利权的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1分)。
因为专利局恢复甲公司的专利权对乙公司将要或必然产生损害,乙公司与恢复专利权的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或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1分)。
2、乙公司于2002年4月提起行政诉讼已经超过起诉期限(1分)。
因为乙公司自从2001年3月1日起已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提起行政诉讼的诉权或起诉期限,按照行政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原告的起诉期限为三个月,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计算,从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超过两年(1分)。